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
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当今,各种电视剧充斥荧屏,但越来越多的观众却感觉“电视剧里演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一些电视剧的剧情和人物脱离现实,无法体现出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无法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和亲切感。
下面,我将从当下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调节方向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原因导致当前电视剧创作趋于娱乐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应该是收视率至上大行其道。
针对目前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影视创作者心态浮躁”,“以单位时间内获取多少经济收益为创作标准,在创作中追求"短、平、快",不深入生活,没有生活积累。
”同时,一些制作人认为,如今的电视剧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因为“收视率至上”观念的贻害。
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电视剧用过于激烈的剧情冲突和无节制的视觉冲击赚取人气,带动其他剧组跟风制作。
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陈家林说,如今电视剧行业“收视率至上”现象严重,电视剧制作被过度市场化,为了取得好收视,从购片方到制片方不得不跳进“跟风”的怪圈。
编剧石康也曾表示,电视剧市场目前“唯收视率”现象严重,而那些真正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却不在收视率报告的目标人群中,电视剧产业的整体品位被现有目标观众群拉低,也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当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精神生活缺乏等也是一部分原因。
二、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现状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娱乐性也就构成的天然属性;电视剧的功能从宣传和传播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大众的手段。
在我国,电视剧娱乐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渴望》的播出。
该片一改以往电视剧主题严肃、题材高尚的风格,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走向大众,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浪潮,中国电视剧也从此正式转向了以娱乐化为主的道路。
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问题及其成因-精选文档
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问题及其成因一、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问题的产生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广播电视产业逐渐市场化,追逐效益最大化自然成为其追求目标,导致拉动收视率也就成了电视节目的首要使命。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文化的丰富,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个性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产生了巨大需求。
在需求与供给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
这里所指电视节目娱乐化,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商业化发展与受众的文化诉求及观看需求的转变,电视媒体为追求盈利,以受众的关注度作为节目制作的导向,在节目内容上更加趋于大众化、通俗化,在形式上追求轻松多样、感官愉悦、幽默搞笑以及轰动效应。
从文艺类节目,到体育、科技、社会专题等类别,甚至新闻节目都逐渐娱乐化现象。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化的影响1.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现代商业文化谋求利润的本质决定了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核与表现形式均围绕着利益取向的价值偏好,迎合受众轻松娱乐的低层次需求,从而容易造成受众重物质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逐渐导致社会风气偏离、文化水平下降与道德规范弱化。
如果各类节目均也纷纷披上娱乐的外衣甚至注入娱乐的内核,以盈利多少作为价值准则,以娱乐至上作为制作取向,就会导致电视节目向受众传播媒介被娱乐类信息侵占,这可能会导致电视媒体功能的弱化和渠道的阻滞。
既影响了电视节目作为公共物品天然应有的公共性与价值中立。
2.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容易对社会文化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取代,二是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侵袭。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准绳,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电视娱乐节目可以说是大众文化的代表。
而节目的娱乐化,在为大众观众提供消遣放松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与国外多年的娱乐电视节目产业发展经验相比,我国电视节目在娱乐方面的可视性、趣味性、制作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这造成如今我国荧屏上许多走红的电视节目,都来源于对欧美国家类似节目的模仿与复制。
论当前部分主旋律电视剧的_大众化_倾向
当前改编剧如 《林海雪原》、《家春秋》等引起争 议的原因均是因为它们具有情节添加、改编与历史 不符、与主题表现不符这一 “戏说”特点。而革命被 “戏说”,在降格为了取悦大众的 “红色”消费材料的 同时,也完成了对自身 “革命”内涵本质的彻底消解, 并最终将这些 “经典”导向了远离现实主义的歧途之 中。
当前众多主旋律电视剧对 “戏剧性”的设置明显 越出了现实主义主旋律剧所许可的范围,更多地表 现出对 “戏说化”逻辑的沿袭。这一 “戏说”风格损害 了主旋律题材的现实主义品格的同时,“戏说化”情 节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和 “狂欢化”娱乐效果也掩盖了 “主流叙事”的意识形态表述,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主流叙事”教化功能的实现。
其实,就 “革命”加 “恋爱”叙事程式本身来说,它为当前主旋律 电视剧的 “三元合一”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角度,使电视剧一方面得以 全面表现人生、人性、以及爱情和 “革命”的关系,从而为更全面地表 现 “革命”和人生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使电视剧以普通人的日 常生活和情感为出发点,刻划出了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以形象 化的手法为伟大的人性和 “革命”精神作了注解,使主旋律电视剧变
再比如当前主旋律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 “女记 者”一角,已经成为了当前该类电视剧 “革命”加 “恋 爱”叙事程式中一个 “符号”化的形象,在符号化、空 洞 化 的 同 时 也 被 空 前 地 丑 化 了 。 《大 雪 无 痕 》、 《忠 诚》、《省委书记》、《至高利益》等剧均有 “女记者”这 一角色,她们不断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既介入高层 的机密事务和权力斗争,又与剧中某关键人物有着 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如《省委书记》第一集中 就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个时髦的女记者文乐,在事故 现场冒充省委书记的秘书,还向省委书记自我介绍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对策建议
针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行业自律:电视媒体应当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提高节目质量和社会责任感, 避免过度追求收视率而忽视社会效益。
2、政府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电视媒体的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 限制不良节目的传播,引导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对“泛娱乐化”现 象的认知和批判能力,培养健康的媒体消费习惯。
总结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泛化和淡化现象是当前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虽 然这一现象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 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加强创新、提高文化素养、注重沟 通技巧等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电视娱乐节目的可持续发 展,为主持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 资料收集,梳理出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其次,设计 问卷,针对电视观众和节目制作人员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对“泛娱乐化”现象 的看法和态度;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以客观地描述和解释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参考内容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其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电视节目的信息娱乐化。本次演 示将探讨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的概念
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指的是在电视节目中融入更多娱乐元素,使观众在获取 信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娱乐的快感。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节 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轻松、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媒体 技术的进步,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 制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理解大众文化
对电视剧泛娱乐化现象的批评报告电视的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基础而存在的,内容又决定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式。
对于当今电视媒体节目娱乐化的趋向,可以理解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泛娱乐、迎合大众口味的非理性化以及“愚乐”大众的被动娱乐化。
电视娱乐化是以电视剧《渴望》为开端的。
发展到今天,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
各种参差不齐的穿越剧、抗日剧、家庭剧、偶像剧批量生产面向市场,泛娱乐化已有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俨然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模式。
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以“收视率是上帝之手”媒体市场化的驱动使广大电视剧目制作人只凭逗乐主题抓人眼球;单一的盈利模式所催化的质量、品位和格调的“群氓”性质;受众的海量需求对故作深沉的守旧文化心态和空泛许诺的文化思想的批判冲击和否定。
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像文化所形成的元媒体,调动各种魅力化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占据受众以达到电视“多义性”与“大众性”的符号意义。
在传统媒介时代,印刷控制思想,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上,“受众本应有自己对大众文化和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价值性受到了工具理性的挑战,受众的真实需求和虚假幻求越来越模糊”。
“电视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大限度地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
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
在当代社会之市民社会,市民的需求就是大众的,新媒介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是泛娱乐化最为深刻的实践载体。
娱乐活动区别于审美活动,其自发性与商业性更为明显。
电视节目娱乐化使“人们最终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单纯重视奢华的物质展示、爱情至上的价值取向、不劳而获的生活幻想,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靠极致情节和离奇故事来吸引眼球的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构成的极大威胁,实则是现实意义的空洞化。
警惕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倾向√
警惕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倾向内容摘要: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是当前我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一种传媒制作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一种值得反思和加以抵制的不良倾向。
关键词:泛娱乐化商业利益消费社会无序竞争公共领域现在翻开不少都市类报纸,特别是打开广播、电视,无论是演艺类节目、综艺类节目,还是游艺类节目、选秀类节目、参与类节目等,大多以无聊的挑逗、庸俗的展示、肉麻的搞笑、低级的调侃、乃至口无遮拦地谈性说爱为主题主调。
至于某些互联网站,在这方面可能走得更远。
与之对应的,则是收视率或者是点击率的“丰收”。
可是这种在节目中使用娱乐化手段的做法难道应作为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从根本上说,泛娱乐化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一种传媒制作倾向,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批判性思考,不利于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一种值得反思和加以抵制的不良倾向。
一、泛娱乐化及其具体表现媚众化、低俗化是这类传媒娱乐节目的共同症结,由此而形成一种令人困惑而担忧的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
此种“泛娱乐化”倾向,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主题把关不严一些电视节目总是喜欢选取一些非正面的社会现象或非正常的生活故事作为“卖点”,吸引观众,可是除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这类节目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长时间地集中选取这些市井中的负面题材和小丑形象,反而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浙江某电视台的一档方言情景剧栏目是最早用杭州话配音播出的栏目之一,用演绎的形式讲述发生在杭州本地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应该来说,这档栏目走的就是平民路线,几年下来,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深受本地观众的喜爱。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平民路线似乎有越来越市井之嫌,比如说最近以方言词汇作为主题做的系列节目。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
传媒娱乐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娱乐内容占比增加、新闻报道方式轻松化、强调个人与消费主义、 追求新奇与刺激性等。
传媒娱乐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传媒娱乐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电视成为主流媒体,电视节目的娱 乐性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 传媒娱乐化的趋势。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 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传媒娱乐化的趋势 • 大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 传媒娱乐化的利弊分析 • 大众文化的利弊分析 •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的案例分析
01
传媒娱乐化的趋势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媒娱乐化指的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娱乐元素大量渗透,使传播内容偏向软新闻、明星趣闻、体育新闻等,而 硬新闻、时政新闻等严肃内容被边缘化。
案例二:网络直播平台的大众文化现象
总结词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媒形式,近 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及。它为大众提 供了一个互动、分享、娱乐的平台,也成为 了许多人的娱乐方式。
详细描述
网络直播平台的出现,使得大众可以更加便 捷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娱乐。人们可以通过 直播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分享自己的生活 经验,与其他网友互动交流。同时,直播平 台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游戏主 播、音乐主播等。此外,直播平台还为一些
06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电影产业的娱乐化现象
总结词
电影产业一直以来都与娱乐密不可分,娱乐化现象在 近年来更是显著。电影不仅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也 成为了大众放松和享受的场所。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影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人 们对于电影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电影市场逐渐繁荣 。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电影产业逐渐偏向于娱乐化 ,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例如,许多电影以大场面、大 制作、大投入为卖点,强调视觉效果和音效,而忽视 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此外,为了迎合大众口味, 一些电影还会加入流行元素和搞笑场景,以吸引更多 的观众。
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的 具 体 表 现 电视传 媒泛 娱乐 化 . 是 指 在 电 视 传 播 中 的 娱 乐 信 息 超 过 了 一 定 的 “ ”形 成 “ 化 ” 向 , 度 , 泛 倾 过 度 的 娱 乐 信 息 造 成 电 视 节 目 内 容 媚 俗 化 、 位 品 低 下 、 乏 内 涵 的 传 播 现 缺
泛 娱乐化 倾 向起 到了推波 助澜 的作 用 。
2 世 纪 8 年 代 末 以 0 0
来 . 国 电 视 文 化 的 主 流 中 由 精 英 文 化 为 主 导 转 向
从 外部 因 素来 看 , 国外尤 其 是欧美 传 媒 的娱 乐倾 向深 刻 影 响 了我 国 电视传媒 的栏 目策划 思 想 , 是 推动我 国电视 传 这 媒 出现 泛娱乐 化倾 向 的另一重 要原 因 。全球 经济 的迅速 发展 带来 了消 费主 义思 潮 , 电视媒 体 以其 巨 大的 信息传 播优 势 加
人们 的生活 中 , 并影 响 着
社会生 活 的各个 层面 。
工 作 和学 习的压 力 越 来 越大 的社 会 背景 下 , 搞笑 、 情 的 电 煽
视 娱 乐 节 目无 疑 能 给 人 们 带 去 一 份 轻 松 的心 情 , 为 电 视 娱 这
口 郭
电 视 传 媒 泛 娱 乐 化
从 内部 因素 来看 , 大众 娱 乐需 求 的增 长是 产生 电视媒介 泛 娱乐 化倾 向的主要 动 因 , 国 电视媒 体 收视 率至 上 的经 营 我
理 念 和 电 视 节 目跟 风 效 仿 成 为 电 视 媒 介 泛 娱 乐 化 倾 向 的 主 要 推 手 。 随 着 我 国人 民 物 质 生 活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 物 质 需 在
新 闻 的 视 听 舞 台 , 些 都 降 低 了 新 闻 语 言 的 规 范 性 和 新 闻 本 这
对当前我国电视娱乐化倾向的几点思考
邀 请相声演员参 与主持电视节 目。
强 调媒 体在 意识 形 态领 域 的属性 ,直至 9 O 受 众对媒体公信 力产生怀疑 。比如 ,新 闻娱 人 士才 开 始 探讨 产 业 经 营 的问 题 。依靠 娱 煸情性 、刺激性 的社 会新 闻,强调新 闻的故 乐 节 目拉 动 收视 率 ,已经 成 为众 多 电视 台 事性 、情节性 ,虽然 从心理上迎 合 了受众 ,
于社会转 型时期 ,面对社会 生活 中不 可避免 强 劲上 升 势 头 ,为 中 国电 视拓 展 出广 阔 的 众 。 地 存在 的某 种无序 和混 沌 ,都市大众 的心灵 大 众 文化 表 现 空 间 。应 当说 ,走 大众 化 之
三 、 电 视娱 乐化 的对 策
难 掩迷 惘和空洞 , 需要消遣和 “ 娱乐总动员” 。 路是 电视娱 乐节 目的一着妙 棋 。 观 看娱乐节 目无疑是一 种方便 、有效 而廉价
对 当前 我 国电 视节 目出现 的娱 乐 化倾 的确难 以抗衡 。而 国外 大批量 、低价位 文化
至把 当前 电视发展 趋势说成 是 “ 泛娱乐化 时 向 ,我们要正 确看待 ,既要看 到 电视娱 乐化 音像制 品的流人 ,更加剧 了这种侵袭 。据统
代 ”。
一
是不可避 免的客观趋势 ,发挥着积极作 用 ,
海洋 ”, 湖南卫视一直 大打 “ 快乐牌”, 从《 快
我 们要 认 识 到 ,娱乐 节 目是 电视 进 入 球化 、经 济全球化 的今 天 ,中 国电视 受外来
成分 是 电视 娱乐 节 目生命力 的来 源与 支柱 , 不争的事实。
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
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大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逐渐显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的内涵、成因、表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批判性思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大众文化泛娱乐化的概念,指出它是指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娱乐效果,忽视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倾向。
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了泛娱乐化倾向的成因,包括消费社会的推动、媒介技术的革新、文化市场的竞争等因素。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了大众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表现,如娱乐节目的泛滥、文化产品的同质化、审美趣味的低俗化等。
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文章对大众文化泛娱乐化倾向进行了批判性思考。
在肯定大众文化在促进社会交流、缓解压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也指出了其泛娱乐化倾向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文化品味的降低、社会道德的滑坡等。
文章呼吁在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以实现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多元化,大众文化逐渐展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指大众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和消遣,而非深度思考和教育启示。
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尤其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推动下,其趋势愈发明显。
在大众文化产品中,“泛娱乐化”表现为对轻松、简单、快捷的追求。
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制作和推广,越来越注重其娱乐性和商业性,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例如,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过度追求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而忽视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深度;一些音乐作品,过于追求流行和时尚,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同时,“泛娱乐化”倾向也体现在文化的传播方式上。
中传MFA论述题:如何看待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
中传MFA论述题:如何看待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电视综艺节目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根据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分析我国电视娱乐之风盛行?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在这里,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问题:①立意和主旨导向错误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某些相亲类选秀节目出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等拜金言论及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价值观念在荧屏上堂而皇之的宣扬。
由此暴露出来的泛娱乐化语境下电视文化生态的困境,还是应当引起媒体对于媒体责任、媒体伦理的警觉和反思。
②文化内涵弱化、格调不髙、低俗媚俗i 以性为看点,打擦边球。
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观众。
2003年被叫停的湖南娱乐频道的天气播报节目《星气象》,由着艳装的“星姐”躺在沙发上主持,在全国引发了关于“色情报天气”的争论。
ii 过度娱乐2012年夏天,最火热的选秀节目莫过于《中国好声音》,这档引自荷兰《The voice》的明星选秀节目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起初,以其宣称的“只注重声音”的选拔机制颇受欢迎。
但是,随着选秀的深入,不少选手大打“感情牌”、“故事牌”、“绯闻牌”、“争议牌”,并利用微博等网络新兴媒体大肆炒作,其结果是在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娱乐盛宴”的同时,也极大地透支了观众们的热情。
在节目后期,选手争议、炒作黑幕、广告过多、决赛超时、投票造假、合约质疑等等负面新闻接踵而至,甚至爆出节目组和执法人员的冲突等足以登上社会新闻版面的消息,使节目本身备受争议。
iii 恶性炒作2012年,江苏教育电视台节目《棒棒棒》在11月下旬的一次录制中,邀请争议人物干露露母女三人作现场嘉宾,节目录制期间,母女三人口出污言秽语等片段在网络流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引发广泛关注。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节目中泛娱乐化的三个表现,即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化和公益资讯类节目的娱乐化。
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中的泛娱乐化现象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并且从文化、媒体和大众三个方面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想解决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必须做到完善多元电视文化机制、提高电视节目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的扶持和监督力度。
关键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负面影响对策娱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是人类艺术音乐等形式的根源。
自人类产生之初,人类就开始了娱乐的脚步。
面对当前电视综艺节目中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有的人赞赏而有的人大力批判。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定位电视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泛娱乐化的表现1、新闻节目娱乐化新闻娱乐化是当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九十年代的西方,现在已经在西方媒体中成为了普遍现象。
把娱乐和新闻融合起来,再加上当前网络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报道模式,并降低了政治新闻的严肃性,使干巴巴的严肃新闻变得生活活泼起来,但是同时也显得肤浅和浮躁。
2、电视娱乐节目泛化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电视台一味追求高收视率,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
电视制作者一味追求利益,极力迁就观众的口味,导致电视节目越来越庸俗化。
因为电视节目的受众是非常广的,所以众口难调下,为了保证电视台的利益,唯有先满足文化程度不高的大多数。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当前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各大卫视相互抄袭,节目雷同,模仿甚至直接照搬国外或港台的电视节目。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话语中,缺乏经营的话语。
由于电视的从业者一般都是学技术的出身,虽然电视台离不开他们的技术支持,但是他们却并不一定完全具备作为一个优秀节目人的人文修养和文化涵养。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新闻娱乐化
正显示 了大众文化 的这些特征 。
目, 最终不过是满足人们的‘ 偷窥癖’ 暴露癖’” 和‘ 。…中国电
1 商业化。大众文化首要和根本的特征是商业化, . 商业 化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其他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认
为, 在资本 主义商 品制 度下 , 文化 艺术 已经 同商业 密切 融合
视资讯的娱乐化之风 , 明显还受到了世界传媒格局、 形态变
化的影响, 在美国, 传媒经济被公认为“ 注意力经济” 为了 , “ 吸引眼球”众多媒体节目不断推陈出新。 。 竭尽花哨之能事。 在我 国国内, 湖南卫视在节 目 制作中率先打出“ 娱乐” 以 牌,
若不加 以引导 , 然 会影 响 到 中国 电视经 济新 闻的健 康 发 必
展。
一
吻和口语化的叙说 , 力图平民化。当前 , 在中国电视新 闻中
所 出现的这 样一种娱乐 化的倾 向 实际上 已初显 了法 兰克福
、
中国电视 新闻娱 乐化的表现形式
学 派所 批判的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 的特征 。
・
l 2l ・
维普资讯
二、 中国电视 新闻娱 乐化所 表现 出的大众文化 的特征 大众文化 , 是现 代工业 文 明的衍 生物 , 是伴 随着整 个社 会 日趋 一体化趋势而兴起 的。所谓大众 文化, 指在 工业社会
中国电视进入 2 0世纪 9 o年代 以后 , 就涌现 了一种娱 乐
化的风潮 , 其是 到 了 9 尤 o年代 晚期 , 乐 化之 风 是越 演 越 娱 烈 , 际上是我 国 电视 面 向市场后 , 商业 逻辑 的主导 下 这实 在
发展 的 方 向 。
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分析
当今中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摘要: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主义的观念兴起,社会大众的对媒介产品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征。
关键词:大众传媒娱乐化消费主义社会大众近些年,电视屏幕上的娱乐节目可谓层出不穷,形成了娱乐当道的局面,单单2013年后几个月的时间,就有《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我的中国星》等选秀歌唱类节目相继播出。
随着暑期的到来,《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等曾经创下收视奇迹的各类选秀节目又将在这个夏天一起回归,势必又将在我国掀起一轮轮的收视大战,这似乎也把大众传媒娱乐化推向了极致。
反观其背后,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娱乐性内容的篇幅越来越多,而新闻节目的版面却大幅度压缩,就连严谨的严肃性新闻都要用娱乐的形式来包装,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时代变化的要求,还是大众传媒的方向走错了。
造成这种娱乐化的趋势原因的确是发人深省的,本文在这里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我们要提到大众传媒的概念,大众传媒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的媒介。
麦克唐纳曾说过: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
娱乐性也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
当前大众传媒的娱乐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新闻内容本身的娱乐化。
动不动哪个名人的隐私问题,就被搬到了报纸或电视上,谁和谁一起吃饭,谁和谁一起旅游,这种内容也可以成为头版新闻。
再就是一些虚假炒作新闻,某些人为了出名故意向媒体提供线索,制造轰动效应,例如,前几天热炒的“安徽孕妇被迷倒后腹中胎儿被盗”一事,后来经调查发现原来是是当事人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此孕妇根本没有怀孕,是因为担心事情暴露,才策划这起所谓的婴儿被盗案。
第二,电视节目,电视剧的娱乐化。
现今的电视节目大多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上,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歌唱节目,综艺访谈节目,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慢慢走向了低俗化。
电视媒体的娱乐化问题
( 丧 葬 等 ) 行 娱 乐 化 报 道 , 但 不 符 合 如 进 不
受 众 常 规 的 接 受 心 理 , 不 符 合 中 国传 统 也 的 文 化 习 俗 , 就 需 要 我 们 对 娱 乐 化 再 度 这
到 闱络 等新 媒 体 的 冲击 , 视 媒 体 的 影 响 电
力 减 弱 , 穷 则 变 , 贝 通 , 则 久 ” 电 视 “ 变 } 通 j ,
视 被 赋 予 更 多 的 是 教 育 作 用 。 “ 供 娱 其 提
乐” 的功 能 处 于 补充 的位 置 。 改革 开 放 3 0
三 产 业 成 为席 卷 全球 经 济 的 大潮 , 类 正 人
在 进 入 “ 乐经 济 时 代 ” 而媒 体 的 产业 化 娱 。 是 娱 乐 经 济 的核 心 内容 之 一 , 整 个 娱 乐 是 经 济 的 引 擎 。 当今 时代 , 乐 文 化 无 所 不 娱 在 ,被 提 升 到 了一 个 前 所 未 有 的地 位 , 也
刺 激 、 乏 文 化 内涵 等 突 出问 题 稍 加 留 缺 意 便 可 发现 前 电视 媒 体 普 遍 存 在 一 种 当 “ 视 为 L、 乐为王 ” 收 娱 的倾 向 . 者 变 相 或
娱 乐 化 。 一切 导致 泛 滥 的娱 乐 节 目越 发 这
悦 为手 段 。 市 场规 律融 人 人 们 的 E常 生 将 l
所 谓 电 视媒 体 的娱 乐 化 . 指 随 着 社 是
会 资讯 的 日趋 丰 富 . 电视 观 众 对 生 活 观 念
和 电 视 节 目需求 的转 变 , 电视 媒 体 在 内容
上更加趋 于大众 化 、 俗化 , 注度 高 的 通 关 题材 , 形式上更加轻松多样 , 求愉悦 、 在 追 幽 默 、 笑 以及 轰动 效 应 。 搞 年来 由于 受
浅析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及对策
做群众喜欢看 、 于看的节 目。同时要保证节 目内 乐
容大 气 而不夸 张 , 卫 而不 出位 , 尚而 不媚俗 。 前 时 3从 法律 层 面解 决 泛娱乐 化 弊端 . 比如 20 04年 美 国著 名 歌 星 珍 妮 ・杰 克 逊 在 “ 超级 碗 ” 橄榄球 赛 的 电视 直播 中出现 “ 露乳 事 件 ” , 马上 就有 美 国 民众 提 出抗 议 , 至 提起 法 律 诉 讼 。 甚 然 而在 我 国现 有条 件下 , 法律 体 系 尚不健 全 , 没有完 善 的法律 保 障和约 束 , 众 即使 投 诉 也 很难 得 到 合 受
1拥 有较 高 的政治 理论 修养 .
三、 防止 电视节 目泛娱乐化 的思考与 对策
( ) 一 从新 闻媒 体 的角度谈 起 要 防止 电视节 目泛 娱乐 化 , 必 须 采 取积 极 的 就
防范措施 。从 新 闻媒 体 的 角度 来 说 , 者 认 为应 当 笔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人 手 。
力都受 到了影 响。由于新 闻媒体具 有“ 程设 置” 议
功能 和舆 论导 向的作 用 , 众 在 泛 娱 乐 化 传 媒 产 品 受 的包裹 下 受 到潜移 默 化 的影 响 , 渐 地 对 善 恶美 丑 渐
的概念 都 会变 得模 糊不 清 。而大 众传 媒将 会 用更低
俗 的产 品 占领 市场 , 取悦 受 众 , 久下 去必 将 陷入一 长 个非 常 可怕 的恶 性 循 环 当 中 。其 次 , 于 新 闻媒 体 对 来说 , 将本 身极 其 严肃 的东 西 经 过 娱 乐 手 段 的加 工 后 再 向外 传播 , 种做 法 将 会 使 媒 体 逐 渐 丧 失公 信 这 力 , 会 造成 整个 社 会 缺 乏 必 要 的 责任 感 。如果 连 也 责任都 变 成 了一种 娱 乐 , 得 不 说 这 将 是 整 个人 类 不 社 会 的悲 哀 。 比如 20 0 1年 在 台湾 首播 的 电视 偶 像
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3 使 用 民族语 言 的 空 间越 来越 小 。 、 由
1经 济 文化 水 平相 对 落后 , 来 文化 、 外
的 社 会 , 要 各 式 各样 的人 才 来 建设 社 会 需
措施 , 手抓传承, 一 一手 抓 发 展 。 ■
的强势渗透 。 少数民族地 区多处分布在中
国 的西南 , 西北 以及 边境 地 区 , 济 落 后 , 经
文 化相 对 贫 瘠 。 相 对 封 闭 、 化 风 格 比 在 文
足人们 的娱乐需求而形成 的一种娱乐文
化形态 。 当代 的 青 年 人 , 于 作 力 过 由
大 , 活 压力 过重 , 电视 成 r解 压 的 力 生 看 ‘
少 ,中国大部分受众是很有新鲜感的 , 它 满足 f 广大受众在T作之外 的娱乐需求 ,
如 湖 南 经 济 电视 台 的 《 运 3 2 》 以 请 幸 71 ,
②戴庆厦、胡素 华, 西部开发 中西
部 民 族 语 言 问 题 , t p / w w c n . h t : /w . c t
c m c / d t o / h a l n x b . t o . n ta i in zu na / iuh m r
族 歧视 现 象 比较 严 重 ,新 中 国成 立后 , 不 断 提高 少 数 民族 的 政 治地 位 和 社 会地 位 , 出 台优 惠 政 策 。 在 社会 上 , 然存 在 一 但 仍
【 关键 词 】电视 文化 娱 乐化 低 俗 化
自上世 纪 9 代 以来 ,随 着 整 个社 0年
会 的 市场 化 转 型 , 电视 文 化 作 为 中 罔社 会
式 , 电视 在生 活 中 已成 为最受 青 睐 的 休 看
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思考
闻力 图从严肃 的政 治、 经济新 闻中挖掘 娱乐 价值 , 并多 以与 电视大众密切相关 的社会新 闻为主,注重新 闻的戏剧性 、
急剧扩张, 并将许多中等学校升格为高
等院校 , 与此 同时 , 本为重 视 中小 学 原
教育 而提 出的九年义务教育制 , 却未 能 很好 完成 , 已经有研 究表 明 , 投资基 础 教育 ,国家投资的收益率在 2 %左右 , 5 而高等教育 的投资收益率仅为 1%。 2 只
周 志 琴
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 国内媒 体把软新 闻都划在 民生新闻 、 社会新 闻 的范围内 , 于是 , 社会新闻追求新奇 、 民 生新 闻追 求趣 闻成 为许 多 电视 台在新 闻报道中的普遍表现。
( ) 表 现 形 式 上 , 新 闻逐 渐 二 在 电视
跟着市场需 求而摆动 , 更不能类似于开 公 司、 办企业 , 市场上热销 什么 就干什 么。 培养人才毕竟不 同于生产商品和推 销商品。否则就像大跃进时期 , 提出每 县办大学 , 结果 数量 固然 可观 , 但教 训
更 是深 刻 。
电视新闻娱乐化 倾向的思考 顷 彀鸶
走上故事化的道路, 电视新 闻娱 乐化强
调“ 事件 中心” 原则, 强化新 闻事件 努力 的戏剧悬念或煽情性 的情绪效果 , 故事
模式或社会新 闻模式成 为 电视新 闻处 理和表现 的基本手段 。
( 发 展职业教育 , 四) 构建终身教育
使受众形 说 有 笑 。 间的技能培训等等。同时 , 还必须构建 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 , 终身教育体系。只有 具有“ 活到老学 到 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 向。
二、 电视 新 闻娱 乐 化评 析
论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目需 要 坚 持 娱 乐 性 与 引 导 性 的 统
一
种 集 体 性 的 宣 泄 ,是 在 高 科 技 年 代 的 一 种 纯 粹 娱 乐 ,是 在 生 存 压 力 不 断 增 大 的 情 况 下 ,人 们 在 似 真 似 幻 之 间 对 现 实 逃 避 ,是 与 高 技 术 生 活 相 对 应 的情 感 补偿 。 ” 由 于 当 代 大 众 文 化 的深 刻 影 响 ,消 费 主 义 观 念 蔓 延 ,人 们 的 政 治 热 情 与 宏 大 理 想 开 始 被 轻 松 愉 快 的 文 化 体 验 和 诉 求 所 淹 没 。 电 视 文 化 的 这 一 变 化 ,既 有 其 现 实 的 合 理 性 ,也 有 其 某 些 令 人 担 忧 的 成 分 ,值得 好好 分 析 。 人 们 往 往 沉 浸 在 电 视 创 造 的 色彩斑斓 的图像世 界里 , “ 视 觉 媒介 为人 们 建 构 了 一 个 虚 拟 世 界 , 因 为 其 和 人 们 情 感 的 需 要 , 以 梦 幻 的 快 乐 让 人 逃 避 现 实 生 活 的 压 力 ,极 具 诱 惑 力 和欺 骗 性 ” 当 人 们 沉溺于 电视传媒所 展现 的生活 时 , 已经 很 少 有 人 考 虑 这 种 生 活 的 真 实 性 。 他 们 误 以 为 这 就 是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电视文化正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娱乐方式。
在这种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快乐”、“游戏”成为电视节目流行的标识,重视感官娱乐而非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电视文化娱乐化忧思与应对
受大众文化的影响,电视传媒也越来越迎合公众的生活观念和审美趣味。
所以有人说:“电视娱乐节目是高度物化的社会的一种集体性的宣泄,是在高科技年代的一种纯粹娱乐,是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在似真似幻之间对现实逃避,是与高技术生活相对应的情感补偿。
”由于当代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消费主义观念蔓延,人们的政治热情与宏大理想开始被轻松愉快的文化体验和诉求所淹没。
电视文化的这一变化,既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也有其某些令人担忧的成分,值得好好分析。
人们往往沉浸在电视创造的色彩斑斓的图像世界里,“视觉媒介为人们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因为其和人们情感的需要,以梦幻的快乐让人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极具诱惑力和欺骗性”当人们沉溺于电视传媒所展现的生活时,已经很少有人考虑这种生活的真实性。
他们误以为这就是现实生活本身,而电视传媒为了制造出快乐梦幻的表象,常常有意回避现实生活的艰难。
电视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神话”和现今社会最具支配力、影响力的文化力量。
在大众文化时代,人们本着消遣休闲的需求收看娱乐节目理所当然。
“娱乐、放松、无目的玩耍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说是保证旺盛精力、刺激和强化活动能力所必需的。
”电视大众文化极力迎合公众的流行情趣,表现大众的生活愿望,利用轻松快意甚至带恶作剧式的搞笑形式,为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身心疲惫的人们带来丝丝快慰和调节。
电视大众文化在呈现娱乐化倾向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引人深思。
形式雷同,仿造成风。
近年来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形式雷同,缺乏创意,这股抄袭之风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也损害了电视文化产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难以树立优质的栏目品牌。
媚俗化倾向。
为了赚取观众注意力,一些主持人对时尚的渲染与夸张、对逗笑的刻意追求、明星的作秀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尤其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
在节目收视率和市场效益的驱动下,一些娱乐节目片面追求新、奇、闹,淡漠了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缺乏人文关怀。
全民狂欢娱乐的混乱局面使得有些节目格调低下,审美意趣淡化,人文精神缺失。
这些低俗之举带给大众的只是一时的感官刺激,长此以往,不仅会弱化大众的审美能力,而且还会影响格调高雅的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
在虚假繁荣的表象背后,娱乐节目所表现出诸多弊端令人忧心忡忡,这就要求电视人与时俱进,具备媒介生态和媒介竞争意识。
建立受众与节目互动的反馈机制。
娱乐节目本质上在于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在受众积极参与娱乐节目时,节目创作主体也应该与之建立全方位的交流机制,从而形成“受众—媒体”的互动传播模式,更好地提升节目的品质。
而《开心辞典》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加强人文内涵。
当前的娱乐节目迫切需要将纯粹的娱乐追求和文化内涵的培植结合起来,不要为娱乐而娱乐,而要在娱乐中增长智慧,提高修养,充满人文关怀精神。
在这方面《非常6+1》值得称道。
平衡市场利益和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娱乐节目需要坚持娱乐性与引导性的统一,以渗透着鲜明的精神特质和蕴含着富有建设力量的娱乐,自觉抵制简单、低级、庸俗、功利化的劣质娱乐节目,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电视传媒为大众制造了一个减轻现实生活压力的欢乐世界,同时日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又为社会大众构筑了一个追逐自我愿
望的平台,充分满足人的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
从这一点看,它的娱乐化倾向无可厚非,然而它应在充分满足大众情感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人们的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大众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文化批评界不应放弃自己的冷峻批判责任,应引导公众警惕其可能携带的文化消极因素,做明智地抵制性欣赏,既有肯定又有批判。
这也应成为我们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所应持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j].现代传播,2001(1).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3][匈]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闵龙坤,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