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备课与授课
初中历史教师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本节课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 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难点:-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
- 小组讨论话题、课堂提问问题、案例分析材料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 准备好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所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目标,系统地讲解本节课的历史内容。
- 结合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准备下节课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初中历史教师怎样备课
初中历史教师怎样备课安图县朝鲜族学校范贵海中学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托。
要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教师自身必须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教材,过好备课关。
一、把课文、图例和注释有机的结合起来,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弄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摸清历史地图、历史图像和课文注释,哪些内容要做教学要求,那些不做教学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组织自己的教学,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避免学生走弯路.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其涉及的路线,地名极其繁杂,而课文上提到的地名却不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要识记些什么好。
教师钻研课文和此图后,可给学生去定如下识记要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路线,但要给学生指出,路线所经过的地点如占城、旧港、锡兰、忽鲁谟斯、阿月、木骨都束等等地名不必识记;掌握主要地名、地域的位置:西洋、文莱;掌握主要注释:南洋、西洋、文莱。
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对此图的识记目标就一目了然了。
二、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它综合化、条理化、专题化三、近年来,中考在考查历史事实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于是,在历史教师面前,摆着一个如何把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并灵活地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第一是借助教参等辅导资料对每章(节)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然后结合中考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对该章(节)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点是形成简明扼要而又密切联系的知识结构。
以纲目点的形式反映历史知识点间的并立和内在地联系。
教师在灵活掌握每章教材的基础上,统观全局,对整部教材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纵向”归纳和“横向”归纳两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概括出整部教材的主干线索,并根据线索和教材的内容、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教材分成若干个专题。
讲历史初中名师教案
讲历史初中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
2. 了解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 掌握南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重点:
1. 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南宋时期的社会变革;
3. 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1. 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
2. 掌握南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地图、时间轴等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二、讲授(30分钟)
1. 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南宋时期的社会变革;
3. 南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南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南宋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总结,强调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让学生深化对南宋时期的了解,拓展思维视野。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2. 学生对南宋时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准备工作合理、全面,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进行,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某一课堂中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历史学科较为广泛,按照年级和课程进度,教师需要明确本次课所要讲授的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或者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老师需要对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的理解与分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对教材的章节内容、篇章结构、知识重点以及相关案例进行研究。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规划合理的教学步骤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体现。
在准备工作中,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规划教学步骤。
一个合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展开和归纳总结等环节。
引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展开环节能够让学生明确地掌握和学习知识内容;归纳总结环节则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四、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资源的准备是教学准备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PPT、视频资料、实物展示或者图文资料等,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对于一些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教师应提前测试,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五、备课笔记的整理备课笔记是老师备课工作的重要产物,也是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
备课笔记应当详细、规范地记录备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记录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备课堂教学时使用。
六、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老师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配合学生教案探究历史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或者历史展览等等。
初中课后服务备课历史教案
初中课后服务备课历史教案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与世界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
2.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古代文明的异同之处;
2.理解古代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二、学习探究(1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文明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2.学生分组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腊、罗马、中国等)的特点和成就;
3.学生就不同古代文明进行比较分析,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三、总结归纳(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各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和差异;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行知识巩固。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教师展示不同古代文明的遗址和文物,引导学生探究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2.学生自主拓展研究,探究古代文明的影响和传承。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古代文明进行整体回顾和总结,并准备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文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探究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代社会的各种组成部分以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师讲解、示范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科书、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开篇导入(5分钟)1.引入题目,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的思考和想象。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多媒体课件介绍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人类最早的生活形态、社会的原始状态等。
2.介绍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包括氏族、家族、部落等组织形式。
3.讲解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例如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等。
三、示范教学(15分钟)1.分组讨论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向全班展示。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认识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相关阅读和研究,加深对古代社会的理解。
扩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代社会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古代社会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古代社会相关主题的作文或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兴趣较高,但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2. 能够辨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中华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重点介绍每个时期的特点、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起伏和各国之间的关系;3.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改革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2. 新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习内容展开:分时期介绍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4.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学生的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 课堂互动工具。
评估与反馈:1. 在课堂上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估;2. 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总结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2.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服务。
教师初中历史教案
教师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掌握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教学重点:
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先秦时期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和教学讲义。
2. 多媒体教学工具。
3. 微机课件。
4. 活动设计和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习:以秦朝为切入点,介绍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
3. 讲解:重点讲解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4. 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5. 总结:总结先秦时期的重要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以促进学生对先秦时期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堂互动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思考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延伸先秦时期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讲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讲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和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2. 准备相关历史教学参考书籍和资料。
3. 布置课前作业,引导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回顾上一课时的知识,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解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探讨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3. 分析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和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内容讲解结合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
2.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四、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总结1.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要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六、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阅读和讨论等辅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师备课教案初中历史
教师备课教案初中历史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能够分析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大班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尊重历史文明、传承优秀传统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希腊罗马文明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学习活动:
(1)希腊文明的兴起:讲解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影响。
(2)罗马文明的繁荣:介绍罗马文明的时代特点、政治与经济发展。
(3)希腊罗马文明的共同点和区别: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希腊罗马文明的共同点和区别。
3.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对希腊罗马文明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希腊罗马文明的小结。
五、课堂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历史文明的理解有限,需要加强实例讲解。
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培养其分析、归纳能力。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历史是一门重要而丰富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还为我们展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搜集教材资料:历史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来说,首先要搜集教材资料。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并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熟悉教材,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调查主题背景:在备课过程中,了解和调查主题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等。
老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网络和参考其他资源来收集信息,并时刻保持对历史研究的关注,以便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
设计教学目标:在准备课前教学内容时,历史老师需要清晰地设立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
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历史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确保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可以掌握所需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制定教学计划: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历史老师应该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包括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充分利用时间来达到学习目标。
准备教学资源: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历史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这些资源,并精心选择和组织它们,以便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
设计课堂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历史老师需要设计精彩的课堂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活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主题。
编写教学辅助材料:历史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可以编写教学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教案5篇
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教案5篇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教案5篇教案中提供的不同教学活动和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并取得进步。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教案篇1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含答案)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含答案)教材教法第一课: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规定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在民国时期,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
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在教学中使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
第二课:中学历史教科书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研究的工具。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包括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和选定制。
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系统性、精选性、可读性和适用性。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包括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主体自学的功能、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以及复巩固的功能。
在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时,应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和脉络,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课:教师如何使用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包含了教材分析和教学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编写教案,了解历史和教材,提高教学观念、思路和水平,解决图书资料的缺乏问题。
教师使用教学参考书时应该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参考书,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利用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扩大范围寻找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进行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对教参中的材料要有选择的加以应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参考书。
部编版初中历史备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大秦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秦帝国的兴起和扩张过程。
2. 掌握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
3. 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大秦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2. 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分析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
2. 思考对于历史帝国的兴衰规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影音资料。
3. 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帝国,并引入大秦帝国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其独特
性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大秦帝国的兴起(15分钟)
通过Powerpoint课件和影音资料,讲解大秦帝国的兴起和扩张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军事扩张等方面。
第三步:讲解大秦帝国的灭亡(15分钟)
通过教学辅助材料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包括内部矛盾、外部压力
等方面。
第四步:讨论与思考(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对于历史帝国的兴衰规律,建议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分享。
第五步:总结(5分钟)
通过教师总结和引导,让学生对大秦帝国的兴起和灭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帮助他们扩展历史思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大秦帝国的兴起和灭亡,拓展其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招教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招教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在农业、冶金、造纸等方面的科技成就。
2. 认识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造纸技术。
2. 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
3.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古代造纸技术的制作过程。
2. 学生理解古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3. 学生理解古代冶金技术在铸铁和炼钢方面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模型展示古代造纸技术制作过程。
3. 图片展示古代农业和冶金技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造纸、农业、冶金技术的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二、讲授(25分钟)1. 古代造纸技术的介绍。
2. 古代农业技术的讲解。
3. 古代冶金技术的概述。
三、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展示古代造纸技术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农业和冶金技术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让学生讨论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科技文明。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作文,谈谈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思考。
【板书设计】: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造纸技术- 农业技术- 冶金技术【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对古代科技文明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技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促进学生对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讲课教案初中历史
讲课教案初中历史1.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2.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理解历史对今天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中国的不同朝代及其特点;2. 掌握古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2. 理解历史事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兴衰;2.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3.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5.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特点;6.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研究成果;4. 利用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入历史内容。
教学进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古代中国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述中国古代历史(15分钟)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包括不同朝代的兴衰、文化传承等内容。
三、重点历史事件介绍(25分钟)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等。
四、思想与文化(15分钟)介绍古代中国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影响,如儒家、道家、法家等;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化特点。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望中国古代历史对今天社会的影响,并留下问题给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历史小短文或制作一个PPT展示。
教学反思: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应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性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
同时,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文明成就
2. 掌握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能够分析古希腊民主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2. 理解古希腊民主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材《世界历史》
3. 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文明成就,激发学生对古希腊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文明成就
2. 分析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探讨古希腊民主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分组让学生就古希腊的民主和奴隶制度展开讨论,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互相交流来深入理解古希腊社会制度的特点。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五、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总结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六、评价(5分钟)
教师展示答题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学结束。
注:该教案仅为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初中课后服务备课历史教案
初中课后服务备课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掌握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得出历史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主要粮食作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切入本课学习课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古代农业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原始农业是如何兴起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
2. 讲解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彩陶等。
3. 分析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异同点。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始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短文。
2. 结合教材,思考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掌握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祖先的智慧与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初中教师历史试讲教案
初中教师历史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 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 运用史料教学法,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3.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相关史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主要成就吗?这些成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合作交流】1.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交流等。
【史料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2. 学生结合史料,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强、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等。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发展原因、特点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
【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某个领域,撰写一篇短文。
2. 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
教资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内容: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东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能够分析两大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两大文明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科书相关内容复印件;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地图,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及古代中东文明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15分钟)
1. 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三、讨论互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向其他组汇报。
四、展示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份50字左右的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中东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掌握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时备课
• 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 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 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4、课后备课
•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教学后记 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 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 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 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 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次,从而大大 提高教学水平。
• F、板书设计 • G、教学后记
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 • 备方法, • 备感情, • 备语言,1、模拟式试讲
• 其一,可以创造真正的课堂气氛,使试讲者得到初步锻炼,有 助于克服正式上课的怯场现象。 • 其二,便于组织双边活动,练习适用启发式教学。 • 其三,便于检验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在运用教案中存在什 么问题。 • 其四,能够从试讲中发现教案里不能发现的缺点错误,如教态、 语言,笔顺以及讲解和板书的配合等方面的毛病,以便及时纠 正;其五,有利于培养组织教学和掌握教学时间的能力和严肃 认真的工作作风。
陈毓秀(第一代历史特级教师)
• • • • • 备课三步曲: 第一步,使自己懂; 第二步:使学生懂; 第三步: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 重要经验:(1)多上公开课,压力变动力, 推动自己成功;(2)认真备课,常教常新。
刘宗华(北京特级教师)
• 经验一:上课前,充分准备,课本、教 案倒背如流;上课时不看教案。 • 经验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 经验三:语言生动幽默,教态亲切,富 有情感。
2、自由式试讲
• 其一,简易方便,不受条件的限制。 • 其二,有助于熟记教案,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普通 话的能力,以及训练教态等。 • 其三,有利于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单项训练或重点 训练。如讲解与板书的配合,各环节的时间和掌握等 等。 • 其四,相互取长补短,收效更大。这种自由式预讲灵 活多样,可以“各取所需”。
二、备课的过程
• 备课的过程一般是: • 自备—集体备—再自备。 • 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一般作法 是:先由同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初步 写出教案;集体讨论时由重点试验的教 师作中心发言,然后集思广益,取长补 短;今后大家听课,课后评论,提出改 进意见。
三、备课的内容
• 1.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
十一、诗歌法 十二、谜语法 十三、设置悬念 十四、介绍背景 十五、联接式导语 十六、寓意式导语 十七、激情式导语 十八、对联引入法 十九、俗语接龙
•
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① 导入要有针对性:即设计导入要考虑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和课堂类型。 ② 导入要简短有力,切忌拖泥带水。 ③ 导入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展开和加工; 教学环节的转换,承接和教学节奏的控制;
学生注意的保持,分配与转移。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 课堂的收尾阶段:
主要指从教学任务完成后到下课的时间。这 一阶段的任务是:
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归纳总结提升教学内容,为下一课的学习形成铺垫,
课堂的提问
• 一、 提问的功能:
导入提问,目的是巩固旧知识,建立新旧知 识间的联系,以及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和学 保持一致和同步; • 讲授知识过程中的提问,是要使学生从局部 认识发展为系统完整的规律性的认识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使学 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 结束时的总结提问,为巩固、升华新知识,或为下节 课设下伏笔,或为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正确地运 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等等。 • 在变换讲授主题时的过渡提问,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知 识及其内在联系; • 在放映音像时提问,意图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为 抽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必要的体语与 学生相互沟通,有时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效果。
(2)静态无声交流
• 体态语 • 人际距离
历史课堂的结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悬念思考法艺术 竞争激励法艺术 感情鼓励法的艺术 总结归纳法艺术 首尾呼应艺术 反馈信息法艺术 拓展延伸法艺术
课堂总结应注意的事项
• • • • • • • • 落实目标 注意全面 扣住重点 前后呼应 言简意赅 自然生成 调动学生 形式多样
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和板书
• • • • • 1.语音和吐字 2.语调 3.节奏 4.语汇 5.逻辑
三、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 使用历史教学语言,应该提出如下基本 要求: • 1、必须准确严谨 • 2、力求精练简洁 • 3、务必生动形象 • 4、充满情感色彩 • 5、富有时代气息
布置课后作业。
这段时间一般控制在7.8分钟左右。
二、四项教学过程的技能要求
• 1.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复习法 二、谈话法 三、设问法 四、倒叙法 五、故事法 六、释题法 七、图示法 八、典故法 (成语故事法) 九、歌曲法 十、热门话题导入法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
• 1.按认知水平的分类
• • • • • (1)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 (2)理解水平的提问。 (3)应用水平的提问。 (4)分析水平的提问。 (5)综合水平的提问。
• (6)评价水平的提问。
2、按提问技巧分类
① ② ③ ④ ⑤ 诱导式提问、 疏导式提问、 阶梯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
正副板书要互相配合,形成整体性。
• 要注意顺序安排,克服随心所欲。 • 突出重点。教师分析教材,确定重点,按照逻辑关系,把教学 内容浓缩为要点,形成突出重点的少量文字,组成板书。 • 增强实效。 • 工整美观。
第二节
授课
• 一、组织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 课堂的起始阶段: 主要是指从教师走进教室起,到课堂教学的 内容展开之前的一段很短的时间。 主要包括
师生问好, 教师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的时间不应该太长,控制 在5分钟左右。
• 课堂的中间阶段:、 主要是指从教学内容的展开到教学任务的 结束,它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或者是核心 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中学历史教师的 备课与授课
一、
备课
1、学期备课
• (一)全面、系统地钻研历史课程标准 和教科书 • (二)了解、研究任课班级学生情况 • (三)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单元备课
• 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 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 求; • 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 乃教学步骤; • 根据都要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 后详细; • 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践恰 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善教者,必善问。
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
• 非语言行为即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是指师 生之间通过面部表情、目光、举止动作等非 语言信号所进行的具有明确意义的交流,教 师通过非语言行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就 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反之,由于非语言 交流不通畅,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1)动态无声交流
• 动态无声交流主要是通过身势或体语表现, 面部表情——脸语; 用眼传神——眼语; 点头肯定否定——头语; 挥手以示赞扬或批评——手语; 身体的方向、姿态。
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① ② ③ ④ ⑤ 问题应紧扣教学内容 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 问题应有启发性问题应有探究性 问题的难易要适中 问题要与学生的历史学学习有直接关系
课堂提问要注意的事项
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提问 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要把握提问的节奏与频率 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提问 要与讲授相结合 要及时引导学生回答 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
① 知识与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确定 3.教材内容的处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 材) 4.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5.教学媒体的选择
四、编写课时计划
• 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 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或方案。按形式分 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分 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板书
• 注意美观大方。主要是讲究整洁、简练、清 晰,色彩运用得当,布局合理; • 要符合教材的内容; • 要符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
提纲式板书
• 提纲式板书是把一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 分成若干部分,列出提纲作为板书形式, 是一种最常用的板书。
结构板书
简笔画板书
•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要注意
教案的内容和格式
• • • • A、教学目的 B、课堂教学类型 C、教学重点、难点 D、教学用具
• E、教学过程
• a、讲授新课前的复习提问 • b、由旧课导入新课的引言 • c、讲授新课,教案的主要部分,提纲、论点、基本教 材以及讲授每一部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并要注明何 时板书,何时出示教具,还有小结或总结的内容。 • d、巩固新课的题目和方式 • e、布置课外作业或复习的题目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