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常礼举要讲记(聚餐)

合集下载

常礼举要 聚餐篇Word 文档

常礼举要  聚餐篇Word 文档

聚餐篇爸爸:小强爸爸对你说的那些聚餐礼仪你都记住了吗?小强:爸爸我都记住了,吃饭时不要弄出声音,不对着别人剔牙,不从碗盘中间取菜。

来到饭店包间叔叔:欢迎欢迎爸爸: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小强:叔叔好叔叔:来快过来坐小强指着上席说:爸爸我们就坐这儿吧。

爸爸:不行的,就餐时坐座位是有讲究的,那个座位是主人的位置,我们应该坐那里。

主人就坐开始上菜小强:爸爸我们每人都有一把勺子,为什么还要加一把?这把勺子是给谁用的?爸爸:哦这是把公用勺子,喝汤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勺子舀汤喝。

小强扭过头去咳嗽爸爸:你做的对,咳嗽时不能对着餐桌。

王叔叔举杯:感谢大家到来,来我敬大家一杯客人:王大哥我敬您一杯祝您身体健康。

爸爸:小强你看到了吗?当主人给大家敬酒后,大家都要向主人回敬,知道吗?小强:王叔叔我也敬您一杯饮料,祝您天天开心王叔叔:唷谢谢你小强(和小强碰杯)呵呵小强你真有礼貌啊。

小强:这都是爸爸教给我的。

爸爸真没想到,聚餐到时候还有这么多礼仪。

爸爸:当然了,如果聚餐的时候不懂这些礼仪会让大家讨厌的。

聚餐篇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

(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

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

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

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老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

譬如佛家讲万法皆假、皆空,但本性却是不生不灭,也是常的,这是佛家的主张。

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都一样,圣贤主张都一样。

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杀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缺失。

有一本书竟然这么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

我也不必提出什么书来,你看,都是现在的书啊。

畜牲没上过学,这种没天理的事,畜牲还做不出来。

我给诸位说,咱们学佛又学儒家,有人问为什么要学儒家?儒家铺了底子,然后才能以学佛。

可是现在呢?要打倒孔老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就没了,我们学佛也就没根底了。

《常礼举要》详解知识讲解

《常礼举要》详解知识讲解
• 儒释道文化集大成者。为衍圣 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抗日期 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 虚大师弘法。后卜居台中。除 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 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 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于 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 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
《常礼举要》
• 《常礼举要》由李炳 南老居士著解,主要 讲述一些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 常礼节。全文共分12 章节,分别为:居家、 在校、处世、聚餐、 出门、访人、会客、 旅行、对众、馈赠、 庆吊、称呼。
(卯)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
耻。 ——《管子》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 子曰:“不知礼,无—仁义礼智信
李炳南
•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 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古之“礼”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常礼举要》讲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居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 3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丑、在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寅、处世错误!未定义书签。

卯、聚餐错误!未定义书签。

辰、出門错误!未定义书签。

巳、访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午、会客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旅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申、对众错误!未定义书签。

酉、馈赠错误!未定义书签。

戌、庆吊错误!未定义书签。

亥、稱呼類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後總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它,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地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它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它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而行为举止的规范是为了 更好地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人们内心的修 养和对外界的尊重。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他 人合作共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 以减少冲突和误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书中的每一章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对待长辈的态度上,我曾经认为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有经验的人,但在书 中我明白,尊重长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和经验,更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 命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再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我曾经认为只要真诚就好,但在书中我了解到,真 诚固然重要,但表达方式也同样重要。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别 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表达时要有分寸、有礼貌。
阅读感受
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遇到了《常礼举要讲记》这本书。那时的我,正处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于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对待长辈和 晚辈等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 道路。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普通的礼仪指南,而是一本深入人心的读物。它从中国古 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汲取养分,不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节, 更是对于“礼”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的深度解读。在书中,我读到了恭敬、尊 重和关爱,也读到了对家族、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内容上,《常礼举要讲记》首先强调了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 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促进人际 关系的和谐。这本书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场合下应有的礼仪,包括家庭、学校、职场、公共场所等, 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在不同环境中应有的行为规范。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讲课稿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讲课稿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一)居jū 家jiā■ 为wéi 人rén 子zǐ 不bù 晏yàn 起qǐ,衣yī 被bèi 自zì 己jǐ 整zhěng 理lǐ,晨chén 昏hūn 必bì 定dìng 省shěng 。

■ 为wéi 人rén 子zǐ 坐zuò 不bù 中zhōng 席xí,行xíng 不bù 中zhōng 道dào。

■为w éi 人rén 子zǐ 出chū 必bì 告gào ,反fǎn 必bì 面miàn 。

■长zhǎng 者zhě 与yǔ 物wù,须xū 两liǎng 手shǒu 奉fèng 接ji ē。

■徐xú 行xíng 后hòu 长cháng ,不bù 疾jí 行xíng 先xiān 长cháng 。

■长zhǎng 者zhě 立lì 不bù 可kě 坐zuò,长zhǎng 者zhě 来lái 必bì 起qǐ 立lì。

■不bú 在zài长zhǎng 者zhě 座zuò 前qián 踱duó 来lái 踱duó 去qù。

■立lì 不bù中zhōng 门mén ,过guò 门mén 不bù 践jiàn 门mén 限xiàn。

■立lì不bù 一yī 足zú 跛bǒ,坐zuò 勿wù 展zhǎn 脚jiǎo 如rú 箕jī,睡shuì眠mián 不bù 仰yǎng 不bù 伏fú,右yòu 卧wò 如rú 弓gōng 。

常礼举要全文翻译

常礼举要全文翻译

常礼举要全文翻译常礼举要全文翻译《常礼举要》由李炳南老居士讲解,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常礼举要全文翻译,欢迎阅读!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

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自从一般人,不察实际,好奇务怪,起来反对礼教,硬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主张把他打椡以后,大家就对礼节,存了轻视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决不是中国人单独的问题。

行得通,行不通,却也不敢断定了!但是现在还是行不通。

请看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开会。

仔细一考查,还是把那些礼节,一套跟著一套的排演。

有人说这些事没有学过,谁能晓得。

那怕你不晓得,你只管不去做,过后请去听吧!七言八语,讪笑讥诮,丝毫不客气的,都发表出来了。

什么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著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这些名词,就都给你加在头上。

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响!再看那些反对礼教的人,见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也是脱帽鞠躬;见了外国人,也是去拉手;不经通报,你直跑进他的房里去,他也是不高兴;他送你东西,你不说谢谢,他也是不痛快。

这真矛盾,为什么他嘴里反对礼教,他还去拘泥这些形迹呢?可见他们是空倡怪论,自己也不能实行,专去欺骗他人,尤其是欺骗天真烂漫的青年人。

深刻一点说,简直是损害青年人的社会事业发展!我是在社会里碰过壁的人,也是吃过无限亏的人。

知道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

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礼节,也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特意检出通常用的几条来,贡献给大家,做个参考。

要知礼节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是必要通达的!(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饮食必节(餐饮礼仪)

饮食必节(餐饮礼仪)

端正持碗,用筷就餐,以食就口。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龙含珠,凤点头” 公筷的好处:卫生/预防疾病/
打包对人尊重/不浪费/吃饭时 历事炼心,炼耐心。
自卑而谦人



称人家父母:令尊、令堂 称自己父母:家严、家慈 称人家妻子:令正、尊夫人 称自己妻子:拙荆、贱内
提称语
父母:慈鉴
师长:尊鉴或函仗
三长两短 品著留声 击盏敲盅 泪箸遗珠 定海神针 交叉十字
仙人指路 执箸巡城 迷箸刨坟 颠倒乾坤 当众上香 落地惊神
饮食习惯“六宜”与“六不宜” 1、宜缓不宜快 2、宜少不宜多 3、宜暖不宜烫 4、宜淡不宜咸 5、宜软不宜硬 6、宜三餐不宜吃零吃
食以不言为则
咳嗽必转身向后, 或以手捂口, 不对人剔牙。
饮食必节
(餐饮礼仪)
常礼举要 聚餐
一、 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二、 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三、 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 謝後食。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上菜 夹菜
常礼举要 聚餐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 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 器中取菜。
(席间函仗)
敬祝语
父母:恭敬福安 师长:敬请教安 长辈:敬颂颐安 平辈:敬祝春祺 同学:恭候刻安 女性:敬颂秀安
使用筷子的十种忌讳
一忌 二忌 三忌 四忌 五忌 六忌 七忌 八忌 九忌 十忌 犹豫不定 想吃这想吃那 筷子绕来绕去 太丢人了 扎食品 用筷子扎着吃 用筷子传递食物 犹如葬礼时捡遗骨 非常不吉利 用筷子夹菜 佐料汁滴答滴答 好像菜在流泪 舔筷子 筷子上沾着菜 用舌来舔 形象不雅 用筷子推碗 用筷子把碗拖到眼前 表明你很懒惰 用筷子在碗里 盘子里翻来翻去 太脏了 用筷子扒拉饭 狼吞虎咽扒拉饭 夹来夹去 已经伸出筷子 又不吃 又去夹另一盘的 有放筷子的用具 把 筷子横放在碗上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常礼举要》,我们将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01居家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④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02处世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①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03聚餐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①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②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③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04出门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谈。

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①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③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05旅行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06庆吊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临丧不笑。

里有殡,不巷歌。

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①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啼哭②参加葬礼不要笑③邻里有丧事,不再附近放声唱歌④葬礼上佩戴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规矩还有一些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讲究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过节送礼不送钟表(钟和终谐音)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这些讲究和忌讳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后面,这就叫规矩。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台湾李炳南老教授讲解的,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

全文共分十二章节,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

人们对礼仪的重视日益增高,礼仪教育从儿童抓起的观念已经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之中。

《常礼举要》因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成了儿童礼仪教育的首选教材。

同样,对于成年人,《常礼举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南人。

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为衍圣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

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归依印光大师,专修净土。

此外,亦精中医。

抗日期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

后卜居台湾,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弘扬佛法。

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

先后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等弘法及慈善机构。

1986年4月13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野蛮的民族也有他们的一套礼节。

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是礼节从中周旋。

自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人们反对礼教、主张把它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不重视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做。

这就成了后来家庭中夫妇失和、子弟不孝、兄弟反目、邻里纷争等不良社会乱象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

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嫁娶,都是有一定礼节的。

如果你不照着去做是会受人诟病的,什么少教育、少见识、粗鄙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世面、讨厌、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词就都会加在你头上。

为避免上诉问题的出现而给我们人生带来不快。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常礼举要》:子、居家“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为人子”指小孩子,作为年轻人,“不晏起”,不要晚起床,衣被自己整理。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

(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

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

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

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老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

譬如佛家讲万法皆假、皆空,但本性却是不生不灭,也是常的,这是佛家的主张。

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都一样,圣贤主张都一样。

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杀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缺失。

有一本书竟然这么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

我也不必提出什么书来,你看,都是现在的书啊。

畜牲没上过学,这种没天理的事,畜牲还做不出来。

我给诸位说,咱们学佛又学儒家,有人问为什么要学儒家?儒家铺了底子,然后才能以学佛。

可是现在呢?要打倒孔老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就没了,我们学佛也就没根底了。

05常礼举要讲记(聚餐)

05常礼举要讲记(聚餐)

(卯)聚餐(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这章是聚餐礼节,在一般社交场合聚餐的机会非常多,大家庭吃饭叫聚餐,客人来我们家也叫聚餐,我们去别人家那也是聚餐,况且无论是普通的宴会或者喜事,都免不了有宴会,外交上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社会上与人接触来往,这个应酬是免不了,现在大家互相请客吃饭的情况也非常非常的多,有这些应酬就该懂这方面的礼节。

有一句话叫做:“天下莫如吃饭难,世间唯有修行好。

”所以吃饭的礼节要懂。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第一条说明座位问题。

在前面我们已经把座位还划出来,中餐有中餐的席位,西餐有西餐的席位。

上座照例要让给长者来坐,有些人不懂得,自己坐在上位还不知道,那就太欠缺礼了。

所谓长者,要看当时情况,譬如说这一席所坐的人如果是家庭,他以辈份来计;如果不是,一般是以年龄来看;如果在机关,则是以职位高下来区分。

譬如说市长的年龄只有四十几岁,而市政府的职员有五十几岁的,那你不能按照年龄来算,你跟他同席吃饭,他是长者,这是看当时的场合。

一般都是普通朋友,大家都不认得,不是家族,不是公务机关,是普通的一般亲友,按照年龄也有高下的,谁比谁大,这个也要推让一下。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把座位安排好了,长者坐上位,其余按年龄身份,除一个上座以外,还有次要座位不同,按照身份坐定。

入座后无论坐在哪里,个人在个人的座位,不要横过来。

肱是上肢,坐定后两只手不能横放着,你把两手一横,旁边的人就无法坐了,吃饭时不能妨碍人家,所以不能横肱。

再来是不能伸足,古时候的饭桌像是日本式,摆在塌塌米上的低矮桌子,我们坐在席位上,假如你把脚一撑开,撑到对方那里去,别人就坐不了了;现在的餐桌虽然比较高,但脚也不能伸出去。

这一条提醒我们,吃饭时要注意身体姿势,也是提醒我们,随时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做为宴请宾客的主人,在客人都入座之后,要为客人斟酒或是上茶,然后把菜上齐了,主人照例要先拜客,再举酒敬客。

常礼举要—会客

常礼举要—会客

常礼举要—会客会客,客人到我们家来,与我们见面叫「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见先致敬」,不管客是生客、熟客,我们是主人,只要上我们家里来的,都是客。

我们是主人,主人对人家得有礼貌,这个是应该的。

我们上他那儿去,他没礼貌,是他没有受过教育。

无论什么事情,先责备自己。

先别挑人家的毛病。

这就是来了客人的功夫,我们先行礼。

熟客呢?见面就不必行礼。

譬如你们同学们天天见面,若见了面还必得脱帽鞠躬,此属不必!这个有通权达变,可以怎么呢?可以见了面,不必行礼。

在街上走,见着了,说:「早啊!」这就叫礼貌,你先打招呼,这就行了。

这一个「道寒暄」是古时候的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热,见了面就问:「今天好吧!」虽然行礼,见面可不要呆板板,要自然!这些地处要日久天长的练习。

教的人只可以介绍个大概,听的人在乎自己用!大小事都是一样。

会用的人,自己用的自然。

不会用的人,呆板板地,弄得叫人不舒服。

生客呢?「请姓字住址」。

客人来了不认识,一见面就问贵姓,字在现在不大兴了,可是读书人到二十岁,别人格外送一别号,就叫个字。

譬如先总统,姓蒋、有名,他还个字,这不是有名有字嘛。

唐家郭子仪,名叫什么,字叫什么,就不知道了。

他的最好朋友叫李白,李白是名,号叫太白,这不是有字嘛!古人没有不字的。

例如念论语,每个人都有个名,子路是姓仲名由,字季路。

现在这个时候,一切都是西洋化,不要这些了,讲求简单。

问了以后,再问住址,这预备干什么呢?预备后来通信。

这是第一步,见生客。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及门先趋」,大家听明白,及门,从前有大门、二门,现在不是了。

现在吾的门就在街上,住的屋门就在街上。

原来让客在前走,走到看见前面是门,我们跑到前面去,干什么呢?给客开门,这叫「及门先趋」。

已接近门了,先跑到头里去给客开门去!若让客人在前走,到了门口说:「您先进去!」那就不行了。

上次所讲,当差的,只能在主人后头,不能在前头。

晚上点着灯去接客人,说:「我在后头嘛!」书是讲,听是你啊!?总而言之,禅家讲究悟,大小事情一切都在悟!没有一条不在悟的!先趋干什么呢?怕你不懂,下头注上一句,按文理说,这就算注解。

常礼举要讲稿演示文稿

常礼举要讲稿演示文稿

家里有他客,应 该为他们介绍,先 把年轻的介绍给年 纪大的,表示对长 者的尊敬
第40页,共45页。
敬客人 茶水或者 水果,应 该先给年 长再后给 年纪小, 先给陌生 的人后给 熟悉的人
第41页,共45页。
旅行 & 馈赠
第42页,共45页。
出门旅行前,必
须向亲戚和朋友 道别,到达后要给 家人报平安。
第18页,共45页。
在园
第19页,共45页。
路遇师长,要停下脚步来
向老师鞠躬致敬。
第20页,共45页。
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听讲时,应端坐;不弯 腰,不翘足 。
第21页,共45页。
处世 及 对众
第22页,共45页。
不要和不太熟悉的人,随 意说家里发生的事
不要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开玩笑
第23页,共45页。
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
手置于大腿上
第13页,共45页。
居家及称呼
第14页,共45页。
早起早睡身体好,
衣被要自己整理
第15页,共45页。
在用餐时,不要挑剔桌上
食物,不要用筷子去搅 拌碗里的菜。
第16页,共45页。
年长者给我们物品,必须双手去接,以 表示尊重。
第17页,共45页。
见到长辈与朋友都要礼貌的称呼。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第5页,共45页。
常礼举要
第6页,共45页。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 ”寸步难行,从小学礼仪,终 身都得益!
第7页,共45页。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由李炳南老先 生著解,主要讲述一些日 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 的日常礼节。全文共分12 章节,分别为:居家、在校 、处世、聚餐、出门、访人 、会客、旅行、对众、馈赠 、庆吊、称呼。

常礼举要——中国古代礼仪

常礼举要——中国古代礼仪

(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08常礼举要讲记(会客)

08常礼举要讲记(会客)

(午)会客(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前面「访人」是作客时应‎有的礼貌,这里讲的是‎作主人应有‎的礼貌。

当有客人来‎访问时,做主人的也‎要懂得一般‎的礼节,客人来了我‎们当然要到‎门外去接待‎、欢迎。

【这里还要视‎情况不同而‎调整,有三种情况‎】:1.若是同住在‎一个地方的‎,比方都住台‎中市,那么你走到‎门口迎接就‎可以了;2.若是远路来‎的客人,我们知道他‎什么时候来‎,最好是在下‎车的车站欢‎迎;3.有的客人怕‎主人这样远‎路欢迎他,刻意不告诉‎抵达的时间‎,那当然就从‎便了,也不必勉强‎。

如果知道时‎间的话,就要做到这‎一点。

这是讲专程‎来拜访的,还有顺便来‎拜访的,情况不一样‎。

专程来的固‎然应该如此‎,若是顺便拜‎访,情况又不一‎样。

常常你在家‎里,原来不知道‎有客人要来‎访,突然外面有‎人敲门了,就有人来访‎问了,这也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就‎要跑到门外‎去接他。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见先致敬」见到客人,先要向客人‎致敬,致敬的时候‎,如果是熟客‎,常见面的或‎者原来就认‎识的,不管是好朋‎友,或者是一般‎的泛泛之交‎,只要是认识‎的人,都叫熟客。

熟客要「道寒暄」,所谓道寒暄‎,不是一见面‎就问:「你来干什么‎啊!」不能这样讲‎,看看这「寒」字,是寒暖的意‎思,普通人见面‎先问最近寒‎暖情形,讲「寒暖」是不在正题‎上。

【熟客怎么寒‎暄】:中国人见面‎向来问天气‎如何?吃了没有,这就是寒暄‎。

还有请问您‎老人家现在‎可好,问一下他的‎健康状况,这都是寒暄‎。

道了寒暄后‎,才引起访客‎来访的来意‎。

这是熟客之‎间的道寒暄‎。

【这样寒暄,会让人心里‎暖暖的。

之前教书的‎时候,有个天津的‎学生,长得高大英‎俊,每次见了人‎,总是非常热‎情地问“吃了没有”等等,给人感观非‎常好。

所以,懂得寒暄,人际关系可‎能都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卯)聚餐(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这章是聚餐礼节,在一般社交场合聚餐的机会非常多,大家庭吃饭叫聚餐,客人来我们家也叫聚餐,我们去别人家那也是聚餐,况且无论是普通的宴会或者喜事,都免不了有宴会,外交上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社会上与人接触来往,这个应酬是免不了,现在大家互相请客吃饭的情况也非常非常的多,有这些应酬就该懂这方面的礼节。

有一句话叫做:“天下莫如吃饭难,世间唯有修行好。

”所以吃饭的礼节要懂。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第一条说明座位问题。

在前面我们已经把座位还划出来,中餐有中餐的席位,西餐有西餐的席位。

上座照例要让给长者来坐,有些人不懂得,自己坐在上位还不知道,那就太欠缺礼了。

所谓长者,要看当时情况,譬如说这一席所坐的人如果是家庭,他以辈份来计;如果不是,一般是以年龄来看;如果在机关,则是以职位高下来区分。

譬如说市长的年龄只有四十几岁,而市政府的职员有五十几岁的,那你不能按照年龄来算,你跟他同席吃饭,他是长者,这是看当时的场合。

一般都是普通朋友,大家都不认得,不是家族,不是公务机关,是普通的一般亲友,按照年龄也有高下的,谁比谁大,这个也要推让一下。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把座位安排好了,长者坐上位,其余按年龄身份,除一个上座以外,还有次要座位不同,按照身份坐定。

入座后无论坐在哪里,个人在个人的座位,不要横过来。

肱是上肢,坐定后两只手不能横放着,你把两手一横,旁边的人就无法坐了,吃饭时不能妨碍人家,所以不能横肱。

再来是不能伸足,古时候的饭桌像是日本式,摆在塌塌米上的低矮桌子,我们坐在席位上,假如你把脚一撑开,撑到对方那里去,别人就坐不了了;现在的餐桌虽然比较高,但脚也不能伸出去。

这一条提醒我们,吃饭时要注意身体姿势,也是提醒我们,随时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做为宴请宾客的主人,在客人都入座之后,要为客人斟酒或是上茶,然后把菜上齐了,主人照例要先拜客,再举酒敬客。

古时候的礼节是要拜客的,现在不必拜了,因为礼要从俗。

主人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两只手。

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这是主人先举杯敬客。

虽说拜客可以免,但是做主人的,一定要先举杯敬客。

敬完之后,凡是做客的要致谢辞,主客当然不一定要致谢辞,但其他陪客可要致谢辞,这是应有的礼貌。

【举例:现在是不行了,摆了桌以后,主人还没敬酒,旁边的人拿出酒来先敬主人,更胡闹,讲不通。

这是人家的酒拿来请客,你怎么敬他呢?这个主人预备敬酒后,客人得致谢辞。

他来敬你,你先谢谢。

主人要是站起来,客也得站起来。

主人站起来敬酒,你还昂然上座,这个吾现在看多了。

主人站着,客在那坐着,别的人给你满酒也不管,这些都是不懂礼貌。

礼尚往来,你记着这个原则便行了,别的人来恭敬你,我们就恭敬人家。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这一点是另外一条需要注意的事,这时看席位是在什么场合,如果是在外面餐厅宴请,或是主人请你到他家,从外面包席、叫外卖送到家里,致谢时不必特殊表示。

如果是主人亲自做菜,这就是很隆重的宴请,这个时候作客人的首先要向主人致谢,然后再开使享用。

【举例:在《礼记》〈曲礼〉中,就有讲:「主人亲馈,则拜而后食。

」「亲馈」就是主人亲自做的菜肴,客人要先拜了再吃。

「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

」这是〈曲礼〉面讲的。

因为主人亲自做菜,一方面是辛苦,再另一方面是特别敬重这个客人。

在家里面做子女的,对于父母长者,都必须亲自弄饮食,自己才放心,你要叫家里佣人做,有时候还不放心!亲自做表示你对这件事情最敬重,最慎重。

我们对待客人亲自做,那客人表示你特别看得起他,所以作客人的,必须要特别来感谢。

】【举例:如果是人家告诉你说,这是我太太坐的,那要就要特别感谢,说“太隆重了,真不敢当”。

要赞叹一下,这样人家可能到厨房跟太太讲说,“客人谢谢你啦”。

如果吃了饭什么表示都没有,人家家里也懂这个“礼谢后食”的礼节,会问“我请了客,他说怎么样”,你若是什么都没有说,人家就知道你不懂礼,你就失礼了。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请客的惯例,古时候都是有一个主要客人叫正客,除了主客之外,譬如说某人要出远门了,我们给他饯行,或是他从远地回来,要给他接风洗尘,这个人就是正客。

要是只请一个人不大合适,所以就要同时请几个陪客,但陪客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请,那可不简单,要是请的陪客和正客相处不好,交情不够,话也谈不出来,那请这些陪客来的场面也不太好。

怎样选择陪客:因此所请的陪客必然是跟正客私交很好,在一起谈得投机,这样的人可以做他的陪客。

最好同时请几位,这样一起宴会,主客就非常融洽。

这时候主人当然要敬酒,主人先举杯敬客,敬毕了之后,一般人不知道,陪客等主人敬完了酒,先别急着动,你要是好心好意要多礼回敬,那失礼了。

要看看谁是主客,谁是陪客,主人当然不讲,在主人的立场,他讲这些人都是客人,不过只要看看当时所坐的座位,就可以辨别出来了。

坐在第一个重要位子的,他就是主客,正客。

当主人敬完酒之后,要让主客先回敬,这是应该,在正客回敬主人时,陪客再随着敬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抢先敬。

不过做正客的,也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主人敬酒了之后,我就不回啦,那就失礼了。

所以说参加一个宴会可不简单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形必须了解,譬如说,我们这一席跟年高德劭的正客敬酒,其他席或许也有主人派来的代表,在酒过三巡之后,那些客人都要到主要席上敬主客,到这时候你是这席上陪正客的陪客,他们来敬主客时,主客当然是站起来,拿起杯来接受;这个时候陪客不能站起来,要是你站起来,他是要敬主客呢?还是敬陪客?这个是不合理,所以你要坐在那里不要动。

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人家来敬酒,我们还坐在这里,好像不对。

其实我们要清楚,他不是来敬陪客的,而是敬主客。

如果是主客吩咐,因为你在席上做陪客,他认为你的地位很重要,敬正客后,也一一敬了陪客,也有这种情形,那么这时候做正客的他交待了,大家就一起来,不要一个个来,这是在主客吩咐之后,大家才可以起来,如果不吩咐,你仍要坐着不能动,这是事先要了解的。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一上菜先別吃,先敬酒。

主人照例在每一道菜上来时,都要先举杯向客人敬酒,敬了之后请主客举着夹菜,这时候当主客的人,不能只有自己举筷子而已,要请大家一起来,一起举着。

当然喝汤举匙同时,也要大家一起来,这是平等的,主客必须要懂这个礼貌,不能自己以正客自居,要大家同举,这个各位将来都有机会,现在虽然都还年轻,以后一眨眼年高德邵,成了长者时,要注重这个礼。

【举例:1.从前官场中都穿了一身礼服,一起在桌子前头行大礼,行对首拜,这是真行礼,绝对不是假的。

现在中华民国行鞠躬礼,你偏要磕头,那就不对了,因为礼从俗嘛。

行完礼以后,主人就说:「请诸位宽衣」,或是摘帽子,或是脱衣,这时就可以随便一点。

2.也有人说:「坐而正冠,起而更衣」,意思是,坐下就在那规规矩矩的,起来必须是为了更衣才起来。

「更衣」两字,大家听明白,并不是换衣服、但也可以换衣服,上厕所小解方便也叫更衣。

】【别人的例子:八十年代,我受家乡县长的委托在北京燕京酒厂请了一位杨总工程师给县啤酒厂搞啤酒质量提升;副县长安排当地的啤酒厂厂长请我们吃饭。

饭前,那个厂长拿着菜谱自己点菜,点完了倒酒自己喝,把我们这些客人全然不放在眼里。

我没说话,几乎没吃菜,礼节性地喝了几口酒就到柜台去买单。

我给他结账了,你以为我们是上你们这儿来吃饭的吗?那个陆副县长当时在场很尴尬,说刘老师你怎么给买单了?我说,算我自讨没趣。

所以那个啤酒厂的厂长我不会再跟他交往了,不懂得基本的礼节礼貌。

有些人和长辈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自己拿起筷子就吃;这是不符合《常礼举要》的规矩的。

用餐前举筷子举勺的时候要大家一起来。

,还要照顾到给长者是否吃好了?我做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工程师,他现在上法国了。

我有时候忙顾不上接待客人,就跟他说,徐工啊,你来陪客人吃饭,注意照顾好客人。

结果他自己喝的眼睛红红的先醉了,人家客人还没怎么样他自己先撂倒了。

有一天我就骂他:你几辈子没有吃过饭啊,穷死了啊?要饿死了?真不要脸。

都好几回了。

每次他都是瞪着红血丝的眼睛,醉熏熏的样子。

这就是不懂待客了,是给自己来了个“一醉方休”。

待客一定照顾客人吃先吃好,看客人爱吃哪道菜?有些菜如果做少了自己可以先不吃;客人吃完了剩下不都是你的嘛!吃不了可以兜着走。

着什么急啊?既没规矩也没风度,看来真得学学这《常礼举要》,免得丢丑。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在席间用筷子夹菜的时候,无论菜有多少盘,都夹向自己一方的盘子,离自己比较远的,不要绕过去夹,要是从左边、右边、后面,从那一边都会侵犯到人家,假如人人都是这样横过来,互相侵扰或者是筷子打架,那怎么行呢?同时不要站起来,这桌子很大,菜离我很远,我坐着够不上,于是就站起来伸手过去,这是不许可的。

【举例:离自己远的菜,大不了不吃,也不要轻易失礼。

虽然现代人觉得有些迂腐,但却能表现出一个人守礼的决心和威仪。

】总之,不可站起来向别的角器取菜。

不过现在很多餐桌,当中有一个圆盘可以转动,往往可以避免这种情形。

但有一些人,虽说桌子能转,但不懂礼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失礼的状况,例如说在上菜时的规矩是,新上的菜要先放在正客那里,先请正客举着夹菜,桌子那么大,菜还没到转到你这一边时,如果我们等不及你站起来夹菜,这也是很失礼的。

具体做法:假如餐桌可以旋转,主人他会先将菜转到正客前。

吾给大家说,当正客的若懂局,他就赶快拿起筷子来将菜舀到碗里去,并且再将菜往别处转。

有时候转到正客跟前,正客昂然不动,或可他吃了,也不理人,一直在那谈话,其他人还吃不吃?这就是正客不懂礼了。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本质:礼让。

筷子或汤匙不要向碗或盘中央取菜、取汤,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礼让,顶心中间的菜是要礼让人家的,你先吃靠近你这一边的。

赴约是一种礼,不能说要吃个够本,没有吃到好像很吃亏,其实少吃就少吃一点,〈曲礼〉讲:「共食不饱」。

拿现在来讲,参加宴会不要多吃,因为很容易就吃过量,一吃过量回到家,肠胃消受不了,所以在宴会上,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明明可以有两碗的饭量,就只吃一碗,保留一点才不会过量。

(一般宴会上菜也比较多,也容易过量。

宴会吃过饱,也容易饭饱神虚,不利餐后谈事情。

)饮食过度在年轻时也许感觉不出来,年龄稍大一点,胃没有弹性了,多吃一点点,胃就发生障碍。

一旦胃不好,各种毛病就跟着来,所以老年人不必勉强,不必劝他多吃。

古时我们对客人要努力加饭,现在不要了,不能免强人家多吃。

礼貌上当然还是要礼让,适可而止。

在宴会上不能贪求,如果说好吃的我们尽量取,然后向中间、两边去取,甚至在取的过程还要侵犯人家,这都是不合适的。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公食之器,就是宴会上摆在桌子中心,大家共享的公筷、公匙,一道菜旁边摆一套,大家一起用这一套食器,把菜夹到自己的碗里,再使用私人的餐具进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