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是重要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星湖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5分钟)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4分钟) 直接导课: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 间接导课: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6分钟) ※读书: 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X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般做法:自由读、听课文录音(听老师X读)跟读、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要求: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

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识字方法: 1.图示法。 2.动作法。 3.编谜猜谜法。 4.为汉字做加减法。 5.快乐记忆法。6.联想巧记识字形。7.字理识字法。8.组词记字法。9.活动游戏识字法。10.趣味联想造句识字法。11.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三 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

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是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此部分内容是教研室刘老师做的初稿,我们又共同进行了修订,同时加入了自己教学的部分实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布置预习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更好地学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 预习可分为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三年级要在低年级课内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预习过渡。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预习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查词典并联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较难懂的词语。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跟做法。这是我所教四年级的预习提示。

(课件2) 预习: 1、读: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查: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3、划:把感受深刻的或精彩的句子划出来。 4、注: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简单的批注。 5、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搜: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以上是我教给孩子的预习方法,时间长了,自然孩子就能很自如的运用这些方发来学习课文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预

习起点也要适当提高。如五、六年级学段可采用学案式布置预习,由老师将提前制定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 (课件3) 学案一般包括 1、检查知识点〈一般指字词〉 2、搜集资料〈视课文而定〉 3、分析课题 4、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5、读后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流程及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进而感受文本思想;和训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法、学法的设计 本课设计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这一基本特点出发,以“读”为主线,以“闯关”的形式来组织本课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内容的整体感知、语言的品读感悟、内容的深入探究和知识的积累运用等活动;贯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具体学习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我在这里一共设计了四关: 1、朗读-整体感知关 2、品读-语言感悟关 3、研读-深入探究关 4、诵读-积累运用关 第一关:朗读-整体感知关 1.出示闯关内容 (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2.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然后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注意到文中去筛选信息、寻找答案。 3.学生准备完之后,开始闯第一关 (1)出示标有拼音的字词,进行个别读、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个别读、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及时指导纠正)

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2(满分)

(单选题)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以上表述的是小学第()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 二 B: 一 C: 三 D: 初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就是研究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就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 实地观察法 B: 现状调查法 C: 历史比较法 D: 访谈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 谈话 B: 讲读 C: 文献 D: 练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 国文 B: 语言 C: 语文 D: 中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是源于()的“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A: 实践性 B: 规范性 C: 互动性 D: 情境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先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 1999 B: 2001 C: 2000 D: 1985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捷克卓越教育家()(1592-1670)提出。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福禄贝尔 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的任务是拓宽学员本学科的知识, 加深理论认识, 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使之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适应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 本课程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 掌握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 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理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组织和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 了解:指能知道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基本内容。 理解:指能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能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它是在"了解"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要求。 掌握:指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在"理解"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能力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用这些思想、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特别是学员的自我教学实践)。 2.按照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本课程应以自学为主,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习指导书和网上资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面授教学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性强的部分,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与学习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 1.《小学语文教育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的主教材。 2.《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辅导教材。它的主要内容是: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的解析;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主教材内容的补充阐述;各种形式的练习及考核、测试题等。 3.网上资料。 五、平时作业 本课程有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要计入期末总成绩。所有学员都应该认真完成。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教学要求: (一)了解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式”操作流程解读 一、“基本式”流程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

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 第一、第(1)环节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第(2)环节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第(3)环节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答案: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能结合实际加1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小学语文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常规如下: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一般来说,识字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授方法,识记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可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注重教授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 3.复现巩固,整体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如分组玩字词卡、做摘苹果、夺红旗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语言环境中整体识记本课生字。 4.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方式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可采用诗歌、音乐、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品读赏读,深入领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此环节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问题要整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边读边想、边圈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回归整体,引导学生或积累语言或进行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般来说,习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要求,准备素材。习作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并进行定向观察,搜集整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将所收集的素材在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 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 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朱红芳: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孙广琴: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袁爱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张云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杨春满: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小学语文最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最新教育理念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1.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2.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3.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 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 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 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 分反映。 4.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 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 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 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 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1.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 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 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 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 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 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 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 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最新教育理念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 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 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 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 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 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 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 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 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 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 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 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 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 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 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 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 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 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 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 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 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 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 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 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 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 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 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 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 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 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 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 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 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 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 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 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 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 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 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 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 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 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 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 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 学”。 【教师与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