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课改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勇于改变同有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怎样去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呢?1.更新理念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如果没有必要的理念更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及时更新理念,力争做教改的排头兵。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还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种种困难。

充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人探究性学习的境界。

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持续地成长。

教师要具有慧眼和善心,既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又要有一颗敬业爱生的心。

因此教师要能够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面对语文教育。

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2.变化角色2.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转变过来,扮演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这个角色。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教师从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者,因为知识量不断地变多变新,要在几年时间里全部教给学生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2.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是分开、脱节的,这对教师的锻炼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不利的。

新课改所呈现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经常是使用以往的经验无法解释和处理的。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变革。

我们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如何进行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成败。

在新课改下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教师改变旧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究竟要将学生置于什么地位,这是教学的核心。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不高,是被加工的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依据、学习的载体。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经典、权威,教学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将学生的视野、思维限制在教材上,固定在课堂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缺乏运用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因此,我们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教材观,要以教材为本,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一)学者型教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进程,以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学习。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1、每位老师写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论文(时间2013.1 )2、看完下面的学习内容每位教师写心得体会下面是两篇学习内容以上的过完2013年10月8日交到教务处《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时间定于2013年.1月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

现在暑假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节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

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如何适应新课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如何适应新课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新 课程视 窗


如何适应新课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 任 淑红
法 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说 :教学的本质不在 于传 “ 授, 而在于激励 、 唤醒和鼓 舞。 教师要 引领学 生 , ” 激 励学生 , 鼓舞学生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 , 使学 生掌握学习方 法 , 最终学会 学习, 这才 是我们教育 目的。教师在布置任 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学 习能力 提 出合适 的 目标 , 不 既 能 目标过低 , 造成学生 浪费 时间 , 无所 事事 ; 又不 能 目标过高 , 让学生觉得无能为力 , 以致放弃学习。对 于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来说 , 学生基础差 , 学校硬件设 施不齐 ,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 力应循序渐进 , 而不能操之 过急 , 否则会走 向放任 自
让学生 自己“ 休息 ” 。学生对学 习 目标 不明确 、 务 任 不清楚 , 漫无 目的讨论一些与教学任务无关 的内容 ,
爱 因斯坦认为 :提 出一个 问题 , “ 往往 比解 决一 个 问题更重要 。疑是 知之始 , ” 小疑 小进 , 大疑大 进。 培养学生 自己提 问并 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也 就是学生对观察力 、 记忆力 、 想象 力 、 维能力 自身 思 培养提高的过程。所谓学 问 , 不仅要 勤学 、 善学 、 乐 学, 而且还要 勤问、 善问 、 乐问。例如 , 中学历史教 在 学 中, 有些学生在看 了一遍课 本后 , 问三不知 , 一 更 不用说 自己提问 了。为此 , 教师不仅要 教会 学生 “ 是 什么? 更要教会 学生 “ ” 为什么?让 学生探究 “ ” 还有什 么 ?并 帮 助 学 生 开 动脑 筋 寻 找 问题 的答 案 。 要 培 养 ”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 面去提 问 , 思考 ; 侧 去 同时要 引 导学 生 不 耻 下 问 , 相 帮 助 提 高 。另 外 , 多 思 多 互 要 问, 还要学习态度老实 ,知之 为知之 , 知为不 知” “ 不 。 这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 自主学 习的基础 。“ 知识就是力量” 曾激励过不少人 , 也感动过不 少人 ,知识改变命运” “ 又曾是 多少人奋斗 的动力 。知识在人类文 明进步 中 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 。尤其是 2 世纪 , 1 今天的知识很 快就会变成 明 日黄花 , 发现能力 、 现情感 、 发 态度 、 价 值 观十分重要 。学校教育要教会孩 子什 么?我们穷 其一生能学到的知识 , 与浩瀚 的知识 海洋相 比不过 是沧海一粟 。学校教 育是在课堂上 向学生大量灌输 知识 , 还是想方设法 把孩子们 的 目光 引向校外那 个 无边无 际的知识海洋 ; 是教给他们现成的答 案 , 去让 他们获得一个好成绩 , 还是教 给他们 面对陌生 领域 寻找答案的方法 ; 用固定 的标 准把他 们分成 三六 是 九等 , 还是激励和保护他们的个性 和尝试 的欲望 , 在 此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就 非常重 要。那么 , 如何培 养 学习能力呢?一是要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善 于搜集 、 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 , 二是在学 习活 动 中让 学 生 进 一 步 认 识 自我 的需 求 、 力 、 维 特 能 思 点 。只有这 样 , 学生 掌握 了 学习 的方 法 , 能终 身学 习, 能获得终身享用的能力。 才 六、 培养学生的 自主能力。 古人云 :学源 于思 , “ 思源于 疑。 学生 自主探索 ” 学习 , 有疑而问 。疑问是智慧 的源泉 , 是发现和创新 的基石。在教学 中, 要鼓励学生多 问, 既要教学生敢 质疑 , 又要教学生会质疑 ; 既要 让学生 能质疑 , 又要 教学生会质疑 。教 学成 败 不在 于 教师 讲 了多 少知 识 , 在 于 学 生 提 出 了多 少 个 为 什 么 。 教 师 应 要 求 而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 真正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 破 除“ 教师中心说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 发展 学 生的个性 , 激励学生 主动成长 。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能 力 , 学 生 学会 学 习 , 让 这 才是教师传给学 生 的有 用法 宝 。只要 老师不 断 追 求, 给学生创造锻炼 的机会 , 给学生 成长 的舞台 , 学 生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 者单位 : 作 河南省登封 市中岳街道办事处初 级 中学)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想确保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适应新课改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一、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顺利适应新课改,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

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兴趣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可以运用游戏、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乐趣。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突出。

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降低了学生的负担。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就必须积极学习、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只有这样,在不断拓展教育视野的同时,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_学习方法网---------------------------------------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

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

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

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自பைடு நூலகம்学 习的途径 。
研 究而 是在 教学 活动 中进行 的研 究。语 文 教 师要 求承 担 起 语 文研 究者 的角 色 , 面对 新课 改语 文教师 必须 更新 新课程 的实施将 为语 文教 师 向研 究型转 观念 变 ,提供理 想的平台。 当前 ,面 对语文 新课 程、 新教材 的 ( 三 )由闭关 自守型 向社 区型转 变
方式 的改革
配合 ,齐 心协 力培养 学生 。从 而使 各 学 科 、各年 级 的教学 有机融 合 , 互 相促进 。 还 要倡 导语 文课 堂上 的合作 ,这 里包 括 师与 生的合 作 ,生与 生的合作 ,借 助 小 组 的力量共 同完 成教 学任务 ,从 而较 好 的培 养学 生 的合 作精 神 、团 队意识 和集
文化知识 的 同时 ,对学 生进 行 思想道 德 教育 ,实现 “ 以德治校 ” 。 同时还 要改变 对学 生的传 统看法 ,要遵 循教 育活动 的
头脑 中的教 师 ,显 然 已经落 伍。教学 内 . 学生课 题 的指导 工作 。这就 要求 教 师善 容 越来 越贴 近社 区生 活 ,学校 越来越 广 于 了僻 其他 学科 ,不 要把 自己任 教 的学 泛地 同 社 区发 生 各种 各 样 的 内在 联 系, 科 看作 孤 立 的整 体。 要改 变彼此 孤 立 的 学校教 育 、终身 教育正 与社 区生 活走 向 局面 ,学 会 与其 他教 师合 作 ,与不 同学 体化” ,就 是学校 教 育社 区化 ,社 区 科 ,与不 同年 级 的教 师打 交道 。要 互助
设计 教学思路 ,让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 发展 的空间 ,倾 听学生 的心声 ,注 重学 生内心情 感 的体 验 ,使 学生 勇于 挑战课 本、挑 战教 师、挑 战权 威 ,实现生命 的

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提 倡 学科 综 合 、 扬 民族 音乐 、理 解 多元 化 、完美 评 价 机 由此 影 响 到 教 学 行 为 ,这 势 必 会 对 他 们 造 成 极 大 的 伤 弘 制等 崭 新 的音乐 理念 。”这不 仅 是人 文 精神 的 集 中体现 , 同 时也 是 以学生 发 展为 中心 的科 学 教 育观 的突 出体 现 。 害 。所 以 ,音 乐 教师 应 该 加 强修 养 ,注 意对 自身 良好 心 理 素 质 的培 养 , 学会 把 握 自 己的情 绪 ,着 力 提 高调 节 和
今 瞬息万 变 的信 息社会 发 展 的年 代 , 应 我 国四个 现代 化 适
( 者 单位 :湖 北省 郧县 杨溪 中学 ) 作
2 1 年 9 上 第 2 期 ( 第2 1 ) 00 月 5 总 1期
I 教育

8 5—
律 , 出 以音 乐审 美 为 核 心 、以兴 趣 爱 好为 动 力 、面 向全 们 的 “ 乐天 使 ”,教 师 的 言行 将 会 影 响他 们 的 一生 。 提 欢
体 学生 、 重 个 性发 展 、 视 艺术 实践 、鼓励 音乐 创 造 、 注 重 倘 若 他们 的 “ 乐天 使 ”在 心理 上 出现 不 健 康 因 素 ,并 欢
4 重视教育科研 ,以科研推动音 乐课程教学改 革 的 发 展 2 加强操 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 ,切实提 高 自身的 在 现 代 教 育 的运 转机 制 中 ,教 学和 科 研 是 两项 密 不 业 务水 平
世 纪 的音乐 教育推 向新 的高度 。 观念 的转 变 需附着 于具体 的教 学设 计和 操作 之 上 。 教 可 分 的孪 生 兄 弟 。开 展 教 育科 研 ,能够 引导 广 大教 师 在 师对 学生 的了解程 度 , 教 材的把 握情况 , 对 对课 堂 的驾 驭能 科 学理 论 的指 导 下 自觉 地进 行 教 育 实践 活 动 , 不断 提 高 力 , 至教态、精神面貌等 都直接 或 问接地 影响学生 素质的 理 论素 养 和 教 学水 平 。新 的教 学 理 念 ,给 广 大 音 乐教 师 甚 培 养。 “ 而 新标准 ” 恰好给 教师展示 了一种新 的设 计思路, 即 提 供 了一 次 新 的机 遇 ,让 教 师踏 上 一条 探 索 音 乐教 育 改 立 足于学生音 乐学习方式 的改变 , 关注 学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 革 的道 路 。在 这条 道 路 上 ,有 许 多 课题 亟 待 一 线 的教 师 能力 的培养 。因此 , 教师 首选应 着眼于对学生学 习方式上 的 在 教学 过 程 中 去发 现 、 去探 索 、去研 究 ,去 不 断总 结 经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一、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

新课程改革所涉及的新理念、新教法、新教材、新要求,对部分老教师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一些教学方法沿用了几十年,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些方法突然不灵了,有的老教师在心理上往往会难以接受,对改革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在思想上有些抵触,教学依然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

有的老教师虽然感觉到新课程为未来的教育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图景,但由于农村地区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时间久了,对新课改的热情也开始减退,教育教学又回到了自己比较得心应手的传统方式上。

2. 年龄问题。

老教师因为年龄的原因,教学方法不如年轻人灵活,现代教学手段又不会用,在教学中感觉越来越不适应。

有的老教师临近退休,身上的激情与活力逐年减退,加上现在的学生又难管,有的老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上变得与世无争、安于现状。

3. 压力问题。

不少老教师家庭负担重,工作量大,身体状况差,感觉压力过大。

有的老教师认为:每周20多节课,还要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听课、评课、管理班级、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以及应完成学校临时布置的工作,太多的事情牵扯着自己的精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老教师常常感叹没有时间,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 政策问题。

有的老教师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新课改培训会和研讨会,对于新课改的性质、目的一无所知。

现在的教育科研部门在组织活动时,白纸黑字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甚至更低。

老教师想参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望成了泡影。

这种政策,让老教师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如何让老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

1. 学校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

虽然老教师在体力与精力上不能与年轻教师相提并论,但是,老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做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论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论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新课改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这一改革浪潮,没有必要的观念、教法的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

它意味着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都将彻底打上历史的烙印。

所以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方法。

一、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首先,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切实注意学生的“潜在性”“差异性”,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真正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真正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应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避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更新观念,切实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1.由权威者、师长向参与者、朋友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与接受、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新课改下,师生之间不仅仅是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平等关系。

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要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虚心学习和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寻找其闪光点,在师生的探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文教 师缺少 创新 , 一本 教案用 了十 :
[ 1 ] 廖华红. 论新课 改背景 下教 师的校本培训 [ D] . 华南师范 大
多年都不变 ,这样 自己在讲解时 由于是不停地重 复相 同的东西 ,: 学, 2 0 0 3 . [ 2 ] 周慧 霞. 小学语 文教 师的专 业发展探 究[ D] . 山 东师 范 大 就会 没有激情 , 学生 听着 也会 觉得厌烦 。很 多教师也只是重 视与 : 学 , 2 0 0 3 . 课 堂教学有关的书 , 其 他的课 外方面 的读物 则很 少 。我们要 用发 : 展的眼光来 看问题 , 增加 自身 的知识 储备 , 平 时除 了看 课 内的教 :
题。 由于学生只是学习过正方体 和立方体 的测量方法 , 就必须把 教师应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 随 时引导学生把所学 的 : 土豆这个不规则 的体积转变为学过的体 积进行计算 。在提 出解决 知识 运用到生 活 中去 , 解决 身边 的数 学问题 , 了解 数学在 现实生 -
(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 江西沟 乡民族寄
宿 制 小学 ) 学材 料外 , 还应 阅读其他方 面的书籍 , 也 可以与 同行相 互交流 , 这 :
四、 设计实践性 的作 业, 让学生成 为知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 : 究和挖掘更为复杂 的知识迈进 。如 , 学生学 习过正方体和长方体 这节科 目后 , 教 师提出了怎样测 量一个不规则 的土豆的体积 的问 目前 , 教师所布置 的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作业。课程标准指 出:・
2 O 1 3 . o 7
课 改论 坛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教 师 如 何 适 应 新 课 改
文, 东周 吉

要: 新一轮 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推及到 乡村。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 农村小 学语文教 师深感 自身在 知识和能力等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材,从目标到程序,从教学到管理,与传统教学、与现行教学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认识这个变化,如何驾驭这个变化,是每一位教师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大课题。

适应新课改,也就成为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角色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课程是“专制”的一方,教学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在这种关系下,教学无论怎样改变,终究突不破课程的束缚。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互动的本质。

教与学互动的主体与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

在多元互动教学之中,教学互动主体不断变化,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成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学生也是老师,老师也是学生,教学互动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互动内容不局限于文本知识、学科知识,有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还有生命活动、自我情感调动,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这种观念和角色的转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可能是痛苦的,但这是素质教育中现代教师迟早、也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二、尊重学生个性,挖掘潜力培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更多更广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

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成千上万具有健康人格、健全人格的学生,更加需要具有丰富多彩个性的学生,有创新发展的学生。

然而,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由于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

学校逐渐成为一种“模具”,不管学生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究, 又要广泛涉猎 : 即要深入研究教材 , 又要关 注社 会时事动
向; 即要注重 传统文化对学生 的陶冶作用 . 又要注意 时下 的
流 行 文 艺 对 学 生 心 灵 和 思 想 的影 响
为高中的语文教师 , 我们必须 时时反思 、 。 总结 在时代的要求
下转变 、 突破和提高。去 开拓 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来。
方式 , 现课 堂上师生 的灵 活互动 ; 实 改变忽视实际的 、 刻板僵 化的教学 内容 . 实现教学材料 的趣味性 与多元化 : 改变 被动 接受 的教 学方式 , 实现学 生主体性更强 的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改变功利性很浓的教学评价方式 ,实现以学生个体全面 、 均
会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 等互 助的教学情境 , 在真正 了 解学 生个性 和特 长 、 爱好 和要求 基础上 , 分层 教学 , 因材施
研 究成果 , 要了解相关 的学科知识 , 更 如历史 学 、 地理学 、 美
学、 音乐 以及 理科的一般 知识 。谙 习诸 子百家 , 略通 天文地 理 , 既是专 家 , 他 又是杂家 , 这样 才能在新课程 背景下游刃有 余 。因此语 文教师要抱定终身学习的学习 目标 , 即要深入探
中, 拥有乐观 、 达 、 豁 健康 、 积极的心态尤 为重要 。以健康的心 理教学环境 影响教育学生 , 将会收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 摆在我们 面前 的路任重而道远 , 如果只是 一味的埋 头苦 干 , 么势必会陷入闭门造车 的僵化守 旧的局面中。因此 , 那 作
如何 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使学生具有较强 的
语 文应用 能力和一定 的审美能力 、 探究 能力 。 形成 良好 的思
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为终身学 习和有个性 的发展奠 定 基础 . 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高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借鉴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 广泛征 引 , 运用于语文 教学的实践 : 并 改变单 向灌输 的教育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自我更新与转变,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改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面对新课改,教师只有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自己,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需要的创新人才。

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呢!一、更新思想观念,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于用全新的教育思想锻造出来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的思想观念如果得不到更新,在教学实验中就很难适应。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针对性地教学。

首先,教师必须摆脱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思想,正确看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把所有学生都看成可育之才、有用之才。

其次,教师要树立全面质量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好学乐学,品质形成等方面的培养。

努力把自己的学生造就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文明习惯、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再次,教师应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成为推进和谐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努力完善教师自我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符合班情的教学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源泉。

物理学家杨福家说“不要把学生的头脑拿来填进知识,而应当把它当作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

”对于学生来说,自信心就是他最希望被点燃的“火种”,而教师对学生的自尊的尊重就是为学生点燃了火种,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鼓励都将有可能点燃学生的火种。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1.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2.1多读书,读好书。

今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

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他书。

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馆、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师者,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

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论文格式。

2.2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

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

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们迎来了2023年,随着教育不断变革,新课改方案正式实施。

新课改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改,让学生受益,教师如何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些许的思考和体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认真研读新课改方案,深入领会新课改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了解新课改方案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研读新方案,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方向,并且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二、调整教学理念,开展针对性教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转化为现代教育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比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讲座、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教师还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加强课程设计,助力学生发掘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习热情。

而好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注重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五、关注学生特点,分层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特点,采取分层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成效。

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

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

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迄今已近10年。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新课改的适应,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教学能力是基础,教师情感和态度上的关注是动力。

我们应针对这些方面,更好地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把握现状因势利导谈及教师对新课程适应状况,不少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常常一言以蔽之:“穿新鞋,走老路。

”这形象地揭示了不少学校和教师在观念和行为上的落差和悖离。

其实,学校和教师的真实状况远比这种简单概括复杂得多,根据不同的适应程度,可以将教师分为以下四类基本人群:第一类人群——“穿新鞋,走新路”。

这类教师的表现是“入位、到位”的,他们对新课程抱以极大的热忱,对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有睿智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积极在能力上提升、在行为上跟进,通过尝试与探索、反思与总结,在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间自如地穿行,逐渐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

第二类人群——“穿新鞋,走偏路”。

这种“偏向”缘于观念上的“错位、越位”,他们是改革的拥趸者,虽然也表现出对改革的热诚,但由于在观念上存在诸多理解上的偏差或误读,而导致实践行为暂时偏离了“正路”,使课堂教学陷入“低效、无效”和“无序、无为”。

第三类人群——“穿新鞋,走老路”。

这类教师在主观上积极追随新课程,在思想上也高度认同新课程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自身缺乏新课程需要的关键性能力,使得他们被迫“走老路”。

第四类人群——“穿旧鞋,走老路”。

这类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是“缺位”的。

尽管也在外界的强制下不得不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其心态是消极被动和不情愿的,其行为是游离和逃避的。

他们潜意识里对新课程的抵抗情绪较大,不愿承受自我否定的风险和痛苦,习惯因循守旧,因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对此,应理性与全面地把握当前我国教师适应新课程所面临的困境,抓住实现转化的契机,让第一类人群主动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为第二类人群在理念上正本清源、正确导航,使之由“偏路”及时改到“正路”,给第三类人群以专业引领、能力提升、环境优化,尽早让他们走到“新路”上来,给第四类人群以理解与等待,更多地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摘要:2010年9月,贵州作为西部省区省份在部分省区先行试点后,也即将推行“新课改”,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这一过程重要组成要素的教师,如何加深对这一趋势的认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一个十分紧迫和现实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适应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国家推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于2008年正式启动。

贵州作为西部“两欠”省份,在部分省区先行试点后,2010年也将正式启动“新课改”。

一、转变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目标“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课程要求,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式学习;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新课改”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

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现行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较大的改观。

二、提升自身素质,应对课改挑战(一)思想政治素质首先,作为政治教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定支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敢于指出各种错误的观点。

其次是必须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人格素养人格素养是指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种良好的心态,乐于奉献的心。

如何适应新课改

如何适应新课改

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已展开。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

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去。

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适应新课改
发表时间:2012-01-19T15:51:10.57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刘大恒
[导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幺铺中学刘大恒
新课改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的变化,也不只是学分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制度的引进,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应该改革过去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或是停留在老师启,学生发的简单教法上,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交流的场所,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

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

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源泉和发展都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喜欢数学。

1. 知识的引入要自然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是自然的。

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去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自然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

因此数学教学应有意识地揭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形成以及与其概念的联系,揭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形成的合理性。

2. 问题的提出要自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提问的关键是把握好“度”,问题要紧扣教材,有层次,有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问题设置过难或过易,都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问题的讲解要自然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对某个数学问题的解答自己是很清楚,但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

究其原因是教师略去了许多曲折的思维轨迹,并没有把真正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与策略的自然性与合理性提示不够。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思维的“源头”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成功和失败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从而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自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

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过两年就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课程标准》也把数学思想方法是作为数学双基来看待,而且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的,不仅要求体会概念和结论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要求体会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它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要在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去渗透、揭示、归纳,并使学生能在后续的学习与解题的实践中去运用去领悟,才能最终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