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乐造假
美国公司造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的一倍 。按其市值 ,安然成为 世界第六
邦储备银 行 、S C等迅 速作 出反 应,分 E 别从不 同角度提 出相应 对策,并 付诸实 施 。值得注意 的是布什 总统的十点建 议 和美 国国会 的强化会计监 管法案 。
1 布 什 总 统 的 十 点 建 议 .
是 一项 加强会计 监督 、强化 信息 披露 、 完 善公 司治理 、防止 内幕 交易 的议案 。
该 法案的 内容 主要 包括,设 立一个公 共
监 管机构 ( 共责任理 事会) 公 ,该 机 构 成 员 中 至 少 有 6名独 立 的 公 共 人 士 ,会 计 职 业 界 成 员不 超 过 3名 , 同 时 明确 会 计 职 业 界 成 员 只 在 会 计 技 术 方 面 有 决 策
安 然 公 司 会 计 造 假 案 的安 达 信 国 际 会 计 师事 务 所 。 4 默 克 制 药 公 司 。 0 2 7 8日 , . 20 年 月
假丑闻而且愈 演愈烈 。这不仅引起 了人 们的震惊,同时也严重打 击 了投 资者的 信 心和美 国股市 。美 国公司的会计造假 风 波远未结束 ,截至 目前 ,爆 出的会计
2 施 乐 公 司。2 0 年 4 ,美 国 证 . 02 月
全球 第三大药 品制造商 、 国制药 巨头 美
默 克 公 司 在 向 S C 交 的 报 告 中 ,承 认 E报
其在 19 9 9年 至 2 0 0 1年 3 问 , 虚 报 了 年
1 4L美元的营业 收入,占公 司3 2' f 年盈利 总额 的 1‰ 为默 克公司提供 财务报表 0 审计 的是普华永道 国际会计 师事 务所 。 此外 ,威廉姆 斯通讯 、 科通 用电 泰 气等 公 司也 受到 了调 查。据有 关报道 ,
最新第二组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第一次财务报表重述
第二次财务报告的重述
• 重述时间:2002年6月28日。 • 2002年6月28日施乐向美国证券交易委 员会(SEC)重新提交了1997年至2001年的重 述年度财务报表,确认在此期间虚计收入 64亿美元,税前利润14亿美元。其中主要 的问题违反一般公认原则,将大量的租赁 收入提前进行确认。经过计算,施乐公司 1997到2001年的实际税前利润应为896亿美 元,比原先公布的910亿美元少了2%。至此 施乐的假账案曝光了,并在资本市场上激 起轩然大波。(二)证券分析师扮演的角色
虽然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欺诈手段操纵利润,但仅 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尚不足以影响公司股价,证券分析师所 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施乐欺诈案“完美”地体现了分析师与高管人员之闻的 “默契”。 在经济高增长期,一方面是投资者信心的坚挺和泡沫的增 加,另一方面是对上述界限的模糊或错误估计。只要泡沫在维 持,大家就有可能相安无事。但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一旦经 济进入不景气甚至萧条时期,玩这些把戏的代价就会显现出来。 到那时,暴露问题的公司可能不是一家或几家,而是一批;可 能不仅仅是原本就声名狼藉的垃圾股,还会包括许多原本形象 “健康”的公司。如果要真正从施乐案中汲取教训,就应该不 仅关注萧条时期的事件爆发阶段,更应该关注景气时期的矛盾 积累阶段。
• 提前确认租赁收入。 在租赁开始日提前确认与租赁有关收入,从 而使其当期利润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另外, 施乐具体采取了“权益报酬率”和“利润标准化 ”来高估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给定租赁资 产的账面价值,其公允价值越大,租赁开始日可 确认的当期销售利润就越大。
• 操纵各项违规准备金。 • 各项违规准备金在美国资本市场中特指一些准 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施乐 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利用这个财务欺诈手法 在关键时刻转回了大约5亿美元的利润。 • 其他会计操作手段。 • (1)任意提高出租设备净残值。(2)提高租 赁价格和租赁展期。(3)提前确认出租资产 组合收益合约的收入。(4)未批漏应收账款 贴现业务。
创新传奇,业绩迷离:百年施乐的浮沉
尹一丁为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企业战略和营销系博士尹一丁/文 已经109岁的施乐,历经沉浮,早已是企业界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在靠一台复印机创造黄金10年后,施乐在技术时代的变革前多次重新定位,但直到现在还未能成功完成转型。
施乐的案例证明了,高科技企业可以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但一定要以技术为纲,而强大的创新能力未必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如何将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创新管理的核心。
创新传奇,业绩迷离:百年施乐的浮沉2015年7月,以生产复印机闻名的美国施乐公司(Xerox)公布了二季度业绩,总体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比上年同期下滑7%。
对总收入贡献高达56%的服务业务部下跌3%,而其赖以成名的文件技术业务部的收入跌幅更大,达到12%。
这反映出正在深度转型中的施乐仍然未能彻底走出困境。
创立于1906年的施乐,至今已有109年历史。
诞生时的名字是哈罗伊德公司(Haloid Company),只是生产影相纸。
1935年,它收购自己的用户—复印机公司Rectigraph,从此进入复印机行业。
1947年,它和巴特利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Institute)合作开发基于静电技术的复印机,并在两年后成功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复印机。
基于这款机器的成功,它在1955年将自己彻底转型为生产复印机的企业。
1960年,施乐成功推出第一台使用普通纸张的自动复印机Xerox 914,旋即风靡全球。
从此,施乐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复印机行业确立了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并跻身美国百强企业。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理光和佳能等日企的崛起给施乐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善,施乐低迷了近20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遏止住颓势,重夺失去的市场份额。
进入2000年后,施乐又重陷困境,几乎处于破产边缘,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重组。
在上任总裁安妮·默卡西(Anne Mulcahy)的带领下,施乐终于起死回生,渐渐今天的施乐拥有近15万员工,市值118亿美元,业务遍布全球180个在美国财富500强榜上,施乐位居第143位,同时也在Interbrand全球百强品牌榜上排名第62位,仍然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
世通
舞弊手法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
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
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可谓劣迹斑斑。
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
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
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
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
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
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 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
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
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
美国系列财务舞弊案所引发公司治理问题
董事会不顾职业道德 董事会完全听从当时的董事会主席肯尼思· 莱和首席执行官杰弗里· 斯科林的建议,允许 当时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 法斯特暗地里建立私人合作机构,非法转移公司财产。董事会和 公司高层完全忽视了对安德鲁· 法斯特行为的监控,甚至行为规范
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本应该最大化公司的利益,但是 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董事会就会允许一些非最大化公司利益的 决策。因为任何对公司经营者的反对都可能招致自己利益的损失。 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弄虚作假,为所欲为,董事在监督中又无法 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公司就像是一个“有浓厚人际关系的俱乐 部”。
安然公司董事会的造假主要依靠三种途径:
一是通过资本重组,建立了超过3000多个各类子公司、孙公司、合伙公司在 内的复杂的公司结构体系,以便使公司进行大规模违规融资活动。 二是通过内部各类公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交易,随意制造营业收入和利润。 三是创造出一套非常复杂的公司财务结构,使用了被称为SPE(特殊目的主 体)的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负债表进行表外融资。 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 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 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 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 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 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 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 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 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董事会成员每年薪酬 35万美元,但却未能履行职责,对会计人员和行政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的越轨造假 行为不闻不问。
美国施乐造假
美国施乐造假虚报营业收入60亿美元背景知识:美国施乐公司作为世界复印机行业的巨人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首次推出办公用复印机,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施乐公司也因此垄断世界复印机市场长达10多年之久。
毕马威与施乐的密切关系至少可以追溯至30年以前,施乐曾是毕马威最大、最有声望的客户之一。
根据毕马威和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在1997至2000年期间,施乐向毕马威支付的费用共计6200万美元,但50%以上是税务和咨询费用,而不是审计费用。
毕马威参与施乐的从审计到税务计划的所有项目。
90年代末期,毕马威帮助施乐设计了旨在降低实际税率的计划。
案例正文:2002年4月,美国证管会的调查显示,施乐公司1997-2001年5年间虚报收入约30亿美元,并将其税前盈余提高15亿美元。
之后证交会对施乐公司处以了100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再次进行审计,彻底查清账目。
此后,施乐公司解聘了原负责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公司,改聘普华永道会计公司。
6月28日,美国媒体揭露出全球最大的复印机制造商、曾是美国“最可信赖的50家公司”的施乐公司(Xerox)自1997年至2001年间虚报收入60多亿美元,虚增利润14亿美元。
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违反公认会计原则将大量的租赁收入提前进行确认。
施乐公司宣布:该公司过去5年内虚报了高达64亿美元的设备销售收入,这5年的税前利润将因此下调14亿美元,虚报收入中有19亿美元尚需从2002年以后的业绩中扣除。
消息一出,当天纽约股市开市前,施乐的股价在电子交易系统中就已经猛跌了31%。
失信之处:失信主要指不信守经济合同的行为,特别是不信守信贷或赊销类合同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失信行为还表现为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业欺诈、合同违约、恶意逃废债务等。
此案例中,施乐公司通过粉饰会计报表,在五年间虚报收入六十亿美元,明显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他们的欺诈虽然没有特定于某一对象,但这种行为对广大的投资者都很不利,骗取了他们对公司的信任。
这个复印机公司,曾经有机会比苹果和微软加起来还大
这个复印机公司,曾经有机会比苹果和微软加起来还大对于“施乐”这个名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依稀记得的打印机品牌,还是苹果发家史里面,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偷取施乐技术做个人电脑这一段?就在两周前,长期经营不善的施乐在股东的促使下分拆成了两个公司,一个卖打印机影印机,另外一个卖企业服务。
目前,除了开始裁员,他们还不排除会出售公司,“董事会会为股东利益负责,对所有的报价进行考虑”,施乐的 CEO Ursula Burns 被问到公司是否出售时这么回答到。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笔记本、手机,甚至是互联网,最初都是施乐公司研发的:在 1973 年就做出了个人电脑,比苹果早 3 年;最早研发出以太网,宽带的基础硬件;最早研发图形界面,早于 Windows 和 Mac OS,在此之前计算机都是一行行文字;施乐还是硅谷最早开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因为施乐实验室,我们用上了激光打印机;但今天,施乐公司的市值只有 98.4 亿美元。
相比之下,苹果是 5445 亿美元,微软也有 4135 亿美元。
现在回过头来看,施乐本来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有机会比肩甚至超越苹果和微软。
但它至今只是一个打印机公司。
让这个故事更添讽刺意味的是,施乐曾经被看作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施乐的成功,是一次技术冒险的胜利在复印机出现之前,学校、教堂和办公室大规模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复印纸的东西。
现在我们还会时不时地看到这种自己具有复印功能的蓝色纸张,例如这样:在 1930 年代,当时在专利事务局写文书的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 )就经常用到这种复写纸,但因为容易出错,他想要做一种新的机器来实现这个功能。
1938 年,卡尔森研发了利用电来在碳素纸上做复印的电子图像复印技术,一直想要商用化却并不顺利,自己支撑了 5 年之后,才拿到一个非盈利机构巴尔特纪念研究院的资金继续研发。
因为当时“复印纸”这个产品已经是办公室的标配,不少商业公司认为,只要有了复印纸,复印机的存在也没有必要了。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
安然事件及其启示一、安然事件的基本情况去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一批企业巨擘纷纷承认存在财务舞弊,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
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目的不同,手段各异,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影响也比较大。
这是因为,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端,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
因此,研究安然事件,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上市公司如何造假,美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1.安然公司的成长历程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由美国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首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肯尼斯·雷,他既是安然公司的主要创立者,也是安然公司创造神话并在后来导致危机的关键人物。
安然公司在肯尼斯·雷的领导下,经历了四大步跨越,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普通天然气经销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和出售商,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世界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步一个高潮,步步走向辉煌。
第一步,安然公司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开创了新的天然气现货交易模式。
安然公司成立之初,拥有37000公里的州内及跨州天然气管道,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
当时,美国的天然气工业实行政府管制,给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安然公司在成立不久,凭借与政府高层良好的沟通关系,联合其它一些大能源公司游说政府放松对能源工业的管制,获得成功。
随后,安然董事长肯尼斯·雷开始全面改革公司的经营方式,将公司拥有的天然气管道作为一个网络加以利用,在价格便宜的地方购买天然气,然后再输往需要它的地方,并以重金聘用了一些有魄力有才气的经纪人,开创天然气现货市场新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收入和利润迅速增加,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逐步发展成为北美和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施乐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08财务管理
4名合伙人(均是注会)的基本情况
迈克尔 威廉
约瑟夫 伯伊乐
安东尼 多兰斯基
罗纳德 萨佛然
担任毕马威高 级执行合伙人 及毕马威全球 管理合伙人, 他是主管施乐 公司审计的高 级业务合伙人, 同时也是毕马 威董事会成 员。
主管施乐公 司审计业务 的公共关系 合伙人,毕 马威纽约办 事处管理合 伙人,同时 也是美国东 北部地区审 计实务合伙 人。
启示
没有专业合 伙人的严格 把关,审计 失败就不足 为奇
会计师事务 所高层营造 的氛围及其 激励机制, 决定了注会 的底气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08财务管理
担任施乐公 司主要签约 合伙人,负 责监管施乐 公司的审计 工作。他于 1998年离
开毕马威, 后任互联网 资本集团首 席财务官。
施乐公司的报 表审计过程中 担任项目主管 合伙人。 1999年完成 的审计工作后, 施乐公司要求 毕马威撤换萨 佛然,接替其 位置的是威廉。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08财务管理
在施乐公司舞弊案中,四名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属于欺诈 行为,又称注册会计师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 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 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 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施乐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剖析
目录
施乐公司审计失败
E D
AHale Waihona Puke 启示CB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08财务管理
Why?
美国公司财务丑闻
08财务管理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简介
施乐公司创建于1961年,总部位于美国 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 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 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 明者。
施乐公司的质量管理之道
施乐公司的质量管理之道林洁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一、前言IS0 9000:2000把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指出“一组固有特性”是质量的核心所在,而“满足要求的程度”反映了试用者对质量好坏的评价。
“质量”发展至今,已经超越了产品质量的范畴,延伸到服务、生活、经济运行的诸多方面,人们对保证质量、改善质量、提高质量的诉求日益增长,促进了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以施乐公司为例,结合课本内外知识,探讨其质量管理模式。
二、施乐的标杆瞄准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施乐公司遇到来自日本佳能和NEC等公司的挑战。
这些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就能获利,而且开发周期也比施乐短50%,施乐的市场份额迅速从82%下滑到35%。
面对竞争的威胁, 施乐公司首开运用标杆瞄准先河, 将竞争者作为标杆。
1979 年施乐制造作业部门比较竞争对手佳能、NEC的产品、成本。
1983 年施乐推出质量领导项目(Leadership Through Quality Program)使标杆瞄准成为全公司性的活动。
通过对生产成本、周期时间、管理费用或产品特色等领域的比较, 分析本企业的绩效与佳能、NEC等竞争对手的差距,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 改进了业务流程, 很快就把失去的市场份额夺了回来。
(一)标杆瞄准的定义标杆瞄准(bench marking)[1]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成本和经营实践,与那些相应方面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企业(并不局限于同一行业)相比较,以改进本企业经营业绩和业务表现的这样一个不间断的精益求精的过程。
它的实质是一个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二)标杆瞄准的步骤1.确定标杆内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企业实施标杆瞄准活动前提是正确评估自身状况,清晰确定企业标杆瞄准的项目和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标杆活动中应该学习什么。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薄弱点,选择最重要的环节开展标杆瞄准,通过部分优化达到整体利益最大。
1989年美国仿制药丑闻始末
1989年美国仿制药丑闻始末最近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临床数据核查公告”,要求申请人自查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并在2015年8月25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撤回注册申请。
公告直指我国仿制药开发上的混乱局面:仿制药开发手续对比完全创新的新药而言相对简便,临床数据造假一直都存在。
在仿制药研发上,1989年,美国也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丑闻,美国仿制药领域潜规则由此曝光,并牵扯出FDA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腐败案。
毁誉参半的哈奇·维克斯曼法案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法案允许药厂在药品专利过期后,凭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数据,即可向FDA进行仿制药的简要申报(ANDA),为仿制药企业大开绿灯。
此后几年,仿制药的研制和申报数目迅速增长、药价下降、处方和销售量增加,让普通患者使用专利过期的药物时可以得到很多实惠。
仿制药工业迅速发展,行业竞争愈发剧烈。
申报ANDA的厂家都争相成为首家上市的仿制药厂,以获取180天的行政保护期。
谁先获得首仿机会,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
因此,围绕着首仿权的争夺,愈演愈烈,以至于各种阴谋、暗度陈仓,屡见不鲜。
而贿赂FDA官员,也难免出现。
药企老板自费雇侦探查腐败1989年7月,美国著名的仿制药厂迈兰公司在申报多项ANDA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的药品申报较早,却迟迟不见批准,而其竞争对手公司的药品申报较晚,却连续获得批准,屡占上风。
公司董事长罗依·麦克奈特深感不快,怀疑FDA审批偏心,针对这个问题向FDA 申诉,但是,FDA表示并不会提供什么说法。
如此情况下,麦克奈特决定雇佣私人侦探调查,他认定FDA内部一定有鬼。
于是,迈兰公司雇用私人侦探对包括FDA仿制药评审室技术方面的官员在内的行政官员进行调查。
其实办法很简单,私家侦探就守在官员家附近,趁这些官员不注意,去翻他们倒出来的垃圾,这一招后来被好莱坞的狗仔学去了,当然,这是后话。
直击美国公司会造假丑闻
责对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对 的诚信度令人怀疑 。 这些 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则是更为严重 安然的有关财务结构表示认可 , 而且还帮助设计这种结 构 的 。本 来 美 国经 济 的 调整 自去 年 下半 年 开始 已稍 见 好转 , 并收取咨询费。 GD 正在逐 月回升 , P 股市起稳反弹 , 投资者的信  ̄ J Cl J , 开 ,J N 安然事件的发生 , 震惊 了美国经济 界。 可随后爆 出的 始恢复 。 正是由于这些 公司的财务丑闻使得投资者对美国 施乐公司X rx e 连续5 o 年虚报高达6 亿美元营业收入的丑 经 济 的 复 苏产 生 了 怀疑 , 各 大公 司的 盈 利预 期 也 产生 了 0 对
申 请 了 5 受到了损失 。 0 0 同时美国汇率则是一跌再跌 , 创下了近年来 多 项 专 利 , 的最低点 。 多少年来 , 界各地的投资者每年要在美国各 世
加 大 了 行 业 地投 资数千亿美元 , 美国也一度被认为是投资者天堂 : 正
进 入 的难 度 , 是由于现今一系列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 , 使得世 而 自 己 则 独 界投资者对美国公司的会计账 目及公司治理状况等方面失 享 了 垄 断 带 去了信心 , 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纷纷选择 了撤离
困难。有资料显示 , 施乐的 日 常管理开支 , 占到了利润的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挑 战 市 场
维普资讯
挑 战 市 场
工 业 的最 大不 同 点 是 升 级 换 代 的速 度 更 快 ,如 P C机 的
世界通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话公 司。 今年6 1 5 P2 日,
8 5L C U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目前使用的奔 4 P 较之七 、 八年 世通公 司承认 曾将 3 . 4 美元的经营开支记录到资本开 支账 目上 , 以使公司的经营业绩 由亏损转为盈利 。 这一财 前的2 6 3 6 无沦在其运行速度 、 8 、8, 内存等多方面部有 了 引起了全美国的愤怒 。 有人把 已经破产的安然 飞快 的 进 步 ,而软 件 的发 展 速 度 更 是 日新 月 异 ,从 务欺诈案 , 公司比作美国股市上的 “ 烂苹果” ,那么世通公司就是一 w no 9 到 x 2 0 简直不可 同 日而语 。然而 ,任何新 ed ws5 p 00 炸弹” 。到今年 3月底 ,该公司资产总值为 17 00 生事物 的发生 、 发现和发展都有着优胜 劣汰 、 更新整合的 颗 重磅 “ 亿 美元 , 负债 4 0 L 1  ̄ 美元 , 而安然 申请破 产保护时的资产 过程 , 在这 个 过 程 中难 免 会 出现 一 些 鱼 龙混 杂 的现 象 , 同 时 由于过度的投机和投资也会产生 大量的泡沫成分 。 总额 为 6 4 3 亿美元 。世通公司的破产使上万名员工失业 . 就在美国新经济调整步入尾声之 时 , 0 1 l 2 0 年 0月爆 投 资世 通股票 的投资 者的利益受到 了严重损害 曾几何 4美元 ,7 1 月 8日收盘时每 出了安然公司因会计造假 、 虚夸营业额和利润即将倒 闭的 时 ,世通公 司股票每股曾达 6 丑 闻 。 成立 于 18 年 的 安然 公 司是 由 几个 天然 气管 道 公 股仅 9 95 美分。 司组 成的第一个全国性 的天然气管道系统 的输气公司 , 当 在这么短 的时间内 , 连续出现这么多的大公司 、 超级 时有 1 1 2 亿美元的资产 。 尔后不断扩张 , 0 0 , 司 大公司做假账 、 到2 0 年 公 虚夸营业收入 、 虚报利润的现 象, 这在美 的年收入达到了10 亿美元 , 00 超过 了上年收入的一倍 , 利 国 历 史 上是 绝 无仅 有 的 。 这些 事件 首 先 暴露 出 新经 济 以来 润也几乎翻番 。 按其市值计算 , 安然一跃 成为世界第六大 美 国经 济 存 在 太 多 的泡 沫 成允 其二 是美 国政 府在 会 计监 能源公司。 可这些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来源当然是虚夸 出来 管体制方面存在着 明显的不足 其三是法律上对公 一高层 J 的。实际上 ,其账面记录的 3 0 3 亿美元的资产只有 10 0 亿 管理人员的约束 力仍显不力; 第四是由于美国会计准则规 美元 ,比 18 年成立时的 1 1 95 2 亿美元还少 2 亿美元。负 定的不完善被个别公司钻了空予 第五则是会计师事务所 l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所以,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本课程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两部分,在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和列举会计违法违纪具体条款及法律责任之后本课程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发生的典型案例并加以剖析,或正面引导,或反面警讯,便于会计人员感同身受,从而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并警示会计人员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上篇会计职业道德案例一、会计职业道德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三、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下篇会计违法违纪案例一、会计违法违纪法律责任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分析上篇会计职业道德案例一、会计职业道德(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
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
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
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件描述:美国施乐(Xerox)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
2000年,由于佳能的竞争,施乐股价跌至7美元以下,至2001年,施乐股价已跌再跌,进入严重亏损状态,,资产大幅缩水,2002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近年来的收入报表提出质疑,指控该公司有做假账嫌疑,并处以1000万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审计,彻底清查账目。
同年6约8日,施乐提交了的1997年至2001年的重述年度财务报表中,承认在此期间虚计收入64亿美元、税前利润14亿元。
施乐的会计欺诈案随即曝光,并在资本市场上激起轩然大波,成为财经界的热点问题。
作弊动机分析:施乐的财务诈欺主要动机还是出于利益驱动,归结几点:1.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促使公司股价保持良好走势。
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账面利润。
违规提前或延后确认利润、为了提高流动性而进行交易安排等,这些手段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以及公司内部制定的盈利目标。
通过这些会计操作手段虚增和平滑了公司的盈余数字,达到并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使得公司股价一直保持较好的走势。
2.使企业高级管理者保全职位并获取高额报酬。
施乐之所以要利用会计操纵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公司内部盈利目标和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因为这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包括报酬和职位。
正是依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酬金以及与股价直接相关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惜使用违法的会计处理来谋取高额的回报。
除报酬之外,职位的保全也是动机之一。
因为市场竞争使的没有创造出色业绩的管理层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会计利润又是评价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管理层有动机为保全职位而去操纵会计利润。
3.中介机构为保住重要客户并从中取得巨额服务收入。
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为施乐提供会计服务的毕马威屈服于施乐的违规,在职业规范和操守面前失去本色。
作弊手段分析:施乐案中所涉及到的会计操作手法归结起来主要分两大类:提前确认租赁收入、利用违规准备调节利润。
富士施乐案简评
富士施乐案简评马宁4月23日晚,第一财经电视台报道了富士施乐与其客户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由来已久的纠纷。
鉴于富士施乐涉嫌走私与垄断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以及该事件背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十分复杂(有关部门消极不作为,富士施乐公关有道,法院能否公正审理),小民只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浅见,希望网友能积极参与这个话题。
1、从合同条款的角度,应该客观审视。
从上述电视报道来看,富士施乐与其客户签定的服务合同中有不公平的条款,如不得使用其他品牌的数码打印机。
但即使由于双方谈判实力不对等导致客户被迫接受此类条款,其也可以通过补充条款来做适当补救,比如规定: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时富士施乐人员必须在几个工作日内上门维修,富士施乐未经客户同意擅自中断耗材供应,否则应赔偿给客户一定的赔偿金作为补偿。
鉴于客户使用富士施乐的设备作为唯一的经营设备,富士施乐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服务合同,否则给客户造成的一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均同意赔偿给客户。
2、诉讼背后的双方考量因素有很多,不可能仅因为违约。
此类纠纷出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合同条款的不对等决定了今后在履行合同中必然导致双方利益分配失衡,由于富士施乐在市场上的绝对控制地位,这个事实难以扭转。
3、法律拿破仑主义?不少人趁着该事件大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但小民早对这个法律没有信心了(想想该法难产的背景、在中国的可操作性),一些学者的鼓吹无非是想给自己的学术地位增加一些分量罢了。
其实现在一碰到法律难题,好多人就自然想到立法,有网友戏谑此为法律拿破仑主义,十分可笑。
中国的立法之粗糙怎么可能根本解决此类问题?再说了,依靠现有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足以规制该事件。
只不多在中国,有法不依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罢了。
怪不得英美法系的学者称大陆法系的法官是“机器人”(只知道机械套用法条)。
4、笔者记得,富士施乐涉嫌走私自去年被报道后,很长时间没有了下文。
有关机关的调查也没了动静,可见富士施乐的公关之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