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教学目的]:指导高一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明确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2、研究性课程在内容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3、研究性课题的课题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

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社会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

2、跨学科性、综合性。

社会系统是复杂的,每个实际问题都会涉及到人文与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因此,围绕某个专题(课题)的学习、研究,往往要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研究问题。

3、社会性、生活性。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自身的现实问题,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实践性。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问题性。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材料或创设一种情境而引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一)来源:(1)生活实践(2)报刊、杂志论文(3)热门话题(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二)思路:1、生活中的化学问题。2、环境保护3、资源利用。4、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激励“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查”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激励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从身边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研究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可以从浦东当地这个微观着手,甚至可从上海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在研究WTO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以调查超市为切人口,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

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某同学爱好电脑,他便会对“加入WT 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

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名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得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

(二)指导“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