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常礼举要讲记(出门)

合集下载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一)居j ū 家ji ā■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不b ù 晏y àn 起q ǐ,衣y ī 被b èi 自z ì 己j ǐ 整zh ěng 理l ǐ,晨ch én 昏h ūn 必b ì 定d ìng 省sh ěng 。

■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坐zu ò 不b ù 中zh ōng 席x í,行x íng 不b ù 中zh ōng 道d ào 。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出ch ū 必b ì 告g ào ,反f ǎn 必b ì 面mi àn 。

■长zh ǎng 者zh ě 与y ǔ 物w ù,须x ū 两li ǎng 手sh ǒu 奉f èng 接ji ē。

■徐x ú行x íng 后h òu 长ch áng ,不b ù 疾j í 行x íng 先xi ān 长ch áng 。

■长zh ǎng 者zh ě 立l ì 不b ù 可k ě 坐zu ò,长zh ǎng 者zh ě 来l ái 必b ì 起q ǐ 立l ì。

■不b ú 在z ài长zh ǎng 者zh ě 座zu ò 前qi án 踱du ó 来l ái 踱du ó 去q ù。

■立l ì 不b ù中zh ōng 门m én ,过gu ò 门m én 不b ù 践ji àn 门m én 限xi àn。

《常礼举要》详解知识讲解

《常礼举要》详解知识讲解
• 儒释道文化集大成者。为衍圣 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抗日期 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 虚大师弘法。后卜居台中。除 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 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 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于 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 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
《常礼举要》
• 《常礼举要》由李炳 南老居士著解,主要 讲述一些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 常礼节。全文共分12 章节,分别为:居家、 在校、处世、聚餐、 出门、访人、会客、 旅行、对众、馈赠、 庆吊、称呼。
(卯)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
耻。 ——《管子》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 子曰:“不知礼,无—仁义礼智信
李炳南
•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 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古之“礼”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常礼举要》讲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居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 3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丑、在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寅、处世错误!未定义书签。

卯、聚餐错误!未定义书签。

辰、出門错误!未定义书签。

巳、访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午、会客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旅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申、对众错误!未定义书签。

酉、馈赠错误!未定义书签。

戌、庆吊错误!未定义书签。

亥、稱呼類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後總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它,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地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它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它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而行为举止的规范是为了 更好地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人们内心的修 养和对外界的尊重。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他 人合作共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 以减少冲突和误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书中的每一章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对待长辈的态度上,我曾经认为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有经验的人,但在书 中我明白,尊重长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和经验,更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 命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再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我曾经认为只要真诚就好,但在书中我了解到,真 诚固然重要,但表达方式也同样重要。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别 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表达时要有分寸、有礼貌。
阅读感受
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遇到了《常礼举要讲记》这本书。那时的我,正处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于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对待长辈和 晚辈等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 道路。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普通的礼仪指南,而是一本深入人心的读物。它从中国古 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汲取养分,不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节, 更是对于“礼”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的深度解读。在书中,我读到了恭敬、尊 重和关爱,也读到了对家族、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内容上,《常礼举要讲记》首先强调了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 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促进人际 关系的和谐。这本书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场合下应有的礼仪,包括家庭、学校、职场、公共场所等, 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在不同环境中应有的行为规范。

礼仪—常礼举要

礼仪—常礼举要

谢谢!
会客
在得到父母 允许,再开 门把客人请 进家,不要 随便让陌生 人进屋
请客人坐,用茶 水、点心等招待 他(她)
家里有他客,应该为 他们介绍,先把年轻 的介绍给年纪大的,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敬客人茶水 或者水果, 应该先给年 长再后年纪 小,先给陌 生的人后给 熟悉的人
旅行 & 馈赠
出门旅行前,必 须向亲戚和朋友 道别,到达后要 给家人报平安
出门
每次从家里出去前, 要告诉父母去向和原 因,使父母放心
出门前,要穿戴 干净整齐
穿越马路时, 注意安全
公车上,见到老年 人要让座位
访人
去别家做客时,要先敲门或按门 铃,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入门
进入主人家 后,遇到主 人的客人要 打招呼
不经主人允许, 不能随意动用主 人家的物品,这 是接近于偷窃的 行为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世孙,泰 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 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 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 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 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 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到其他国家需要 问询当地的风俗 ,到别人家门问 询需要特别注意 的地方
旅行在外,如 果需要拜访朋 友时,建议携 带礼品前去, 以表达问候
旅游时回来带着礼 物去看望亲戚朋友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chu)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 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 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 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 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 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 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 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讲课稿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讲课稿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一)居jū 家jiā■ 为wéi 人rén 子zǐ 不bù 晏yàn 起qǐ,衣yī 被bèi 自zì 己jǐ 整zhěng 理lǐ,晨chén 昏hūn 必bì 定dìng 省shěng 。

■ 为wéi 人rén 子zǐ 坐zuò 不bù 中zhōng 席xí,行xíng 不bù 中zhōng 道dào。

■为w éi 人rén 子zǐ 出chū 必bì 告gào ,反fǎn 必bì 面miàn 。

■长zhǎng 者zhě 与yǔ 物wù,须xū 两liǎng 手shǒu 奉fèng 接ji ē。

■徐xú 行xíng 后hòu 长cháng ,不bù 疾jí 行xíng 先xiān 长cháng 。

■长zhǎng 者zhě 立lì 不bù 可kě 坐zuò,长zhǎng 者zhě 来lái 必bì 起qǐ 立lì。

■不bú 在zài长zhǎng 者zhě 座zuò 前qián 踱duó 来lái 踱duó 去qù。

■立lì 不bù中zhōng 门mén ,过guò 门mén 不bù 践jiàn 门mén 限xiàn。

■立lì不bù 一yī 足zú 跛bǒ,坐zuò 勿wù 展zhǎn 脚jiǎo 如rú 箕jī,睡shuì眠mián 不bù 仰yǎng 不bù 伏fú,右yòu 卧wò 如rú 弓gōng 。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一)居jū 家jiā■ 为wéi 人rén 子z ǐ 不bù 晏yàn 起q ǐ,衣yī 被bèi 自zì 己j ǐ 整zhěng 理l ǐ,晨chén 昏hūn 必bì 定dìng 省shěng 。

■ 为wéi 人rén 子z ǐ 坐zuò 不bù 中zhōng 席xí,行xíng 不bù 中zhōng 道dào。

■为wéi 人rén 子z ǐ 出chū 必bì 告gào ,反f ǎn 必bì 面miàn 。

■长zh ǎng 者zhě 与y ǔ 物wù,须xū 两li ǎng 手sh ǒu 奉fèng 接jiē。

■徐xú 行xíng 后hòu 长cháng ,不bù 疾jí 行xíng 先xiān 长cháng 。

■长zh ǎng 者zhě 立lì 不bù 可kě 坐zuò,长zh ǎng 者zhě 来lái 必bì 起q ǐ 立lì。

■不bú 在zài长zh ǎng 者zhě 座zuò 前qián 踱duó 来lái 踱duó 去qù。

■立lì 不bù中zhōng 门mén ,过guò 门mén 不bù 践jiàn 门mén 限xiàn 。

■立lì 不bù 一yī 足zú 跛b ǒ,坐zuò勿wù 展zh ǎn 脚ji ǎo 如rú 箕jī,睡shuì 眠mián 不bù 仰y ǎng 不bù 伏fú,右yòu 卧wò 如rú 弓gōng。

常礼举要—出门

常礼举要—出门

常礼举要—出门讲常礼举要与讲经不一样,讲常礼举要一段是一段,不必交待。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出门离开家里,只要出来,吾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说。

这个人,今天刷牙、洗脸等等,固然是卫生,而衣服就有两种作用,不光是卫生,大主意是恭敬人。

譬如在家里,天气热了敞开怀,在屋里这样子不可以吗?要是来了客人,你拿着扇子、敞开怀,感觉对不起人,眼中无人啊!要明白这个。

一出门如何呢?论语有「出门如见大宾」,讲了必得能口中诵,口中诵是记问之学,能够记得住,能够说了,这个还不中用,现在连这个记问之学也没有了,道听途说而已!记问之学没用处,要记问干什么呢?记问之学能够举一反三,以此类推,温故而知新,看旧的,来了新的就明白新的,还没讲就知道,那就算有所得了。

「衣冠不求华美」,衣服不在好坏,就是破了也不要紧。

吾跟大家说,你要是光听这个,有了心得,再看历史,一定是两个样。

要是没心得,你看历史,就是看了二十四史也没用处,你不知道它的用意在那里。

就用这句话「衣冠不求华美」,古人说「捉襟露肘」,襟怕露了,赶紧拉衣服,襟一整齐了,手肘又露出来了,这又不好看,盖了这个,露出那个,可见得衣裳很破烂。

从前有一位高士叫黔娄,他死了,家里穷。

拿个被子给他盖上,盖上了头,露了脚,盖了脚,露着头,怎么着也不行。

有朋友出主意:「这么好,斜着一盖不就成了吗?」太太在旁边大不高兴说:「唉呀!那可不行,先生他一生正直无私,怎么死了还要叫他斜着呢!」你听听这一句便可以了。

衣服不在好坏,破烂也不要紧,破了打补钉嘛。

以前穷念书的,衣裳破了这个补那个,补了又补。

衣服不是要求华丽,而是要求整洁,「整」是必须要用扣子把衣服繫起来,譬如夏天穿着香港衫,人家都敞着,吾是必得扣起,你叫吾敞着吾不会。

有人说:「你太落伍了!」吾跟大家说过,吾跟他们不一样,吾根本就没落伍,吾还没落伍谈不上落伍啊!他那伍,伍到什么样子?吾也不落伍,吾跟你说吧。

他以为现在兴这个,衣冠整齐现在是不兴了,现在不兴的,吾就走那一条路。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常礼举要》,我们将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01居家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④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02处世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①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03聚餐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①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②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③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04出门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谈。

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①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③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05旅行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06庆吊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临丧不笑。

里有殡,不巷歌。

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①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啼哭②参加葬礼不要笑③邻里有丧事,不再附近放声唱歌④葬礼上佩戴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规矩还有一些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讲究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过节送礼不送钟表(钟和终谐音)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这些讲究和忌讳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后面,这就叫规矩。

常礼举要全文及译文

常礼举要全文及译文

常礼举要全文及译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常礼举要的内容概述2.常礼举要的历史背景3.常礼举要的主要思想4.常礼举要的现代价值正文《常礼举要》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礼仪文献,其内容涵盖了礼仪制度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常礼举要》的内容概述、历史背景、主要思想以及现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常礼举要》的内容概述。

《常礼举要》是南宋朱熹所著,是一部关于日常礼仪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饮食、穿着、居住、出行、祭祀、丧葬等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礼仪的具体规范和做法。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严谨和周密,也展示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其次,常礼举要的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风气日益奢靡,礼仪制度逐渐松弛,朱熹有感于此,便著《常礼举要》一书,旨在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引导社会风气回归正轨。

因此,《常礼举要》的诞生,既是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矫正。

再者,常礼举要的主要思想。

《常礼举要》以儒家礼仪思想为基础,倡导"礼以行之,乐以和之"的观念,强调礼仪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朱熹认为,礼仪不仅能够调节人们的行为,还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最后,常礼举要的现代价值。

尽管《常礼举要》成书于几百年前,但其所阐述的礼仪思想和规范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学习和借鉴《常礼举要》中的礼仪思想和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台湾李炳南老教授讲解的,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

全文共分十二章节,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

人们对礼仪的重视日益增高,礼仪教育从儿童抓起的观念已经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之中。

《常礼举要》因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成了儿童礼仪教育的首选教材。

同样,对于成年人,《常礼举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南人。

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为衍圣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

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归依印光大师,专修净土。

此外,亦精中医。

抗日期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

后卜居台湾,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弘扬佛法。

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

先后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等弘法及慈善机构。

1986年4月13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野蛮的民族也有他们的一套礼节。

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是礼节从中周旋。

自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人们反对礼教、主张把它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不重视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做。

这就成了后来家庭中夫妇失和、子弟不孝、兄弟反目、邻里纷争等不良社会乱象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

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嫁娶,都是有一定礼节的。

如果你不照着去做是会受人诟病的,什么少教育、少见识、粗鄙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世面、讨厌、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词就都会加在你头上。

为避免上诉问题的出现而给我们人生带来不快。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常礼举要》:子、居家“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为人子”指小孩子,作为年轻人,“不晏起”,不要晚起床,衣被自己整理。

《常礼举要》全文(李炳南教授编述)

《常礼举要》全文(李炳南教授编述)

《常礼举要》全文(李炳南教授编述)常礼举要李炳南教授编述缘起(一)居家(二)在校(三)处世(四)聚餐(五)出门(六)访人(七)会客(八)旅行(九)对众(十)馈赠(十一)庆吊(十二)称呼(附说)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

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自从一般人,不察实际,好奇务怪,起来反对礼教,硬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主张把他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存了轻视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决不是中国人单独的问题。

行得通,行不通,却也不敢断定了!但是现在还是行不通。

请看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开会。

仔细一考查,还是把那些礼节,一套跟着一套的排演。

有人说这些事没有学过,谁能晓得。

那怕你不晓得,你只管不去做,过后请去听吧!七言八语,讪笑讥诮,丝毫不客气的,都发表出来了。

什么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这些名词,就都给你加在头上。

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响!再看那些反对礼教的人,见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也是脱帽鞠躬;见了外国人,也是去拉手;不经通报,你直跑进他的房里去,他也是不高兴;他送你东西,你不说谢谢,他也是不痛快。

这真矛盾,为什么他嘴里反对礼教,他还去拘泥这些形迹呢?可见他们是空倡怪论,自己也不能实行,专去欺骗他人,尤其是欺骗天真烂漫的青年人。

深刻一点说,简直是损害青年人的社会事业发展!我是在社会里碰过壁的人,也是吃过无限亏的人。

知道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

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礼节,也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特意检出通常用的几条来,贡献给大家,做个参考。

要知礼节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是必要通达的!编者谨识(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

(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

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

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

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老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

譬如佛家讲万法皆假、皆空,但本性却是不生不灭,也是常的,这是佛家的主张。

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都一样,圣贤主张都一样。

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杀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缺失。

有一本书竟然这么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

我也不必提出什么书来,你看,都是现在的书啊。

畜牲没上过学,这种没天理的事,畜牲还做不出来。

我给诸位说,咱们学佛又学儒家,有人问为什么要学儒家?儒家铺了底子,然后才能以学佛。

可是现在呢?要打倒孔老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就没了,我们学佛也就没根底了。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10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10
十二、食时不歎,不训斥子弟。10
丑、在校11
寅、处世11
卯、聚餐20
辰、出门29
巳、访人赠59
戌、庆吊61
亥、称呼类65
最后总明65
讲前勉辞
先立根本
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就是比我们年轻、或是同等,他要拿东西来,我们就得双手接,这样没什麽不好之处。即使国家对国家,国家对国家怎麽样呢?孟子说,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国事候大国,这是理所当然,我们的力量抵不住他们嘛!大国事候小国?这是什麽道理?仁也!中国,美国的故事
学常礼受尊重
汇集古书,「举要」是把人家要紧处举出来、都是前人有的。大家能记住,在社会上最低限度会得到别人尊重,人家看了看会说这人真是君子。怎呢?现在有一些外人看我们学中国文化人就是不一样、特别!怎麽特别法呢?他们惹人烦、害人的很多,我们也不惹人烦也不害人,我们多少规矩些。
常礼举要课程
咱讲常礼举要,常礼就是现在的常礼,现在还用得著。为什麻呢?为何不说修身?修身是教育的范围,而常礼举要是人对人,这不是自修。懂得这个礼你才能行得通,不妨碍别人。孔圣人说过,你学一种东西,要「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没有力行,只是记问之学,口耳之学,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麽,念中国书有这麽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麽,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麽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没上学、在家裡,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常礼举要大字注音版

(一)居j ū 家ji ā■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不b ù 晏y àn 起q ǐ,衣y ī 被b èi 自z ì 己j ǐ 整zh ěng 理l ǐ,晨ch én 昏h ūn 必b ì 定d ìng 省sh ěng 。

■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坐zu ò 不b ù 中zh ōng 席x í,行x íng 不b ù 中zh ōng 道d ào 。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 出ch ū 必b ì 告g ào ,反f ǎn 必b ì 面mi àn 。

■长zh ǎng 者zh ě 与y ǔ 物w ù,须x ū 两li ǎng 手sh ǒu 奉f èng 接ji ē。

■徐x ú 行x íng 后h òu 长ch áng ,不b ù 疾j í 行x íng 先xi ān 长ch áng 。

■长zh ǎng 者zh ě 立l ì 不b ù 可k ě 坐zu ò,长zh ǎng 者zh ě 来l ái 必b ì 起q ǐ 立l ì。

■不b ú 在z ài长zh ǎng 者zh ě 座zu ò 前qi án 踱du ó 来l ái 踱du ó 去q ù。

■立l ì 不b ù中zh ōng 门m én ,过gu ò 门m én 不b ù 践ji àn 门m én 限xi à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辰)出门(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下面讲出门,我们无论在社会上作事,或不在社会上作事,都要出门。

一出门有应该注意的事情,当中包括礼节,交通安全等种种需要注意的。

一共有十五条。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顺整洁衣冠:这里讲穿的衣服,戴的帽子。

衣冠是一个名词,古时候为什么讲衣冠?因为当时的人出门,必然要戴帽子,就是不出门,有客人到我们家里来,我们见到客人,就要把帽子戴起来。

古时候懂礼的人都是这样,不管是读书人家里,或者一般不读书人家里皆是如此。

关于出门用的衣服:在家里我们穿的衣服很随便,但有预备一套出门用的衣服挂在家里,平常没有出门的时候,这个衣服放在那里也是有作用的,一旦有客人来时,要赶快把衣服穿起来招待客人,客人来访当然穿恭敬的衣服,他对主人恭敬,主人也穿相对的衣服,穿戴整齐,也尊敬客人,这就是衣冠。

关于质料:现在讲衣冠,当然不必讲求华美,个人经济情况不一样,经济允许的可以买质料很好,衣服可以讲究,经济情况不太好,就不一定穿很好的质料。

干净整齐很重要:质料好不好没有关系,但是要穿得很整齐、清洁,衣服常换洗,不要脏了还穿出来。

一件衣服其实可以穿很久,最重要的是整齐一定要注意。

【举例:要注意,衣服的扣子,能扣的一定要扣起来,不能敞着,你不能看别人敞着不扣,自己也敞着衣服,因为你是做学问的,学传统文化的,处处都要做好样子。

】【举例:古时候物质艰难,不像现在科学发达,经济比较富裕,一件衣服总是穿得年岁比较久一点,尤其质料好,比如皮衣服、丝织品,那些是真正的丝织品,不是人造丝,一件丝织品穿得很久的。

但是普通人家,皮衣服、丝织品的衣服,是不容易的,那么布料子衣服也行。

布料衣服你要穿出去,人家也不会笑话的,懂得道理的人,也不会批评,就是衣服穿旧了把它补起来,洗干净还是可以穿!】【举例:1.弘一大师他的一件海青大袍子补了一百几十个补在上面,可见他老人家爱惜物力之彻底!2.本人有一次听闻一位曾给师长洗袜子的朋友说,师长的袜子上有10个补丁,还有一个小洞,马上就要第是一个了,她想把扔了,重新买一双。

我说她那样做怕有盗窃之嫌。

】我们当然不必那样子,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就可以了,你出门这样子就不会失礼。

【扩展补充】:論語有「出門如見大賓」,衣服不仅仅是卫生,保暖,一定记得还有恭敬别人的功能。

有很多学佛或学传统文化的,可以穿的破破烂烂的,结果让和他一起的人觉得很丢脸,尤其是先生,很好的朋友,对你会有意见,慢慢对你就疏远了。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弟子规有云: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出门遇见长者,或是年龄比我们长,或是辈份比我们高,或是有道德学问的尊长,必然要趋进!趋是走得很快,比如长者在前面,距离我们还有几十公尺那么远,我们就要快点走到长者跟前去,向长者致敬。

【举例:在〈曲礼〉里面这么讲的,「遭先生于道」,在道路上碰到先生,这个先生包括老师,或是叔叔、伯伯,父亲要好的朋友,父执这一辈的,都叫作先生。

在路上遇见这样的先生,就要「趋而进」,很快得走上前去,「正立拱手」,走到适当的距离,对着先生恭恭正正站在那里拱手,「拱手」就是抱拳。

「先生与之言,则对」,长者见着我向他致敬的时候,如果他有话要问,要跟我们说话,就让长者把话说完了,我们再有条不紊来答复长者;如果长者「不与之言」,只是给我们表示一个礼,他也不问语,那么「则趋而退」,我们致敬致完了就退下来。

在现在来讲,也有例外的,在城市里,就不必了。

在马路上我走这边,先生长者走那边,马路车辆很多没办法跑过去,那就不必趋前。

当然如果没有车辆,或是红绿灯正好开了绿灯,有这个方便的话,可以穿过去,交通安全还是重要的,你硬是要跑去向长者致敬,中间有很多车子往来,彼此都不方便。

但情形许可的话,则必须要这样作。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在〈曲礼〉里边是这么讲的,「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城是指城墙,登上城墙时不要往下指这个,指那个,同时也不能够呼唤,不能喊什么人,什么人。

登高,是指在城里边讲的,不是指高山。

现在市区里面没有城墙,但是有高的建筑,意思是一样的。

读书不能「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那就不能变通了。

比如说在建筑物二楼的阳台上,往下高呼,街上人那么多,不知道你在上面发生什么事,下面的人一听到呼喊,都要跑上来了,所以登高不能呼。

还有在任何一个高处一指,下面那些人不知道你究竟指的什么,车辆来往得那么多,你这么一指,大家都停下来,这时交通就阻塞了。

还有这个「不招呼」,我们认为,下面那么多人,其中有个是我的朋友,我向他招呼一下,下面那么多人,谁都发生怀疑了,究竟是招呼谁啊?给你这一招呼,大家就乱了,迷惑了,你在上面这么一招呼一指,就把人家的秩序扰乱了,这是不对的。

所以,在高处,有声之呼喊,跟无声之指,都是不可以的。

会造成人困惑,秩序出现混乱。

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本质:这都属于仪态。

【路上不吸烟】这是指一般人,当然我们学道人不会抽烟的,正在走路的时候,不能够一边走一边吸烟,这样是失了仪态。

【举例:做外交官的人,不管他会不会吸烟,在正式外交场合里面,他不会吸烟的。

除了衣冠整齐以外,他手里拿着什么东西,都有他的礼貌、规矩。

如果这个外交官手里还拿着烟卷,那这个外交官就完了,把国家的礼丧失了。

】一般不允许吸烟的地方:至于一般情况,现在公共场所很多都是请勿吸烟,在电影院里不能吸烟,在一个大的礼堂里面,也不准吸烟的。

路上吸烟三不好:在路上人来人往那么多,一边行一边吸烟,在规矩上也不许可,除了仪态不好,还有吸烟的味道让不吸烟的人闻了难受;而且烟头的火苗如果没有熄灭就随手乱扔,也会造成危险。

【举例:曾在东风广场看到一个垃圾桶,下班部分已经被烧化了,很可能就是烟头丢进去烧起来的。

】【不嚼食物】还有不嚼食物,一边走一边吃东西,拿个香蕉,拿个橘子吃,这个普通人家都不许可,我们是修道的人,边吃边走那不象话。

【举例:我们早上起来拿着早点边走边吃,也是不允许的,尤其在公共交通上面吃东西,比如在公交车地铁上吃东西等,都属于此类。

】有些人他不但边走边吃,还随吃随丢,自己不知不觉,这种习惯养成了,往往是失了礼自己还不知道,别人看起来,非常不雅观。

现在还有一种毛病容易犯,就是吃槟榔,边走边嚼槟榔,很不好看。

政府现在呼吁不要嚼槟榔,本来槟榔可以当药治,是一种药,我记得在饮食须知里有一部书叫学海类编,记载槟榔是在南方产的东西,用得好可以治很多毛病。

但台湾很多人拿它当零食吃,在口里嚼,吐出来的水红红的很难看,同时根据医生研究,这个东西吃多了会引起口腔发炎,严重的形成口腔癌,这是不好的。

除了这个以外,现在还有口香糖,一般学生边走边嚼的狠多,这个也不行!习惯不好,尤其在公众场所,很不雅观。

在路上吃东西,除了仪态不好外,还有,你在吃的时候,会引起周遭人的食欲,让人家垂涎三尺,这都不好。

路上有灰塵,吃到嘴裏會傳染,不卫生。

總而言之,最好閉著嘴走路。

咱們鼻孔有毛,人人的鼻孔都長著毛,長著毛幹什麼?它天然地就是一種保護性。

這風一吹,你閉著嘴灰塵就往鼻子裏去,鼻毛將灰塵遮閉住。

其次,額頭上長眉毛,又不聽又不看,有那個眉毛幹什麼?但是頭上出了汗,還得靠它擋住,上不了眼睛去。

一个懂礼的人,饮食有节制,有定时、定所,也有一定的地方。

不但在马路上,你就是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吃,你单独享用也不好,在公家机关或是在学校里,同事在那里,你单独拿东西吃,很不恰当,所以这个都是要平时养成。

【不唱歌】再者,在路上边走边唱歌,现在很实行,尤其唱流行歌,这个也不好,懂得礼的人,他自自然然就不会这样。

【当然了,唱歌也会把灰尘吃到嘴里去的,不卫生。

】一般讲旁若无人,他眼里看不起别人,我行我素,这种人太放肆了,一个知礼,能替别人着想的人,他走在路上既不吸烟,也不唱歌,他自己知道节制,不肯在路上,或是公共场所做这些事。

凡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人他不考虑,不会为别人着想,就是自大无礼。

唱歌也是如此。

不管自己歌唱得好不好,不考虑别人,这就是狂妄。

我们讲礼,这些都要守住。

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h àn首为礼本质:敬老尊贤。

颔首,为点头之意。

我们乘车子见到长者,无论是叔叔、伯伯这一辈,或是老师,凡是比我们这一辈大的,都是长者,见到长者就要下车,表示对他的尊敬。

【古代状态:车是非常少的,齊國孟嘗君的客卿馮諼出去都沒車的,普通人隨隨便便地那會有車?你坐著車,在街上,不但是長者、熟人,一看到他們你的車就得停住,下來跟大家一起走。

】见到幼者,幼者是他比我们年龄小,或是辈份小的,我见到他只要是认识的熟人,虽是不要下车,但还是要打个招呼,颔首,跟他点点头作礼。

这个也是恭敬心,对晚辈也是得有恭敬心的,但打个招呼就可以了。

在〈曲礼〉里面曾经这么讲,「君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

」式黄发,式就是古时候车子前面一个扶手的地方,一根横的木头,当乘车子的时候,有时必须站起来,这时候手可以扶着那根横木。

所谓式就是乘车时必需站起来,手扶着车前面的横木,然后鞠躬作礼,这叫做式。

黄发代表年纪老的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面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一般年轻人黑头发,到了年纪老的时候,头发变黄了。

见了黄发的老年人,一定要在车上起立作礼,鞠躬作礼。

下卿位是遇到大夫的位子在那里,不能只有式,还要下车。

而入国不驰是指到了国内,虽然不要式,也不要下车,可是车子不能跑得很快,恐怕把人压到了。

入里必式,你到乡里一定要式,跟式黄发一样。

论语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这乡里的人,一定有道德学问之人在当中,所以车子经过时,就要表示礼貌,不然就太倨傲了,看不起人了。

这里所讲的君子,指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国君,国君出来的时候,见到老年人,都要站起来鞠躬!在车上式黄发。

而下卿位是指他从朝廷里边,乘车上朝时,经过朝中卿大夫的位子,必定要下车,才过那个位子,退朝的时候,也必须如此,经过那位子后再上车。

所以我们晓得,式黄发是敬老,下卿位是尊贤,尊敬贤能的人。

所以我们乘车子见到长者,我们不是国君,更应当要下车,光是在车上表示礼还不够。

不过现在也有例外的,如果乘的是公共汽车,那你就不能下车了。

还有如果是自己开车,前后都有车子在马路上鱼贯前进,容不得你把车子开到旁边来,下车向长者作礼,这个也没办法,在能下车的情况,必须要下车,比如说骑脚踏车的人,那就方便了,在路边看见长者,我们就要下车。

可以办得到,一定要这样子作,这就是礼敬长者,培养敬老尊贤的德,同时在社会上也提倡这么做,风俗就淳厚了,我们一个人带头作,别人观摩了也照作,社会风气就好起来。

【最基本的,见了人点点头,微微鞠躬,大家对你印象会非常好。

举例:我在餐厅上课,见了每个人都点点头,同时微微鞠躬,可以打招呼的一定打招呼,道一声辛苦了。

虽然大家和我都不太熟,但都很高兴,时间久了,他们也会了,因为体会到礼的利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