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MscFatigue疲劳分析实例指导教程(2024)

MscFatigue疲劳分析实例指导教程(2024)

2024/1/29
8
MscFatigue软件介绍与操作
02
指南
2024/1/29
9
软件背景及功能特点
专注于疲劳分析
MscFatigue是一款专业的疲劳分析 软件,适用于各种材料和结构的疲劳
寿命预测。
高效的求解算法
采用先进的疲劳分析算法,能够快速 准确地完成复杂结构的疲劳寿命计算

2024/1/29
2024/1/29
求解流程
设置好模型后,即可进行求解。软件支持多种求解方法,如静态分析、模态分析、瞬态 分析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求解完成后,可查看相应的结果文件。
12
结果查看、后处理及报告生成
结果查看
提供多种结果查看方式,如云图 、等值线、矢量图等,方便用户 直观了解疲劳分析结果。
后处理功能
剩余寿命预测
根据裂纹扩展速率和当前裂纹长度,预测结构的剩余寿命。
2024/1/29
结果分析
对裂纹扩展路径和剩余寿命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构的疲劳性能 和安全性。
24
疲劳分析实例:焊接接头疲
05
劳性能评估
2024/1/29
25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问题描述:针对某一具体焊接接头,在 循环载荷作用下进行疲劳性能评估。
2024/1/29
复杂环境下的疲劳分析
研究高温、低温、腐蚀等复杂环境下的疲劳 问题,提高分析的实用性。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推动疲劳 分析领域的发展。
35
2024/1/29
THANKS
感谢观看
36
损伤曲线
02
03
其他结果
输出构件的损伤曲线,了解构件 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损伤累积情 况。

注塑机筒疲劳强度计算的设计准则

注塑机筒疲劳强度计算的设计准则

2023年 第49卷·71·作者简介:袁卫明(1971-),男,本科,正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现从事塑料注射成型机研发设计。

收稿日期:2023-07-200 引言注塑机机筒是注射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在工作中其要承载注射高压的冲击,当前注塑机的注射压力已从传统的170 MPa 发展到270 MPa 以上。

面对机筒在高压和超高压中出现的失效现象,沿用传统的注塑机筒强度理论[1],不能圆满解释机筒失效的实际现象。

本文从厚壁圆筒的弹塑性力学理论[2]分析研究注塑机筒的工作特性,阐述以往用弹性力学角度分析研究机筒强度的局限性,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注塑机筒疲劳强度的设计准则,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1 厚壁圆筒1.1 厚壁圆筒的应力分析根据厚壁圆筒体[3]的应力变形特点,我们假设将厚壁圆筒看成是由许多个薄壁圆筒相互连在一起所组成,如图1所示,当厚壁圆筒内径承受内压力后,其组成的各层薄壁圆筒由里至外逐步受力,其变形受到里层薄壁圆筒的约束和受到外层薄壁圆筒的限制,因此各个单元薄壁圆筒体都会受到内外侧变形的约束和限制所引起的均布压力作用,从里往外各层薄壁圆筒体的变形被受到的约束和限制是不同的,环向应力沿壁厚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厚壁圆筒形变和应力的一个基本特点。

厚壁圆筒应力、应变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厚壁圆筒是由多个薄壁圆筒组成,在多层材料变形的相互约束和限制下,沿径向方向产生了径向应力,沿壁厚方向径向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厚壁圆筒和薄壁圆筒注塑机筒疲劳强度计算的设计准则袁卫明,成明祥(德清申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205)摘要:传统注塑机筒强度设计理论未能合理解释回答在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失效现象问题,对比厚壁圆筒的力学分析,确认判断注塑机筒沿用以往的设计理论具有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通过引用分析目前在厚壁圆筒中较常用的弹塑性强度理论设计观点,结合实例,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注塑机筒强度理论的设计准则。

(完整版)疲劳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及ANSYS疲劳分析实例

(完整版)疲劳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及ANSYS疲劳分析实例

第十四章疲劳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实例第一节引言零件或构件由于交变载荷的反复作用,在它所承受的交变应力尚未达到静强度设计的许用应力情况下就会在零件或构件的局部位置产生疲劳裂纹并扩展、最后突然断裂。

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在疲劳断裂时又具有瞬发性,因此疲劳破坏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后果。

金属的疲劳破坏形式和机理不同与静载破坏,所以零件疲劳强度的设计计算不能为经典的静强度设计计算所替代,属于动强度设计。

随着机车车辆向高速、大功率和轻量化方向的迅速发展,其疲劳强度及其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机车、车辆和道轨等铁路设施的疲劳断裂事故不断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疲劳强度设计及其研究正在成为我国高速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和重要的工作。

金属疲劳的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有相当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关于金属疲劳损伤和断裂的理论及有关经验技术。

但是由于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并且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又与构件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使得其应用性成果尚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生产应用的需要。

据统计,至今有约90%的机械零部件的断裂破坏仍然是由直接于疲劳或者间接疲劳而引起的。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高速和大功率化的新产品的开发制造中,其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的设计十分重要,并且往往需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和试验验证。

疲劳断裂是因为在零件或构件表层上的高应力或强度比较低弱的部位区域产生疲劳裂纹,并进一步扩展而造成的。

这些危险部位小到几个毫米甚至几十个微米的范围,零件或构件的几何缺口根部、表面缺陷、切削刀痕、碰磕伤痕及材料的内部缺陷等往往是这种危险部位。

因此,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机械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优化或改善缺口形状,改进加工工艺工程和质量等手段将危险点的峰值应力降下来;另一种是材料冶金的方法,即用热处理手段将危险点局部区域的疲劳强度提高,或者是提高冶金质量来减少金属基体中的非金属夹杂等材料缺陷等局部薄弱区域。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疲劳计算及加固处理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疲劳计算及加固处理

64 200
106 108
342 =
0
58
M Pa
自重及吊车作用下的边缘混凝土应力:
Mf m ax
=
436 4 5 8 + 33 64= 33 64 M Pa
=f
cm ax
665 84 200
1 06 108
342 = 11 39 M Pa
混凝土疲劳应力比:
f c
=
0 11
58 39
=
0 05< 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8
0 250< K p 0 50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8
A8
0 500< K p 1 000 A2
A3
A4
A5
A6
A7
A8
A8
A8
A8
要排除一般常识概念误区: 轻级= A1- A3 时 不需要对吊车梁作疲劳验算。按表 3, 只有 总的工 作循环次数为 3 2 104 次以下 U 0 、U 1 级的很少用 的吊车梁构件可不做疲劳验算。
PQmax 为最大起升载荷; Ci 为与起重机各个有代表性
的起升荷载相应的工作循环数; CT 为起重机总工作
循环数 m 为幂指数。为了便于组别的划分, 约定取
m = 3。
使用等级 U0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9
表 1 起重机的利用等级
总的工作循环数
CT 1 60 104 1 60 104 < CT
Q 2-中
0 125< K p 0 250

汽车车身设计-第七章车身疲劳强度分析基础综述

汽车车身设计-第七章车身疲劳强度分析基础综述

第二节 疲劳设计方法 • 一、疲劳强度、疲劳极 • 限与疲劳寿命的概念 二、疲劳设计方法简介 三、确定疲劳寿命的方 法 四、疲劳分析软件 •
主要有两类:试验法和试验分析法 试验法
– 完全依赖于试验,是传统的方法 – 直接通过与实际情况相同或相似的试验来获取所需的疲劳数据 – 可靠,但必须在样机试制之后才能进行。费用高、周期长,且 无法和设计并行,试验结果不具有通用性
疲劳破坏
– 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 – 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后,应力值虽没超过材料的 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得多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
3.
疲劳
在某点或某些点承受扰动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扰动作用之后形 成裂纹或完全断裂的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的、永久结构变化的发展 过程
① 静强度: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对脆性材料影响较大, 对塑性较好的材料则影响较小
② 疲劳强度:不论是对塑性材料还是对脆性材料,都是 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疲劳破坏的特征 及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一、疲劳破坏的特征 二、影响疲劳寿命的 因素
2. 尺寸的影响
• 零件尺寸对疲劳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这同应力梯度和 材料不均匀性有关 • 注意:一般零件的疲劳强度随其尺寸的增大而降低 ① 尺寸不同,相同载荷作用下,零件的应力梯度不同。 大尺寸零件的高应力区域大,产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大
试验分析法
– 依据材料的疲劳性能,对照结构所受到的载荷历程,按分析模 型来确定结构的疲劳寿命 – 包含三部分:材料疲劳行为的描述,循环载荷下结构的响应, 疲劳累积损伤法则 – 按计算疲劳损伤参量不同分为: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 、应力应变场强度法、能量法、损伤力学法、功率谱密度法等
第二节 疲劳设计方法 • 一、疲劳强度、疲劳极 限与疲劳寿命的概念 • 二、疲劳设计方法简介 三、确定疲劳寿命的方 法 四、疲劳分析软件 •

疲劳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疲劳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疲劳设计及其应用实例疲劳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的疲劳状况,以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和使用效率。

疲劳设计的目标是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疲劳感和不适感,从而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下面将介绍疲劳设计的原则以及一些应用实例。

首先,疲劳设计的原则包括符合人体工程学、注重细节、灵活多样和适应性强。

符合人体工程学是指根据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设计,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不费力、不受伤害,并且具备良好的姿势和动作。

注重细节是指关注每一个设计细节,例如按钮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以及操作界面的布局和样式。

灵活多样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例如设置可调节的高度和角度,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使用习惯的用户。

适应性强是指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疲劳程度。

应用实例一:办公椅设计办公椅是人们每天长时间接触的家具之一、在办公椅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疲劳设计的原则,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首先,办公椅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例如椅背的高度和角度应能支撑用户的腰部,使得用户的姿势得到良好支持。

其次,细节设计方面,椅子的靠背和坐垫应选用透气舒适的材料,以增加用户的舒适感。

而且,椅子的座位高度、靠背高度和扶手高度应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使用习惯的用户。

此外,办公椅还可以设计为椅背可以前后调节和椅子可以旋转的可旋转椅,以提高用户的使用灵活性和适应性。

应用实例二:交通工具设计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中,疲劳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飞机的座椅设计中,航空公司可以考虑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设计,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座椅的靠背应设计为可以前后调节和倾斜的可调节式座椅,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的需求。

座椅的扶手高度和位置也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乘客的使用习惯。

此外,座椅的材料也应选用透气舒适的材料,以增加乘客的舒适感。

同时,飞机的空调系统应设计为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功能,以提供良好的舒适环境,减少乘客的疲劳感。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机理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机理
Chapter
优化结构设计
优化桥面板布局
通过合理设计桥面板的布局, 降低应力集中和变形,提高疲
劳性能。
加强结构细节设计
优化肋板、横隔板等细节设计,提 高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
考虑材料特性
根据材料特性进行结构设计,利用 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抗疲 劳性能。
提高制造质量
严格控制制造工艺
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构件 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精度,避免制
轻质结构
钢箱梁和正交异性桥面板 的轻质结构使得桥梁具有 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施工性 能。
疲劳性能要求高
由于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 承受反复的荷载作用,因 此对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 板的疲劳性能要求较高。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制造工艺
钢箱梁制造
采用焊接工艺,将钢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拼装、焊接而成 。
正交异性桥面板制造
损伤容限法
通过评估钢箱梁在承受重复应力作用下的损伤容限,评估其疲劳性能。
基于寿命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
疲劳寿命预测法
通过建立钢箱梁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基于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和应力水平,预测钢箱梁的疲劳寿命 。
剩余寿命预测法
通过监测钢箱梁在承受重复应力作用下的剩余寿命,评估其疲劳性能。
05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 能评估应用
高性能材料
将研发和应用高性能材料,提高 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抗疲劳 性能和使用寿命。
THANKS
感谢观看
工程实例二:某跨海大桥
总结词:有效预测
详细描述: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 评估在某跨海大桥工程中得到了有效预测。 该桥梁所处的海洋环境复杂,疲劳性能受到 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应用钢箱梁正交异性桥 面板疲劳性能评估方法,成功预测了该桥梁 的疲劳性能,为工程安全提供了可靠依据。

热点应力法在钢桥构件疲劳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及实例

热点应力法在钢桥构件疲劳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及实例

l 热 点 应 力 法 基 本 原 理
1 1 热 点 应 力 的定 义 .
热 点应 力是 指最 大结 构应 力或 结构 中危 险截 面上
危 险 点应力 。结 构应 力指 根据 外荷 载求 得 的结构 中 的 工作 应 力 , 包括 焊缝 形状 、 纹或 缺 口等 引起 的强烈 不 裂
算 很 困难 。从 实桥 使 用情 况 来 看 , 主应 力 作 用 下 钢 在
关 键 词 : 桥 疲 劳 热 点 应 力 法 . Ⅳ 曲 线 面 外 变 形 钢 s 一 中 图 分 类 号 : 4 8 3 文 献 标 识 码 : U 4 .6 B
在 早期 钢桥 设计 中 , 往采 用铆 接连 接 , 往 钢桥结 构 也 以平 面杆 件相 互连 接 形 成 空 间结 构 为 主 , 随着 焊 接
桥 出现疲 劳裂 纹乃 至 失 效在 逐 渐 减 少 , 要 是 结 构 构 主
局 部集 中应 力 , 只 依赖 于构 件 接 头 处 的宏 观尺 寸 和 其 载荷 参 量 。焊 接结 构 中热 点 一般 选取 焊 趾 处 , 因为 此
部位 最 容易产 生疲 劳裂 纹 。 热 点应力 由膜 应 力 和 弯 曲应 力 两 部 分 组 成 , 构 是
然而 , 热点 应力 法 在 钢 桥构 件 疲 劳 评 定 中 的应 用
一 ‘ + . + = 衄 目+ 自 f
() 点应力 a热 () 口应 力 b缺
注 :r o 为热 点 应 力 , 为 膜 应 力 , 为 缺 1力 , 为 弯 曲应 力 , r o : 3
为 非 线性 应 力 。
作 者简 介 : 兴 (9 O ) 男 , 西 万 年 人 , 理 研 究 员 , 士 。 方 18 一 , 江 助 博

浅谈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浅谈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年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本文以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为切入点,首先阐述零件在工作中变应力的分类和变应力的参数,然后推导出变应力计算公式,进而讨论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以及提高疲劳强度的解决措施,最后介绍了疲劳强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疲劳强度;变应力;复合应力;可靠性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变应力的分类 (2)2 变应力参数 (3)3 疲劳曲线 (4)4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5)4.1应力集中的影响 (5)4.2尺寸与形状的影响 (9)4.3表面质量的影响 (9)4.4表面强化的影响 (9)4.4其他因素的影响 (10)5 提高疲劳强度的解决措施 (11)5.1提高构件表面质量 (11)5.2提高构件表面强度 (11)5.3豪克能技术 (11)6 疲劳强度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前景展望 (12)6.1 疲劳强度在机械零件中的应用 (12)6.2 疲劳强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2)6.3前景展望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引言通用机械零件的强度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强度范畴。

根据设计经验及材料的特性,通常认为在机械零件整个工作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均可按静应力强度进行设计。

本论文以下主要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影响疲劳强度因素、疲劳强度计算等问题。

1954 年,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客机de Havilland Comet 接连发生了两起坠毁事故,这使得“金属疲劳”一词出现在新闻头条中,引起公众持久的关注。

这种飞机也是第一批使用增压舱的飞行器,采用的是方形窗口。

增压效应和循环飞行载荷的联合作用导致窗角出现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纹逐渐变宽,最后导致机舱解体。

Comet 空难夺去了68 人的生命,这场悲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工程师创建安全、坚固的设计。

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研究

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研究

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复合材料优异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海洋、电子等领域。

然而,在复合材料结构应用的过程中,疲劳寿命成为制约其使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和分析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复合材料的疲劳特性在研究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复合材料的疲劳特性。

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应力水平、振荡幅值、振荡频率等。

由于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因此它的疲劳行为也受到这些材料的影响。

例如,复合材料中纤维的方向、大小、排列方式等都会影响它的疲劳寿命。

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疲劳试验和疲劳模型。

疲劳试验通常是通过施加不同的应力水平、振荡幅值和振荡频率来研究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疲劳寿命。

而疲劳模型则是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施加应力之间的关系,以预测材料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寿命。

二、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方法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是评估复合材料结构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寿命的一种方法。

这种试验通常采用恒幅加载或变幅加载的方式来模拟材料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状态。

恒幅加载试验是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进行的,而变幅加载试验则是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进行的。

在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验的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这些参数包括振幅、振动频率、应力幅、应力比、位移等。

此外,还需要测量复合材料试样表面的裂纹长度、裂纹方向和裂纹密度等参数,以评估试样的疲劳损伤程度。

三、复合材料结构疲劳试验的实例以复合材料制成的梁为例,来探讨复合材料结构疲劳试验的实施过程。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工况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试验参数。

例如,梁的载荷大小和载荷方向、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

然后,需要制备符合要求的试验样品,通常采用层压法制备。

制备好的试验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例如剪切、打砂等处理,以保证试样表面的光滑度和均匀性。

疲劳寿命计算

疲劳寿命计算

疲劳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实例第一节引 言零件或构件由于交变载荷的反复作用,在它所承受的交变应力尚未达到静强度设计的许用应力情况下就会在零件或构件的局部位置产生疲劳裂纹并扩展、最后突然断裂。

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在疲劳断裂时又具有瞬发性,因此疲劳破坏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后果。

金属的疲劳破坏形式和机理不同与静载破坏,所以零件疲劳强度的设计计算不能为经典的静强度设计计算所替代,属于动强度设计。

随着机车车辆向高速、大功率和轻量化方向的迅速发展,其疲劳强度及其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机车、车辆和道轨等铁路设施的疲劳断裂事故不断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疲劳强度设计及其研究正在成为我国高速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和重要的工作。

金属疲劳的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有相当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关于金属疲劳损伤和断裂的理论及有关经验技术。

但是由于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并且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又与构件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使得其应用性成果尚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生产应用的需要。

据统计,至今有约90%的机械零部件的断裂破坏仍然是由直接于疲劳或者间接疲劳而引起的。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高速和大功率化的新产品的开发制造中,其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的设计十分重要,并且往往需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和试验验证。

疲劳断裂是因为在零件或构件表层上的高应力或强度比较低弱的部位区域产生疲劳裂纹,并进一步扩展而造成的。

这些危险部位小到几个毫米甚至几十个微米的范围,零件或构件的几何缺口根部、表面缺陷、切削刀痕、碰磕伤痕及材料的内部缺陷等往往是这种危险部位。

因此,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机械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优化或改善缺口形状,改进加工工艺工程和质量等手段将危险点的峰值应力降下来;另一种是材料冶金的方法,即用热处理手段将危险点局部区域的疲劳强度提高,或者是提高冶金质量来减少金属基体中的非金属夹杂等材料缺陷等局部薄弱区域。

焊缝疲劳分析

焊缝疲劳分析

Fe-safe Verity焊缝疲劳分析一. Verity焊缝疲劳分析的必要性焊接连接是工业领域上非常常见的结构连接方式,在结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焊接的结构强度和疲劳强度都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平板焊接钢结构焊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不低于其母材,但是焊缝的疲劳强度却远远低于母材的疲劳强度,焊缝失效的主要形式为疲劳,所以焊缝疲劳强度分析十分必要。

焊缝的抗疲劳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缝的宏观和微观几何形状,影响焊缝疲劳强度得因素很多,比如动态应力,平均应力,焊接残余应力等。

传统的焊接疲劳分析方法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来计算焊缝处的应力,然后根据焊接结构的不同类型定义应力寿命S-N曲线来计算焊缝的疲劳寿命。

一般来说,有限元网格的大小直接影响仿真分析的结构应力结果,特别在应力集中位置(焊接位置通常有应力集中),其影响更大,因此传统焊接疲劳分析方法无法准确预测焊缝处的疲劳寿命。

模块,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006年最新版本的Fe-safe引入了一个全新的“Verity”该模块的核心技术来源于美国著名的科技研发公司Battelle的JIP(Joint Industry Project)项目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Mesh-insensitive Structural Stress M ethod”是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结果基础上,针对板壳、实体等结构连接形式,专门开发计算等效Structural Stress的程序,使得最后的应力计算结果不具有网格敏感性,即在不同网格尺寸下都能获得精确一致的疲劳仿真结果。

二. Verity焊缝分析介绍Verity的等效结构应力法是一种新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各类形式焊接承载部件的焊趾疲劳分析,如压力容器、管道、海上平台、船舶、地面车辆等结构的管件及平板焊接接头。

该方法主要基于以下2项关键技术:1.考虑焊趾部位的结构应力集中效应,应用改进线性化法或节点力法分析其结构应力(即热点应力),确保计算结果对有限单元类型、网格形状及尺寸均不敏感,从而有效区分不同接头类型的焊趾结构应力集中情形。

fesafe疲劳分析实例-安世亚太

fesafe疲劳分析实例-安世亚太

• 材料疲劳参数定义
• 疲劳计算 • 疲劳计算结果查看
有限元计算
1、启动ANSYS软件
2、指定工作目录 、文件名
3、运行软件
有限元计算
1、启动ANSYS软件
2、指定工作目录 、文件名
3、运行软件
有限元计算
4、读ANSYS命令文件
5、在工作目录找到命令 文件后,点击OK确定
有限元计算
6、计算完毕后,确认载 荷、边界条件 1)菜单 2)/PBC设置
4、设置1e7为规定寿命。 点击OK按钮。 5、点击Analyse按钮。开始计算
疲劳计算
6、点击Continue按钮
寿命值
FOS值
7、计算完毕预览结果
疲劳计算
8、疲劳计算结果表示方式
SX:对数寿命值
SY:FOS值
9、最后,可以关闭log文件。
摘 要
• 有限元计算
• 有限元结果读入
• 疲劳载荷定义
• 疲劳计算 • 疲劳计算结果查看工作界面
2、调入有限元结果
3、选中有限元结果文 件,点击打开按钮
有限元结果读入
4、若有该信息, 点击YES按钮
5、点击预览:YES
6、线性分析时,只读 入应力、OK
有限元结果读入
6、确认有限元文件 的单位制,点击OK 按钮,读入结果文件
疲劳计算结果查看
4、FOS值(SY)
FOS值为0.848,即疲劳载荷历程 系数应该定义为0.848、-0.848 、0.848时,疲劳寿命才为1E7
Congratulations !
您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 疲劳计算分析流程!

THKS!
6、选中添加的数据集,右击 选择Add User Loading

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

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

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题目: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轻量化及大跨度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连续的载荷作用,结构往往会出现疲劳破坏,特别是一些关键部位的疲劳寿命更是成为了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结构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使用、延长结构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大量的关于结构疲劳强度的理论和应用,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结构疲劳强度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方法和基于数值分析的理论方法。

经验方法主要是基于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莫尔曼、极限应力法、等效应力法和振动法等。

这些方法在短期的实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依赖于试验数据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一些高精度的工程设计要求。

理论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方法和流固耦合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结构疲劳的机理、优化设计和寿命预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计算复杂度高、参数确定难度大等问题。

对于这些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模型参数的取值不准确、模型验证不充分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典型工程实例验证其工程应用效果,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针对结构疲劳强度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理论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以下研究内容:1. 优化建立结构疲劳数值模型,选取合适的参数,并选择常用的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2. 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试验样品,通过疲劳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确定确定疲劳强度和寿命曲线。

3. 基于现有的工程实例,对各种疲劳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结合,为工程设计提供合适的分析建议。

塑料件疲劳仿真实例

塑料件疲劳仿真实例

塑料件疲劳仿真实例
疲劳(Fatigue)是引起工程构件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界对于传统材料性能的认知已经非常成熟(如静态载荷,无缺陷材料强度),对于材料强度的控制能力也已经大大增强,对于工程中的强度设计的实践经验也十分丰富,因此动态疲劳效应在工程中引起失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什么是疲劳?
在某点和某些点承受扰动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扰动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的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的,永久的结构变化发展过程,称之为疲劳。

材料疲劳断裂的严重性。

发生断裂是因为有裂纹的存在,裂纹的萌生和发展足以引起断裂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疲劳所造成。

19XX年彗星号坠机事件,事故原因:压力仓疲劳破坏。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委托国家标准局进行了一次关于断裂所造成的损失的大型综合调查,调查报告指出断裂使美国一年损失11XX亿美元,占19XX年的美国国家总产值4%,遭受损失最严重的三个行业为:车辆业(12X亿美元/年),建筑业(1XX亿美元/年),航空工业(6X亿美元/年)。

报告同时指出向工程技术人员普及关于断裂和疲劳的基本概念知识,可减少损失29%。

可见疲劳在工程应用上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FeSafe

FeSafe

轮毂疲劳寿命
排气管热疲劳
(A) 热应力循环 (B)热应力分布 (C) 不考虑高温蠕变疲劳寿命 (D) 考虑高温蠕变疲劳寿命 结论:高温蠕变效应使C与D疲劳位置和寿命完全不同
内燃机活塞高温蠕变疲劳
FE-SAFE

MCAE-SAFE-P09
info@
■ Fe-safe/TMF™ 热-机械疲劳分析模块
● 考虑变化的温度和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提供快速精确的疲劳寿命分析 ● 可以考虑应变率和瞬态温度对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 ● 可以考虑瞬态温度对应变-寿命曲线的影响 ● 可以考虑在每个循环中的应力和温度的相位关系的影响 ● 体积应力松弛 ● 可以考虑应变老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应力-应变滞后环
Turbolife应用实例
■ Fe-safe/Rotate™ 旋转机械疲劳分析模块
● 利用结构的循环对称性提高了旋转部件的疲劳分析效率 ● 疲劳分析时间缩短:自动产生一系列不同旋转角度上的应力结果 ● 有限元计算时间缩短:一次静力计算可以用来定义一个循环的疲劳载荷谱 ● 有限元计算结果文件更小:求解规模降低 ● 想要旋转角度增量小于模型对称角,则需要额外的有限元求解 ● 支持完整模型、一半模型和奇、偶对称的扇区模型
济南分公司 电话:86-31-86072996 传真:86-31-85180808
基于结构应力法的焊接疲劳求解技术
焊接疲劳寿命计算实例
FE-SAFE

FE-SAFE
高级疲劳耐久性分析和信号处理软件
■ Fe-safe/Turbolife™ 涡轮机械疲劳分析模块
● 与ANSYS等主流FEA软件的直接接口 ● 由弹性有限元计算结果来计算应力及温度的时间历程 ● 支持多轴塑性松弛准则,用来估计实际的应力和应变 ● 蠕变损伤、疲劳损伤的评估以及蠕变疲劳的计算 ● 综合考虑蠕变机理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多种计算参量的输出与图形化显示

miner累积疲劳准则

miner累积疲劳准则

miner累积疲劳准则摘要:1.Miner 累积疲劳准则概述2.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制定背景和意义3.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具体内容4.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应用实例5.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优缺点分析正文:【1.Miner 累积疲劳准则概述】Miner 累积疲劳准则,是一种针对矿工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的评估准则。

矿工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中,容易出现疲劳,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矿工的权益,制定出了一套评估矿工疲劳程度的标准,即Miner 累积疲劳准则。

【2.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制定背景和意义】矿工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其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工作压力的巨大,使得矿工的疲劳程度往往被忽视。

而在疲劳状态下,矿工的工作效率会降低,更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制定Miner 累积疲劳准则,旨在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效率,提高矿工的工作质量。

【3.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具体内容】Miner 累积疲劳准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矿工的工作强度:包括矿工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以及劳动强度的波动情况。

(2) 矿工的工作环境:包括矿工的工作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因素。

(3) 矿工的身体状况:包括矿工的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

【4.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应用实例】在实际的应用中,矿工会根据Miner 累积疲劳准则,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以确定自己的工作强度是否合理。

同时,矿务局也会根据Miner 累积疲劳准则,对矿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管,以确保矿工的工作安全。

【5.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优缺点分析】Miner 累积疲劳准则的制定,有利于保障矿工的权益,提高矿工的工作质量。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标准的主观性较强,不同的矿工可能存在不同的疲劳程度,但评估结果可能相同。

palmgren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

palmgren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

palmgren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Palmgren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引言: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领域,疲劳寿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Palmgren Miner法则是一种经验性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本文将介绍这一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应用Palmgren Miner法则来估计疲劳寿命。

一、Palmgren Miner法则概述Palmgren Miner法则是根据“等效应力累积准则”和“线性损伤评估准则”提出的。

该法则基于一个假设,即疲劳寿命的损伤是由循环载荷引起的等效应力累积累计所导致。

这一假设的基础是当材料受到循环载荷时,它的疲劳寿命将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减少。

二、疲劳寿命的等效应力累积计算Palmgren Miner法则的第一步是计算等效应力的累积。

等效应力是将不同幅值下的循环载荷转化为等效应力,以便能够进行累积计算。

等效应力的计算可以用下式表示:S = (σ1/N1) + (σ2/N2) + ... + (σn/Nn)其中,S是等效应力,σi是第i个幅值下的应力,Ni是第i个幅值下的循环寿命。

在进行等效应力累积计算时,需要提前知道不同幅值下的应力和循环寿命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或者从已有的材料数据库中获取。

三、疲劳寿命的评估在计算了等效应力的累积之后,接下来需要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

这可以通过Palmgren Miner法则进行。

Palmgren Miner法则的基本假设是,当等效应力的累积超过材料某个临界值时,材料将发生疲劳损伤。

这个临界值通常用峰值应力的百分比表示,比如50或90等。

具体来说,Palmgren Miner法则的计算公式如下:N = (S1/N1) + (S2/N2) + ... + (Sn/Nn)其中,N是疲劳寿命的损伤量,Si是第i个等效应力的损伤量,Ni是第i 个等效应力下的循环寿命。

四、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Palmgren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我们举一个应用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r
N0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金属的S-N曲线可分为如下三段:
1. N 10 4
低周疲劳区
该段曲线特点:应力大、循环次数少,局部进入塑性变形 区,故亦称为应变疲劳区。该段的计算应采用应变值进行计算。
lim
低周疲 劳 区
2.10 N 10 ~ 10
4
6
7
高周疲劳区
低周 疲劳 高 周 疲 劳 区
最大变量为0.528*10^-4m
最大的应力值为0.157*10^9pa,最小应力值为0.105*10^8pa
疲劳寿命使用系数为0.22102
应用实例
波音747
波音747外表皮的成分分析: 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自身重量,使得飞机能减少耗油量 能飞得更远,表皮采用的是铝合金。 波音747在飞行速度与常识: 波音747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全世界乘客的青睐。747400延续了747家族的传奇,集先进技术于一体,是世界上最 先进、燃油效率最高的飞机。波音747是目前世界上运用最 广泛的客运飞机,也是最快的亚音速飞机,其速度能达到音 速的85%,即900km/h。
运行时间不太长的时候就产生很小的疲劳裂纹,这些肉眼看
不出来的裂纹会不断扩大,直到曲轴忽然断裂。
金属疲劳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从而造成应力 传递的不平衡,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与此同时,金 属内部的缺陷处还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纹,在交变应力的持续
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
疲劳设计方法
1、名义应力法 以名义应力为基本设计参数的抗疲劳设计法称为名义应 力法,是最早使用的抗疲劳设计方法,也称为常规疲劳设计 或影响系数法。 设计思路: 从材料的S-N 曲线出发,再考虑各种影响因数的影响, 得出零构件的S-N曲线,并根据零构件的S-N曲线进行抗疲劳 设计。
名义应力法 它表示名义应力或应力幅值与失效循环次 数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试验零件测得材料的SN曲线,对于一种特定的材料,其S-N曲线是一定的,在实际 设计中,我们考虑危险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和表面 系数后,对其加以修正,得到零件的寿命。对于复杂应力, 应该结合Miner累积损伤准则,计算零件的实际损伤,估算 其寿命。由于名义应力法是用材料力学或弹性力学的方法计 算名义应力,因此只适用于应力水平比较低的高周疲劳问题。 当应力水平较高时,零构件的危险点会发生局部屈服,用名 义应力法估算会有很大的误差。
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七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估算疲劳裂纹 形成寿命的一种方法,它认为零件和构件的整体疲劳性能取 决于最危险区域的局部应力—应变状态,在分析的过程中考 虑了材料的塑形变形,应用了低周疲劳研究的成果,用ε -N 关系代替σ -N曲线,适用于较高应力水平的低周疲劳寿命预 测。在实际估算时,要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当估算复杂载 荷一时间历程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时,还涉及到雨流计数法和 Miner累积损伤。
概述
疲劳破坏的概念
1.疲劳破坏
材料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局部造成永久性的形变,从而 产生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断裂的现象。
2.疲劳破坏的典型断口形貌
裂纹扩 展区 疲劳 断口
由于裂纹断口的反复 摩擦导致断口较光滑
瞬时断 裂区
剩余承载面积不足,导致 沿晶界界面瞬时断裂,断 裂截面较粗糙
3.疲劳破坏的过程
应力集中处产生 初始裂纹 循环应力 作用 裂纹扩展 瞬时断裂
4、疲劳可靠性设计 疲劳可靠性设计是根据零部件的工作应力与疲劳强度相 联系的统计方法而进行的抗疲劳设计方法,是概率统计方法 与抗疲劳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也称为概率疲劳设计。
材料的S-N曲线
在疲劳试验机上对一批相同的标准试样进行对称循环的变 应力疲劳试验,得到最大破坏应力及对应的循环次数N,并以曲 线的形式表示,即为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包括 N 疲劳曲线)。图中No为规定的应力循环次数,称为循环 基数;对应于No时的极限应力σr ,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基于波音747客机疲劳设计的必要性 1、疲劳断裂是零件早期失效的主要形式 据统计,约有80%以上零部件失效是由疲劳引起的,其 中大多数是突然断裂。 2、疲劳断裂具有突发性,加大危害的程度 在飞机结构失效中大约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而且 疲劳破坏前没有明显的的变形,所以疲劳破坏经常造成重大 事故,疲劳破坏事故更是层出不穷。 3、机械零件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 随着现代机械向高速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许多零部件在 高温、高压、重载和腐蚀等恶劣工况下运行。
哈维兰彗星型客机
裂纹的起源和延伸过程
有两种物理机制会促使疲劳裂纹增长。在周期载荷下, 材料晶粒微结构中的滑移面会前后移动,导致零部件表面上 发生微小的挤出和侵入。这些挤出和侵入非常微小,肉眼无 法察觉(高度只有1 到10 微米),但可以视为裂纹的起源 (阶段I)。当阶段I 的裂纹达到晶粒的边缘时,这种作用 会转移到相邻的晶粒。阶段I的裂纹沿着最大剪切应力方向 增长。在裂纹大约为三个晶粒大小的时候,裂纹行为会发生 变化,因为此时裂纹已经足够大,能够形成几何应力集中 (阶段II)。阶段II 的裂纹会在尖端形成一个张力塑性区 域,此后,裂纹会沿垂直于载荷的方向增长。
该段曲线对应的应力称为 持久疲劳极限。
1
N 1/ 4
次疲劳区
N 106 ~ 107
N
疲劳损伤积累的概念
当材料承受高于其疲劳极限的应力时,每一循环都将使 材料产生一定量的损伤,该损伤能积累,达到其临界值时就 会发生破坏。-----疲劳损伤积累理论(假说)
该假设为德国人Palmgrem于1924年首先提出(用于滚动
2、局部应力-应变法 以应变集中处的局部应力、应变为基本设计参数的抗疲 劳设计方法。 设计思路: 零部件的破坏都是从应变集中部位的最大应变集中处起 始,并且在裂纹萌生以前都要产生一定的局部塑性变形,而 局部塑性变形是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决 定零构件疲劳强度和寿命的是应变集中处的最大局部应变。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疲劳?
金属被广泛用来制作机器、兵刃、舰船、飞机等等。其 实,金属也有它的短处。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可以产 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 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金属疲劳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据 150 多年来的统计,金属部件中有 80 %以上的损坏是由于 疲劳而引起的。早在 100 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 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 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使 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 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
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彻底 毁坏。
轴 疲劳区 (光滑) 粗糙区 初始裂纹
齿轮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工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 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 再加上齿根过度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 中作用,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
现代的机械设计已经广泛采用“疲劳寿命”方法,设计 阶段已经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疲劳问题。但是,正如人体的疲 劳因人而异,机器的疲劳是因机而异的。同一种型号的汽车, 发生疲劳破坏的情况可能相差很远。有的到了报废的年限, 疲劳程度还不太严重;有的尚在寿命期限内,却发生了疲劳 破坏。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 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 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 本领,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在金属构件上,应尽量减少薄弱环节,还可以用 一些辅助性工艺增加表面光洁度,以免发生锈蚀。对产生震 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减少金属疲劳的可能性。 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 疲劳也很有好处。
轴承计算),美国人 Miner 又于 1945 年重新在试验的基础上 完善。 对于疲劳积累损伤规律,人们从宏观到微观已经进行过 多年研究,提出了不下数十种累积损伤假设。但在工程中真 正有实用价值并被采纳应用的并不多。下面重点介绍最常用 的“Miner线性积累损伤理论”。
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若构架在某恒定应力S作用下,循环至破坏的寿命为N, 则定义其在经历n次循环时的损伤为D=n/N,显然,在某恒定 应力S的作用下,若n=0,则D=0,构件未受疲劳损伤;若n=N, Si 的作用下,经历ni 则D=1,构件发生疲劳破坏。构件在应力 次循环的损伤为 Di ni / N i 。若在k个应力 Si 的作用下, 各经历 ni 次循环后,则定义其总损伤(ANSYS中称为疲劳寿 命使用系数)为 k k D D i ni / N i i 1 i 1 破坏准则为
次疲劳 区
高周疲劳区
该段曲线特点: 应力 小、循环次数较大, 亦称 次疲 为应力疲劳区。该段的计 劳 区 算应采用应力值进行计算。
N 104
N 106 ~ 107
N
3.N 106 ~ 107
次疲劳区
lim
该段曲线只有延性材料 (如钢)才有,而对于脆性材 料(如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 则无此区域。
扩展—-金属疲劳的应用
现在,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 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产生疲劳断裂进行加 工。这个过程只需要 1-2 秒钟的时间,而且,越是难以切削 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超高速数控 无飞边静音 断料机
应力断料机
分类:激光催裂应力断料机,液压 式,旋弯疲劳断料机,折断机,反 旋转疲劳断料机等等。简单的介绍 一下旋弯疲劳断料机:机械加工的 第一道工序一般是下料,特别是金 属棒料的下料。金属棒料在旋转弯 曲交变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疲劳断裂, 在金属棒料预断位置切制环状V型 切口,加以适宜的载荷,切口处将 受到拉弯复合交变载荷,当达到一 定周次时,即实现规则分离。旋弯 疲劳断料机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开发 研制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