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家的_非常道_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叶振鹏研究员
公共财政阳光普照
![公共财政阳光普照](https://img.taocdn.com/s3/m/0d490fcf8bd63186bcebbc93.png)
责一批应用性科研项 目,这样 .企业在技术革命上有一个进 步 业绩大大提升 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都能 实现 良性互动和
共同增长。
1 4
己 转型考验 着企业的生存选择。 全国人 大代 表 、沈 阳机床 集 团董 事 长陈 惠仁 强调 ,中 国企 业 的根 本 出路 应 是 迅 速提 高 “ 企业 素 质 ” 。
的 比较 优 势 ,中 国企 业 的根 本 战 略 应 该 是 迅 速 提 高 企 业 素 质 ,争取 达 到 国 际级 竞 争 对 手 的 水 平 。 只 有 中 国
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政府和有关部 门已经做了大量富 有成效的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去年底的全国首届企业
会 计 高 层论 坛就 强调 , 未来 一 段 时期 . 政 部 门将 大 力 推 动 企 财
业转变发展 方式 . 让公 共政策 、 公共财政 的阳光普照到更多勇 于创新 、敢 于突破 的企业 。 全 国人大代表 、广西 自治 区财政厅厅长苏道俨接受 《 新 理财》 采访时建议 . 中央政府应为扶持企业转变发展 方式 、 提 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出更大的财力空 间。 另外 . 在加大财
全 国政协 委 员 、 州省 工 商联 主席 郑 楚平 认 为 . 贵 大 势 已经 改 变 , 业 的根 本 战略 也 应 该 进 行 转 变和 调 整 。 企 邱 继 宝 表 示 ,中国 经 济 转 型 和 宏 观 调 控让 飞 跃 集 团 转 变 了 发 展 战 略 由 快 和 多 变成 “ 和 久 ” 贵 。
[ C RE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D  ̄ U R N & RN
财政学陈共人大芸窗第一套题库
![财政学陈共人大芸窗第一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04ca7a6ad02de80d4d840f9.png)
第一套1。
下列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有()。
A.义务教育B.国防C。
影院 D.公路2。
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B。
资源配置的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D。
保证社会安定3.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
A.增加财政收入B。
减少财政收入C。
增加财政支出D。
减少财政支出4。
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利益外溢的产品才可称为准公共物品. 正确( ) 错误()5。
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D。
没有固定关系6。
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政府性基金的主体. 正确( )错误()7.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何谓零基预算?我国的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改革.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
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
零基预算对于政府的预算过程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根据零基预算的逻辑,开始砍掉一些构成原来预算基数的支出项目,例如,失去了政策依据的专项经费、领导人批条子形成的专项经费、一次性的专项经费、不属于本级政府事权范围内的支出。
其次,在专项经费领域建立项目库有助于零基预算的有效实施,而且对于各个支出部门预算要求的形成构成了某种制约,使得支出部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申报专项经费甚至“编造"项目来套取经费。
中国经济在两难中突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释疑经济问号
![中国经济在两难中突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释疑经济问号](https://img.taocdn.com/s3/m/d06f0d8871fe910ef12df817.png)
中国经济在“两难"中突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释疑经济问号记者/王延春棱心提示:20l o年—路赶米.宏观经济运行链杂多变二前J L个月学者越宏观经济复苏锫0瞎增.很多数擗幽畦乎佐证7中崮经济是拉动世抖璺i爵走出{睡咎的发动机.然而.年中以后.随着一些经济趋冷迹象递梦盛蒯.恶溺2芦叉起.出碰7经济‘=放l耗痒”.以及再次出台第=莘岔嫡0鹭5政蒲。
的言跄。
政目,执行r黝蓑.对房地产市场的5雌.对地力政府幽融资平台肿罄颤.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坦瘟这些殴蔚执行日纵量程中.卫受到翳洲质务启缸筝芥≠心索影聃.世界经阱复苏动力有新鞋璐.踊而中碱《=鼓舞被再度置于十字路H.宏理祷&蕊临曲“硝难“#q题蟥多。
疟抗醒者醒脚茁醴饕得与失中.鲤榭7有何黜趋势?拳期颤昕垒目凡走时晚经f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赞镬释疑一系剥经济f“l号.详解中国经济“两难”境地怎±看待;前&济放《的Ⅱm“E皮々PM I缓慢下行这—雕象虚政引起重桃、我的判断是.I|前的经济下滑还微难说是趋势性下卅.而是出r硝篮经济结构调控房地产,以&缩小占年过分膨胀的基建麒、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经济蝴此种经济收缩堆以避免+是调控过程中的一种正常.髭现。
否则.经济结构怎幺能调整好,结犄失衡怎么纠正,可持续班艟的目标怎么选戚,因此.拽不主张发变现在的政策。
勰勰控不应谈政松,尤其对于房地产i嘲{空应设坚持,当燎也要不J鹏.毕童房地产市场下滑得太快台带来很大)邑险.所以要稳定住当前政策.把泡沫慢f t挤出去i近“再m女自#:轮刺女&t’的魄^鹊起怠{i t目,我不主张再镐类似去年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以及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过千宣豁的货币政锥.授现在非常担心弭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昕啦L簿等地又要放松颦j套房贷限制措施,我认为这个消息要醐。
之所H出现“再刺激论是因为市场担心下半年经济下精.目前一些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先{i槲袖】PM I、发电量等.已出删4头回落的趋势。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730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d.png)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旳理由
1、“三农”是具有“外部效应”旳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外部效应”旳案例:一项科研成果旳推出,将会
使全部利用这项成果旳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 旳单位却不论怎样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旳全部 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旳研究成果所产生旳利益 是“外溢”旳,但是,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所需旳一切费 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 。
一、基础设施投资旳性质
日本、韩国 : Q1→A→Q2→B→Q3 欧美发达国家: Q1→C→Q2→D→Q3
产出模型图
二、基础设施旳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旳特点
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属于混合产品,能够由政府提 供,也能够由市场提供,也能够采用混合提供旳方式。
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部效应 旳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
财政用于 “三农”旳投入
三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新时期新目的:增长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2、守住三条线:确保粮食生产力不降低,农民增 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3、“三大调整”:调优产品构造,调好生产方式, 调顺产业体系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4、“三大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 体 5、哺育新产业、新业态 6、打造田园综合体 7、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旳变动量与 引起该变动旳投资量之比
根据Y=a+c(Y-T)+I+G,得dY=1/1c(dG),即1/1-c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 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中央党校政经专业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
![中央党校政经专业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a2b3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2.png)
《财政学》------课程主持人 李旭章第一讲 公共财政学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 P3(红)二、公共财政学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P4(红)三、公共财政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P5(红)四、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P12(红)五、公共财政的含义 P10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而财政的主体从来都是国家(或政府),因而公共财政实际上也就是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在市场经讲条件下的运行模式。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
六、公共财政的职能 P20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政府机构的运作、政府职能的履行就是靠财政收入来支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考题:1、学习公共财政学的意义是什么?2、 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P14-16 P27 (1)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2)公共产品作为私人产品的对称,具有以下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3、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哪些?简述各个职能的内容。
P20-26 P27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政府机构的运作、政府职能的履行就是靠财政收入来支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财政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蔡汉波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财政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蔡汉波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7026a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e.png)
官僚Bureaucracy :
• 效用函数-预算最大化-“委托-代理”-信息优势与激励 不足
第21页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微观原因Micro elements of affecting financial expenditure ■(一) 需求原因Demand elements
●免费拨款Free grants:是指财政将货币资 金直接拨付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不要 求其归还和付出任何代价支出方式。
●有偿贷款Loans paid:是指财政直接贷放 或通过银行贷放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并 收取一定利息或占用费支出形式。
第9页
Relations between classification ways 各种分类办法之间关系
第6页
■(四)按支出用途分类Usage ●1、公共部门消费性支出Public sector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2、公共部门投资 Public sector investment ●3、补助支出 Subsidies ●4、经常性拨款 Recurrent funding ●5、政府债务利息支出Government debt interest payments ●6、资本转移支出 Capital transfer expenditure 朗读 ●7、政府贷款 Government loans ■(五)按财政支出受益范围分类Range of benefit
和平时期 战争时期 平时期
战后和
图4-2 梯度渐进增长
间 阅 平复水升 置 而 。正平而 换替 提审 常提增正 现换 升阅 后升加常 象效 可效 ,,,时 。应 容应 财财非期
: 忍: 政政常财 不 纳非 支支时政 同 税常 出出期支 时 水时 不会,出 期 平期 会跳人会 不 现人 回跃们随 同 象们 复性可收 支 ;对 到增容入 出 过 战加忍水 项 去 前。纳平 目 审 水恢税提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状况研究论文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状况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cdd2b7fd0a79563c1e721f.png)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状况研究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行利润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
关键字:国企,垄断,利润分配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需要与之对应的制度相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将国有资本经营的收益作为一种国有资本运营的有效手段已经日益引起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持续改革和我国总体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长期优惠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率自1998年以来稳步提高,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2009年上半年垄断国企利润有所下降,但全年仍然有10%的增长。
但是这些巨额利润却大部分并没有上缴。
将国企分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使国企分红惠及全民,几乎是一个”国际惯例”。
鉴于此,本文将在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方面进行研究,以便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有关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国有资产利润的管理方面,目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应当建立二元财政模式。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叶振鹏(1993)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及双重职能,决定着国家财政是由两个部分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这里国有资产财政主要就是指国企的利润管理。
中南财经大学叶汉生、陈建(2001)从财政本质以及财政的类型划分出发,指出”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具有根本区别,两者是相互否定的。
此外,他从复式预算的角度指出了建立国有资本利润管理的积极意义,认为复式预算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划清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国家财政与企业财务的界限,更好地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为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著名经济学家许毅(1996)对国有资本进行利润管理的理论提出了批评。
金融界的上财校友
![金融界的上财校友](https://img.taocdn.com/s3/m/903c907d31b765ce05081434.png)
张逢雨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陈秉权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
胡延照 上海市副市长
周太彤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邵宗明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张君一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
许宪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白文华 上海世博土控集团董事长、上海地产集团总裁
汤期庆 上海水产集团董事长、长江投资实业董事长、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会长
葛文耀 上海家化董事长
徐刚 华普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集团总裁
俞吾炎 上海机场董事长
吴沈铎 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集团董事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蔡鸿生 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
胡世明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都江源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公司董事
戴国强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总经理
陈和本 上海银行董事
曹贵仁 中国太平洋人寿股份公司董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资金中心总经理
史柳宝 兰州大学副校长
章国富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
张懿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应林军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张晖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关心 证大投资集团副总经理
张斌 中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虞涤新 原安达信及全球四大第一位大陆合伙人
杨玉成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慰曾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主编、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中国韬奋出版奖
周志诚 台湾省会计师公会理事长
章和轼 上海四季酒店董事长、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陆禹平 上海光通信发展股份公司董事长、香港上海实业集团副总裁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公益何以成“公疑”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公益何以成“公疑”](https://img.taocdn.com/s3/m/aff86a7ef242336c1eb95ed8.png)
对于道德方面的质疑,徐永光认为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告诉他们哪些质疑是对的,哪些质疑是错的。“我个人觉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些质疑是错的,大家并不知道;有些质疑是对的,但缺乏最后的交代。这样的话就变得良莠不分,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公众并不清楚。”在徐永光看来,质疑是常态,一直都会有,关键是有了质疑以后该怎么办。
内蒙古通辽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公益何以成“公疑”
3年前,“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透明度的非议。随后,对公益组织的质疑事件层出不穷。从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到崔永元的公益事业,再到对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芦山地震捐款使用速度的质疑,公众的注意力一次次被吸引到公益行业,越来越多的质疑对准了慈善组织。日前,在由凤凰公益频道和安平公共传播基金联合举办的正益论沙龙现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突然质疑壹基金账目管理混乱、涉及利益输送,追问“钱去哪儿了”。
现场并无壹基金的工作人员回答,但在参加沙龙的专家看来,判断利益输送时,要看相关方是否有关联性、交易是否必然发生、利益相关方在公益慈善组织决策过程中是否回避。
如何看待管理费问题
公益慈善组织圈子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有公益组织被质疑,大家都在猜,谁会是下一个被质疑者。
在希望工程发起人、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看来,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质疑可以分为四种。第一是对公益组织违反法律的质疑;第二是对公益组织违反行业规定的质疑;第三是对公益组织突破道德底线的质疑;第四是对公益组织一些做法持不同意见。这四种质疑程度依次递减,“往往第一种质疑最强烈”。
中国财税史的文化价值研究
![中国财税史的文化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753cccbb4cf7ec4afed04a.png)
釜 2 财税文化理论的探讨
一
篡
中央财经大学的 孙翊刚教授从 “ 中国财政与人 款等非生产性支 出则急速膨胀 ,占居支出总额的绝
大部分 。影响晚清时期财政支 出政策效应 的因素是 多方面的 , 除了当时的社会 、 军事背景外 , 封建吏治 的腐败、 统治者财政思想与观念的落后、 政策执行者
国财税 文化 成果 的发 掘 、利用 以及 中外财 税文 化 比
议题有高度的理论价值 和现实意义 。湖北省地方税 务局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许建国教授从名人名
言展开 ,阐述 了财 政史 研 究 的重 大意 —— 财政 学 义
和财政史是“ 一体两翼 ” 的关 系 , 财政史 的研究对财 政制 度理 论 与发展 有 重 大 的指导 意义 ,运 用财政 史 来研究如何贯彻量人为出、 量力而行的原则 , 研究全
家 和实务界 领导共 6 0余人 聚集 在 晓南 湖 畔 , 出席 了
1 财 税 文化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叶振鹏研
究员对 本 次会议 的议 题进 行 了高 度评价 ,他认 为 本
这次学术盛会 。大会共提交学术论文 5 篇 , 9 学者们
围绕 “ 国财税史 的文 化 价值 研 究 ”分 别 就 中 国财 中 , 税文化 的 内涵 、 点与 研究 意 义 , 国财税 文化 的地 特 中 位 和发展 取 向 ,如何 推进 中国财税 史 学 的发展 与 中
社 科 经
中 国 财 税 史 的 文 化价 值 研 究
赵 兴 罗 周 春 英
( 中南财 经政 法 大学财政 税务 学 院 , 汉 4 0 7 ) 武 3 0 3
21 0 0年 5月 1 6日, 51 由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财
《公共财政概论》教材内容总结
![《公共财政概论》教材内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1d39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0.png)
《公共财政概论》教材各章内容总结绪论1.内容摘要绪论界定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全书的内容体系,指出学习公共财政概论的重要意义,介绍学习方法。
绪论部分对全书的学习起启发和引导作用。
2.基本原理(1)财政乃公众大事、国家要事,关乎民生福祉和国家兴衰。
(2)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3)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论。
(4)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不同。
实证分析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描述事物和“实然”状态,说明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究竟是什么样的。
规范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应然”状态。
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1.内容摘要第一节是公共财政概述。
首先介绍财政的起源,指出财政不仅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然后由财政概念引出公共财政的含义,并分析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最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是公共财政思想。
主要概括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思想与公共财政思想的演变,结合实际分三个阶段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思想的演变。
2.基本原理(1)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国家和政府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3)财政具有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
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的特殊属性,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所决定。
(4)就一般属性而言,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就特殊属性而言,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财政模式。
悲情科学拓荒人叶企孙
![悲情科学拓荒人叶企孙](https://img.taocdn.com/s3/m/204d62efaa00b52acfc7caae.png)
悲情科学拓荒人叶企孙作者:王佳雯来源:《科学家》2014年第07期现在的中国经济腾飞、物质富足,有更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有更通畅的交流渠道,但却很难追寻到大师的足迹。
我们总是不断追问,为什么如今的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的科学家?或许,从叶企孙先生身上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2010年3月29日,央视记者柴静在她自己的博客上,用她一贯颇富情感的笔触写下了这样一篇博文——《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凭借柴静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代大师竟以这样的方式才走入人们的视线。
但媒体是健忘的,公众也是健忘的,一番热炒之后,这个名字渐渐又被淹没在浩淼的信息海洋中。
浪潮过后,有多少人真的认识了他,记得他,我们无从查证。
虽然,他不一定希望被人记得,不一定需要后人敬仰,但对这个民族而言,却不能不记得他。
坚守科学救国梦叶企孙,原名叶鸿眷,1898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还算富庶的官宦家庭。
在父亲叶景澐的严格管教下,他饱读诗书。
或许正是对古典典籍的涉猎,塑造了他一身的儒雅气质。
“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父亲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的理念,在当时年幼的叶企孙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并随后开始招生。
当时不满13岁的叶鸿眷便在报考之列,并顺利成为了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不过,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清华学堂开课不久便停课了。
1913年夏,时局稍显平稳,清华学堂再次恢复招生。
叶鸿眷便更名叶企孙,再次参加清华学堂的入学考试,并再次成功被录取。
“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这是叶企孙再度进入清华学堂后,为自己立下的规矩。
而他自己也严格按照自己的戒律,开始了在清华学堂的科学探索。
这一时期,父亲早年在他心中种下的“科学救国”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科学思想体系。
他在清华学堂创立了科学会,并制定了“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的会员守则。
《跳出财政看财政》
![《跳出财政看财政》](https://img.taocdn.com/s3/m/85a39da431b765ce0408148a.png)
《跳出财政看财政》作者:龚成钰《新理财·政府理财》202x年第12期刘小燕给人的第一感觉,像一位教书育人的女教师,衣着朴素,神态平和。
采访中,一位思维敏捷、作风干练、极具开拓精神的财政厅长跃然而出,令人瞩目:她不仅仅是一位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财政厅长,她还是一位精通金融市场和资本运作的理财专家。
她说,搞财政工作就是要跳出财政看财政,回到财政再去理财,这样会看得更宽一些,站得更高一些,管理才会更科学、更精细。
在实践中思考《新理财》。
您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财政厅女厅长,亲身经历了财政改革30年的发展和变化,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刘小燕。
我觉得财政体制改革最成功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这是一次税制和财政体制同步进行的改革,让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综合实力增强了。
在以后的几年,尤其是从“十五”开始,财政的公共性得到突出体现,很多民生建设也是在这个时期大踏步地开展起来,更统一了有些杂乱的地方财政体制。
从陕西财政来说,可以说从非常困难逐步走向缓解。
我们xx年的收入基数是62.9亿元,去年我们达到893亿多元,财政收入已经连续跨了很多台阶,收入规模大幅度增加,稳定的收入机制在逐步建立。
支出的规模也大幅度增加,我们去年支出是1054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财政整体上从过去发不出工资,到现在保证正常运转已经没有问题(当然,我们县乡津补贴发放,一是水平比较低;二是资金困难),这完全归功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
《新理财》。
据我们了解,在财政体制改革执行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您是如何看的。
刘小燕。
可以肯定地说,咱们的财政体制改革是成功的。
分税制体制改革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相对规范化,特别是为解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国家实行了转移支付制度,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证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大体一致。
这对中西部地区确确实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缩小了或者说是减缓了中西部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和发达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治理整顿中的几个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治理整顿中的几个宏观经济政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d3b04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56.png)
作者: 叶振鹏
作者机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财经论丛
页码: 8-14页
主题词: 治理整顿;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思想;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超分配;社会总需求;
通货膨胀;结构失调;基础产业;扩张性政策
摘要: <正>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城乡人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提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年成绩举世瞩目,应该充分肯定。
但我们在前进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失控,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结构失调,加工工业和基础产业的比例失调;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秩序混乱;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
经过一年的治理整顿,上述矛盾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是多年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经济发展过热中积累起来的,不是通过一、二年的调整就可以马上消除。
因此,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尚不可低估。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我们有必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当前的经济问题分层次地深入分析研究。
财政大家的“非常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叶振鹏研究员
![财政大家的“非常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叶振鹏研究员](https://img.taocdn.com/s3/m/99d5b070b9d528ea80c77997.png)
作者: 尹情
作者机构:�财政监督》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财政监督
页码: 18-2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6期
主题词: 财政部 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国家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学与研究 所长 常道
摘要:叶振鹏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财政学家,也是我国财政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我国首开《中国财政》和《国家预算》课程,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教材和全国第一本统编《国家预算》教材。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他就一直活跃在财政教学与研究的第一线。
直到现在.他已在财政教学的讲台上站了59个年头。
在中老年一代财政学者中,仍有不少人对他讲课印象深刻。
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白景明
![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白景明](https://img.taocdn.com/s3/m/1a02fa4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3.png)
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
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白景明
高红海
【期刊名称】《中国总会计师》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 如火如茶的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神州大地兴起,这不仅是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需要,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不彻底、不得不改的一片"禁区".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高红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财政大家的“非常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叶振鹏研究员 [J], 尹情
2.呼唤中国学者的“良知”——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研究员 [J], 尹情
3.纯粹的研究者务实的学问家——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景明 [J], 阮静
4.公共领域的独立治学者——访知名财政学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尚希教授 [J], 阮静
5.《关于财政改革的若干问题》专题报告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尚希 [J], 王宁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的演变、当下特征及下阶段重点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的演变、当下特征及下阶段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f7fd3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d.png)
大家荫叶青揖摘要铱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在三个阶段中的演变袁指出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越来越积极袁并发挥重要作用袁当下特征为更加灵活且覆盖面越来越广袁其灵活性具体体现在合作与跨界上遥本文还提出袁在进行扩大投资尧减税降费之后袁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增加居民收入遥揖关键词铱积极财政政策改革减税减负扩大投资叶青袁男袁1962年3月出生袁福建省建阳市人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尧博士生导师袁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遥独立撰写尧主编或参编30余本专著或教材袁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叶证券史与证券税制研究曳叶德国财政税收制度研究曳叶财政与会计关系史比较研究曳叶中国财政通史要要要五代两宋曳叶财政源流关系研究曳叶中国财政通史渊第十卷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曳渊下册冤尧叶代表谈财政曳叶代表谈审计曳叶中国公车改革之路曳叶社群运营曳等袁在叶经济日报曳渊理论版冤叶人民日报曳叶财贸经济曳叶财政研究曳叶税务研究曳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遥承担财政部尧教育部尧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课题十余个遥有十余篇文章或课题获奖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遥主要学术兼职院湖北省孔子研究会顾问袁湖北省委讲师团专家袁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袁武汉市统一战线智库专家袁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专家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袁第六届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副主席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袁荆门市尧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咨询专家袁黄石市政府咨询委员袁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百名专家库专家袁国务院新闻办专家库专家袁国家审计署第四届特约审计员遥主要社会兼职院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湖北省九届人大常委袁第十尧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袁第十一尧十二届湖北省政协常委袁中央统战部六局党外知识分子信息联络员袁湖北省政协特邀信息员袁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员袁湖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席专家遥荣获2007年度人民网十大社会责任博客袁叶南方周末曳2011年两会野十大言者冶袁国家行政学院评选十大官员微博第八遥叶检察日报曳2010年影响中国的十大全国人大代表袁叶中国新闻周刊曳影响中国2011年度人物要要要公共利益守望者遥中国百名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遥叶北京晚报曳评选的2012年野影响未来的60人冶遥叶南方人物周刊曳野魅力50人冶遥叶南风窗曳2012年十大公益人物遥入选2013年人民微博尧央视微博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个人微博排行榜遥入选由人民日报社尧新浪网尧新浪微博联合评选的2014年野全国十大公务人员微博冶袁名列第九位遥在腾讯发布的叶2014政务传播报告曳的公务员微博排行榜中排名第四遥新浪与叶人民日报曳评选2015年全国十大党政官员微博渊第九冤遥一尧积极财政政策的提出与演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袁野积极财政政策冶可以说是财政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遥积极财政政策的不断实践尧探索袁形成了丰富的现代财政理论体系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分配体系越来越完整尧有效遥从内容来看袁积极财政政策分为三个阶段遥渊一冤第一阶段院1998要2004年1998要2004年第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支出扩张为主袁通过基建发力扩大总需求对冲亚洲金融危机尧特大洪涝灾害冲击袁稳定经济大盘尧社会大局遥1997年6月袁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袁这是继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袁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遥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袁暴露出许多问题袁值得反思遥从财政角度来看袁具体表现为政府税收困难袁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伴遥因此袁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袁包括增发国债尧扩大内需尧促进出口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遥从财政赤字情况来看袁1998年的赤字为980亿元袁1999年几乎翻了一番袁达到1797亿元袁2002年达到2098亿元袁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1.14%提高到了2000年的2.6%袁200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接近2.6%遥渊二冤第二阶段院2008年11月要2012年2008年年底到2012年是持续时间最短尧对经济的直接刺激效果最强的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袁在支出端与收入端共同发力袁主要以结构性减税降费尧基建带动4万亿投资稳经济袁但也导致了地方隐性债务快速扩张等问题遥第二轮积极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开始实施遥当时面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袁国务院推出了十项举措袁加快民生工程尧基础设施尧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袁计划在2009要2010年完成4万亿的投资规划袁以扩大内需曰到2009年一季度袁4万亿投资规划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尧基础设施建设尧节能减排尧技术改造以及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内容遥其中袁包括铁路尧公路尧机场尧水利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约在1.5万亿元袁再加上民生工程以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恢复重建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投资袁将近3.3万亿元曰2011年强调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冶曰2012年提出野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冶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冶遥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袁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袁也是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尧又从稳健到积极的一个轮回遥这十年财政政策的演变研究袁给我们带来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院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否需要持续实行钥笔者认为袁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袁且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应表现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袁还应表现在减税减负方面遥渊三冤第三阶段院2013年至今从2013年实行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袁其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三期叠加尧新常态尧新时代袁实施目标除了稳增长的总量效果袁更侧重推动结构性改革尧优化营商环境尧防范化解风险遥收入端从结构性减税降费转向全面减税降费袁支出端逐步由基建转向民生遥在这一阶段中袁2013年强调野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冶曰2014年进一步强调野坚持稳中求进尧改革创新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冶曰2015年提出了野坚持稳中求进尧改革创新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冶曰2016年进入野十三五冶之后袁提出了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冶袁比2015年的野适当加大力度冶更上一层曰2017年更是提出野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冶曰2018年袁财政政策的表述转变为野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袁要聚力增效冶曰2019年财政政策定调为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冶遥2015年以来袁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袁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袁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袁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袁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遥2016年1月26日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现为野三去一降一补冶遥即野去产能冶袁淘汰实体经济的落后过剩产能曰野去库存冶袁即减少房地产行业的库存曰野去杠杆冶袁即降低政府的负债水平曰野降成本冶袁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曰野补短板冶袁即在一些被忽视或滞后领域增加有效供给遥这一阶段中袁减税降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遥一系列新的税收优惠措施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袁2016年至2022年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将超10万亿元遥二尧积极财政政策的当下特征渊一冤近三年积极财政政策始终站在第一线2019年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袁并强调要加力提效袁其野加力冶体现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规模曰野提效冶体现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尧使用效益和财政收入质量遥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袁包括增值税降税率与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的减税遥2020年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财政政策必须更加积极遥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有效对冲了疫情及其衍生风险影响袁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袁兜住了基本民生遥政府通过动用大规模减税降费尧优化支出安排尧提高赤字率尧发行特别国债尧提升专项债规模等一系列财政政策工具袁尽力减小疫情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损失遥在减税降费方面袁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疫情防控保供尧稳外贸扩内需尧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领域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袁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已超过2.6万亿元曰大力提高赤字率也是政府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袁其实行的措施主要有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等等曰而建立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转移支付机制袁目的在于缩短财政政策执行时滞袁实行这一机制后袁与2020年的大部分省区相比袁政策基金到达基层的时间快了两周左右遥2020年出台并实施以上财政政策后袁2021年的预算赤字率为3.2%袁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袁均低于2020年遥除此之外袁我国也提出了加大投入基础设施资金力度的财政政策遥2020年3月袁为拉动经济复苏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对5G基站建设尧城际高速铁路和大数据中心尧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遥在外贸方面袁我国财政政策也有很多作用遥主要通过实施出口退税和进口贴息等政策减小外贸尧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等遥我国还对因疫情原因的一年内复运进境的货物袁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尧消费税袁并退还出口关税遥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稳定外贸企业信心袁减少企业损失袁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遥在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下袁2021年财政政策重在稳定预期袁减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遥渊二冤202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灵活2022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袁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袁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袁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遥具体有6方面33项措施遥5月25日下午3点袁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袁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袁发改委尧财政部尧央行等核心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从各自主管的业务方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遥从会议参与人的规模看袁这是一次空前的全国经济会议遥此次会议主要强调托底经济袁稳住增长遥核心目标是确保二季度GDP正增长袁而非之前所强调的年度目标袁且年度目标的下调概率会比较大遥5月31日袁国务院发布叶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曳袁史称野12万亿救市计划冶遥虽然其中的财政政策只有7项袁但是间接涉及财政的政策有20多项遥主要的7项财政政策如下院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曰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曰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曰四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曰五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曰六是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曰七是加大稳岗支持力度遥与财政相关的间接性支出包括院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曰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袁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曰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曰稳定增加汽车尧家电等大宗消费曰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曰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曰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曰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曰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曰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曰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曰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曰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曰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曰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等遥由上可知袁到目前为止袁积极财政政策的覆盖面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遥三尧当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合作与跨界灵活性是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特色袁具体体现在合作与跨界上遥渊一冤地发债+野准财政冶扩大政策效益2022年6月全国地方债发行总额达1.93万亿元袁其中新增专项债约1.37万亿元遥加上之前发行的新增专项债2.03万亿元袁今年前6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约3.4万亿元遥与此同时袁具有增量政策工具性质的野准财政冶工具已于近期出台遥2022年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袁运用政策性尧开发性金融工具袁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袁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袁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袁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专项债资金加快使用野准财政冶工具接续发力遥此次推出的野准财政冶工具与此前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有些相似遥预计3000亿元资金可直接拉升基建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遥渊二冤税务部门起到野准工信冶的作用2022年5月至6月袁全国税务机关累计帮助1896户企业实现购销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遥其中袁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项目成交824个袁涉及金额17亿元遥以江西省为例袁各级税务机关均成立由分管局领导挂帅袁数据风险尧纳税服务部门牵头袁征管科技尧税源管理等部门参与的野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冶功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袁统筹协调开展相关工作袁并已筛选下发潜在重点企业1596户遥税务部门的这项新职能始于2020年遥2020年7月袁在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方面袁国家税务总局运用增值发票java开发了野全国各地纳税人供应链管理查询网站冶袁便捷公司完成野购产供销冶连接遥仅在湖北省启动公司复工复产的前两个月袁就促使公司按社会化标准交易量达成新项目6822个袁成交额118亿人民币遥通常说袁经济决定税收袁税收反作用于经济遥而在互联网时代袁税务部门可以利用特殊的大数据优势袁为纳税人解决难题袁反过来经济发展了袁税源才能够增加遥这是对税务部门培植税源的新解读遥例如袁2022年7月21日袁湖北省税务局尧武汉市东西湖区税务局有关领导以及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一行来到十堰市郧西县袁共同谋划助力发展郧西板桥豆干产业税企互动野良冶性循环遥武汉市东西湖区税务局采用惠企专班形式主动对接袁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实施野一对一冶上市辅导袁近年来帮助良品铺子尧菱电电控等一批企业在疫情冲击下逆风上市袁利用上市企业野鲶鱼效应冶激活地方经济野一池春水冶遥渊三冤优惠政策的野制度化冶野常态化冶在2017年之前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和其他类型的企业是一致的袁都是50%曰2017年提高到75%曰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袁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袁形成无形资产的袁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遥自2021年1月1日起袁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袁形成无形资产的袁自2021年1月1日起袁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遥同年袁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也提高到100%遥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9月14日发布公告袁明确在2021年10月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袁企业申报第3季度或9月份的企业所得税时袁可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遥以上举措进一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遥2022年袁税务部门继续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遥并同时规定院从2022年起袁企业可以在每年10月申报期申报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袁把2021年10月提前享受当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举措转化为制度性规定袁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袁支持科技创新遥可见袁积极财政政策不仅灵活袁而且日趋合理遥四尧积极财政政策的下阶段重点本文认为袁在进行扩大投资尧减税降费之后袁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增加居民收入遥2022年6月17日袁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2022年凤凰网渊夏季冤云峰会上表示袁减税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遥他指出袁我国个税征收覆盖面很小袁实际缴纳个税的约为就业人口的14%袁而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不需要缴纳个税的人遥我国现行个税扣除额度为每年6万元袁即每月5000元袁楼继伟认为袁最困难的人是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遥他表示袁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特别困难群体给予现金支持袁支持他们消费遥笔者同样认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是最有效的措施遥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过程中袁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城乡居民购买力不强的问题遥购买力不强袁国内大循环就难以循环起来遥这也是野十四五冶时期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遥中国是世界工厂袁一旦出口受阻袁产品就会积压袁这就需要扩大内需遥但是袁一部分城乡居民却因为收入不高而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袁这使得扩大内需也更加困难遥野6亿人每个月人均收入1000元冶引起热议袁国家统计局解释袁这可以从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得到印证遥按照住户收支调查袁全国家庭户样本可以分为五个等份袁分别是低收入组尧中间偏下收入组尧中间收入组尧中间偏上收入组尧高收入组袁每等份各占20%遥其中袁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户数占全部户数的比重为40%遥根据2019年相关数据袁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袁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袁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遥其中袁低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630元袁中间偏下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1300元遥这印证了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遥当下袁各地的收入差距也很大遥例如袁自2022年7月1日起袁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从每人每月133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420元袁增加90元遥而武汉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870元提高至910元袁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至780元遥1420元与910元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遥同时袁临时性的消费券也无法解决低收入者的长期问题遥结合上述问题袁笔者认为我国要增加国民收入袁应强化以下两个方面院一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袁提高低保标准遥建议建立野基本收入计划冶袁即低保标准=上年月人均消费支出衣2袁比如袁武汉2019年月人均消费支出为2400元袁低保标准则为1200元袁而2020年4月武汉市城市低保标准仅为830元袁农村低保标准仅为680元遥提高标准袁则可以提高收入袁就可以扩大消费品的销售规模遥而且袁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遥这是中国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遥二是进一步降低低保门槛袁扩大低保覆盖面袁起到养老的作用遥特别是在农村袁农民基本上没有养老金袁而一个月100多元的养老金野基本没有用冶遥建议将60岁以上生活没有保障的农民袁纳入低保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袁也是间接帮助本国制造业发展遥扩大低保规模尧提高低保标准袁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遥姻渊作者单位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冤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渊2022-05-31冤.http://www. /zhengce/content/2022-05/31/content_ 5693159.htm.渊本栏目责任编辑院王希玥冤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ZHE NGJIANDU 大家财政大家的“非常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叶振鹏研究员●本刊记者尹情不按常理出牌叶振鹏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财政学家,也是我国财政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我国首开《中国财政》和《国家预算》课程,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教材和全国第一本统编《国家预算》教材。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他就一直活跃在财政教学与研究的第一线。
直到现在,他已在财政教学的讲台上站了59个年头。
在中老年一代财政学者中,仍有不少人对他讲课印象深刻。
与前几次采访不同,叶老爽朗乐观的性格让这次访谈多了一份乐趣,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他时不时地发出“哈哈”、“呵呵”的笑声。
叶老的心态很年轻,乐观开朗,待人平和,爱钻研、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用于本领域的研究。
如此大师级的人物,并非深居简出的“老学究”,而是行走在财政研究前沿浪尖的勇者和智者,令我着实敬佩。
叶老的经历从他的一句“我给你讲故事”说起———1933年冬,叶振鹏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上世纪初北大经济系、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与马寅初的学生,曾受伟大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委托创办集美学校(现集美大学的前身)。
他从小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成长,养成了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他的小学在抗日战争的大西南中度过。
中学时,叶振鹏就是班上的活跃分子。
高中时期,不满15岁的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胆决定:跳级,从高一上直接跳到高三下!他的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作为教育家的父亲大怒。
畏于父亲的威严,跳班后他十天不敢回家,躲到舅舅家里不敢见父亲。
直到高中毕业后,他准备去上海考大学,父亲仍然认为他基础差,考不上大学。
“哼,小瞧我!”直到现在再次讲起这件事,他的嘴角仍带有一股不服气的倔劲。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专门整理了一套复习集,从高一下册练起。
高中毕业时,他的成绩单上各门功课都及格,大出父亲意料之外。
毕业后,他先后报考了5所大学,连续20天分赴各校参加考试,同时被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1952大家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等相关院校)银行系、大同大学医学院(同样因高校院系调整被合并)、金陵大学(后并入南京大学)化工系、大夏大学(由1924年因学潮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建立)化学系等4所高校录取。
这样的成绩显然让父亲有点始料未及。
虽然得知他同时考上几所大学,但并没有完全改变父亲对他跳班的看法。
父亲连夜加急电报给他哥哥,决定让他就读沪江大学银行系。
然而,这并非对他成绩的认可,而是考虑到他理科基础不好。
选择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银行系,父亲的这个决定让叶振鹏在大学一开始就充满抵触情绪,大学一年级他基本没好好学习。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二加入共青团,他才意识到要开始认真学习,学习成绩也随之直线上升。
1952年沪江大学银行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
第二年,叶振鹏大学毕业。
原本可以留校任教的他,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班上最小的研究生,时年未满20岁。
年轻时代的张扬个性,不仅体现在高中时期的大胆决定,更在他读研期间展露无疑。
50年代初的人大研究生,除了个别保送的大学生之外,其余都是在职干部,年龄大多在三十开外。
当着众多老干部和大学老师,叶振鹏盯上了学校门口墙上贴的一张大红纸———每年系里公布的研究生优等生名单。
为了获得门门5分的优异成绩,他开始争分夺秒地学习,开会前、排队买饭时,只要有空余时间就背俄文单词、看书,体重瘦到只有98斤。
这种“着了魔”似的学习劲头,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在第二年的“光荣榜”上,赫然有“叶振鹏”三个字。
1955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财政干部学校(现中央财经大学,当时财政部的中级党校)任教,为市县一级财政干部讲课。
50年代中期,中国财政非常困难,中央特别重视对财政税收方面人才的培养,内部曾经流行过一句话“宁可少一个好的县长,也不能少一个好的税务局长”。
因此,22岁的叶振鹏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地市级财政、税务的局级科级干部,其中年龄最大的52岁。
由于在人民大学接受了系统的苏联财政理论知识教育,他讲课十分顺利。
但在下午的辅导课上,面对实务工作者提出的一连串实际问题却是一头雾水。
借助班上的人才资源,他邀请老的财政局长替他为大家解答所提的财政问题,老的税务局长解答税务方面的问题。
他则在一旁边听边记,遇到大家都不懂的问题,他会特别标注出来专门去财政部相关部门请教后再为大家讲解。
一学期下来,他不仅课讲得好,而且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尊重,与学生们关系十分融洽。
苏联财政课程结束时,学生们专门写了一封表扬信送到教务处,信中对他赞扬道“我们到北京来学习,就跟到莫斯科学习一样”。
面对学生们的称赞和教务长的肯定,叶振鹏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陷入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学生们都是来自基层的财政骨干,所学的知识希望1993年率团赴菲律宾考察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叶振鹏老师部分作品AIZHE NGJIANDU 大家不甘当教书匠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自己所讲的苏联财政很多与中国实际联系并不大,如苏联的周转税在中国根本没有实施,所谓的“卢布监督”学生们也难以理解。
于是,他向教务长申请着手准备讲《中国财政》,而在当时全国没有一所高校开过《中国财政》课程。
为准备好这门课,叶振鹏查阅了苏联专家鲍德列夫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出我国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学内部教材。
在编写教材时,他对苏联关于财政的定义产生了质疑,并大胆提出“财政是分配关系”的概念。
这一提法遭到教研室的一致反对,全教研室开会讨论,他逐一反驳“财政是货币关系体系”、“财政是货币基金”等苏联财政观点,并阐释“财政是分配关系”。
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带来大家对观点的认同,而是被扣上“苏联专家培养出来的反对苏联观点,人大培养出来反对人大观点”的帽子,同时,还背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的“罪名”。
为了弥补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无知,他经常来往财政部各部门,时常随同财政部门开展调查和检查。
如1957年财政部监察司开展全国电力系统大检查。
满脸书生气的他和另一名同伴被派至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抚顺发电厂开展检查。
一进工厂,财务处长就说他现在很忙,推过来一堆财务报表和账册。
面对这个“软钉子”,他和同伴并不理会,而是深入一个个车间搞调查,从火车卸煤的煤场,到锅炉的煤耗……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跑遍了所有车间科室,初步掌握了基本情况。
得知检查组派来的“学生”对工厂情况作了全面摸底,这位财务处长再也不敢小瞧和怠慢,开始认真汇报情况。
对财政学的认真研究,加上几年来参与财政部门开展的大大小小检查和调研活动,利用空余时间查阅整理资料,为叶振鹏编写《中国财政》教材打好了基础,使他成为我国第一位编写中国财政教材和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课程的老师。
从读研选择当老师起,叶振鹏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信条:当老师,不当教书匠。
这意味着,给学生讲课要有自己的东西,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传授自己的新观点。
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他近60年的执教生涯。
1962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开始正式招生。
学校找到叶振鹏,希望他开一门新课———《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属于财政学科的主要业务课程之一,需要较充实的实践和业务知识,这对没有接触过财政预算工作的老师具有相当的难度。
而对于叶振鹏来说,没有搞过预算就从头学起。
在时任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丙乾的指导下,他与另一名同志花了一年多时间学习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国家预算》教材,并于第二年首开国家预算课程。
由他们编著的这本《国家预算》教材成为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全国统编财政类教材。
为了讲好这门课程,适应课程的应用性,他还专门到财政部研究国家预算决算数据表格,并编写了一套习题给学生们辅以学习国家预算课程。
习题从收入支出、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年度决算到预决算说明书的编写,不仅内容全面,而且效果也十分显著。
1965年年初,他带队9名学生到江苏省财政厅实习,预算处长将刚收上来还没来得及汇总的地市县财政预算拿给他,问:“你能帮我汇总吗?”没想到他不仅干脆答应,而且只要求将决算审核中的特殊情况和问题进行说明。
这一大胆的言行直到现在说起来,叶振鹏仍觉得当时不该如此张狂。
当然,说出这句话时,他心里并不是没有底。
果然,他带领学生用十天时间,将所有决算全部汇总出来,经过预算科长审核后全部正确。
这让一向认为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干部们大为1985年摄于工作生活了25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大家自信的人不怕反对意见张扬、自信、率直,年轻时候的叶振鹏喜欢与人争论,特别是对待学术问题,丝毫不含糊。
这种性格养成于他研究生期间经常与室友进行观点辩论。
若干年后,褪去年轻气盛的外衣,他的锋芒有所收敛,不再介意别人如何看自己,而是专注于对自己观点的反思。
“我是一个在学术上勇于推陈出新、探索新观点的人。
”时隔多年,他这样评价自己。
这种改变始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给学生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热爱财政工作,叶振鹏会说这样一段话:“财政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财政……任何企业的发展和投资都离不开财政,所有一切经济活动都与财政有关。
”这是基于计划经济下财政统包大揽的历史背景。
从宏观上,他提出了两大观点: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银行是货币流通的总枢纽。
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引用他的这一观点。
一个月前的博士生面试中,有学生再次引用这一观点,他当场说:“我要更正一下,这个观点是我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提出的。
1993年我提出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时就修正了这一观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叶振鹏就认识到计划经济中的问题,并撰写文章讨论改革去向。
他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包括价格、投资等经济活动都是按国家计划的安排进行,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缺乏竞争、缺乏激励,效率低下,经济增长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整体上在短缺的条件下运行。
而有计划商品经济实际上只是一种鸟笼经济,要把企业搞活就是要让鸟儿飞,但是又怕鸟飞走了,于是在外面装了一个鸟笼(计划框框),关在笼子里的企业虽然也可以飞却永远飞不高、飞不远。
对于未来中国改革究竟要向何处去,他内心深感迷茫。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他如梦初醒:要搞市场经济!这一指示给了他非常大的启发。
对于早些年自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他来说,对市场经济已有基本的了解,认识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总枢纽”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1993年年会的大会发言中,他提出“财政是政府的分配行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在政企分离、政资分开的条件下,国家财政在客观上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政府分配行为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