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闻学(journalism)的研究对象(一)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二)早期的新闻学研究 1、新闻学起源于德国。
184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问世。
184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专门研究机构——新闻研究所在海德堡设立。
2、美国20世纪初,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相继成立新闻学院。
3、日本1929年,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创立新闻研究室(战后改为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1992年4月1日改组并更名为社会信息研究所。
《每日新闻》(1872年)《读卖新闻》(1874年)《日本经济新闻》(1876年)《朝日新闻》(1879年)《时事新报》(1882年)4、中国中国的新闻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9)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二、新闻学的内容,新闻理论(journalism theory)——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新闻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 news activities)——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的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媒介经营与管理
( media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研究媒介内部管理机制及媒介的经营策略。
2011年12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武汉地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汉晨报获得独家覆盖武汉市轨道交通线(含地铁、轻轨等)发行权利。
《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
2009年8月27日宣布停刊。
成为中央级媒体首家倒闭的媒体。
三、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一)集权主义媒介理论(authoritarianism theory):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
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制主义也包括其中。
1、背景:印刷技术的飞跃使得近代报刊诞生并迅速发展。
欧洲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法令来严密监
督和控制报刊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出版控制制度。
2、特点: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1586.英国都铎王朝《星法院法令》1902.中国大清王朝《大清报律》
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
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1年,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最大桎梏。
星法院(Court of Star Chamber)是英国国王掌握的特种刑事法庭,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成为英国报纸出现以前一长段历史中禁止自由发表意见的又一障碍”。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
特许出版,新闻检查,津贴制度,知识税
3、内容:报刊必须为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
(二)自由主义理论(liberalist theory):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
1、背景:形成于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与极权主义制度斗争的产物。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对这种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内容:(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核心)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的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们群众、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的自由得表达各自的意见。
(4)对事实的信念崇尚客观报道。
3、评价:早期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作用。
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
4、弊端:•自由主义原则下对传媒的放任自流,孕育着滥用新闻自由的危机;•传媒商业化又孕育着导致滋生赢利至上的倾向之危机;•传媒垄断日益加剧,影响着人们运用新闻自由权。
3、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1947年美国新闻(传媒业)自由委员会发表的题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任的报刊》的报告。
(1)背景:20世纪后,媒介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和利益集团手中,这种趋势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多数人失去了公开发表言论的渠道;媒介在利益驱使下大量制造低俗的内容,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规范,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
(2)目的: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
防止由于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3)五项具体要求:新闻媒介应提供真实的、全面的、理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报道,清楚说明事件意义的来龙去脉。
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新闻业应描绘“社会的各个集团的典型图画”。
新闻业应负责陈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宣传和教育的职责)
新闻业应使人们“充分获得当天的信息”。
(新闻的完整性)区别: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矛头指向政府,要求政府保证新闻媒介的自由。
社会责任理论矛头指向媒介,要求新闻媒介对公众负责,体现公众的自由权利。
4、党报理论(party newspaper theory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国家有权监
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5、发展新闻学(development journalism):国家的发展
尤其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
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实经济发展。
新闻媒介的功能:
守望、整合、教育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定义与特点(一)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
传闻;情报;新知识;新鲜事(二)近现代新闻的含义:
1、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
2、报纸
二、新闻的定义(一)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二)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定义1、报道说:新闻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信息说: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三、新闻的基
本特点:1、真实2、新鲜
1、真实的要求 1、事实要客观存在
2、细节要真实准确
3、反映事实要全面
2、新闻失实的原因:(1)故意失实(2)非故意失实政
治原因经济原因记者原因
(二)新鲜(时新)1、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
差越小,时间性越强。
新闻是易碎品。
2、新鲜性,新闻
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
等方面。
四、新闻的本源(一)新闻本源(二)新闻来源
(一)新闻本源事实的变动就是新闻产生的本源。
变动
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来源1、含义:指获的新闻的方法。
通过采访
有关人员;通过现场亲身获得;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2、
交待新闻来源(Attributing)的必要性:美联社:除非
属于常识,否则必须交代你没有亲眼看到的东西的出处!
(1)增强新闻的可信性、权威性;(2)加强材料提供者
的社会责任感;(3)避免新闻官司。
3、怎样交待消息来源(1)为增强可信性,应交待材料
提供者的身份;(2)有争议的问题,必须交待争议双方
的材料来源;(3)为保护材料来源,但又不能不交待来源
者,可采取含糊的说法,匿名消息来源。
五、新闻的要素1. who 2. what3. when4. where5. why6.
how
六、新闻的类别 1. 内容:军事、经济、娱乐、教育2. 地
点:国际、全国、地方 3. 时间:突发、延缓4. 来源:
现场、非现场 5. 篇幅:长新闻、短新闻 6. 受众:硬新
闻、软新闻
硬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或重大影
响的新闻。
软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或影响
不大的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二、
信息的特点:共享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四、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观念: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
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首先,报道中不能遗漏
信息。
其次,连续报道中要注意回叙。
新闻业务上: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
报道。
“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报道、追踪报道
和反馈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
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
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抓住社会现象,穷根溯源。
3、
加强新闻综合评述。
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
体运用。
由各方面的综合,显示出事情的社会影响和发展
趋势。
4、加强全方位报道。
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
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第二节宣传与新闻
一、宣传的定义
宣传是个人或集团有意识地表达意见或行动,旨在影响人
们的心理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
第二、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
归宿点不同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3、传播的方式不
同新闻是一次性的,宣传需要重复4、传播的要求不同
联系:1、新闻与宣传均属传播范畴。
2、现代宣传主要通
过新闻媒介进行。
四、影响宣传效应的因素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
者) 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
机)HOW(宣传方法)
1、宣传者: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
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
的最后鉴定者。
(“魔弹论”)
3、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
封闭环境下信息
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
开放环
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设法争取
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
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
目的要十分明确。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
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2、舆论的三要素: 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
客体:
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
形态:社会公众的意见。
主
体对客体的判断。
3、舆论特点:(1)公共性(3)急迫性(2)公开性(4)
评价性
3、舆论特点:(1)公共性:舆论指向和作用目标的公共
性。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现实的干预,是在社会公共
领域发挥作用。
(3)急迫性: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
破求解决的问题。
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
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
的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
行为的鼓舞或制约
一是政府文件公开二是决策过程公开三是政务活动公开
四是办事程序公开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
度的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制约。
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新闻与舆论之间的关系 1、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
依据 2、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舆论是新闻的建筑
材料”
四、新闻媒介与舆论反映和表达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
最后形成的标志。
公开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
2、引
发舆论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
定公共事务”。
媒体通过在其新闻报道中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
的方式,这种显著性会影响人们对周围大事的感知及其重
要性的判断。
3、引导舆论(舆论导向)使舆论保持正
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度。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
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
约。
1、含义: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
活动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组加以
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特点: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
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拟
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
始蓝本。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传播媒
介的观点往往等于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使公众视其为
多数意见而遵从附合。
小结:1、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
2、新闻媒介是舆论
的载体和放大器。
3、新闻媒介反映代表舆论、引发引导
舆论。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一、新闻事业的含义
1概念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
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新闻事业:是人类新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报
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传播
活动的总称。
通讯社(news agency):指专门搜集和发布新闻的通讯机
构,其主要任务是向新闻传播媒介提供新闻电讯、新闻图
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
通讯社的特点:1 新闻采编网络强大。
2 直接为新闻传播
媒介服务。
3 新闻传播信息产品特色鲜明。
2、新闻事
业产生的标志
第三节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
当代新闻媒介的特征一、报纸 1、报纸定义:报纸是以刊
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以较短定期间隔向公众发行的
散页出版物。
2、报纸种类从办报主体分:党报、人民团
体报等。
从发行区域分:全国性报纸、地区性报纸。
从内容性质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专业性报又分
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体育类等。
从读者对象分:老
年报、青年报、少儿报、工人报等从采用文种分:中文报、
外文报、少数民族报从出版周期分:日报、周报、旬报、
月报。
3、报纸特点优点:造价低廉,制作简便;便于深度报
道。
选择性强便于阅读,便于保存;信息承载量大,且
便于保存查阅;便于创办,便于适合各种范围的读者需
要。
不足:文字传达性限制了受众面;传播及时性较广播、电
视、网络差;文字符号缺乏生动性、直观性、现场感
二、广播1、广播媒介是指一种只能传送声波信号,而不
能传送图象信号的媒介。
其工作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技
术装备,先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发射传送出去,再接收还
原为声音播放。
2、不足线性播出,受众被动接受,选
择性差。
线性播出,受众瞬时接受,保存性差。
3、优
势。
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生动性、直观性、感
染力强
三、电视媒介1、优势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生动性、
直观性、感染力强
2、不足线性播出,受众被动接受,选择性差。
线性播出,
受众瞬时接受,保存性差。
四、网络媒体
传播特点:多媒体传播;非线性传播;个性化和交互性强;
信息容量大。
第五章新闻媒介的性质一、新闻媒介的共性和特性
和个性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1、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
新闻媒介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新闻媒介是以
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1、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有私营、
公营和国营三类(1)私营---私人独资、以公开或内部股
份制方式创办。
(2)公营媒介:--- “公共资金使我们与
众不同”(3)国营媒介---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
媒介。
2、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有官方新闻媒介和
半官方新闻媒介两类;3、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有无产阶
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两类 4、从办报(台)方
针上看,有商业性、政治性和政企合一型三类;5、从媒
介的内容上看,有严肃的高级报纸(台)和大众化的通俗
报纸(台)两类。
(三)新闻媒介的个性 1、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2、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3、以发表具
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4、以编排的新颖活泼、
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二、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一)何为双重属性 1、上层
建筑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生产者。
2、信息产业一
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二)何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1、概念:(1)事业
-- 没有生产收入,不进行经济核算,全部经费由国家预
算中的行政管理费等开支。
(2)企业 -- 从事商品生产、
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
经济核算的单位。
(3)行政 -- 国家机关,行使社会管理
职能,不从事生产,所需经费由国家预算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等开支。
(4)产业 -- 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的集合。
三、新闻产品的商品性 1、商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媒介产品也是一种商品,这是客观存在。
四、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1、含义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掌握和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它们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的同时,不间断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2、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带有阶级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通过它大量报道的新闻反映出来的。
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能不受立场、观点、方法的指配和影响。
3、新闻事业阶级性的独特表现形式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主要是通过对新闻的取或舍、抢或压、祥或略,甚至报道的真或假表现出来。
同时,也直接表现在对新闻、对事实所作的评论上。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新闻事业的功能 1、报道新闻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2、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1)与硬性社会控制手段相比较,舆论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形成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传播知识“没有围墙的学校”
4、提供娱乐(1)提供文化娱乐,丰富受众的精神生活。
(2)多层次、多品种、多样式,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
(3)消遣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5、刊播广告广告是“报纸的血液”(1)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是新闻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命脉。
二、新闻事业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1、整个世界呈现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的无限欲望;5、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的空气。
提供信息---不良信息泛滥,引导舆论---被舆论引导
不是任何网上信息都是真相,不是任何激烈的批评都表现为真理,不是任何铺天盖地的舆论都代表着主流民意。
第七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一、新闻自由的基本内涵(一)含义(freedom of the press)第一阶段:言论自由(文艺复兴)第二阶段:出版自由(17世纪初)第三阶段:新闻自由(现在)
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发表的文件指出新闻自由的内容包括:(1)采访自由 Free access of news (2)传递自由 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 (3)出版自由 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 (4)表达自由 Free expression of views
(二)新闻自由的实质是公众的一种民主权利,是公众的知情权和议政权的实现的前提。
议政参政的前提是知情,知情的主要途径是新闻传播;而新闻传播若要起到社会公众耳目喉舌的作用,就必须享有较为充分的新闻传播自由。
因此,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闻自由的理论发展与历史演变,它既反映了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主义争夺政治权利的需要,也反映了新闻传播活动自身的需要。
(一)古典新闻自由1、内涵以打破新闻检查和出版独占这两种限制为目标的新闻出版自由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
手段
3、代表人物第一个正式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是约翰•弥尔顿(英国作家,自由主义者,政治学家,出版自由思想奠基人)
(二)近代新闻自由(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1、内涵争取报道政治问题、批评政府官员的自由。
(三)现代新闻自由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报业应当享有新闻自由,反对集权对报界的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并非完全合乎理性,报业自由的放任主义是有害的;☻报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新闻自由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报道新闻要正确而有意义,保护公众的“获知权”;☻政府应对报业滥用自由加以干涉,对正当的自由加以保护和支持。
2、内涵现代新闻自由是要求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新闻自由不只限于媒体和记者的行业自由,同时也赋予受众使用媒介、表达意志的权利。
三、新闻自由的相对性☻法律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不可分割。
☻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可分割。
☻新闻自由在一方面是一定的自由,在另一方面是一定的限制。
四、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必然性“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的规定之后,接着指出:“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法国的《人权宣言》
(二)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包括自控和他控两个方面。
自控:媒体的自律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一、新闻真实性的具体内涵1、含义: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新闻报道中的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对新闻事实的评价要真实。
二、新闻失实表现故意失实非故意失实
1、故意失实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凭空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表现:(1)无中生有,故意捏造;(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3)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2、非故意失实由于某些新闻工作者的作风马虎,知识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虚假新闻。
表现:(1)道听途说,捕风捉影;(2)不懂装懂,因果不符;(3)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三、新闻失实成因1、政治原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
势力都要利用新闻传播媒介。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它们
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新闻传播媒介制造假新闻。
2、经济原因社会上某些人为了获取名和利,往往利用和
欺骗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
3、新闻采写者自身原因(1)记者采访不深入,造成新闻
失实;(2)为突出主题而随意吹嘘或者贬抑;(3)合理想
象,艺术加工;(4)某些新闻工作者知识不足。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原则
一、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就是新闻媒介的揭露、批评报道,
实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二、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1、定义:公
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
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
的一种社会现象。
2、性质: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维
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要从团结
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3、特点:权威性——新闻事业是各级党委组织领导的,
有崇高的威望,往往代表党的声音。
典型性——有代表性
可引起党和人民的注意,有普遍地教育意义可引起人民的
警觉。
紧迫性——揭露和批评的问题都应该与当前的工
作、生产等有密切的关系,非下决心解决不可。
重视社
会效果——有利于矛盾的转化与解决,着眼于提高人民的
认识与觉悟。
三、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威力在于
通过新闻媒介,将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方面的种种问题公之于众,让舆论的阳光驱散阴云,照亮
社会每一个层面和角落,使腐败的霉菌无法藏身”。
1、
监督党的各级领导。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2、促使问
题得到解决。
3、有利于加强党群关系。
四、舆论监督的范围1、决策出台过程---监督法律条文的
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符合法定的程序;
2、决策执行过程---监督国家发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
施;
3、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政策水平、道德情操、工
作能力等。
4、监督市场运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5、
监督社会的一般社会成员---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
扬善。
五、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舆论
监督活动。
1特点1)新闻批评是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
评。
(2)新闻媒介所处的特殊地位,赋予新闻批评以极大
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力度和巨大
影响力。
新闻批评主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这与其他主
要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截然不同。
2、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1)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成功
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这是批评报道取得良
好的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益,保留
被批评者的申述权利;(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
自觉的接受党委领导,积极的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
帮助。
第三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一、新闻工作的党性含义指在新闻活动中坚持一定的政治
立场。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
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
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三、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要求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
性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思想意志、组织原则、
行为准则。
(一)思想上---积极宣传党的理论与思想体系,以党的
指导思想为新闻工作准绳,以马克思主义为新闻宣传指
针。
1、新闻媒介作为理论宣传阵地:宣传要准确、完整、
高水平、富有权威性;要根据新闻规律进行宣传。
2、用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实,正确报
道和解释新闻事实。
3、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善于同错误
思想行为斗争。
(二)政治上---积极准确生动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
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实际行动。
1在新闻工作中要立
场坚定,旗帜鲜明。
2、对党的路线宣传要坚持辩证法,
防止片面性。
3、对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要生动灵活,
避免呆板教条。
4、在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过程中,要实事
求是。
(三)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
闻工作纪律。
1、遵守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全党服从中央。
2、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稿件送审制,
情况反映制。
四、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要求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相统
一
贯彻为人民服务与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的宗旨,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
主义新闻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为
人民服务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第三节新闻工作
的群众性原则
一、新闻工作群众性的含义是指新闻媒介与广大群众的密
切联系的特征。
其具体含义为:新闻报道与评论的主要内容是群众的活
动、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与群众所关心的种种信息和问
题,表达人民心声,广大群众是新闻工作的参与者,新闻
媒介是群众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舆论工具,新闻媒介的内
容与形式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具体含义1、各级党委都要重
视党报工作,保证新闻内容与群众需要相统一。
2、号召
全体党员重视支持新闻工作,积极参与新闻工作,依靠全
党和全体群众搞好新闻工作。
三、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的制度
党的新闻机构主要领导列席党委重要会会议,了解工作部
署,听取指示与要求;各级党的新闻机构必须定期向党委
汇报工作情况,事关全局重要宣传,要向党委请示、报告;
重要社论、理论、新闻稿事先送党委审批;设专门群众工
作部或通联部,认真对待来访来稿来信;建立通讯员网
络,向党委政府提供情况,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等;
四、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的意义1、
从组织上保证和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2、新闻事业
与群众密切联系。
3、新闻事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1、处理群众来电来信,
接待群众来访。
2、建立培养通讯员队伍。
3、发展联系作
者积极分子。
4、做好新闻服务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5、
举办群众参加的新闻节目与社会活动。
第九章新闻选择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一、新闻价值(news value)概念的提出(一)形成时间:
19世纪30年代欧美大众化报刊时期(二)早期资产阶级
新闻价值观的本义新闻价值= 生意经
默多克的“三S”“办报风格”,即Sex(性)、Scandal
(丑闻)和 Sports(体育)。
二、新闻价值的含义素质说标准说功能说源流说
(一)素质说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
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二)标准说新闻价值是记者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
准。
(三)功能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后最终所能取得的社会
效果。
(四)源流说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新闻需要
的要素的总和。
三、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
性(一)时新性(timeliness):(二)重要性
(Significance):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大多数人关
注的重要程度,即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
(三)显著性(Prominence):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
的程度。
新闻事实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的知名度越高,
显著性越强。
(四)接近性(Proximity):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与受
众接近的程度。
1地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受众距离越
近,新闻价值越高。
2心理上的接近性包括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职业、
信仰、爱好、利益等方面的相近。
(五)趣味性(human interest):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
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
四、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社
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
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五、新闻价值的表现形式报纸:版面位置、所占空间、
强势弱势处理广播电视:时间长短、时段不同
新闻学概论
第十章新闻队伍建设
第三节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约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
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
的规范形式。
(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及调整它
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
(二)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是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原则。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新闻工作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
的调控,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宪法、法律、条
例、决议、规章、命令等。
1、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刑事违法行为:收受贿赂罪。
泄露
国家机密罪。
非法出版罪。
2、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民事违法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利
的行为。
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三、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违反职业规范的15种现象
(1)“有偿新闻”泛滥(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3)
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4)受贿新闻(北青报2003年10月
9日报道)(5)假新闻(6)制造“假事件”(7)侵犯公
民和法人的隐私(8)“媒介审判”(张二江审判报道,2002
年7月)(9)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
(10)拒绝更正与答辩(11)恶炒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12)
无人性的冷漠新闻(13)虚假广告和庸俗广告
2、原因(1)传媒利益和个人利益,和传媒所担负的社会
责任之间,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2)行业内混岗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编辑部人员分
摊征订任务、拉广告。
编辑部人员不得不利用手中的“报
道权”来要求所联系的企事业单位订阅报纸。
(3)媒体从业人员流动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