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故以PPR和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1]。

根据输注前1h和输后24h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计算PPR和CCI。

计算公式为[2]:PPR=(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输注血小板总数×P)×100% 其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5,P=2/3;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

若24h CCI<4.5×109/L或PPR<20%判断为PTR,也有以输后1h的CCI<7.5×109/L或PPR<30%作为判断标准。

CCI 30 ×109/L 相当于PPR 100%,CCI(7.5—10)×109/L,相当于PPR 25%—30%,CCI (4.5—7.5)×109/L,相当于PPR15%—25%,两种计算方法大致相等。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特征
是指多次输血小板均未取得满意效果。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次输血小板效果不好, 而以后几次效果不错。只有在2次及2次以 上输血小板效果都不好,才能诊断为血小 板输注无效。
非同种免疫因素
血小板的质量 发热感染
发热感染血小板输注疗效比预期减少20%~40%;感染期,血小板暴露隐抗原, 吸附IgG抗体;败血症或感染病人;血小板表面抗体上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异常被激活,血小板消耗大量上升;感染、 败血症、恶性肿瘤。 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感染和免疫介导疾病的病人,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数量上升, 血小板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的Fc-II受体, 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骨髓移植: 自体或异体移植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移植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发生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 时紊乱。这种免疫失衡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上升。 急慢性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增加PAIgG。 放疗、化疗药物、生长因子、免疫调节药物治疗GVHD可助长血小板消耗的血 管病。 脾肿大(15~20%) 与药物相关的抗体:(某些抗菌素和抗真菌药物) 青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 药物抗体实验阳性-提示可能 药物抗体实验阴性-不能确诊
虽然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输注血小板 的效果,对保持血小板输注研究的一致 性是必需的,但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应 用是不可行的,因为每袋浓缩血小板的 血小板数量并不知道。 在医疗实践中,如果预防性输注血 小板无法使血小板计数值达到预定值, 则可以认为此次输血小板效果不佳 (Schiffer 等, 2001)。
ABO血型不合
最好输注ABO血型配合的血小板; Rh血型的选择: 对D阴性的患者,最好要避 免用D阳性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名词解释
血小板输注无效指的是在进行血小板输注后,患者的病症或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或减轻。

这可能是由于输注的血小板数量不足,或者输注的血小板质量不佳,或者可能是由于其他并发症导致的。

血小板输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用于缓解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帮助患者恢复凝血功能,改善症状。

但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较高。

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例如,如果患者存在感染或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或质量不佳,从而导致输注的血小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原因外,血小板输注无效还可能与输注的剂量、时间、方法和操作不当有关。

因此,在进行血小板输注前,患者需要接受仔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输注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输注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来改善症状。

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确保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者降低。

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和PPR 血小板回收率)未能达标等。

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体表面积(m2) /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 , CCI>10输注有效,CCIV1C提示输注无效。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输血后1小时测定值。

PPR( %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 W(kg) X 0.07 /输入血小板总数X F, 输注后1h PPR<3%, 24h PPR<2%,则考虑输注无效。

(F :血小板通过脾脏后实际进入循环血液的矫正系数,脾脏功能正常者 F=0.62 , 无脾患者F=0.91,脾肿大患者F=0.23)(一)原因非免疫因素:(1)血小板的质量(2)发热感染(3)脾肿大(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药物(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7)自身抗体免疫因素(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3)AB(血型不合(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二)对策1、积极治疗原发病2、停用可疑药物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4、血小板交叉配型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6、血浆置换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3、使用抗纤溶药物4、使用重组F W a二、红细胞输注无效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应该复查患者 Hb值并计算血红蛋白恢复率,以评估红细胞输注的疗效。

血红蛋白恢复率二W(kg)x V X (输血后Hb值-输血前Hb值)/输入Hb总量,血红蛋白恢复率v 20%^考虑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
1 非免疫因素的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注意血小板离心及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小时内
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脾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脾脏大小不
影响血小板存活期。不必缩短输血周期。脾切除可 纠正此情况 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 素、 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及其处理
李亚琪
常用血小板制剂
1 浓缩血小板
采用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后6-8小时内在20-24C条 件下用大容量离心机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 内所制成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 量≥2.0×1010,容量为25-35ml。血小板在输注时 无需交叉配血 ,要求ABO血型相同输注。
临床发生率约为30-70%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 出血加重。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高但临 床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应认为血小板输注 有效)
2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
(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 ×体表面积
CCI=
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 注:血小板计数单位为109/L,体表面积单位为m2
非独立原因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
沙星等
(5)成分血的质量:血小板在收集、离心、储存期
间,若条件不当而被激活,可造成“储存损伤”影 响血小板质量,导致输注无效
(6)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GVHD、静
脉闭塞病(VOD)、CsA的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输注剂量及方法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 2 ℃且轻振 荡 , 有效 期 5 。血 小板 交叉 配 合试 验采 用 固 d
相 红 细胞 黏 附 法 。
1 3 输注适应证 由临床 医师根 据卫生 部《 . 临床 输血 技术
规范》 卫 医发 [00 第 14号 ) ( 20 】 8 中输 血指 南 的 内容具 体掌
握血小板输 注适应 证 , 一般 要求 内科疾 病 P T<1 L 0×1 L 0/ ,
A H等 , 中 HL B 其 A抗原 的同种免 疫作用 是导 致血 小板输 注
无效 的最 主要原因 , 以 H A A、 尤 L . B为 甚 , 占 7 % ~ 0 , 约 0 8%
H A 次 之 。 P
2 结果
2 1 比较 4 5次输 注机 采血 小板 中, 用 随机 机采 血小 板 . 采 和交叉配合阴性 的血小板发生 P R的比率 , T 两者差异 有统计
3 11 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 因素 。脾功 能亢进 、 .. 发热 、 重度 感染 、 药物 作用 、 I 病 理 因素 , 致血 小 板 消耗 破坏 增 D C等 可 加, 并可缩短血小板 的寿命 , 从而影 响疗效 j 。
3 12 血小 板 同种 抗 体 免疫 因 素。同种 免疫 反 应 是 引起 .. P R的主要 原因。血小板表面含多种抗 原 , T 包括 H A、 P 、 L H A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 10 6 300 )
近年来 , 随着临床输 血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 采血 小板 输 机 注大幅增加 。然而 , 同种 免疫及 某些 非 免疫 因素作 用下 , 在
会发 生 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 l e tt nfs n rf c r es pa l r s i e at i s te a u o r on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检验科 金慧敏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 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 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 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 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 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 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 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 改善。
国外血小板抗体高发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同种
HLA抗体的频率最高,大约20%—70%长期接 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将产生HLA抗体,其次是血 小板特异性抗体,约10%的PTR患者合并HLA和 HPA抗体。HPA抗体种类与HPA抗原分布频率有 关.
在国内缺乏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 影响因素的深入系统调查
我国人群HPA 1a抗原频率>99.9%,极 少有机会产生此类抗体。国内研究,曾经在 PTR患者中检出HPA 2b抗体,我们对青 岛地区PTR 、ITP患者的抗体类别进行了调 查,检出HPA 2b 5b 4b 3a 抗体。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移植及一 些其他多次输血患者可检出PAIgG。研究 发现[8,9]10%—26%的多次输血患 者可产生泛反应性抗体,其中20%与HLA 抗体有关.
通过Fc受体激活血小板 低分子量肝素少见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方法
检测血小板HLA抗体的方法常规应用淋巴 细胞毒试验(LCT),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混合被动血凝试验 (MPHA), 单克隆特异性抗体固化血小 板抗原试验(MAIPA) ,血小板免疫荧光 试验(PIFT)等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定义:是指的血液制品输入人体以后,未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称之血液输注无效。

建立控制输血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一、免疫因素
⑴严格制控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避免手工分离血小板,尽量输注单采血小板以减少与供者抗原的接触,降低或推迟免疫反应发生。

⑵白细胞滤器减少血小板制品中的白细胞含量。

⑶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制品,使白细胞灭活,失去抗原作用。

⑷输注前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使用HLA配型和血小板交叉配型,增加血小板相容性,ABO血型相合,HLA配型相合,血小板抗原(PFA)相合。

二、非免疫因素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⑵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⑶注意血小板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h内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⑷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⑸脾脏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

三、具体措施:
1、选用单一供者血液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接受多种抗原而产生输血反应;
2、采取自身输血;
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4、尽可能避免患者在-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溶血时输注血液制品;
5、采用配合型血液制品成分输血;
6、输血科与相关科室负责对输血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7、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无效的分析与鉴定工作。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可能导致反复输注、治疗费用增
加和患者死亡率上升等问题。
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减少免疫反 应的发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 果,但操作复杂且耗时。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可能 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包括使用血小板交叉配型、使用 去白细胞的血小板、使用免疫抑 制剂和采用血小板生成素等。
使用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去除 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减少免疫 反应的发生,但可能增加感染的 风险。
采用血小板生成素可以促进血小 板生成,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但需要长期使用。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有效的血小 板交叉配型技术和方法、研究新的免 疫抑制剂和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等。
此外,加强临床观察和研究,深入了 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机制和原因,有 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 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优化存储条件
温度控制
确保血小板存储在适当的温度下, 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血小板 活性。
震荡保存
采用震荡保存方式,使血小板均匀 分布,减少聚集和沉淀。
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血小板质量,确保符合标准。
案例分析
案例一: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由于患者体内存在 针对供者血小板抗原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后迅速被 破坏,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 血小板消耗过多,同时抑 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 小板输注无效。
脾功能亢进
脾脏对血小板的滞留作用 增强,导致血小板在脾脏 中破坏增多。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 案

探讨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无效的关系及处理对策

探讨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无效的关系及处理对策
从临床上能引起血小板无效性输注的原因分析,可以分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两类,主要以前者为主。其导致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对多次输入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其身体内部会产生针对HLA和HPA的血小板同种抗体,其中引起PTR的主要原因是HLA类抗体[4](HLA抗体可以导致输入血小板的破坏)。所以对内科治疗输注次数大于两次的要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具体分析是否输入血小板,尽量减少临床上使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尽可能避免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必须输入血小板治疗时,为了能增加血小板的相容性,需进行HLA A、B同型的血小板交叉配型,从而减少血小板输注后无效,提高其治疗效果。非免疫因素如血小板成分制品的质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脓毒血症、严重出血、脾脏肿大、异基因移植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还有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病情的不同及处理方式(辐照剂量)的不同均可以造成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要结合各个病人的病因及原发病的对症治疗;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首先选取肝素的适时适量治疗,骨髓移植病人采取血浆置换或者大剂量丙球输注后小剂量维持等方法,也可用脐血细胞扩增巨核细胞的新技术治疗,可显著提高血小板数量,脾肿大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采取脾切除,当然还包括血小板运输条件、输注前血小板储存环境、输注过程中患者的最大耐受的速度以及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等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
【中图分类号】R331.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94-01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血小板作为正常人外周血中最小的有形成分,在血栓和止血、伤口修复、炎症和癌症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

造成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减少[2]及体外因素导致的假性减少[3]。

临床上对血小板计数过低的血液病患者多采取血小板输注的方法,以降低出血风险[4]。

血液病合并多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十分罕见,若未及时发现并纠正血小板计数易引发临床过度医疗。

本文通过分析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反复输注无效的原因,探寻多抗凝剂依赖情况下血小板聚集的应对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全血细胞减少10d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查体:重度贫血貌,言语含糊,双下肢轻度水肿,右侧肢体肌力4级,余未见明显异常。

完善相关检查,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BCR-ABL基因阳性。

预备接受化疗前患者血常规结果提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临床遂予以血小板输注,但效果不佳,血小板计数始终维持在20×109/L左右。

治疗期间患者并无出血表现,为明确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

1.2仪器和试剂BC-68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购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XN-90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P-10推染片机及配套试剂购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0.1g/mL阿米卡星注射液购自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购自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1.3方法1.3.1标本采集及制片采集患者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血标本,分别于采集后即刻、30min、1h、2h、4h使用推染片机制作外周血涂片,镜检观察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

1.3.2血小板估算方法肝素抗凝标本采集后立即涂片,计数体尾交界处20个油镜视野下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摘要:血小板输注是临床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常用于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患者。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非免疫因素以致血小板输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多次输血后的免疫因素产生血小板抗体使得血小板被加速清除。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成分输血是现代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血小板输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血小板输注无效指的是患者在俩次输注足够剂量的血小板后没有发生适度反应,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未能达标等[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血小板输注无效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延误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导致血小板资源的浪费[2]。

为了让有效的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合理的应用,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本文主要对进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综述如下。

1 血小板制剂目前国内的血小板采集主要有手工法与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

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混入的白细胞与红细胞较多,其中手工分离方式受外界影响较大,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且随机误差较多,从而进一步影响血小板质量。

而单采血小板是对血小板进行标准化、机械化分离操作,明显增加血小板分离的精确程度,同时防止操作人员发生交叉感染[3]。

血小板制剂分为浓缩血小板( platelet concentrates,PC)和单采血小板( single-donor plateletapheresis,SDP) 2 大类,PC主要是采用白膜法或富血小板血浆法从采集的全血中经手工或仪器分离制备,可做多人份的汇集处理,还可往其中加入血小板添加液( PAS) ,并做病毒灭活处理( 如采用核黄素加紫外光照射) ; SDP 主要是以全自动仪器采集自献血者的血小板成分,由于SDP 是利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与全封闭的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器配合采集出的血液成分,因而该制剂不仅血小板纯度(数量) 高,白细胞及红细胞混入量低,能够有效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HLA 免疫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诊疗困境

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诊疗困境

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诊疗困境王慧茹 刘会兰[摘 要]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是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延长和生存期降低等,还会因反复输血增加输血安全问题。

本文就PTR 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探讨免疫因素导致的PTR 和相应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以期对解决PTR 困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减少;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01血小板在正常的凝血和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输注对于维持低血小板计数患者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是多次输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具体表现为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如预期增长。

如果患者在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无任何增长,则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延长和生存期降低等不良结局,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1-2]。

PTR 患者因反复输血也增加输血安全问题,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细菌脓毒症和溶血性反应等。

因此,PTR 是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3-4]。

目前认为,PTR 的发生取决于患者个体因素、疾病类型以及输注血制品的白细胞去除等相关因素,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通常被低估。

早期文献报道PTR 发生率为10%~27%,但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发生率为30%~7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特别是脐血移植患者中发生更普遍。

免疫及非免疫因素均可介导PTR ,随着血制品去白细胞的广泛应用,免疫性PTR 发生率通常小于10%,在接受血小板输血的患者中,免疫性PTR 发生率约4%~8%[5-8],成为临床血小板有效输注的阻碍。

1 PTR 的诊断临床认为,对血小板减少患者提供未经选择或随机的血小板产品(单采或手工)用于最初的血小板输血治疗,重复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后未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及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应怀疑PTR 可能,需要通过计算输血后血小板计数的增长情况,但判断PTR 的输血后血小板增量的计算方法目前尚缺乏共识[9]。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者降低。

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和PPR(血小板回收率)未能达标等。

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CCI≥10输注有效,CCI<10提示输注无效。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输血后1小时测定值。

PPR(%)=(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W(kg)×0.07/输入血小板总数×F,输注后1h PPR<30%,24h PPR<20%,则考虑输注无效。

(F:血小板通过脾脏后实际进入循环血液的矫正系数,脾脏功能正常者F=0.62,无脾患者F=0.91,脾肿大患者F=0.23)(一)原因非免疫因素:(1)血小板的质量(2)发热感染(3)脾肿大(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药物(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7)自身抗体免疫因素(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3)AB0血型不合(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二)对策1、积极治疗原发病2、停用可疑药物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4、血小板交叉配型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6、血浆置换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3、使用抗纤溶药物4、使用重组FⅦa二、红细胞输注无效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应该复查患者Hb值并计算血红蛋白恢复率,以评估红细胞输注的疗效。

血红蛋白恢复率=W(kg)×V×(输血后Hb值-输血前Hb值)/输入Hb总量,血红蛋白恢复率<20%则考虑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置办法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置办法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置办法血小板输注对于各类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有显著的医治效果。

但是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可引发血小板的无效输注。

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障患者长期输注血小板后输注无效[1]。

不仅如此,血小板输注后还会引发发烧反映、输入后紫癜等并发症。

了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及医治,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骨髓衰竭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1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关概念111 血小板无效输注是指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没产生/适当的反映0,即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以为:病人至少持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可以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判断依据主如果输注后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2]。

其中,CCI按下式计算: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Ll@体表面积(m2)血小板输入量@1011式中,体表面积=010061@患者身高(cm)+010128@患者体重(kg)+0101529。

若输注1小时后,CCI<7500/Ll,12小时后CCI<6000/Ll,24小时后CCI<4500/Ll,则可以为输注无效。

PPR的计算式为: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总数@P式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15,P=2/3。

若输注1小时后,PPR<30%,24小时后PPR<20%,则可以为输注无效。

运用CCI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

可是由于这两个指标还受是不是过滤清除白细胞及患者身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血小板的输入效果。

故建议用血小板输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可是目前这两个指标仍然是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常利用指标。

112 医治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应以临床出血症状的改善为主,如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证据。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血小板输注对于各种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

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障患者长期输注血小板后输注无效[1]。

不仅如此,血小板输注后还会引起发热反应、输入后紫癜等并发症。

了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及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骨髓衰竭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1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关概念111血小板无效输注是指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没产生/适当的反应0,即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病人至少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判断依据主要是输注后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2]。

其中,CCI按下式计算: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Ll@体表面积(m2)血小板输入量@1011式中,体表面积=010061@患者身高(cm)+010128@患者体重(kg)+0101529。

若输注1小时后,CCI<7500/Ll,12小时后CCI<6000/Ll,24小时后CCI<4500/Ll,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PPR的计算式为: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总数@P式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15,P=2/3。

若输注1小时后,PPR<30%,24小时后PPR<20%,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运用CCI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

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还受是否过滤清除白细胞及患者身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血小板的输入效果。

故建议用血小板输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两个指标仍然是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11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应以临床出血症状的改善为主,如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证据。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 src]Obe t e osu yt ebo dpaee rnsu inp te t h es na dn rigc u tr au e.M eh d :8 ae fs r u h o o y o e Abtat jci :t td h lo ltltta fso ain sterao n u sn o neme s r s v t o s 5cs so ei st rmb c tp — o
to e o ei f so i n 1 h b f r n u in,i f so n 4 h a t rt e i h r l l o o n st o r c in, s a l o r lt l tc u tv l e ( n u i n 1 h a d 2 fe hep rp e a o d c u t o c r e to b m l b a d p a ee o n au CCI o i d e pa ee r n f so )t u g l t ltt a s u in c r tv fe t o s r e p te t a m o r a e s m p o o le i g tn e c s i p o e . Re u t : p a ee r n f so n fii n a u l s p r t n g o p b u a i ee f c , b e v a in s h e r h g y t m r b e d n e d n y i m r v d s ls lt l tt a s u in i e f e t m n a e a a i r u y c o gr u h n m a h n ( < 0 0 );p a e e r n f so n f c e ti f c in t a he if c i n o r u ( < 0 0 ); pa ee r n f so n fiin e e r u o pt a c ie P . 1 l tl tt a s u i n i e f in n e t h n t n e to fg o p P i o . 1 l t lt ta su i n i efce tf v r g o p hgh rt a h s ffv r g o p ( < 0 0 ) ( ) t e lu e i r u n lt l tt a s u i n o p a tca e i w i o te f i n y wa o t tsia l i n f i e h n t o e o e e r u P . 1 ; 4 h e k m a g o p a d p a e e r n f s fa l s i n m a t u fi e c sn tsa i t l sg i — o h c c y i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与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与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与对策作者:李戬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3期李戬(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00)【摘要】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发现不少病人输注血小板后不能达到预期值即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本文将对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输血血小板无效【中图分类号】 R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8(b)-0177-01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发现不少病人输注血小板后不能达到预期值即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本文将对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血小板输注无效分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因素1.1 血小板的质量血小板的制备、保存、运输以及白细胞的污染程度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质量。

如血小板数量不足、离心损伤、不合适的温度、保存时间的长短。

1.2 发热感染发热可使血小板被破坏,存活期缩短。

感染期血小板暴露的隐抗原吸附IgG抗体导致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消耗增加。

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严重破坏血小板。

1.3 脾肿大脾亢可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脾切除可使血小板回收率增至90%以上。

1.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引发DIC的重要因素是感染、败血症和恶性肿瘤,可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血小板的存活期缩短。

1.5 药物常见的有消炎痛、苯巴比妥、头孢菌素、肝素等药物可致骨髓毒性非免疫或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PTR时应考虑药物抗体存在的可能性。

1.6 骨髓移植在骨髓移植后的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所出现的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时紊乱导致自身抗体水平上升。

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提高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从而增加从循环中清除血小板的速度[1]。

1.7 自身抗体继发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已在骨髓移植、血癌及一些其他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训内容在培训前或后组织理论测试; 2 ) 培训评估, 在培训结 束后发放培训评估表, 针对培训内容评估当次培训对学员的 影响及学员的接受程度 。 2. 4. 2 2. 4. 3 培训资质的评估主要通过评估表分析, 对师资的讲 培训项目的评估: 本着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 课内容、 表达情况、 专业情况、 课件情况等进行评估。 则, 具体形式可按照实际情况掌握, 我中心主要通过向培训 对象发放培训评估表, 对课程设置、 师资情况、 专业程度等情 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持续改进 。 3 结论与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血站均有针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不同血 站教育培训的侧重点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 美国红十字 AABB、 会血站、 纽约血液中心、 上海血液中心等国内外一些 知名血站在自己的网页上发布下一年度的教育培训计划, 便 于血站工作人员或感兴趣人群进行选择, 其中有很多培训内 容值得借鉴。我中心在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教 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教育培训的需 求, 以发展的态度制定计划, 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
[1 ]
3 个公式均被用于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 。 其中, 输注后 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 PPI ) = 输注 血小板增加值( post后 plt - 输注前 plt, 全血容量 = 体 表 面 积 × 2. 5 , 体表面积 ( m2 ) = 0. 006 1 × 身高( cm) + 0. 012 8 × 体重( kg ) - 0. 015 29 , 0. 67 代表脾池( 输入血小板约有 1 /3 进入脾池) 。 减少血小板同种免疫试验( the trial to reduce alloimmuniTRAP) 将血小板输注无效定义为患者至少 zation to platelets, 1 h CCI < 5 × 10 9 / L, 连续 2 次输注 ABO 同型新鲜血小板后, 该定义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所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个公式均被用于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 。 其中, 输注后 transfusion platelet increment, PPI ) = 输注 血小板增加值( post后 plt - 输注前 plt, 全血容量 = 体 表 面 积 × 2. 5 , 体表面积 ( m2 ) = 0. 006 1 × 身高( cm) + 0. 012 8 × 体重( kg ) - 0. 015 29 , 0. 67 代表脾池( 输入血小板约有 1 /3 进入脾池) 。 减少血小板同种免疫试验( the trial to reduce alloimmuniTRAP) 将血小板输注无效定义为患者至少 zation to platelets, 1 h CCI < 5 × 10 9 / L, 连续 2 次输注 ABO 同型新鲜血小板后, 该定义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所接受
[3 ]
, 认为至少连续 2 次输 。 目前临床判断 PTR
注 ABO 血型相容且保存时间 < 72 h 的新鲜血小板后, 输注 效果不满意, 则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分率 ( 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 PPR) 和 CCI) 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 由于血小板输 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 故以 PPR 和 CCI 作为 量化的判断依据。根据输注前 1 h 和输后 1 h ( 或 24 h ) 患 者外周血 plt 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 计算 PPR 和 CCI。 理 论上 1 次成功的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回收率应达到 65% , 但临 24 h PPR 床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为 l h PPR < 30% , < 20% 。一般而言, 输注有效者 plt 校正增加值 CCI > 10 , 当
+ 中图分类号: R457. 1 3
文献标识码: A
549X( 2012 ) 09090606 文章编号: 1004血小板增加百分比( percentage platelet increment) = PPR /0. 67
血小板是人体生理性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至关重要的血 液成分, 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 输注血 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 之一, 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被迅速破坏而危及生 研究 命。PTR 是血小板支持治疗中的 1 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和解决 PTR 问题已成为临床输血的 1 项重要课题。 1 PTR 的定义和判定 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以简单的定义为输注血小板后血小 板计数的增加值低于临床预期, 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 但 因为在血小板输注 是作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判定是困难的, 无效的确切定义上尚无共识
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公式
CCI ) = 血小 板 计 数 校 正 增 加 值 (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 /1 ) × 体表面积( m2 ) 输注血小板总数( × 10 11 ) 血 小 板 回 收 率 ( 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 PPR ) 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 /1 ) × 全血容量 × 100% 输注血小板总数( × 10 11 ) =

训内容在培训前或后组织理论测试; 2 ) 培训评估, 在培训结 束后发放培训评估表, 针对培训内容评估当次培训对学员的 影响及学员的接受程度 。 2. 4. 2 2. 4. 3 培训资质的评估主要通过评估表分析, 对师资的讲 培训项目的评估: 本着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 课内容、 表达情况、 专业情况、 课件情况等进行评估。 则, 具体形式可按照实际情况掌握, 我中心主要通过向培训 对象发放培训评估表, 对课程设置、 师资情况、 专业程度等情 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持续改进 。 3 结论与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血站均有针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不同血 站教育培训的侧重点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 美国红十字 AABB、 会血站、 纽约血液中心、 上海血液中心等国内外一些 知名血站在自己的网页上发布下一年度的教育培训计划, 便 于血站工作人员或感兴趣人群进行选择, 其中有很多培训内 容值得借鉴。我中心在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教 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教育培训的需 求, 以发展的态度制定计划, 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
整, 邀请相关专家授课, 并采取全员或抽样考试 、 操作考核、 培训者的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评估, 发现问题并持续改 24 个分支机构, 进。目前浙江省内有 11 个中心血站及通过 我中心组织的国家、 省级的继续教育培训, 对全省血站工作 的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全省采供血事业的建设和 发展, 有助于形成浙江省采供血机构的行业特征 。 除上述继续教育培训以外, 安排中心员工进行外出进修 《血站管 和学习, 不断储备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进一步加强 理办法》 中规定的血液中心对全省血站业务指导 、 业务培训 提升全省血站人员的综合素质, 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职责, 将教育培训作为提升人才优势甚至科技优势的手段 。 在进 《血站管理办法 》 一步提升全省血站的执业优势过程中, 落实 赋予血液中心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的职责 。 参 考 文 献
· 906·
2012 , Vol. 25 , No. 9 中国输血杂志 2012 年 9 月第 25 卷第 9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Sept,
· 综述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马金平 杨和军( 菏泽市立医院 输血科,山东 菏泽 274031 )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值; 同种异体免疫; HLA 相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