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教学论文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社会现象和学校生活中的思想品德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分析研究,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意义、特点和实施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他们需要自主选择课题、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成果。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质和道德品质。
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人生、修身养性,全面发展自身的品德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分析、总结,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命题。
通过实际探究活动,学生需要不断提问、质疑,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学生参与度高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自己的成长和收获,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在学生参与度高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2.学科整合性强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强调多学科的综合应用。
在思想品德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习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更能够通过探究实践体验和质疑思考的方式,整合各门学科的知识,解决思想品德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同学;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化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同学的状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同学教活。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挖掘教材。
设计好问题与习题。
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
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把握要求,把握同学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同学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熟悉、提高熟悉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熟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组织老师学纲。
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老师仔细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其次,抓住备课这一关。
给时间让老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老师集中备课。
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讨论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如,在讨论新教材三班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当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把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
“运用敏捷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引导同学独立思索,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
”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
依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实行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争论沟通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足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气,进行正面教育。
少年儿童具有仿照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
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同学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初中道法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一、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探究1.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和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提高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
本文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教研探究,以期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教研探究。
二、课程特点1.综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
2.实践性:思想品德课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时代性:思想品德课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人文性:思想品德课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4.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道德品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道德品质等。
3.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第一,思想品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通过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通过设立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思辨探究中感悟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素养,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悟道德规范的内涵,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是在深入探讨思想品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2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生主体性。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强调任务导向。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1.由“认知”迈向“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
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
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
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
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导言: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方法。
一、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其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发展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实际案例中探究道德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反思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选取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选取一个关于友情、诚信、公平等方面的案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
2.倡导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在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中,老师要倡导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不断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咨询。
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在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取长补短。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实施方法与方式、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品质。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重要角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初中、探究式教学、优势、方法、效果、教师角色、重要性、必要性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和思想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维品质,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社会责任感,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性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品德探究性教学“质疑”、“探究”是目前教改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点。
“研究”顾名思义,指探寻、追究,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必要保证和成功要素。
它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从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出发,设计并组织教学,师生不断生疑、探究、满足中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
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执教者责任重大。
探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呢?我仅就探究性教学的点滴实践和粗浅认识谈点体会。
一、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挑战传统教育中,对教师的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也就是说,教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
这样,将为人师的人在师范院校接受一定专业训练后即成为一名教师,由于我国课程设置中对基础课设置偏重,再加上中考指挥棒的作用,每一位教师只重视自己本学科知识的获取和教材的钻研等,长此以往,教师便可按部就班地进行传道、授业。
然而,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这样,将对知识结构较专业化、单一化的任科教师提出挑战。
因此,教师应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勇于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本学科专业外,还要不断获取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指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对传统教师地位、角色的挑战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不可言代的中心地位。
课堂上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及解答,是以教师把疑难的学生教得没疑难为最佳境。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不断分析、讲解、训练中化解疑难,听懂会练,获得的也往往是教师从参考书或权威那里搬来的现成的结论。
如今,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的地位应有所改变。
(一)教师勇做先行者,使学生敢于质疑探究。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时期,学生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开始逐渐深化,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2 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人生哲理等抽象概念,使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去理解和接受。
探究式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有助于将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和发现问题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6篇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6篇第一篇一、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实效性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坚持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训练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如我校在对学生做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和心理状态,从人文上关怀、纪律上要求、心理上关注,从而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注重品德心理发展,着力创造性培养现代德育应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为目标。
德育工作不能停滞和等待,要主动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创造力。
学校德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开端,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成分作为切入点,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三、建立道德示范体系,注重观察性学习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榜样影响。
榜样的示范作用在道德行为形成上有巨大的影响,青少年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许多榜样,把他们不同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反应和期望模式,充分显示出主体对外界的选择性接受。
例如,我校在每个班级都树立了道德模范典型,很好地带动了学生们向模范学习,使学校的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四、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中学生对社会角色体验使他们容易出现两种认识偏差或者把社会看得很复杂,畏惧社会;或者经不起诱惑,甚至把一些反社会行为当潮流。
德育途径应当做到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以往学校的德育比较注重方向性和整体性,缺乏与社会实际生活的互动,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较高,而思想品德要求放在其次。
因此,学校应该和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从多方面促成学生的角色体验和社会实践,为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提供正常的渠道。
五、加强德育心理引导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有助于教师的学生观转变,有利于德育模式的更新。
初中思品小课题研究小论文范文
初中思品小课题研究小论文范文初中思品学科是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品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思品小论文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途径》摘要: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定位、教学形式把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探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初中生价值观教学途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的政治性和德育性对思品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基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将系统理论知识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与各门学科教学相结合。
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是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认真探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感恩情怀和阳光心态。
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有效利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攫取生活中较有代表性或较为典型的时事热点、事件或者有争议的案例等当做课堂正面或反面教材,供学生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如笔者在片区公开课活动中执教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第一框《身边的诱惑》,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诱惑”当成主讲关键词,分别列出现实中难以抵挡的诱惑类型,如金钱、游戏等诱惑,重点强调游戏诱惑的危害。
其中,笔者列举两个时事案例引起学生对游戏诱惑危害性的关注。
其中一个案例为:2013年,临沂的一名初中生王某某因为喜爱上网玩赛车游戏,并陷入痴迷状态而持刀威胁宝马车主李某某,并将车开走,最终被判刑。
另一案例为:2009年《焦点访谈》节目播出的李勤一案。
不到18岁的李勤为了抢劫财物,涉及了8宗命案,其中他亲手杀死了5个人。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和探讨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和探讨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关键点。
本文从分析新课程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必要性,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优势以及课堂中教学中创设情景应注意的问题着手,对研究性学习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语:研究性学习教学兴趣学生实效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1、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
据此精神,新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
2、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活动之中情绪易受感染。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兴趣在他们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往往对兴趣的东西能过目不忘,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却即使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如传统的教学虽然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但因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新的思想品德课设置了种种探究活动,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无意中已经很好地在活动中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动机。
”可见,好奇心是人们固有的。
但中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
一旦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活动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很强调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等,而无论是哪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创设各种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以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本教研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初中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1. 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1)教师自研: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开展独立的研究活动。
(2)教师互研: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课题研究: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4)专家引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2. 校本教研的内容(1)教材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为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方法研究:探讨适合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4)课程资源开发: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 教研内容单一:教研活动多围绕教学方法、教材分析等方面展开,缺乏对思政课内涵的深入挖掘。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师将教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4. 校本教研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四、改进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素养。
2. 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领域:关注思政课内涵,开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3. 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更是为了让学生在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扰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参与者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构建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实践、思考和认识道德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和判断的能力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究和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实践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判断,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式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探究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更令人满意地表明,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更加认真地思考和探究。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是学生性格形成和认知水平提升的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情感,提升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
初中学生正逐渐走向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意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导,以实践为基础,以合作为方式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道德、社会和情感认识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效果。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更多地借鉴和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概念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对道德准则和人生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取向。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密切关注的焦点。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思维品格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通过灌输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更加受欢迎和推崇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需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创设良好的教育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装饰、课堂文化建设、学生各种角色的分工合作等手段,打造出一种积极向上、鼓励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
只有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才能更深入地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中来。
探究式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思考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品德。
探究式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探究或项目研究,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模式,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品德。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3篇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3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已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延伸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改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篇一: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新课改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项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浅析尝试教学法概念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在尝试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此时学生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帮助,在经过教师的教导以及指正以后,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那么问题就得到有效的解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尝试教学法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先学习后教育,先练习后指导”。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遇到问题时更有主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言语表达范围得到拓展,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就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尝试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二、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一)尝试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良好的开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尝试教学的准备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是宽广的,例如教师应该准备与教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心理知识以及教学的中心内容。
结合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征,构建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
此时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贯穿为一体,设立情景教学模式,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此时就会积极的进行小组探讨工作,尽最大努力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解答,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最后教师进行的工作是对问题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内容就会被灵活的导入。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思想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入手,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应用、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等品德素养方面的效果。
文章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的不断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教学,重要性,定义,意义,实施策略,应用,素养,案例分析,评价,实践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青春期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未来栋梁之才的关键环节。
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方法的教学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教学论文张文敬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探索真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尝试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师生教学活动的探究理念,实现方式和角色的转变。
新的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束缚了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模式和思路,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传统的重点学科关系到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其内涵和形式也不断拓展和更新,这就需要不断转变、更新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摈弃“你说我听、你划我背”被动的、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为此,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上应作重大的调整与转变,以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1、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
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树立下列教育目标理念:(1)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究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都应持有质疑精神,不要一味地盲从和偏信,也不要简单化、程式化,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遵循“怀疑--评判--修正--创新”的思维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从质疑中开始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2)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课外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比较,通过探究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人身权利<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时,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法律知识,来当一回小律师,通过控辩双方的法庭辩论、讨论,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生动逼真的教学活动中,来运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4)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怀疑和思索,发现了问题,但往往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与老师、同学、朋友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新课程标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变化,在课程设置、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再加上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周期短”的特征,因此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发生转变。
即为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就是要学生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3、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
教师过去被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等,其任务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是真理知识的拥护者,而人类教育不像园林工人工作,树枝长出来只要影响美观就把它修剪得整齐划一,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塑造成同一类的人;人类教育尤其对学生的教育不具有工程流水线的工序特点,新的时代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不准确的;育人不是护花使者,更不能对学生进行“裁剪和扼杀”;教师也不具有为学生而像“蜡烛”和“春蚕”那样,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品质。
因此这些称谓来称赞新时期教师的工作,显然不能适应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人才观方面都要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1)在教学中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方通过对话、交往、理解、共享等方式主动配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2)教师应延缓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实行自我判断和评价;(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引起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6)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地位应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发现者,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者,树立“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
学习就应该有敢于反驳的气概,才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活跃,问题增多,创新意识增强,有些问题教师课前也意想不到。
如教学时,学生质疑的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我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课后我们一起去查阅一下资料,好不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答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提问,更不能随意指责学生,而要面对现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要真诚地告诉学生老师对这个问题不了解,再引导他们把课内的思考延伸到课外,把探索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2、探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探究性学习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对策有下列四个方面:(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提问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目标,以“问”来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善待学生提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也品尝成功的快乐。
(3)遵循渐进原则。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
教学中应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潜质,让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课内外沟通,引导学生思辨问题的价值,使学生善问。
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4)持之以恒训练。
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整体规划,从细处入手,长期系统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俗话说,“好教师教书育人,坏教师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
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生学习《融入新集体》时,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认识“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取得成功”。
于是我在教学时打破教师和学生思维的定势,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从《车子为何停在原处》一幅漫画入手,鼓励学生进行反向思维。
同学们根据我的引导,激活了他们讨论的兴趣,最后从多个角度认识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2、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应讲究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摸索探究的规律,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升华认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探究性学习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
(1)激发探究的情趣。
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活用探究的形式。
探究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故探究学习中无“好生”、“差生”之分。
实践表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能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的形式,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的学习内容宜个体探究,就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勿强求一致。
如教学《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时,我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从容地面对自我和同学。
(3)讲究探究的方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笛棵卡尔也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更深刻,“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这种才华。
”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就方法问题进行斟酌。
针对不同的课题应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的探究方法,如:偏向于感性的课题可以采用体验法、观察法、实践法、类比法;偏向于理性的课题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并根据具体情景采用相关的方法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