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一)补充简答题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
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
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
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
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
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
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
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
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
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
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
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
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
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
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考博历年真题

2012 年试题1. 简答1)基本地貌类型2)季风气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 论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平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2 年试题(硕)3. 名词7)水位8)矿物9)太阳辐射4. 简答10)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P40)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12)水情要素(伍P205)13)生态系统的组成(伍P413)5. 论述14)气候系统的组成15)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011 年试题(硕)1. 名词1)总辐射2)板块3)地域分异规律4)水平气压梯度力5)径流系数6)冰盖7)原生矿物8)生物群落的演替9)生态系统10)土壤2. 简答11)简述大气分层的结构及特点(伍P88)12)简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辅导P120) 13)简述河流补给形式(伍P216)14)简述冰川形成的地貌(伍P281)3. 论述15)结合气候带与植物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6)试述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气候格局的影响2011 年试题(博)1. 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2. 论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 年试题(硕)1. 名词7)纬度8)对流层9)季风10)河流11)地下水矿化度12)地貌13)土壤质地14)生物群落15)生态平衡16)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7)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8)土壤的一般形态19)自然区划的原则20)气候变化的原因21)水循环3. 论述2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3)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09 年试题(博)1. 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2. 论述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博)1. 简答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 论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气候特征(赵济第三章气候P15)2007 年试题(硕)1. 名词1)变质作用2)大气环流3)风化作用4)河流阶地5)季风6)降水强度7)流量8)生物多样性9)土壤质地10)纬度2. 简答1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2)植被分类13)土壤的一般形态14)温室效应15)主要成土过程3. 论述16)试述地理地带性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7 年试题(博)1. 简答:1)水分循环(海洋和陆地水)2)生态系统结构(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 论述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2006 年试题(硕)1. 名词1)梅雨2)基流3)物候谱4)山海经5)光合潜力6)焚风效应7)超渗流8)雅丹地貌9)地域分异10)地理大发现2. 简答论述:11)土壤侵蚀12)尺度转化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13)地理学发展方向论述2006 年试题(博)1. 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特地貌(地貌)2. 论述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 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2005 年试题(硕)1.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2.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的形成因素3. 论述6)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7)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2005 年试题(博)1. 名词1)土壤质地(土壤圈)2)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水)2. 简答和论述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大气与气候)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有关区划(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有关生态需水方面9)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硕)1.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2. 简答:11)气候变化12)基本地貌类型13)水量平衡14)成土学说1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3. 论述16)试述地带性学说17)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4 年试题(博)1. 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地貌)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气候的影响因素(大气与气候)2. 论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海洋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3 年试题(硕)1. 名词1)次生自然环境2)太阳高度角3)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4)季风;5)水圈6)河漫滩7)地质大循环8)限制因子2. 简答:9)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简述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10分)二、什么是冰期间冰期?简述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5分)三、什么是黄土?其成因、分布及成分如何?(20分)四、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
(10分)五、简述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六、简述地质年代的类型及它们的基本原理。
(10分)七、谈谈你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识。
(20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
(10分)二、简述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
(10分)三、什么是河流阶地?简述阶地的成因、分类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四、什么是石钟乳?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15分)五、谈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方法。
(15分)六、简述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种类。
(15分)七、简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大气圈2.火山灰3.风化作用4.纹泥5.新构造运动6.断层7.新生代8.大陆漂移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
2. 简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以及群、组、段的含义。
4.比较风力搬运和河水搬运的异同。
三、论述题(36分)1. 解释什么是环境和环境地质?探讨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16分)2.试述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 全新世适宜期2. 14C测年3. 树木年轮4. 冰期5. 直立人6. 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7. 古地磁8. 古气候模拟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米兰科维奇理论。
2. 简述第四纪气候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3.简述微体化石在第四纪古环境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科院地理所2013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旅游地理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2013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旅游地理试题
一、简述题
1、请简述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2、请简述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3、请简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核心内容
4、请简述旅游环境容量的内涵
二、论述题(3选2)
1、我国正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时期,请根据你所熟悉的例子,论述我国旅游业态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在旅游开发当中如何实现。
2、我国自助旅游逐渐兴起,请根据自助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论述如何构建面向自助旅游者的公共服务平台。
3、论述我国大都市旅游区旅游发展布局与发展方向。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考博重点答案(详细)

一、1、蒸腾作用调控因子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2.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4.CO2 浓度:CO2 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2、耐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3、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4、养分利用效率及其两大组分之间的权衡5、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的总称。
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一)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强,进化潜力就大;反之,遗传多样性贫乏的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宜性就差。
(二)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度或物种的总数目。
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当生态系统丧失某些物种使多样性降低时,就可能导致系统功能失调,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1、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异同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关系复杂。
垂直地带不是水平地带的浓缩,这是因为:第一,温度的纬度变化缘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温度的垂直变化是因海拔愈高接受地面长波辐射愈少所致。
第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与垂直分布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
第三,山地地貌的复杂性导致气候特征趋向复杂化,使得垂直带中出现一系列纬度地带不可能具有的特征。
2、SR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密切正相关的原因?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
地理学考研考博真题(2010-2017)

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5年试题(博)
1.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
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
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
2.论述
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
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4年
一、简答
1、土壤的物质组成
2、水量平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论述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பைடு நூலகம்统的组成及特征
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
2013年试题(博)
1.简答
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
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
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
3)喀斯特地貌(地貌)
2.论述
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
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
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
2.论述
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
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
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
2010年试题(博)
1.简答
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
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
2.论述
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输沙模数2、环境容量3、生物指示现象4、土壤吸收性能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影响范围。
2、简述山地景观垂直地带性,并举例说明。
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流域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缓解对策。
3、试述地理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4、试述江(河)-湖泊-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土壤缓冲性2、流水地貌3、剖面漫流4、纬向环流5、径流系数 湖泊补给系数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3、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自然区划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2、请你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衡的原理,谈谈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和湖泊生态修复的理解。
3、试述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4、举例论述现代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
2004年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水体沼泽化2、环境效应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4、地带性规律5、生态交错带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3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非恒定流2、梅雨3、小冰期4、生态位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2、简述青藏高原的纬度位置和高原地势在高原气候形成中的作用3、简述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2、举例论述现代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3、城乡交错带的环境特征与问题4、试述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002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1流域复合生态系统2水循环3气候模拟4牛轭湖5生物放大作用二. 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简述土壤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3简述大气环流引起的水体定向运动三. 问答题(任选3题,每题20分)1 试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对我国自然地带分异的影响。
中科院RS考博试题(1995-2016-不全)

侯志伟1995年博士生(遥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 简答题(40分)1. 遥感地学评价标准2. LANDSAT TM 数据特征3. 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4. 遥感信息复合分析二. 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2. 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3. 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4. 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1996 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任选四题,每题25分)1. 遥感地学分析及其意义2. 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3. 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4. 遥感信息增强方5. 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1997年博士生(遥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监督与非监督分类2.最大似然法3. TM的七个波段二、论述题遥感地学评价基础-------------------------------------------------------------------------------1998年博士生(遥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 答与名词解释:1.混合像元2.高光谱3.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一、 论述题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
-------------------------------------------------------------------------------1999年博士生(RS)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 主成分分析2. 高光谱遥感3. 遥感影象的特征二、论述题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2000 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一、 简答与名词解释:1. 混合像元(98)2. 高光谱(98)3.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4. 最大似然法(97)5.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 (98)6. 主成分分析(99)侯志伟7. TM 的七个波段(97)8. 高光谱遥感(99)9. 遥感影象的特征(99)二、论述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大概回忆)
名词解释
1、经济地理学
2、农业区划
3、半城市化
4、钟摆式运输
5、简答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试谈我国西部开发?
7、谈谈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理解?
区域规划
辽宁中部城市群与科学发展观?
地理衰减规律的理解?
2005
国定贫困县国土资源区域核心竞争力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区域发展):
名词解释(每题4分):
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
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002年博士考题
《区域发展》,以下6道题中任选5题,每题20分。(准确试题)
1、加入WTO之后,外商将扩大在我国的投资领域。请你就其中某一个具有较大扩大规模前景的领域,阐述该领域的发展对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
2、在我国区域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哪些?请任选一个理论,阐述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开发区的利弊?
分析中/西/东部/东北的空间结构?
2.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2006)
一、解释
1.指出“十一五”规划的4类主体功能区
2.货流图
3.人口金字塔
4.生产性服务业
二、简述(3选2)
1.简述过去50年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特点和作用。
2.归纳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2006)
一、简述题:
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方面的异同。
还有一道是选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任一区域,分析其空间结构。
中科院2005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农业区划、钟摆式运输、半城市化地区、人口金字塔
二、问答题(3选2)
“区位论”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
分析经济地理学人文化趋势产生的原因
4、“西电东输”的路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5、请选择一个行业,谈谈入世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6、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新方向。
2003年考题
区域发展和经济地理的试题
1、区位论的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3、区域竞争力
4、分析现阶段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因素
5、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6、郊区农业的特征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3、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健全,政府促进区域发展可以调控的资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你认为未来我国政府支撑区域政策实现的手段有哪些,请就某一种手段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阐述。
4、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在指导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应注意不同区域的特点?
谈谈你对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否合理的认识。并按照你的认识,阐述西部在我国未来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2、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重点与方向
3、试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途径
4、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试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5、论述某一种技术进步(运输技术、信息技术或者其他)对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
6、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线穿点、以点带面”的理论基础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
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
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
我国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旧城改造”与“城中村”
二、简答题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主要内涵
简述都市区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简述“城市病”的内涵
其他年份:
2001年试题
人文地理:
1、区域创新体系理解?
2、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3、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经济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5、经济地理学与GIS结合,举例说明?
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
1、从我国区域政策发展来看,说明中部地区是国家政策受益最少的地区
2、我国十五计划中,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
3、有关西部大开发中重点产业的问题(记不太清楚)
4、有人说“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你如何理解?
5、说明全球化和全球变化的区别,以及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你认为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三、论述题(2选1)
1.谈谈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看法;借助经济地理理论剖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某一战略思路
2.归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请就某一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从中得出有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城市地理学
一、论述题
相对区域而言,比较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异同点
3.列出钢铁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并简述某一因素对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
三、论述题(2选1)
1.给出都市经济区的定义,论述某一都市经济区功能、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2.结合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统计年鉴表反应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区域发展:
名词解释:国定贫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
简析开发区的利弊。都市经济区的定义/功能,并结合某一都市经济区,分析其功能,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战略重点
5、有人提出,沿海地区发展的重点正在向北推进。请你根据最近10年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和外向型经济分布变化的特点,对该提法的正确与否进行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
经济地理
1、试论城市地域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2、我国经济建设应用的几种区域发展模式理论。
3、你认为在西部开发中,对比东、中、西各自应采取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西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