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分析-第2节_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第十章 红外光谱分析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R
2020/3/23
• 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一、红外光谱概述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三、分子振动形式 四、红外光谱吸收强度
2020/3/23
一、红外光谱概述
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2020/3/23
1、红外光谱区域划分
习惯上按红外线波长,将红外光谱分成三个区域: (1)近红外区:0.78~2.5μm(12 820~4 000cm-1),主 要用于研究分子中的O—H、N—H、C—H键的振动倍频与组 频。 (2)中红外区:2.5~25μm(4 000~400cm-1),主要用 于研究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振动基频。 (3)远红外区:25~300μm(400~33cm-1),主要用于 研究分子的转动光谱及晶格的振动。
包含各种单键、双键和三键的伸缩振动及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 注:特征峰常出现在特征区 2. 指纹区: 指纹区: 1250~400cm-1的低频区,包含C—X(X:O,H, N)单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注:相关峰常出现在指纹区
2020/3/23
2020/3/23
红外光谱的吸收带强度可用于定量分析,也是化合物定 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2020/3/23
峰位、峰数、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长波区)。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 时,无红外吸收。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序言二十世纪初叶,Coblentz发表了一百多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给有机化学家提供了鉴别未知化合物的有力手段。
到四十年代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当今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检测范围扩展到10000-200cm-1,样品量少至微克级。
红外光谱提供的某些信息简捷可靠,检测样品中有无羰基及属于哪一类(酸酐、酯、酮或醛)是其他光谱技术难以替代的。
因此,对从事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红外光谱学是必需熟悉和掌握的一门重要光谱知识。
一、基本原理1、基本知识光是一种电磁波。
可根据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分成不同类型的光谱,它们各自反映出物质的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
表1列出这些电磁波的波长,其所在区域的光谱名称,以及对应的运动形式。
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涉及的是分子运动,因此称之为分子光谱。
通常红外光谱系指2-25μ之间的吸收光谱,常用的为中红外区4000-650cm-1(2.5-15.4μ)或4000-400cm-1。
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在振动运动的同时还存在转动运动。
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得的图谱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合表现,即所谓振转光谱。
每一化合物都有其特有的光谱,因此使我们有可能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合物作出鉴别。
红外光谱所用的单位波长μ,波数cm-1。
光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是λυ= C,式中λ为波长,υ为频率,C为光速(3×1010cm/s)。
设υ为波数,其含义是单位长度(1cm)中所含的波的个数,并应具有以下关系:波数(cm-1)=104/波长(μ)波长和波数都被用于表示红外光谱的吸收位置,即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
目前倾向于普遍采用波数为单位,而在图谱上方标以对应的波长值。
红外光谱图的纵坐标反映的是吸收强度,一般以透过率(T%)表示。
2、红外光谱的几种振动形式主要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1)伸缩振动(υ)沿着键轴方向伸或缩的振动,存在对称与非对称两种类型。
红外光谱分析
在特征频率区,不同化合物的同一种官能团 吸收振动总是出现在一个窄的波数范围内,但 不是一个固定波数,具体出现在哪里与基团所 处的环境有关,这就是红外光谱用于有机物结 构分析的依据。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具体因素
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氢键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使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发生变 化引起K的改变,从而影响振动频率。
振动频率与基团折合质量的关系
基团 C-H C-C C-Cl C-I 折合质量 (m) 0.9 6 7.3 8.9 振动频率 ( /cm-1) 2800~3100 约 1000 约 625 约 500
2.3.2
基团频率区的划分
分区依据:由于有机物数目庞大,而组成有
机物的基团有限;基团的振动频率取决于K 和 m,同种基团的频率相近。
划分方法:
基团特征频率区 氢键区 叁键区和累积双键区 双键区 单键区
指纹区
基团频率区的划分
区域名称 氢键区 频率范围
4000~2500cm-1
基团及振动形式
O-H、C-H、N-H 等的伸缩振动 CC、CN、NN和
叁键和 累积双键区
2500~2000cm-1
C=C=C、N=C=O 等的伸缩振动
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
无红外吸收。
分子振动数目 线性分子: 3n-5个 非线性分子: 3n-6个
(3)瞬间偶基距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
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红外光谱_2
大
振动能 小
能级差 (eV) 1-20
0.05-1
吸收的辐射能 光谱
可见光和紫外 电子光 谱
11 中红外区
振动光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辐射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红外光谱 官能团 分子结构 分子的振动所需的能量远大于分子的转动所需的 能量,因此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也有差异:
远红外区:波长长,能量低,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一个整体,其运动状态可分为平动、 f总=f振+f平+f转=3N
转动、振动三类。分子总自由度应
该等于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 f振=3N -f平-f转
总和,即:
26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每一种振动形式都会产生一个基频峰,即一个 多原子分子所产生的基频峰的数目应该等于分子所 具有的振动形式的数目。无论是线形分子还是非线 形分子其平动的自由度都等于3。
2
dx 则 m d t2 = - kx(1)
c c
1k
v = 2π m
(3)
x = A cos (2π v t + Ф) (2) 1k
用波数表示 = 2πc m
(波数)与K成 正比; 与原子质量成反比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约合质量
m1 m2 μ=
代替m: =
m1+m2
1 2πc
k μ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
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中的化学键
因此, IR可用于鉴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可 对分子结构进行推测。既适用于结晶质物质,也 适用于非晶质物质。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理:特征峰的强度
6
二、红外光区的划分
第二章 红外与Raman光谱(2)
除末端炔烃外,大多数非对称的二取乙炔的 C≡C谱带都很弱
13
4. 芳香烃
伸缩振动: VC-H
3000-2800 cm-1
(共轭体系,多峰) V=C-H VC=C 3100-3010 cm-1 1600-1450 cm-1
变形振动:δ C-H
δ=C-H 苯:670 一取代 二取代:邻 对
1460,1380 900-675
ch2n链节有一点是非常重要ir仅判断烷烃类型直链或支链或支链数的多与少不能给出确定烷烃结构就是与标准谱图进行对照分析定烷烃结构就是与标准谱图进行对照分析时也要十分小心详细碳骨架结构需要nmr6测定计算分析后才能给出
2.7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分子式:CnH2n+2 ;结构式:直链分子,支链分子
2) 酚
特征吸收:芳环C=C,C=C-H, C-O, O-H 伸缩振动: 羟基特征吸收 O-H 3400-3100cm-1
芳环氢 C=C-H
芳环碳骨架 C=C
3100cm-1
1500cm-1;1600cm-1
C-O
1260-1180 cm-1
25
苯酚
A
4000
B
3000 2000
D
1500
F
1000
C C
E
F
G
1500 1000 500 C O C E 1245 C O C F 1030 C H 面外弯 G 770,690 29
7. 酮
其主要化学键有C-H 、 C=O 、C-C
特征吸收:3000-2800cm-1,~1715cm-1
脂肪酮: 1715 cm1 强的 C=O 伸缩振动吸收 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收 频率降低
红外光谱(最全最详细明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样ຫໍສະໝຸດ 制备固体样品液体样品
气体样品
注意事项
研磨成粉末,与KBr混合 压片或涂在ZnSe窗片上
。
稀释在适当的溶剂中, 涂在CaF2或ZnSe窗片
上。
通过干燥管进入光谱仪 。
避免样品中的水分和二 氧化碳干扰,确保样品
纯净。
实验操作
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预热 稳定。
调整仪器至最佳状态,如光 路对中、调零等。
对实验操作的要求
总结词
红外光谱实验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红外光谱实验涉及到样品的制备、仪器操作和谱图解析 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 ,需要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以获得均匀、平整的样品 ;在仪器操作中,需要正确设置参数,以保证谱图的质 量;在谱图解析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准确解析谱图特征。因此,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的人员 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红外光谱(最全最详细 明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红外光谱的应用 • 红外光谱实验技术 • 红外光谱的局限性
01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产生
分子振动
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导致偶 极矩变化。
偶极矩变化
辐射吸收
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导致振 动能级跃迁。
02
01 03
放入样品,记录光谱。
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清 理样品。
04
05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温度和 湿度的稳定,避免仪器受到
红外光谱
分子运动能双原子分子能级示意图第二节红外光谱基本原理谐振子的振动频率双原子分子的振动经典力学的谐振子模型研究振动自由度1个质点,三维坐标,3个平动自由度。
2. 理论振动数非线形三原子分子的三个平动自由度:Z ZXXYXY线型三原子分子的两个转动自由度:弯曲振动:红外光谱仪一些化学键键力常数和伸缩振动波数的近似值:羧酸类:CH3COOH2-甲氧基乙酰胺的红外光谱图如下OONH2CN尖,2100 m, 与极性基团连接,SH O醛:ν―CHO 2850,2720 cm−1, m or wνC=O R―CHO:~1730 cm−1Ph―CHO,C=C―CHO ~1710cm−1CHO1704cm−1H OO OH1732cm −11636cm −1OOCH 3酰胺: R -CONH 2第Ⅰ峰区3400~3200 cm −1CH 3OCH 2CONH 2的红外光谱图如下:OO O柠康酐1844, 1768cm−1OOCH31732cm−1 1636cm−1NO2NH2OOCH3SHOHCH3OHCH3OOHOO其它振动吸收带OO 17641648OOCH317321636异步相关谱表明:1454 cm–1与1466,1475cm–1 交叉1495 cm–1与1466,1475 cm–1 交叉这说明在同一微扰下,二者有不同的动态行为,即为独立的分子。
1459 cm–1与1454cm–1 ;1459cm–1 与1495cm–1 的交叉峰,表明聚苯乙烯主链CH2 1459 cm–1 )和苯环(1454,1495 cm–具有不同的活动性。
第八节Raman光谱二、拉曼光谱特征谱带νO―H3650 ~ 3000 w。
第二章 红外光谱
2 . N-H(吸收强度比-OH弱,峰形较尖锐)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cm-1 仲胺:3400cm-1 叔胺:无吸收 酰胺:伯酰胺:3350,3150cm-1 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cm-1 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叔酰胺:无吸收
远红外
25 - 1000
400 - 25
红外光谱是用频率4000~400cm-1(2.5~25m)的光波
照射样品,引起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
吸收光谱。也称振 - 转光谱。
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二、红外光谱图
I T % 100 % I0
O R C R
O R C H
1715 cm-1
O C
C C
O C R
1665-1685
O
H
(CH3)2N
C
H
1730 CH3C≡N
2255
1690
1663 (CH3)2C=CH-C≡N
2221
同一化合物中,如果同时存在I效应和C效应,则影 响较大的效应决定吸收峰的位移方向
1735 -I>+C
1680
能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光谱。
2. 只有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
红外吸收光谱。
四、影响特征吸收频率的因素
分为内因(不可变化)和外因(可变)
(一)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I 效应)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键的力常
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例:
O R C X
υOH ,υNH
分子结构分析与红外光谱实验
分子结构分析与红外光谱实验红外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这项技术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分子结构分析与红外光谱实验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红外光谱实验的原理红外光谱实验基于分子在红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特性。
红外光谱仪通过发射红外光束照射样品,然后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因此它们对红外光的吸收也不同。
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得到样品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分子结构信息。
二、红外光谱实验的应用红外光谱实验在化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氢键、碳-氧键、碳-氮键等都具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峰。
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醇、酮、酸等。
其次,红外光谱实验也可以用于表征无机物质。
无机物质中的金属-氧键、金属-氮键等也具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峰。
通过红外光谱实验,可以确定无机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除了化学领域,红外光谱实验在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生物领域,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红外光谱中具有独特的吸收峰,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
在材料科学领域,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实验可以确定聚合物的结构、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等。
三、红外光谱实验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光谱实验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红外光谱仪的性能不断提高,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现代红外光谱仪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宽的波数范围和更快的测量速度。
另一方面,红外光谱实验与其他分析技术的结合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红外光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与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结合,实现对微小样品的分析。
此外,红外光谱实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第二章 红外光谱
(3)-OH基在形成氢键缔合后,偶极矩增大,因此在34503200cm-1之间表现为一个强而宽的锋。
01:30:28
若形成分子内氢键,酚羟基伸缩振动谱带向低频移动更为
明显。例如:
O H N O
+
O H O
O H O
OH(cm-1)
3610(游离)
3243
3077
(4)羧酸(-COOH)中的羟基比较特殊,由于氢键缔合,通 常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01:30:28
O
1660±10
波数(cm-1) 1680-1620 1620-1450 1690-1640 1630-1575 1590-1510 1390-1350
~1700
~1745
峰强度 不定
6、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16801500 cm-1 )
不定 不定 强 强(稍弱)
讨论:
(1)分子比较对称时,C=C峰很弱,当个相邻基团相差比
O—H、N—H伸缩振动区(OH,NH )
不饱和C-H伸缩振动区( CH) 饱和及醛基C-H伸缩振动区( CH) 三键伸缩振动区( C≡C, C≡N ) 羰基伸缩振动区( C=O) 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区( C=C) 碳氢面内弯曲振动和单键伸缩振动区 碳氢面外弯曲振动区
二、分子结构与吸收峰
四、不饱和度
01:30:27
一、特征区、指纹区和相关峰
1、特征区:4000~1300 cm-1,有机化合物主要官能团的 特征吸收区。特点:比较稀疏,容易辨认。与一定结构单元
相联系的、在该范围内出现的吸收峰叫特征吸收或特征峰;
例: 2800 3000 cm-1 1600 1850 cm-1 —CH3 —C=O 特征峰; 特征峰;
波谱学课件——红外光谱分析4IR2
例2:未知物分子式为C6H8N2,其红外谱图如下 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解:不饱和度计算式:US = 1+n4+ 1 (n3-n1)
2
1+6+1/2(2-8)=4
n4-四价原子数目 n3-三价原子数目 n1-一价原子数目
未知物的不饱和度为4,故有可能含苯环,此推 测由3031 cm-1的峰及苯环的骨架振动:在1450~ 1650 cm-1之间有2~4个峰所证实,由750cm-1的吸 收知该化合物含邻位二取代苯环。
3.官能团的特征吸收 (1)脂肪烃
①饱和烃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C-H键振动的分界线是3000 cm-1
②烯烃
=C-H 3100 ~3000cm-1 C=C在双键区1680~1600 cm-1(w or m) 结构完全对称的双键是红外非活性,在该区无C=C吸
收 面外=C-H位于1000~650 cm-1,强度大,特征性强,
酰胺 酸酐
吸收峰位置(cm-1) 1735-1715 1720-1710 1770-1750 1745-1720
1700-1680(酰胺I带) 1820和1760
(6)胺基
伯胺:在3300-3500cm-1出现双峰(asN-H sN-H),特征性 较强
仲胺:在3500 cm-1有单峰 叔胺:红外光谱没有明显特征 成盐后伯胺、仲胺的N-H均移向低频
如:H2O和CO2及微量杂质
(4)红外谱图解析顺序 先观察官能团区,找出该化合物存在的官能团, 然后查看指纹区;
(5)标准红外谱图的应用 最常见的红外标准谱图为萨特勒(Sadtler) 红外谱图集和DMS(docementation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卡片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是研究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它方法相比较,红外光谱由于对样品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公认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在分子构型和构象研究、化学化工、物理、能源、材料、天文、气象、遥感、环境、地质、生物、医学、药物、农业、食品、法庭鉴定和工业过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分析测定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红外光谱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如力常数的测定和分子对称性等,利用红外光谱方法可测定分子的键长和键角,并由此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根据所得的力常数可推知化学键的强弱,由简正频率计算热力学函数等。
分子中的某些基团或化学键在不同化合物中所对应的谱带波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或只在小波段范围内变化,因此许多有机官能团例如甲基、亚甲基、羰基,氰基,羟基,胺基等等在红外光谱中都有特征吸收,通过红外光谱测定,人们就可以判定未知样品中存在哪些有机官能团,这为最终确定未知物的化学结构奠定了基础。
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机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会由于官能团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发生微细变化,这为研究表征分子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创造了条件。
分子在低波数区的许多简正振动往往涉及分子中全部原子,不同的分子的振动方式彼此不同,这使得红外光谱具有像指纹一样高度的特征性,称为指纹区。
利用这一特点,人们采集了成千上万种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并把它们存入计算机中,编成红外光谱标准谱图库,人们只需把测得未知物的红外光谱与标准库中的光谱进行比对,就可以迅速判定未知化合物的成份。
下面将对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红外吸收光谱是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红外辐射后,引起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形成的光谱,因为出现在红外区,所以称之为红外光谱。
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之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辐射是在年由英国的威廉.赫谢( ) 尔发现的。
一直到了年,才有人研究了纯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合成橡胶的迫切需求,红外光谱才引起了化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并因此而迅速发展。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通过对大量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处于不同有机物分子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键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带。
例:2800~3000cm-1:-CH3特征峰;1600~1850cm-1:-C=O 特征峰;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CH2—CO—CH2—1715cm-1酮—CH2—CO—O—1735cm-1酯—CH2—CO—NH—1680cm-1 酰胺二、红外光谱的分区习惯上把化合物的4000~400cm-1范围的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划分为四个区域。
1、X–H 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O、N、C、S,…;2、叁键及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2500~1900cm-1;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4、X–Y伸缩振动,X–H 变形振动区:<1650cm-1;指纹区:1330~650cm-1,X–C(X≠H)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类变形振动。
特征区:某些官能团的伸缩振动。
特点:吸收峰比较少,同一官能团存在于不同的化合物中,吸收峰位置变动不大,特征性较强,可以用来鉴定官能团。
指纹区:某些分子的骨架振动。
特点:振动频率对整个分子结构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引起该区域的变化十分地灵敏,可用于鉴别不同化合物。
1、X–H 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代表O、N、C、S时,对应醇、酚、羧酸、胺、亚胺、炔烃、烯烃、芳烃及饱和烃类的O–H、N–H、C–H伸缩振动。
(1)O–H醇与酚:游离态(浓度小),3640~3610cm-1,峰形尖锐;缔合(浓度大),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羧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2)N–H胺类:游离,3500~3300cm-1;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红外光谱法分析有机物质结构
实验二红外光谱法对化合物结构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物质分子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在有选择地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自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
据此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特别是对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应用更为广泛。
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吸收强度与组成基团的原子质量、化学键类型及分子的几何构型等有关。
因此根据红外吸收光谱的峰位置、峰强度、峰形状和峰的数目,可以判断物质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官能团,进而推断未知物的结构。
如果分子比较复杂,还需结合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等手段作综合判断。
最后可通过与未知样品相同测定条件下得到的标准样品的谱图或已发表的标准谱图(如Sadtler红外光谱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进一步的证实。
如找不到标准样品或标准谱图,则可根据所推测的某些官能团,用制备模型化合物的方法来核实。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压片机;玛瑙研钵;快速红外干燥箱。
试剂:未知待测样品:于80℃下干燥24h,存于保干器中;无水乙醇;溴化钾:于130℃下干燥24h,存于保干器中。
四、实验步骤1、固体样品的制备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
取1-2 mg待测样品,加入100-200 mg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μm),使之混合均匀,并将其在红外灯下烘10min左右。
取出约80mg混合物均匀铺洒在干净的压模内,于压片机上在29.4Mpa压力下,压1min,制成直径为13mm、厚度为1mm的透明薄片。
2、固体样品红外光谱的测定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品架插入型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3、简单分析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五、数据记录1. 解析所测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指出各图谱上的主要吸收峰的归属。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解析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解析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这种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信息的宝贵线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解析这一关系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外光谱的原理。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在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当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的分子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引起红外光的吸收。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振动模式和频率,因此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的信息。
在红外光谱中,常见的吸收带有不同的形状和位置。
这些吸收带对应着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
例如,C-H键的振动通常在3000-2850 cm-1之间,而O-H键的振动则在3700-3200 cm-1之间。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带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
然而,红外光谱的解析远不止于此。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例如,通过观察红外光谱中的峰形和峰宽,我们可以推断分子的对称性和结构。
对称性较高的分子通常会产生对称的峰形,而非对称分子则会产生不对称的峰形。
此外,峰宽也可以提供关于分子内部运动的信息。
较宽的峰通常意味着分子内存在着较大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
除了吸收带的位置和形状,红外光谱还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的定量信息。
例如,通过测量红外光谱中吸收带的强度,我们可以推断不同化学键的相对含量。
吸收带的强度与振动模式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关,而摩尔吸光系数则与化学键的强度和数量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吸收带的强度,我们可以了解到分子中不同化学键的相对含量。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变化。
例如,通过观察红外光谱中的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吸收带,我们可以推断分子中氢键的形成和破坏。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溶剂效应和温度效应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其他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外光谱解析
讲授提要
第一节:朗勃-比尔定律与紫外吸收光谱图 第二节:电子跃迁的类型 第三节: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第四节: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49
远紫区: 4~200nm 紫外光区:4 ~400nm (也称真空紫外区)
近紫区: 200~400nm 可见光区: 400~800nm 紫外光谱仪所用波长: 200~800nm UV:200~800nm (近紫和可见光区)
(CH3)2C = C(CH3)2
HC
CH
不产生吸收.
2、频率相同的峰彼此重叠。
3、强的宽峰掩盖与它频率相近的弱峰。
4、有时吸收频率在仪器的工作频率之外。
7
第二节 红外光谱的表示
横坐标:波长(λ)、波数(ν)表示吸收的位置; 纵坐标:透射百分率(T%)或吸光度(A)表示吸收的强度。8
第三节 影响红外吸收的主要因素
51
二、紫外吸收光谱图
λmax :279nm(吸收位置) 溶剂:环己烷
εmax :14.8 (吸收强度)
52
第二节 电子跃迁的类型
σ*
能 量 ΔE
π* n
π
σ
E E E E * > n * > * > n *
53
第三节 各类有机化合物 的电子跃迁
一、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41
根据红外光谱判断化合物类型:
~1715cm-1酮羰基
42
缔合羟基吸收峰:醇
43
~1810cm-1酰氯羰基
44
根据红外光谱判断化合物的结构式:
45
46
47
第二部分 紫外光谱(UV)
λ = 200 ~ 800nm △E = 145 ~ 627KJ.m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3:42
4. X—Y,X—H 变形振动区 < 1650 cm-1
指纹区(1350 650 cm-1 ) ,较复杂。 C-H,N-H的变形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
C-C骨架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 顺、反结构区分;
21:03:42
基团吸收带数据
伸 缩 振 动
基团吸收 带数据
21:03:42
内容选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红外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仪器 红外谱图解析
(1)—O—H 3650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 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注意区分 —NH伸缩振动:
3500 3100 cm-1
21:03:42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2960 cm-1 287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第七章 红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21:03:42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性
group frequency in IR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化学键 振动频率——基团特征频率(特征峰); 例: 2800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3)1900 12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4)1200 670 cm-1 X—Y伸缩, X—H变形振动区
21:03:42
二、分子结构与吸收峰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peaks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
频率向低波数位移。
21:03:42
对同一基团,若诱导效应和中介效应同时存在,则振
动频率最后位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
结果。当诱导效应大于中介效应时,振动频率向高波 数移动,反之,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21:03:42
2.氢键效应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伸缩振动
频率降低。
(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峰位,峰强产生极明显影 响,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 振动耦合
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具有一公共原子时,
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
长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微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振动相互作 用。其结果是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动,另一个向低
频移动,谱带分裂。振动耦合常出现在一些二羰基化合物中,如,
羧酸酐中。
两个羰基的振动耦合,使C=O吸收峰分裂成两个峰,波数分别为1820 cm-1 (反对耦合)和1760 cm-1 (对称耦合)
一、红外光谱的基团频率 group frequency in IR 二、分子结构与吸收峰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 absorption peaks 三、影响峰位移的因素 troscopy, IR factors influenced peak 第二节 shift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四、不饱和度 infrared spectroscopy degree of unsaturation
21:03:42
在溶液中测定光谱时,由于溶剂的种类、溶剂的浓度和测定时的
温度不同,同一种物质所测得的光谱也不同。
通常在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 极性的增加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并且强度增大。
因此,在红外光谱测定中,应尽量采用非极性的溶剂。
21:03:42
四、不饱和度 degree of unsaturation
21:03:42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
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使基团的特
征频率发生了位移。即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 移)
R-COR C=0 1715cm-1
R-COCl C=0 1800cm-1 F-COF C=0 1928cm-1
;
; ;
R-COH C=0 1730cm -1 ;
R-COF C=0 1920cm-1 R-CONH2 C=0 1920cm-1 ; ;
21:03:42
即,一般电负性大的基团或原子吸电子能力较强,与烷基酮羰
基上的碳原子数相连时,由于诱导效应就会发生电子云由氧原子转
向双键的中间,增加了C=O键的力常数,使C=O的振动频率升高, 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随着取代原子电负性的增大或取代数目的增
加,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的程度越显著。
21:03:42
b.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结果使原来的
双键略有伸长(即电子云密度降低)、力常数减小,使其吸收
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例如酮的c=o,因与苯环共扼而使 c=o的力常数减小,振动频率降低。
O O H3C C CH 3 C CH 3 O C CH 3 O C
3000 cm-1 以下
—CH2—
—C—H
293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2850 cm-1 2890 cm-1 对称伸缩振动 弱吸收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3030 cm-1
=C—H
C—H
3010 2260 cm-1
3300 cm-1
3000 cm-1 以上
饱和醛(酮)1740-1720 cm-1 ;强、尖;不饱和向低波移动; 醛,酮的区分?
21:03:42
酸酐的C=O
双吸收峰:1820~1750 cm-1 ,两个羰基振动偶合裂分; 线性酸酐:两吸收峰高度接近,高波数峰稍强;
环形结构:低波数峰强;
羧酸的C=O
1820~1750 cm-1 ,
氢键,二分子缔合体;
共轭 2220 2230 cm-1 仅含C、H、N时:峰较强、尖锐; 有O原子存在时;O越靠近C N,峰越弱;
21:03:42
3. 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 1200 cm-1 )
(1) RC=CR’ 1620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2)单核芳烃 的C=C键伸缩振动(1626 1650 cm-1 )
1781cm -1 1678cm -1 1657cm -1 1651cm
-1
(3)中介效应(M效应)
当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O、S、N等)与具有多重键的原子相 连时,也可起类似的共轭作用,称为中介效应。 例如:酰胺
中的C=O因氮原子的共轭作用,使C=O上的电子云更移向氧原子,
C=O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C=O键的力常数下降,使吸收
21:03:42
2. 叁键(C C)伸缩振动区
(2500 1900 cm-1 )
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 (1)RC CH (2100 2140 cm-1 ) RC CR’ (2190 2260 cm-1 ) R=R’ 时,无红外活性 (2)RC N (2100 2140 cm-1 ) 非共轭 2240 2260 cm-1
O R
H NH R
C=O 伸缩 N-H
游离 氢键
伸缩
N-H 变形
-1 -1 cm cm 1620-1590 1690 3500
HN H O
H O O C H3C O-H 伸缩
21:03:42
1650 cm-1 3400 cm-11650-1620
OCH 3 2835 cm-1
HO 3705-3125 cm-1
定义: 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 的“对”数。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 和度为1。 计算: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 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 (2 + 2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 作用: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 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例: C9H8O2 = (2 +29 – 8 )/ 2 = 6
21:03:42
(4)Fermi共振 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 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 种现象称为Fermi共振。 其它的结构因素还有空间效应、环的张力等。
21:03:42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测定时物质的状态以及溶剂效应 等因素。 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得到光 谱往往不同。 分子在气态时,其相互作用力很弱,此时可以观察到伴随振动 光谱的转动精细结构。 液态和固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在有极性基团存在时,可能发 生分子间的缔合或形成氢键,导致特征吸收带频率、强度和形状 有较大的改变。例如,丙酮在气态时的C-H为1742 cm-1 ,而在液 态时为1718 cm-1 。
-1 -1 cm cm 1685 1715
-1 cm 1685
-1 cm 1660
21:03:42
(2)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张力
C H
3060-3030 cm-1 2900-2800 cm-1
1576cm-1 1611cm -1 1644cm - 1
21:03:42
C H2 C H2 C H2 C H2
21:03:42
苯衍生物的C=C
苯衍生物在 1650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面内 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