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无效输注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特征
是指多次输血小板均未取得满意效果。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次输血小板效果不好, 而以后几次效果不错。只有在2次及2次以 上输血小板效果都不好,才能诊断为血小 板输注无效。
非同种免疫因素
血小板的质量 发热感染
发热感染血小板输注疗效比预期减少20%~40%;感染期,血小板暴露隐抗原, 吸附IgG抗体;败血症或感染病人;血小板表面抗体上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异常被激活,血小板消耗大量上升;感染、 败血症、恶性肿瘤。 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感染和免疫介导疾病的病人,循环的免疫复合物数量上升, 血小板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的Fc-II受体, 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骨髓移植: 自体或异体移植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移植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发生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 时紊乱。这种免疫失衡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上升。 急慢性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增加PAIgG。 放疗、化疗药物、生长因子、免疫调节药物治疗GVHD可助长血小板消耗的血 管病。 脾肿大(15~20%) 与药物相关的抗体:(某些抗菌素和抗真菌药物) 青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 药物抗体实验阳性-提示可能 药物抗体实验阴性-不能确诊
虽然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输注血小板 的效果,对保持血小板输注研究的一致 性是必需的,但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应 用是不可行的,因为每袋浓缩血小板的 血小板数量并不知道。 在医疗实践中,如果预防性输注血 小板无法使血小板计数值达到预定值, 则可以认为此次输血小板效果不佳 (Schiffer 等, 2001)。
ABO血型不合
最好输注ABO血型配合的血小板; Rh血型的选择: 对D阴性的患者,最好要避 免用D阳性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
1 非免疫因素的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注意血小板离心及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小时内
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脾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脾脏大小不
影响血小板存活期。不必缩短输血周期。脾切除可 纠正此情况 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 素、 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及其处理
李亚琪
常用血小板制剂
1 浓缩血小板
采用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后6-8小时内在20-24C条 件下用大容量离心机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 内所制成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 量≥2.0×1010,容量为25-35ml。血小板在输注时 无需交叉配血 ,要求ABO血型相同输注。
临床发生率约为30-70%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 出血加重。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高但临 床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应认为血小板输注 有效)
2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
(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 ×体表面积
CCI=
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 注:血小板计数单位为109/L,体表面积单位为m2
非独立原因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
沙星等
(5)成分血的质量:血小板在收集、离心、储存期
间,若条件不当而被激活,可造成“储存损伤”影 响血小板质量,导致输注无效
(6)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GVHD、静
脉闭塞病(VOD)、CsA的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输注剂量及方法

血不良反应(输血严重危害SHOT)幻灯片PPT

血不良反应(输血严重危害SHOT)幻灯片PPT

2.其他免疫球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发病机制
(1) IgE介导:IgE含量增高可导致迟发型变态反应。 (2) 异性变应原:
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如对花粉、尘埃、牛奶和鸡蛋等过敏。 输含有异性变应原的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通过输血传递给受血者, 如青霉素抗体等。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反应: 常见,为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
重做交叉配血试验:盐水、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检验科诊断:
取反应后第一次尿测定尿血红蛋白及尿常规。立即 取血分离血浆,肉眼观察血浆颜色,并测定以下项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正常为1-10㎎/L 溶血时高达1000 ㎎/L 输血后1-2小时达高峰
血清结合珠蛋白↓ 输血后很快↓ 血清游离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输血后2-6小时明显升高
处置: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液通畅。报告医师处理。 重点:抗休克 防止DIC 防止急性肾衰
立即通知输血科——进行相应复检及检测 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加AB血浆。 合并DIC患者在应用肝素治疗时,可以结合输入冷沉
淀和单采血小板。 报告医务部
预防:
输血前检查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实 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及技术标准,做好申请单、 标本的接受、核对工作。
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
概述:
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 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
重的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为血浆蛋白质的免 疫反应,荨麻疹较
常见
发病机制:
1.IgA 同种免疫: IgA缺乏者: 对供者IgA 过敏 → 过敏性休克 IgA含量正常者: 缺乏某一种IgA 亚类 →IgA同种异型抗体 (抗IgA1、抗IgA2)→严重过敏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血小板输注对于各种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

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障患者长期输注血小板后输注无效[1]。

不仅如此,血小板输注后还会引起发热反应、输入后紫癜等并发症。

了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及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骨髓衰竭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1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关概念111血小板无效输注是指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没产生/适当的反应0,即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病人至少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判断依据主要是输注后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2]。

其中,CCI按下式计算: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Ll@体表面积(m2)血小板输入量@1011式中,体表面积=010061@患者身高(cm)+010128@患者体重(kg)+0101529。

若输注1小时后,CCI<7500/Ll,12小时后CCI<6000/Ll,24小时后CCI<4500/Ll,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PPR的计算式为: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总数@P式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15,P=2/3。

若输注1小时后,PPR<30%,24小时后PPR<20%,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运用CCI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

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还受是否过滤清除白细胞及患者身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血小板的输入效果。

故建议用血小板输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两个指标仍然是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11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应以临床出血症状的改善为主,如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证据。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的常用公式
纠正的计数增加率(CCI,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 血小板回收率(%Recovery)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注后1小时CCI<7500(血小板回收率<20%) 输注后20~24小时CCI<4500
9
血小板输注无效
1小时
CCI<7500
29.26
血小板浓缩液 39.96
40.77
新鲜冷冻血浆 11.96
28.09
冷沉淀
4.69
白细胞
上海(%) 0.8
40.08 27.76 28.34 2.22
0.8
3
血小板输血
血小板输血近十余年来有了长足的发 展,输血量显著增加,原因:
临床医师对血小板输血适应症,充分认识 化学疗法,免疫抑制疗法 成份制剂质量(分离法,浓缩法提高)的保证 血小板单采(血液成份分离机)术的普遍应用
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的Fc-II受体, 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21
骨髓移植
自体或异体移植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移植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发
生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时紊乱。这种免 疫失衡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上升。 急慢性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增加PAIgG。 放疗、化疗药物、生长因子、免疫调节药物治 疗GVHD可助长血小板消耗的血管病。
20~24小时
CCI<4500
或者
1小时
回收率<20%
10
血小板输注效果判断-血小板计数增加情况
CCI(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输注有效时CCI应为1-2万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可能导致反复输注、治疗费用增
加和患者死亡率上升等问题。
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减少免疫反 应的发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 果,但操作复杂且耗时。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可能 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包括使用血小板交叉配型、使用 去白细胞的血小板、使用免疫抑 制剂和采用血小板生成素等。
使用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去除 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减少免疫 反应的发生,但可能增加感染的 风险。
采用血小板生成素可以促进血小 板生成,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但需要长期使用。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有效的血小 板交叉配型技术和方法、研究新的免 疫抑制剂和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等。
此外,加强临床观察和研究,深入了 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机制和原因,有 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 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优化存储条件
温度控制
确保血小板存储在适当的温度下, 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血小板 活性。
震荡保存
采用震荡保存方式,使血小板均匀 分布,减少聚集和沉淀。
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血小板质量,确保符合标准。
案例分析
案例一: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由于患者体内存在 针对供者血小板抗原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后迅速被 破坏,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 血小板消耗过多,同时抑 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 小板输注无效。
脾功能亢进
脾脏对血小板的滞留作用 增强,导致血小板在脾脏 中破坏增多。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 案

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反而降低。

输注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升高达不到预期,这些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临床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主要观察是否控制了出血。

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指标主要用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值)。

CCI值计算方法如下:CCI =(输注血小板后计数-输注血小板前计数)/ 输入血小板数(10)×体表面积(m)血小板输注后1小时CCI< 10×10/L和输注后24小时CCI< 7.5×10/L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可了解输入的血小板数是否足量,协助了解并检测有无效果,如同种免疫,而24小时后计数可了解血小板的存活期,让医生决定血小板输注的频率。

(一)原因非免疫因素:(1)血小板的质量;(2)发热感染;(3)脾肿大;(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药物;(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7)自身抗体。

免疫因素:(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 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3)AB0血型不合;(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

(二)对策1、积极治疗原发病;2、停用可疑药物;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4、血小板交叉配型;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6、血浆置换;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

(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3、使用抗纤溶药物;4、使用重组FⅦa 。

二、红细胞输注无效输红细胞后疗效的评估:一般输注2U浓缩红细胞,推算可以使得血红蛋白浓度提高10-20g/L。

输血后的临床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组织缺氧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无改善。

有效:组织缺氧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20g/L及红细胞比容相应升高,并能持续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免疫因素
• 占17.5%。 • 血小板相关抗体常出现在血小板输注6次以
上的患者中,有报道称反复大量的输注血小 板可导致50%左右患者产生同种免疫抗体, 相当于红细胞同种抗体产生频率的几十倍。
10
免疫因素
• 主要的免疫原因是HLA-Ⅰ类同种免疫反应。占血小 板相关抗体的79.9%。
• 血小板表面具有ABO、Le、Ii等红细胞抗原和HLAⅠ类抗原,而HLA-Ⅰ类抗原是血小板表面的固有成分, 其Ⅰ类抗原中的A抗原和B抗原起主要作用。引起 PTR的最常见免疫性因素是HLA-Ⅰ类抗原。在临床
14
如何防治血小板无效输注
15
白细胞过滤
• 由于HLA抗体是导致免疫性无效输注的 主要原因,血液中HLA抗原主要存在于 白细胞上,故去除白血病成为有效手段
• 给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输注未去白细 胞的血液成份和去白细胞的血液成份, 无效输注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2%。证 明白细胞去除有明显效果。
• 滤除白细胞分为储存前、储存后和输用 前(床边)三种方式。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 生率比急性白血病患者高 )。
11
免疫因素
• HPA(人类血小板抗原)同种免疫反应。 占血小板相关抗体的2.7%。HPA 是血
小板表面所具有的血小板独特性抗原。
输注与受血者不合的血小板就有可能产 生HPA抗体,其中最常见为抗HPA-1a 抗体,我国HPA-1a阳性者大于99%, 阴性者少见,HPA-4a是引起PTR的主 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我国因HPA抗体引 起的PTR不多见,HPA常与HLA抗体
工作中,血小板输注一般不进行血小板配型,因此, 供血者和受血者体内HLA不合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所以当再次输注血小板时,机体会因同种免疫而引起
血小板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小板悬液中混合的 白细胞表面含有大量HLA-Ⅰ类抗原和参加初次免疫应 答的HLA-Ⅱ类抗原。故当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小板后, HLA抗体与输注的血小板结合,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 统破坏和快速清除,导致PTR。
• 淋巴细胞毒试验(lymphocyte cytotoxicity test,LCT)——筛检HLA-Ⅰ类 抗体 。
• 一般使用18~60株不等的型特异性已知的细 胞,谱细胞供者提供的淋巴细胞被保存在液氮 中并仅在试验使用当天才被融化,这些淋巴细 胞要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包含大多数 WHO命名的抗原特异性的HLA-Ⅰ类抗原;(2) 谱细胞必须能够鉴定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出现频 率高的HLA抗体并确定其特异性(主要是抗A2,也有抗-A9,-B12或-B5)。
输注后1小时 CCI〈 7500/μL
• 12小时 CCI〈 6000/μL
• 24小时 CCI〈 4500/μL
连续3次,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 评估门诊病人的输注小板效果,可以1小时计数是一样的.
5
• 由于每袋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并不知道,只 知道每袋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按规定应》 2.5X1011/袋,所以公式在日常医疗实践中难以 准确计算。因此只要输注后无法使血小板计数 达到预定值,即可认为此次输血小板效果不佳.
血小板无效输注
1
定义
患者在连续2次输注ABO血型相合且足够 剂量的血小板悬液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 即血小板计数(PLT)未见显著升高、有 时反而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 很短;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 恢复百分率(PPR)不能达标;临床出血 倾向未见减轻等。从而未能防治由于血小 板数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导致的出血。
17
白细胞滤过的其他作用
• 1.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发生的主要 原因是输入的供者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与受血 者发生了同种免疫反应,产生了白细胞抗体而 导致发热等症状。此类输血反应与输血次数和 受血者的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和有无过敏体 质(过敏体质多于非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 国外调查认为,一次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 含量少于5×108,即去除90%的白细胞,就 能有效地防止非溶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国 外许多医院对于既往有2次以上输血发热反应 的患者常规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
• (2)脾脏肿大:患者比正常人破坏可增 加30%。
•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 板
8
非免疫因素
•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 霉素、环丙沙星等
• (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 GVHD、静脉闭塞病(VOD)、CsA的 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 (6)其他:成人〉儿童、女性〉男性
输注效果评估公式
血小板回收百分率(R) • PR%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全血容量× 100%/输注血小板数
• 全血容量=体表面积(m2)×2.5 • 若输注血小板24小时后,PR%〈20%,可
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4
输注效果评估公式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μ L×体 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数×1011)
2
血小板无效输注
• 多次输入血小板后,由于产生了免疫相关及非免疫 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血小板输注无效,出血趋势 不减轻,甚至加重出血。发生率30~70%,此外 还可引起发热反应或输血性紫癜。
• 输注剂量= 需要提高的PLT数(109/L)X血容量(L) 校正值(0.67)
血容量=体表面积X2.5
3
•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次输血小板效果不好,而以 后几次效果不错。只有在2次及2次以上输血小 板效果都不好,才能诊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6
无效输注的原因
• 免疫因素 • 非免疫因素
7
非免疫因素
• 非免疫相关病因 占67.5%
• (1)发热及败血症:感染可使血小板生 存期缩短,G¯ 败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无效 输注发生率为57.5%
共存,但作用并不强。存在于血小板糖 蛋白上, HPA被国际正式命名的抗原有 22个。
12
免疫因素
• ABO血型不合。 红细胞血型抗原也存在血小板表面,
以ABO抗原最为重要。血小板输注效果除 了与HLA匹配度有关,还与ABO相容性有 关。 • 血小板自身抗体。 • 药物相关的血小板抗体 。
13
相关检查
16
白细胞过滤
• 白细胞过滤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的阻滞作 用以及依赖白细胞的黏附特性使血液通 过特殊材料制成的滤膜后将白细胞黏附 在其上。优质的白细胞过滤器,可以使 每单位血液中残留白细胞数低于106 个, 红细胞回收率>90%,血小板回收率 ≥85%。由于5×106白细胞可以引起白 细胞抗体的产生,因此血液经白细胞过滤 后可以使白细胞抗体产生的几率大大降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