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及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yL wRn jiSn shF 2011.










访











32










师:什么感情呢? 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人活着很悲剧,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师:请大家齐读这三句,品味一下这三句有什么不同。 生:(集体朗读后回答)前两句明显更显悲愁。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感情? 生:比较乐观。人的生命可以代代相传,但是月亮是一样的。 师:是啊,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绵延无尽,人类历史是 丰富多彩的,但是月亮、大自然是单一的,大自然和宇宙的永恒 是单一的永恒,而人生代代是多样性的流动的永恒。尽管个体 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历史是永恒的流光溢彩啊!多么积 极、多么动人的诗句啊!这里,我们不是说这些诗句孰好孰坏、 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一种美,只是是不一样的美,在某种时候, 阮籍、陈思王的诗句也能引起或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他们 的诗作也堪称经典。只是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这首青春的诗 篇。请大家朗读诗歌的前两部分。 (生集体朗读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文字。) 师:下面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爱情故事。 师:你说的没错,笔锋一转,离人思乡、思妇怀人、情爱相 思,是永恒的话题。请一位同学深情朗读这一部分。 (生集体朗读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到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文字。) 师:这一部分写了一种怎样的爱情? 生:诗人和自己妻子的爱情。看似写别人,其实写自己。 生:写了一种特别忧伤的爱情,特缠绵。 生:反映社会现实吧?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分居是打 仗造成的。 师:你讲得有道理。这样,我们看看投影,这儿有两首诗, 大家看一下两首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投影并请学生集 体朗读。)
编号 01 类别 文言文·通假字 出处 《报任安书》 汇总 诎,通“屈” 弯曲 其次诎体受辱
剔,通“剃” 剃头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枪,通“抢” 碰撞 见狱吏则头枪地 ……
2.张曼菱在《择生与择死》中指出:死可以明志,生却可 以践志。前者如屈原,他在政治理想破灭后,选择了高尚自由 的死,这种死,是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后者如司马迁,他在受 极刑之后,选择了痛苦屈辱的生,这种生,是为了成就千古《史 记》。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 没有这种大的设计,是没有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民族的。
31
月光像细密、晶莹、圆润的雪珠一样从天而降,弥 漫在每一个角落,动态中似乎都能让人触摸到她的清 凉和柔和。白日里娇艳的花朵此时显得朦胧、温润欲 滴,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已经沁入诗人的灵魂,诗人醉 了……
生:我喜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师:“霜”可以飞吗? 生: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这样写给你什么感受? 生:流动的霜,就是流动的月光,很美。 师:月光是流动的吗?还是诗人把静止的月光写成了流动 的呢? 生:诗人将月光写成了动态的流霜了。 师:这是一种灵动的美!白沙为什么看不见呢? 生:因为月光皎洁,白色融为一体。 师:“霜”是什么触感呢? 生:也是清凉凉的。 师:这流动的月光似乎可以牵动我们的衣袂。请看大屏幕: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年只相似。” 师:这几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请同学告诉我们。 生:第一句,天地没有终极、没有尽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 的霜。 师:早晨的霜有什么特点呢? 生: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消失了。 师:说明人生很短暂。 生:下一句意思相似,人的生命就像尘土和露珠,只有天 地空渺无尽。
第二,有情感熏陶。这节课 情感的熏陶主要体 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诵读。老师对诵读的设计很精心。男生 读,增加一点浑厚;女生读,增加一点缱绻;一个女生领 读,表达感情更是淋漓尽致。不仅是开课时读,结课时 也读,中间也读;学生读,老师也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很 好的熏陶。另外,老师非常注意比较阅读。在理解诗人的 哲思时,老师安排与曹植和阮籍的诗句作比较,学生一下 子就明白了:曹植和阮籍的诗句,虽然也有动人的力量,但 悲伤多了一些,张若虚虽然也慨叹人生苦短,但更多的是 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学生理解离情别绪时,安排与苏轼 的《江城子》作比较,学生也是一下就明白了:苏轼写的是 相思之痛,重在一个“痛”字上,张若虚写的是相思之美, 重在一个“美”字上;苏轼写的是个体的、自己的感情, 张若虚写的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 中,不仅深入领悟了诗人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更加深了对
该是美的,诗歌教学更应该是美的。这里的美,不单单 是指课要上得多么热闹,多么富有激情,更主要是指课 要上得有思想深度、有情感熏陶、有文化韵味。我以为, 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方 向。
徐晶老师讲授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一堂审美的好 课。这节课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思想深度。要想把课上得有思想深度,首先 老师必须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钻研,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孤篇横绝全唐”的诗篇,闻一多 先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自然有其道理。 徐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一个“美”字上,就是基于对 文本的准确而深刻的把握。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出 春江花月夜的美,读出哲思的美,读出游子思乡、思妇怀 人的美,一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徜徉在一种美的氛围中, 徜徉在一种诗人构筑的美丽意境中。
33
哀而不伤,清新邈远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整首诗。 (学生集体朗读。) 师:(投影)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 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 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 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 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 和青春胜景。
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美 这是一种青春式的忧伤和思念。 (投影)
历经沧桑,辛酸愁苦,悲从中来。——痛 师:由此可见,这首诗歌的景、情、意境各是怎样的呢? (投影)
景物 :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 哲思 :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 情感 :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投影)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师:最后给大家布置作业。(投影) 了解初唐诗人及其作品 :刘希夷、张若虚、陈子昂、
“初唐四杰” 建议阅读 :《唐诗鉴赏辞典》(初唐时期)、《中国文
学史》(唐朝部分)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
审美是诗歌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有一种说法,他 说,美的力量不亚于思想和知识。我高度认同这一点。我 认为,美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 境界,尤其是诗歌教学。
请就屈原和司马迁两人的生死选择进行思考,并谈谈你的 看法。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徐 晶 点评: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何 郁
(伴着《春江花月夜》悠扬的音乐,老师走上讲台。) 师:此时,我们聆听的正是《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伴着 音乐,有请我们各位同学诵读这首《春江花月夜》! (全班齐声朗读整首诗。)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首诗歌的第一部分,找出你 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给大家一点时间讨论一下。 (讨论约3分钟。) 生:我喜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个“霰”用得特别好,注释是“小雪珠”。 师:这个雪珠有多小,什么色泽呢? 生:非常小,很细密,大概是白色的。 师:同学们注意到“月照花林”了吗?在日光的照耀下,花
语文课应该能够感染人、打动人,这主要是指文学 作品阅读,特别是诗歌作品。语文课还要能够说服人, 让 人信 服,这 主 要 是 指 实 用 文体 阅 读,比 如 科 学 说 明 文、评论文章等。但不管什么文体,都要体现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来认识,就是审美,就是对 社 会自然的 认识,对人 类 生命 的 思 考。所以,语文 课 应
7-8 yL wRn jiSn shF 2011.










访











34










↳下转第41页
的字词句出发,也许才是最能洞悉作者创作初衷,领悟作 品精彩构造的有效之路。
再次,执教者关注对人物语言的解读,引导学生逐渐 领悟人物的丰满、立体的形象塑造。我们知道,优秀的文 学作品,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立体的,而非 单一化、扁平化的。安徒生很多作品虽依据流传于当时的 民间故事(《皇帝的新装》来源于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堪 尔诺伯爵》),但安徒生却舍弃了民间故事机械的情节模 式与单一的人物塑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多 种手段,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一 个个丰满而立体的典型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于我们 眼前,这也正是安徒生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位杰出的文学 童话缔造者的原因。吴老师在整个执教过程中,引导学生 对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以及爱慕虚荣的皇帝这三位 主要人物的语言进行细细品读,剖析他们语言表达背后
此时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师:先解释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看什么感情。 生:第一句,此时不能听闻彼此的声音,愿意跟着月光照到 你那儿。 师:“相望”是什么意思? 生:都遥望着月亮。 师:天涯海角共享一轮明月,我情愿随着月光来到你身 边,陪伴你。另外一首呢? 生:很苍凉,很悲苦。 师:同学们,《春江花月夜》中的感情是谁的?有确定的人 物吗? 生:没有。 师: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故 事,但是这首《江城子》写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是一种痛,是 一种历经风雨、走过苍桑,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的心底的痛。 而与此相比,《春江花月夜》中的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思念、幸福 的忧伤,是一种“青春式”的爱情,着重写一种“美”,而《江城 子》着重写一种“痛”。 (投影)
月色如飞霜,清凉凉扑面而来,轻轻地、柔柔地 落满江面、大地还有诗人的全身,清新、皎洁而不失灵 动,月光与沙洲上的白沙浑然一体,已经辨不出沙洲之 白了。诗句营造了一个辽远、澄澈、空灵、纯洁、安静 的氛围,让诗人沉醉、痴迷。
师:哪位同学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喜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一句, 因为它写出了天地间很纯洁的样子,没有尘土,很干净。 师:那为什么不写成“江天一色无尘土”呢? 生:那个“纤”比较好。 师:为什么“纤”好呢?“纤”是什么意思? 生:“纤”的意思是纤细,也就是说天地间一丝一毫的杂质 都没有,特别纯净。 师:我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是啊,天地之间毫无纤尘,只 有什么与我相对啊,同学们?
生:一轮孤月。 师:天地之间, 唯 有一 轮 明 月与 我 相对,此时此刻,诗 人 怎能不 和明月对 话呢?请同学们集体 朗读诗人与明月的对 话,也就是诗人对生 命的思考。 生 :(齐 读)江 畔 何 人初 见 月?江 月何年初照人?人生 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 师: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最早 在 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 是谁?江月是哪一 年开始 普照 大地的?人 生代代相传 无穷无 尽,但 是江月年 年 相 似,一 个样 子。不知 道 江 月在 等 待 什么 人,只看见长 江 东流水。 师:你说得真好,请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 大家看投影,看看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朵的色彩是怎样的? 生:斑斓的、艳丽的。 师:是啊,可是月光下的花林是怎样的呢?是娇艳无比的
吗?是鲜亮的吗? 生:不是,是朦胧的、梦幻的。 师:花上就像附着一层薄薄的“霰”,就是小雪珠,一下子
把无形的月光写得有形了,似乎我们一伸手(老师做伸手动作) 就能感觉到月光——
生:落在手上。 师:这个“霰”应该有怎样的触感呢? 生:凉的、轻的。 师:月光能这样清凉凉地落在我们的手上,多么美啊。请 看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