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通用5篇)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1《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准确熟练的口算8、7加几。
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
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试一试”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7+9。
完成计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
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7=16,算出7+9=16。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我还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
第八单元《8加几》的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8加几》的教学反思《8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的第三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8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1. 探索新知。
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8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 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我出示了“8+□=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
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8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
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
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
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8加几教学反思
8加几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8加几"是一个基础的加法运算,它不仅涉及到简单的数学技能,还涉及到对数的理解和思维的培养。
以下是我对"8加几"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8加几的运算原理,掌握加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际例子加深理解。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而且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使用计数器、小棒等实物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字的增加过程,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学生参与度在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我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我发现,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
个别差异的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速度都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尝试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提供了一些拓展题目,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给予了更多的个别辅导和耐心的指导。
教学评价的反馈课后,我通过作业和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8加几的运算,但仍有少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对此,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来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
然而,我也意识到,过度依赖多媒体资源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控制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时长。
教学反思的总结通过这次"8加几"的教学,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加几》教学反思三篇
【导语】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并通过动⼿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法,进⼀步理解“凑⼗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法”的简便性。
然后⿎励学⽣摆脱学具,利⽤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的其它试题。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算法多样化”提倡并⿎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统化”。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学习不同的数学” ⼀、多样化算法可以释放学⽣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法对同⼀个⼈也许有快慢之说,⽽对不同的⼈却不存在优劣之分。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的观点,只是组织学⽣们不断地发表⾃⼰的想法,尽量满⾜每只举着的⼩⼿,⿎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位学⽣的创造⼒。
学⽣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潜在的创造⼒,⽤学⽣那颗智慧的⽕花去点燃其他学⽣,⿎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的表现,体现了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信⼼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多样化的算法有利于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了学⽣思维的不同发展⽔平。
⽏容置疑,学⽣的认知发展在⽔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8+6的计算,接着数这种算法表明学⽣的思维处在利⽤数序运算的⽔平上,还不能把第⼆个加数作为⼀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6个⼀,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
如果学⽣只能⽤这种⽅法计算,对进⼀步的学习将是⾮常不利的。
我们⿎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的思维⼀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平上。
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地采⽤各种⼿段推动这类⼉童的思维发展。
其他学⽣展⽰的不同算法,为这类⼉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的独⽴思考,⿎励学⽣探索不同的⽅法,并不是让学⽣掌握多种⽅法。
《8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上课伊始我采用唱找朋友的歌曲引出小青蛙找朋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由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
然后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它试题。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全课借助在动画形象小青蛙找朋友的串引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同时,小青蛙这一形象贯穿全课,使全课浑然一体。
4、优化算法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同时,教师尽量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8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通过前一阶段《9加几》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并学会运用“凑十法”。
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8加几的学习是智障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
8加几的思想方法也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
8加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充分建立起一个进位加法的“模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1、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教学中的重点是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而难点则落实在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思维过程。
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
成功之处:1、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如数的组成,把几分成2和几;填空,8加几等于10;9加几的计算并要求A类生说算理……这些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知识我是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边演示边说,汇报交流,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3、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草莓图、桃子图,问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不足之处:课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自己没有适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鼓励的语言比较生硬,不能引导学生大声的表达。
另外在整堂课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在教学时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学才肯学,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1、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顽强的错误呢?
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受‘9加几”的影响,学生深刻记得‘9l加几”要拿走一根给“9”。
这和预设的正好相反,原以为学生会深刻记得“凑十法”,但结果正好相反。
学生没有发现两者算法的相同之处是“凑十法”,不同之处是“凑成十拿的`根数不同。
”
因此,我猜测,学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凑十法”意识,没有体验到“凑十法”的优势。
学生只掌握技能“拿一个给9”,但不知道“拿一个给9的”目的是凑成十,凑成十的目的是好算。
2、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都会模仿用凑十法计算,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用“凑十法”,仿佛都是老师的强制灌输。
那么,《7加几》该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主动要求“凑十法”?并且感受到凑十法的好处呢?
3、我又想,如果我们在前面“10-20数的组成”中,就让学生感受到10加几很简便,是不是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凑十法”意识会更强?再相,如果在起始课《9加几》中,更注重、更花时间对“凑十法”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那么后续的课,是不是就更简单?学生会主动进行正迁移呢?因为数学中,方法与经验是可以实现迁移的,而知识技能,学生掌握一点就是一点,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
明年,我要教一年级了,这次的听课,又让我收获很大。
8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最新7篇
8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最新7篇在结束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我们需要提笔写教学反思了,教学反思是能够提升你的教学能力,学会反思,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篇1《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八册课本116页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分为三类:(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竞赛。
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
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
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1、口算比赛。
目的: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时从中引出定律,为新课作铺垫。
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
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的提高了。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8加几》教学反思(精选7篇)
《8加几》教学反思〔精选7篇〕《8加几》教学反思〔精选7篇〕《8加几》教学反思1“8加几”是在学习“9加几”的根底上教学的,也就是在学8加几之前,孩子们已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大概的理解,而8加几只是对进位加法的稳固和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探究。
上课之前,对于课件的制作也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完“8加几”后,对这一节课进展了深入的反思。
准确的说,这节课不是完好和漂亮的一节课。
和我料想的效果相差太远,因此,自己反思后,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也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可以改正缺乏,使以后的教学可以更成熟。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过多,应该精简。
虽然每一到复习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但是可以减少数量。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是这节课更完好。
2、复习题中引出“8加几”的题型可以改为放在最后,这样就节约了复习的时间,为后面节约了时间。
3、复习题的计算题比拟多,设计也很实用,但是让孩子答复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比方:开火车、抢答、卡片、小黑板等形式呈现,这样即增加了兴趣性也增加了实用性。
4、对于教法应该优化。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问题使得孩子对教法的探究很有好处,但是应该在教学中优化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法,有利用计算速度的进步。
5、应该提出问题后多给孩子考虑的时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的训练。
6、对于能耐心听取孩子答复下列问题这个好习惯应该坚持。
7、对于孩子们的鼓励语用的很好。
比方:“学数学,学方法。
”“上课多听一分钟,下课多玩非常钟。
”“数学越学越简单。
”……即灌输好的思想,也可以作为口号提醒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还有很多收获就不一一列出来了,但是我应该多反思,多考虑,坚持用的好的地方,改良不好的地方,使自己能尽快成熟起来。
《8加几》教学反思2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们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进展着。
看,周五我班就迎来了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由我执教一年级《8加几》进展“借助几何直观促算理理解的研究”的微课堂验证。
【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8加几》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8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摘苹果游戏复习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又利用的方式复习了数的分成为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8加几做好铺垫。
新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
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练习题设计的由易到难,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8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前面动手操作的时间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了后面练习时间过于紧张,显得有点匆匆忙忙,以后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的安排。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1】篇〗1.教师应怎么上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时目标的把握。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既符合新课程,又让学生学得扎实。
2.教师的关键是语言上指导,在我认为,教学上的语言可分为:指导性语言和启发性。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对于指导性语言,我把握的还可以。
对于启发性语言,我还欠缺,在整个教学中未能把学生达到高涨。
本来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本想在这个游戏使学生达到高潮,可是在上课过程中的,漏掉了这个环节。
这个以后需要更加注意。
3.数学教师的教态应富有激情,会哄小孩子,使每个人都活起来。
语调应抑扬顿挫,这样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长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基础,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应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5.在做课件时,对于主题图的设计没有考虑的太多,结果图太小,不够清楚,下次应更注意点。
6.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紧张,忘了画9个0,当时我并没有把把9写好了再画,在这点上我,也学习到了教学过程中应随机应变。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多的是学到了很多教学上的技能和方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2】篇〗学习8、9这课时,我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十分和谐,因此我就从创建文明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8加几时,施金玲老师是按照书上的课时安排,把8、7加几放在一个课时里进行教学,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学得糊里糊涂,计算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很是麻烦。
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尝试拆开教学,8加几安排第一课时,7加几安排在第二课时,那么这节课的中心就是教学8加几,使学生能理解算理,正确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以学生都喜欢的闯关游戏引入,设计了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复习,第二关学习8加几,第三关解决问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关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二关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探索出8+4、8+7、8+3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
然后脱离图画,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计算8+5、8+6,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填,巩固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巩固练习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计算8加几,再通过心算,直接说得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1】篇〗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
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
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
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
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
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
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8加几》教学反思《8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差不多熟练把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通过前一时期《9加几》的学习,差不多初步感知并学会运用凑十法。
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得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8加几的学习是智障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
8加几的思想方法也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
8加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明白得,通过学习,学生能充分建立起一个进位加法的模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要紧表达在:1、结合情形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运算8加几的加法。
教学中的重点是把握8加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而难点则落实在明白得用凑十法运算8加几的思维过程。
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
成功之处:1、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如数的组成,把几分成2和几;填空,8加几等于10;9加几的运算并要求A类生说算理这些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究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知识我是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8加几的运算方法,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运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边演示边说,汇报交流,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3、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我注重培养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草莓图、桃子图,问发觉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觉,在发觉中质疑。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8加几》教学反思
《8加几》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8加几》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8加几》教学反思8加几是在学习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在学8加几之前,孩子们已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而8加几只是对进位加法的巩固和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探究。
上课之前,对于课件的制作也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完8加几后,对这一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准确的说,这节课不是完整和漂亮的一节课。
和我预想的效果相差太远,因此,自己反思后,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也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能够改正不足,使以后的教学能够更成熟。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过多,应该精简。
虽然每一到复习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但是可以减少数量。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是这节课更完整。
2、复习题中引出8加几的题型可以改为放在最后,这样就节约了复习的时间,为后面节约了时间。
3、复习题的计算题比较多,设计也很实用,但是让孩子回答的方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比如:开火车、抢答、卡片、小黑板等形式呈现,这样即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加了实用性。
4、对于教法应该优化。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问题使得孩子对教法的探究很有好处,但是应该在教学中优化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法,有利用计算速度的提高。
5、应该提出问题后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的训练。
6、对于能耐心听取孩子回答问题这个好习惯应该坚持。
7、对于孩子们的激励语用的很好。
比如:学数学,学方法。
上课多听一分钟,下课多玩十分钟。
数学越学越简单。
即灌输好的思想,也可以作为口号提醒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1】篇〗《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
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学生的经历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感知知识的发展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成功之处:1、旧知铺垫,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旧知铺垫,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课始,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和8、9的组成,为学习8、9的加减法作好铺垫。
创设小动物队列比赛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站得最整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
学习8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9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得数。
最后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想8、9的组成来计算出8、9的加减法。
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直观看图列式计算、动手操作计算和直接动脑口算的探究过程来感知、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和反思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口算能力。
使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通过旧知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由于计算不熟练和计算不够认真,口算结果容易出现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反思第【2】篇〗《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在上课和评课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在我校举行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中,我进行了《8加几》的授课,这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十几加几以及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并能够清楚的表达算理。
成功之处: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做题闯关的游戏,闯关成功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并得到每组圣诞树,根据每组的表现奖励小笑脸贴上去。
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通过情景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宣布联欢会正式开始,通过歌舞、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8+4=怎样算。
通过计算总结出凑十歌,并且全班一起加上节奏读了几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将课后练习改成联欢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设计了一个口算接力的形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8+4=()在用凑十法说算式的算理时,我让3名学生到讲台
上说了说,又让同桌之间说了说,但是我没有做一个完整的示范,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说算理,作为教师要体现示范和教授的作用,要给学生在示范,先让总结一遍算理,再让学生说。
2、这节课虽然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情景,但是其中有很明显的做题形式,还要设计的更加的合理、巧妙。
练习的量有点多,要量小而精。
3、学生在摆花片时,不会合作,摆好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