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绘画作品欣赏(上)

合集下载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2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2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是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外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教材中包含了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如中国的水墨画、工笔画,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绘画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深入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

3.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和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风格、色彩、构图等方面,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建筑审美风格。

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

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部空间。

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2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课件(24张PPT)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2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课件(24张PPT)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无限丰富的视觉效果。 ——高纯度的色彩与低纯度的色彩
马蒂斯的《生活的欢乐》,高纯度红色、黄色与绿色填满了画面,加之舒缓流动的 线条,表现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欢快惬意的氛围跃然纸上。 莫兰迪的这幅《静物》,大面积的黄色与灰色纯度都很低,中部的砖红瓶子与右側 橙色纸盒纯度稍高,成为视觉的重点。整个场景不温不火,却达成了精致的平衡。
(二)主题
主题是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作品的一切元素与细节均为主 题服务。
18世纪法国画家大卫的《荷拉斯兄 弟之誓》取材于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宣扬在国家大义面前牺牲家庭的爱 国情怀。
(三)情境
艺术家的创作都有特定目的:或是传播思想、教 化世人,或是营造意境、调剂精神,或是开拓 新的视觉经验。
对比色的色彩与邻近色的色彩
张萱《捣练图》
梵高《星空》
(三)材质 美术是基于材料的创造,绘画需利用水墨、油彩,雕塑需利用 金铜、泥石,正是材料的物质形态确保了作品的存在。艺术家 在创作中会通过雕琢、打磨、编织、铸造等多种手段,来追求 某种材质效果。
布朗库西《空中的鸟》
用打磨得极为光亮的青 铜制造出一个流线型的 形状,虽没有鸟的翅膀, 却表现出了飞翔的速度 感。(三维空间中的材 质)
曲线 直线 点 面 特殊线条 给人什么感受?
郑板桥的《荆棘丛兰图卷》
画兰画竹均是一笔下去,用笔锋、轻重、浓淡的变化 来表现叶面的方向及转折。
全图31.5厘米×508厘米 [清代]郑板桥
南京博物院藏
线条也能起到引导视线、组织人物关系的作用,尽管有些线条 并不显著,却能辅助我理解画面,营造出丰富的意趣。
(二)色彩 色彩来源于自然光的分解。在美术作品中,色彩善于吸引 注意唤起情感,是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元素。

小学美术《欣赏绘画作品》教案

小学美术《欣赏绘画作品》教案
(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艺术鉴赏经验,难以从专业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鉴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较少,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画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高文化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绘画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色彩运用的理解:学生对色彩的辨识和运用能力较弱,难以理解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和讨论色彩运用,引导他们发现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绘画技法的掌握:学生对绘画技法掌握不够熟练,难以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突破方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法,学生跟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逐步提高绘画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艺术创造力与文化理解。通过分析梵高、齐白石等画家的作品,使学生能够辨识和解读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提高图像识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激发艺术创造力。此外,让学生了解画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增进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艺术鉴赏: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技巧

文化艺术鉴赏: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技巧

文化艺术鉴赏: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技巧介绍绘画是一门古老而魅力无穷的艺术形式,通过观赏和理解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达意图。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欣赏绘画作品并非易事。

本文将介绍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享受这门美妙的艺术。

1. 建立背景知识在开始欣赏绘画作品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例如,学习艺术史、了解不同的绘画流派和风格等都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2. 观察与感受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细节,通过仔细观察作品,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观察绘画作品时应注意的要点: - 调整适当的距离:站远或近看都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距离,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

- 视线移动:逐渐将视线从画面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捕捉细节和变化。

- 光与影:注意画面中的光线和阴影,它们可以增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 色彩运用:观察色彩的使用方式、明暗对比和配色方案,它们传达了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

3. 解读与理解欣赏绘画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观察上,我们还需要尝试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帮助我们解读作品并得出个人理解的技巧: - 主题与意象:思考作品中所呈现的主题或意象,尝试理解艺术家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或情感。

- 符号与象征:注意作品中可能存在的符号和象征含义,它们可能有助于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 背后故事:通过研究艺术家、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了解作品背后可能存在的故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反思与交流欣赏完一幅绘画作品后,不妨进行一些反思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建议: - 自我反思:回顾自己的观看经历,思考作品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感受、启发或者思考。

- 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借鉴”他们的观点丰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艺术鉴赏——绘画作品欣赏(上)

艺术鉴赏——绘画作品欣赏(上)

《缠毛线》
• 洛德· 莱顿 英国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 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 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 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 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 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 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着日本服装的少女》
• • 1982年 朱尔斯-约瑟夫· 勒菲弗尔 法国 130.8cm×90.2cm 布 油彩 诺福克 克莱斯勒博物馆藏 这是身着和服盛装的欧洲少女。以红色为主 调的和服,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与情调,少女 右手执扇遮着下巴,朱唇轻启,笑意满脸。 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充满青春的 魅力。画家以写实的造型手法,生动地描绘 了少女的笑靥、红色的和服和淡雅的环境。
《吹笛》
• 约60年代初 纸本水墨 34×34cm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国的诗意里,笛子是塞外孤寒的象征之一, 林风眠的仕女画以端庄静穆胜,两者在意境上 相合,加之素淡清雅的色彩,流畅沉稳的笔意, 更有珠联璧合之妙。
《仕女》
• 1945年 纸本水墨 39.5×31cm 私人收藏 林风眠在《致全国艺术界书》中曾谈到绘画艺 术的美:"像人间一个最重情的淑女,当来人 无论怀着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 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林风眠的 仕女画无疑就是这段话的最佳解释。这幅作品 虽然在线条、色彩的运用上还未能显得很成熟, 但流露出的韵味则是明显的"风眠体"。过去激 烈的呐喊和沉重的悲哀转化成宁静的遐想和丰 富多彩的世界了。
韵味十足的汉字画
《阿姆菲萨的妇女》
• 1887年 • 阿尔玛· 塔得玛 英国 121.9cm×182.9cm 布 油彩 威廉斯顿 斯特林和弗朗辛· 克拉克博 物馆藏 塔得玛醉心于女性题材的绘画,他常以女性题 材去表达一种美的理念。这幅画中,他以离奇 的场景,描绘了数十个性格、气质、神态各不 相同的女性美感。看得出,他醉心于古希腊罗 马的妇女生活题材,严格地遵循学院派的古典 画法,刻意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并以自己的 眼光去体现古希腊罗马时的妇女生活。

艺术鉴赏:名画解读:蒙娜丽莎

艺术鉴赏:名画解读:蒙娜丽莎

艺术鉴赏:名画解读:蒙娜丽莎1. 引言蒙娜丽莎(Mona Lis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

该作品于16世纪初期完成,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神秘微笑和卓越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2. 蒙娜丽莎的背景与历史2.1 创作背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雕塑家和科学家。

他对于人体结构、透视学以及自然现象的研究为绘画技法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他创造了一幅无与伦比的肖像画,即蒙娜丽莎。

2.2 名字来源与身份揭秘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并非由艺术家本人所取,而是后来给予这幅画作的名称。

这个名字在意大利文中意味着“米拉玛”的混合词,正式称为“貌美如珠”。

蒙娜丽莎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是个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商人弗朗切斯科·德尔·吉奥康多·德尔·吉奥康达家族的夫人。

3. 绘画技巧与特点3.1 透视和构图列奥纳多·达·芬奇是绘画透视法的先驱之一,他以其卓越的绘画技巧赋予了蒙娜丽莎独特而栩栩如生的外观。

他运用了线条和色彩的精确处理来实现逼真感,并采用传统三角形构图方法使观众眼睛始终聚焦于肖像中心。

3.2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蒙娜丽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

这种微笑给人一种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感觉,让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想与猜测。

这个微笑是经过精心构思和绘制的,达·芬奇通过适度调整嘴唇及嘴角的方式,使得蒙娜丽莎的表情既有温柔之感又充满智慧。

4. 对蒙娜丽莎作品的解读与影响4.1 文化、历史和艺术影响自问世以来,蒙娜丽莎一直以其独特性质吸引着人们。

它成为文化和艺术领域中永恒的象征,并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数艺术学院以及画家们都致力于学习并模仿达·芬奇创造出来的技巧。

4.2 艺术鉴赏与欣赏体验欣赏蒙娜丽莎需要一定程度上对于绘画技法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评价:
这幅作品好吗?你觉得好在哪? 综合判断分为主观判断以及客观判断两个层面。
请运用所学知识赏析下图
《筛谷的妇女》油画 库尔贝 法国
描述 分析 解释 评价
《拾穗者》 油画 米勒 (法国)
想一想?
同样是表现农民劳作的场景,两位画 家所表达的想法一样吗?
《荷花翠鸟图》 中,画家以小鸟 为点、芦苇秆为 线、荷叶为面、 画面简洁、点线 面的构成非常的
4.《即兴——峡谷》是蒙德里安创作的油画。


END
精到。
《 吴冠中 现代
《春如线》 吴冠中 现代
《即兴——峡谷》 康定斯基 俄国
《即兴-峡谷》中,画家用没有规 则的线条、色块、斑点和轻盈快乐的 笔触,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画中仿佛 有许多跳跃的音符,具有音乐般的流 动性。
《红黄蓝的构成》 油画 蒙德里安 (荷兰)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主讲人:XXX
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赏
《父亲》油画 罗中立(中国)
《蒙娜丽莎》油画 达芬奇( 意大利)
怎样欣赏绘画作品?
情景、形象、色彩·····
认识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它。
四步鉴赏法: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描述:
陈述画面上可以直接观看到的事物。 对具象作品,指出画中的人物、动物或者是景 物等。 对抽象作品,指出画中的形状、色彩、方向等。
蒙德里安
波洛克作画场景
课堂小练
1.油画《筛谷的妇女》,他的创作者是(

A 米勒(法国) B 库尔贝(法国) C 门采尔(法国) D 列宾(俄国)
2.以下画家中被称为“农民画家”的是(

A 库尔贝(法国) B 康定斯基(俄罗斯) C 米勒(法国) D 波洛克(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84年标志着戈雅的绘画生涯飞黄腾达和他同宫 廷与贵族和联系以及他社会活动的开始。他被马 德里接收为圣费南多学院的会员。随之,又升任 为该院的副院长。这时期他在肖像画上有突出的 表现。他给皇戚、贵族、将军、教士、演员、画 家、甚至斗牛士都画过肖像,在他的画时里,大 块的阴影消失了,而色彩则有了空前柔和的搭配。 这些作品都充满着热情,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在特 征,这是他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肖像画上的最大贡 献。1800年绘制的“查理四世一家”就是这种肖 像画的最典型的一幅。
穿衣的马哈与裸体的马哈
• “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 绘于1798-1805年的“裸体的玛哈”和“着衣 的玛哈”是戈雅的代表作品, “玛哈”是西班牙语“俏女郎”的意思。两幅 画中人物姿态都相同,双掌交叉于头后,身躯 斜卧于床上,人物俊俏丰满。画家致立于表现 人物身上所诱发出来的青春美的魅力。作为近 代描绘赋予现实意味的女性人体,可算是一个 先驱。这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黑暗统治年代, 不能不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阅读》
• 1869-1870年 贝尔特· 莫里索 法国 101cm×81.8cm 布 油彩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莫里索喜画肖像题材,特别是妇女与儿童的肖 像。这副画事实上画的是母女两人的肖像,母 亲的黑衣与女儿的白衣形成鲜明对比。光线从 左侧射来,使女儿的白衣出现丰富的变化,母 女的脸部都在光影中显出安适的神情。作品清 新、流畅、纯洁、细腻,每一笔触、每一色块 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视觉艺术欣赏:美女与野兽
• 3月6日,一幅名为《美女与野兽》的画作在日 本首都东京举行的日本的 科技相结合,参观者可臵身其中,领略独具魅 力的视觉艺术。
英气俊秀:希腊女神真人秀
雅典娜(Athena)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祗 。传为远古时代的女天神 、丰收和劳动女神。赐予 人类犁、耙、纺锤和织机, 因而被称作厄耳伽涅(意即女工)。又是智慧女神,科学的庇护者。也是 法律的制造者,创设法庭,维护社会秩序,故有护城女之说。阿提卡和雅 典城邦的主神。相传她在与波塞冬争夺一城邦的庇护权时获胜,众神决定 以她的名字定该城邦为雅典。关于她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她是宙斯与 大洋神女墨提斯的女儿,另说她是俄刻阿诺斯的女儿,深得宙斯宠爱。在 与奥林波斯诸神大战提坦神中,她剥下帕拉斯的皮蒙在自己的盾上,以后 对神祗帕拉斯的崇拜便与对雅典娜的崇拜合并。在特洛伊战争中,雅典娜 支持希腊人,偏爱奥德修斯和阿基琉斯 。还护祐阿耳戈船的英雄;帮助珀 耳修斯战胜女妖墨杜萨。她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保护神。她的主要神庙 即雅典帕忒农神庙,内有一尊她的青铜铸像,形象端庄威严,身披战袍 , 头戴战盔,手持长枪、盾牌,脚边立有一圣鸟猫头鹰。在罗马时代,她与 当地手艺和智慧女神弥涅尔瓦合而为一。 戴安娜(Diana) 月亮与狩猎女神,与希腊女神阿尔特弥斯(Artemis)相对应。
史蒂夫· 麦凯瑞的作品欣赏
• 要拍好一幅人像,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光线。有时只要一束光就足 够了。把这一束光照亮脸的一部分,得到了一种悦目的油画效果。 史蒂夫· 麦凯瑞,1950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4年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取得摄影及历史学士学位。1980年 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专题照片。1985年因成绩优秀, 被聘为签约摄影师。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他 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 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 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 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 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史蒂夫· 麦凯瑞有着特别过硬的基本功.摄影技术十分精湛。无 论在什么不利的环境里,他都能拍到瓷实清晰的影纹。他喜欢在真 实环境里拍摄纪实人物肖像。他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 别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 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他爱用存在于现场L的自然光。 对破坏现场真实气氛的闪光灯不屑一顾,从来不去碰它。在自然光 中又偏爱散射光。认为这样有利于拍出光影和色彩都很协调的照片。 在一般情况下,麦凯瑞习惯用35mm小相机抓拍他所感兴趣的镜头。 这次,我们还特意选择了一些史蒂夫· 麦凯瑞的儿童照片,从这一 角度理解、感受他的拍摄风格和特色。
虚幻的自然与裸露 阿里蒙太奇人体摄影
• “通常我不给我的照片取名称。照片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我 希望给参观者自由,让他们面对着照片,沉浸于其中,明白 照片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并且感受到个人现实的虚 幻。” 这是摘自本· 阿里自我陈述中的一段话,它道出了图像艺术 的本质和特征,图像本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无需依靠其它语 言文字等途径就可以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它促使观众在不 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并体验自身。 我所向往“一图胜万言”的图像艺术境界,我想图像的魅力 不仅在于它能在一幅平面作品中表达出创作者思维的空间和 消失的时间,而更在于不同的观众,不同的眼睛,在不同的 心境中看到同一幅画面却能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感受,并以此 影响到个体不同的思维,联想起和画面中某些感触的情节相 映照的、自己的那些曾经消失或即将消失而遗忘的时光,并 重新得到召唤,获得再生。
《大浴女》
• 1987年 • 皮耶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 法国 115.6cm×167.8cm 布 油彩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雷诺阿在这副画中,描绘出河边洗浴后休憩的 裸女。近景三个浴女容光焕发,具有丰腴的官 能美特色,她们的身体荡漾着一种青春风韵, 又显得健康成熟。玫瑰色的肤色显示了少女的 壮实和健美,极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女性丰满柔 嫩的皮肤表面,塑造了她们那富有弹性、充满 活力的肉体,赋予她们青春美和生命的欢乐。
《缠毛线》
• 洛德· 莱顿 英国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 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 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 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 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 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 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莲花》
• 约60年代初 69.5×67cm 纸本彩墨 上海美术馆藏 如果用纯洁来形容这一切显得矫情的话,那么 沉默的静穆是最能代表少女心中那一丝情怀的, 只是她心中的莲花又在哪里?
《琵琶女》
• 约60年代初 60.5×69cm 纸本彩墨 上海美术馆藏 音乐流动的旋律是女孩的心绪,把我们带入白 居易的《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通感 的精神世界。
• 这里两幅著名的妇女肖像“着衣的玛哈”与“裸 体的玛哈”,是两幅同一姿态和构图的青年女子 着衣和裸体像。“着衣的玛哈”穿一件紧贴身子 的白衣服,束一玫瑰色宽腰带,上身套一件黑色 大网格金黄色短外衣,暖调子以红褐色为背景, 使枕头、衣服和铺在绿色软榻上的浅绿绸子显得 分外热烈。而在“裸体的玛哈”上,背景减弱了。 姑娘的娇柔躯体被软榻上墨绿色天鹅绒的冷调子 所加强。这两幅画给戈雅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戈 雅在这两幅画上运用淋漓酣畅的小笔触,几乎是 一气呵成地把握住同一形象的基本造型。这两幅 “玛哈”是戈雅的独辟蹊径之作,因为在西班牙 绘画史上极少有裸女像,它是不为西班牙宗教裁 判所容忍的。不仅在绘画上,而且在工艺装饰, 镜子或家具上面,都不允许有裸女形象出现。17 世纪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士开兹之敢于画出“镜 前的维纳斯”,乃是在国王的庇护下,所以戈雅 这两幅画中的裸体女性油画,也许是绝无仅有的
《着日本服装的少女》
• • 1982年 朱尔斯-约瑟夫· 勒菲弗尔 法国 130.8cm×90.2cm 布 油彩 诺福克 克莱斯勒博物馆藏 这是身着和服盛装的欧洲少女。以红色为主 调的和服,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与情调,少女 右手执扇遮着下巴,朱唇轻启,笑意满脸。 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充满青春的 魅力。画家以写实的造型手法,生动地描绘 了少女的笑靥、红色的和服和淡雅的环境。
《吹笛》
• 约60年代初 纸本水墨 34×34cm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国的诗意里,笛子是塞外孤寒的象征之一, 林风眠的仕女画以端庄静穆胜,两者在意境上 相合,加之素淡清雅的色彩,流畅沉稳的笔意, 更有珠联璧合之妙。
《仕女》
• 1945年 纸本水墨 39.5×31cm 私人收藏 林风眠在《致全国艺术界书》中曾谈到绘画艺 术的美:"像人间一个最重情的淑女,当来人 无论怀着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 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林风眠的 仕女画无疑就是这段话的最佳解释。这幅作品 虽然在线条、色彩的运用上还未能显得很成熟, 但流露出的韵味则是明显的"风眠体"。过去激 烈的呐喊和沉重的悲哀转化成宁静的遐想和丰 富多彩的世界了。
《绿衣仕女》
• 1978年 68.5×68cm 纸本彩墨 马维建藏 有人说相思是一种酒,一份思念可以分为两份 默契,也许我会爱你一秒钟,也许我会爱你一 辈子,但是现在除了等待,剩下的只有少女空 洞的爱。
《修女》
• 1983年 51.5×41.5cm 纸本彩墨 冯叶藏 水一般的娇羞,月一般的素丽,瞬间的美丽与 永恒的触动,她的眼睛会说话,只要你用心去 听!
韵味十足的汉字画
《阿姆菲萨的妇女》
• 1887年 • 阿尔玛· 塔得玛 英国 121.9cm×182.9cm 布 油彩 威廉斯顿 斯特林和弗朗辛· 克拉克博 物馆藏 塔得玛醉心于女性题材的绘画,他常以女性题 材去表达一种美的理念。这幅画中,他以离奇 的场景,描绘了数十个性格、气质、神态各不 相同的女性美感。看得出,他醉心于古希腊罗 马的妇女生活题材,严格地遵循学院派的古典 画法,刻意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并以自己的 眼光去体现古希腊罗马时的妇女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