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与文字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画与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画与文字的定义及特点。

2. 图画与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 图画与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2. 创新性地运用图画和文字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图画与文字》。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书写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2. 讲解新课:介绍图画与文字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图画与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练习。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画作。

2. 写一篇关于图画与文字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图画与文字关系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博物馆等,拓展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的认识。

2. 开展图画与文字的主题活动,如图画与文字知识竞赛、图画与文字创作比赛等。

十、课时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第一个课时主要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定义及特点,示范演示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3. 第二个课时主要进行学生练习、展示评价,以及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图画与文字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浅谈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

浅谈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
研究文字发生学 和文字 类型学也将提供重 要的依据 ; 此外 ,
出入 , 在大体 上是可以从主要概念得到同一 思想 的。因此 ,
它一般地能够适合 于 当时社会 , 满足人们 在一定 的远 距离 中进行交 际的要求 。于是这种 图画遂成 为辅助语 言的交 际 工具 , 具有一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的文字性 质 。这种语 意 图解 的书写形 式 叫做 图画文字 。 从 上述 定义来看 , 图画文字 是一种从 原始 图 画发展 而
Vo 1 . 3 3, No . 2
F e b . 2 0 l 3
文章 编 号 : 2 0 9 5-4 6 5 4 ( 2 0 1 3 ) 0 2— 0 1 0 6— 0 4
浅谈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
乔 睿
(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 民族语言文学系, 北京 1 0 0 0 8 1 )
类型也十分丰富多样 。据著 名语 言学 家傅懋 劫统 计 , 我国
古今各 民族文字多达五十七种 。种类如此繁多 的文 字为我
国广义文字学 的研 究 和发展 提供 了充 实 的文 字材 料 和基 础。随着学者们近年来对我 国多种 民族文字 的进一 步深入
研究 , 越来越 多的论 题也逐 渐摆在 了大 家的 面前。 图画文
2 . 象形文字
至今 为止 , 有 多位 学者对 图画文 字和象 形 文字作 了定 义, 从这两种 文字 的定 义中可以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 。
1 . 图画文字
根据伊斯特林 在其 《 文字 的产生 和发 展》 一 书 中的论 述, 他所提到的“ 表词 文字 ” 可 以认 为是从符 号学 角度定 义 的象形文字 , 而所谓的“ 表词 文字” 是一些古 老的 经过调整 的文字体系 ( 古汉字 、 古苏 美尔文字 、 部分古埃 及文字 以及 其他一些文字) , 这 些文字体 系通常由图画文字 产生并且局 部或全部 由表示单个词 ( 确切 些说是 以词或最 简单 的词组 的形状出现的言语的独立语义单位 ) 的符号所 组成。 此外 , 从 造字法 的角 度来 看 , 《 现 代汉 语》中对象 形 文

图画与文字教案

图画与文字教案

图画与文字教案教案标题:图画与文字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交流和表达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观察和解读图画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文字描述图画的能力;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图画是一种视觉表达方式,文字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增强;2. 图画的观察和解读: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意义,培养对图像信息的敏感性;3. 文字描述图画:学生通过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图画,提高表达能力;4. 创作图画和文字: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图画和文字。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细节和内容;2. 提问学生关于图画的问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图画。

主体:3. 解读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图画中的细节和意义,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4. 文字描述图画: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图画;5.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图画,并用文字描述它们;6.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拓展:7. 创作图画和文字: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图画和文字;8. 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总结:9.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图画与文字在交流和表达中的重要性;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解读图画,并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它们。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图画的观察和解读能力;2. 学生用文字描述图画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3. 学生创作图画和文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资源:1. 一些有趣的图画素材;2. 学生的练习纸和绘图工具;3. 学生的创作作品展示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 引导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进行故事创作;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2课 图画与文字1-苏少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2课 图画与文字1-苏少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2课图画与文字1-苏少版课题背景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图画和文字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交融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培养对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对艺术的审美和表现能力。

本节课讲解将围绕苏少版的图画及诗文入手,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化教学等方式增进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和体验,进一步认识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和作用,提高学生审美和表现能力。

2.通过学习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及相应诗文,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热情;4.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联系、关系和作用;2.学习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及相应诗文,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及相应诗文;2.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3.创意造句卡片、诗词句卡片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和相应诗文,引起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的探究兴趣;2.通过提问:你们是如何得知这幅图画的主题的?它的主题和形象使用哪些诗词文字来表达?等问题,激发学生对图画和文字之间关系的思考。

第二步:学习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及相应诗文1.展示苏少版的图画作品和相应诗文,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体验来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和作用;2.给学生发放创意造句卡片、诗词句卡片等,让学生尝试通过图画来发挥想象,尝试造出符合图画情境的诗句和文章;3.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学生们的创意作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三步:学生实践1.让学生在画纸上自由绘画,鼓励他们在画中加入诗词或句子,让图画和文字之间产生联想和互相补充;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析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3.通过互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分享经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使其能够观察、分析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图画和文字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灵感,将图画与文字有机结合;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汉字图画表现的艺术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画与文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标志、海报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画与文字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汉字构造特点及其图画表现,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图画与文字》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探讨二者如何相互补充和转化;2.基本汉字的构造特点及其图画表现;3.创作一幅以文字为主题的图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表达主题和情感;4.鉴赏著名艺术家如何将图画与文字结合,激发学生创作灵感。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绘本首先是以图画的美感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绘本正文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

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中,更确切地说,绘本教学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

总之,绘本教学它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书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

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

所以,我们要给予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

绘本使用的策略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我们对绘本教育的策略研究应立足于对幼儿的研究。

前面已说过,幼儿的学习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

由于我们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取阅读方法为主,幼儿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所以,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在绘本教学中,同样既不主张简单地认读文字和讲读故事,也不阻拦幼儿自编故事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1.选择合适的绘本。

(1)选材的时候要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参照《纲要》和《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有关语言目标的表述—本文前一部分已阐述)。

(2)眼前幼儿的需要,可成为教师选书的向导。

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儿童经验的关系,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

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

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

内容借助于画面,画面所表达的风格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据我所知,大班儿童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

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理解图画是文字的基础,文字可以解释图画。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图画和文字,引出课题《图画与文字》。

2. 基本笔画: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认识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3. 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尝试用基本笔画组成简单的图画和文字,体会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

4. 欣赏与评述: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掌握基本笔画,学会将图画与文字相结合。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将图画与文字巧妙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

2. 教学手段:黑板、PPT、绘画工具、优秀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图画和文字,引出课题《图画与文字》。

2. 讲解基本笔画: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认识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用基本笔画组成简单的图画和文字,体会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

4. 欣赏与评述: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图画与文字关系的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展示来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掌握,通过学生作业中的笔画运用来判断。

3. 评价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创意和美观程度,通过作品展示和同学间的互评来进行。

4. 评价学生在欣赏与评述方面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评论和讨论参与度来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图画与文字-苏少版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图画与文字-苏少版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图画与文字》——苏少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理解在美术作品中文字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一年级下册学生为主体,结合苏少版美术教材,以“图画与文字”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学会在美术作品中运用文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学会在美术作品中运用文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字,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示例,分析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针对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创作一幅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论图画书的图文关系

论图画书的图文关系

(长沙师范学校美术动画系,湖南长沙410100)吴振尘论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摘要:图画和文字是图画书的阅读本质得以体现的两大途径。

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能够展示创作者的水平和魅力。

从文学视域的宏观层面看,图画书的图、文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从两者组合的微观层面看,图文关系可分为图文同步、图文对位和图文错位等几种情况。

对图画书中图文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图文表达的艺术潜力,实现其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图画书;图文同步;图文对位;图文错位中图分类号:I28文献标志码:A图画书指的是适合儿童观看的、为儿童创作的以图画为主的文艺形式,在儿童文学的研究领域中,有着图画书的一席位置,尽管图画书的精彩观看点在于图画。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范围内,只侧重儿童单幅画如插画的艺术形式,对于叙述性、故事性的图画书,没有能力归并到自己的麾下。

图画书对于儿童的早期阅读功不可没,它超越了纯文字的艰难,也改善了纯绘画的脱离控制的想象性,以及美术固定思维的象征性。

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一起,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或介绍特别知识领域。

它不追求文字的全能性,甚至可以让一句话在几个画面中出现;它也不追求图画的艺术流传价值,而是凭借图画来叙事、展现角色及想象。

文字和图画共同服务于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出独特的文艺样式。

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的组合,通常遵循的是较为传统的连环画形式,单页单图,或者把单图扩展到双页或多折页,在单页中包含多幅图的形式,还不成为潮流。

这样文字和图画的结合,往往在单页、双页中布置文字,其中单页中有文字是最常见的。

尼古拉耶娃和史格特在《图画书原理》一书中说:“图画书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建筑在二种传播层次基础之上的艺术形式,即视觉的和话语的。

用符号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图画书是通过两套独立的符号进行传播的,图解的和常规的。

”[1]242该论述对于图画书的特征概括未必准确,因为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都具备视觉的和话语的性质,但它指出了图画书的两大艺术手段:视觉的图画和话语的文字,并强调了其重要性,这一点则是可取的。

论图画书中的文字与图画关系

论图画书中的文字与图画关系

论图画书中的文字与图画关系文字是从图画中诞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天生就有要与之再度结合的倾向。

如果说文字和图画的组合具有某种意义,那就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个“和”并非只代表一种偶然的合作,而是标志着在“书” 这一原本属于文字的载体上,文字与图画这两种异质的元素之间发生的关键的联结。

但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要承认,图画书的阅读不是将文字和图画同质化,或忽略两者中的一个,而是要理解图文结合给我们带来的留白,即发挥想象的空间。

一、形式的多样性图画书中,文本和图画有时会互不理睬,互相矛盾,但它们不可能完全地被隔绝或分离。

它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独特的空间,即跨页空间之上,同时被读者看见进而理解,并自然而然地有了形式上的关联。

因此,要理解图画书,就需要评估这两种语言的空间安排以及它们自身的特点、布局、共鸣或对比效果,等等。

因为,在這种严谨的形式层面上,叙事和语言的变化越来越多。

就是用文字构建的时候,当文字变成了图画,图画变成了文字的时候。

同样也应该对视觉信息的概念做一个类似的区分。

图标符号通过感觉上的相似性和各种表现手法对实物进行再现,造型符号则属于色彩、形状、构图和纹理方面的处理。

应用到对书中图画的分析时,这种符号概念有时会行不通。

然而,对符号展示和造型表达的区分值得保留。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图画”,主要以语言学和符号学为依据的指导性的图画,与专门进行文学和造型表现的艺术类书籍的不同。

二、文字的符号性或造型性严格地从形式上来看,文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图画靠拢,一种是将自身以图标的形式呈现,另一种是展现造型上的特点。

很少有插画家会创作一部将文字图像化的作品,其中的图画都是由印刷字体组成的。

一般来说,当插画家在图画中加入拟声词时,会从更具象的方面着手。

受到漫画的启发,我们不再局限于用爆炸性的红色和黄色,以及飞溅的点来表现“巨响”。

布鲁诺,海兹的《吧嗒砰嘣!》中,印刷体的叙述文字嵌在背景之中,而拟声词则成为图画中三维构成的一部分,它们被设计成从门板之间的缝隙中钻出来。

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参考课件

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参考课件

山东艺术学院标识
古文字的运用
北京奥运标识
学生作业
●你认为汉字是怎样被发明的? ●可以用水墨画工具模写古人的象形文字, 也可以自己创造象形文字,并请大家提意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图画与文字
想一想
图画与文字
谁出现得更早?
现在的汉字,
又怎样被创造?
这些有趣的问题,
你是否也想到?
文字演变
文字演变
文字演变
甲骨文 原版
文字演变
甲骨文 十二生肖
文字演变
甲骨文姓氏
文字演变
甲骨文
青铜器铭文(金文)
古文字的运用
古文字刻字作品
古文字的运用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上)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上)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上)作者:来源:《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13年第10期说到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诸如“图画与文字相互依存”“图画与文字交织表达”“图画和文字共同承担叙事的责任”……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

正如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在《阅读当代图画书:图绘文本》一书的导论中所归纳的那样: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图画书这种形式的基本特征取得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就是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画(pictures)与文字(words)——成为一个复合的文本(composite text)。

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

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

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约翰·伯宁罕的《莎莉,离水远一点》,文字与图画说的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该书的第1个画面是一张单页:一个晴朗的日子,少女莎莉和父母一起来到了海边。

文字是:“莎莉,水太冷,不适合游泳!”这是妈妈在劝说莎莉。

但从第2个对页开始,文字与图画就分道扬镳,不再叙述同一个故事了。

你看,第4个对页,左面一页是妈妈和爸爸坐在椅子上,文字仍然是妈妈的唠叨:“你可不可以小心一点,不要把新鞋子弄脏。

”右面一页的画面,却是莎莉划着一只小船驶向了海盗船。

第5个对页,左面一页妈妈和爸爸仍然坐在椅子上,文字也仍然是妈妈的唠叨:“莎莉,不要打那只狗,它可能是一只野狗。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图画与文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理解图画是文字的补充和说明,文字是图画的解释和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画和文字材料,如图片、书籍、报纸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笔、水粉颜料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图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强调图画是文字的补充和说明,文字是图画的解释和表达。

3. 教学演示:教师展示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一幅作品。

过程中,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文字表达方法。

4. 学生创作: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创意、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创作作品,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图画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图画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图画表现手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图画表现手法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画表现手法材料,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图画与文字

图画与文字

教学设计123们谁是谁的呢?(思考回答)——引出:根据各自的特征判断,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鹿的生:角等等。

(肯定鼓励,加以引导)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画在这块岩壁上的动物形象和它们平师:更像一些图案似的符都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动物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的,时的样子不大一样,号。

它们就是——(揭题,板书)象形文字!(问)你了解象形文字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你还认识哪些象形文字?同学们在预习作师:(注业的时候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现在可以大胆地举手发言,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意引导学生语言简练,抓住想表达的重点)生:(自由发言)(抓住时机小结,举例)以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只大象为例,最初人们想纪录大象的时候是师: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图案化文字。

(出示图案文字“象”)直接把整个大象的样子老老实实地画下来,。

再后来文字经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样表示大象太麻烦,于是加以简化(出示象形文字“象”)(出示楷书“象”)过多年的演变从篆书变成了我们今天写的楷书。

(问)在没有发明纸张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把这些象形文字纪录在什么东西上呢?(出示:龟壳、兽骨、金属器皿的范画)(问:你认识这些象形文字么吗?喜欢它们吗?这些古老的文字是不是比今天的文字更有趣呢?)——板书:有趣的喜欢哪个字就写哪个字,如果你觉得它们有趣的话不妨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一写!你认识哪个字,(请大小笔画怎么样才漂亮!把这个字摆在什么位置,注意:只写一个!写的时候动脑筋想想:三名学生上台写,分别用油画棒、毛笔和水彩笔)要摆放在画面总结怎么写好看)——字要写得大,(写完后请学生比较所写的字,进行点评,正中显眼的位置,笔画要粗。

(启发,问)象形文字除了可以用不同的笔写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出来?(出示:师:拼贴法、撕纸法、剪纸法)(比较选择,颜色要有区别不能混我们可以为这些做好的象形文字选择一个合适的背景颜色。

淆,否则文字就不突出了)(再启发)画面上只有象形文字,是不是显得太孤单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象形师:文字装饰起来呢?(出示“月”字为例子) 45。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量一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余晓燕(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文字源于图画,文字之所以能表达复杂抽象的信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字既由形表音又由音表意,这就可以采用借音表意的办法.文字一旦出现,就通过读音与语言相结合,这是图画所无法做到的,这便是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关键词:图画语言文字界限一,字之初,本为画图画记事在古时候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用结绳,刻契等方法帮助记忆不能满足需要时,人们便创造了画画的方法.图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交流思想.例如:关于人的事就画上个人形,记载打猎的收获就画上象,鹿,野牛等.鲁迅在谈到图画的记事作用时说:"画在西班牙的亚勒泰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的艺术',因为原始人没有l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悠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里大字不识一个的韦小宝画了一张图给皇帝说明有人行刺时, 就是画一个"o"代表皇帝(小玄子,谐音为"小圆子"),再在上面画一把刀.且不谈小说内容的真实性与否.至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画的表情达意由于用图画表达想要说明的事物.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使对方可以根据图画内容来理解所包含的意义.已近似文字所要起的作用,因此,后人把这种形式叫做图画文字,又因为它是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人类所要表达的话(语言),因此, 后人又将这种形式称为图画记事.图画文字并不是真正的文字.它的个体图形和符号不能和语言的词语完全对应起来.图形和符号的组合排列也不和相关的词语在句子里的语法序位相一致.它记录的语言只能是"近似值",表达语意是"公约数".但它表记性的功能,以事物的形象作为事物本身的代表的办法,对真正文字的产生起了启发,诱导的作用.人们一旦把特定的符号和图形同一定的语词稳定地结合起来,每个词语就都获得一种书写形式,这些图形,符号书写的顺序,按词的语法序位作线性排列,便形成真正的文字.所以.在真正的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使用的图画文字是孕育真正文字的母体,是真文起源的源头.二,文字与图画的界限就表面形式来看,原始文字与图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怎样的算是图画,怎样的算是文字?即判断文字和图画的界限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学者这样认为:"画得太多,写得太少,仍只能说是画.而不是象形文字."如果按这种原则来判断,那么图形复杂也即"画"得多的就是图画,图形简单也即"写"得多的就是文字.这种方法显然并不科学,也是靠不住的.事实上,原始图画中也有些形体很简易.而商周族徽文字中也有些形体很复杂,但前者是图画,而后者却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则是由音义相结合的词构成的,所以,判断文字或图画的标尺,就是看它是否用于记录语言或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的外部形状自然而然会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目标.然而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这样的基本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其根本的性质不是取决于外部的形状.而是取决于其内部结构.一般来说,图画也是包含了某种意义的,只是图的含义纯粹通过它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并不同语言一一对应,互相结合;至于文字,尽管它起初可能与图画很相似,但它的含义是通过读音来表达的.当然,与图画相似的文字,它的形体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然而,这种功能是间接的,即它先通过形体特征使人们能够知道它的读音和所代表的词.然后转化为语言(书面语言)表达意义.图画表达意义是直接的,文字表达意义是间接的,初看之下似乎文字表达意义不如图画方便.实际上,图画不仅比较繁杂,而且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复杂的信息.文字由于不必直接用形体传达信息,因此,形体可以大大地简化,向记号字的方向发展,而且它一旦与语言相结合,就可以表达比较复杂的信息,特别是可以表达比较抽象的信息, 这是图画所无法实现的.几乎所有的文字学着作都指出.真正的文字起源于原始的图画.只是文字学家对这种"图画文字"性质的具体阐释颇有不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文字学家都过于注意其图形的简单与复杂.也就是单纯从"符号学"的角度观察问题, 于是得出结论说,形体相对简单而笔画相对固定的是图画文字,反之就是纯粹的图画.事实上,用这种似是而非的标准是无法有效区分图画和文字的,这是因为我们在文字性质的判别实践中很难把握"相对"的界限.还因为有的图画文字也并不比单纯的图画简单.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利用符号与人的心理和语言的关系来解释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我们可以将他在名着《语言论》第17章的论述总结成这样一句话:"一旦图画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时.它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即判断一个或一串符号是图画还是文字,不应只看它的线条简明与否,而应看它和语言形式之间有无固定联系.这里的"语言形式",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组,一个词,一个语法成分.也可以是一个音节或一个音位.例如纳西东巴文的下列例子:画一个妇女形象.身上穿着裙子.手里拿着两朵花,代表"女厨师身材标志,穿着一身漂亮衣服"这句话.画一个虎头,代表"太古的时候"这个词组.画一个胞衣,代表"污秽"这个词.画一个崖羊头,代表"完成,过去"这个语法成分.画一个12t出声音的图形.代表e这个音素.所谓"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看到这个符号的人都应作出同样的心理或语言反应.试想,在公路边有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箭头"一".在没有看到更具体的说明文字的时候,你会怎样理解它?让你向右转弯吗?其实,牌子箭头下的文字说明也许是"某某公司""公共厕所"或者"当心, 右边是水沟"之类.很明显,这个箭头并没有在"书写者"和"阅读者"之间形成共同的心理反应,所以它不是文字.另外,共同的言语反应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例如面对0和这两个符号,如果所有的汉族人都作出ri和y的语音反应,那么它就是文字;如果前者有人念rj,也有人念tOiy~mg或者ritou,后者有人念y,也有人念tOiyTn或者yu~liOng,那么它们就是图画了.当然,严格地说,读出的语音应该来自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集团,我们这里用现代的汉语拼音仅仅是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并不是远古造字时代人们的实际读法.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认定,从图画到文字的本质飞跃是以图形和语言间的固定联系为标志的.文字之所以能表达复杂抽象的信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字既由形表音又由音表意.这就可以采用借音表意的办争试周刊2009年第31期(下卷)浅谈叶姆斯列夫语符学理论谢静波(内江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川内江641112)摘要:叶姆斯列夫创立的语符学在语言学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该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关键词:叶姆斯列夫语符学哥本哈根语言学派一,引言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叶姆斯列夫.是语言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巨人之一,他创立的语符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超前的.但是.由于叶姆斯列夫采用了一整套奇怪而烦琐的术语,又没有具体分析任何语言和文句,因此,他的理论未得到广泛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界才重新发现他的理论,有些语言学家接受并发展了他的学说.二,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观1.关于语言的性质叶姆斯列夫总结了前人对语言的观察,全面地阐述了语言的性质,语言,即人的话语是永不枯竭,方面众多的巨大宝库.语言不可与人分割开来,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语言是人们用来构造思想,感情,情绪,抱负,意志和行为的工具,是用来影响别人和受别人影响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最深刻的基础.同时,语言又是每个人的最根本,不可缺少的维持者,是寂寞中的安慰;在十分苦恼时,诗人和思想家往往用独白来解决思维矛盾.在我们有意识之前,语言就已经在耳边回荡.准备环抱我们最初思想的嫩芽,并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不论是日常最简单的活动,还是最崇高的事业.或是私人生活,人们一分一秒都离不开语言.是语言赋予我们记忆,我们又借助于记忆而得到温暖和力量.然而,语言不是外来的伴侣.它深深地存在于人脑之中,是个人和家族继承下来的无穷的记忆,是有提醒和警告作用的清醒的心智.而且语言是个人性格的明显标志,不论是何种性格:它又是家庭和民族的标记.是人类的崇高特权.语言与性格,家庭,民族,人类,生活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甚至有时怀疑语言是一切的反映,或者是这一切的集合,是这一切的种源.叶姆斯列夫对语言的描述无疑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他确实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重要性,与思维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和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简言之.语言尽管是获取其他知识的工具.但并不是其他知识的组成部分.2.对"理论"的重新定义及篇章分析的程序方法叶姆斯列夫对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的关系的观点是:一方面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语言事实要被概括在语言理论之中.就是说理论与事实之间必须是互补的.他对"理论"的界定突出了以下两条.(1)他的理论不以任何经验为转移.理论本身不直接涉及应用的可能性,也不涉及与实验数据的关系,不包括任何实际假说,是一种纯粹的演绎系统,用来推导出各种可能性. (2)他所说的理论引导出某些前提,理论家从以前的经验中知道这些前提能够应用于某些实验数据.这些前提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所以可能会应用于大量的实验数据.第一条是理论的"任意性",第二条是理论的"适宜性".他认为,实验数据不可能"加强或削弱理论本身.只能加强或削弱理论的应用性".理论的适宜性决定其经验主义性质.理论的任意性决定它的计算性.他还提出,这种语言理论的目标就是要提供一种程序方法,从而能够首尾一致,详尽无遗地描写语言事实.也就是全面认识语言事实.这里的语言事实是指一切语言事实.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理论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篇章的程序方法.但是理论所提供的不是理解某段文字的程序,而是理解一切篇章的程序;不仅包括一切现存的篇章,而且包括一切可能出现的篇章;不仅适用于一种语言的篇章分析,而且适用于一切语言的篇章分析.这种语言理论,现存篇章不能检验它的成立与否,篇章只能检验它是否首尾一致,是否详尽无遗.如果这种理论最终能够提供数种程序方法.而且都可以对语言进行首尾一致和详尽无遗的描写.就应该选择描写最简洁的程序方法;如果所得到的描写同样简洁,就应该选择程序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验证语言理论的最后原则,即简洁原则.叶姆斯列夫最后说:"语言理论出于本身的需要,不仅要认识语言系统……而且要认识语言背后的人和人类社会.以及人通过语言而掌握的知识领域.到那时语言理论就算达到了自己的法.文字一旦出现,就通过读音与语言相结合,这是图画所无法做到的,这便是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唐兰先生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能读."所谓"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也就是指那些表面上看像是图画.但本质上已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即文字了.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记事图画的特点是:整幅的图画表示一定的意思,没有固定的读音,也不能分解为字.图画越画越简单,越线条化,当它能够读出来,代表语言里一定的词的时候,这图形就变为最初的文字了,从图画到文字是个"飞跃".文字和图画的界限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图画的特点是"逼真",而且这个人这么画.那个人那么画,两个人画牛,画法各不一样;文字线条简单,写法要求大体一致,为大家所公认.第二,图画没有固定的读音,不和有声语言相联系;文字是记录语言,代表语言的,有固定的读音.第三, 记事图画的意义不确定,比如画一头野牛,是"获得了一头野牛","这里有野牛",还是别的意思,其意义是不确定的;文字表示语言里的词,意义是确定的.综上所述.图画与文字的界限实际上是很分明的,从符号学的角度而言.文字是以语言的形体.语言,以及语言和书面形体之间的约定关系这三者的同时并存为其本身的成立条件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文字.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语音以中介作用成为语言与文字唯一的联系纽带.它们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固定联系.从功能角度来说,任何文字必然具有两项功能:表音和表意.表音为文字的直接功能.表意为文字的简介功能.所以,任何图画,无论繁复简单抽象具体,若不与语言中的词形成固定联系.就都只能是图画而不是文字.参考文献:[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2]李梵.汉字简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9.[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8.[4]孙钧锡.中国汉字学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1.[5]聂鸿音.中国文字概略[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4.[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3.[7]布龙菲尔德.袁家骅译.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0.[8]何丹.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关于人类文字起源模式重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o3.。

人教版信息科技一年级下册《给图画添文字》教案

人教版信息科技一年级下册《给图画添文字》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画与文字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另一方面,我在课后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但部分理论知识讲解得稍显匆忙。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注意调整讲解节奏,确保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字描述的准确性和计算机文字编辑操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画添文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为图画添加文字描述的基本步骤。
4.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为指定的图画添加文字描述,展示创作成果。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旨实践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主动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增强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意识。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为图画添加文字的方法,提高数字化工具的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1.教学重点
-图画与文字结合:强调图画与文字的关联性,让学生理解文字在图画中的作用,能够为图画选择合适的文字进行描述。
-文字编辑操作:掌握文字输入、字体选择、大小调整、颜色更改等基本操作,以便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

七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像的冲突

七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像的冲突

七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像的冲突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与文字和图像有关的冲突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种冲突,比如看到一张照片或多媒体素材时,我们先看到的是图像,印象十分深刻;但如果这张照片或素材的内容与我们所知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不同,那我们就会感到非常迷惑和困惑。

这时,文字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图像,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从而使我们理解和接受这些图像。

比如,我们看到一张照片中的某个人物头戴红色帽子,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人,但是当我们读到文本内容时,才会发现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一位在工地上干苦力的工人,而红色的帽子则是他的安全帽。

这就说明了,当我们只依靠图像本身进行理解时,往往会产生偏差甚至错误的认知,而文字则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展示事实的真相。

另一方面,如果文字和图像之间存在冲突,那么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反差和困惑。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张别墅式的房子图片时,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档的住宅区,而当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幢监狱的围墙和监狱宿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

这种冲突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与实际产品之间的冲突。

很多广告通过夸大、虚构或修饰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注意,这样一来,当我们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往往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意,从而产生消费者的不信任和负面评价。

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广告的陷阱中。

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冲突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和图像,以避免出现上述的冲突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手段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联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和职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谢谢大家的聆听!。

读文读图-文字与图画讲述的故事

读文读图-文字与图画讲述的故事

读文读图:文字与图画讲述的故事提要:图画书是图画和文字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复合文本,文字和图画是不同的符号,有着不同的叙述和表达。

解读两者的复杂关系是图画书最具魅力的部分,对于图画书的阅读指导也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图画书;图文关系;故事图画书是一个复合的文本,由图画和文字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而成。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

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1](P10)在图画书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辅助,文字与图画并重。

“事实上,图画同文字一样,只有在读者懂得它借以表达的语言时才能传达意义。

”[2](P452)图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体、直观,图画也有特定的符码和能指系统。

解读图画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图画具备强大的叙事功能和隐藏寓意的功能。

图画文本与文字文本在图画书中的关系是复杂的,解读这种关系是图画书最具魅力的部分。

本文试图探讨图画如何提供故事的信息、图画和文字的关系并解读文字与图画讲述的故事以便进行图画书阅读指导。

一、图画如何提供故事的信息文字和图画,它们是不同的符号,有着不同的叙述和表达。

“图画涵盖空间而非时间,无法以简单的方式表达因与果、主与次、可能与现实的时间关系;文字则涵盖时间而非空间,其语言文法能轻易的表现这些关系。

”[3](P454)图画和文字相互补充,图画隐藏着文字未表达的细节,从而不断完善故事的主体,共同建构成意义丰富的完整故事。

文字和图画的差异需要对图的理解也向文字一样,有专门的诠释系统,看看图画书中的图画如何提供信息,如何讲述故事。

“图画书的画,生成的意义和给别人的想象空间,不是因为这个画无法表达、画不出来,而是在创作之初,有那种绘画的构思,我这个画要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4](P140)二、图画和文字的关系概述图画书与我们熟知的插图型儿童读物不同,连续的图画作为与文字平等的语言符号参与叙述,创造出一个近似于电影或戏剧的复合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2 课图画与文字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接触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来表现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古老的传统再次让人看到充满生命力的笔墨,使孩子们踏上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旅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难点:尝试运用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来描绘象形文字,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3.猜字游戏
教师出示象形文字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字?猜对即把另一面的
汉字翻出来。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鼓励
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锐性。

4.认读并书写汉字“日”“月”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日、月”
5.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

教师出示提前用浆糊写好的带有“日”“月”偏旁的字卡,在纸上喷上装
有碘酒的水后,浆糊写的字起化学反应便显现出来了,学生在有趣游戏气
氛中学习认读。

延伸活动:“老师是怎么在白纸上变出字的呢?”引导学生生成科学探究活
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