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性与恒成立问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恒成立存在性问题

(完整版)恒成立存在性问题

专题 恒成立存在性问题知识点梳理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能成立⇒()min a f x >;()()max a f x a f x ≤⇒≤能成立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在M 上恰成立⇔()a f x >的解集为M ()()R a f x M a f x C M ⎧>⎪⇔⎨≤⎪⎩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另一转化方法:若A x f D x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小值A x f =)(min ,若,D x ∈Bx f ≤)(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大值B x f =)(max .4、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n min ≥5、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ax ≤6、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n max ≥7、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in ≤8、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9、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题型一、常见方法1、已知函数12)(2+-=ax x x f ,xax g =)(,其中0>a ,0≠x . 1)对任意]2,1[∈x ,都有)()(x g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对任意]4,2[],2,1[21∈∈x x ,都有)()(21x g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设函数b x x a x h ++=)(,对任意]2,21[∈a ,都有10)(≤x h 在]1,41[∈x 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已知两函数2)(x x f =,m x g x-⎪⎭⎫ ⎝⎛=21)(,对任意[]2,01∈x ,存在[]2,12∈x ,使得()21)(x g x f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题型二、主参换位法(已知某个参数的范围,整理成关于这个参数的函数)1、对于满足2p ≤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212x px p x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函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函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基本方法:恒成立问题:1. 对于(),x a b ∀∈,()f x k ≥恒成立等价于min ()f x k ≥.2. 对于(),x a b ∀∈,()f x k ≤恒成立等价于max ()f x k ≤.3. 对于[]12,,x x a b ∀∈,12()()f x g x ≥等价于min max ()()f x g x ≥.4. 对于[]12,,x x a b ∀∈,12()()f x g x ≤等价于max min ()()f x g x ≤.5. 对于[],x a b ∀∈,()()f x g x ≥,等价于构造函数()()()h x f x g x =-,()h x 在区间[],a b 上的最小值min ()0h x ≥.6. 对于[],x a b ∀∈,()()f x g x ≤,等价于构造函数()()()h x f x g x =-,()h x 在区间[],a b 上的最大值max ()0h x ≤.7.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等价于[]min ()0,,f x x a b '≥∈.8.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等价于[]max ()0,,f x x a b '≤∈.存在性问题:1. ()0,x a b ∃∈,使得()f x k ≥成立,等价于max ()f x k ≥.2. ()0,x a b ∃∈,使得()f x k ≤成立,等价于min ()f x k ≤.3. []12,,x x a b ∃∈,使得12()()f x g x ≥成立,等价于max min ()()f x g x ≥.4. []12,,x x a b ∃∈,使得12()()f x g x ≤,等价于min max ()()f x g x ≤.5. [],x a b ∃∈,使得()()f x g x ≥,等价于构造函数()()()h x f x g x =-,()h x 在区间[],a b 上的最大值max ()0h x ≥.6. [],x a b ∃∈,使得()()f x g x ≤,等价于构造函数()()()h x f x g x =-,()h x 在区间[],a b 上的最小值min ()0h x ≤.参变分离:解决有关参数的恒成立问题或存在性问题时经常会用到参变分离的方法:就是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字母时(一个视为变量,另一个视为参数),可利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让两个字母分居不等号的两侧,即不等号的每一侧都是只含有一个字母的表达式,然后可利用一个变量的范围求出另一个变量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哪个字母范围已知,就将其视为变量(多数情况下是自变量x ),构造关于它的函数,另一个字母(一般为所求)视为参数.一、典型例题1. 已知函数()()24ln 1f x x mx m =-+∈R ,若对任意[]1,e x ∈,都有()0f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 设函数e()ln f x a x x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不等式()0f x <在区间2(0,e ]内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二、课堂练习1. 已知()f x '为函数()f x 的导函数,()()()2e 20e 0x x f x f f x +-'=,当0x >时,()e x af x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2. 已知函数()()ln f x x a x a =-+∈R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设()222g x x x a =-+,若对任意()10,x ∈+∞,均存在[]20,1x ∈,使得()()12f x g x <,求a 的取值范围.三、课后作业1. 已知函数()21()ln 22f x x x m x =+-+,在区间[]1,2单调递减,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a x =+--. 若当(1,)∈+∞x 时,()0>f x ,求a 的取值范围.3. 已知函数()11ln (f x x a ax a =+-∈R 且0)a ≠. (1)若函数()f x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e x g x x p =-+,若存在[]01,e x ∈使不等式()000e ln x g x x ≥成立,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函数恒成立存在性与有解问题

函数恒成立存在性与有解问题

函数恒成立存在性问题知识点梳理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能成立⇒()min a f x >;()()max a f x a f x ≤⇒≤能成立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在M 上恰成立⇔()a f x >的解集为M ()()R a f x M a f x C M ⎧>⎪⇔⎨≤⎪⎩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另一转化方法:若A x f D x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小值A x f =)(min ,若,D x ∈Bx f ≤)(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大值B x f =)(max .4、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n min ≥5、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ax ≤6、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n max ≥7、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in ≤8、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9、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例题讲解:题型一、常见方法1、已知函数12)(2+-=ax x x f ,xax g =)(,其中0>a ,0≠x . 1)对任意]2,1[∈x ,都有)()(x g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对任意]4,2[],2,1[21∈∈x x ,都有)()(21x g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设函数b x x a x h ++=)(,对任意]2,21[∈a ,都有10)(≤x h 在]1,41[∈x 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已知两函数2)(x x f =,m x g x-⎪⎭⎫ ⎝⎛=21)(,对任意[]2,01∈x ,存在[]2,12∈x ,使得()21)(x g x f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题型二、主参换位法(已知某个参数的范围,整理成关于这个参数的函数)1、对于满足2p ≤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212x px p x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解题策略一、“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 a f x 恒成立a f x ;max a f x 恒成立 a f xmin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 a f x 能成立a f x ;min a f x 能成立 a f xmax3 、恰成立问题的转化: a f x 在M 上恰成立 a f x 的解集为M a f x 在M 上恒成立a f x 在C M 上恒成立R另一转化方法:若x D,f (x) A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 f (x) 在D 上的最小值f min (x) A,若x D, f ( x) B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 f (x) 在D 上的最大值f max (x) B .4、设函数 f x 、g x ,对任意的x1 a , b ,存在x2 c,d ,使得 f x1 g x2 ,则f mi n xg mi n x5、设函数 f x 、g x ,对任意的x1 a , b ,存在x2 c , d ,使得 f x1 g x2 ,则f max xg max x6 、设函数 f x 、g x ,存在x1 a , b ,存在x2 c , d ,使得 f x1 g x2 ,则f m a x xg m i n x7 、设函数 f x 、g x ,存在x1 a , b ,存在x2 c , d ,使得 f x1 g x2 ,则f m i n xg m a xx8、设函数 f x 、g x ,对任意的x1 a , b ,存在x2 c , d ,使得 f x1 g x2 ,设f(x) 在区间[a,b]上的值域为 A ,g(x)在区间[c,d] 上的值域为B, 则A B.9、若不等式 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10、若不等式 f x g x 在区间 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数学问题研究中经常碰到在给定条件下某些结论恒成立的命题.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某结论成立问题,其表现形式通常有: 在给定区间上某关系恒成立; 某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 某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某表达式的值恒大于 a 等等⋯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第 1 页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恒成立”与“存在性”的综合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恒成立”与“存在性”的综合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恒成立”与“存在性”的综合问题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恒成立与存在性是两个基本概念,也是学习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恒成立与存在性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庞大的,学生们需要正确理解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利用。

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定义、历史背景等方面,对高中数学中“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进行浅谈。

首先,了解恒成立和存在性的定义和概念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中,所谓的“恒成立”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某个数学定理或结论的正确性可以永远保持不变,不会因为任何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要条件满足,定理的正确性就不会改变。

同时,“存在性”指的是某种数学定理或公式的真实存在,无论它到底是否正确,它都可以被实际检验,也就是说它是真实存在的。

其次,要正确理解恒成立与存在性的历史背景。

这两个概念在数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恒成立”就成为了数学的基本理念,是一种对数学理论的基本信念。

而到了中世纪,数学家们发现存在性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避免科学谬误,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存在性也很重要。

此外,可以在高中数学学习和教学中更好地引申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恒成立与存在性的区别,并且熟练掌握关于他们的基本概念,以便在实际的学习和应用中准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

此外,教师还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检验和深入思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两个概念,而不是单纯的熟记而已。

最后,再次强调,“恒成立”与“存在性”是高中数学学习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正确掌握如何在数学研究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素质,也为他们研究更深入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问题”与 存在性问题”的基本解题策略一、 恒成立问题”与 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 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1、 恒成立问题的转化: a f x 恒成立=a . f x 咧;a _ f x 恒成立=a _ f x min2、 能成立问题的转化: a . f x 能成立=a . f x min ; a 辽f x 能成立=a 辽f x max3、 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在 M 上恰成立二 a ■ f x 的解集为l a f x 在M 上恒成立Mu一、a (x 在C R M 上恒成立另一转化方法:若 X • D, f (x) _ A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f (x)在D 上的最小值f min (x)二A , 若X ,D,f(x)乞B 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 f (x)在D 上的最大值f max (X )二B .4、设函数f x 、g x ,对任意的X"-a , b 1,存在X 2 • C , d 丨,使得f x i _ g X 2,则f min X -g m in X5、设函数f x 、g x ,对任意的X 1 a,bi , 存在X 2 E fc, d 】,使得代人)兰g(x 2 ),则g X ,存在 x< a , b 1,存在 X 2 • C, d 1,使得 f X 1 - g X 2 ,则 f m ax X —g m i n xg x ,存在x< a , b 1,存在X 2 • C , d 1,使得f 治 -g X 2 ,则f m i n X —g m a x X&设函数f x 、g x ,对任意的x 1 存在X 2乏C , d 】,使得f(x 1 )= gg ),设f(x)在区间[a,b ]上的值域为A ,g(x)在区间[c,d ]上的值域为B,则A=B. 9、若不等式f x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 上函数y =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二g x 图象上方;10、若不等式f x :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 上函数y =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二g x 图象下方; 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数学问题研究中经常碰到在给定条件下某些结论 恒成立的命题.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某结论成立问题,其表现形式通常有:在给定区间上某关系恒成立;某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R;某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某表达式的值恒大于 a 等等…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m axX- g m ax X6、设函数f x 、7、设函数f X 、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实数a的范围.
2.设函数 f(x)=x2-1,对任意 x∈[32,+∞),f(mx )-4m2f(x)≤f(x -1)+4f(m)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f(x)=x2-1,x∈[32,+∞), f(mx )-4m2f(x)≤f(x-1)+4f(m)对 x∈[32,+∞)恒成立. 即(mx )2-1-4m2(x2-1)≤(x-1)2-1+4(m2-1)恒成立. 即(m12-4m2-1)x2+2x+3≤0 恒成立.即m12-4m2-1≤-2xx2-3恒成立. g(x)=-2xx2-3=-x32-x2=-3(x12+32x)=-3(1x+31)2+31. ∵x≥32,∴0<1x≤32,∴当1x=23时,g(x)min=-38. ∴m12-4m2-1≤-83.整理得 12m4-5m2-3≥0,(3m2+1)(4m2-3)≥0. ∵3m2+1>0,∴4m2-3≥0.即:m≥ 23或 m≤- 23.
2x 1
步转化为(ln 2xx11)max (3m成a 立4 . m2 )min
(2)①F(x)=ln(x+2)- 2x
x 1
定义域为:
(-2,-1)∪(-1,+∞).
F′(x)=
x
1
2
2(x 1) 2x (x 1)2
x
1
2
(x
2 1)2
=(x 1)2 2(x 2)
(x 2)(x 1)2
(x
x2 3 2)(x 1)2
,
令F′(x)>0,得单调增区间为 (2,和 3) ( 3,) 令F′(x)<0,得单调减区间为 ( 和3,1) (1, 3)
②不等式f(x+1)≤f(2x+1)-m2+3am+4化为:

恒成立、存在问题

恒成立、存在问题

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一、恒成立问题例1 已知函数f(x)=x|x-a|+2x.(1)若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求所有的实数a,使得对任意x∈[1,2]时,函数f(x)的图象恒在函数g(x)=2x+1图象的下方.f(x)=x3-6ax2+9a2x(a∈R),当a>0时,若对∀x∈[0,3]有f(x)≤4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函数f(x)=ax3+bx2-3x(a,b∈R),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y+2=0.(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若对于区间[-2,2]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都有|f(x1)-f(x2)|≤c,求实数c的最小值.例3 已知函数f (x )=x -1-a ln x (a ∈R). (1)求证:f (x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 =1; (2)若a <0,且对任意x 1,x 2∈(0,1],都有|f (x 1)-f (x 2)|≤4⎪⎪⎪⎪⎪⎪1x 1-1x 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已知函数f (x )=lg x ,求证:∀x 1,x 2∈(0,+∞),f (x 1)+f (x 2)2≤f ⎝ ⎛⎭⎪⎪⎫x 1+x 22.g (x )=1sin θ·x+ln x 在[1,+∞)上为增函数,且θ∈(0,π),则θ的值为________.二、存在性问题例1 已知函数f (x )=x 3-ax 2+10.(1)当a =1时,求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2)在区间[1,2]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x ,使得f (x )<0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f (x )=x (x -a )2,g (x )=-x 2+(a -1)x +a (其中a为常数).(1)如果函数y =f (x )和y =g (x )有相同的极值点,求a 的值;(2)设a >0,问是否存在x 0∈⎝ ⎛⎭⎪⎫-1,a 3,使得f (x 0)>g (x 0),若存在,请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 已知函数f (x )=2|x -m |和函数g (x )=x |x -m |+2m -8. (1)若方程f (x )=2|m |在[-4,+∞)上恒有惟一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对任意x 1∈(-∞,4],均存在x 2∈[4,+∞), 使得f (x 1)>g (x 2)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教材选修2-1 P20复习题5改编)例 命题“∃x ∈(0,+∞),x 2-ax +1≤0”为真命题,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f (x )=mx 33+x 2-x ,m ∈R ,函数f (x )在(2,+∞)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求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 例1【解答】 (1)f (x )=x |x -a |+2x =⎩⎨⎧x 2+(2-a )x ,x ≥a ,-x 2+(2+a )x ,x <a .由f (x )在R 上是增函数,则⎩⎪⎨⎪⎧a ≥-2-a 2,a ≤2+a 2,即-2≤a ≤2,故a 的取值范围为-2≤a ≤2.(2)由题意得对任意的实数x ∈[1,2],f (x )<g (x )恒成立,即x |x -a |<1在[1,2]恒成立,也即x -1x <a <x +1x 在[1,2]恒成立,故当x ∈[1,2]时,只要x -1x 的最大值小于a 且x +1x 的最小值大于a 即可,而当x ∈[1,2]时,⎝ ⎛⎭⎪⎪⎫x -1x ′=1+1x 2>0,从而x -1x 为增函数,由此得⎝ ⎛⎭⎪⎪⎫x -1x max =32; 当x ∈[1,2]时,⎝ ⎛⎭⎪⎪⎫x +1x ′=1-1x 2>0,从而x +1x 为增函数,由此得⎝⎛⎭⎪⎪⎫x +1x min =2, 所以32<a <2.变1【解答】 f ′(x )=3x 2-12ax +9a 2=3(x -a )(x -3a ),故f (x )在(0,a )上单调递增,在(a,3a )上单调递减,在(3a ,+∞)上单调递增.(1)当a ≥3时,函数f (x )在[0,3]上递增, 所以函数f (x )在[0,3]上的最大值是f (3),若对∀x ∈[0,3]有f (x )≤4恒成立,需要有⎩⎪⎨⎪⎧f (3)≤4,a ≥3,解得a ∈∅.(2)当1≤a <3时,有a <3≤3a ,此时函数f (x )在[0,a ]上递增,在[a,3]上递减,所以函数f (x )在[0,3]上的最大值是f (a ),若对∀x ∈[0,3]有f (x )≤4恒成立,需要有⎩⎪⎨⎪⎧f (a )≤4,1≤a <3,解得a =1.(3)当a <1时,有3>3a ,此时函数f (x )在[a,3a ]上递减,在[3a,3]上递增,所以函数f (x )在[0,3]上的最大值是f (a )或者是f (3).由f (a )-f (3)=(a -3)2(4a -3),① 0<a ≤34时,f (a )≤f (3),若对∀x ∈[0,3]有f (x )≤4恒成立,需要有⎩⎪⎨⎪⎧f (3)≤4,0<a ≤34,解得a ∈⎣⎢⎢⎡⎦⎥⎥⎤1-239,34. ②34<a <1时,f (a )>f (3),若对∀x ∈[0,3]有f (x )≤4恒成立,需要有⎩⎪⎨⎪⎧f (a )≤4,34<a <1,解得a ∈⎝ ⎛⎭⎪⎪⎫34,1.综上所述,a ∈⎣⎢⎢⎡⎦⎥⎥⎤1-239,1.例2【解答】 (1)∵f ′(x )=3ax 2+2bx -3,根据题意,得⎩⎨⎧ f (1)=-2,f ′(1)=0,即⎩⎨⎧ a +b -3=-2,3a +2b -3=0,解得⎩⎨⎧a =1,b =0,∴f (x )=x 3-3x .(2)令f ′(x )=3x 2-3=0,即3x 2-3=0,解得x =±1,(-2,-1) (-1,1) (1,2) + - + ∵f (-1)=max min 2. 则对于区间[-2,2]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都有|f (x 1)-f (x 2)|≤f (x )max -f (x )min =4,所以c ≥4,即c 的最小值为4.变题【解答】 (1)①充分性:当a =1时,f (x )=x -1-ln x ,f ′(x )=1-1x =x -1x ,所以当x >1时,f ′(x )>0,所以函数f (x )在(1,+∞)上是增函数,当0<x <1时,f ′(x )<0,所以函数f (x )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f (x )≥f (1)=0.②必要性.f ′(x )=1-a x =x -ax ,其中x >0.(i)当a ≤0时,f ′(x )>0恒成立,所以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 而f (1)=0,所以当x ∈(0,1)时,f (x )<0,与f (x )≥0恒成立相矛盾. 所以a ≤0不满足题意. (ii)当a >0时,因为当x >a 时,f ′(x )>0,所以函数f (x )在(a ,+∞)上是增函数; 当0<x <a 时,f ′(x )<0,所以函数f (x )在(0,a )上是减函数. 所以f (x )≥f (a )=a -1-a ln a .因为f (1)=0,所以当a ≠1时,f (a )<f (1)=0,此时与f (x )≥0恒成立相矛盾. 所以a =1,综上所述,f (x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 =1.(2)由(1)可知,当a <0时,函数f (x )在(0,1]上是增函数,又函数y =1x 在(0,1]上是减函数,不妨设0<x 1≤x 2≤1,则|f (x 1)-f (x 2)|=f (x 2)-f (x 1),⎪⎪⎪⎪⎪⎪⎪⎪1x 1-1x 2=1x 1-1x 2, 所以|f (x 1)-f (x 2)|≤4⎪⎪⎪⎪⎪⎪⎪⎪1x 1-1x 2等价于f (x 2)-f (x 1)≤4x 1-4x 2,即f (x 2)+4x 2≤f (x 1)+4x 1. 设h (x )=f (x )+4x =x -1-a ln x +4x .则|f (x 1)-f (x 2)|≤4⎪⎪⎪⎪⎪⎪⎪⎪1x 1-1x 2等价于函数h (x )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 因为h ′(x )=1-a x -4x 2=x 2-ax -4x 2,所以所证命题等价于证x 2-ax -4≤0在x ∈(0,1]时恒成立,即a ≥x -4x 在x ∈(0,1]上恒成立,即a 不小于y =x -4x 在区间(0,1]内的最大值.而函数y =x -4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所以y =x -4x 的最大值为-3, 所以a ≥-3.又a <0,所以a ∈[-3,0).θ=π2 【解析】 由题意,g ′(x )=-1sin θ·x 2+1x≥0在[1,+∞)上恒成立,即sin θ·x -1sin θ·x 2≥0在[1,+∞)上恒成立.∵θ∈(0,π),∴sin θ>0.故sin θ·x -1≥0在[1,+∞)上恒成立,只需sin θ·1-1≥0,即sin θ≥1,只有sin θ=1.结合θ∈(0,π),得θ=π2.存在问题【解答】 (1)当a =1时,f ′(x )=3x 2-2x ,f (2)=14, 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斜率k =f ′(2)=8,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2,f (x ))处的切线方程为 8x -y -2=0.(2)解法一:f ′(x )=3x 2-2ax =3x ⎝⎛⎭⎪⎪⎫x -23a (1≤x ≤2), 当23a ≤1,即a ≤32时,f ′(x )≥0,f (x )在[1,2]上为增函数, 故f (x )min =f (1)=11-a ,所以11-a <0,a >11,这与a ≤32矛盾.当1<23a <2,即32<a <3时,当1≤x <23a ,f ′(x )<0;当23a <x ≤2,f ′(x )>0,所以x =23a 时,f (x )取最小值,因此有f ⎝ ⎛⎭⎪⎪⎫23a <0,即827a 3-49a 3+10=-427a 3+10<0,解得a >3352,这与32<a <3矛盾;当23a ≥2,即a ≥3时,f ′(x )≤0,f (x )在[1,2]上为减函数,所以f (x )min =f (2)=18-4a ,所以18-4a <0,解得a >92,这符合a ≥3.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a >92.解法二:由已知得:a >x 3+10x 2=x +10x2,设g (x )=x +10x 2(1≤x ≤2),g ′(x )=1-20x3,∵1≤x ≤2,∴g ′(x )<0,所以g (x )在[1,2]上是减函数.g (x )min =g (2),所以a >92.【解答】 (1)f (x )=x (x -a )2=x 3-2ax 2+a 2x , 则f ′(x )=3x 2-4ax +a 2=(3x -a )(x -a ),令f ′(x )=0,得x =a 或a3,而g (x )在x =a -12处有极大值.∴a -12=a ⇒a =-1,或a -12=a 3⇒a =3.综上,a =3或a =-1.(2)假设存在,即存在x 0∈⎝ ⎛⎭⎪⎫-1,a 3,使得 f (x 0)-g (x 0)=x 0(x 0-a )2-[-x 20+(a -1)x 0+a ]=x 0(x 0-a )2+(x 0-a )(x 0+1)=(x 0-a )[x 20+(1-a )x 0+1]>0,当x 0∈⎝ ⎛⎭⎪⎫-1,a 3时,又a >0,故x 0-a <0, 则存在x 0∈⎝ ⎛⎭⎪⎫-1,a 3,使得x 20+(1-a )x 0+1<0. ①当a -12>a 3,即a >3时,由⎝ ⎛⎭⎪⎫a 32+(1-a )⎝ ⎛⎭⎪⎫a 3+1<0得a >3或a <-32,∴a >3;②当-1≤a -12≤a 3,即0<a ≤3时,4-(a -1)24<0得a <-1或a >3,∴a 无解.综上,a >3.【解答】 (1)f ′(x )=-x 2-23x +53,令f ′(x )>0,即x 2+23x -53<0,解得-53<x <1,∴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53,1;单调减区间为⎝ ⎛⎭⎪⎫-∞,-53和(1,+∞).(2)由(1)可知:当x ∈[0,1]时,f (x )单调递增,∴当x ∈[0,1]时,f (x )∈[f (0),f (1)],即f (x )∈[-4,-3].又g ′(x )=3x 2-3a 2,且a ≥1,∴当x ∈[0,1]时,g ′(x )≤0,g (x )单调递减,∴当x ∈[0,1]时,g (x )∈[g (1),g (0)],即g (x )∈[-3a 2-2a +1,-2a ],又对于任意x 1∈[0,1],总存在x 0∈[0,1],使得f (x 1)=g (x 0)成立⇔[-4,-3]⊆[-3a 2-2a +1,-2a ],即⎩⎪⎨⎪⎧-3a 2-2a +1≤-4,-3≤-2a ,解得1≤a ≤32.【解答】 (1)由f (x )=2|m |在x ∈[-4,+∞)上恒有惟一解, 得|x -m |=|m |在x ∈[-4,+∞)上恒有惟一解. 当x -m =m 时,得x =2m ,则2m =0或2m <-4, 即m <-2或m =0.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m =0.(2)f (x )=⎩⎨⎧2x -m (x ≥m ),2m -x (x <m ),原命题等价为f (x 1)min >g (x 2)min .①当4≤m ≤8时,f (x )在(-∞,4]上单调递减,故f (x )≥f (4)=2m -4,g (x )在[4,m ]上单调递减,[m ,+∞)上单调递增,故g (x )≥g (m )=2m -8,所以2m -4>2m -8,解得4<m <5或m >6.所以4<m <5或6<m ≤8.②当m >8时,f (x )在(-∞,4]上单调递减,故f (x )≥f (4)=2m -4,g (x )在⎣⎢⎢⎡⎦⎥⎥⎤4,m 2单调递增,⎣⎢⎢⎡⎦⎥⎥⎤m 2,m 上单调递减,[m ,+∞)上单调递增,g (4)=6m -24>g (m )=2m -8,故g (x )≥g (m )=2m -8,所以2m -4>2m -8, 解得4<m <5或m >6.所以m >8.③0<m <4时,f (x )在(-∞,m ]上单调递减,[m,4]上单调递增, 故f (x )≥f (m )=1.g (x )在[4,+∞)上单调递增,故g (x )≥g (4)=8-2m ,所以8-2m <1,即72<m <4.④m ≤0时,f (x )在(-∞,m ]上单调递减,[m,4]上单调递增, 故f (x )≥f (m )=1.g (x )在[4,+∞)上单调递增,故g (x )≥g (4)=8-2m ,所以8-2m <1,即m >72(舍去).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72,5∪(6,+∞).【答案】 a ≥2【解析】 原命题等价为∃x ∈(0,+∞),x 2+1x ≤a ,令f (x )=x 2+1x =x +1x ≥2,所以a ≥2.。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根本解题策略一、“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根本种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根本种类1、恒成立问题的转变:()a f x >恒成立⇒()maxa f x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2、能成立问题的转变:()a f x >能成立⇒()min a f x >;()()max a f x a f x ≤⇒≤能成立3、恰成立问题的转变:()a f x >在M 上恰成立⇔()a f x >的解集为M ()()Ra f x M a f x C M ⎧>⎪⇔⎨≤⎪⎩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 另一转变方法:假定A x f D x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小值A x f =)(min,假定,D x ∈B x f ≤)(在D 上恰成立,那么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大值B x f =)(max. 4、设函数()x f 、()x g ,对随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那么()()x g x f minmin ≥ 5、设函数()x f 、()x g ,对随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那么()()x g x f maxmax ≤ 6、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那么()()x g x f min max ≥7、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那么()()x g x f max min ≤8、设函数()x f 、()x g ,对随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设f(x)在区间[a,b]上的值域为A ,g(x)在区间[c,d]上的值域为B,那么AB.9、假定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那么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10、假定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那么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恒成立问题的根本种类在数学识题研究中常常碰到在给定条件下某些结论恒成立的命题.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某结论成立问题,其表现形式往常有:在给定区间上某关系恒成立;某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某不等式的解为一确实数;某表达式的值恒大于a等等…恒成立问题,波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浸透着换元、化归、数形联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益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育思想的灵巧性、创建性等方面起到了踊跃的作用。

不等式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不等式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例 3:设函数 f x a ln x
1 a 2 x bx ,a R 且 a 1 .曲线 y f x 在点 1, f 1 处的切线 2 a 的斜率为 0 .若存在 x 1, ,使得 f x ,求 a 的取值范围. a 1
例 1:对于满 足 | p | 2 的所有实数 p ,求使不等式 x px 1 2 p x 恒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
2
例 2:若不等式 2 x 1 m( x 1) 的所有 2 m 2 都成立,则 x 的取值范围 __________
2
7、二次函数——利用判别式、韦达定理及根的 分布求解 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来源:学_科_网] 类型 1:设 f ( x) ax 2 bx c(a 0). [来源


【名题精选,提升能力】
1、函数 f ( x ) x ax 3 ,当 x 2, 2 时, f ( x ) a 恒成立,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2
2、已知函数 f ( x ) 1 2 4 a 在 ( ,1] 上有意义,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3、若不等式 2 x 1 m x 1 对任意 m 1,1 恒成立,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S 2 n 1 ( n Ν ).若
不等式
n8 对任意 n Ν 恒成立,则实数 的最大值为 an n
e2 x e2 x 2 1 g ( x1 ) f ( x2 ) 5、设函数 f ( x ) , g ( x ) x ,对 x1 , x2 (0, ) ,不等式 恒成立, x k k 1 e
1 4
1 4
例 2:已知 f ( x )
1 2 x x , g ( x) ln( x 1)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解题策略一、“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 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能成立⇒()min a f x >;()()max a f x a f x ≤⇒≤能成立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在M 上恰成立⇔()a f x >的解集为M ()()R a f x M a f x C M ⎧>⎪⇔⎨≤⎪⎩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另一转化方法:若A x f D x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小值A x f =)(min ,若,D x ∈B x f ≤)(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大值B x f =)(max .4、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 n mi n ≥5、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ax ≤6、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 i n m a x≥ 7、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 a x m i n≤ 8、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设f(x)在区间[a,b]上的值域为A ,g(x)在区间[c,d]上的值域为B,则A ⊂B.9、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10、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数学问题研究中经常碰到在给定条件下某些结论恒成立的命题.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某结论成立问题,其表现形式通常有: 在给定区间上某关系恒成立; 某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某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某表达式的值恒大于a 等等…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中数学重点专项:经典的恒成立和存在性6道经典问题

高中数学重点专项:经典的恒成立和存在性6道经典问题

高中数学重点专项:经典的恒成立和存在性6道经典问题1. (1)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a ax x 的解集为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关于x 的不等式32-≤--a ax x 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 设a ∈R ,二次函数2()22.f x ax x a =--若()0f x >的解集为A , {}|13,B x x 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 对于满足|a|≤2的所有实数a,求使不等式x 2+ax+1>2a+x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1)1f =,若[],1,1a b ∈-,0a b +≠,有()()0f a f b a b+>+,(1)证明()f x 在[]1,1-上的单调性;(2)若2()21f x m am ≤-+对所有[]1,1a ∈-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5. 若函数y =R 上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6. 已知函数2()3f x x ax a =++-,⑴在R 上()0f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⑵若[]2,2x ∈-时,()0f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⑶若[]2,2x ∈-时,()2f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1.(1)设()a ax x x f --=2.则关于x 的不等式02>--a ax x 的解集为),(+∞-∞()0>⇔x f 在()+∞∞-,上恒成立()0min >⇔x f ,即(),0442min >+-=a a x f 解得04<<-a (2)设()a ax x x f --=2.则关于x 的不等式32-≤--a ax x 的解集不是空集()3-≤⇔x f 在()+∞∞-,上能成立()3min -≤⇔x f ,即(),3442min -≤+-=a a x f 解得6a ≤-或2a ≥.4. 解法1.由题意()2335g x x ax a =-+-,这一问表面上是一个给出参数a 的范围,解不等式()0g x <的问题,实际上,把以x 为变量的函数()g x ,改为以a 为变量的函数,就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的问题,即令()()2335a x a x ϕ=-+-,()11a -≤≤,则对11a -≤≤,恒有()0g x <,即()0a ϕ<,从而转化为对11a -≤≤,()0a ϕ<恒成立,又由()a ϕ是a 的一次函数,因而是一个单调函数,它的最值在定义域的端点得到.为此只需()()1010ϕϕ<⎧⎪⎨-<⎪⎩即22320,380.x x x x ⎧--<⎨+-<⎩ 解得213x -<<. 故2,13x ⎛⎫∈- ⎪⎝⎭时,对满足11a -≤≤的一切a 的值,都有()0g x <. 解法2.考虑不等式()23350g x x ax a =-+-<.由11a -≤≤知,236600a a ∆=-+>,于是,不等式的解为223660366066a a a a a a x --++-+<<. 但是,这个结果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考虑a 的条件,还应进一步完善.为此,设()()2236603660,66a a a a a a g a h a --++-+==. 不等式化为()(),11g a x h a a <<-≤≤恒成立,即()()max min ,11g a x h a a <<-≤≤.由于()236606a a a g a --+=在11a -≤≤上是增函数,则()()max 213g a g ==-, ()236606a a a h a +-+=在11a -≤≤上是减函数,则()()min 1 1.h a h ==所以, 213x -<<. 故2,13x ⎛⎫∈- ⎪⎝⎭时,对满足11a -≤≤的一切a 的值,都有()0g x <.6.解法一:由题设,0a ≠.()0f x =的两个根为12112,x a a =-+22112,x a a=++显然,120,0x x <>.(1) 当0a <时,{}12A x x x x =<<,21A B x ≠∅⇔>⇔2112a a ++1> 2.a ⇒<- (2) 当0a >时, {}{}12A x x x x x x =<>, 23A B x ≠∅⇔<⇔2112a a ++637a <⇒>. 于是,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6,2,7⎛⎫-∞-+∞ ⎪⎝⎭. 解法二:(1) 当0a <时,因为()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10a<,则对()1,3x ∈,()1f 最大,()()max 1220. 2.f x f a a a ==-->⇒<-(2) 当0a >时, ()()max ,1,3f x x ∈在()1f 或()3f 实现, 由()()120,376f a f a =--<=-,则()637607f a a =->⇒>于是,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6,2,7⎛⎫-∞-+∞ ⎪⎝⎭. 上述不含答案的试题请使用手机搜题软件搜索答案。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01
总结词
一次函数性质简单,常用于基础问 题。
总结词
一次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不存在 极值点。
03
02
总结词
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单调性明显。
总结词
一次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恒成立 与存在性问题较易解决。
04
二次函数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实例
总结词
二次函数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决定。
总结词
二次函数在区间$[-infty, frac{b}{2a}]$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数形结合 等方法,判断三角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是否存 在极值点或零点。
三角函数存在性问题的应 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物理、工程等领域, 常常需要判断某个三角函数是否满足某些条
件,如是否存在最优解或可行解。
03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 法
分离参数法
总结词
分离参数法是一种通过将参数分离到不等式的两边,从而简化问题的方法。
判别式法
总结词
判别式法是一种通过引入判别式来解决 问题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判别式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判别式来 简化方程的解的求解过程。这种方法在处 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非常 有效。通过判别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找 到方程的解,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解的性 质和分布。
04
实例分析
一次函数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实例
详细描述
分离参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参数从不等式中分离出来,单独放在不等式的另一 边,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处理 包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时非常有效。
数形结合法
总结词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通过将问题转化为 图形问题,从而直观地理解问题的方 法。

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

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

恒成⽴和存在性问题⾼⼀函数专题同步拔⾼,难度4颗星!模块导图知识剖析恒成⽴和存在性问题类型(1) 单变量的恒成⽴问题①∀x ∈D ,f (x )<a 恒成⽴,则f (x )max <a②∀x ∈D ,f (x )>a 恒成⽴,则f (x )min >a③∀x ∈D ,f (x )<g (x )恒成⽴,则F (x )=f (x )−g (x )<0,∴f (x )max <0④∀x ∈D ,f (x )>g (x )恒成⽴,则F (x )=f (x )−g (x )>0,∴f (x )min >0(2) 单变量的存在性问题①∃x 0∈D ,使得f (x 0)<a 成⽴,则f (x )min <a②∃x 0∈D ,使得f (x 0)>a 成⽴,则f (x )max >a③∃x 0∈D ,使得f (x 0)<g (x 0)恒成⽴,则F (x )=f (x )−g (x )<0,∴f (x )min <0④∃x 0∈D ,使得f (x 0)>g (x 0)恒成⽴,则F (x )=f (x )−g (x )>0,∴f (x )max >0(3) 双变量的恒成⽴与存在性问题①∀x 1∈D ,∃x 2∈E ,使得f (x 1)<g (x 2)恒成⽴,则f (x )max <g (x )max ;②∀x 1∈D ,∃x 2∈E ,使得f (x 1)>g (x 2)恒成⽴,则f (x )min >g (x )min ;③∀x 1∈D ,∀x 2∈E ,f (x 1)<g (x 2)恒成⽴,则f (x )max <g (x )min ;④∃x 1∈D ,∃x 2∈E , 使得f (x 1)<g (x 2)恒成⽴,则f (x )min <g (x )max ;(4) 相等问题①∃x 1∈D ,∃x 2∈E ,使得f (x 1)=g (x 2),则两个函数的值域的交集不为空集;②∀x 1∈D ,∃x 2∈E ,使得f (x 1)=g (x 2),则f (x )的值域⊆g (x )的值域解题⽅法恒成⽴和存在性问题最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具体的⽅法有直接最值法分类参数法变换主元法数形结合法经典例题【题型⼀】恒成⽴和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法直接构造函数最值法【典题1】 设函数f (x )=3|x |x 2+9的最⼤值是a ,若对于任意的x ∈[0,2),a >x 2−x +b 恒成⽴,则b 的取值范围是_.【解析】 当x =0时,f (x )=0;当x ≠0时,f (x )=3|x |x 2+9=3|x |+9|x |≤32√9=12,则f (x )max=12,即a =12.由题意知x 2−x+b <12在x ∈[0,2)上恒成⽴,即x 2−x +b −12<0在x ∈[0,2)上恒成⽴(∗),(把不等式中移到右边,使得右边为,从⽽构造函数y =g (x )求最值)令g (x )=x 2−x +b −12,则问题(∗)等价于在x ∈[0,2)上g (x )<0恒成⽴,在x ∈[0,2)上,g (x )<g (2)=4−2+b −12=32+b∴32+b ≤0即b ≤−32.【点拨】① 直接构造函数最值法:遇到类似不等式f (x )<g (x )恒成⽴问题,可把不等式变形为f (x )−g (x )<0,从⽽构造函数h (x )=f (x )−g (x )求其最值解决恒成⽴问题;② 在求函数的最值时,⼀定要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③ 题⽬中y =g (x )在x ∈[0,2)上是取不到最⼤值,g (x )<g (2)=32+b ,⽽要使得g (x )<0恒成⽴,32+b 可等于0,即32+b ≤0,⽽不是32+b <0分离参数法【典题1】 已知函数f (x )=3x +8x +a 关于点(0,−12)对称,若对任意的x ∈[−1,1],k ⋅2x −f (2x )≥0恒成⽴,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解析】 由y =3x +8x 为奇函数,可得其图象关于(0,0)对称,可得f (x )的图象关于(0,a )对称,函数f (x )=3x +8x +a 关于点(0,−12)对称,可得a =−12,对任意的x ∈[−1,1],k ⋅2x −f (2x )≥0恒成⽴,⇔∀x ∈[−1,1],k ⋅2x −3⋅2x +82x −12≥0恒成⽴,【思考:此时若利⽤直接构造函数最值法,求函数f (x )=k ⋅2x −3⋅2x +82x −12,x ∈[−1,1]的最⼩值,第⼀函数较复杂,第⼆函数含参要分即k ⋅2x ≥3⋅2x +82x −12在x ∈[−1,1]恒成⽴,所以k ≥82x 2−122x +3,(使得不等式⼀边是参数k ,另⼀边不含k 关于x 的式⼦,达到分离参数的⽬的)令t =12x ,由x ∈[−1,1],可得t ∈12,2,设h (t )=8t 2−12t +3=8t −342−32,当t =2时,h (t )取得最⼤值11,则k 的取值范围是k ≥11.【点拨】①分离参数法:遇到类似k ⋅f (x )≥g (x )或k +f (x )≥g (x )等不等式恒成⽴问题,可把不等式化简为k >h (x )或k <h (x )的形式,达到分离参数的⽬的,再求解y =h (x )的最值处理恒成⽴问题;② 恒成⽴问题最终转化为最值问题,⽽分离参数法,最好之处就是转化后的函数不含参,避免了⿇烦的分离讨论.【典题2】 已知f (x )=log 21−a ⋅2x +4x ,其中a 为常数(1)当f (1)−f (0)=2时,求a 的值;(2)当x ∈[1,+∞)时,关于x 的不等式f (x )≥x −1恒成⽴,试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1)f (1)−f (0)=2⇒log 2(1−2a +4)−log 2(1−a +1)=log 24⇒log 2(5−2a )=log 24(2−a )⇒5−2a =8−4a ⇒a =32;(2)log 21−a ⋅2x +4x ≥x −1=log 22x −1⇒1−a ⋅2x +4x ≥2x −1⇒a ≤2x +12x −12,令t =2x ,∵x ∈[1,+∞)∴t ∈[2,+∞),设h (t )=t +1t −12,则a ≤h (t )min ,∵h (t )在[2,+∞)上为增函数⇒t =2时,h (t )=t +1t −12有最⼩值为2,∴a ≤2.【点拨】 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等价转化,把问题慢慢变得更简单些.变换主元法【典题1】 对任意a ∈[−1,1],不等式x 2+(a −4)x −2a >0恒成⽴,求x 的取值范围.思考痕迹 见到本题中“x 2+(a −4)x −2a >0恒成⽴”潜意识中认为x 是变量,a 是参数,这样会构造函数f (x )=x 2+(a −4)x −2a ,⽽已知条件是a ∈[−1,1],觉得怪怪的做不下去;此时若把a 看成变量,x 看成参数呢?【解析】因为不等式x 2+(a −4)x −2a >0恒成⽴⇔不等式(x −2)a +x 2−4x >0恒成⽴...①,令f (a )=(x −2)a +x 2−4x ,若要使得①成⽴,只需要f (−1)>0f (1)>0⇔x 2−5x +2>0x 2−3x −2>0解得x >5+√172或x <3−√172,故x 的取值范围x ∣x >5+√172 或 x <3−√172.【点拨】 变换主元法,就是要分辨好谁做函数的⾃变量,谁做参数,⽅法是以已知范围的字母为⾃变量.数形结合法【典题1】 已知a >0,f (x )=x 2−a x , 当x∈(−1,1)时,有f (x )<12恒成⽴,求a 的取值范围.思考痕迹本题若⽤直接最值法,求函数f (x )=x 2−a x ,x ∈(−1,1)的最⼤值,就算⽤⾼⼆学到的导数求解也是难度很⼤的事情;⽤分离参数法呢?试试也觉得⼀个硬⾻头.看看简单些的想法吧!【解析】 不等式x 2−a x <12(x ∈(−1,1))恒成⽴等价于x 2−12<a x (x ∈(−1,1))恒成⽴...①,令f (x )=x 2−12,g (x )=a x ,若①成⽴,则当x ∈(−1,1)时,f (x )=x 2−12的图像恒在g (x )=a x 图像的下⽅,则需要g (1)>f (1)g (−1)>f (−1)⇔a >121a >12或a =1(不要漏了a =1,因为a >0,g (x )=a x 不⼀定是指数函数)⼜a >0,所以12<a <2,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2.【点拨】① 数形结合法:∀x ∈D ,f (x )<g (x )恒成⽴⇒在x ∈D 上,函数y =f (x )的图像在函数y =g (x )图像的下⽅.② 遇到h (x )<0不等式恒成⽴,可以把不等式化为f (x )<g (x )⽤数形结合法,⽽函数y =f (x )与y =g (x )最好是熟悉的函数类型,⽐如本题中构造出f (x )=x 2−12,g (x )=a x 两个常见的基本初级函数.【题型⼆】 恒成⽴与存在性问题混合题型【典题1】 已知函数f (x )=x 3+1,g (x )=2−x −m +1.(1)若对任意x 1∈[−1,3],任意x_2∈[0 ,2]都有f(x_1)≥g(x_2)成⽴,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对任意x_2∈[0 ,2],总存在x_1∈[-1 ,3]使得f(x_1)≥g(x_2)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设函数f(x)=x^3+1,g(x)=2^{-x}-m+1.对任意x_1∈[-1 ,3],任意x_2∈[0 ,2]都有f(x_1)≥g(x_2)成⽴,知:f\left(x_{1}\right)_{\min } \geq g\left(x_{2}\right)_{\max },∵f(x)在[-1 ,3]上递增,\therefore f\left(x_{1}\right)_{\min }=f(-1)=0⼜∵g(x)在[0 ,2]上递减,\therefore g\left(x_{2}\right)_{\max }=g(0)=2-m∴有0≥2-m,∴m的范围为[2 ,+∞)(2)由题设函数f(x)=x^3+1,g(x)=2^{-x}-m+1.对任意x_2∈[0 ,2],总存在x_1∈[-1 ,3]使得f(x_1)≥g(x_2)成⽴,知f\left(x_{1}\right)_{\max } \geq g\left(x_{2}\right)_{\max },∴有f(3)≥g(0),即28≥2-m,∴M的范围为[-26 ,+∞).【点拨】对于双变量的恒成⽴--存在性问题,⽐如第⼆问中怎么确定f\left(x_{1}\right)_{\max } \geq g\left(x_{2}\right)_{\max },即到底是函数最⼤值还是最⼩值呢?具体如下思考如下,⼀先把g\left(x_{2}\right)看成定值m,那\exists x_{1} \in[-1,3],都有f\left(x_{1}\right) \geq m,当然是要f(x)_{\max } \geq m;⼆再把f\left(x_{1}\right)看成定值n,那\forall x_{2} \in[0,2],都有n \geq g\left(x_{2}\right),当然是n \geq g(x)_{\max };故问题转化为f\left(x_{1}\right)_{\max } \geq g\left(x_{2}\right)_{\max }.其他形式的双变量成⽴问题同理,要理解切记不要死背.【典题2】设f(x)=\dfrac{x^{2}}{x+1},g(x)=ax+3-2a(a>0),若对于任意x_1∈[0 ,1],总存在x_0∈[0 ,1],使得g(x_0)=f(x_1)成⽴,则a的取值范围是\underline{\quad \quad }.【解析】\because f(x)=\dfrac{x^{2}}{x+1},当x=0时,f(x)=0,当x≠0时,f(x)=\dfrac{1}{\dfrac{1}{x^{2}}+\dfrac{1}{x}}=\dfrac{1}{\left(\dfrac{1}{x}+\dfrac{1}{2}\right)^{2}-\dfrac{1}{4}},由0<x≤1,即\dfrac{1}{x} \geq 1,\left(\dfrac{1}{x}+\dfrac{1}{2}\right)^{2}-\dfrac{1}{4} \geq 2,\therefore 0<f(x) \leq \dfrac{1}{2},故0 \leq f(x) \leq \dfrac{1}{2},⼜因为g(x)=ax+3-2a(a>0),且g(0)=3-2a,g(1)=3-a.由g(x)递增,可得3-2a≤g(x)≤3-a,对于任意x_1∈[0 ,1],总存在x_0∈[0 ,1],使得g(x_0)=f(x_1)成⽴,可得\left[0, \dfrac{1}{2}\right] \subseteq[3-2 a, 3-a],可得\left\{\begin{array}{l} 3-2 a \leq 0 \\ 3-a \geq \dfrac{1}{2} \end{array}\right.,\therefore \dfrac{3}{2} \leq a \leq \dfrac{5}{2}.巩固练习1(★★) 已知1+2^x+a\cdot 4^x>0对⼀切x∈(-∞ ,1]上恒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underline{\quad \quad }.2 (★★) 若不等式2x-1>m(x^2-1)对满⾜|m|≤2的所有m都成⽴,求x的取值范围.3 (★★) 若不等式3x^2-\log_a x<0在x\in\left(0, \dfrac{1}{3}\right)内恒成⽴,实数a的取值范围.4 (★★★) 已知函数f(x)=x^2-3x,g(x)=x^2-2mx+m,若对任意x_1∈[-1 ,1],总存在x_2∈[-1 ,1]使得f(x_1)≥g(x_2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5 (★★★) 已知a>0且a≠1,函数f(x)=a^x+a^{-x}(x∈[-1 ,1]),g(x)=ax^2-2ax+4-a(x∈[-1 ,1]).(1)求f(x)的单调区间和值域;(2)若对于任意x_1∈[-1 ,1],总存在x_0∈[-1 ,1],使得g(x_0)=f(x_1)成⽴,求a的取值范围;(3)若对于任意x_0∈[-1 ,1],任意x_1∈[-1 ,1],都有g(x_0)≥f(x_1)恒成⽴,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1.\left(-\dfrac{3}{4},+\infty\right)2.\dfrac{\sqrt{7}-1}{2}<x<\dfrac{\sqrt{3}+1}{2}3.\dfrac{1}{27} \leq a<14.m≤-1或m≥3Processing math: 64%5.(1) \left[2, a+\dfrac{1}{a}\right](2) a>1(3) \left[\dfrac{1}{3}, 1\right)。

高中政治中的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例题

高中政治中的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例题

高中政治中的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例

一、存在性问题例题:
1. 有一段文字如下:“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问这段文字中存在哪个具体存在性问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组成。

”这个规定中的存在性问题是什么?
3. 以下哪个选项是政治体制中的存在性问题?
A. 政府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国家的主权。

B. 政府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

C. 政府实行多党制。

D. 政府制定并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二、恒成立问题例题:
1. 有一段文字如下:“国务院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组织。

”请问这段文字中存在哪个具体恒成立问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这个规定中的恒成立问题是什么?
3. 以下哪个选项是政治体制中的恒成立问题?
A.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制。

C.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国家实行省级政府负责制。

以上是高中政治中的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的例题,通过对这些例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教案)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能成立⇒()min a f x >;()()max a f x a f x ≤⇒≤能成立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 f x >在M 上恰成立⇔()a f x >的解集为M ()()R a f x M a f x C M ⎧>⎪⇔⎨≤⎪⎩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另一转化方法:若A x f D x ≥∈)(,在D 上恰成立,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小值A x f =)(min ,若,D x ∈B x f ≤)(在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x f 在D 上的最大值B x f =)(max .4、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in min ≥5、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x g x f max max ≤6、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max min f x g x ≥7、设函数()x f 、()x g ,存在[]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则()()min max f x g x ≤8、设函数()x f 、()x g ,对任意的[]b a x ,1∈,存在[]d c x ,2∈,使得()()21x g x f =,设()x f 在区间[],a b 上的值域为A ,()x g 在区间[],c d 上的值域为B ,则A B ⊆.9、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上方;10、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函数()y f x =和图象在函数()y g x =图象下方;专题训练:1.函数()221f x ax x =++,若对任意)1,x ∈+∞⎡⎣,()0f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性与恒成立问题
1.已知函数f(x)=⎩
⎨⎧ln(1-x) x<0(x-1)3+1 x≥0 ,若存在x 0,使得f(x 0)<ax 0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0)⋃ (34
,+∞) 。

解析:分别作函数f(x) =⎩
⎨⎧ln(1-x) x<0(x-1)3+1 x≥0 和g(x)=ax 0的图像,数形结合观察。

结合计算可求。

依题意知,函数f(x) =⎩⎨⎧ln(1-x) x<0(x-1)3+1 x≥0 的图像可以在函数g(x)=ax 的图像的下方。

易知当a<0时恒满
足,当a=0时直线为x 轴,不可能成立,当a>0时,
在第一象限,直线必须在f(x)图像切线的上方。

不妨设切点为(x 0,(x 0-1)3+1),f ’(x)=3(x-1)2,故
a=3(x 0-1)2,切线方程为:y-[(x 0-1)3+1]= 3(x 0-1)2(x-x 0)
由切线过原点(0,0),得x 0=32 ,代入得a=34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 (34 ,+∞) 。

2.若关于x 的不等式20x xe ax a -+<的非空解集中无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221[,)53e e (B )1[,)34e e
(C )1[,]3e e (D
)[]4e e 解析:原不等式可化为xe x <a(2x-1),依题意,不等式有解且解集中不含整数。

不妨设f(x)=xe x ,g(x)=a(2x-1),则函数f(x)=xe x 的图像必须有部分在函数g(x)=a(2x-1)图像的下方,且交点之间不含整数。

由f ’(x)=e x (x+1)知当x<-1时,f(x)为减函数,当x>-1时,f(x)为增函数.注意到x<0时f(x)<0,f(0)=0,函数g(x)的图像是经过
(12
,0)的直线。

作图如下:由图可知直线的斜率必须小于切线的斜率,且f(-1)≥
g(-1),即-1e ≥ -3a,得a≥ 13e
,由此可判断选B 。

求上限计算方法同题1.
3.已知函数f(x)=3mx-1x
-(3+m)lnx ,若对任意的m ∈ (4,5),x 1,x 2∈ [1,3],恒有(a-ln3)
m-3ln3>|f(x 1)-f(x 2)|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376
,+∞) 。

解析:由f(x)= 3mx-1x -(3+m)lnx,且m ∈ (4,5)得:x ∈ (1,3)时f′ (x)=3m+1x 2 -3+m x
=(3x-1)(mx-1)x 2 >0,则f(x)在[1,3]上单调递增,则任意1,x 2∈ [1,3],恒有(a-ln3)
m-3ln3>|f(x 1)-f(x 2)|成立,即为(a-ln3)m-3ln3>|f(x 1)-f(x 2)|max =f(3)-f(1)=6m+23
-(3+m)ln3,则(a-6)m-23 >0对任给m ∈ (4,5)成立。

即⎩
⎨⎧4(a-6)-23 ≥ 05(a-6)-23 ≥ 0 ,解得a≥376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37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