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礼举要讲记(序 根据徐醒民教授讲记整理)
12常礼举要讲记(庆吊)
庆吊(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下面是庆吊,庆吊就是各种礼,中国古礼有五种,所谓:吉、凶、军、宾、嘉。
就是吉凶的吉,吉礼就是祭祀的礼,祭祀为什么叫吉礼?因为父母之丧收了一定的时期,丧事办完了以后,满了一定的时期,然后定期祭祀,祭祀之礼,除了祭父母、祭祖先、太庙、祭山川鬼神都叫祭祀。
祭祀的意义,祭祀自己的祖先、父母,这是报德还本。
你报德还本,有恩报恩,这是一个好处,自己有德,当然行为表示出来有功德,得到好处。
祭天地也是报恩,人在天地之间报恩,除了受父母之恩外,天地对我们的恩德很大。
这都是报恩的,报恩就有好处,所以祭祀之礼叫吉礼,好礼。
再就是凶礼,凶就是丧礼丧事。
军礼,国家军中一切礼,出兵,出伐,一切的礼,古时候也讲得很严格。
宾是宾客,宾客是外交上的来往,国家的外交,一般人怎样除去见客人、待客人,这是宾主之礼。
嘉礼呢?就是结婚的喜事;五大礼。
这里讲庆吊,拿这两个字,庆是庆贺的意思,吊事丧事,包括各种礼了。
一、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第一条“参加吉礼,不谈哀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我们参加吉礼,本来五礼:吉、凶、军、宾、嘉,古礼是祭祀,这里是顺着一般的讲法。
甚至于在祭礼,比如说祭孔,这都是吉礼,你参加这些礼的时候都是好事,在这种典礼场合,你不要谈些哀丧的话。
比如说我们参加一个婚礼,人家满堂挂着喜幛,新郎新娘喜气洋洋,双方家那里贺客盈门,我们心里就是有什么忧愁苦闷的事,不要在这个时候发作、叹息,脸上的不高兴与愁容,忧恼苦闷也不要表现出来,因为这场合不对,这个事喜事场合。
在本省我不知道,在内地,喜事、做寿往往在宴会场合里面,他都是不愿意打破什么东西,一切都是圆一个好。
所以在这个场合之下,你处处行动言语都要小心,不要讲些不吉利的话。
参加祝寿的礼,报纸上刊出一些笑话,幽默的故事,画了一些漫画,我们参加寿礼,准时你到人家家里,甚至于你都讲个寿字,都一定是好的,那寿字不一定表示都是好的,那衣服就不能讲“寿衣”,这种情况就能讲,人家在祝寿,你加上一个寿字,那就犯了人家的忌讳。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常礼举要》讲记1讲前勉辞2子、居家3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3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4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5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5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6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7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8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8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8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10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10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10丑、在校11寅、处世11卯、聚餐20辰、出門29巳、访人36午、会客43未、旅行50申、对众56酉、馈赠59戌、庆吊61亥、稱呼類65最後總明65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講一種東西,不是容易的。
中國的學問才上來都有根本,就與栽樹栽植物一樣,先有根,再談其他,學問沒有根本、飄飄浮浮的道聽塗說。
孔聖人說過這個,在道路上走著聽見什麼,這一趟街還沒走完,碰見熟人、說我有了學問,聽見什麼、聽見什麼等等,還沒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這是口耳之學,連根都沒有,枝葉什麼還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談不上,已扔掉了。
中國學問講究根抵,無論學什麼,念中國書有這麼一句話「通一經通全經」,一本古人聖賢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說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彌陀經,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懂了,這是實在話。
這一本你還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你也不懂得,這是說讀書。
就是農、工、商、法、醫也是如此。
從前,不管哪一行,你問台灣的一些老人,當木匠、鐵匠,不論幹什麼,他剛學的時候,苦頭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紮不住根的。
紮不住根,老師就不讓他出師,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醜,出醜倒還罷了,頭一句是罵:「什麼人教你的?」你聽這句話吧。
沒上學、在家裡,你是誰的孩子?孩子有了壞事,外人先罵父母。
上了學以後,出去無禮,就先罵老師,聽明白了嗎?所以是老師當不得,父母也當不得,一當就得盡上十二分力量。
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常礼举要》讲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居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 3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丑、在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寅、处世错误!未定义书签。
卯、聚餐错误!未定义书签。
辰、出門错误!未定义书签。
巳、访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午、会客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旅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申、对众错误!未定义书签。
酉、馈赠错误!未定义书签。
戌、庆吊错误!未定义书签。
亥、稱呼類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後總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它,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地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它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它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常礼举要讲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而行为举止的规范是为了 更好地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人们内心的修 养和对外界的尊重。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他 人合作共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 以减少冲突和误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书中的每一章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对待长辈的态度上,我曾经认为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有经验的人,但在书 中我明白,尊重长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和经验,更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 命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再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我曾经认为只要真诚就好,但在书中我了解到,真 诚固然重要,但表达方式也同样重要。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别 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表达时要有分寸、有礼貌。
阅读感受
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遇到了《常礼举要讲记》这本书。那时的我,正处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于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对待长辈和 晚辈等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 道路。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普通的礼仪指南,而是一本深入人心的读物。它从中国古 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汲取养分,不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节, 更是对于“礼”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的深度解读。在书中,我读到了恭敬、尊 重和关爱,也读到了对家族、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内容上,《常礼举要讲记》首先强调了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 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促进人际 关系的和谐。这本书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场合下应有的礼仪,包括家庭、学校、职场、公共场所等, 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在不同环境中应有的行为规范。
【免费下载】01 常礼举要讲记序 根据徐醒民教授讲记整理
常礼举要讲记徐醒民老师著教案王红波整理2014.11.04常礼举要一、释常礼举要所谓常礼举要,就是常用的重要的礼仪,把这些礼仪拿出来讲。
「常礼」所谓「常」,示礼、礼之大要,举共礼之大要。
(举例:马加爵的案件,讲话无礼,酿成大祸。
同学雪中送炭,躲过一劫。
)二、简释礼所谓「礼」与佛家的戒律是一样的,要执持。
佛家的戒律在家人当然马虎一点,出家的有定时的诵戒,为什么要定时的诵戒呢?就是每诵一遍自己检讨自己任何事照着这个戒律做到了没有,它有这个意思。
三、常礼举要的出处我们学礼也是如此,礼在五经里(现在讲十三经)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从国家到个人讲得很详细、非常多。
这本《常礼举要》是从那边摘录出来的这简单条文,虽然简单,但现在学起来都是实用的。
老师给我们编这些条,都是看现在都能用得上的,就写下来,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就照着这样办。
四、礼的重要性1.以前:从孔子讲礼一直到清朝都讲礼。
举例:孔门弟子研习礼。
《史记》孔子世家里最后讲到「赞」,他曾经说他自己到山东曲阜孔庙参观,那个时候是汉朝,他还看到孔子一代一代传下的学生,还经常在孔庙里研习礼:「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这是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赞里有这么一句话。
可见从孔子讲礼,一直到汉历代,以至于到清朝都是讲礼。
2.今天:我们应懂一条,就做一条。
按照礼来做我们在社会上做事情或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修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举例:1.早上睡觉突然起来穿西装的业务员。
衣着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礼仪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言行一致,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2.面试翻阅档案的大学生。
)3.礼是科学的办事方法,更是合乎自然的法则礼就是秩序。
办事和研究学问都要讲究秩序,拿现在来讲,一般是说科学的办事精神,名词不同,事实上都是一样的。
现在来讲是科学的办事方法,科学的办事精神。
对过去的中国文化来讲,就是讲礼,礼就是有条不紊,无论是在人事、自然界都是有条理、有秩序。
A.天讲礼。
古人讲的礼在十三经《礼记》注疏讲过,就拿天下来讲,天文、星象都是不乱的,若乱了,这星球碰那星球这还了得啊!这就是天地间自然的一种理。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讲记(1)第一集在这里呢非常感谢这个孙校长再一次呢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来这里呢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常礼举要》。
那么今天呢我们的讲课呢,内容呢可能不是很多,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想就这个《常礼举要》大概的内容来给大家讲一下。
因为下个学期呢我们的学校呢要推这个《常礼举要》的课程,而且呢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上去。
那么做为我们做为教师阿,要教导学生礼,那么我们自己呢,首先要明理。
要教导学生礼貌,学生只要知其然就可以啦,就是告诉他怎么去做,但是作为老师,不只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呢我们在教的时候才能明理,道理明白了,作为成年人呢,才容易做得到。
因为我们做为老师,教导学生,我们自己没有做得到,那很难去教导学生的。
其实学生呢他是模仿老师,是看着老师的行为来成长的。
所以我们要呢把这个礼呀给它守住,关键呢我们要明理。
所以孙校长呢跟我提,让我来给大家来讲课,我很快就接受了,因为我也很愿意到学校来讲课。
到我们的学校来讲课呢来了好几次,这一次来呢我感觉变化非常之大,首先是整体的校园,第二个呢从我们学生的行为和我们老师的行为,我们感觉阿这个变化很大。
有可能在坐的各位老师呢一直在这里教书、学习、工作,你们可能感觉没那么大,因为我过了好久才来,我就发现呢,变化非常的大。
所以我们就明白一点,人是可以教育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
那么儒家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礼。
《常礼举要》呢是一部很重要的很重要的一部著作,那么这一篇著作呢,我个人的看法,可以把它当做经典来学习,所以我讲呢,也按照经典的讲法来讲。
《常礼举要》,大家都拿到这一个小本子,这一本书,那么这一本书呢,大家看一下,《常礼举要》呢大概它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呢是题目;第二个呢是序,序就是缘起;第三个呢就是正文。
这是它的整个的概况。
但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呢,常常为我们所忽略的是什么呢?题目跟序。
这是我们很多朋友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忽略题目和序言,特别是题目,题目呢它把整个内容阿都概括出来了的,所以题目非常的重要。
《常礼举要》[续]处世篇(六)
《常礼举要》[续]处世篇(六)【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再来,“绝交不出恶声”,朋友之间绝交往往是有的,绝交是绝了原来交往的朋友。
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也是道义的结合,跟家人父子不同。
家庭中的父子、夫妇、兄弟,这是天伦,是不会分散的。
君臣、朋友这两伦的交往,则是以道义来维持,彼此志同道合,当然交情会一天一天维持下去。
如果有任何一方违背了道义,对方当然要劝告他,但始终劝告不来,只好作罢,那就绝交了。
绝交后是否和现在一样,两个人互相对骂一顿,或对打一顿,然后彼此也就不往来了?小人才是如此啊,小人彼此骂了一顿,三天之后又为利害而相互结合,又言归于好,好了一阵子以后,利害又冲突,又互相骂一顿,这不是君子之道。
君子绝交是在不得已的时候,对方稍微有能够挽回的情势,他不轻易绝交,实在没办法挽回了再绝交,到了绝交时不出恶声,一句让对方听了有恶感的话也不讲,彼此也不过是淡淡的疏远而已。
精选-常礼举要(李炳南老师编述,徐醒民老师讲述)往期精彩文章点击标题直接阅读1、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爱的真谛️3、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義️4、开光与供奉的意义5、佛家供鲜花、水果、供水、供灯、蜡烛、上香的真实义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7、看破、放下8、什么是修行9、扎儒释道三条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的重要性10、樹德立人,教子之道(一)11、树德立人,教子之道(二)12、树德立人,教子之道(三)13、树德立人,教子之道(四)14、树德立人,教子之道(五)15、树德立人,教子之道(六)16、德行天下之中華德育故事(全36集)17、母亲节 | 母教,贤孝子孙之端18、妈妈,节日快乐!19、母亲节 | 开启自性宝藏的金钥匙20、首播 | 法音宣流(第十四集)2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三)2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四)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五)2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六)2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七)2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八)29、好心好話好榜樣為人為己為和平 | 聽師父說30、四维八德(一)31、四维八德(二)32、四维八德(三)33、四维八德(四)34、四维八德(五)35、四维八德(六)36、四维八德(七)37、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38、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二)39、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三)40、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四)4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五)42、一分诚敬,一分利益(一)43、一分诚敬,一分利益(二)44、一分诚敬,一分利益(三)45、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四)46、一分诚敬,一分利益(五)47、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六)48、一分诚敬,一分利益(七)49、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八)50、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一)51、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二)52、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三)53、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四)54、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五)55、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六)56、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七)57、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八)58、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九)59、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60、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一)61、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二)62、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三)63、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四)64、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五)65、现在缺乏真正的教育(十六)66、父親節快樂67、传统教育的效果(一)68、传统教育的效果(二)69、传统教育的效果(三)70、传统教育的效果(四)71、传统教育的效果(五)72、传统教育的效果(六)73、端午吉祥74、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一)75、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二)76、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三)77、传统教学需要笃行(四)78、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五)79、传统教学需要笃行(六)80、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七)81、传统教学需要笃行(八)82、传统教学需要笃行(九)83、传统教学需要笃行(十)84、家道的传承(一)85、家道的传承(二)86、家道的传承(三)87、家道的传承(四)88、家道的传承(五)89、家道的传承(六)90、家道的传承(七)91、家道的传承(八)92、家道的传承(九)93、家道的传承(十)94、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一)95、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二)96、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三)97、老师的地位和作用(四)98、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五)99、老师的地位和作用(六)100、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七)101、知识和智慧的差别(一)102、知识和智慧的差别(二)103、知识和智慧的差别(三)104、知识和智慧的差别(四)105、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一)106、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二)107、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三)108、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四)109、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五)110、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六)111、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七)112、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八)113、文言文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九)114、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一)115、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二)116、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三)117、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四)118、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五)119、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六)120、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七)121、中国教育特色:以孝治天下(八)122、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一)123、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二)124、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三)125、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四)126、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五)127、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六)128、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七)129、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八)130、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九)131、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十)132、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十一)133、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一)134、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二)135、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三)136、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四)137、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五)138、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六)139、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一)140、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二)141、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三)142、善恶有报,自我约束(四)143、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五)144、善恶有报,自我约束(六)145、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七)146、善恶有报,自我约束(八)147、善恶有报,自我约束(九)148、師父說 | 恢復祠堂祭祖明德149、宗教要回归到教育(一)150、宗教要回归到教育(二)151、祝天下教師節日快樂152、宗教要回归到教育(三)153、宗教要回归到教育(四)154、宗教要回归到教育(五)155、宗教要回归到教育(六)156、宗教要回归到教育(七)157、《常礼举要》缘起158、《常礼举要》笔记159、《常礼举要》居家篇(一)160、《常礼举要》[续]居家篇(一)161、《常礼举要》居家篇(二)162、《常礼举要》[续] 居家篇(二)163、《常礼举要》居家篇(三)164、《常礼举要》居家篇(四)165、《常礼举要》居家篇(五)166、《常礼举要》居家篇(六)167、《常礼举要》居家篇(七)168、《常礼举要》居家篇(八)169、《常礼举要》居家篇(九)170、《常礼举要》居家篇(十)171、《常礼举要》居家篇(十一)172、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年173、他的思想,是人类的大宝藏174、《常礼举要》在校篇(一)175、喜迎國慶176、和谐家国,从我心做起177、《常礼举要》在校篇(二)178、《常礼举要》在校篇(三)179、《常礼举要》[续] 在校篇(三)180、《常礼举要》处世篇(一)181、《常礼举要》处世篇(二)182、《常礼举要》处世篇(三)183、《常礼举要》处世篇(四)184、《常礼举要》[续] 处世篇(四)185、《常礼举要》处世篇(五)186、《常礼举要》处世篇(六)。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
《常礼举要》讲解《常礼举要》是由台湾李炳南老教授讲解的,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
全文共分十二章节,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
人们对礼仪的重视日益增高,礼仪教育从儿童抓起的观念已经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之中。
《常礼举要》因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成了儿童礼仪教育的首选教材。
同样,对于成年人,《常礼举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南人。
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为衍圣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
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归依印光大师,专修净土。
此外,亦精中医。
抗日期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
后卜居台湾,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弘扬佛法。
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
先后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等弘法及慈善机构。
1986年4月13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野蛮的民族也有他们的一套礼节。
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是礼节从中周旋。
自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人们反对礼教、主张把它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不重视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做。
这就成了后来家庭中夫妇失和、子弟不孝、兄弟反目、邻里纷争等不良社会乱象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
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嫁娶,都是有一定礼节的。
如果你不照着去做是会受人诟病的,什么少教育、少见识、粗鄙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世面、讨厌、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词就都会加在你头上。
为避免上诉问题的出现而给我们人生带来不快。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常礼举要》:子、居家“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为人子”指小孩子,作为年轻人,“不晏起”,不要晚起床,衣被自己整理。
常礼举要——中国古代礼仪
(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常礼举要》
李炳南教授编述(一)居家(二)在校(三)处世(四)聚餐(五)出门(六)访人(七)会客(八)旅行(九)对众(十)馈赠(十一)庆吊(十二)称呼(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校一、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六、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七、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精品】《常礼举要》讲记
【精品】《常礼举要》讲记《常礼举要》讲记1(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解记录)《常礼举要》讲记讲前勉辞子、居家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丑、在校寅、处世卯、聚餐辰、出门巳、访人午、会客未、旅行申、对众酉、馈赠戌、庆吊亥、称呼类最后总明讲前勉辞先立根本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
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
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
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
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
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
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老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
【常礼举要2】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常礼举要2】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大家好,今天就要正式和一起学**常礼举要了首先我要再强调一下,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礼,不仅是探讨具体行为,更主要是探讨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内心品格,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把握住了礼之下的心,我们才能不做硁硁然小人,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本系列的参考材料主要为常礼举要讲解(李炳南教授),常礼举要讲记(徐醒民老师),还会收集一些有关资料,感谢这些原作者先来看第一部分(子)居家第一条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字面的意思是:为人子女,不要晚起,衣服和被褥要自己整理好,早上省视父母问安,晚间服侍父母就寝接下来分段讲解:为人子不晏起早睡早起身体好古人之训(姜清水);人们对作息制度早已从每天的细致安排,到法定节假日年假都提前计划盘算,什么时间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也有一些网迷工作狂以及夜猫子,不顾作息时间,经常熬夜或加晚班,这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连续几晚睡眠不足,即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就会像连续两晚不睡觉一样对人体的造成极大损害,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和精神症状,人会因此急剧衰老,有人认为熬夜等于透支青春,因此即使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如事先睡足或事后补觉,这样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点中国古人尊崇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一句说明,人定之时人们基本都睡下了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又名定昏夤夜等中国古人将一天的24小时,划分为十二部分: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配之以十二地支,对应时间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人定就是亥时,相当于现代21点至23点古人也强调过晚睡的危害,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中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指岀晚上读书不能超过23点至凌晨1点他认为,读书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熬夜读书将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中医认为:魂魄归位在夜半之前,是说人当在半夜而静,魂魄归心,若魂魄不归心,则失眠多梦,醒了头疼,心肾两虚西医指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时间,这时候若不睡觉,正在发育的年轻人会长不高,成年人则容易变老随着年龄增长,与睡眠有关的褪黑激素分泌时间愈早,所以老人家会倾向早睡早起,比较符合自然生理时钟鄱阳古时半夜有二趟锣响,也是提醒人们夜深人静该**睡觉了对于起床时间,古人则崇尚早起,认为五更(即5点之前)起床最益健康宋代文人李廌在师友谈记中,曾记下大文豪苏东坡对睡觉的一番高论,题为东坡言寝寐得三昧苏东坡睡觉有个怪癖,哪怕床有一点不稳,他都睡不着躺到床上正式开始睡觉时,他瞑目听息,不可少有蠕动,以务在定心胜之苏东坡还从不睡懒觉,每天五更初起人类睡觉的姿势主要有仰卧俯卧侧卧三种中国古人对睡觉时的睡姿也很在意,并用七个字进行了总结:侧龙卧虎仰瘫尸最爱讲理的宋代人也总结过睡觉的理论,如南宋理学家蔡元定曾推出22字睡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蔡元定所说睡侧而屈,即古人提倡的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中的卧如弓中国人忌讳仰卧,甚至称这种姿势为挺尸,或许是受儒家圣人孔子的影响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寝不尸,居不客,意思是睡觉不要像死尸那样躺着,居家时不要像做客那样拘束从科学理论上讲仰卧也是一种很好的睡姿,其仰天靠地舒展直伸态势,是一切抛开宁静致远的境界,也不乏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睡姿为什么说卧如弓睡得最香?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道: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道家经典道藏·混元经持有类似的观点: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至于侧卧的方向,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乃至称其为吉祥睡这种吉祥睡已为现代医学证明是科学合理的从生理解剖位置来看,这种睡姿心脏向右,肝脏位于右胁部,胃肠的开口也在右侧,可减轻心脏压力清代曹廷栋认为吉祥睡尤其适合老年人,他在老老恒言安寝条写道:右侧宜舒脾气总结:礼者,理也古人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早睡早起正是顺乎自然的方式,人体和自然一同休息,这是古代中国人切身体会到的道理,体现了也正是对自我生命的珍惜是故,我国学社的晨读活动不失为一种激发早起的良策欢迎大家参与衣被自己整理早起以后,也不能一起床,自己把衣服一穿其他事就不管了衣服和盖的被子,都要自己整理好,衣服除了穿的衣服穿好以外,还有睡衣,睡衣早晨起来不要穿了,不穿了也要把它折好,放好,每天放在固定的地方,被子也要把它迭好,每天如此军训时,我们参观过教官的宿舍,早晨起来棉被都一定要叠得方方正正的,这样要求作什么呢?就是训练做一切事要有秩序,有条理,不要乱,每天如此还有一个,就是物归原处,你要拿某样东西,拿那里就放那里,假如你从这里拿到那里,再找就找不到了东西藏在那里,一百年也不会消失,它不会长翅膀,它上那儿去了?找不到东西,没这个道理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整理得妥当,体现的是对事物的爱惜,尊重和恭敬当我们保护好物品的时候,物品也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它的使用寿命更久,查找也更加方便可以说这是古人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当然,整洁不意味着洁癖和无谓的时间浪费,效率自然也是讲究的,关键在恰到好处这里之所以说为人子衣被自己整理,主要是说要从小培养那种管理实务,有条不紊的定心和能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即使是做再大的事业,也要学**整理衣服被褥的秩序条理和恭敬的心情其次,自己强调了独立性的重要晨昏必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人子之礼是什么呢?冬温而夏凊凊不是三点水,是两点水,一个青天白日的青字冬温而夏凊是什么呢?冬天要给父母所睡的床铺,内地的冬天或者是用暖壶或者用火炉,这火炉是特别捂在被子里的,放在里面很容易一下子把被子暖了夏天呢?凊是一种清凉的,清爽的,夏天天气热,做子女的要把父母亲所睡的寝室的床铺,把他所用的垫子,席子抹得干干净净的,汗气没有,再把它扇得很凉爽,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这个定字就是床铺上用的被子,夏天用的席子,要去检查,冬天的被子毯子,要把它铺迭好,夏天用的垫子要把它安置好,这叫做定,定就是安的意思,这是晚间的事情,一定要把父母亲招呼就寝了以后,再回到自己房子里边去睡觉,不能说父母还在那儿还没有睡,自己老早就跑去睡,这在古时候是不许可的,其实礼应让父母亲先睡,睡安睡好,一切都安然了,自己再去睡,这叫定晨呢?早晨要去省,省就是要到父母房间去看看省察省察,看看父母这一夜是否睡得好,早晨起来,再问父母有没有吩咐的事情,这都是必须的在古时候的建筑,比如说中等以上的家庭,父母是一个房子,子女各有自己的房子,不在一起住的时候,早晨起来要更早,到父母房子里去问安,如果是贫寒之家,房子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也要知道父母**惯在什么时候起床,这个时候到父母房子那里去省察,看看父母这一夜是不是睡得很安,这是省定是指晚间讲的,省是指早晨讲的,为什么这样做呢?晨昏定省这是尽子女的一种孝道,古来人人讲养儿防老,积榖防饥现在人觉得这句话落伍了,养儿怎么防老,现在社会很多结构都改变了,然而所谓:养儿防老除了衣食的意义以外,还有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临终时,更需要子女来照顾,若子女不能照顾而送到医院,在医院不见得要子女来照顾,因为医生护士只是把他当病人看待,好多情况了解得不那么周全,而子女看自己父母则情况不同,这都是要从小开始一点一点在行为上面去练**,去尽孝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晨昏定省这个似乎刻板无聊的制度背后,体现的儿女是对父母的关系与关注其实很多礼都是这样,其存心为善,只是在社会的发展中让不肖子孙们演绎歪了,但源于人性的孝心是不会泯灭的推荐这篇关于很喜爱的红楼:红楼梦的孝道:晨昏定省凡事先想长辈来自中国侨网红楼梦中有孝道吗?当然有曾有人说,红楼梦中有的只是规矩,而不是孝道我认为不是这样,虽然在那样的没落家族,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但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晚辈中的多数人还是恪守的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便自云: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古人常将辜负父母养育先生教导之恩视为不肖,作者既有如此之言,便可以说红楼梦中蕴含着深厚的孝思想不过,红楼梦中还说过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究竟孝与不孝,咱们往下看贾府子弟不肖,导致家业衰落直至被抄家革职一败涂地,令贾母受惊祖宗蒙羞,固然是大不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贾府子弟中也有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演绎了孝道伦理中的温情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甜烂之食,故意点贾母喜欢的戏文和食品;贾宝玉折了大观园新开的桂花,不敢自己先玩,亲自插瓶送给祖母和母亲;王夫人嘱咐周瑞家的不要告诉老太太人参已经朽烂的真相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小辈对长辈发自内心的孺慕体贴之情当然,贾府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孝敬之举则是贾政与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娱亲行为贾政性格迂阔不茍言笑可是,作为孝子典范,他却有着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心意,书中多次写到他体会贾母心意并努力承欢取乐的场景元宵节散朝之后,贾政陪贾母猜灯谜,故意乱猜挨罚;出灯谜给贾母猜,又偷偷让宝玉把谜底告诉贾母,总之,就是要让贾母高兴又一次元宵节,贾政陪贾母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为了博老母亲一笑,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贾政居然当众讲怕老婆的丈夫给老婆舔脚的笑话,真是用心良苦书中有没有以孝感天动地之人呢?有,乃花袭人第十九回,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最后袭人并没有记恨母兄,而且还为母亲送了终袭人此孝与董永卖身葬父很相似红楼梦的核心人物贾宝玉在家庭里也不乏孝的表现他每天早晚都要向长辈请安(晨昏定省)有好东西首先想到长辈,例如第三十七回秋纹介绍宝玉的举动: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先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在家里,他能遵守长幼礼节,在经过贾政的书房时,他是一定要下马的第五十二回写道: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从这角门走罢,省了到老爷的门口,又下来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书房里,天天锁着,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宝玉笑道:虽锁着,也要下来的有意思的是,宝玉是这样向黛玉表白的: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我也起个誓恋人排在祖母与父母的后面,也是孝道的体现王熙凤呢?很多人强调凤姐与贾母之间主要是一种利害关系,凤姐对贾母的态度主要是逢迎与利用此说显然是过于看重人际关系中的功利性,而忽视了情感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凤姐对贾母都是孝顺的她时常打起十二分精神,效戏彩斑衣(第五十四回),给老祖宗带来了数不胜数的畅怀欢笑根据凤姐自己的介绍,逗老祖宗乐,或者是为了饭前增进食欲,或者是为了饭后易于消化更有甚者,当贾母因贾赦谋娶鸳鸯而盛怒时,正是凤姐出人意料的戏语瞬间化解了大家的尴尬并令贾母回嗔作喜凤姐除了过人的口齿与智能之外,还有着对贾母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在贾母去世之后,凤姐总理丧事,她左支右绌,劳累委屈到吐血晕厥,是贾母众多儿孙中唯一一个为丧事操碎了心的人由此亦可表明,凤姐对贾母有真正的孝敬之心红楼梦中的多数人物是孝的,当然不一定是至孝,毕竟受时代的局限,孝的行为自然会受到家国忠孝等因素的禁锢,例如元春省亲中的场面总之,书中各色人等在孝的表现上,足以说明几千年的孝文化在这个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张勇)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指的就是古代为人儿女在早晨一开始需要遵守的礼仪,从中我们可以感悟自然,勤奋,恭敬和孝道这些美德正是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亲切而踏实你愿意践行一些吗?。
《常礼举要》详解
(辰)出门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六、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七、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八、不立在路上久谈。 九、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十、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十一、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十二、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十三、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十五、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0《常礼举要》详解文档格式
古之“礼”
•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豊亦声。 ——《说文解字》 • 两个方面:社会制度、道德规范。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 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 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 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曲礼》
(申)对众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四、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五、不隔席谈话。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喷水吐痰。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喷。
(酉)馈赠
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二、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三、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四、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五、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 可不避。 六、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七、长者赐,不敢辞。
(午)会客
常礼举要全文
常礼举要(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校一、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六、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七、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自-13常礼举要讲记(称呼)
称呼(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在社会上跟人来往,「称呼」是必须要有的学问,无论跟人见面谈话,都用得上。
如果要考据每个称呼的来源,那就麻烦了,非常复杂。
这里我们注重实用,懂得什么人该用什么称呼就行了。
有些必要的名词,须得解释一下。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我们跟某人原来不认识,第一次见面,见面的时候,问人家姓什么,就是叫贵姓,问名呢?问台甫,自己说姓,就说敝姓某,说名字呢?说草字某某,草字是谦虚、虔诚的意思,一般都是这么的讲法。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
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
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亲戚名分当然按辈份来叫,世交呢?世交最低限度,也是从父亲这一辈开始就有交情的,或者再早,就是祖父母,祖父母以上的曾祖父母,往往有的好几代下来,世交当然都有名分,父亲的这一辈份,就是称呼人家老伯,普通称人没有世交也没有亲戚的,普通称呼某某先生,或某老兄或某兄,自称是弟。
如果是年纪老的,或者年纪虽然不老,但是比自己年龄长,可以称为老先生,自称后学,或者称自己名字,这都可以。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
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称呼人家父亲,加一个「令」字,令是美善的意思,令尊是父亲,母亲叫令堂。
所谓令堂,这称呼怎么来的?根据诗经卫风里面两句话,「焉德谖草,言树之背」,谖又作萱。
萱草名叫忘忧草,忘记忧愁,也叫作「宜男」,怀孕的女子常携带这个草,可以生男孩子,所以又叫作宜男;「言树之背」把树枝,「背」就是北边的堂屋,称作北堂,这二句话的意思是说,哪里能得到忘忧草,把它栽在北边堂屋的北方,可以帮助忘记自己的忧愁。
因此拿这草比喻母亲,种在北堂,北边的堂屋,因此称母亲也叫做令堂、令萱,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向人称自父母」对着人家称呼自己的父母,父亲叫家严,母亲叫家慈。
《常礼举要》
《常礼举要》《常礼举要》,我们将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01居家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④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02处世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①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03聚餐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①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②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③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04出门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谈。
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①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③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05旅行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06庆吊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临丧不笑。
里有殡,不巷歌。
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①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啼哭②参加葬礼不要笑③邻里有丧事,不再附近放声唱歌④葬礼上佩戴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规矩还有一些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讲究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过节送礼不送钟表(钟和终谐音)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这些讲究和忌讳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后面,这就叫规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礼举要讲记
徐醒民老师著
教案
王红波整理
1 / 5
2014.11.04
常礼举要
一、释常礼举要
所谓常礼举要,就是常用的重要的礼仪,把这些礼仪拿出来讲。
「常礼」所谓「常」,示礼、礼之大要,举共礼之大要。
(举例:马加爵的案件,讲话无礼,酿成大祸。
同学雪中送炭,躲过一劫。
)二、简释礼
所谓「礼」与佛家的戒律是一样的,要执持。
佛家的戒律在家人当然马虎一点,出家的有定时的诵戒,为什么要定时的诵戒呢?就是每诵一遍自己检讨自己任何事照着这个戒律做到了没有,它有这个意思。
三、常礼举要的出处
我们学礼也是如此,礼在五经里(现在讲十三经)有三礼:《周礼》、《仪
礼》、《礼记》。
从国家到个人讲得很详细、非常多。
这本《常礼举要》是从那边摘录出来的这简单条文,虽然简单,但现在学起来都是实用的。
老师给我们编这些条,都是看现在都能用得上的,就写下来,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就照着这样办。
四、礼的重要性
1.以前:从孔子讲礼一直到清朝都讲礼。
举例:孔门弟子研习礼。
《史记》孔子世家里最后讲到「赞」,他曾经说他自己到山东曲阜孔庙参观,那个时候是汉朝,他还看到孔子一代一代传下的学生,还经常在孔庙里研习礼:「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这是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赞里有这么一句话。
可见从孔子讲礼,一直到汉历代,以至于到清朝都是讲礼。
2.今天:我们应懂一条,就做一条。
按照礼来做我们在社会上做事情或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修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举例:1.早上睡觉突然起来穿西装的业务员。
衣着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礼仪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言行一致,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2.面试翻阅档案的大学生。
)
3.礼是科学的办事方法,更是合乎自然的法则
礼就是秩序。
办事和研究学问都要讲究秩序,拿现在来讲,一般是说科学的办事精神,名词不同,事实上都是一样的。
现在来讲是科学的办事方法,科学的办事精神。
对过去的中国文化来讲,就是讲礼,礼就是有条不紊,无论是在人事、自然界都是有条理、有秩序。
A.天讲礼。
古人讲的礼在十三经《礼记》注疏讲过,就拿天下来讲,天文、星象都是不乱的,若乱了,这星球碰那星球这还了得啊!这就是天地间自然的一种理。
B.地球讲礼。
拿地球来讲,地球上动植物也都有组织、有秩序;C.我们人在天地之间,人为天地的三才之一,天地之中,人是主宰、是万物之灵,当然更要讲究礼。
结论:礼无论是自然是人生,都是自自然然的,不是勉强的。
不
遵守礼,才是不合乎自然,破坏秩序。
礼是合乎自然,讲礼是遵守礼,那合乎自然的本末秩序就是合理,要了解这个大前题。
举例:A.〈曲礼〉上讲:「人有礼则生,无礼则亡。
」一个人有了礼,懂得礼,依着这个道理做,他就能在天地之间,在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发展,如果没有礼的话,就很困难,在人类社会到处碰鼻子,招来很多的障碍;(举例:园长请吃饭;引出:礼应从小培养,大了就没人愿意教他了,因为怕他面子上过不去。
小时候不懂礼的例子: 1.背英文单词的孩子;2.不愿鞠躬的孩子;3.妈妈接孩子迟到了。
)B.就是不在人类社会上,就是在荒郊野外,原始森林里,如西洋人所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在荒岛上,这也要讲究礼,为什么?那是自然的,礼的包括范围很广,生活起居、一举一动合乎自然的理则,这就是礼。
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这都是礼。
结论:我们自己在生活上,若不讲究自然法则的话,就把自己身体各方面都破坏了,破坏自己。
所以无论讲自然讲人类社会,都要讲求礼。
我们修道的更要配合礼。
我们看这本《常礼举要》,这本书是一篇一篇按秩序编的,也是一类一类的分门别类。
这也是礼啊。
本次讲常礼举要,一共有十二个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