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其中“课外”二字是很重要的限制成分,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丢掉了“课外”二字,大谈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说理的力度甚至文不对题。又如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是对选择的一个限制性词语,一般来说,像穿什么衣服的选择,吃什么东西的选择等等,是很难称得上达到了“心灵”的选择这一高度的。

㈢对概念的关系要清楚

弄清概念的关系是为了弄清写作重点。例如 1998 年高考作文试题“战胜脆弱”,要弄清它是动宾短语,所以写作重点应放到“战胜”这个动词上,而不应用大量篇幅去写自己过去如何如何脆弱,现在如何如何不脆弱了等等。应该写出战胜的过程、战胜的意义。又如1988年上海试题“清流与活源”就是条件关系,如果误认为是承接关系或取舍关系,那么文章当然写不好甚至文不对题。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讲的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不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会受多大的影响”的问题。

㈣正确处理“提供材料”的作用

如果是文字材料作文,一定要善于通过分析修饰、限制成分来把握材料强调的意思,一定要善

于通过分析材料本身的详略来领悟作文题目主要的写作意图。

如果是漫画供图作文,则首先要在观察上多下功夫,要关注漫画的题目、文字,要仔细体会漫画的超常夸张之处,从而把握漫画的寓意。

例文精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杂以成其大

(上海考生)

“杂”的名声不好。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非杂邪?

波澜壮阔的大海,如此地雄奇壮美。成其大者,正是这声名并不佳的杂。百川东到海,大海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接纳了各方的来客,“杂“使它积小流以成大海。而那涓涓的细流,汩汨的泉水,因为纯,终究无法拥有大海的气魄。

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它得以历尽风霜、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着阳光。而那室内的花朵,只喝调配的营养液,如此纯的生命,也是极容易凋零的。

杂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同样如此。

郑板桥,会作诗,也会泼墨作画,还写得—手好字。他的学问是“杂”的,杂以成其大,使他成为“千秋不变之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纯,则只能囿于一个小小的角落。杂会增加你的阅历,开阔你的胸襟,使你变得大气。

如果你试图只读文学而想成为—代文豪,那你是妄想。如果你试图只读物理而成为物理学家,那你是徒劳。“杂念”固然会耗费更多的时候,见效也更慢—些,但只有这样,你的头脑才会更加充实。“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仅求知,做人也应该如大海一样,杂一点。这似乎是有违常理的,但确实是如此。广交朋友,使你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见解、意见,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使你获得不同的感悟与真理,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钱钟书、林语堂无不是“杂食”性的,杂使他们显得深厚、开阔、豁达。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杂一点,人生就会添上睿智、豁达的注脚。歌德显赫过,安逸过,也流亡过,杂的人生使他为我们留下了《埃格蒙特》,也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形象。

人至纯不可,至杂当然也不可。无论多么杂,只要他是伟大的,总会保留着一份纯。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奇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杂”的名声不好,因为我们觉得它与纯对立。但“杂”与“纯”不也是可以统一的吗?“纯”是我们的筋骨与脊梁,“杂”是我们的血肉。只有骨架,没有人愿意接近,只有血肉,就只能匍匐在别人的脚跟前了。“杂”与“纯”的统一,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纯以立其身,杂以成其大。

[点评]

本文主要特点有:第一,对话题“杂”的含义界定准确,非常切合题意。正如作文题中所说,“杂”的含义很多,一般可以理解为“多种多样的”、“正项以外的或者正式的以外”、“混合在一起或搀杂”等意思。要求考生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作文,本文作者将“杂”的含义界定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取其褒义,构思作文,中心突出。第二,内容充实。一开头,以大海、小草作类比,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从自然界存在的现象证明了“杂以成其大”的道理。接下来,举郑板桥、钱钟书、林语堂、歌德等典型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