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方剂学 消食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注意:
1、辨有形实积之轻重缓急,正确使用泻下剂 与消食剂。泻下剂攻逐急下,以汤剂居多, 适用于病势较急,积滞较重之食积证;消 食剂渐消缓散,以丸剂为主,适用于病程 较长、病势较缓之食积证。若应泻而用消, 则病重药轻,其疾难愈;若应消而用泻, 则病轻药重,易伤正气,病反加重。 2、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 之剂,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
病机分析:
脾虚失运,胃纳不振,则不欲饮食,食亦 难消。 脾虚不运,食积内停,影响大肠传导之功, 而见大便不调。 气机阻滞,寒热互结,则心下痞满,脉弦; 食积气郁而化热,则苔腻而微黄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四肢百骸失其 濡养,则见体弱倦怠乏力;
治法:行气清热,消痞除满, 健脾和胃。
枳实:行气消痞 厚朴:行气除满,下气除满 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 半夏:辛散开结,降逆和胃; 干姜:温中散寒。 辛开苦降,以消痞除满, 温清合用,则寒热并除;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扶正,健脾化 湿,以复脾运。 麦芽:消食和胃,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消补兼施,以消导为主; 温清并用,而以清为主, 辛开苦降,以苦降为主。
瓜蒂散
【功用】催吐。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雍滞胸脘证。
习题作业
1、健脾丸的配伍特点如何? 2、消食剂、泻下剂均能消食导滞,二者 应如何区别使用? 3、保和丸、健脾丸均能消食,通过其组 成意义说明二方的使用原则。
第十七章消食剂
学习目标 1、掌握保和丸、健脾丸。 2、熟悉消导剂的概念、适用范围、 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3、熟悉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4、了解葛花解酲汤。
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 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 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 法”。 适应症:食积。 包括因“食”而积,因虚而积。 分类: 1 消食化滞。 2 健脾消食。
配伍特点:(1)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 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2)温清并用 而以温为主,邪正兼顾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腹痛阵作,烦闷呕吐,常自吐 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 使用注意:(1)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不 足,临床运用应酌加杀虫药。(2)蛔虫腹痛 证属湿热为患者不宜。
病机分析:
本方证的成因是饮食不节,食积内阻,饮食积滞 久而生湿化热;或素有湿热又与食积互结于肠胃 即湿热食积证。 湿热食积内停,阻遏气机, 则脘腹胀痛; 胃为积滞所阻而失于和降,湿热积滞下迫,故下痢 或腹泻; 脾为湿邪所困而不能升运,若湿热积滞内雍,腑气 不通,又可见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皆为湿热征象。
【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细辛六两(180g),干 姜十两(300g),当归四两(120g),附子六两(180g) 炮,去皮,花椒出汗四两(120g),桂枝去皮六两 (180g),黄柏六两(180g),黄连十六两(480g), 人参六两(180g)。 【用法】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 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食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若作 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 亦治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
治法: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大黄:清热泻火,攻积泻热,使积热从 大便而下,为君药。 枳实:破气消胀,行气导滞消积,既除 痞满胀痛,又增大黄泻下之功, 二药合用,既针对病因,又能治疗主症, 为方中主药;两药对于下痢或泄泻,则 体现了“通因通用”治法:
黄芩、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止痢; 茯苓、泽泻:渗湿止泻,使湿热从小便分 消,与通腑之大黄相配,使“邪有出路”; 神曲:消食和胃,与黄、枳相合,共除致 病之因。 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
第十八章 驱虫剂
学习目标:1、掌握乌梅丸。2、了解驱虫剂的 概念、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概念: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 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适应症:消化道寄生虫病。 使用注意:宜在空腹时服用,尤以临睡前服用 为妥,并应忌食油腻香甜之物。
乌梅丸(《伤寒论》)
病机分析:蛔厥,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 由肠道虚寒,上热下寒,胃热肠寒,蛔 虫上扰所致。 病变特点:痛、呕、烦、厥 治法:温脏安蛔。
配伍意义 君:乌梅:酸能安蛔。 臣:蜀椒: 辛可伏蛔,温可祛寒, 细辛: 并可杀虫驱蛔。 黄连:苦能下蛔, 黄柏: 寒能清解虫扰气逆所生之热。 炮附子:辛热, 桂枝: 温脏祛寒, 干姜: 兼可伏蛔。 当归:补养气血, 人参: 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 使:蜜(为丸):甘缓和中。
【病机分析】:
酒本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 其性剽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 外御风寒。 若饮酒无度,酒毒熏蒸则头晕、头痛、 心烦; 脾胃受伤,升降失常则呕吐、腹泄,食 少体倦; 脾虚生湿,湿阻气机,则小便不利,胸 膈痞闷,苔腻脉滑等。
葛花:甘寒芳香,解酒醒脾之良品。 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 蔻仁、砂仁:理气开胃醒脾,以除痞闷, 增食欲; 茯苓、猪苓、泽泻:渗湿止泻。 木香、青皮、陈皮:理气疏滞
治法:消食和胃。
配伍意义: 君山楂:消一切食积,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神曲: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 佐连翘:清热散结。 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消解食积所生之热。 半夏: 陈皮: 理气化湿,和胃止呕。 茯苓:健脾利湿。 炊饼为丸:意在消食健脾。
配伍特点: (1)标本兼顾—消食化积治本为主,行气、 化湿、清热兼治其标。 (2)消食轻剂—药性平稳,炊饼为丸,药力 缓和。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 脉滑。 使用注意:本方是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
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去瓤、 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去皮、黄芩、黄 连、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九,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现代用 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食后 温开水送下,每日 2次)。 【功用】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食积证。
葛花解酲汤(《脾胃论》卷下)
【组成】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各五钱(各 15g)、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各二钱 (各6g)、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 茯苓各一钱五分(各4.5g)、木香五分(1.5g)、 莲花青皮三分(0.9g) 【用法】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匕(9g), 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现代用法: 共为极细末,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 【功用】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证。
使用注意事项: 1、催吐剂作用峻猛,虽能祛邪,但易伤正,故对老 弱体虚、小儿、孕妇、产后,或高血压患者、心脏 病、喘促气逆者,或有各种慢性病患者、气血不足 者均当慎用或禁用。 2、应用催吐剂时,须令患者避风;以防吐后体虚而 易受邪感冒。 3、服催吐剂后可以手指、翎毛等刺激咽喉,引起反 射性呕吐以助探吐。 4、若服催吐剂后,呕吐不止,可服用姜汁等止吐, 或按所服催吐药的不同性质,针对性的选择适当药 物进行解救。如服瓜蒂散而吐不止以0.03~0.06克麝 香解之,服三圣散而吐不止者以葱白煎汤解之。
第十九章 涌吐剂
目的要求: 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 意事项。 2、了解:瓜蒂散。
定义:凡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 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用以治疗 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的方剂,统 称为涌吐剂。属于“八法”中的“吐 法”。 适应证:中风、癫狂、喉痹之痰涎雍盛, 痰阻喉间、宿食停积胃脘,误食毒物尚 在胃中,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 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病机分析: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 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
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 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 苔腻微黄。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配伍意义: 君炒白术、白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 臣人参、山药:益气补脾,助苓、术健脾。 山楂肉、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 佐酒炒黄连:燥湿厚肠。 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 既除痞胀,又补而不滞。 肉豆蔻、山药:涩肠止泻。 佐使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消补兼施,补重于消,补中 寓涩,补而不滞,消不伤正。 辨证要点: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 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使用注意】: 本方用于脾虚的湿热饮食积滞证。若因 暴饮暴食所致的食积证,非本方所宜。 食积属于实证者,不宜使用。
枳实消痞丸
【组成】干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 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各9g)、 厚朴四钱炙(12g)、枳实、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服(现代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 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 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行气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类方比较:
本方与健脾丸均同消补兼施之பைடு நூலகம்,但本 方消大于补,主治心下痞满等以气滞为 主者;而健脾丸则补大于消,适用于食 少体倦等以脾虚为主者。 【临床应用】 本方为行气消痞的重要方 剂,应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心下痞满, 不欲饮食,体弱倦怠,大便不调,苔腻 而微黄。 【使用注意】本方适用于脾虚食滞,实 多虚少之证,若脾虚甚者,慎用本方。
【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为治疗湿热食 积证之常用方。辨证要点为脘腹胀痛, 下痢后重,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 脉沉实。 【使用注意】脾虚食积,或泻痢而无积 滞者,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健脾消食 健脾丸(《证治准绳》)
【组成】白术二两半炒(75g)、木香另研、黄连酒炒、 甘草各七钱半(各22g)、茯苓去皮二两(60g)、人参 一两伍钱(45g)、神曲炒、陈皮、砂仁、炒麦芽、山 楂,山药、肉豆蔻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下午各服一次,陈米汤送下(现代用法: 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 下,日2次)亦可水煎服,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配伍特点:
发汗和利小便合用,使酒湿从上下分消, 配伍消食理气与补气健脾之品以邪正兼顾。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酒湿食积之要方。 头痛眩晕、胸闷呕吐、食少体倦,舌苔腻, 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本方耗气伤津,不宜久服。李 杲曰:“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 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 损人天年” 。
第一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 翘,莱菔子。 【用法】共研细末为丸剂。每服 10克,日服2次, 开水或麦芽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 按原方比例酌威。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病机分析:
《素问· 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 若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气机不畅, 则脘腹痞满胀痛; 脾胃升降失职,浊阴不降,则嗳腐吐酸、 恶食呕逆;清气不升,则大便泄泻等。 苔腻、脉滑则为食积征象。 若苔黄腻则为食积阻滞,有生湿化热的趋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