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论社会交往与社会组织
何心隐关于社会组织的思想,也与其 社会规范思想及欲望思想一样独具特色。 他虽也推崇《大学》、《中庸》的理论, 但在社会组织方面,抛开儒家及理学家们 亲亲尊尊的格局,而把朋友关系及师徒关 系作为社会组织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
四、理想社会构想与实验
何心隐不但是一位充满了美好幻想的 思想家,而且是一位社会实验家。在其理 想社会构想的基础上,他在自己的家乡创 办了“聚和堂”,进行了他的理想社会的 实验。
三、论欲望与个人修养
在欲望问题上,王守仁与朱熹的观点 是一致的,其核心在于“存天理,灭人 欲”,并把所有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言行 都界定为“人欲”,而且认为人欲是造成 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是必须要清除的东 西。
四、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思想
王守仁从政多年,并亲手镇压过数次农 民起义,深知社会基层组织管理与社区管 理的重要性。
二、理想社会构想
李贽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一反传统儒 家的思想路向,体现出其“异端”精神。 他的社会理想的出发点,是“百姓日用之 迩言。”他认为这是最要紧,也是最难的 事。
三、论社会平等与社会交往
李贽基于对儒家传统和道学家的批判, 以及理想社会的构想,在面对现实社会的 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问题时,也提出了颇 具“异端”精神的观点。
二、王艮的淮南格物思想
1.相对社会而言,个人具有优先性。 2.提倡社会责任,凸现文化传统。 3.改造现有社会,以保障个人权利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三节 何心隐的社会思想
何心隐(1517—1579年),本名梁汝 元,字柱乾,号夫山,明代江西吉安府永 丰县人。他早年就做生员,三十岁时 (1546年)赴郡试,中第一名。在学习了 王守仁的弟子,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的 学说以后,便抛弃了科举的道路,从颜山 农学习。
第四节 李贽的社会思想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又 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明代泉州晋江人, 其传附于《明史》卷二二一《耿定向传》 之后。
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李贽自称为“异端”,以区别于那些 没有见识的鄙儒、无有真才实学的俗儒和 未死而臭的迂儒。仅从这一点,就反映出 李贽对于当时被奉为“正统”的思想与学 术之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极大不满,表现出 他反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强烈态度。
第二节 王艮的社会思想
王艮(1483-1541),泰州府安丰场人, 本名王银,王守仁为他取字汝止,号心斋, 出身煮盐的灶户,曾做过私盐贩子,在自 学儒学之后,进而跟随王守仁学习,晚年 创立泰州学派,一生经历可谓曲折复杂。
一、平民化的儒学路向
侯外庐等认为,泰州学派“在理论上继 承了古代儒家的传统和王守仁的‘良知’ 说,而在实际内容上又对正宗儒学进行了 不同程度的改造,多少反映了平民的要求 和特点”。这是一个符合儒学历史发展走 向的判断。
一、社会规范思想
何心隐的社会规范思想出于他对人的 属性的认识。他认为,作为人,一方面是 自然的人,一方面则是社会的人。作为自 然的人,就是人生之初即有人类的体貌特 征,有语言。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 性。
二、欲望论
何心隐反对道学家们把人欲看成罪恶 的观点,肯定人们的“声色、臭味、安逸” 等物质欲望应适当地予以满足。
一、论理想社会模式
王守仁是超越朱熹的人物,他胸襟格 局、思想学说超越前人,因而提出了新的 理想社会模式。这种社会设计之美好,可 以说达到了中国古代士林社会理想的最高 境界。
二、论“致良知”与思想控制
其一,良知是一种能力。 其二,良知的内容是“天理”和道。 其三,良知是社会规范的内化。 其四,良知是不分圣愚,人人共有的。 其五,致良知的途径在于“格物”。
四、论欲望
李贽的欲望论,基于他所谓的“百姓 日用之迩言。”其欲望的内容,则一反宋 明道学家的思想理论,充分表现出其“异 端”精神。
第二十章 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 儒学的社会思想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门学 术作为官方学术被确立为正统的时候,它 就开始走向僵化了。两汉时期的今文经学 如此,明代的朱子理学也是同样。
第一节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 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浙江 余姚人。《明史》卷一九五有传。他出生 于官宦世家,聪明好学,少年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