湘南地区地理资源研究

合集下载

湖南自然地理简介

湖南自然地理简介
季风湿润气候。省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 流的影响密切相关。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 的高值又根本同步。湖南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 量那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 冷而夏炎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 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 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第三,气候 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以洞庭湖为最多,岳阳可达1840小时。 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湖南冬季处在冬季 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 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度多在4-7℃之间,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局部 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分, 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土地
全省土地总面积约为31774.35万亩,其中51%为山地, 7%为盆地,13%为平原,15.4%为丘陵,全省有水面 135.3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海拔高度在50米 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l000米以上的占总面 积的4.3%,大局部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 间。2004年全年净减少耕地17263公顷,其中生态退 耕16981.23公顷,灾毁耕地454.47公顷,农业构造调 整减少耕地1112.49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246.92 公顷。全年建立占用耕地4161.69公顷,土地整理复 垦开发补充耕地5694.2公顷,建立占用耕地实现占 补平衡,长沙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 南地 区矿 床分 属深 源 同熔 岩 浆成 矿 、 源重 熔 浅 岩 浆成 矿 、 控成 矿三 个 系列 ( 层 见表 1 。其 中深 源 同 )
新一 轮 的成 矿综 合 预测 , 为湘南 找 矿靶 区优选 研究 提
表 1 湘 南 地 区 主 要 矿 床 类 型 划 分 表
Ta e 1 Ta l lo a i n ofm an de bl b eofa l c to i postt pe n s ut u n i y s i o h H na

要 : 章 对 湘 南 区带 内各 矿 田找 矿 成 果进 行 了归 纳 总 结 , 对 其 已有 的 多种 地 学 成 果 信 息 进 行 了探 文 并
索性 研 究 , 结 出 了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矿 系列 类 型 、 矿 因素 及 成 矿 模 式 , 大胆 地进 行 了科 学 的 预 测 定 总 成 控 并 位 , 湘 南 区带 新 一 轮 接 替 资 源找 矿 提 供 新 的认 识 和 思 路 。 为 关 键 词 : 南 区带 ; 学成 果信 息 ; 矿 预 测 ; 矿 模 式 , 矿 新 思 路 湘 地 成 成 找
界 至下 古牛 界地层 主 要 为一套 浅海 相 碎 屑 岩 夹火 山 岩 的 变 质 岩 系 建 造 , E 向 隆 起 地 带 分 布 于 基 底 旱 W 构 造 层 中 , 性 为 变 质 砂 岩 、 岩 、 枚 岩 ; 古 牛 界 岩 板 千 上
地 层 主 要 为 海 陆 交 互 相 碎 屑 岩 和 浅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建
向紧闭 型褶皱 隆起 , 迹有 湘南北 部 阳明 山一 塔 山隆 形 起带 , 南部 的 九嶷 山一 大 东 山一 诸 广 山 隆起 带 ; 在 ② 古牛 代晚期 , 受华 力 两 运 动近 纬 向 的应 力 作用 , 就 造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湘发[2009]3号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湘发[2009]3号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正文:----------------------------------------------------------------------------------------------------------------------------------------------------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湘发[2009]3号2009年1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促进湘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1.战略地位与发展基础。

湘南地区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

地理区位独特,战略地位重要。

三市地处我省最南端,交通便捷,是湖南的南大门,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前沿,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一东盟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三市在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三市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农林产品、人文和旅游资源,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旅游胜地和我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

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良好。

三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盐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较强基础,能源工业、新型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规模。

2008年,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强。

2.战略意义。

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沿海产业内移、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历史机遇,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步伐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机遇,积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是发挥三市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加快与粤港澳全方位对接融合,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把三市打造成我省对外开放桥头堡和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具有竞争力地区的现实途径。

湘南地区成矿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湘南地区成矿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湘南地区成矿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胡新发;周春仙;艾国栋【摘要】文章从地理特征出发,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对合理开发我省矿产资源以及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06(022)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湘南;成矿条件;找矿【作者】胡新发;周春仙;艾国栋【作者单位】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矿产资源是湖南省优势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发展我省矿业经济、促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物质基础。

然而,丰富的矿产资源至今仍未得到合理的开发或者开发不尽合理。

矿产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湘南地区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有色金属钨、钼、铋、锡、铅、锌、锑、铜矿为特色,绝大部分矿产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含矿热液在迁移沉淀过程中与成矿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在该区开展区调、成矿预测、物化探测、普查找矿等一系列地勘工作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加深对该区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核实该区所具有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对加大我省矿业发展,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带,地槽发展时间较长,主要含矿地层发育,构造纷繁复杂。

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的宝库,又称“有色金属之乡”。

湖南省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床,多产于湘东南蕴矿区,尤其集中在湘南地区,构成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南岭纬向矿带中段北侧的主要组成部分。

湘南地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

前泥盆系碎屑岩分布于东西隆起区。

区内构造发育,形成以NE、NW向为主的紧闭褶皱和断裂为特征的基底构造,以SN向为主的过渡褶皱和断裂为特征的盖层构造,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架和广泛分布的岩浆岩。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何晗晗;王登红;苏晓云;张怡军;王国瑞;李建康;赵斌;李建国【摘要】The Qitianling granites in Chen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is a Mesozoic batholith. In this study, granitic rock samples across the Qitianl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profile were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rare metal elements, including Li, Rb, Sr, Cs, Nb, Ta, Be, Zr, H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samples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Li, Rb, Cs, Be and Zr, 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granite in South China, while elements like Sr, Nb and Ta are relatively depleted;(2) the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like Li, Rb, Cs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of the batholith,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r is gradually decrease. Elements like Nb, Ta and Hf remain stable except occasional “peak value”; (3) compared with the neighborhood Xianghualing pluton that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Xianghualing rare metal deposit, the Qitianling batholith is of the same geological stage, but the rare metal contents in Qitianling are not so high as to be a potential or as a target for exploration. That is to say,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new rare metal deposits as those formed around the Xianghualing pluton, considering the rare metal contents and stronge erosion of the Qitianling batholith. Based on the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Qitianling batholith was intrud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which might be the cause of rare elementzonation across the Qitianling batholith.%骑田岭岩体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为一中生代复式岩体。

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

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总第396期第06期2012年3月要理顺成本、质量、安全、工期之间的关系,在抓责任成本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强现场管理、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等,使它们形成合力,反过来又促进责任成本的管理。

2.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做好责任落实绩效的评定,奖罚兑现(1)制定考核标准。

主要依据是责任成本分解指标,对责任落实的程度划分不同的档次,确定不同的奖惩标准。

(2)定期按照标准考核,使考核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3)实行跟踪核算。

实行工序核算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潜亏现象,把扭亏工作做在前面,同时也避免了偷工减料等恶意降耗行为,把住了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关。

(4)按照考核结果如实兑现奖惩。

(五)节流与开源并举项目收益大小主要由收入和成本来直接体现,开源与节流贯穿于成本管理全过程。

目前铁路工程中标单价较低,实际施工成本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增加,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必须节流与开源并举。

节流毕竟有限,光注重节流不注重开源效益是有限的。

光注重开源不注重节流,开源带来的效益被成本吃掉,效益无从谈起。

节流与开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故开源必须要节流。

四、结束语责任成本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需提高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既要坚持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但又不能拘泥于形式。

要密切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和资源配置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由此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1]许泓.王卓华.浅谈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统计与决策,2000,(12).[2]李琨.浅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9,(5).[3]张居.浅谈如何做好铁路工程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硼.山西建筑,2010,(26).[4]宫俊杰.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交流正不断深化,区域内产业转移日益明显。

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将给湖南、江西等区域内的欠发达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间也面临相互竞争。

湘南州门司脉石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湘南州门司脉石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矿区有一个脉石英矿体,沿 F1 断层产于寒武系 上统小紫荆组地层中。矿体严格受断层 F1 控制。矿 区范围内矿体沿走向长度达 1.3km,倾向 118°, 倾角 60 ~ 70°,平均厚度约 19m。脉石英矿体与 围岩界线清晰,顶底板均为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 产状与矿体相近,近矿部位硅化强烈。该矿体连续 性较好,矿体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但目前深边部 工程控制较少。矿体在地貌上常表现为陡峭的山脊。 2.3 矿石特征
脉石英矿石露头呈纯白—乳白色 ( 图 4a、b), 新鲜矿石为纯白色。矿石矿物为石英,镜下可分为 早期石英与晚期石英。早期石英晶型相对发育,粒 径 0.1 ~ 2.0mm,石英中常有粉尘状铁质或泥质, 裂隙与棱角较发育,具压碎状;晚期石英多数为隐 晶质,粒径 0.01 ~ 0.05mm,充填于早期石英矿物 之间的裂隙,或沿早期石英环边进行交代 ( 图 4c、d)。
2021 年第 3 期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总第 147 期
长 石 (30% ~ 35%)、 斜 长 石 (20% ~ 30%)、 石 英 (25% ~ 30%)、黑云母 (3% ~ 5%) 等,属于加里东 期彭公庙岩体。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 化,其中以硅化最为显著,其强弱程度与脉石英矿 化程度呈正相关,是较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2.2 矿体特征
1
2
3
4
5
1 上寒武统小紫荆组 2 脉石英矿体 3 构
造 角 砾 岩 4 断 层 及 编 号 5 矿 区 范 围
图 3 州门司矿区 3 线地质剖面图
矿 区 岩 浆 岩 未 出 露, 但 外 围 有 花 岗 岩 广 泛 出 露, 岩 性 为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 岩, 主 要 矿 物 有 钾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

湖 南 乡 土 地 理编写者:彭红阳 修改者:谢丽琼 龙江南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点1.概况 (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人口:2004年达到6697.7万人,316人/平方千米。

民族众多,以汉族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山区。

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东、南、西部相对稀疏(3)行政区划: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分为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行政中心,2.湖南地势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河流的分布:湖北省、鄂、武汉重庆市、渝贵州省、贵或黔、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广东省、粤、广州江西省 、 赣 、 南昌(1)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湘东山地,主要是罗霄山脉。

南部是湘南山地,主要是南岭及附近山岭。

西部是全省地面积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湘西山地,主要有武陵山和雪峰山脉。

北部是洞庭湖平原,中部是湘中丘陵。

(3)洞庭湖水系: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东北城陵矶汇入长江,从而对长江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等原因洞庭湖日益萎缩,对长江水量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发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们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源于广西,流经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城市,其支流耒水上建有东江水电站。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湘南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谭文敏【摘要】文章对湘南区带内各矿田找矿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已有的多种地学成果信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系列类型、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并大胆地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定位,为湘南区带新一轮接替资源找矿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路.【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0(024)006【总页数】5页(P533-537)【关键词】湘南区带;地学成果信息;成矿预测;成矿模式;找矿新思路【作者】谭文敏【作者单位】湖南万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湘南是著名的南岭纬向多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有色、稀有、黑色、贵金属及可燃性矿产等种类繁多,是湖南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作者在保持区带找矿工作连续性思想的指导下,充分搜集区带多元地学成果信息,积极采用新思维观,挖掘区带成矿的规律性,开展新一轮的成矿综合预测,为湘南找矿靶区优选研究提供新的认知信息系统。

湘南地区矿床分属深源同熔岩浆成矿、浅源重熔岩浆成矿、层控成矿三个系列(见表1)。

其中深源同熔岩浆岩型矿床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列,且规模大,常伴随多金属成矿,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浅源重熔岩浆成矿系列和层控型矿床规模较小,矿种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1.2.1 地层湘南地区地层时代较新,除上第三纪外,自上元古界震旦纪至新生界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

上元古界至下古生界地层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的变质岩系建造,呈EW向隆起地带分布于基底构造层中,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上古生界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间夹含煤建造,主要分布于基底构造层上部的周边;中生界地层主要为红色砂页岩建造和含煤碎屑岩建造,主要沿NNE向断陷盆地分布,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新生界地层为残坡积、冲积松散堆积物。

1.2.2 构造根据重磁、侧视雷达影象构造、遥感地质和区带局部找矿实测成果资料综合,湘南地区构造体系主要表现为:①湘南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在前震旦纪时期,受加里东运动近SN向应力作用,江南古陆呈近东西向紧闭型褶皱隆起,形迹有湘南北部阳明山—塔山隆起带,南部的九嶷山—大东山—诸广山隆起带;②在古生代晚期,受华力西运动近纬向的应力作用,造就近SN向的构造:东部有罗霄山脉,西部有潇湘水下隆起,中间夹SN向的耒阳—宜章坳陷盆地,且在盆地边缘往往伴随较大的逆冲断层;③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期,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的NE、EW向挤压带、NW向张裂带及近SN向断裂带(详见图1)。

地理_湖南v乡土地区资料

地理_湖南v乡土地区资料

湖南乡土地理资料(2013)1.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位于亚热带。

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南邻广东、东邻江西、北邻湖北、西北邻重庆、西邻贵州、西南邻广西。

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部地区的桥梁。

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湘江自南向北纵贯全省,为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湘。

2.省会长沙市,是湖南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城市。

3.湖南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湘西人口偏少。

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边远山区。

民族风情主要有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土家族的吊脚楼、赶年、摆手舞等,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猴儿鼓等,侗族的鼓楼、花炮节等,瑶族的盘王节、象鼓舞等。

4.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东、南、西三面高;中部多为丘陵、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洞庭湖平原。

全省地势恰似一个东、南、西三面高,中部低,朝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主要山脉有东面的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的南岭,西面(全省山地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地面起伏较大)的武陵山脉、雪峰山脉。

5.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7月大部分地区在2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6.洞庭湖的概况: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的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重要作用。

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洪涝灾害频繁。

治理措施是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7.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水电站:自东向西有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从不同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

湘江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建有东江水电站;资水滩多流急,穿过雪峰山一段有“滩河”之称,建有柘溪水电站;沅江是我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上建有湖南最大的五强溪水电站,支流上建有凤滩水电站;澧水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南岭湘南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南岭湘南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南岭湘南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夏杰;卢友月;付建明;张遵遵;程顺波;李剑锋;宁勇云;冯经平;张吉梼【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24(43)4【摘要】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

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19)、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27)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

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57.1±1.1 Ma(MSWD=0.55)和153.7±1.2 Ma(MSWD=0.55),属燕山早期。

同时,获得云英岩型锡矿石中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48.1±2.1Ma(MSWD=0.52)。

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属南岭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高峰期(160~150 Ma)的产物。

【总页数】10页(P572-581)【作者】夏杰;卢友月;付建明;张遵遵;程顺波;李剑锋;宁勇云;冯经平;张吉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618.44【相关文献】1.湘南魏家钨矿区祥林铺岩体锆石LA-MC-ICP-MSU-Pb测年--对南岭西端晚侏罗世钨矿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2.南岭地区中生代主要成锡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锡矿成矿规律3.江西岩背斑岩锡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4.南岭成矿带大义山藤山坳锡矿床花岗岩成因及锡成矿作用的指示5.南岭地区双园冲锡矿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对柿竹园-荷花坪地区锡钨找矿的指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为什么不发展郴州

湖南为什么不发展郴州

湖南为什么不发展郴州引言:郴州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与首府长沙相距不远,却始终未能迅速发展起来。

尽管郴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落后于其他同级市。

本文将从地理、政策、产业等多个角度探讨湖南为什么不发展郴州。

一、地理位置的限制郴州地处湖南省东南部,西南临邵阳,东临湘潭和衡阳,属于湘南地区。

虽然它在湘南地区处于中心位置,但与湖南省政治、经济中心长沙相比,地理位置并不具备优势。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首府,得到了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投资,并成为了湖南省的经济中心。

郴州相对较远的位置使得它们在资源配置、投资引进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政策扶持不够政策扶持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郴州在政策扶持方面相对不够优惠。

相较于长沙市和其他发达地区,郴州在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并未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

这使得企业的投资意愿相对较低,也导致了郴州经济的相对滞后。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产业结构。

郴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郴州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

然而,由于投资不足和技术力量不强,郴州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落后于其他地区。

此外,郴州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升级的动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的重要基础。

然而,郴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尤其是交通运输方面,郴州与长沙之间缺乏高速公路和高铁等便捷交通工具,使得郴州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郴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不完善,限制了郴州发展的各个方面。

五、资源利用不充分郴州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矿、水电等,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郴州在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改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状况,并且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湘中_湘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_梁薇

湘中_湘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_梁薇



2014 年 2 月
cies just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astern Hunan Province. In the Late Epoch 2 ( Longwangmiao Age) ,due to the relative sea level declining and the scope of the deepwater basin decreasing, the carbonate sediments had gradually been the main deposi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study area; meanwhile the scope of the clastic shelf subfacies had kept unchanged. In the Epoch 3 ( Maozhuang Age - Gushan Age ) , the carbonate shelf subfacies and clastic shelf subfacies gradually occupied the central Hunan Province from both sides of deepwater basin facies,whose range decreased sharply, and the mixed shelf subfacies with the mixed sediment of carbonates and clasolites developed in the northwestern study area. Till the Furongian ( Changshan Age - Fengshan Age) ,the carbonate shelf subfacies increased tempestuously as the carbonate aggradation ,while the deepwater basin facies still kept decreasing. The clastic shelf subfacies developed adjacently to carbonate shelf subfacies, and the mixed shelf subfacies appeared in the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In a word,the mixed sediments existed between Yangtze Block and Cathaysia Block,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continuous and integrates. It indicated that Yangtze Block and Cathaysia Block maybe had been in the same neritic area, and its depositional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water depth that became deeper gradually from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to the middle in the Cambrian. Key words Province About the first author Email: raveyliang@163. com.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Mou Chuanlong, born in 1965 , is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and a doctoral superviso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w he is engaged in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oil & gas geology. Tel: 028 - 83228504 ; Email: cdmchuanlong@163. com. Liang Wei,born in 1987 ,is an assistant engineer at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ow she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mixed shelf,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Cambrian, central and southern Hunan

完整版)湖南乡土地理

完整版)湖南乡土地理

完整版)湖南乡土地理湖南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湖南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因此得名湖南,简称“湘”。

湖南与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重庆市相邻。

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和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湖南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

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主要山脉分布于东、西、南三面,包括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岭、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候特征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时间分布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洞庭湖面积缩小,原因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包括退田还湖和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①、主要特点:湖南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水质好,水能资源丰富。

②、分布:洞庭湖是湖南最大的淡水湖,湘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湖南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岳阳楼、洪泽湖、大洞庭湖等。

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是湖南重要的能源和交通资源,也是XXX、工业、旅游业等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水质,避免水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湘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湘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66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VOL.39 NO.2 FEB. 2021小城镇建设2021年 第39卷 第2期————————————————————————————————————————————————————————基金项目: 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创新平台项目“湖南省健康城市营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号:2019TP2072);南华大 学课题项目“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弱化研究”(编号:190XQD047)。

湘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黄春华 李爱娟摘要:本文基于ArcGIS10.5,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及核密度估算对湘南地区204个传统村落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因素方面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1)湘南地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凝聚分布,但聚集程度不高,总体呈现“南多北少、东西均衡”的特征,高密度分布区为北湖区、新田县、常宁县及汝城县。

(2)自然环境因素中河流水系、海拔高程与传统村落数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会经济因素中人口密度的负相关影响极显著;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村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影响传统村落的兴衰。

以期为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文化传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湘南地区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9 中图分类号:TU982.29/K901.8文章编号:1009-1483(2021)02-0066-10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outhern HunanHUANG Chunhua, LI Aijuan[Abstract] Based on ArcGIS10.5, this paper uses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imbalance index and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204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outhern Hunan, and conducts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term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y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outhern Hunan is agglomerated distribution, but the degree of aggregation is not high,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is 'more in the south and less in the north, balanced in the east and west'. The high-density distribution areas are Beihu District, Xintian County , Changning County and Rucheng County . (2)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iver water system and 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ltitud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in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ffect the rise and fall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outhern Hunan.[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Southern Hunan引言当前,传统村落空间衰败、人口外迁、生态恶化等问题突出,面临逐渐消亡的困境。

湘南及湘粤边区铀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远景

湘南及湘粤边区铀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远景

溶 槽 、 洞 、 斗等溶 蚀现 象常 见 。 溶 漏
岩 与 当冲 组硅质 岩强 弱含水 组临接 上下 地段 的凹 陷 ( 古 岩溶 塌 陷) 断块 陷落 等部位 和构造 挤压 破碎 带 , 往形 , 往
套 浅变质 的千枚 岩 、 质板岩 、 质砂 岩和硅 质 板岩 , 炭 变
成 较为 封 闭 的蓄水 环 境 , 对铀 成 矿 是个 有利 条件 , 已 这 局部 出现石英 云母 片岩 。总厚度 7 0 0 , 0 48 0 含铀丰 度值 为 6 3 41 . , 中变质砂 岩 达 2 3 0 6 .6 06 其 . ~1 . 。岩体 和浅 被有 关矿 点所证 实 。 变 质 岩 间 多为侵 入 接触 关 系 ,常见 宽度 不 等 的热 变质 带 , 见斑 点板岩 、 可 红桂 石角岩 等 。



广东建材 2 1 年第 7 00 期
研究与探讨
石 炭系 地层 , 而含 晕密 度则 以二 迭系 地层 最大 。并 以当 冲 组 、 磴 子段 、 石 棋梓 桥 组三 个 层 次 为晕 的主要 赋 存层 位 。 玛场 受南 北 向褶皱 构 造和北 东 向断裂 构造 的控制 伽
流量 一般 为 0 0 ~0 5升 /秒 , 大 2升 /秒左 右 。接 .l . 最
触 带泉水 流量 一般 0 3升 /秒 , 者为 2 . 大 ~5升 /秒 。 小
裂 地 泥 盆系棋 子桥 、余 田桥及 锡矿 山组 等碳 酸盐 岩 , 主 岩群 地段 的小岩 体 内, 隙发育 , 下水 露头也较 多 。
结。
关键 词 :湘粤边区; 铀矿; 地质特征; 找矿远景
1区域概 况
水, 为强 含水岩 组 。 得指 出的是 , 值 石磴子 顶部夹 的薄层

湘南传统村落外部环境探析

湘南传统村落外部环境探析

湘南传统村落外部环境探析张素娟;黄智凯【摘要】在对湘南传统聚落外部环境概况、构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类型学分析法,指出湘南传统村落外部环境由水系、山势、土地、植被四大要素构成,形成平地村落、山地村落、临水村落、临田畴村落四种类型.【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5【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传统聚落;外部环境;构成要素;类型【作者】张素娟;黄智凯【作者单位】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郴州,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人类聚落的营造,首先考虑的是贴近自然,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融于自然,与自然同生同息,大地山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

《管子◦五行篇》中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1],湘南传统村落一般坐落于一个由山势围合形成的有利于藏风纳气的空间,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的理想空间。

这种以大地山河为视觉图像,并以此产生安全感、归宿感的理想图像,形成了聚落特有的环境意象。

1 研究区域概况湘南地处湖南省的南部边陲地区,属南岭山脉体系,与广东省以南岭为界,与广西接壤,山水相连。

包括零陵地区及郴州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3′~114°14′,北纬25°~26°之间,包括郴州、资兴2市及郴县、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9县,面积1.94万km2。

全区以山丘为主,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2]。

湘南传统村落外部环境是青山环绕,秀水萦回,形成大尺度的围合空间,给人豁然开阔的感受。

2 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从湘南传统聚落外部环境来看,其主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水系、山势、土地、植被(见图1)。

1)水系。

水是生活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和保障。

湘南地处湖南南部,属降雨量较大的亚热带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是居所的理想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北有长株潭,实力略胜一筹;西靠广西桂林, 势均力敌;南临韶关,可谓旗鼓相当;东有赣州, 在伯仲之间。如再向外拓展,便直接进入到沿海发 达地区或长株潭经济圈腹地。从“珠三角”、“长 三角”、“长株潭”产业辐射半径以及原料采购半 径、产品销售半径来看,湘南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但湘南的发展还必须要有空间,要与发达地区形成 产业关联。湖南省提出的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 衡阳(湘南的中心城市)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就为 湘南的向北发展和融入“3+5”城市群提供了条件。
湘南三市的发展应该互动。作为承接沿海发
达地区产业的基地,三市应该联手,形成共 有的优势,并且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共同承接 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
最终融入华南经济圈
如果将湘南三市之间的融合称为小融合,那么湘南
三市融入华南经济圈就可以称之为大融合。大湘南 走向大融合是湘南三市的必然选择。小融合是为了 更好地大融合。湘南的发展方向就是整体应对沿海 地区的产业转移,而不仅仅是自己成为一个板块。 三个城市应该整体来应对南方的挑战,与华南经济 圈进行对接。 对接华南经济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湘南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湘南地区应该主动、积极有效地融入华南经济圈。
融合任重道远
大湘南在湖南经济中是重要的一极。作为湖
南的南大门,大湘南理应成为承接珠三角产
业转移,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的重要基地。
而要真正让湘南地区肩负起发展的使命,只
有使湘南三市的资源整合,并指成拳,形成
合力才能形成优势。
交通已经成为制约湘南经济圈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湘南要整合,首先区位要互联。随着经济的发展,
湖南的南大门、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前沿、珠三角产业转 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在全省区域 经济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衡阳、郴州、永州三 市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加速推进湘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千方 百计抓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工作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经 济,抓项目就是抓工业。2009年,全省将着力培植千亿产业、 千亿园区、千亿企业、千亿产业集群,湘南三市要进一步增 强项目意识,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开发引进大项目、好 项目;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抓产业配套、抓产业链的延伸。要 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度难关、谋发展。
多年来,珠三角一直是湖南最重要的内外资
来源地,湘南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
堡,初步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和企业。但在
更大程度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还缺乏明确
的总体规划和可操作性指导意见,载体功能
有限,各类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运作机制、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
从区域经济范围来看,湘南处于均衡状态的“包围”
湘南地区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1年10月27日
发布消息称,湘南地区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
复,成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 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示范区范围
示范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土地面
积5.71万平方公里,覆盖34个县(市、区)。 2010年,示范区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地区 生产总值3269亿元,分别占湖南省的26%和 21%。区别于中国其它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作为湖南南大门,湘南地区毗邻粤港澳,武 广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 铁路等穿境而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 矿产、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
三市间的交通网络已具一定的规模,但是交通的发展 还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永州与郴州之间就存在着 一段断头路,这已经成为永州与其它两市相连的一个 障碍。要想三市达到实际上的紧密相连,需要一个交 通便捷的通道。不仅三市内部交通是瓶颈,三市与广 东深圳的对接,交通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湘南与广州、 深圳的交通并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仍然不算黄金通 道,这成为湘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极四带
为实现这些目标,湖南将科学编制示范区规
划,重点构建“三极四带”产业布局。即打 造衡阳、郴州和永州三极;形成以京港澳高 速和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二广高速和 洛湛铁路,泉南高速和湘桂铁路,厦蓉高速 和台南高铁四组交通干线为主轴的四条“井” 字形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带。同时强化政策保 障,优化承接条件,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 域合作,争取早日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 效应。
“四个战略定位”
示范区结合湘南实际,湖南对示范区的发展
有“四个战略定位”,即努力建设成中部地
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 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和转型发展的试验 区。
远景目标
远景目标为:到2020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
力得到较大提升,结构优化、竞争力较强的 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竞争力 明显增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约化发展 的产业园区;与珠三角等区域分工合作、优 势互补、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社会 保障健全,生态环境优美,民众生活富裕; 成为承接东部、辐射中部的重要平台和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支点。
大湘南融合:跳出“地域湘南”势在必行
湘南地区在1957年以前是湘南零陵地区行政
公署,湘南的三个市:衡阳、郴州、永州当 时划归同一行政区域。随后,这三个地区又 划为各自独立的三个市。80年代,湖南省委 省政府把湖南划分为五大经济区,其中就有 湘南板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省委、 省政府提出将湘南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国务院也曾正式批准湘南三市为改革开放实 验区,又称“弹性地区”。
湘南还应在比较优势上大做文章,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区域经
济优势。例如湘南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对工业体 系进行科学规划,通过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就 能够超越传统工业进程的某些阶段,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湘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是主要的潜在优势, 加以拓展,就可以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湘南融入华南经济圈,并非谋求与华南地区的产业
结构趋同,而是必须突出湘南特色,形成符合本地 市情的产业结构和成长机制,依靠特色和优势来提 高本地经济的竞争力。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机遇,湘南应该确定亮
点和突破口,加快步伐与华南经济圈对接。一步落 后,步步落后;抓住先机,全盘皆活。
融合的脚步已经在湘南的大地上迈开,郴州市计划
发挥这些优势,湘南三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郴州、永州、衡阳先
后成为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永州成为湖南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从
2009年至今年9月底,三市共承接产业转移
项目2462个,占湖南总量的35.6%,成为湖 南对外开放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颇具竞 争力的先导区。
湘南地区
湘南大融合
湘南区域范围
湘南是指湖南南部衡阳(湘南的中心城市)、
郴州(离珠三角最近的湖南城市,是承接珠
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永州三个市,合
计3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57153平
方公里。从地缘而言,湘南是典型的梯级过
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
概况
人口:衡阳714万,郴州458万,永州518万 方言:衡阳话,郴州话,永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衡阳:南岳衡山,衡州八景。

近几年,湖南重视“一点一线”开发建设,湘南的发展 才渐渐有了起色。2006年,湘南三市GDP达1636亿元,占 湖南全省的21.8%,是1988年的11.1倍。
湘南大开发的总体要求
湖南对湘南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改
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 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把湘南地区建 设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深 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优质 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提高湘南地区 的综合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
然而,种种原因让曾经一合一分的湘南三市并没有越走
越近。在湖南的版图上,衡阳、郴州、永州现在仍只是
经济上没有太多联系的三个点。湘南三市的产业、旅游、
劳务、人才之间少有互通,大湘南经济圈仅仅是一个概
念而已。随着中部地区的崛起,湘南地区如果维持现状,
就会走向边缘,成为湖南南部塌陷地区。因此,三市必 须互补、互通、互联。郴州、衡阳、永州三市各有各的 特点,也有一定的经济互补性,完全可以组成大湘南经 济圈。大湘南跳出“地域湘南”,迈向“经济湘南”势 在必行 。
构筑大湘南旅游圈,郴州的金磊水泥也已经将计划 在湘南地区再行投资。
融合让大湘南更加丰富,融合让大湘南更加
强壮,融合让大湘南更有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融合的大湘
南必将爆发出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湘西 板块、长株潭经济金三角、环洞庭湖经济圈
相呼应,成为拉动湖南经济的强劲引擎。
加快推进湘南地区开发开放
2009年2月17日至20日,省委副书记梅克保
湘南对接华南经济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规律,
将湘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与当地发展所需要 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高级要素结合起来,并使这些 要素通过市场机制流动起来,促使湘南成为高级生产要素的 集聚地。湘南尤其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和经济优 势,要瞄准华南经济圈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加速自身经济 结构和经营体制的全面转型。


大湘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工农业基础,但
是每个市都是各搞各的,没有进行整合。正是没有 进行优势整合,发达地区一些好的产业跳过了湘南。 湘南在现实的招商引资中,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承 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作用,在一些时候还令人遗憾 地扮演了跳板的角色。
湘南三市在许多地方可以优势互补。郴州有矿产资
郴州:苏仙岭。 永州:永州八景
机场:衡阳南岳机场、云集机场,永州零陵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