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无效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 2 ℃且轻振 荡 , 有效 期 5 。血 小板 交叉 配 合试 验采 用 固 d
相 红 细胞 黏 附 法 。
1 3 输注适应证 由临床 医师根 据卫生 部《 . 临床 输血 技术
规范》 卫 医发 [00 第 14号 ) ( 20 】 8 中输 血指 南 的 内容具 体掌
握血小板输 注适应 证 , 一般 要求 内科疾 病 P T<1 L 0×1 L 0/ ,
A H等 , 中 HL B 其 A抗原 的同种免 疫作用 是导 致血 小板输 注
无效 的最 主要原因 , 以 H A A、 尤 L . B为 甚 , 占 7 % ~ 0 , 约 0 8%
H A 次 之 。 P
2 结果
2 1 比较 4 5次输 注机 采血 小板 中, 用 随机 机采 血小 板 . 采 和交叉配合阴性 的血小板发生 P R的比率 , T 两者差异 有统计
3 11 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 因素 。脾功 能亢进 、 .. 发热 、 重度 感染 、 药物 作用 、 I 病 理 因素 , 致血 小 板 消耗 破坏 增 D C等 可 加, 并可缩短血小板 的寿命 , 从而影 响疗效 j 。
3 12 血小 板 同种 抗 体 免疫 因 素。同种 免疫 反 应 是 引起 .. P R的主要 原因。血小板表面含多种抗 原 , T 包括 H A、 P 、 L H A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 10 6 300 )
近年来 , 随着临床输 血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 采血 小板 输 机 注大幅增加 。然而 , 同种 免疫及 某些 非 免疫 因素作 用下 , 在
会发 生 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 l e tt nfs n rf c r es pa l r s i e at i s te a u o r on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者无 不 良反 应 后 , 行腋路麻 醉注药 l 0一l 5 m I 。 3 . 效 果 评 价 标 准 J : 优: 各种 手术刺 激下无疼 痛感 , 患者
性。
本研究将 肌间沟联 合腋 路臂丛神 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 手术 取得 了较好 的麻 醉效果 , 麻醉 效果优 良率 显著 高于肌 间 沟组臂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及 腋 路臂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组 患 者 ( P< 0 . 0 5 ) , 这与文献 刮报道结果 一致 。联合臂 丛神经麻醉 可以相互 弥补 单纯麻醉 的不 足 , 使麻醉效果更加充分 , 同时联
参 考 文 献
[ 1 ] 邓海峰 , 修晓光. 肌间沟臂丛 神经阻滞 联合腋 路臂丛神 经阻滞 麻醉用 于上肢 手术 临床观 察. 现代 中西医结 合杂 志 , 2 0 0 5, 1 4
( 9 ): 2 5 9 2 .
如表 1所示 , 肌 间沟联 合腋路 臂丛 神经阻滞 麻醉 组患者 的麻醉效果优 良率 为 9 6 . 0 %, 显著高于肌 问沟组臂 丛神经 阻
齐齐 哈 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第 3 4卷 第 8期
J 0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V o 1 . 3 4 , N o . 8

l1 63 ・
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 阻滞麻 醉组患者 , 组 间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患者麻醉过程 中未 出现明 显的中毒反应 。 讨论 臂丛神 经主要 由上 、 中、 下干 组成 , 肌间沟部位 神 经阻滞对臂丛 的上 、 中干阻滞 效果较好 , 而 尺神 经大部分 由下 干组成 , 故 肌问沟臂丛 神经 阻滞缺 点之一是 尺神经 阻滞起 效 迟, 麻 醉中需追 加药物用量。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 因桡神经在 腋动脉 的深面 , 腋 路 穿刺不 易成 功 , 会 出现 上肢桡 侧 阻滞 不 全, 从 而影 响麻醉 效果 J 。王铁 军 认 为 : 临床上 臂丛 神 经 阻滞多采用单一入路方法 , 但 阻滞 效果各有其优 、 缺点 和局 限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血小板输注对于各种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

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障患者长期输注血小板后输注无效[1]。

不仅如此,血小板输注后还会引起发热反应、输入后紫癜等并发症。

了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及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骨髓衰竭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1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关概念111血小板无效输注是指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没产生/适当的反应0,即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一般认为:病人至少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判断依据主要是输注后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2]。

其中,CCI按下式计算: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Ll@体表面积(m2)血小板输入量@1011式中,体表面积=010061@患者身高(cm)+010128@患者体重(kg)+0101529。

若输注1小时后,CCI<7500/Ll,12小时后CCI<6000/Ll,24小时后CCI<4500/Ll,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PPR的计算式为: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总数@P式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15,P=2/3。

若输注1小时后,PPR<30%,24小时后PPR<20%,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运用CCI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

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还受是否过滤清除白细胞及患者身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血小板的输入效果。

故建议用血小板输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两个指标仍然是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11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应以临床出血症状的改善为主,如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证据。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4.19.5.4(B)3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4.19.5.4(B)3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产生血小板无效性输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有二个方面,血小板同种抗体的存在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

一、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时,临床科室应按此措施处理:
1、积极查找原因了解受血者输血史,一般与免疫因素有关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常见于多次输血者,非免疫性消耗因素主要有脾肿大、发热、感染、出血、DIC等;
2、如果是非免疫性消耗因素所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输注疗效就会提高;
3、输注HLA相容和血小板交叉配合的机采血小板,以提高疗效;
4、可用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等。

二、预防血小板无效性输注的发生:
1、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减少预防性输注;
2、尽量使用机采血小板的输注,减少或推迟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3、白细胞除滤器去除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
4、增加血小板的相容性,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制剂。

探讨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无效的关系及处理对策

探讨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无效的关系及处理对策
从临床上能引起血小板无效性输注的原因分析,可以分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两类,主要以前者为主。其导致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对多次输入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其身体内部会产生针对HLA和HPA的血小板同种抗体,其中引起PTR的主要原因是HLA类抗体[4](HLA抗体可以导致输入血小板的破坏)。所以对内科治疗输注次数大于两次的要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具体分析是否输入血小板,尽量减少临床上使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尽可能避免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必须输入血小板治疗时,为了能增加血小板的相容性,需进行HLA A、B同型的血小板交叉配型,从而减少血小板输注后无效,提高其治疗效果。非免疫因素如血小板成分制品的质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脓毒血症、严重出血、脾脏肿大、异基因移植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还有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病情的不同及处理方式(辐照剂量)的不同均可以造成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要结合各个病人的病因及原发病的对症治疗;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首先选取肝素的适时适量治疗,骨髓移植病人采取血浆置换或者大剂量丙球输注后小剂量维持等方法,也可用脐血细胞扩增巨核细胞的新技术治疗,可显著提高血小板数量,脾肿大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采取脾切除,当然还包括血小板运输条件、输注前血小板储存环境、输注过程中患者的最大耐受的速度以及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等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
【中图分类号】R331.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94-01

血小板输注无效探讨

血小板输注无效探讨

血小板输注无效探讨发表时间:2013-02-19T14:55:57.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武林[导读]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武林(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输血科 56240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 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

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

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血小板无效输注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输注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输注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上升。

【关键词】血小板无效输注免疫因素血小板抗体【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96-02 随着输血事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成分输血已步入正轨,且各家医院临床的成分输血比例已明显提高,大多数临床医生已经熟知成分输血的优点,如疗效好,副作用少、节约血液资源等。

在血小板输注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降低因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导致出血的病死率。

然而,随着血小板输注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大量反复输注,据曹笠等[1]报道约有30%-70%出现产生血小板耐受或血小板无效的现象。

为此,血小板输注无效将是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132例临床输注血小板的病例作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及如何改善输注方法能提高血小板疗效。

1.临床资料对在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住院,因血小板减少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病历132例作统计分析。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与解决思路血小板作为正常人外周血中最小的有形成分,在血栓和止血、伤口修复、炎症和癌症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

造成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减少[2]及体外因素导致的假性减少[3]。

临床上对血小板计数过低的血液病患者多采取血小板输注的方法,以降低出血风险[4]。

血液病合并多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十分罕见,若未及时发现并纠正血小板计数易引发临床过度医疗。

本文通过分析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反复输注无效的原因,探寻多抗凝剂依赖情况下血小板聚集的应对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全血细胞减少10d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查体:重度贫血貌,言语含糊,双下肢轻度水肿,右侧肢体肌力4级,余未见明显异常。

完善相关检查,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BCR-ABL基因阳性。

预备接受化疗前患者血常规结果提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临床遂予以血小板输注,但效果不佳,血小板计数始终维持在20×109/L左右。

治疗期间患者并无出血表现,为明确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

1.2仪器和试剂BC-68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购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XN-90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P-10推染片机及配套试剂购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0.1g/mL阿米卡星注射液购自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购自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1.3方法1.3.1标本采集及制片采集患者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血标本,分别于采集后即刻、30min、1h、2h、4h使用推染片机制作外周血涂片,镜检观察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

1.3.2血小板估算方法肝素抗凝标本采集后立即涂片,计数体尾交界处20个油镜视野下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对策发表时间:2010-12-01T16:06:4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蒋利星[导读] 对于频繁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建议延长其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的恢复。

蒋利星(广西桂林市中心血站 541001)【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079-03【摘要】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

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

本文总结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无效对策随着成份输血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也日益增多。

椐本站供血部门统计,机采血小板的使用量以每年20%以上幅度增长,由此产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的大问题。

一般情况下,把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即校正计数增值(CCI)和血小板回收率作为判别依据,当输注后1h CCI<7.5和20h CCI<4.5或1h回收率<20%,则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有非同种免疫因素和同种免疫因素,非同种免疫因素包括血小板质量、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骨髓移植、脾肿大等因素,另一方面,血小板上由于存在血小板相关抗原,主要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200例血液病患者根,观察共1006例次的单次采血小板输注状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AL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6.5%,AA组72.1%,ITP组51.5%,三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AL、AA组未发热组其输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发热组(P<0.05);AL组脾脏肿大组与无肿大组、DIC组与无DIC组其输注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O.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注有效率53.0%显著高于骨髓移植组38.5%(P<0.05)。

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较为复杂多余,输注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量进行综合性分析,避免发生输注无效。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无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15-02血液病患者在血液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通常绝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血液病的方法即为血小板输注。

近几年,血液病患病人数不断上涨,机采血小板的使用量也随之以每年超过20%的幅度持续上涨,而随之带来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逐渐发展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一项问题[1-2]。

本文旨在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其对策,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血液病患者。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共60例患者,其中3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分布8-77岁,平均年龄(44.2±3.9)岁;体重分布24-88kg;急性白血病组(AL组):共80例患者,其中5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分布7-79岁,平均年龄(46.1±4.3)岁;体重分布26-90kg;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共30例患者,其中1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分布11-72岁,平均年龄(47.8±6.8)岁;体重分布24-72kg。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 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  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目的:探究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取7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血小板纠正计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进行监测,并总结输注效果。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通过ELISA法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

结果:70例患者中共输注了116次,共有30例患者40次输注无效,无效率为34.5%;输注血小板后CCI为14.41±9.18,血小板回收率为104.14±76.18;共有38次表现出输注后阳性,阳性率为32.8%,分别是HLA抗体20次,HPA抗体5次,HLA+HPA抗体13次;共有29次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76.3%,与抗体阴性无效输注率比较显著升高。

结论:对于多次输注血小板无效的血液病患者应详细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输注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血液病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的功能,血小板输血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支持治疗。

近年来,血小板的输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预防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有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出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1]。

而在输注的过程中次数增加,会使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或是特异性抗体,导致输注血小板无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并为临床治疗总结有效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观察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取血液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

疾病类型:急性白血病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7例,淋巴瘤1例,血小板减少3例。

所有患者共输注116次血小板,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与防治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与防治
予 以综 述 。
有 一 定 程 度 的减 少 , 不 能 但 形成 止血栓 。患者 往往 自幼 即有 出 血倾 向 , 伤后 出血 外
不止 。 因此 , 类 患 者 在 外 这 伤 或 手 术 时 常 需 血 小 板 输注 。 获得性 血小板 功 能缺 陷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纠正增加指数 ; 防治措施
s t a s st e p ae e n u in e e t n s . h s at l o u e n t e i d c to so a ee a su in, a o rie h lt ltif so f ci e e s T i r ce fc s so h n ia in f l tl t r n f so a v i p t s
Ab ta t Pae t r s s nrf co n s( T i o ekn f e o scmpi t n p ee t gi e sr c : lt e t n f i e atr es P R)s n ido r u o l ai rsni nt l a u o r i si c o n h
主 要 与 抗 血 小板 药 物 有 关 。
阿 司匹林 与抵克利 得抑 制血 小板 功能 , 出血 时间 延长 , 使 部 分 患 者有 出血 倾 向 , 很 但
paee rnfso icu igo ltltt suin。n ldn fi a mmu efco n h o —mmu iyfco . e k c t.e u e ltlts t n a tra d ten ni n t trL u o yerd c d paee ,a. a i e r s ma c i g p ae e .h a it lt lta d s me oh rme d r s d i l i a x e e c sS s d c o s th n lt lt t e r d ae p ae e n o t e mo swe e u e n ci c l p r n e O i f n e i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aeABO— o r i mpail,h a mm u er s o s fHLA n es mei nc tbe tes mei n e p n eo a dt a mm u er s o s fHP Th o n eme sr sh ve r mo etewh t l o el, h n e p n eo L. ec u tr a ue a :e v h ieb o dc l s
症状 、脾肿 大、 弥漫性 血 管 内凝血 、 药物干 预 、骨髓 移 植 )和 免疫 因素 ( B A O血 型 不合 、H A、H A 同种 免疫 反应 的影响 ) L P 。相应 的干预 措 施 有: 用除去 白细胞 的血 小板 制 品、进行 紫 外线 照射 、利 用 v 射 线 照射 、应 用 免疫球 蛋 白、对血 小板 进行 交叉配 型、使 用 免疫抑 制剂 、 采
ltr t e n rc n e r,a e iwe eae a t r n o nem e s e fPTR. s t Th mmu e fco so ieaur si e e ty a s ndr ve d r ltd f co sa d c u tr aurso Re uls ei n a tr fPTR r n u in t ei o o g, aei f so i sto ln m paee u t,fv r i fcin, pe o e ay d se n td ita s ua o g lto ,du n ev nt n a d b n ar w rns lntto . mm u efco s ltltq Mi e e, n e t y o s ln m g l, is miae nrvac lrc a u ain rg itr e i n o em ro ta pa ain I o n at r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辛叶【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32【摘要】目的:对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预防措施。

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160例血液疾病患者,均予以机采血小板,采集次数共有400次,对比分析血小板配合型输注以及血小板机采情况。

结果血小板配合型输注有97.14%达到“有效”标准,机采方案的有效率76.99%(P <0.05)。

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诱因较多,因此输注程序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并且不断优化各项操作程序。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and to summariz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random method,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col ected was 400 time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6.99%(P < 0.05),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14%.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more effective,so we must consider al kinds of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usion,and optimize the operation procedure.【总页数】2页(P198-199)【作者】辛叶【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相关文献】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J], 倪晓丹;王德付2.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探讨 [J], 曹春兰3.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J], 李强4.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J], 韩日成;卓少贤;张家明;刘红杏;刘海容5.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J], 韩日成;卓少贤;张家明;刘红杏;刘海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

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
放疗及化疗后因血小板减少导致 出血的病死率 [ 。 P T R是指输注至少 2次 A B O血 型相 合且在有效保存期 内的血小板后 . 输入 患者体 内的血小板被迅速 破坏 , 患者外 周血 中血小板计数未能相应增加 , 从而未能防止因血小板数
2 . 1 . 2 非免疫因素导致的 P T R: 患者 的脾 功能 亢进 、 感染、 发 热或药物作用 、 D I C等病理因素 .均 可能增加血小板 的破坏
浆蛋 白,可与 患者体 内相应 的同种抗体形 成循环免疫 复合
物。 该复合物可能非特异性 的结合其 自身或输入 的血小板 F c 受体 , 并被患者 的单核 巨噬系统所清 除, 导致 R发生 。
2 P T R 的解 决 方 法
血小板 A B O血型 、 HL A和 H P A基因型供 者资料库 。 为有需 求 的患者 提供 配型适合 的血小板 , 解决临床血小板输注 的一
1 . 2 . 4 其他免 疫 因素 : 诸如 自身免疫性血 小板减 少症 、 骨髓 移植 或一些其他疾 病患 者可能检 出血小 板相关免疫 球蛋 P A I g G者 , 对 于血小板计数值升高影 响
不大 , 但 可明显缩短血小板存活期 。 随着血小板 的输入 , 进入患者体内的献血者血浆 中的血
上述针对 性解决方 案的前 2条 可以通过 改进 血小板 制
量不足 、 离心损伤 、 不适合 的温度 与振荡 、 保存条件和保存时 间以及保存器材 的质量不佳 、 运输过程和输注过程存在操作
不 当等原 因 1 . 2 . 2 非免疫因素 : 非 免疫 学 自身因素包 括脾 肿大伴脾功能
备工艺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等方法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但
是 由免疫 因素引起 的 P T R.选择 A B O同型 、 H L A和 H P A交 叉配 型均相合 的单 一供者血 小板输注 ,即相容性 血小板输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9 - 6493 (2003) 02A - 0130 - 02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受血者在给
表面积 。病人输注血小板悬液后 1 h 、24
板计数增值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
予合适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在体内存活
Clinic al Analysi s and Nursing Care of 106 Ca se s of Senile De2 me nti a
Chen Ai’hua (Sevent h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 y ,Zhejiang 310013 China)
(收稿日期 : 2002 - 08 - 08 修回日期 :
2003 - 01 - 08)
(本文编辑 范秋霞)
106 例老年期痴呆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及其护理 陈爱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 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 寻求适合老年期痴呆病人最 佳护理对策 。方法 : 采用自 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老年期痴 呆病人一般状况 、精神症状 、 院内感染 、并发症及死亡情 况进行调查 ,随机抽取同期 住院老年精神病人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 。结果 : 老年期痴 呆病人记忆 、定向 、智能 、沟 通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均较 差 ,院内感染 、褥疮 、并发症 及病死率高 ,与老年精神病 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结论 : 重视老 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预防感 染及并发症 ,可提高老年痴 呆病人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痴呆 ,老年期 ; 精神 障碍 ;护理
h 分别采集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 。血小
CC I) 。
期很短 ,血小板输注的相关计算增长值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其对策李志春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其对策李志春

病因
AL脾 有效率(%)
脾肿大 57 31
26
脾无肿大 128 92
36
54.39 71.88
病因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研究发现一旦出 现此症,病程中可消耗大量的血小板, DIC便成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一个常见原 因。
病因
组别
◆ 输注血小板1小时后PPR< 30%。 24小 时后PPR< 20%,则可认为有血小板的无 效输注。
判断标准
❖ 运用CCI和/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 。然而,Davis等通过临床研究对CCI及 PPR的意义提出质疑,认为CCI及PPR受血 小板的输人量、是否过滤清除白细胞及 患者身高等方面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 映血小板的输人效果。建议用血小板输 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 的效果。但目前CCI和PPR仍然是判断血 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病因
❖ 其他
有报道性别、年龄、血液病的种类也会 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成人比儿童更 容易发生血小板的无效输注。女性比男 性容易出现血小板的无效输注(因妊娠), 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比急 性白血病更易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
病因
❖2.1 发热及败血症
发热一般是指体温高于38℃的发热,包 括各种病原菌感染及输注血小板后的发 热反应,通常认为感染可使血小板生存 期缩短,是非免疫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原 因之一。 Alcorta等通过52例发热患者 与52例无发热对照组的血小板无效输注 发生率的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热是引起
病因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病因,其引起血 小板无效输注的相对危险度为。败血症 也被认为是血小板无效输人的重要原因 。legler等发现,败血症病例的血小板 无效输注发病率为57.5 %,但Alcort等 通过多因素分析认为,败血症并非为引 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因素。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血小板是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关键的血液成分,临床上发生血小板数量不足和功能缺陷时,输注血小板血液成分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可是重复输注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升高幅度不理想,甚至有患者再次表现出血倾向,带给临床治疗上的困难,这就叫做”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er)PTR。

本文就PTR的判断标准、引发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标签:血小板;输注目前,输注血小板已作为预防和治疗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所致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但30%~70%的患者可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1-2]。

并且长期困扰临床的是患者经多次输注血小板后,机体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PTR)[3]。

1 PTR的定义和判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血小板输注指南中将PTR 定义为:最少2次ABO 血型相配合而且贮存时间不多于72 h的血小板输注后,输注效果不理想[4]。

临床上,因为输注效果评价无数量指标,所以目前多数以血小板恢复率(PPR)与输注后血小板数值纠正增加指数(CCI)作为量化的判断标准。

这里,全血容量=体表面积×2.5,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判断依据:据输注前1 h和输后1 h(或24 h)患者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值和输入的血小板数量,测算PPR 和CCI,若1 h CCI<7.5 ,24 h<4.5 可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或1 hPPR <30%,24 h<20%也可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5]。

导致血小板输注效果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6],尤其是重复输血的患者,其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可达31%~63%,而且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阳性率还会进一步升高,继而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7]。

2 PTR的原因文献报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可能与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肿大、反复输注血小板和骨髓移植等多种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无效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预防对策;临床无效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而引起出血的患者进行的主要措施,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近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逐年增加。

但是,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值得关注的。

本文将对临床输注血小板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做一一探讨。

1 输注血小板的适应证
1.1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1.1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1] 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骨髓衰竭,使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

多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

1.1.2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1] 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注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输注血小板。

1.1.3 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1] 有的患者,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1.2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1.2.1 PLT<20×109/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因素,如感染、发热、脾肿大、DIC等。

1.2.2 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PLT<10×109/L者[1]。

1.2.3 PLT<5×109/L无论有无出血症状,均必须输注血小板,因为这种患者很容易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严重的颅内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后果严重,不但会使血小板的使用量增加,而且使同种免疫反应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1]。

2 血小板输注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血小板输注可降低因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疗、化疗的重要支持疗效。

而血小板输注无效是血小板输注治疗中的一大障碍,已越来越被临床和重视[2]。

由于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的输血仅考虑红细胞系统的血型相合,而不做血小板系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

因此,有部分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值未达到预期值,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输注血小板时最好ABO血型同型输注。

因为血小板膜上也有ABO血型系统抗原。

同时,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是非免疫因素,与患者的临床状况和输注量不足有关;二是免疫因素,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ABH抗体等有关。

在非免疫因素中,患者的临床状况只能在各自的状况下作血小板输注前后的比较。

3 输注血小板疗效判断[3]
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可根据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来判断,实验室通常以检测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值及血小板存活情况来作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标准,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因此常以输注后血小板校正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输注1 h后的CCI<7500或输注24 h后的CCI<4500应考虑输注无效。

有文献报道免疫因素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占血小板输注无效的30%~70%[4]。

在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后,患者体内可产生相关的抗体,并能引起血小板活化、破坏、导致血小板数目下降、出血倾向或血栓。

4 小结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发现。

同时血小板用量的增加,传统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由于供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含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致使血小板的含量没有很好的保证。

近年来开展的血小板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含量高,容积少,残留的白细胞少,这样不但止血效果好,因白细胞HLA 引起的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大幅下降,因一个治疗量来自单个的供体,使受血者接触抗原和发生免疫反应的机会大大降低,可显著降低无效性输注的发生概率[5]。

总之,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一直备受关注,对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这样可有效避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可以大大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从而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将输血风险降到更小。

参考文献
[1]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3154.
[2] 卢焕兴,李春娇.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12(6):321322.
[3]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5.
[4] 梁志伟.6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研究,2005,2(11):6263.
[5] 詹卓玲,温秀明.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11: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