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完整课件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染色质卷缩成为一定 数目和形态的结构。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二、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
(一)、染色体形态 在细胞分裂中期,一个完整的染色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随体 长臂 主缢痕
次缢痕
短臂 着丝点
根据着丝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部(M)、近中 (SM)、近端(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I):
1.前期I:又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1)细线期:核内染色体细长如线。染色体已复制,但着 丝点仍为一个。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开始联会,联会 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二价体。
(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每二价体有四条染 色单体,也称四合体。此时,二价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姊妹染 色单体会发生片断交换。
26.2
(按9:3:3:1)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和验证
1.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F2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F1形成的
四种配子比例不等。 2.连锁遗传的验证 1.相引组 2.相斥组 经测交试验,证实无论是相引组还是相斥组,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
理论数 3910.
(4)百双线合期:二价体继续2缩n短=变粗2,4因非姊妹染色单体相月互排季斥而松解,但有交2叉n相=连。2x,3x,4x,5x,6x,
3 因子假说 末期I: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松散变细,形成二个子细胞。
子中去,并不因其它基因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入同一配
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3.雌雄配子的结合也是随机的。
(三)、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二、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
(一)、染色体形态 在细胞分裂中期,一个完整的染色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随体 长臂 主缢痕
次缢痕
短臂 着丝点
根据着丝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部(M)、近中 (SM)、近端(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I):
1.前期I:又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1)细线期:核内染色体细长如线。染色体已复制,但着 丝点仍为一个。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开始联会,联会 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二价体。
(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每二价体有四条染 色单体,也称四合体。此时,二价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姊妹染 色单体会发生片断交换。
26.2
(按9:3:3:1)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和验证
1.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F2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F1形成的
四种配子比例不等。 2.连锁遗传的验证 1.相引组 2.相斥组 经测交试验,证实无论是相引组还是相斥组,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
理论数 3910.
(4)百双线合期:二价体继续2缩n短=变粗2,4因非姊妹染色单体相月互排季斥而松解,但有交2叉n相=连。2x,3x,4x,5x,6x,
3 因子假说 末期I: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松散变细,形成二个子细胞。
子中去,并不因其它基因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入同一配
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3.雌雄配子的结合也是随机的。
(三)、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林木遗传育种学全套教学课件
细胞分裂期间,染色质丝开始反复的螺旋 化折叠,到细胞分裂中期缩到最粗最短。
1.3 染色体数目
各种生物染色体数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 中成双,性细胞(配子)中成单,分别用2n和 n表示。
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成对染色 体称同源染色体,否则为非同源染色体。
2 染色体核(组)型分析
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 等都具特异性,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 染色体核(组)型。对生物染色体进行配对、 归类、编号等分析过程称为核(组)型分析。
3 二种分裂的差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体细胞分裂
性母细胞分裂
不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
一次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 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意义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确保无性繁殖下的遗传稳定性 为变异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次缢痕
短臂 着丝点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示意图
根据着丝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部(M)、近中(SM)、 近端(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
着丝点着生的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形成V
形、L形、棒状、粒状等不同形态。
1.2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纤丝状结构。染 色质丝由DNA长链按一定距离盘绕在组蛋白小 体上构成。
4 林木育种的发展动态
遗种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构造
1 线粒体与质体
线粒体与质体带有自身的DNA,能够独立合成蛋 白质,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但所合成的蛋白 质有限,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2 核糖体
是数量极多、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微小 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3 染色体数目
各种生物染色体数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 中成双,性细胞(配子)中成单,分别用2n和 n表示。
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成对染色 体称同源染色体,否则为非同源染色体。
2 染色体核(组)型分析
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 等都具特异性,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 染色体核(组)型。对生物染色体进行配对、 归类、编号等分析过程称为核(组)型分析。
3 二种分裂的差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体细胞分裂
性母细胞分裂
不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
一次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 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意义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确保无性繁殖下的遗传稳定性 为变异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次缢痕
短臂 着丝点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示意图
根据着丝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部(M)、近中(SM)、 近端(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
着丝点着生的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形成V
形、L形、棒状、粒状等不同形态。
1.2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纤丝状结构。染 色质丝由DNA长链按一定距离盘绕在组蛋白小 体上构成。
4 林木育种的发展动态
遗种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构造
1 线粒体与质体
线粒体与质体带有自身的DNA,能够独立合成蛋 白质,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但所合成的蛋白 质有限,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2 核糖体
是数量极多、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微小 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核内染色体分裂
核内染色体分裂 (染色线连续复制),而细胞核不分裂,形 成多线染色体或巨型染色体。
如,果蝇的唾腺染色体。
四、细胞的分裂
果蝇唾腺染色体
四、细胞的分裂
4.2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
四、细胞的分裂
4.2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
第一次 分裂
第二次 分裂
联会
四分体
联会
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
⑤核型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 数目的统称。
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 态、结构与数目是恒定的, 不同物种间则有差异。
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
⑤核型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人类
与数目的统称。
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与数目是恒定的,不
同物种间则有差异。
果蝇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① 间期 (G1 、S、 G2 )
染色体的复制 ② 分裂期: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① 间期 (G1 、S、 G2 )
染色体的复制 ② 分裂期: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
为细胞分 裂做准备
细胞体 积增长
n
2N
N
四、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质量变化
有丝分裂
复制
2N
2N×
分裂
2N
2
2N
减数分裂
复制
第一次分裂
2N 2N×
2
N× 第二次分裂 N
2
NN
核内染色体分裂 (染色线连续复制),而细胞核不分裂,形 成多线染色体或巨型染色体。
如,果蝇的唾腺染色体。
四、细胞的分裂
果蝇唾腺染色体
四、细胞的分裂
4.2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
四、细胞的分裂
4.2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
第一次 分裂
第二次 分裂
联会
四分体
联会
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
⑤核型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 数目的统称。
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 态、结构与数目是恒定的, 不同物种间则有差异。
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
⑤核型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人类
与数目的统称。
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与数目是恒定的,不
同物种间则有差异。
果蝇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① 间期 (G1 、S、 G2 )
染色体的复制 ② 分裂期: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
四、细胞的分裂
4.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① 间期 (G1 、S、 G2 )
染色体的复制 ② 分裂期: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
为细胞分 裂做准备
细胞体 积增长
n
2N
N
四、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质量变化
有丝分裂
复制
2N
2N×
分裂
2N
2
2N
减数分裂
复制
第一次分裂
2N 2N×
2
N× 第二次分裂 N
2
NN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ppt课件
• 8.1.1 引种驯化的概念
• 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就是把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 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 移到其他地域种植的过程。
• 8.1.2 引种驯化的意义
• 〔1〕引种可以迅速丰富和改善本地种类的 构造。
• 〔2〕引种省时、省力,可以迅速提高经济 效益
• 1〕控制花样的有关基因
• 〔1〕花样素基因
• 〔2〕控制花样素含量基因
• 〔3〕花样素分布基因
• 〔4〕助色素基因 助色素单独含于细胞中 时几乎无色,但它与花青素同时存在于细 胞中构成一种复合体时,就呈蓝色,与花 青素本来的颜色完全不同,这种复合体是 产生蓝色花的重要缘由。〔图6.1〕。
• 〔图6.2〕
• 一个种类引到新地域后,由于气候条件、 耕作制度与原产地不同,引入后能够有不 同的表现,所以必需进展引种实验。在实 验时,要求用当地有代表性的优良种类作 对照,同时实验地的土壤条件必需均匀, 管理措施力求一致,使引种资料能得到客 观的评价。步骤如下:
• 〔3〕引可以充实育种的基因资源,为其 他育种途径提供育种资料
• 8.1.3 我国引种驯化的概略
• 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历史悠久,早在汉代 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引进了核桃、石榴、 葡萄、红花等经济作物。目前各大城市种 植较多的世界著名的行道树——悬铃木, 相传是晋代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的。 我国幅员辽阔,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复杂, 为引种任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植物 引种有着宽广的前景。
• 2〕种质资源的利用
• 鉴定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料,可作为 亲本,经过杂交、人工诱变及其他手段发 明新的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半废品,并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 种类;也可利用种质资源,直接从中选育 出优良个体培育废种类。目前,许多育种 家经过远缘杂交,将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 导入植物种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性状, 虽然有的不能直接利用与消费,但能够成 为有价值的育种资料。
• 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就是把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 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 移到其他地域种植的过程。
• 8.1.2 引种驯化的意义
• 〔1〕引种可以迅速丰富和改善本地种类的 构造。
• 〔2〕引种省时、省力,可以迅速提高经济 效益
• 1〕控制花样的有关基因
• 〔1〕花样素基因
• 〔2〕控制花样素含量基因
• 〔3〕花样素分布基因
• 〔4〕助色素基因 助色素单独含于细胞中 时几乎无色,但它与花青素同时存在于细 胞中构成一种复合体时,就呈蓝色,与花 青素本来的颜色完全不同,这种复合体是 产生蓝色花的重要缘由。〔图6.1〕。
• 〔图6.2〕
• 一个种类引到新地域后,由于气候条件、 耕作制度与原产地不同,引入后能够有不 同的表现,所以必需进展引种实验。在实 验时,要求用当地有代表性的优良种类作 对照,同时实验地的土壤条件必需均匀, 管理措施力求一致,使引种资料能得到客 观的评价。步骤如下:
• 〔3〕引可以充实育种的基因资源,为其 他育种途径提供育种资料
• 8.1.3 我国引种驯化的概略
• 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历史悠久,早在汉代 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引进了核桃、石榴、 葡萄、红花等经济作物。目前各大城市种 植较多的世界著名的行道树——悬铃木, 相传是晋代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的。 我国幅员辽阔,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复杂, 为引种任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植物 引种有着宽广的前景。
• 2〕种质资源的利用
• 鉴定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料,可作为 亲本,经过杂交、人工诱变及其他手段发 明新的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半废品,并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 种类;也可利用种质资源,直接从中选育 出优良个体培育废种类。目前,许多育种 家经过远缘杂交,将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 导入植物种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性状, 虽然有的不能直接利用与消费,但能够成 为有价值的育种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细胞质遗传
M. incana蓝色胚 M. glabra黄色胚
♀M. incana×♂M. glabra→蓝色胚(母本性状) ♀M. glabra×♂M. incana→黄色胚(母本性状)
五.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的异同
相同点:
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 性状等。
母性
不同点:
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是稳定的,而母性影响 有持久的(如椎实螺外壳向),也有短暂的(如欧 洲麦娥皮色),多数是因为细胞质中储存的核基因 产生影响造成的。
位点。
藏抱春、月见草、玉米、菜豆、 假荆芥、天竺葵、柳叶菜
引起细胞质遗传的原因
• 有性生殖中参与授精的雌雄配子结构不同。 • 卵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精细胞几
乎不含细胞质。 • 细胞质基因决定的性状表现不符合孟德尔遗
传。
四、母性影响
1、母性影响 紫罗兰杂交试验(1908年,Carl Correns)
恢复系内具有显性能育基因(SS或Ss)能正 常开花结实,产生正常的花粉,用它给雄性不 育系授粉,由于显型基因(S)的作用,使雄性不 育株恢复雄性能育性。
可
(4)“二区三系”制种法
P S(rr) × N(rr) P S(rr) × N(RR)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F1 S(rr) N(rr)
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紫茉莉花斑的叶绿体遗传
绿色
白色
花斑植株
×
×
×
×
×
七、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系
1、雄性不育系
定义:雌蕊正常,花粉败育无正常功能;雌 蕊接受正常花粉能结实的植株。
发生原因:①外部环境影响; ②生理状况; ③基因控制。
(1)核型雄性不育类型
♀M. incana×♂M. glabra→蓝色胚(母本性状) ♀M. glabra×♂M. incana→黄色胚(母本性状)
五.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的异同
相同点:
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 性状等。
母性
不同点:
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是稳定的,而母性影响 有持久的(如椎实螺外壳向),也有短暂的(如欧 洲麦娥皮色),多数是因为细胞质中储存的核基因 产生影响造成的。
位点。
藏抱春、月见草、玉米、菜豆、 假荆芥、天竺葵、柳叶菜
引起细胞质遗传的原因
• 有性生殖中参与授精的雌雄配子结构不同。 • 卵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精细胞几
乎不含细胞质。 • 细胞质基因决定的性状表现不符合孟德尔遗
传。
四、母性影响
1、母性影响 紫罗兰杂交试验(1908年,Carl Correns)
恢复系内具有显性能育基因(SS或Ss)能正 常开花结实,产生正常的花粉,用它给雄性不 育系授粉,由于显型基因(S)的作用,使雄性不 育株恢复雄性能育性。
可
(4)“二区三系”制种法
P S(rr) × N(rr) P S(rr) × N(RR)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F1 S(rr) N(rr)
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紫茉莉花斑的叶绿体遗传
绿色
白色
花斑植株
×
×
×
×
×
七、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系
1、雄性不育系
定义:雌蕊正常,花粉败育无正常功能;雌 蕊接受正常花粉能结实的植株。
发生原因:①外部环境影响; ②生理状况; ③基因控制。
(1)核型雄性不育类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五章-远缘杂交育种PPT优秀课件
21
6、媒介法 当甲与乙两种直接杂交不能成功时,
可以用两亲之一先与第三类型丙进行杂交, 将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另一亲本杂交,这 种媒介的方法,有时较易获得成功。
22
7、化学药剂的应用 赤霉素、萘乙酸、
吲哚丁酸、硼酸等化学 药剂处理可克服某些远 缘杂交不结实的缺点。
23
8、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随着组织培养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始 研究应用人工培养基把母本花朵中取出胎 座或没有带胎座的胚珠,置于试管中进行 人工授粉受精。
27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原因 1. 成活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远缘种
间遗传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协 调,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产 生了某些重要缺陷,因而影响了 杂种的成苗成株。
28
2. 造成远缘杂种植株结实性差或完 全不能结实的原因
减数分裂异常; 远缘杂种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完全不能形成雌雄配子。
18
3、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 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4、柱头移植、剪短法 将父本花粉先授予同种
植物的柱头上,在花粉管 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 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 花朵的柱头上或先进行异 种间杂交时常因花粉管后, 再行授粉。
20
5、预先无性接近法 在进行远缘杂交前,预先将亲
本互相嫁接在一起,使它们彼此的 生理活动得到协调,或改变原来的 生理状态,而后进行有性杂交,较 易得到成功。
界物种形成的途径; 3. 创造出一些不寻常的广泛的新类型.
5
现代月季杂交育种
6
现代月季的4个重要亲本 Rosa centifolia × R. chinensis
(Cabbage Rose)
(China rose)
perpetual × R.ordorata
6、媒介法 当甲与乙两种直接杂交不能成功时,
可以用两亲之一先与第三类型丙进行杂交, 将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另一亲本杂交,这 种媒介的方法,有时较易获得成功。
22
7、化学药剂的应用 赤霉素、萘乙酸、
吲哚丁酸、硼酸等化学 药剂处理可克服某些远 缘杂交不结实的缺点。
23
8、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随着组织培养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始 研究应用人工培养基把母本花朵中取出胎 座或没有带胎座的胚珠,置于试管中进行 人工授粉受精。
27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原因 1. 成活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远缘种
间遗传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协 调,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产 生了某些重要缺陷,因而影响了 杂种的成苗成株。
28
2. 造成远缘杂种植株结实性差或完 全不能结实的原因
减数分裂异常; 远缘杂种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完全不能形成雌雄配子。
18
3、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 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4、柱头移植、剪短法 将父本花粉先授予同种
植物的柱头上,在花粉管 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 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 花朵的柱头上或先进行异 种间杂交时常因花粉管后, 再行授粉。
20
5、预先无性接近法 在进行远缘杂交前,预先将亲
本互相嫁接在一起,使它们彼此的 生理活动得到协调,或改变原来的 生理状态,而后进行有性杂交,较 易得到成功。
界物种形成的途径; 3. 创造出一些不寻常的广泛的新类型.
5
现代月季杂交育种
6
现代月季的4个重要亲本 Rosa centifolia × R. chinensis
(Cabbage Rose)
(China rose)
perpetual × R.ordorata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园林植物性状遗传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彩斑的遗传
1.彩斑的概念
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和条纹的统称。
2.彩斑形成的原因: 质体的分离与缺失 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位置效应 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病毒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1.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2.增加花径的途径 3.重瓣花的起源 4.花径和重瓣性的遗传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花的直径表现为数量性状,重瓣性在大多数情下也表现为数量性状, 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如:牡丹、菊花等。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增加花径的途径
花径是数量性状,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机理。 改进栽培条件
充足的水肥,适当的管理及精心培育能使花径变得更大。
第一节 花的发育
花器官的发育
花芽原基的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基因控制不同花器官的形成。
ABC模型
A、B、C分别表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三类基因。
A类基因
最外轮花萼
A类 + B类基因
第二轮花瓣
B类 + C类基因
第三轮雄蕊
C类基因
最中间的雌蕊
如果这三类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形成完全的花器官。
B
A
C
A
AB BC
花型的发育 花型的发育受基因控制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1.花色的形成 2.花色遗传 3.彩斑的遗传
郁金香
兰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花色的形成
花色的形成与花部所含色素种类和花被片海棉组织层的物理特性有关, 而主要受所含色素种类的影响。
花的色素有三大类群: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青素。每一类色素均包 括很多种类。植物的不同花色是由不同的色素组成的。
第四章 引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件(共37张PPT)
第二页,共37页。
4.1 引种的概念(gàiniàn)
4.1.及1 意引种义概念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 迁移到新的地区栽培,叫做(jiàozuò) 植物引种。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 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 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肥水管理:南树北移节制肥水;北树南移多施氮 肥
光照处理:南树北移进行短日照;北树南移采用 长日照处理
防寒遮阴:南树北移进行防寒保护;北树南移平 安越夏,遮阴处理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4.4.4 引种驯化成功 (chénggōng)的标准
• 引种植物能在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 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 引种植物能以正常的有性或无性繁 殖方式进行(jìnxíng)繁殖。
第十三页,共37页。
第十四页,共37页。
第十五页,共37页。
第十六页,共37页。
主导生态因素的分析
1 温度: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具主导作用的 限制性因子(yīnzǐ)之一。其中主要是年 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 等特点。
第十七页,共37页。
榕树
• 临界温度(wēndù)是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最 高温度(wēndù)的极限,超过临界温度 (wēndù)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或死亡。冬 季绝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
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
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
的环境。
第三页,共37页。
4.1.2 引种的意义 引种是迅速而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zhíwù)
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创造植物 (zhíwù)新品种比较起来,它所需要的 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
4.1 引种的概念(gàiniàn)
4.1.及1 意引种义概念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 迁移到新的地区栽培,叫做(jiàozuò) 植物引种。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 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 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肥水管理:南树北移节制肥水;北树南移多施氮 肥
光照处理:南树北移进行短日照;北树南移采用 长日照处理
防寒遮阴:南树北移进行防寒保护;北树南移平 安越夏,遮阴处理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4.4.4 引种驯化成功 (chénggōng)的标准
• 引种植物能在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 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 引种植物能以正常的有性或无性繁 殖方式进行(jìnxíng)繁殖。
第十三页,共37页。
第十四页,共37页。
第十五页,共37页。
第十六页,共37页。
主导生态因素的分析
1 温度: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具主导作用的 限制性因子(yīnzǐ)之一。其中主要是年 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 等特点。
第十七页,共37页。
榕树
• 临界温度(wēndù)是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最 高温度(wēndù)的极限,超过临界温度 (wēndù)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或死亡。冬 季绝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
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
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
的环境。
第三页,共37页。
4.1.2 引种的意义 引种是迅速而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zhíwù)
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创造植物 (zhíwù)新品种比较起来,它所需要的 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
(精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遗传的基本规律
5)隐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9:3:4)
当性状是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时,一对纯合的 隐性基因对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称为隐性上位。
如向日葵花色
L控制黄色,l控制橙黄色,L和l被a抑制时表现为白色。
P 黄花(LLAA) × 柠檬黄花(llaa)
F1
黄花(LlAa)
自交
F2 9 黄花 : 3 橙黄色花 : 4 柠檬黄花
(五)基因互作的遗传分析
1.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超显性 镶嵌显性
2.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前提:相互独立 1)互补作用(分离比为9:7)
由两种基因互补,共同决定某一性状,当两者任缺 一个,或都缺少则表现隐性性状。
如香豌豆的花色遗传
P 白花CCpp × ccPP白花 ↓
出来的性状,没表现出来的称隐性性状。 完全显性 两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
的现象。 4.表现型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如红花、圆粒等。
基因型 个体的基因组合。如 AA、AaBb 等。
5.纯合体 成对基因相同的个体。 杂合体 成对基因不相同的个体。
返回 目录
思考: 染色体、 DNA、基因、性状
9A_B_
3A_bb+3aaB_ 1aabb
南瓜果形
3)重叠作用(分离比为15:1)
两对基因的表现形相同,只有双隐性才表现不同。
P 三角形 GGyy × ggYY 三角形
↓
F1
GgYy 三角形
↓自交
F2 15三角形(9G_Y_+3G_yy+3ggY_ ):1卵形(ggyy )
荠菜果形
4)显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12:3:1)
endranthema ×grandiflora 金鱼草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ppt课件
• 二、实验原理
•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 有同样的时机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 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 体出现的频率为p,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 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 率为R。群体〔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 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 户 H=2pq R=q2
裂中的联会笼统以及染色体组、核型及染 色体数目、构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 二、实验原理
•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形状和构造都是 恒定的。染色体组型,也称为核型,指一 个个体或物种的特有的染色体构成,包括 染色体数目以及每一条染色体所特有的形 状特征〔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 臂比值、随体的有无、次级缢痕的数目及 位置、异染色质的分布等〕。核型是物种 最稳定的性状和标志,通常在体细胞有丝 分裂中期时进展核型的分析鉴定,也可利 用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进展分析鉴定。
学特点,了解同源多倍体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 秋水仙碱能抑制纺锤构成丝。常用的有效 浓度为0.01%~1.0% ,木本植物采用的 浓度相对较高,可达1.5% ,而蔬菜或处 置幼嫩资料等适用的浓度那么较低,普通 不超越0.5% 。处置方法可用水溶液浸渍、 涂抹或点滴植物的分生组织,使每个复制 为二的染色体不能向两极分开,同时细胞 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内染 色体添加一倍,构成多倍体细胞。
• 2、察看比较多倍体和正常二倍体捍卫细胞大小、气孔密 度、捍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以及花粉粒大小等特征。
• 3、察看蚕豆根尖中期分裂细胞(15~20个/人),记载其 中染色体加倍及未加倍的细胞数目,综合全班(组)结果, 测算秋水仙碱诱发多倍体细胞的频率。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常规育种技术
4. 居里:是放射性强度的单位,用Ci或C表示。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④ 剂量率 剂量率在辐射育种中很重要,往往用同一剂量处理同一个
品种的种子,剂量率不同,辐射效果也不相同。剂量率即单位时 间内射线能量的大小。单位以伦/分或伦/小时来表示。
P=D/T P — 剂量强度 D — 放射剂量 T — 照射时间
自然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重组; 染色体数量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的方法
人工诱变的思路
➢ 染色体结构变化 ➢ 染色体数量变化 ➢ 基因突变 ➢ 转基因操作
人工诱变的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空间诱变 基因工程
第一节 辐射诱变
S – 根长或苗高; Gt – 第7天的发芽数; Dt – 达到指定发芽数的日数。
第一节 辐射诱变
5、辐射材料的选择
① 选择材料的原则 综合性状好,个别性状有待改善; 杂合子材料; 易产生不定芽; 对辐射较为敏感的材料。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② 影响植物材料敏感性的因素
氧:如果使种子或植物在完全无氧的空气中受照射,则诱变效率可以 提高,而染色体损伤相对减少。如希望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最好 在有氧的条件下处理。
辐射诱变: 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第一节 辐射诱变
1、 辐射诱变的特点 ①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 ②能改变品种单一不育性状,而保持其它优良性状不变; ③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确定; ④辐射后代分离少,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⑤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
1. 伦琴:简称伦或用R符号表示,它是最早应用于测量X射线的 剂量单位。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④ 剂量率 剂量率在辐射育种中很重要,往往用同一剂量处理同一个
品种的种子,剂量率不同,辐射效果也不相同。剂量率即单位时 间内射线能量的大小。单位以伦/分或伦/小时来表示。
P=D/T P — 剂量强度 D — 放射剂量 T — 照射时间
自然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重组; 染色体数量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的方法
人工诱变的思路
➢ 染色体结构变化 ➢ 染色体数量变化 ➢ 基因突变 ➢ 转基因操作
人工诱变的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空间诱变 基因工程
第一节 辐射诱变
S – 根长或苗高; Gt – 第7天的发芽数; Dt – 达到指定发芽数的日数。
第一节 辐射诱变
5、辐射材料的选择
① 选择材料的原则 综合性状好,个别性状有待改善; 杂合子材料; 易产生不定芽; 对辐射较为敏感的材料。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② 影响植物材料敏感性的因素
氧:如果使种子或植物在完全无氧的空气中受照射,则诱变效率可以 提高,而染色体损伤相对减少。如希望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最好 在有氧的条件下处理。
辐射诱变: 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第一节 辐射诱变
1、 辐射诱变的特点 ①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 ②能改变品种单一不育性状,而保持其它优良性状不变; ③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确定; ④辐射后代分离少,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⑤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
1. 伦琴:简称伦或用R符号表示,它是最早应用于测量X射线的 剂量单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件
常见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方法
经典育种
通过传统的选择和杂交育 种方法改良植物品质。
分子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 程技术直接调控植物基因, 快速获得优良品种。
无性繁殖
通过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 (如扦插、组织培养等) 进行遗传育种。
实例分析:某园艺植物的遗传育种
以某种受欢迎的花卉植物为例,我们将详细分析其遗传育种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材料选择、杂交育种、 选择与评估以及纯化育种的各个环节。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植物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将为农业 生产、园艺装饰、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优质、更适应性的植物品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PPT课件
欢迎来到《园艺植物遗传育种》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园艺植物 遗传育种的定义、重要性、步骤,以及常见的遗传育种方法。让我们一起深 入了解吧!
选题背景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繁殖和选择,改良和培育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性的植物品种。选 题背景涵盖了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和意义。
遗传育种的定义
遗传育种是一种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改良植物品质和性状的过程。通过选择与繁殖,遗传育种可以达 到改良植物的目的,使其更适应特定的环境和需求。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性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通过遗传育种,我们 可以培育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口感、更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品种,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步骤
1
目标设定
确定改良植物的目标性状和需求,制
材料选择
2
定育种计划。
选择3
杂交育种
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亲本不同的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5 男性染色体的组型及其编号 (a)中期的染色体图像;(b)染色体分组
• 1.3 细胞分裂
• 细胞分裂是生物繁衍的基础。通过细胞分 裂,生物细胞得到增殖,生物体得到成长; 通过细胞分裂,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 细胞分裂有3种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
• 1.3.1 有丝分裂
• 1)有丝分裂的过程
• 利用有性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 细胞杂交及基因转移等手段,诱发变异类 型,再通过选择获得新品种,是目前国内 外选育花卉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第1篇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1 园林植物的细胞学基础
• 本章导读 本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细胞的结 构与功能,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以 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并详细叙述了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 过程、特点和遗传学意义以及雌雄配子的 形成与受精结实等。在细胞水平上阐述了 生物亲代与子代性状相似的原因,为园林 植物育种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称为 非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各 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 2)染色体组型分析
• 核型是物种最稳定的性状标志,通常在体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进行核型分析鉴定。 例如,人类的染色体有23对(2n=46),其 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X 和Y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染色表现均不同) (图1.5)。
• 0.4 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
• 0.4.1 我国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概况
•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自 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花
卉资源也相当丰富,既有热带花卉、温带 花卉、寒温带花卉,又有高山花卉、岩生 花卉、沼泽生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 名花异卉的故乡,无愧为“世界园林之母” 之美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李淑芹 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 0.2.3 现代遗传学阶段(分子遗传学)
• 0.3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
•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 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种 质资源,创造出具有适应各种绿化功能要 求的、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的 园林植物新品种、新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1.6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1.3.2 减数分裂
• 高等植物繁殖后代,各个世代的染色体数目 通常是恒定的,这是因为有性生殖过程存在 另一种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图1.7)。
图1.3 后期染色体的形态 1.V形染色体 2.L形染色体 3.棒状染色体 4.粒状染色体
• 1.2.2 染色体的结构 • 目前被认为较为合理的四级结构学说,解
释从DNA-蛋白质纤丝到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图1.4)。
图1.4 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示意图
• 1.2.3 染色体的数目与组型
• (1)间期
• (2)前期
• (3)中期
• (4)后期
• (5)末期
• (6)胞质分割(图1.6)
• 2)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 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都能准确地复制分 裂为二,为形成的2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 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是复 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2个 子细胞的核中去,从而使2个子细胞与母细 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也就是 说,不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任何一部分的体细胞,都有同等数量和质 量的染色体。
• (1)线粒体 线粒体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DNA)、核糖核酸(RNA)和核糖体等, 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也具有自行加 倍和突变的能力,因此,具有遗传功能,是 核外遗传物质的载体之一。
• (2)质体 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分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3种。叶绿体除 了可进行光合作用外,还由于叶绿体内含有 DNA、RNA和核糖体等,故既能分裂增殖, 也能合成蛋白质,还能发生白化突变,因此, 具有遗传功能,也是核外遗传物质的载体之 一。
• 0.4.2 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近况 • (1)突出以抗病为中心的育种目标 • (2)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 • (3)实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 • 0.5 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途径
• 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是园林植物育种 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引种、选择育种、人 工创造新品种(如杂交育种、倍性育种、 诱变育种、体细胞杂交等)是新品种选育 的3个基本途径。
松散开来,扩散成染色质。因此,染色质 和染色体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 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形态。
• 1.2 染色体
• 1.2.1 染色体的形态
• 每一物种的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特征。 (图1.2)。
• 着丝点的位置关系到染色体的形态,染色 体形态大致分为4种(图1.3):
图1.2 后期染色体形态示意图 1.长臂 2.主缢痕 3.着丝点 4.短臂 5.次缢痕 6.随体
• 1)染色体的数目
• 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在体 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在性细胞中 则是成单存在(n)。
• 现将一些园林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列于表1.1, 以供参考。
•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在形态上各有差异,而在 同一生物的不同染色体之间也存在着形态上 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在形态和结构上相同的 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而把这一对
• 1.1 园林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园林植物细胞属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 是细胞内有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功能区, 其中最明显的是含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 此外还有膜围成的细胞器,细胞外有以纤 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图1.1)。
• 1.1.1 细胞膜和细胞壁
• 1.1.2 细胞质和细胞器
图1.1 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 (3)核糖体 主要存在于粗糙型内质网上, 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 (4)内质网 内质网主要是转运蛋白质合 成的原料和最终合成产物的通道。
• 1.1.3 细胞核
• 在光学显微镜下,核可分为核膜、核仁、 核质三部分。
• 细胞分裂间期核内染色质分散在核液中呈 细丝状,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当核进 入细胞分裂期时,这些染色质丝经过几级 螺旋化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当分裂 结束,进入分裂间期时,染色体的螺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