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炭疽芽胞杆菌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 列表比较大肠杆菌、 列表比较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未知菌 的染色反应,并判断它们分别是G 的染色反应,并判断它们分别是 -或G+. 2.思考题 . (1)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 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 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 可靠? 可靠?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 )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 水洗。 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 分钟,水洗。 分钟,水洗。 (3)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 白背景, 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 % 不出现紫色时为止, 秒钟, 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钟,立即 ~ 秒钟 用水冲净酒精。 用水冲净酒精。 分钟, (4)复染:用番红液染 ~2分钟,水洗。 )复染:用番红液染1~ 分钟 水洗。
•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 (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 )初染液; );脱色剂 (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脱色剂(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和复染液( )。 • 碱性染料初染液 碱性染料初染液——结晶紫(crystal 结晶紫( 结晶紫 violet) ) • 媒染剂 媒染剂——碘(iodine) 碘 ) • 脱色剂——95%的酒精(ethanol) 脱色剂 %的酒精( ) • 复染液 复染液——番红 番红
微生物实验3之革兰氏染色
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班级:生物制药1101班日期:2013 年 3 月16 日指导教师:邬建国实验组别:启明七组姓名:何明组员姓名:张玉涛、王远馨实验名称: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简单进行样品的革兰氏染色辨别样品中细菌类别二、实验原理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2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番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成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成负反应。
3.革兰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4.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低,在相同pH条件下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较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三、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样品:含活菌酸奶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液、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四、实验方法(一)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水洗→路哥氏碘液媒染(1min )→水洗→95%乙醇脱色(30s )→水洗→番红复染(5min )→水洗→干燥→镜检。
关键点:1.严格掌握乙醇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 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2.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很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二)黑曲霉菌属于真菌,细胞较大,可用水片进行观察,,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接种,盖上载玻片,即可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大肠杆菌放大倍数40x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x ,油浴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放大倍数100x,油浴3.酸奶中乳酸菌的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4.黑曲霉菌水片观察六、思考题1.你的实验结果与课本中所述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试分析原因。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实验目的1.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1.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1.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2 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
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一般使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因细菌蛋电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燃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实验材料3.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3.2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
3.3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吸水纸、无菌牙签等。
4 流程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5 步骤5.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菌种斜面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目的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am 创立。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紫色。
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
而在最后用复染步骤(染色剂为番红),染色后变为复染剂颜色(红)。
【实验器材】1.革兰氏染色液:①草酸铵结晶紫甲液:结晶紫(2 g)、乙醇(95%)(20 mL);乙液:草酸铵(0.8 g)、蒸馏水(0.8 mL);将甲、乙两液混合,静置48h 后使用,该染液稳定,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可存储数月。
②卢戈氏碘液碘(1 g);碘化钾(2 g);蒸馏水(300 mL)先将KI溶于少量(3-5 mL)蒸馏水中,再放入碘,待碘全溶后,加水至300 mL。
此液稳定,可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保存数月。
③脱色液:95%乙醇④复染液:即2.5%蕃红(沙黄)水溶液。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法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
革兰氏染色:培养12h-16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培养24h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芽孢染色:培养36 小时 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 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 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 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 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 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 染色效果。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 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 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 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 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净。
(五)实验报告
1、给出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Escherichia coli的形态图,并注明两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反应 性。
2、染色液和试剂:
革兰氏染色染色液: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酒精、 蕃红;
芽孢染色液:5%孔雀绿水溶液、0.5%蕃红水溶液 ; 二甲苯、香柏油 。
3、器材:
载玻片、接种杯、木夹子、酒精灯、擦镜纸、 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干燥: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初染: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结
2.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 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二、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简单染色法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壁内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再经番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 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 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 显微镜;3、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涂 片,干 燥,固 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 洗,乙醇脱色,水 洗,番红复染,水 洗,干 燥,镜 检.五、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点: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2、挑菌量宜少,涂片宜薄,过厚则不易观察。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三、器材: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液,
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涂片:将大肠杆菌(24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4h)分别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一分钟,水洗 (3)脱色:将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 至刚刚无紫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4 显微镜计数:五分钟后,先低倍镜找计数室,后 高倍镜计数。一般以每小格5—10个菌体为宜。常选 四角和中央五个中格计数。格线上菌体只数上线和 左边线。芽大于母体一半方计。同法计另一室。
5 清洗血球计数板: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 自行凉干。镜检,洗净为止。
五.实验报告:1 结果;2 思考题:第(1)题。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内蒙古科技大学 基础生物实验中心
一 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极其在细菌分类
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 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n 创立的,基本步骤是: 1、初染:结晶紫染色 2、媒染:碘液媒染 3、脱色:乙醇脱色 4、复染:番红复染
水玻璃球三角烧瓶,1ml无菌吸管,斜面,平板, 无菌涂棒,土样。
四 操作步骤 1.倒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90ml 无菌水中,震荡20分钟,取1ml悬液于9ml无菌水 中,吹吸三次,使其充分混匀。再取1ml于下一 9ml无菌水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 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经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
1
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ING)
细菌微小、半透明,在普通
Hans Christian Gram
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 将细菌染色,增加反差,便 于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 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革兰染色在临床上有助于细 菌致病性分析及抗菌药物选 择。
4
实验步骤
染色标本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镜检
5
染色标本制备
标记:在载玻片上背面画两个圆形区域
并作标记
涂片:用接种环各加1环生理盐水,用灭
菌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与玻片上的生理盐
水充分混匀
干燥:涂好的菌膜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固定:手持载玻片的一端,菌膜面向上,
在火焰最热部分迅速通过3次
6
• 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1min,流水 冲洗 初染
2
革兰染色法可基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将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 (G+)和革兰阴性菌 (G-)
革兰染液 第一液(初染液): 结晶紫染液 第二液(媒染液): 卢戈碘液 第三液(脱色液): 95%酒精 第四液(复染液): 石炭酸复红液
3
实验材料
菌种:表皮葡萄球菌 (SE) 大肠埃希菌 (E.coli) 器材: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 酒精灯、染色架 革兰染液
8
革兰染色的注意事项
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
流下,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由
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酒精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要掌握好脱色的时间。
实验3细菌标本制备 革兰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法
G+
G-
初染:滴加结晶紫液 媒染:加碘液 脱色:加95%酒精 复染:加石炭酸复红液
油镜观察 紫色 红色
五、结果
革兰染色
G+菌呈紫色
G-菌呈红色
革兰染色: 涂片不易过厚,薄而均匀为好; 脱色不足或脱色过度均会造成革兰染色的假 阳性或假阴性,脱色时间取决于涂片厚度、 室温等。
三、材料
葡萄球菌培养物 大肠杆菌培养物 革兰染液 生理盐水、载玻片 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三、材料
革兰染液: ⑴结晶紫染液 ⑵碘液 ⑶95%酒精 ⑷石炭酸复红液
四、方法
步骤:
(一)细菌标本片制作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涂片 干燥
固定
取1~2环生理盐水 挑取少细菌与盐水混匀,涂成直 径约1cm的薄膜。
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粘肽层厚,酒精不易 透入,阻止染料由细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较疏 松,粘肽层薄,脂质含量多,酒精易透入被脱色。 2.G+菌等电点(pH2~3)比G-菌(pH4~5)低, 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 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3. G+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紫 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G-菌反之。
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液三材料一细菌标本片制作涂片干燥固定取12环生理盐水挑取少细菌与盐水混匀涂成直径约1cm的薄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
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 革兰染色
一、目的
掌握细菌标本片制作; 掌握革兰染色方法; 熟悉革兰染色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⑥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 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 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 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 比作用。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 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 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结果:
②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 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 、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③ 媒染:
①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
• 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 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 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 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 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
⑤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二、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sing)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用,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为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四、操作步骤1.涂片2.染色(1).初染(2)媒染(3)脱色(4)复染(5)镜检(6)对比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的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成阴性;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显微镜各接物镜的放大率可由其外形辨认,镜头长度越大,镜片直径越小,放大倍数大 ; 反之,放大倍数小。
油镜头长低、高倍镜,镜头下缘一般刻有一圈黑线或白线,并刻有100×等字样。
细菌体积微小,在细菌的形态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油镜,才能比较清楚地进行观察。
实验目的 :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与油镜的使用方法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细胞壁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菌 : 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 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 :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 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 碘复合物溶出细胞,番红复染后呈红色。
油镜的使用原理 : 油镜的透镜很小,光线通过玻片与油镜头之间的空气时,因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或全反射,使射入透镜的光线减少,物象显现不清。
若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和玻璃折射率(n=1.52) 相近的香柏油 (n=1.515) ,则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实验器材 :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染液、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等染色步骤1、涂片 :2、干燥 : 自然3、固定 : 首先玻片要洗干净,然后在中间滴一滴菌液,涂匀,自然晾干,注意不要用火烤 ( 变形 ) 。
干后方法是,快速在酒精灯上过3, 4 次固定,要使有菌的一面向上。
4、结晶盖涂面染 1 分钟。
5、水洗。
6、加碘液覆盖涂面媒染约 1 分钟。
7、水洗。
8、滴加 95%酒精进行脱色, 20 秒,马上水洗。
9、番红染液覆盖涂面 1 分钟。
10、水冲。
11、干燥,油镜观察。
注意事项 :1、涂片不能过厚,以便于观察;2、菌龄要适宜,枯草杆菌培养约18h, 大肠杆菌 24h。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
3. 脱色:把玻片上的水吸净,用95%酒精滴洗玻片,直到滴出 的酒精刚好不出现紫色,大约20秒钟,立即用水洗。
4.复染: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2分钟,水洗后涂片 用吸水纸吸干或者放空气中晾干。
革兰氏染色流程图
三、涂片观察 (1)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找出适当的视野。 (2)将高倍镜转出,然后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 (3)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颜色和形态。
注意事项
1.涂片后要注意固定、干燥,以免标本被冲洗掉。 2.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 如果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严格界定。
3.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 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2. 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浓菌液挑2-3环涂在玻片 两边制成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3. 将玻片反复在酒精灯上方通过几次(用手指触摸涂片反 面,以不烫手为宜),对标本进行干燥、固定(也可自然 干燥)。 待涂片冷却后,再加染色液。
涂片制作
二、革兰氏染色
1. 初染:在涂片上加结晶紫(以盖满细菌涂面为宜),染色 约1分钟后水洗。
4. 选用幼龄的细菌。选用培养16h-24h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 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实验结果
菌名
菌体颜色 菌体形态 G+或G(图示)
金黄色葡萄Leabharlann 菌大肠杆菌土壤分离细菌
谢谢!
实验器材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土壤分离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18~24h 培养 物 • 革兰染色液一套(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 戈碘液、95%乙醇、番红染液) • 酒精灯,玻片,接种环,吸水纸,香柏油, 二甲苯,显微镜。
五、注意事项
5、染色时注意看清染料名称,按序进行、滴加染料 以能覆盖涂片为度不宜过多,要掌握好染色时间, 尤其是酒精脱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染色中除 脱色时摇动玻片外均要端平玻片或将其静放台面上。 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枯。
6、水洗切勿先倒去染料,而是用较小水流冲洗在玻 片一端,用水流将它们缓缓带走,避免直接冲洗菌 膜处,要切忌将未经火焰固定的标本染色水洗。
④复染:加番红染液1~2滴于标本面上,染1min, 水洗后吸干。
四、实验步骤
5、镜检 用毛边纸或滤纸轻轻吸干(珍贵标本应自然干燥),
待标本充分干燥后加油,用油镜观察并判断细菌的 染色结果。
6、实验后处理 用二甲苯擦油镜镜头后用擦镜纸擦干,整理、
清洁显微镜,把显微镜放回原处,把标本片放入消 毒缸中消毒5min后清洗。
四、实验步骤
2、干燥 将涂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或在离火焰较远处
烘干,切勿高温烘烤,因温度太高会破坏菌体形态。
3、固定 手持载玻片一端,将涂片在火焰外焰上连续通
过 3 个来回,每个来回约1s, 就可固定标本,直 到手背试触涂片反面热而不烫为宜。
四、实验步骤
4、染色
①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于标本面上,染色 1min,轻轻水洗,甩干; ②媒染:滴加卢戈碘液1~2滴于标本面上,染色 1min,轻轻水洗,甩干; ③脱色:滴加95%酒精1~2滴于标本面上, 频频倾 动玻片, 直到不再溶下染料为止, 约30s, 视标本 片材料厚薄而增减时间,然后水洗,甩干;
五、注意事项
7、选用适龄培养物,以 18~24小时为宜,否则影 响染色效果。 8、细菌染色标本观察后应放入规定的消毒缸中消毒 处理。
六、思考题
1、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2、革兰染色有何实际意义?
二、实验原理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番红复染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机理:与细胞壁厚薄、肽聚糖和类脂含量有关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 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导致 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 精脱色,番红复染后仍呈紫色。
四、实验步骤
结晶紫番红
3
4
五、注意事项
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不易涂开。不宜选用 厚玻片,以免标本观察时视野难调清。
2、涂片时注意大小、位置、厚薄等问题。 3、干燥一般用自然干燥法,必要时可在酒精灯火焰 上方热空气中烘干,切勿紧靠火焰。
4、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其蛋白凝固粘附在玻 片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便于着色,要注意 固定的方法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的外焰上来回3次, 约1s一个来回,3s后以手背试贴玻片热而不烫为宜。
四、实验步骤
1.涂片
2.干燥
3.固定
水洗、吸干
5.镜检
4.染色
四、实验步骤
1、涂片
取洁净载玻片 1 片,将 1滴纯水置于玻片上,接 种环灭菌后取菌少许,与水滴混匀并涂成直径约 1cm 的薄膜。如用液体培养物涂片,可直接取培养 物涂于玻片上,不加纯水(注意滴纯水和取菌时不 宜过多且涂抹要均匀,不宜过厚)。有菌的接种环 应立即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细菌制片方法; 2. 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结果判断。
二、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Christian Gram 于1884年创立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法, 根据 染色结果将细菌分成两大类, 即革兰阳性菌 (G+)和革兰阴性菌(G-),此有助于细菌 鉴别、分析细菌的结构特点、致病性和选用抗 菌药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