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突出矛盾及其防范研究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突出矛盾及其防范研究

---以泰山区为例

泰山区信访局褚玉强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仍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围绕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的突出矛盾为中心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研究及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问题的意义和目的,在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分析,总结了以往我国农村社会突出矛盾形成的不同原因。以泰山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研究新时期下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发现新时期下农村社会的突出矛盾的形成尽管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形成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主要原因。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调解等目前主要的处理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防范和化解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方法研究,提出如何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调解等调解方式的方法,尤其是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干部在及时化解突出矛盾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农村社会;突出矛盾;防范化解;泰山区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目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增长较快、结构优化、价格回稳、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在农村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较大隐患。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类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新形势下农村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恰当地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客观分析农村社会的矛盾成因,科学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在我国,农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发展和稳定都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跃进的时期,往往是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稳定问题尖锐的矛盾凸现期(吴春梅,2007)。近年来我国已经步入了这一个快速发展、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层出不穷。这些矛盾呈现出了原因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多种矛盾交织化、形式激烈化、涉及层面广泛化、处理难度加大化等特点。农民的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方面都体现着传统与现代、文明与蒙昧、先进与保守的激烈碰撞,各种积极与消极、进步与颓废、正面与负面等现象,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基层矛盾与纠纷随之明显增长,突出表现在利益格局变化、思想认识偏差、法律意识落后、干群关系紧张等方面,依靠单一的途径已经无法满足科学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需要。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机制,使矛盾得到及时、便捷、公正、妥善解决,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研究农村社会突出矛盾的防范和化解为目标,深入分析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的主要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为防范和化解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问题,研究防范和化解的载体、制度、机制和措施,为解决好农村稳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服务。

1.2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出发,矛盾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农村矛盾产生的总根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矛盾”与“冲突”等同看待,事实上矛盾和与冲突是两种程度不同的互动状态,是不能够等同使用的(尹学萍,1994)。

毛泽东哲学体系中提出:差异是矛盾的静态规定,两种事物间完全可以有差异无冲突,但决不能有差异而无矛盾。这种“矛盾”在经验层次和实证层次均包

含“冲突”,由此可见,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就将我国的矛盾分成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明确了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属于后者。因此,农村矛盾的范畴也具有鲜明的国别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包含了农村一切静态的差异、问题、困难和动态的冲突,如农民阶层内部的矛盾、农民与其他利益阶层博弈产生的冲突。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发展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统称为“社会冲突理论”,主要以当代西方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中形成的以社会冲突为研究对象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当前西方对农村矛盾的研究,统筹于社会发展的研究之中,带动了新的变革发展体系的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显著变化。西方国家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村也形成了机械化规模生产方式,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但随着当前发展的形势来看,各种形式的冲突与日俱增,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震荡连续不断,处于各种矛盾多发、并发的不稳定状态,也掉进了所谓“发展的陷阱”。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引起了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冲突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一些相关论著相继问世。如盖奥尔格·齐美尔的《冲突论》,拉尔夫·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冲突的功能》,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等。

德国社会学家盖奥尔格·齐美尔(2007)注重各种类型的社会冲突,尤其是比较缓和的冲突,认为社会冲突不仅是利益的反映,而且是敌对本能的反映,社会冲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建设性冲突具有促进社会有机体团结和统一的作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从从政治社会学中统治的角度去分析社会冲突的问题,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权力、财富、声望等等这些与显赫政治和经济地位相伴的因素,呈现了高度相关的趋势。只是很少的人垄断了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没有财富的人往往也没有权力和社会地位,所以在愤怒之下易于选择冲突以改变现状。

美国政治学家刘易斯·科塞(1956)认为,缓解社会不满渠道越少,转移不满的内部组织越少,一般社会成员成为特权阶层成员的流动性越少时,冲突可能越激烈;冲突越是以现实问题为目标,则激烈性越少,越易调节;越是以非现实问题为目标,情感介入越多,冲突就越激烈,越难以调节。科塞因此提出了“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