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等级评估管理规程
系统及设备部件关键性评估操作规程
目的:对设备和系统涉及的单独部件进行关键性评估和风险分析,并记录在文件中。
部件关键性评估和风险分析,用于确定出单独的部件所有的潜在危险及其对产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并确定验证工作的程度。
范围:适用于产品制剂工艺设备和系统。
职责:质量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并监督执行,各部门按具体的风险评估进行风险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1 定义1.1部件关键性评估(CCA):通过对“直接影响系统”的关键性部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在整个系统中的风险程度,并建议控制措施降低其风险。
1.2关键部件:系统的某个部件,其运行、接触、数据、控制、报警或故障会对产品的质量参数(功效、特性、安全、纯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1.3非关键性部件:系统的某个部件,其运行、接触、数据、控制、报警或故障会对产品的质量参数(功效、特性、安全、纯度、质量)有间接的影响或没有影响。
2 部件关键性评估2.1根据设备/系统影响性评估的结果,对“直接影响系统”的部件进行关键性评估。
2.2根据罗列的功能和部件对产品的影响来评估其GMP关键程度。
功能和部件的GMP关键程度的评估以产品的5个质量参数为基础(功效、特性、安全、纯度、质量)。
2.3部件关键性评估将以单个部件为单位进行,这些部件按照功能进行划分。
对于每一项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功能,所有提供该功能的设备、部件或仪表都归类为关键和非关键性两种。
2.4关键部件评估维护和校验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非关键部件只需要安装GEP要求进行管理。
关键部件应在验证中进行确认。
2.5评估方法某一功能/部件如适用如下任何一项标准,就将该功能/部件归类为关键的功能/部件:2.6将评估结果记录在CCA表格上。
2.7系统影响和部件关键性注意事项如下:2.7.1间接影响或非影响系统仅有非关键性部件组成。
2.7.2直接影响系统有关键性和非关键性部件,部件被认定为非关键性部件的可以只按GEP 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评估规程
特种设备安全评估规程1. 背景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和公共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评估成为必要的措施。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的程序和要求,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安全评估范围特种设备安全评估适用于以下情况:- 特种设备的新建、改造和重大修理;- 特种设备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或使用对象发生较大变化;-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的。
4. 安全评估程序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的程序如下:- 提交安全评估申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申请。
- 审核评估申请:管理部门对提交的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申请进行审核,并确定评估所需的文件和信息。
- 进行现场评估:评估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现场评估,包括检查和检测。
- 编制评估报告:评估机构根据现场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 提出整改意见:评估报告中提出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 整改复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向评估机构提交整改报告。
评估机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 发布安全评估证书:评估机构根据整改情况,发布特种设备安全评估证书。
5. 安全评估要求特种设备安全评估应满足以下要求:- 充分了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情况;-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检测手段,确保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针对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技术要求;- 评估报告应真实、客观地反映特种设备的安全情况,并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评估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能力,确保评估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6. 安全评估结果的应用特种设备安全评估的结果应用于以下方面:-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评估结果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气检修班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电气检修班设备评级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电气检修班是企业中负责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的重要部门,设备评级管理是提高电气设备维护水平,确保生产运行稳定的关键环节。
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电气检修班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评级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
二、设备评级的目的1.为电气设备合理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的设备维护标准和频率;2.评估设备的状况,为设备更新和更新计划提供依据;3.为设备维护和维修项目的优先级排序提供指导。
三、设备评级的依据设备评级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年限:设备使用年限的长短是评估设备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设备故障次数:设备故障次数多,说明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或需要更加频繁的维护;3.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安全性较差的设备应评级较低;4.设备性能: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好的设备应评级较高;5.设备维护情况:设备维护情况包括维修频率、维修记录等,设备维护情况好的应评级较高。
四、设备评级等级划分和管理按照设备的状况和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划分,共分为五个等级:1.一级设备:设备性能优良,维护情况良好,故障率低;2.二级设备:设备性能良好,维护情况较好,故障率较低;3.三级设备:设备性能一般,维护情况一般,故障率适中;4.四级设备:设备性能较差,维护情况较差,故障率较高;5.五级设备:设备性能差,维护情况差,故障率高。
设备评级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评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设备评级的具体标准;2.设备评级的检查与核算:定期对设备进行评级检查,核算到具体的设备评级;3.设备评级的解释与提升:对设备评级进行解释说明,并提出升级设备评级的要求;4.设备评级的应用:将设备评级纳入设备维护和维修计划,制定不同级别的维护和维修频率。
五、设备评级的执行与追踪1.设备评级的执行: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设备评级的执行和跟踪工作,确保设备评级的有效执行;2.设备评级的追踪:定期对设备评级进行追踪分析,了解设备的动态变化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3篇)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一、引言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规程旨在规范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升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拥有设备设施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实验设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等。
三、基本原则1.风险导向:根据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合理确定分级标准,确保风险可控。
2.科学决策:分级标准应基于科学的依据和实际情况,避免主观意识的干扰。
3.综合考虑:综合考虑设备设施的功能、性能、用途、工作环境、运行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等级。
4.动态管理:设备设施的分级应与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环境风险等因素保持一致,随时进行调整和管理。
四、设备设施分级标准1.一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核电站、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
2.二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如电力系统调度设备、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等。
3.三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工业生产线设备、网络服务器设备等。
4.四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影响较小,如办公设备、普通电器设备等。
五、分级管理要求1.一级设备设施应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监控和巡检。
2.二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3.三级设备设施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4.四级设备设施应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六、分级管理措施1.一级设备设施应采取物理隔离、加密通信、备份存储等手段,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二级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关键数据不会丢失或破坏。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3篇)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光伏电站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用好、修好、管好设备,制定本制度。
2职责2.1光伏电站主要职责光伏电站负责组织对场内主要设备的评级工作。
3管理内容与要求3.1总则3.1.1设备评级过程自始至终应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防止走过场,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光伏发电系统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
3.1.2设备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统称完好设备。
完好设备数量(即一、二类设备数量之和)与参与评级的设备数量(即一、二、三类设备数量之和)之比称“设备完好率”。
3.2光伏电站主要设备1光伏发电系统。
2变电站设备(电容器、电抗器、高压开关柜、断路器、隔离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
3箱式变压器。
3.3主要设备评级时间3.3.1新设备正式移交生产前,由光伏电站与工程部共同进行评级。
3.3.2设备大小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由光伏电站进行评级。
3.3.3光伏电站每年年底对所有主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级。
3.4主要设备评级标准3.4.1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如下:3.4.1.1能持续达到额定出力。
3.4.1.2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及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或者有关规程的规定。
3.4.1.3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腐蚀、磨损轻微。
3.4.1.4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设备出力、效率和安全运行。
3.4.1.5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测量仪表等完整良好,指示正确,动作正常。
3.4.1.6主要自动装置能正常投入使用。
3.4.1.7主要的标志、编号能满足生产要求。
3.4.1.8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无渗漏。
3.4.2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经常满发的设备为二类设备。
系统及设备系统影响性评估操作规程
系统及设备系统影响性评估操作规程目的:该规程用于评估待验证的设备/系统是否对产品质量有影响,以指导设备和系统确认的范围,并且为没有质量影响而不进行验证的设备/系统提供文件支持。
范围:适用于产品制剂工艺设备和系统。
职责:质量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并监督执行,各部门按具体的风险评估进行风险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1 定义1.1系统:有确定运行功能(例如:管道、仪表、设备、设施、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工程组件的组合。
1.2系统范围界定:用来定义系统所包含的内容。
1.3系统影响性评估(SIA):是指评估系统的运行、控制、报警和故障状况对产品质量影响的过程。
SIA就是用于判断哪些系统要进行验证/确认的依据。
1.4直接影响系统:预计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影响到重要房间或功能间的环境条件,及对GxP文件的完整性有影响的系统。
这些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符合GEP。
另外,对直接影响系统需要进行确认活动。
1.5间接影响系统:预计对“产品”不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系统,对关键房间或操作间的环境条件、或GxP文件的整体性均无直接影响,但通常是直接影响系统的辅助系统。
这些系统仅需按照GEP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不要求做确认。
1.6无影响的系统:对“产品”、重要房间或功能间的环境条件或GxP文件的整体性既无直接又无间接影响的系统。
这些系统仅需按照GEP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
2评估原则2.1每个设备或系统在制定验证方案前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这将有助于准确的制定验证方案以确定验证所需要的行动和资源。
2.2在进行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前,必须全面的理解用户需求标准和药品法规,包括该设备对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要求(如果涉及)。
3设备/系统影响评估方法3.1首先将待评估的设备/系统归类为“直接影响系统”、“间接影响系统”、“无影响的系统”。
3.2再对“直接影响系统”的部件进行关键性评估;之后,对关键性的部件进行风险评估;下一步,对直接影响系统在GEP基础上进行确认;对“间接影响系统”或“无影响的系统”按照GEP进行设计、按照和调试。
设备 设施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评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设备设施评级管理,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效率,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满足工作需要,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评级管理1.设备设施评级的依据(1)设备设施的性能指标:包括设备设施的技术参数、使用状态、性能表现等方面的指标。
(2)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周期、保养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3)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包括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2.评级管理流程(1)设备设施评级申请:用户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设施评级申请。
(2)设备设施评级审核: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设施的性能指标、维护保养情况、使用频率等进行审核,确定评级标准。
(3)设备设施评级结果: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对设备设施进行评级,并通知用户。
(4)设备设施评级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设施评级进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整改或淘汰。
3.评级标准(1)设备设施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优秀设备设施,B级为良好设备设施,C级为一般设备设施,D级为较差设备设施。
(2)评级标准包括设备设施的技术指标、维护保养情况、使用频率等方面的指标。
4.评级管理周期设备设施每年进行一次评级管理,评级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三、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设施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对各部门设施设备的评级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3.用户应按照规定使用设施设备,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附则1.本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为设备设施评级管理制度,望各部门认真执行,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管理效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级评价规范
附件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级评价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主体及要求、评价方法和内容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TSG Z6001-201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相应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同下),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
3.3监管机构是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等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机构)的总称。
3.4第三方机构是指具备一定数量特种设备专业人员,依法设立的具有相应资质,能够独立开展第三方公正评价的机构。
3.5使用安全管理是指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3.6分级评价是指对使用单位按照特种设备风险类别及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分级,并实施评价的活动。
3.7分级管理是指按照特种设备本身的特性和使用风险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3.8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中心、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 引言机电设备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本文将介绍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的具体内容。
2. 设备管理制度2.1 设备分类管理根据机电设备的性质和用途,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生产设备: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设备; - 实验设备:用于实验和研发的设备; -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和管理工作的设备; - 仪器仪表:用于测量和控制的设备; -保安设备:用于安全监控和防护的设备。
2.2 设备登记与台账管理对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登记,并建立设备台账。
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日期、经费来源等信息,并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2.3 设备采购与验收严格按照采购管理流程,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经过审批后进行采购。
采购完成后,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2.4 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流程。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清洁、润滑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5 设备安全管理制定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
加强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3. 考核办法3.1 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根据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率、维修响应时间、设备故障率等。
3.2 设备使用安全考核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事故和隐患的处理情况等。
3.3 设备财务管理考核通过对设备采购、维护、保养的财务管理进行考核,评估相关人员对设备财务管理的效果和成果。
考核内容包括预算控制、经费使用合理性等。
3.4 设备更新换代考核对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和经济性。
生产部设备管理考核细则(5篇)
生产部设备管理考核细则为规范生产部的设备管理工作,明确分厂管理职责,细化管理要求,根据生产部的设备管理现状特制定设备管理考核细则。
一、设备完好率1、甲类设备不完好每____台扣____分,乙类设备在无备用设备的情况下每____台不完好扣____分,有备用设备的情况下每____台不完好扣____分。
计划检修的设备除外,全月设备全部完好奖____分。
2、丙、丁类不完好____台以上,每增加____台扣____分,全月设备全部完好奖____分。
3、发现闲置设备不完好每____台扣____分,备用设备每____台不完好在1、2条的基础上加扣____分。
4、维修班物品、配件摆放混乱扣____分,卫生差扣____分,多个维修班出现上述情况进行累加,所有维修班均无以上情况奖____分。
5、发现设备带病运行且无检修计划,发现____台扣____分,具有安全隐患每台扣____分。
6、设备油污重或存在物料晶体每台扣____分,设备基础严重腐蚀每台扣____分。
7、动密封点泄漏的介质为物料,每____点扣____分,情况严重的每____点扣____分,泄漏的介质为普通介质,每____点扣____分,情况严重的每____点扣____分。
暂时无法进行检修的须挂待修牌,未挂待修牌的或可进行检修而未检修的每点扣____分。
8、静密封点泄漏的介质为物料,每____点扣____分,情况严重的每____点扣____分,泄漏的介质为普通介质,每____点扣____分,情况严重的每____点扣____分。
暂时无法进行检修的须挂待修牌,未挂待修牌的或可进行检修而未检修的每点扣____分。
9、现场缺少压力表的每个点扣____分,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地点缺少压力表的每个点扣____分,安装的压力表量程不符合要求的每个点扣____分二、设备检修1、维修人员高空检修上下工具投递不规范,未佩带安全带或不规范使用安全带,发现____次扣____分。
GMP文件 设备关键等级分类管理规程
AAA制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文件设备关键等级分类管理规程目的:对生产设备进行分类,加强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引用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手册》、《文件管理规程》、《文件编写规程》。
本文件所引用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和版本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标注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
职责:设备工程部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1.所有设备应分类管理,通常分为A、B、C三类。
2.设备工程部负责人组织使用部门负责人、设备管理员、维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对设备关键等级进行评估分类。
3.设备分类原则:从生产因素、质量因素、安全因素、检修因素 (可靠性、维修性 )、经济因素 (价值) 和备用因素、备品备件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3.1生产因素:从设备的生产不稳定性分析影响生产的大小或停产。
3.2质量因素:从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关键影响进行分析,对产品质量是关键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3.3安全因素:从设备是否有爆炸或火灾危险 ,或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或存在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有局部伤害危险,或存在一般环境因素/危险源;对安全影响不大等进行分析。
3.4检修因素:从设备的结构复杂性、精密程度 ,修复性或故障发生程度等进行分析。
3.5经济因素:从设备的重置价值、年修理费用的高低进行分析。
3.6备用因素:从设备有无备用设备、有一备用设备或有多备用设备进行分析。
3.7备品备件因素:从设备配件供应情况进行分析是否购买困难、能否满足生产、或能进行普通采购或定做即可。
4.分类方法:首先对每台生产设备的用途功能进行简要描述,根据生产设备的用途功能分析生产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性,对生产、安全、维修等方面的影响性。
4.1 A类: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生产设备确定为关键设备。
4.2 B类:对产品质量有间接影响的或从安全因素危险性高的为次关键设备。
设备维修评价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评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设备维修工作,提高设备维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维修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维修评价标准1. 修理效果评价:维修后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是否修复了故障,是否存在新的问题;2. 维修速度评价: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的响应速度,维修是否及时;3. 服务态度评价:维修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亲和、耐心;4. 费用评价:维修费用是否合理,维修过程中是否出现额外收费。
四、评价流程1. 维修结束后,设备使用人或相关部门填写维修评价表;2. 维修评价表交由设备管理员进行汇总分析;3. 根据评价结果,设备管理员制定改进方案并与维修人员沟通;4. 维修人员根据改进方案进行改进。
五、维修评价结果处理1. 优秀评价:对维修人员进行表彰,提高维修人员服务意识;2. 良好评价:对维修工作进行肯定,并提出建议改进的地方;3. 中等评价:总结中等评价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改进;4. 差评绵:对差评的维修人员进行约谈,听取意见并进行整改。
六、维修评价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1. 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责任追究;2. 设备维修人员应认真履行维修任务,提高服务质量;3. 设备使用人应积极参与维修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4.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修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维修评价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1. 宣传:通过公司内部公告、会议等方式宣传维修评价制度,并向全体员工普及维修评价的重要性;2. 培训: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服务质量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八、维修评价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1. 定期对维修评价管理制度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维修评价管理制度。
以上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违反制度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制订单位:XX公司制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范文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评级管理制度是为规范电站主要设备评级,并提高电站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运行效益而制定的。
本评级管理制度适用于电站主要设备的评级管理,旨在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保障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发电任务的完成。
二、管理职责1. 电站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和检查执行情况。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本制度进行设备评级和设备管理工作,并负责报告设备评级情况。
3. 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按照规定进行设备评级和设备管理工作,并及时报告设备评级情况以及发现的设备问题。
三、设备评级标准1. 设备评级标准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年限、维修保养情况、安全可靠性等因素制定。
2. 设备评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设备为最高级别,D级设备为最低级别。
3. 设备评级标准如下:- A级设备:技术性能优异,使用年限在5年以内,无重大故障和事故,并保养维护良好。
- B级设备:技术性能良好,使用年限在5-10年之间,有轻微故障和事故,保养维护较好。
- C级设备:技术性能一般,使用年限在10-15年之间,有一定故障和事故,保养维护一般。
- D级设备:技术性能较差,使用年限超过15年,有严重故障和事故,保养维护不良。
四、设备评级管理流程1. 设备评级管理流程包括设备评级申请、评级审核、评级决策、评级执行、评级结果反馈等环节。
2. 设备评级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设备评级申请,包括设备基本情况、使用年限、维修保养情况等。
3. 评级审核:电站管理部门对设备评级申请进行审核,包括设备基本情况、使用年限、维修保养记录等,确保评级申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评级决策:电站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评级标准和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评级决策,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评级决策结果。
5. 评级执行: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评级决策结果,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措施,包括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设备更新计划等,确保设备达到相应的评级要求。
设备操作规程评估总结
设备操作规程评估总结设备操作规程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对设备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通过对设备操作规程的评估,既可以发现规程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同时也能够找出改进与优化的方向,提高设备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规程的完整性评估对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完整性的评估,主要是检查规程中是否涵盖了所有设备操作的流程和步骤。
评估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操作的前提条件是否齐备:规程中应明确设备操作的前置条件,例如设备的就绪状态、运行环境等。
2. 设备操作的主要步骤是否清晰明确:规程中应详细描述设备操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操作顺序、操作者的职责、操作时间等。
3. 设备操作中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是否有规定:规程中应对设备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说明,并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与措施。
在评估中,可以根据实际的设备操作情况来验证规程的完整性,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二、规程的可执行性评估设备操作规程不仅要规定操作步骤,还要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根据规程进行操作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规程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规程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表达方式,以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理解。
2. 规程的可执行性评估:评估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设备操作情景来验证规程的可操作性,例如根据规程要求进行设备操作,检查操作过程是否流畅。
3. 操作人员培训和理解能力的评估:评估操作人员对规程的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规程的可执行性评估,可以为规程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规程的风险评估设备操作规程中应考虑到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的安全性评估:评估规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操作过程中的体力负荷、设备的高温高压等。
2.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的评估:评估规程中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及时地采取相应行动。
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比及奖惩制度范本
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比及奖惩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设备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制定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比及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设备管理检查考核制度1. 检查内容设备管理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完好程度、设备清洁程度、设备使用规范度、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等方面。
具体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检查标准设备管理检查标准应根据设备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制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外观、功能、安全等各方面的考察。
3. 检查频次设备管理检查应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可以采取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不定期抽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
4. 检查流程设备管理检查应由设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包括设备的检查、记录、汇总和报告等环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
5. 检查结果设备管理检查结果应进行分类统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等级,以便对设备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三、设备管理考核评比制度1. 考核指标设备管理考核指标应包括设备管理的质量、效率、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具体指标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制定。
2. 考核依据设备管理考核依据可以包括设备管理检查结果、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故障次数和设备寿命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3. 考核方式设备管理考核可采取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评估访谈等方式进行,通过综合评估各方面的考核指标来确定最终评比结果。
4. 评比结果设备管理评比结果应根据考核分数进行排名,根据企业制定的设备管理考核评比制度,对设备管理评比结果进行奖励和处罚。
四、奖惩制度1. 奖励制度(1)优秀设备管理奖:每年对评比排名前三名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记录在档案中。
(2)先进个人奖:对在设备管理方面表现出色、贡献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3)优秀团队奖:对在设备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
2. 处罚制度(1)警告处分:对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不合规或不良行为的人员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操作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别操作人员权限和责任;2. 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3. 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 加强设备监控和远程控制,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设备操作分级1. 一级操作人员:1.1. 职责:(1)负责设备日常操作;(2)执行设备操作指导书中规定的操作流程;(3)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处理;1.2. 评定标准:(1)具有相关操作证书或培训记录;(2)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常见故障;(3)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 二级操作人员:2.1. 职责:(1)协助一级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2)参与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工作;(3)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常见问题;2.2. 评定标准:(1)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胜任辅助操作工作;(3)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三级操作人员:3.1. 职责:(1)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2)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较为复杂的故障;(3)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2. 评定标准:(1)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独立处理设备的常见故障;(3)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五、管理流程1. 岗位设置:根据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别操作人员的岗位设置;2. 岗位培训: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3. 岗位考核:定期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其操作能力和水平;4. 岗位评定:根据操作人员的考核结果,确定其岗位等级和职责范围;5. 岗位激励:对表现突出的操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6. 岗位奖罚:对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风险评估与管理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风险评估与管理规范要求机械工程领域涉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而这些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人们在使用机械设备时的安全性,机械风险评估与管理规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本文将探讨机械风险评估与管理规范在机械工程中的要求和意义。
一、机械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机械风险评估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机械工程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机械设备和工具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机械风险评估的意义在于:1. 确保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
通过评估潜在的机械风险,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采取相应的改进和维护措施,确保机械设备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2. 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意外事故,造成工作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减少工作人员受伤的风险。
3. 防止财产损失。
机械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财产损失,通过评估机械风险,可以预防机械设备故障和意外损坏,保护企业和个人的财产利益。
二、机械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机械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潜在危险源。
通过全面了解机械设备和工具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识别可能导致危险和风险的部件和操作步骤。
2. 评估危险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评估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以便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3. 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改进、防护设施设置、操作规程等,减少机械风险的发生。
4. 实施控制和管理措施。
将制定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场所,确保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符合规范和要求。
5. 定期评估和监测。
机械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保持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仪表安全系统SIL等级评估管理规定
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管理规定1 总则1.1 目的依据为了规范石化公司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工作,确保安全仪表系统SIL评估的资金筹措、组织机构、评估、结果审核、措施建议落实等全过程受控,依据《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办法》《中国石化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制订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或设施(以下简称在役装置)安全仪表系统的SIL评估。
1.3 规范内容界定本办法规定了安全仪表系统SIL评估的资金筹措、组织机构、评估、结果审核、措施建议落实等过程。
1.4 管理原则基于危险与风险分析,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安全仪表功能(SIF)以及所应具有的SIL。
对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中的每个SIF进行验证,确定所有SIF满足了所需要的SIL。
1.5 管控方式将建设项目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纳入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将在役装置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严格按照本办法规范青岛石化公司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工作。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安全仪表系统、SIL分析方法)。
2.1 安全仪表系统本规定所指安全仪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火/气保护系统(F/G、燃烧炉管理系统(BMS)、高完整性压力保护系统(HIPPS)等。
2.2 SIL分析方法SIL分析方法是基于GB/T20438和GB/T21109功能安全标准、国外行业导则及经验做法,结合被评估装置PID图、工艺技术规程、联锁逻辑图等资料,进行危险与风险分析,辨识安全仪表功能(SIF);应用保护层分析法(LOPA)来评估各种危险事件发生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风险、环境影响风险及经济损失风险,综合确定每一个SIF回路所需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通过对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有效防范特种设备相关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特种设备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的购买、安装、维护、保养、使用、检测等环节。
三、管理标准1. 风险分级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质和潜在风险程度,将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分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风险等级划分如下:•高风险等级: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潜在风险的特种设备,如高压锅炉、起重机等;•中风险等级: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一定潜在风险的特种设备,如电梯、压力容器等;•低风险等级: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较低潜在风险的特种设备,如电焊机、喷涂设备等。
2. 管理责任2.1 上级主管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按照规定执行。
2.2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并负责日常的风险管控。
2.3 各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风险评估和管控3.1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将特种设备分级为高、中、低风险等级。
3.2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安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等。
3.3 高风险特种设备的风险管控应加强,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 文件管理4.1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特种设备的购买、维护、检测等环节进行全面记录和管理。
4.2 特种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商等基本信息,以及维护记录、检测报告、事故处理记录等相关文件,确保可追溯和查阅。
5. 培训与考核5.1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和风险防范的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意识。
电厂设备等级管理制度
电厂设备等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电厂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电厂生产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备等级划分1. 设备等级的划分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使用频率、故障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设备为最重要的设备,B级设备为一般重要设备,C级设备为一般设备。
2. 各级设备的具体划分标准应根据设备的功能、用途、技术特点等因素进行确定,并由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章设备管理责任1. 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等级制度,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和维护计划,并负责设备的管理、维护等工作。
2. 各部门应根据设备等级划分,明确各自的设备管理责任,并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管理流程包括设备检查、维护、保养、修理等环节,各环节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设备管理流程应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和定期检验等内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第五章设备管理记录1. 设备管理记录包括设备的日常情况记录、检查报告、维护记录、故障处理记录等内容,记录内容应详实、准确,并据实填写。
2. 设备管理记录应严格保管,及时更新,定期整理,便于查询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情况,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第六章设备维护保障1. 电厂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定期检查、保养、清洁、润滑、调试和检验等内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各级设备的维护保障应做到人员到位、工具齐全、程序规范,确保维护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章设备管理评估1. 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管理维护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2. 设备管理评估应包括设备的管理维护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维护质量等内容,评估结果应形成报告,上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八章设备危险源管理1. 设备危险源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运行风险、存在隐患、需要改进的工艺、工具等内容,应加强危险源管理,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关键等级划分,并对其采用各自相适应的管理、维护保养、维修策略。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公用系统、工艺设备/设施。
3职责
3.1工程设备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关键等级评估;
3.2使用部门:参与设备关键等级评估;
3.3QA:负责评估结果的审核与批准。
4定义
无
5内容
5.1设备关键等级划分定义
5.1.1设备等级分为A、B、C三级。
5.2设备关键等级评价
5.2.1评价需考虑的因素
5.2.1.1关键影响因素:包括质量影响因素、生产影响因素、设备利用率因素、安全环境影响因素等四项;
5.2.1.2设备因素:包括设备可靠性、设备故障发生频率、设备维修成本等三项。
5.2.2评价表
5.2.2.1每个影响因素的分值都为四个:1、2、3、4分;
5.2.3A:健康、安全与环境
5.2.4B:设备利用率
5.2.5C:GMP
5.2.6D:生产影响
5.2.7E:设备可靠性
1Low几乎没有故障
2Medium每年最多两次故障
3Moderate每年故障3~5次
4High故障次数大于6次
5.2.8F:维修时间
5.2.9G:维修成本
5.3关键等级的计算
第1步关键因素得分CS=A*B*C*D
第2步设备因素得分ES=E*F*G
第3步总分=CS*ES
5.4设备等级分类定义(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分值)
5.5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至少应包括:工程设备部负责人、使用部门负责人、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等。
6附件
R01-SOP设备关键等级评价表
7相关文件
无
8参考资料
无
9变更记载
版本号变更描述生效日期00新增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