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2
产妇有止痛意愿时应即刻实施分娩镇痛,
无需考虑宫口扩张程度
管内无痛分娩
椎管内分娩镇痛不会增加剖宫产的率!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27页
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产妇的椎管内镇痛
• 适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行阴道分娩的产妇
• 早期椎管内置管即可用于分娩镇痛, 也可用于剖宫产术
的麻醉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27页
麻醉方法
不同尺寸的喉镜片、可视喉镜、不同大小的气管
导管、气管插管的辅助设备、声门上气道设备以
及环甲膜切开设备;
c.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程序策略
图;
第二十六页,课件共有27页
(七)产科和麻醉紧急事件
二、紧急气道
d.气管插管失败后,面罩加压给氧并按压环状软
骨或使用声门上气道设备(如喉罩、插管型喉
罩和喉通气管)维持通气;
管内麻醉。
使用硝酸甘油松弛子宫,代替以往使用的
特布他林和吸入麻醉药
静脉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逐渐增加剂
量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27页
(五)剖宫产术的麻醉
设备、工具和医护人员
1.配备专门的设备、工具和医护人员
2.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置管失败、镇痛不充
分、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毒性反应、皮
肤瘙痒和呕吐
3.产妇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恢复后应由专门医护
(六)产后输卵管结扎术
4.对于产后输卵管结扎手术,椎管内麻醉优于
全身麻醉
a 分娩中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延迟胃排空;
b 无痛分娩中使用的硬膜外导管可能因置管时
间过长而失败;
c 计划做输卵管结扎的患者,如果在产房进行输卵
管结扎手术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则应暂缓该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剖宫产麻醉
⑸建议麻醉阻滞最高平面:T6-T4。 ⑹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大,应警惕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 反应。预防措施包括注药前回抽、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 3~5ml)以排除导管置入血管内;配伍1:400000~1:200000 肾上腺素(合并心脏病、子痫前期的产妇慎用)等。
剖宫产麻醉
剖宫产麻醉
3)肌肉松弛剂(肌松药): ①氯化琥珀胆碱: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是经典的产科全身麻醉诱导的肌 松药。推荐剂量1~1.5mg·kg-1静脉注射。 ②罗库溴铵:是至今起效最快非去极化肌松药,3倍ED95剂量时起效时间 与氯化琥珀胆碱相当,推荐剂量0.6~1.2mg·kg-1静脉注射。 ▪ 为减少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的剂量,同时又能有效抑制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剖宫产麻醉
6.多学科会诊 对高危产妇,建议在麻醉前组织多学科(包括但 不限于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内科等)讨论。
7.麻醉物品和设备 无论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必须准备并检查人 工气道相关的设施设备(如面罩、喉罩、声门上通气装置以及呼吸 机、吸引器等),保证设施设备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麻醉科医师 应熟练掌握应对各种困难气道的策略。同时还须准备与术中异常情 况(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心搏骤停、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等) 处理相关的药品和新生儿抢救的设施设备。
的应激反应,建议在上述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组合的基础上,配伍应用硫 酸镁、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等药物。
剖宫产麻醉
⑵建立人工气道: ▪ 考虑到产科全身麻醉有较高的反流误吸风险,建议优先选择气管插管。
随着声门上人工气道装置的改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声门上人工气道 装置(如喉罩)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特别是禁食充分、低反流风险的 产妇以及气管插管失败者。 ▪ 建议优先选用双管型喉罩。当选用喉罩作为人工气道时,因其置入刺激 较小,诱导可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人工气道建立前,不反对正压 人工面罩通气,但需要控制通气压力(<15cmH2O)。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孕期孕妇的呼吸功能会发生变化,如 肺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等,这 可能影响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分娩镇痛的麻醉管理
药物选择
分娩镇痛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局 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应根 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
分娩镇痛的麻醉药物剂量应根据产 妇的体重、身高、疼痛程度等因素 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镇痛 效果。
在产程中,与产科医生密切配 合,确保母婴安全和顺利分娩 。
关注产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 等,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减少并发症
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措施 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减少对母婴的影响。
定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产科麻 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疼痛管理
关注孕妇术后的疼痛状况 ,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 如使用镇痛泵、口服止痛 药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监测孕妇术后可能出 现的相关并发症,如恶心 、呕吐、呼吸抑制等,及 时处理。
术后随访
定期对孕妇进行术后随访 ,了解恢复情况,提供必 要的指导和支持。
01
产科麻醉的培训与 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保障母婴安全
共识中的建议和规范有助于降低分娩过程中母婴的风险,提高母婴 的安全性和健康水平。
推动学科发展
本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推动产科麻醉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研究和技 术的进步。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精准麻醉的实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和 应用将为产科麻醉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
01
产科麻醉的特殊考 虑
孕妇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
22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1.心血管系统(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
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
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
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
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2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pptx
5.神经系统 1 妊娠期间孕妇对吸入麻醉药的需要量适当减少,七氟醚和 异氟醚 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分别比正常降低 30%~40%。 2 孕妇硬膜外血管怒张,硬膜外腔变狭小,但是关于剖宫产 硬膜外 麻醉的局部麻醉药用量减少程度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可适当降 低 局部麻醉药物用量。
6. 其他系统的改变 1 孕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基础代谢 率增加 。
2 孕妇肾上腺皮质激素处于功能亢进状态,血清皮质醇浓度增
3
加。 (3)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量增加,高肾素活性
和高醛固酮可抵消大量孕酮所致的排钠利尿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防 止发生负钠平衡及血容量减少的作用。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 1.心血管系统 1 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 33 周(32~34 周)达高峰。 血容 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 力衰 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 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 增加 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 加 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心排血 量 增 加 , 子 宫 动 脉 血 流 量 增 加 约 500ml/min ,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 妊娠 24 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
1
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 位低血压综合征。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 20% 左右,症状即解除。 4 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 收缩期 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 段以及T 波非 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 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 压明显 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 加重 。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背景产科麻醉是针对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期妇女的麻醉技术。
对于高危孕妇及难产情况下,产科麻醉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产科麻醉的操作方式、效果评估、并发症预防等问题存在着争议。
因此,产科麻醉专家需要形成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根据国内外权威学术组织和指南的研究,产科麻醉专家以共识形式如下:产科麻醉前的准备1.孕妇应当在术前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止术中呕吐和误吸。
2.为避免疼痛感觉增加,术前不应对外施加过度体力劳动或强烈精神刺激。
3.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血氧测定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检查,确保孕妇身体状况稳定。
产科麻醉的选择和操作1.因患病等原因不能自然分娩的孕妇应采用无痛分娩和/或剖宫产麻醉。
2.对高龄孕妇、胎儿窘迫、异常分娩和不同程度糖尿病孕妇等高危人群,应采用深度麻醉助产,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畅通。
3.产科麻醉时应该采用标准操作,必要时应采用超声引导等技术,确保麻醉药物安全、有效、可控。
4.实施产科麻醉时,应当妥善管理监测,保证术中监视的科学性、合理性。
产科麻醉后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1.术后护理应当由专业护士或医护人员进行,及时观察孕妇并发症的情况,如严重呼吸道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抑郁。
2.孕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饮食和体力劳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的实行可以提高产科麻醉的质量和效果,避免或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我们要不断创新和学习更新的医学技术知识,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地域特点,适度调整和完善麻醉规范。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共29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年)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1.心血管系统(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
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
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
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
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2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1.心血管系统(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
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
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 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
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
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2 中国妇产科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23)
22 中国妇产科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23)概述本文档旨在总结中国妇产科手术麻醉专家的共识,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共识涵盖了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麻醉管理,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
手术前的麻醉管理1. 麻醉前评估应包括妇产科专科评估和全面麻醉评估。
2. 妇产科手术患者应遵循禁食禁饮的指导原则,并根据手术类型制定适当的禁食禁饮时间。
3. 对于高风险患者,包括妊娠合并症或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需要额外的麻醉风险评估和特殊管理策略。
手术中的麻醉管理1. 麻醉诱导和维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和手术类型进行个体化管理。
2. 如有需要,可以选择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等不同的麻醉技术。
3. 在手术中应密切监测麻醉深度、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参数。
手术后的麻醉管理1. 手术后应及时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2. 对于需要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提供必要的监测和支持措施。
3. 麻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处理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1. 麻醉操作室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和应急设备,并配备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和技术人员。
2. 麻醉操作室的环境应符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3. 麻醉风险评估应在手术前进行,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
以上为22中国妇产科手术麻醉专家共识的简要内容概述,旨在为妇产科手术麻醉提供指导和支持。
详细内容请参阅具体的共识文档。
---(Note: The content above is a fictional summary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 actual document.)。
2020版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⑵如果母体、胎儿情况尚好,预计出血量较大,可先选择椎管内麻醉, 胎儿娩出后视出血情况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⑶如果胎儿情况较差需要尽快手术,或母体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 克,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选择全身麻醉。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 c.手术的各项措施(如消毒、铺巾等)准备好之后开始麻醉诱导。 • d.快速诱导:丙泊酚1.5~2.5mg/kg+罗库溴铵0.6~1.0mg/kg +瑞芬太尼 1μg·kg-
1 。(如果血流动力学不平稳,也可静注0.2~0.3mg/kg依托咪酯或者1~1.5mg/kg氯胺 酮。) • e.麻醉维持: 吸入麻醉药或者静吸复合。
产科全麻的实施
• e.诱导:丙泊酚1.5~2.5mg/kg+罗库溴铵0.6~1.0mg/kg+瑞芬太尼 1μg·kg-1 。
(一)静脉麻醉药
氯胺酮: • 对于有哮喘和轻度低血容量的孕妇具有优势,高血压及严
重血容量不足的孕妇禁用。 • 用法:静注1~1.5mg/kg • 剂量过高:精神症状以及子宫张力的增加,也会对,苏醒更快,精神方面的不良反
应更少。
丙泊酚: •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
• 可透过胎盘,临床不推荐大剂量(>2.5mg/kg)使用。
• 用于剖宫产时,并未发现引起新生儿长时间抑制的报道。 依托咪酯 • 0.2~0.3mg/kg麻醉诱导,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者。
硬膜外麻醉/腰麻
药物选择
二、 腰麻伍用阿片类药物及其它
舒芬太尼2.5~5μg、芬太尼10~25μg。
可以用葡萄糖配置成重比重液,葡萄糖浓度不宜超过8%。
产科麻醉指南徐铭军
中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专家共识)(2015修订版-讨论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徐铭军2016-3-5 广州说明1.2015版中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讨论稿)是在产科麻醉临床指南(2008年)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产科麻醉一些新知识、新认识、新技术做出了一些改动。
2.对于指南中所提及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均为专家推荐,要根据操作者的医院条件、临床经验、实际情况具体判断分析。
3.对于一些药物在产科麻醉中超说明书应用的问题,应根据每家医院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超说明书用药须经所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后方可实施--《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14版》)。
2008版2015版1.心血管系统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
心排出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产科出血迅速的主要原因。
2.血液系统1)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系血浆及红细胞两者均增加的结果。
开始血浆容量增加,继之红细胞量增加,红细胞量在孕期可增加30%。
血浆容量的增加超过红细胞的增加,出现血液稀释现象,红细胞比积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液呈稀释性贫血状态。
2)白细胞在妊娠期的变化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妊娠8周起轻度上升,之后稳定在10~12×109/L(1万~1.2万/mm3)左右,临产时可达到14~16×109/L(1.4万~1.6万/mm3),个别产妇甚至更高。
主要是多形核粒细胞,可持续至产后2周以后。
3.消化系统1)孕妇胃排空延迟、胃内压增加以及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降低增加了反流、误吸的危险性。
2)对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管理都应遵循“饱胃”的处理规范。
4.神经系统1)妊娠期间孕妇对吸入麻醉药的需要量减少,七氟醚和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分别比正常降低30~40%。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共29页
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22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之欧阳理创编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1.心血管系统(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
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
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
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
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