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电压》word教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1 电流 电压 之电流 教案

7.1 电流电压电流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以及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流;2.理解电流的概念;3.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使用规则;4.能将电流表正确的接入电路,并能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1、电流的形成: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2、电流方向:①微观角度: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②宏观角度: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3、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通路。
要点二、电流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常用符号I表示。
2、定义:每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It3、单位:在SI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①安培(Andre M.Ampere1875-1836):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 安培是个数学天才,年纪很小已学会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几何学;12岁开始学习微积分;18岁时已能重复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中的某些计算。
● 他不但创造了“电流”这个名词,又将正电流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
● 根据电流的性质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表。
● 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
②如果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那么导体中的电流就规定为1A,即1A=1C/s。
③单位换算:1mA=10-3A ,1μA=10-6A4、常见电流值:要点三、电流表1、电流表的结构①电流表的符号:②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③三个接线柱:甲图为两个量程共用一个“- ”接线柱,标着“0.6”和“3”的为正接线柱;乙图为两个量程共用一个“+”接线柱,标着“0.6”和“3”的为负接线柱。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七章 7.1 学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电压表测电压

第七章 7.1 学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表使用方法(2)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3)知道电压表使用方法(4)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过程和方法1.经历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3、经历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养成学生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并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难点: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方法的理解三、教学资源1、器材:学生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
2、课件:PPT课件。
四、新课学习1.电流表的使用1)观察电流表参照观察刻度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并填写活动卡。
2)阅读教科书: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强调操作的规范。
3)学生实验:完成活动卡 P28 学生实验。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尝试“试接触”的方法。
4)知识应用:a.练习电流表的读数b. 找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1.电压表的使用1)观察电压表类比观察电流表的方法,观察电压表。
并填写活动卡上的相关内容。
2)阅读电压表说明书。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电压表应该怎样和被测用电器连接?2、电压表的红接线柱(或标有正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黑接线柱(或标有负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4、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择大量程、还是小量程?5、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实验:完成活动卡 P29 学生实验。
4)知识应用:a.练习电压表的读数b. 找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章《电路》第一节电流电压第二课时电压教案

电压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电压以及电压表的使用。
学生已经具备了电流、电流表的使用知识,对于电压和电压表的学习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来实现,因此本节课以学生为主。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有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使用为基础,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能正确连接简单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本节课以已有知识电流的学习为引入,引导同学思考是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查阅资料得出结论进而引出本节课所学电压。
接下来介绍生活中各种电源的电压大小,感悟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生活中电源的大小思考如何测量电压的大小?测量电压的工具电压表,学生由探究电流表的使用类比进行探究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电压表的使用过程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电压的定义 (2) 初步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认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水压与电压的对比教学,认识和学习类比的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合作意识。
(2)通过探究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感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压表的使用 难点:理解电压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2~4人一套):电源、灯泡、电键、电压表、导线若干。
2.演示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导线、电键。
3. 自制PPT 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景I 视频演示通过水压与电压相类比,认识电压这一物理量。
活动I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材查找电压物理量、表示以及单位,分享电压单位的由来。
活动II 学生活动利用手中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活动 Ⅲ 学生实验学生利用器材连接电路,探究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上册-7.1.1 电流 电压—电流 教案

7.1.1 电流一、教学任务分析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是在电荷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延续和深入,也是下一节电压学习的前提。
“用电流表测电流”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流表这一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后续欧姆定律等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电流在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为B级。
本节课中学生对电已有感性的认识,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电流定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诠释它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一些电流的信息,在科学上也连接过电路,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但操作可能不够规范,通过规范实验操作,设计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类比等科学方法探究新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电荷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水流得出电流,在根据定义得出电流公式,通过公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电流定义,学习使用电流表,主要采用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团队合作等方法,了解电流表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达到会用电流表测电流这一技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流的定义。
2、会用电流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电流表的符号、最小分度值、量程及正确使用方法。
4、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水流类比到电流的过程,认识到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2、经历从电路连接到实验测量、数据记录的过程,认识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学习过程中,懂得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电流定义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技能教学难点:理解电流定义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技能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电池、小灯两个、电流表、电键、导线若干。
2、教师演示器材:水流演示仪电池、小灯两个、电流表、电键、导线若干,自制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流的定义及公式的简单应用;二是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本节课基本思路:首先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电流,接着什么是电流呢?教师通过演示水流仪实验,类比得出电流的定义,然后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得出电流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随后通过小组活动观察电流表和连接电路,知道电流表的构造,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同学们学习欲望,最后通过小组代表交流收获的形式来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7.1电流 电压 --电压教学设计

7.1电压(课题)年级学期_____初三_________年级_____第一学期_______学期执教内容所在章节第__7________章第________1____节学时第_________1_____学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悟物穷理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3. 通过介绍电池,渗透环保思想。
5、电源之父:伏特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
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
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6、出示常见的电源和常见的电压。
安全电压:不高于24V;干电池:1.5V等;安全用电法则;环保意识。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1、观察电压表(1)标示:V。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2)三个接线柱:“-”、3、和15。
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
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3)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
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2、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
3、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电压表并联在被测导体的两端(2)、选择合适的量程(0—3VA或0—15V)(3)、电压表的“﹢”接线柱应与被测导体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相连(4)、记录电压值时,应按所选量程读数。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7.1 电流电压 学案

7.1 电流电压根底知识 根底技能1.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1)电流的形成把小灯泡与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灯泡就持续发光;如果把导线断开,小灯泡就熄灭了。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持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也称为自由电子),平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杂乱无章,在接上电源之后,电荷就定向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如下图,就像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
在电路中,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如下图。
水的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释疑点 何为“定向移动〞这里的“定向移动〞是指电荷向一定的方向移动,不能简单地说成电荷“移动〞,因为电荷无规那么的移动不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19世纪初,物理学家刚刚开场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终究是什么电荷在移动,当时就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三点: (1)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样; (2)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回电源的负极。
也可用以下图表示:【例1】关于电流的形成和方向,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D.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用电器,流回电源的负极解析: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照这个规定,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用电器,流回电源的负极,选项B、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A析规律电荷与电流方向形成电流的自由电荷既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但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七章 电路 7.1 电流 电压 电源电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电压》教学设计1.知道电压的作用,掌握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了解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能准确使用电压表,会准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在初步理解电源、电压、电流关系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及推理在物理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与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准确使用电压表。
难点电压表的准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具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荷和电流,“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那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电压[探究]什么是电压?[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有小灯泡的最简电路图。
下面的学生按这个电路图连接实物,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生]小灯泡发光。
[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生]小灯泡不亮。
[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
[师]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
[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有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
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
[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
[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
[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7.1 电流电压 教案

7.1电流电压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电压表及相关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和电路中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知道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了解家庭电路电压与人体平安电压。
2、经历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正确掌握电压表测电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及小组交流讨论,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只进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应用电学知识解决电学问题。
需要在学生不断实验的根底上,获取感性知识,形成初步的电学理论知识。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和根本掌握了简单电路的连接,已通过类比的方法学过了电流与电压的相关概念,掌握了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使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
所以本节课,学生学习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有了很好的根底。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动手实验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并及时强化来突破难点,从而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电压表和学会电压表的正确使用难点: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4教学过程【活动】正确使用电压表学生观看同学演示实验思考并答复教师的提问学生观看同学演示实验思考并答复教师的提问【活动】认识电压表比拟电表,并找出电压表交流讨论:认识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正负接线柱【活动】猜想与验证阅读课本内容,交流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源电压1、猜想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2、用电压表测电源电压,验证猜想内容。
【活动】了解常见电压值阅读课本P42:常见的电压值讨论需要记住的电压值【活动】正确使用电压表交流讨论:电压表应该怎样和被测用电器连接才能正确测量电压?【活动】学生实验在闭合电路中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归纳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填写活动卡的相关内容。
【练习】稳固与检测答复检测题或讨论答复谈自己的收获。
沪教版电流电压(精品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内容电流、电压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i.课堂导入<建议用时5分钟!>一、电学物理量之电流和电压1.类比法解释电流形成电流原因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iii.同步讲解<建议用时20分钟!>一、要点提纲: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了电流强度这个物理量,简称电流.1.电流强度的定义: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2.电流的公式由电流的定义可写出电流的公式为:I=Q/t,公式中I表示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由电流的公式可见,电流由时间t和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两个量共同决定.不能只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大小来判定电流的大小.只有时间t和电量Q都给定的时候,才能确定电流的大小.3.电流的单位在电流的公式中,如果电量Q的单位用库,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流I的单位就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安= 1000毫安1毫安= 1000微安.4.电流表(1)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有符号A和表示电流值的刻度.电流表的“0”点通常在左端.当被测电路中电流为零时,指针指在“0”点;当被测电路中有电流时,指针偏转,指针稳定后所指的刻度,就是被测电路中的电流值,电流值的单位是安培.(2)电流表的量程当电流表的量程不同时,电流表表头上的刻度线的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不同的.在读数之前,首先确认所使用的电流表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在学校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这两种电流表的两个量程都是0.6A和3A.使用0.6A这个量程,表盘上每个大格表示0.2A,每个小格表示0.02A,指针示数为0.28A.使用3A量程,表盘上每个大格表示1A,每个小格表示0.1A,指针示数为1.4A.(3)电流表的使用a、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要测量通过哪一段电路(或哪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就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这段电路(或与这个电路元件串联),让通过待测电路的电流全部通过电流表.b、电流表的“+”和“-”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将电流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如果接反了,电流表指针将反向偏转,电流的大小无法测出,还有可能打坏电流表指针.c、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若被测电流越过电流表的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流表.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超出量程,就要改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小量程的范围内,应使用较小量程进行测量,以求读数更准确,减小误差.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流的两极上.否则,电流表将很快烧坏,电源也会受损.二、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1 电流 电压 电荷 学案

7.1 电流电压电荷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电荷1、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接触起电。
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完成有关问题: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选填“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电压》word教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资源信息表标题第七章7.1电流电压要点词电流电压本教课方案包含:一、教课任务剖析二、教课目的三、教课要点与难点四、教课资源五、教课方案思路六、教课流程七、教课方案示例描述初中物理学科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章 7.1语种汉语节媒体格式.doc学习者学生资源种类文本类素材教育种类初中基础型课程作者陈敏单位上海师大附中隶属龙华中学地址龙华西路 292 号Email第七章7.1电流电压执教:上海师大附中隶属龙华中学陈敏一、教课任务剖析本节学习电流、电压的观点,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电流、电压是初中电学的基本观点,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学生一定要学会的基本实验技术。
本节知识也是此后学习欧姆定律、电阻的重要基础。
在科学课上学生初步学习了电的有关知识,简单试试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在化学课上已经学习了原子核的构造。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确立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节课达成。
第一课时:电流的观点、电流表的使用。
第二课时:电压的观点、电压表的使用。
本节课的教课要修业生主动参加,在察看、实验、议论的过程中成立电流和电压的观点,并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经过电流、电压观点的学习,初步认识经过类比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经过认识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爱惜生命。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电流。
知道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电流的观点,记着电流的单位,能利用公式 I=Q/t 计算电流。
(2)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3)理解电压。
知道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挪动的原由,记着电压的单位。
记着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
(4)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过程和方法(1)经过电流、电压观点的学习,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2)经历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认识科学丈量的重要性。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认识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爱惜生命。
三、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难点:理解电流、电压的观点四、教课资源1.器械:学生实验器械: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七章7.1 电流 电压教案

7.1电流 电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压。
知道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记住电压的单位。
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
(2)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过程和方法(1)通过电压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2)经历用电压表测电压,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难点:电压的含义三、教学资源1、器材:学生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原电池。
2、课件:PPT 课件:电压表的错误使用。
四、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 情景 flash 动画演示水压形成水流,电压形成电流活动Ⅰ 应用1阅读教科书P42: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活动Ⅱ 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活动Ⅲ 应用2①练习电压表的读数电压 活动Ⅲ 应用2 活动Ⅰ 应用1 情景 动画引入 活动Ⅱ 学生实验②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③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利用水压形成水流,电压形成电流相类比,引出电压(二)新课1、电压的作用类比分析:归纳结论: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介绍电压的单位,符号及换算关系。
(2)知识应用阅读教科书P42 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2、电压表的使用(1)观察电压表类比观察电流表的方法,观察电压表。
并填写活动卡上的相关内容。
(2)阅读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P43。
(3)学生实验:完成活动卡P29 学生实验。
(4)知识应用:①练习电压表的读数②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③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测验1.电源正极有______正电荷,电源负极有_____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间产生了________。
2.电压是使电源正极________通过电路流向________与负极________中和;或者使电源负极________通过电路流向________与正极________中和。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上册7.1电流 电压 第一课时 电荷 电流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7.1电荷电流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电荷电流》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章《电路》第一课时内容,《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理解电流,学习水平为B。
对电流的学习要求科学、全面。
而学生虽然在七年级《科学》里已经简单的涉及到电路的问题,但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电荷、电子、电荷量等概念,学生对电的印象较为抽象。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所熟知的静电现象入手,进一步学习电荷、电荷的定向移动,再进一步学习有关电流的相关内容。
本节内容为整章第一节,对学生后续有关电路的学习有比较深刻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对电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将学生前概念里的电形象化,为后续电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学生仍对奇妙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电的认识仅停留在常识性的内容,对电的本质和规律没有认识清楚,例如对于电荷是如何产生、电流如何形成、如何比较电流的大小等不甚理解,更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和说明。
因此,本节内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讨论、交流归纳,对电学世界有个初步的入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推理的方法。
(3)知道电荷量大概念及单位,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并能对其实质进行语言描述。
(4)通过“莱顿瓶”等系列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对电荷种类多探究实验中能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逐步培养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电流概念的形成性过程。
四、教学资源(1)学生器材: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圆珠笔杆、梳子、纸屑、吸管、带有小孔的塑料杯、水槽、一次性手套、9伏电池(2)教师器材:摩擦起电器、莱顿瓶、吸管、一次性手套、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吸管、铁架台、验电器两个、钢棒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主要围绕电荷、电流的形成原因、电流概念的建立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第七章7.1 电流电压执教: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陈敏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电流、电压的概念,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电流、电压是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学生必须要学会的基本实验技能。
本节知识也是今后学习欧姆定律、电阻的重要基础。
在科学课上学生初步学习了电的相关知识,简单尝试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在化学课上已经学习了原子核的结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节课完成。
第一课时: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
第二课时: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并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通过电流、电压概念的学习,初步认识通过类比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流。
知道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电流的概念,记住电流的单位,能利用公式I=Q/t计算电流。
(2)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3)理解电压。
知道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记住电压的单位。
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
(4)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过程和方法(1)通过电流、电压概念的学习,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2)经历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难点: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四、教学资源1.器材:学生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
演示器材:电路示教板、电池组、小灯泡、电键、二极管、小抽水机、涡轮。
2.课件:PPT课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错误使用。
3.录像或图片:原子结构示意图;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流的概念及电流表的使用。
二是电压的概念及电压表的使用。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类比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流、电压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方法是:先让学生回忆刻度尺的使用。
再观察电流表,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刻度和刻度尺不同之处。
学生认识使用不同量程时,刻度盘上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
`实验时强调操作的规范化、知道接线的合理顺序和要求、尝试“试接触”等方法。
教师再运用多媒体:练习电流表的读数;展示错误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纠正。
由于已经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所以在学习使用电压表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电压表、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活动卡上的学生实验等。
最后让学生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方法是:通过观察照片和教室中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引入电流,并提出“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原子核式结构、电荷量,介绍电路中电流形成的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通过演示实验:将二极管与小灯泡串联,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方向,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演示实验: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同一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使学生意识到电流有大小。
然后将放学时通过学校大门的人流大小与电流大小类比,得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最后得出电流概念。
电压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和类比的方法来讲述。
首先作好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
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因此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实验等自主活动,借助于类比法等科学方法,按照从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景Ⅰ观察教师闭合教室中电灯的开关,学生观察现象。
情景Ⅱ演示实验1出示电路示教板,闭合电键后,观察现象;改变电池正负级的方向,再次观察现象。
情景Ⅲ演示实验2改变电路中串联电池的节数,发现同一盏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
活动Ⅰ类比分析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的大门,这时候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人流。
将人流与电流进行类比。
活动Ⅱ应用1a.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
b.例题:计算电流的大小活动Ⅲ学生实验1用电流表测电流活动Ⅳ应用2a.练习电流表的读数b.找出PPT中电流表使用中的错误。
情景Ⅳ演示实验3、4演示小灯泡发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电路中的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演示水压形成水流活动Ⅴ应用3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活动Ⅵ学生实验2用电压表测电压活动Ⅶ应用4a. 练习电压表的读数b. 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c. 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将电流与人流相类比,建立电流的概念。
第二环节学生实验,练习电流表的使用。
第三环节将电流的形成原因与水流的形成相类比,建立电压的概念。
第四环节学生实验,练习电压表的使用七、教案示例第一课时电流(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观察现象:教师闭合教室中电灯的开关,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1、灯为什么会亮?2、电流是看不见的,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教师:本来电流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研究它。
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研究问题的巧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概念(1)电流的产生简单介绍原子核式结构、电荷量。
教师介绍电流的产生:金属中电流的产生: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金属做的。
金属里有大量自由电子,它们可以自由移动。
平时它们的运动杂乱无章。
可是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出现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结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演示实验1:出示电路示教板,闭合电键后,观察现象;改变电池正、负级的方向,再次观察现象。
(电路示教板由电池、小灯泡、电键、二极管串联而成。
只需要让学生知道二极管只有一个方向的电流可以通过,不需要具体介绍它的单向导电性。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流的方向是有研究意义的。
)设问:可见,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研究电流的方向。
那么,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介绍:物理学规定: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介绍:将一段金属导体(包括用电器)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由于电源正极的吸引,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由电源负极向电源正极移动。
可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电流方向相反。
但是由于在电子发现之前,物理学家已经对电流的方向作了规定,所以这一规定沿用至今。
结论: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3)电流的大小演示实验2:改变电路中串联电池的节数,发现同一盏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
引发思考: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过这盏灯的电流大小一样吗?提出问题:可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比较大呢?类比: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的大门,这时候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人流。
什么时候人流比较大呢?a.如果单行的队伍和双行的队伍以同样的快慢通过,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b.如果单行的队伍分别快速通过与慢速通过,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c.如果单行的队伍与双行的队伍通过的速度不一样,你又怎么去比较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人的多少)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我们又怎么从电荷的移动情况上去比较电流的大小呢?(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的多少)建立概念、得出公式: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
公式:I=Q/t 介绍电流单位。
(4) 知识的应用:a. 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
b.例题1:某台电视机在正常工作的时候,10分钟内通过的电量为300库;某只电吹风正常工作时,1分钟内通过的电量为150库。
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量多?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大?2.电流表的使用(1)观察电流表参照观察刻度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并填写活动卡。
(2)阅读教科书: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强调操作的规范。
(3)学生实验:完成活动卡P28 学生实验。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尝试“试接触”的方法。
(4)知识应用:a.练习电流表的读数b. 找出PPT中电流表使用中的错误。
(针对学生使用电流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课前就做好PPT)(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电压(一)引入课题演示实验3: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电路中的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二)新课1.电压的概念(1)什么是电压演示实验4:两杯高度不同的水之间用水管相连,让学生明白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
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类比分析:归纳结论: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介绍电压的单位,符号。
(2)知识应用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2.电压表的使用(1)观察电压表类比观察电流表的方法,观察电压表。
并填写活动卡上的相关内容。
(2)阅读电压表说明书。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电压表应该怎样和被测用电器连接?2.电压表的红接线柱(或标有正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黑接线柱(或标有负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4.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择大量程、还是小量程?5.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实验:完成活动卡P29 学生实验。
(4)知识应用:a.练习电压表的读数b. 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c. 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