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合集下载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xuànyùn)中医临床路径路径(lùjìng)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xuànyùn)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zhōngy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shìyòng)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liúchéng)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xuànyùn)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zhōngyī)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shōují)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tèdiǎn)。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及《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ZYYXH/T18—2008)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BAEP)、颈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的临床路径

眩晕的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门诊患者。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lO 1 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门诊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门诊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2)静息18导联心电图;(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4)尿微量白蛋白(定量);、(5)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2015中医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2015中医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编码:I 10.x00)。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1.突发性眩晕: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突发性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中医认为突发性眩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经络调理和中药治疗来改善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2.慢性疼痛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焦虑和抑郁症: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顺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疏通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4.高血压: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肝郁气滞、瘀血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肝气和疏通瘀血来降低血压。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平缓肝气,促进瘀血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冠心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补充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冠心病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在突发性眩晕、慢性疼痛病、焦虑和抑郁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17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一、基本情况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我们内科 2 组从 2015 年 1 月到2015年 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平均住院日 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治疗的 68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穴位敷帖 44 例(65%),针灸治疗 28 例(44.2%),穴位注射16 例(23.5%),浴足 14 例(20.6%),刮痧 7 例(10.3%),中药外洗 6 例(8.8%),中药灌肠 6 例(8.8%)。

(二)应用情况分析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2.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第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1)肝阳上亢证(2)风痰上扰证(3)瘀阻脑络证(4)气血两虚证(5)肝肾阴虚证(6)脾虚肝郁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治疗方法(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2)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通络开窍(4)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5)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滋阴熄风(6)脾虚肝郁证:健脾利湿,平肝潜阳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4)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5)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6)瘀血内阻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暗,脉弦涩。

(三)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无多种兼杂证候的住院患者。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202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主编,2022年5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病临床路径

眩晕病临床路径

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14年)一、基本情况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852例,平均住院日12.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449例(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852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89例(3.8%),耳针治疗564例(38.5%),针刺43例(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56例(73.1%),内科基础治疗852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疗,而及针刺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针刺治疗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较少应用针刺治疗;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推荐的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85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798例(95.1%),体征改善631例(59.6%),理化指标改善320例(38.4%);临床好转831例(98.1%),无变化13例(1.9%)。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ZYYXH/T18-2008)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颈动脉(BAEP)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编码:I )。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
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心电图、动态血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片、颈椎X线片、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TCD、腹部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30g 菊花30g 熟地30g 丹皮15g
茯苓30g 泽泻30g 山药30g 山茱萸30g
龟板30g 栀子15g 地龙20g 丹参30g
僵蚕20g
加减:五心烦热者加知母20g黄柏20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30g柏子仁30g首乌藤30g,口干甚者加北沙参30g麦冬15g。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20g 钩藤30g 菊花15g 白蒺藜15g,
夏枯草15g桑寄生30g 决明子20g 生地15g
生石决明30g 杜仲15g 川牛膝15g 黄芩15g
夜交藤30g 茯神15g 益母草30g
加减:头后部或颈部发紧,加葛根30g,川芎20g;眠差,加酸枣仁30g 柏子仁30g 制远志10g首乌藤30g;耳鸣,加菖蒲15g,制远志10g。

(3)痰湿壅盛证
症候: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平肝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
半夏20g,陈皮10g,茯苓30g,甘草6g
竹茹20g,枳壳20g,菖蒲15g,远志6g,
枣仁30g,白术15g,天麻20g 吴茱萸8g
加减:血脂高加草决明30g,山楂30g;肢体麻木,加桑枝10g,僵蚕10g。

2.辨证选择中成药
(1)辨证选用口服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9g bid
松龄血脉康:6粒 tid
(2)辨证选用中成药静滴:
生脉注射液 30ml qd
葛根素注射液 qd
天麻素注射液 qd
红花黄色素注射用 100mgqd
3.中医特色外治法
(1)耳穴压丸:心、耳神门、交感、角窝上。

每隔2天换贴一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0天为一个疗程。

(2)拔罐:主穴选足太阳膀胱经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

肝火偏亢加阳陵泉;阴虚阳亢型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穴。

每周拔3次,留罐时间15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3)中药足浴
双桑汤: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

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左右。

泡脚20-30分钟。

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牛膝钩藤汤:牛膝、钩藤各30克。

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左右。

泡脚20-30分钟。

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高血压茶疗法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

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着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

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

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5)穴位贴敷:丰隆、肝俞、大椎一日一贴 7天为一个疗程。

4.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合理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血压,支持对症等。

5.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
患者姓名: 性别 : 年龄 :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天
眩晕临床路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