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诗三首 学案

合集下载

诗三首 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 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导学案一、完成《成长资源》36页“文化传承与理解”部分的内容。

二、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成长资源》37页“语言建构与运用”部分的内容。

三、初读感知:1、改写《涉江采芙蓉》,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你的想象。

2、品读《短歌行》,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3、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四、再读文章,并完成填空。

《涉江采芙蓉》1、,。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同时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一问一答,点明主人公的忧思源于对爱人的思念,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痛苦做铺垫的两句是 : ,。

3、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4、视角发生转换,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的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的句子是 : ,。

5、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短歌行》1、,!,。

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促,年华渐逝而功业无成。

在欢乐中隐含着深沉的忧愁。

看似苍凉,实极悲壮,充溢着慷慨的激情,蕴藏着奋进的沉思。

2、 ? 。

两句,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消愁的方式一饮酒。

3、,。

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4、诗人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

表达了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

5、,。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6、,。

,。

四句,通过写诗人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7、,?两句则比喻贤士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8、,。

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诗人渴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高》、《咏柳》、《春望》三首诗。

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感悟诗中的意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背诵三首诗。

2.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分别是《登高》、《咏柳》和《春望》。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诗歌解析1.《登高》(1)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史”。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62年,是杜甫流离失所时期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落寞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2.《咏柳》(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字维摩,号石山居士。

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3年,是贺知章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春望》(1)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鹿门山人。

其诗风格雄健豪放,善于抒发豪情壮志。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2年,是王之涣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二、逐句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诗三首》学案高一语文制作:王志军共3课时。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2.朗读并背诵;3.鉴赏汉、魏、晋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

二、预习检查1.“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2. 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诵读课文自由读、齐读课文,读出诗韵与节奏。

四、问题探究(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2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3 体会“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五、课内训练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人教语文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教案(3)

人教语文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教案(3)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2)

《古诗三首》导学案 1、《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了解:文学常识;感受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吟诵赏析法4、知识链接: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二、导学过程:1、字音遗wèi 2、导学步骤设计⑴.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⑵.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⑶.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⑷.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⑸.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⑹.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⑺.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精选】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阅读学案(教师版)

【精选】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阅读学案(教师版)
诗大半是“触物生情”,这首诗是在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连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向好朋友表示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在自然中看见最心爱的荷花芳草,就想到把它寄给最心爱的人。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况,气氛是愉快的;作者为着要采荷花,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满腔热忱的。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独自欣赏,还是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不关痛痒的人,知心人却远在他方,这么美好的东西是不能得到他共赏的,我这点情意是不能传到他那里去的!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就是得到别人的知赏和任用,很多人终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包括像李太白那样不羁的天才。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赏爱自己的人而做的。“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而这种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进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可以正确明白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办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掌握鉴赏诗歌的办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能够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可以更灵便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所以,它更为习惯汉往后进展了的社会日子,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要紧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普通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纳二三字格式断句,然而在朗诵的时候能够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刻。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具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讲:“古诗十九首,别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危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具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同时进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往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往常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课时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7《诗三首》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7《诗三首》word导学案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五言诗的特色,初步掌握汉、魏、晋诗歌的情味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育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感情目标:接受诗中崇高而单纯的感情熏陶,培育健康踊跃的人生态度。

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知识累积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不是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落和悲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因为作者文化修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仅擅长运用比兴,并且创建出一种独到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遇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正的评论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述志令》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书》裴松之:“历观古今书本所载,贪肆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三国志(注 )》陈寿:“汉末,四海鼎沸,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富强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妙计,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

抑堪称特别之人,超世之杰矣。

” ——《三国志》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A 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搜罗人材一致北方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此后起兵征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一致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一致北方,形成与吴、蜀鼎峙的场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学案(无答案)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2、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能翻译诗歌。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2、读准字音遗.()谁子衿.() 樊.()笼何时可掇.( ) 三匝.( ) 越陌.()度阡.( ) 吐哺.() 羁.( )鸟守拙.( )二、课堂思考(一)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下面的问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4、知识点拨:对写法“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二)阅读《短歌行》,回答下面的问题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是景物描写,它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2、本诗中曹操一再强调一个“忧”字,他有哪些忧愁呢?3、“青青子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三)阅读《归园田居》,回答下面的问题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守拙归园田”中,“守拙”是什么意思?三、反馈训练思考:陶渊明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为什么最后又要归隐?【学习小结】【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子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ò) 离居(lí)B.朝露(zhāo) 吹笙(shēnɡ) 周匝(zā) 暧暧(āi)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 俗韵(sú)D.守拙(zhuó) 方宅(zhái) 吐哺(pǔ) 荫蔽(yìn)2.下列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慷慨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榆柳我有佳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乌鹊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开荒契阔谈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第 2 页第 3 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课《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课《诗三首》导学案

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目标择定】1.通过相关材料,了解古代诗歌的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通过对基本意象的分析,能够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意义。

3.通过对这三首诗的阅读鉴赏,能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熟读成诵,谈谈三首诗中诗人各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1.《涉江采芙蓉》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短歌行》中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能举几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吗?3.陶渊明是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的流变》http://wenku.baidu/view/4726ab8e84868762caaed563.html2.《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http://zhidao.baidu/question/32813836.html?fr=qrl&index=03.《陶渊明诗词全集》/html/poemt/174.shtml第二部分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加横线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慷慨(kǎi)守拙(zhuō)青衿(jīn)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羁鸟(jī)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暧暧(ài)D.沉吟(yín)荫后檐(yìn )拾掇(duō)呦呦(āo)2.默写填空。

(1)同心而离居,。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

二、课文探究检测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熟读《短歌行》回答下面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7课诗三首【学习目标】(1 )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 )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法指导】(1 )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知识链接】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

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2.整体感知:《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预习案】1.自读诗歌《短歌行》,说说思路2.自读诗歌《涉江米芙蓉》,梳理情节。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内容感知《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

本诗主要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曹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

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

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遗(wâi)还顾(huán 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 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â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遗:赠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设计(无答案)第七课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新课程标准:①诵读文本,培养丰富的诗歌语感。

②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③感受诗中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2.高考考纲、考点:①读准重点字音。

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自主收获】一.认识作者、作品《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经典,兼具民间乐府诗的自然朴素和文人诗的精致圆融,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曹操,字孟德,东汉诗人,其诗俊爽刚健,慷慨悲壮,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丕、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此即“建安风骨”。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诗开创者,诗风恬淡冲和,亦朴素亦精致,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二.积累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

遗.谁()拾掇.()慷慨.()子衿.()譬.如()吹笙.()契.合()契.阔()吐哺.()羁.鸟()守拙.()暧暧..()2.结合诗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还顾..望旧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时可掇.()契阔..谈讌.()枉用相存.()但.为君故()山不厌.高()【合作探究】1.对《涉江采芙蓉》一诗,有人认为是写男子思念女子,有人认为是写女子思念男子,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并陈述理由。

2.《短歌行》一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作者因何而忧?又如何解忧?3.《短歌行》一诗使用了多处典故,诗人想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什么意思?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学案·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文清峻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为最高。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

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

【重点理解】通假字词类活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顺)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古今异义同心..而离居 古义:指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古义:内心。

今义:跟四周、上下或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部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古义:明亮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复得返自然..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一词多义顾⎩⎨⎧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问,拜访)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动词,顾惜,顾念) 遗⎩⎨⎧采之欲遗.谁 (动词,送给)以光先帝遗.德 (形容词,遗留的) 适⎩⎨⎧少无适.俗韵 (动词,迎合)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 (动词,依照) 归⎩⎨⎧守拙归.园田 (动词,回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使…… 归服)不图子自归. (动词,回娘家)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动词,对着)不久当.归还 (副词,必定,一定)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 存⎩⎪⎨⎪⎧枉用相存. (动词,问候,怀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动词,活着)求大同,存.小异 (动词,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动词,存有)救亡图存.(动词,生存) 文言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误落尘网中。

(省略句)开荒南野际。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狗吠深巷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鸡鸣桑树颠。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难点探究】1.“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五、六句的“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案】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和心情。

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几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答案】 (1)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2)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3)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运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

营造了一幅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画卷。

白描手法。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旧林”和“思故渊”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况?试加以赏析。

【答案】“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乡村的急迫心情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7.历朝历代都有两部分人。

一部分主张出世,或归隐山林,寄怀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

一部分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对他的选择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他的归隐有积极意义,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乌鹊鼓瑟吹生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绊抱残守缺D.托物言志登高毕赋悲凉倾慕贤才2.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

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C.桃李罗.堂前(排列)(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D.复得返自然..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⑧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⑧/⑥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6.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7~8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看来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是古人常有的举动。

你能说说这首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在营造意境上的作用吗?阅读《短歌行》,回答9~10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0.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阅读《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 解析:A.概—慨;B.生—笙;D.毕—必。

答案: C2.解析:B.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答案: B3.解析:D.自然应是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