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过程与方法:1.在资料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
资料三:人的学习等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资料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小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篇3】关于高中生物必修2精选单元测试题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西安高一检测)性梳是雄果蝇特有的第二性征,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前足的第一个跗节上。
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
研究发现该“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__,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
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A.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B.原始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C.体细胞的减数分裂中D.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中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A.1/4,分离定律B.3/8,分离定律C.1/4,自由组合定律D.3/8,自由组合定律4.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Ⅲ)学习目标:1.通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理解生命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生命观念) 2.由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和受精作用,理解有性生殖的变化与稳定。
(科学思维)教材导读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但是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填“会”或“不会”)产生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
2.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交换相应片段减数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意义:导致不同配子的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二、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的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图示说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受精作用的结果:受精卵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4.受精作用的意义(1)稳定性: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2)多样性: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知识点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项目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一个精原细胞4种2种(YR、yr或Yr、yR) 一个雄性个体4种4种(YR、yr、Yr、yR) 一个卵原细胞4种1种(YR或yr或Yr或yR)一个雌性个体4种4种(YR、yr、Yr、yR) 2.“口诀法”判断配子的来源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分析(1)减数分裂Ⅰ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2)减数分裂Ⅱ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1. (2019·汉中模拟)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2种和2种B.4种和2种C.2种和4种D.8种和4种答案:B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最新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5篇
最新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5篇高中必修二生物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展示: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⑴荧光水母的图片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5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5篇在教学计划中,教案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适当地安排教学时间是教案设计的重要一环,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一、植物生长发育
第一节:植物激素的作用
一、课前准备
1. 概念铺垫: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生物学习的内容,植物生长激素这个概念大家还有印象吗?
2. 观察图片:
让同学们观察一张图片(可以用幻灯片或者PPT),问同学们图片中展示的内容与植物生长激素有何关系。
二、重点内容讲解
1、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种子萌发、节间伸长、根系形成等等。
2、植物激素种类及作用
(1)赤霉素
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的最终成长,例如种子萌发、根系和茎干的伸长,进而促进花的开放和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
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茎干生长,同时也可以控制叶子的开展。
(3)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可以调节细胞的分裂和伸展,它对植物的根
系和茎干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4)脱落酸
脱落酸能够促进植物叶子的脱落,同时也可以减缓植物的生长。
(5)乙烯
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它对植物的成熟和腐烂有重要的作用。
当水果或植物受到损伤时,它会促进植物的果实成熟和腐烂。
三、课堂练习
1、温习题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植物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2)植物激素有哪些种类及其作用?
2、思考题
(1)初中同学学习过植物激素,那么在高中生物中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2)为什么植物需要生长激素的调节?。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必修二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必修二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篇1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笔画及其差别;2. 理解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细胞的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2. 图片、动画、视频辅助教学;3. 小组讨论、问答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2. 学生作业评分;3. 考试成绩评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细胞的初步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学习:(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人类从古至今研究的最小的生物基本单位,被誉为“生命的基本单位”。
它体积小、结构简单,但却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以下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细胞骨架等。
细胞的功能:① 细胞膜: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②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内所有没有被细胞膜包围的物质,参与物质代谢、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③ 细胞核:控制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④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生产器,参与细胞呼吸,把化学能转换成细胞所需的能量;⑤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包装,将包装好的物质运输到需要的地方;⑥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加工、分解,然后再将它们运往各自的目的地。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等组成部分。
不同点:①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 植物细胞有液泡,而动物细胞中含有液泡的很少,体积较小,绝大部分只是被细胞膜包围;④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样,而动物细胞形态相对较为固定。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最新8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最新8篇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篇一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
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
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篇二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5篇)
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5篇)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
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编号: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一课程名称:生命活动的基础授课时间:3学时课程目标:1.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4.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第二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主要反应。
3.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碳循环1. 碳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异养和自养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3. 大气中CO2的含量对碳循环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碳循环的机理及其对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影响。
2.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以及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及小组合作实践的方法。
教学资源: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装置。
2. 短片资料《生命的奥秘》。
3. 多媒体演示及PPT文稿。
评估方式:1. 听课笔记评价。
2. 针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
3. 问题回答评分。
教学进程: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前安排:分配本次课的学习材料。
请学生阅读、分析以及准备相关问题,以便于本节课的开展。
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种系发展的规律性和自主适应能力、可以发生代谢和增殖等特征的物质现象。
生命的基本特征:1)所有生命体有通透性: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它们都有离开或进入细胞的物质传输量。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第一课:生态系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 什么是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环境、生态圈。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1.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生态位规律、生态平衡等。
示例活动:1. 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扩展阅读:《生态学》第二课:生物进化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进化?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3. 生物形态和胚胎发育证据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 突变2. 遗传漂变3. 基因重组示例活动:1. 观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的进化过程。
2. 分析一个进化速度较快的物种的进化机制。
扩展阅读:《进化生物学》第三课:遗传与变异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基因?2. 遗传物质的传递:DNA、RNA、蛋白质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 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示例活动:1. 通过某一性状在家庭中的传递,分析遗传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扩展阅读:《遗传学原理》第四课:生物技术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物技术2. 医学生物技术3. 环境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3.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示例活动:1. 分析一个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设计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得发现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得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得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得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习课时 2五、学习过程【一展身手】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得原因最可能就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得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得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与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得就是A.所有黑斑蛇得亲代中至少有一方就是黑斑蛇B.蛇得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得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得不同D.F2中黑斑蛇得基因型与F1黑斑蛇得基因型相同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得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4.一对表现正常得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与一个患某种遗传病得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得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得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得几率A.11/18 B.5/9 C.4/9 D.3/5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就是短毛猫,丁与戊就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就是雄猫。
甲与戊得后代全就是短毛猫,乙与丁得后代,长毛与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得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6.牛得黑色(B)对红色(b)就是显性。
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部教案课题: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遗传规律的遗传单因律和二因律。
3. 了解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遗传规律的遗传单因律和二因律3. 变异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1. 遗传规律的遗传单因律和二因律的理解2. 变异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教学难点:1. 遗传单因律和二因律的应用2. 变异对遗传的影响的理解教学方式:1. 讲授法2. 示范法3. 实验法教学准备:1. 课件2. 实验器材3. 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遗传实验图,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概念,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讲解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讲解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遗传规律的遗传单因律和二因律。
三、实验部分(30分钟)1. 进行遗传单因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进行遗传二因律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2.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生物学知识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法:1.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生物里的变异现象,并考虑其对遗传的影响。
2. 学生可以了解遗传工程的应用和前景,探讨其社会和伦理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章细胞与细胞膜一、细胞的定义和分类1.细胞的基本特征2.细胞的分类及特征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膜的运动方式4.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作用三、细胞壁1. 细胞壁的组成和分类2. 细胞壁的功能3.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四、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代谢类型2. 细胞的能量代谢3. 细胞的物质代谢五、细胞分裂1.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2. 无丝分裂第二章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一、内质网1. 内质网的结构和分类2. 内质网的功能二、高尔基体1.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2. 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三、溶酶体1.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2. 溶酶体的形成四、线粒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 线粒体的能量合成五、叶绿体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六、细胞核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结构与复制七、细胞质基质1.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特征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第三章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的起源和发展2.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性状遗传及其分离定律1. 性状遗传的基本模式2.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 遗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三、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的组成和分类3.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四、基因的表达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2. 过继方式和多基因遗传五、DNA指纹和遗传病1. DNA指纹的基本原理2.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征3. 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六、物种起源和演化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2. 生物进化的证据3. 生物进化的机制第四章植物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1.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2.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二、植物发育的基本概念1. 植物发育的特征2. 植物发育的周期三、植物激素1.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激素的生产和调控四、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营养需求2. 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3. 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肥料五、植物的生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2. 植物的无性生殖第五章动物行为和生态一、动物的行为适应性1. 动物行为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二、动物行为的调控1.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 神经生理学机制和荷尔蒙机制三、生态的基本概念1. 生态的基本原理2. 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四、生态位和食物关系1. 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五、生态系统和能量流转1.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 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前景第六章人类生物学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人类的分类和特征二、人类的组织和器官1.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分类2. 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1. 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2.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四、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见病原体和疾病防治措施五、生殖和遗传1. 人类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2. 遗传和遗传病的分类及防治六、人类的行为和心理1. 人类行为的调控机制和分析方法2. 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概念和特征。
关于高二生物教案必修二5篇
关于高二生物教案必修二5篇关于高二生物教案必修二5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教案必修二(精选篇1)本学年我担任高二(2、4)两个理科班以及(5、6、7)三个文科班的生物教学工作。
本学期非常短,时间比较紧张,而本学期又面临着会考,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会考复习工作。
文科班尽快结束必修二新授课程,理科班夯实基础完成选修三的学习内容,尽快着实会考复习工作。
这一学期我将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着务实的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本着做一行,热爱一行,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让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
本人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教学反思1、认真作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备课环节上,教案应注意教学思路的设计,以知识为载体,完善教学过程。
课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及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最主要的是注重课后记的记实,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
2、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和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转化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积极听课、评课、研讨、总结,根据他人的成功课堂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计划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开始文理分科,文科班周课时一节,理科班周课时三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学期教学任务计划理科班期中考试前完成选修三全部内容,期中考试后着手会考复习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一篇:植物的营养【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营养种类和吸收方式。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和缺乏症状。
3. 掌握植物在富营养的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和策略。
【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营养分类,理解根的结构和作用。
2. 熟悉肥料的种类和用途,识别植物在缺乏特定营养元素时呈现的典型症状。
3. 理解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表现和策略。
【授课内容】一、植物的营养种类和吸收方式根据植物从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几种类型,植物的营养可以分为:1. 矿质营养:即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类元素(如氮、磷、钾等),从土壤中吸收。
2. 有机营养:即植物所需的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通过光合作用自主合成。
二、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和缺乏症状1. 氮氮是合成植物蛋白质、细胞膜、酶等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整体萎缩,单芽生长强,开花迟缓,果实减小。
2. 磷磷是合成植物DNA、RNA、ATP等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无花果、畸形果实频现。
3. 钾钾是植物细胞代谢活动的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叶片边缘呈干焦状、叶缘的黄绿带变窄,枯死,水分供应不足,果实变小且味道变差。
三、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表现和策略1. 植物在富营养的环境中会变得茂盛,容易过度生长、枝繁叶茂;开花和结实减弱;形状难以控制。
2. 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策略通常包括调整生长速率、多食自身、增强营养吸收、积极对抗病害侵袭、增强耐受力等。
【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情境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植物营养的引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营养概念。
2. 采用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解。
3.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植物因富营养而产生的生长状况的变化。
【教学评估】1. 针对课前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植物营养知识量表测试。
2. 选取典型的植物病变和营养不良病例,进行小组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合子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RNA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XWXWX白眼XwY
XWY红眼XWXw
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Y:白眼X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
(3+1)n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基因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活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死小鼠;分离出活S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3:1
杂合子X杂合子
1:1
杂合子X隐性纯合子
1:0
纯合子X纯合子;纯合子X显性杂合子
1.
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
……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X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
P(亲本)高茎DD X矮茎dd互交反交
F1(子一代)高茎Dd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DD:高茎Dd:矮茎dd
1:2:1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黄圆Y_R_:黄皱Y_rr:绿圆yyR_:绿皱yyrr亲组合
9:3:3:1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或XY
3.
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直接发育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核苷含氮碱基:A、T、G、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
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骨架
③配对:A=T/U
G=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4.验证测交(F1)DdX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高1:1矮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黄圆YYRRX绿皱yyrr
黄圆YyRr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控制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基蛋白质结构 性状影响环境
是控制生物因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物、化、生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