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1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带骨、鳍骨或肢骨)。

下面就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作一下比较。

1 圆口纲动物圆口纲动物的头骨很原始,也很特化。

脑的腹面依靠一个软骨的基板棒托着,脑的背面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脑盖覆盖起来,1对耳软骨囊和单个的鼻软骨囊以结缔组织连接在脑盖上。

头骨不完整,还未形成顶部。

这种情况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时期的情况很相似。

无颌弧,鳃弧很特别,呈篮状,包围在鳃囊的外面。

由于营寄生和半寄生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体具有由一系列分散的软骨棒支持着吸吮的口器和舌。

2 鱼纲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2部分,现存硬骨鱼类的头骨约由130块骨片组成,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头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

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

有的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

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是形成其头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并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

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

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

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3 两栖纲动物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原肠衍生物:(内胚层的衍生物)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鳔或肺,肝、胰、胆囊,卵黄囊、尿囊水生动物无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呼吸系统:内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

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

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

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内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

两栖类开始有声带作。

爬行类的气管长,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除少数种类外,爬行类一般皆不发声。

1脊椎动物躯体主要结构比较(表格)_共1页

1脊椎动物躯体主要结构比较(表格)_共1页

脊椎动物形态、结构、功能比较(说明:下列对比表中某种特征前的编号即代表该特征,以后出现该特征均用原编号代替。

) 无颌类(七鳃鳗)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爬行类(蜥蜴)鸟类(家鸽)哺乳类(家兔)体形等①两侧对称;②三胚层(出现器官系统);③真体腔;之后都有④成对附肢;水生④;幼体水生成体陆生④;⑤陆生④;⑤;⑥恒温④;⑤;⑥中轴骨无(终生保留脊索,脊髓两侧有软骨质弓片)仅有躯椎、尾椎;双凹型椎体颈椎、荐椎各1枚;椎体大多前凹或后凹;2枕髁①颈椎多枚(有寰、枢椎); ②脊柱分化成5区;③有胸廓; 椎体前凹或后凹;单枕髁;有双颞孔(龟鳖除外)①;②;③;荐椎愈合; 异凹型(马鞍型)椎体;单枕髁;有颞孔(成痕迹)②;③;颈椎7枚(有寰、枢椎),荐椎3-5有愈合;双平型椎体,椎间盘;2枕髁;有合颞孔;次生腭;下颌单一齿骨;异生齿消化系统①消化管有肛门; ②细胞外消化;③消化管具肌肉层;④管外消化腺;之后都有⑤口具上下颌;⑥有齿⑤;⑥;⑤;⑥;⑤;食道(嗉囊);胃(腺胃.肌胃)⑤;⑥;分化为门.犬.臼齿;草食:复胃或盲肠循环系统①闭管式循环;②动脉弧(心脏); ③血细胞有血色素(携氧);④淋巴系统;之后都有高级闭管式;单循环;两腔心脏(1房1室)⑤不完全的双循环;三腔心脏(2房1室) ; (淋巴心:蛙蟾类2对,蝾螈类16对)⑤; 不完全的四腔心脏(2房2室); 鳄目四腔完全;⑥完全的双循环;⑦完全的四腔心脏(2房2室)⑥;⑦呼吸系统①鳃①幼体:鳃;成体:肺(囊中稍有隔膜),皮肤辅助(咽式呼吸)肺:分隔成小腔;②胸廓;③肋间肌(胸式呼吸)②;肺:海绵状,无弹性; 气囊(9个);双重呼吸; (两翼上举下垂呼吸)②;③; ④膈肌(腹式呼吸); 肺:肺泡.弹性纤维; 呼吸道:软骨支持排泄系统(胚胎期均有前肾,文昌鱼成体具有)中肾;管状膀胱;①胚胎期前肾有作用;②肾单位为基本单位①;②;成体中肾; 泄殖膀胱; 皮肤②; ③后肾; ④尿囊膀胱;⑤胚胎期有中肾②;③;无膀胱;⑤②;③;④;皮肤中汗腺神经系统①交感神经系;②感觉器官;③反射弧(中枢神经和外围神经);④脑; 之后都有⑤脑分5部;大脑比例小;有侧线;⑤;大脑具原脑皮;小脑不发达;⑤;大脑半球显著; ⑥新脑皮;⑤;大小脑表面较平滑;小脑较发达⑤;⑥;大脑皮层发达,多沟回;小脑结构复杂;胼胝体生殖系统①有性生殖(卵式);②♂♀异体(盲鳗是同体);之后都有③体外受精 (鲨鱼体内受精);④卵生;③;④④;⑤羊膜卵;⑥体内受精④;⑤;⑥;筑巢.孵卵.育雏胎生;哺乳。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

二心房二心室
完全双循环 哺乳纲
七鳃鳗: 七鳃鳗:中肾
胚胎时为中 胚胎时为中肾, 成体 胚胎时为中肾, 胚胎时为中肾, 成体 胚胎时为中肾, 肾 , 成体为后 为后肾 为后肾 肾 陆栖种类为尿酸, 水 陆栖种类为尿酸, 尿素 尿酸 栖种类有氨和尿素 无 尿素 尿囊膀胱 中肾
肾型 排 泄 排 泄 物 膀胱
2
椎体 体类
无椎体出现
双凹型或后凹型
双凹型、后凹 凹型、 双凹型、前凹型 型、前凹型
异凹型(马鞍型) 凹型(马鞍型)
双平型,椎体间有 平型, 椎间盘(软骨) 椎间盘(软骨)
头骨
非常原始, 仅 非常原始, 由包围脑的 软骨盒和包 围感觉器官 的软骨囊组 成, 彼此间联 系不紧密
软骨鱼: 软骨鱼:有完整 的软骨脑颅 硬骨鱼: 硬骨鱼:骨片多 ( 100 ― 180 ),一部分是 块),一部分是 软骨性硬骨, 软骨性硬骨,一 部分是膜性硬骨
脊椎动物各纲主要结构比较
项 目 纲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颈 外
形 附肢
明显,颈椎多枚, 明显, 明显,颈椎多枚, 明显,颈椎 13-14 明显,颈椎恒为 7 明显, 不明显,仅一枚 不明显, 第一枚为寰椎, 灵活, 灵活, 代替前 无 无 第一枚为寰椎,第 枚, 颈椎(寰椎) 极少数例外) 颈椎(寰椎) 枚(极少数例外) 翅变翼的不足 二枚为枢椎 前肢特化为翼, 前肢特化为翼, 后 四肢经扭转( 五指( 四肢经扭转(前肢 五指(趾)型附肢 肢移至身体腹面 至身体腹面, 肢移至身体腹面, 有奇鳍 背、 、 有五指(趾)型 ( 臀 有五指( 的肘关节后转, 进一步完善, 的肘关节后转,后 只有奇鳍 背、 ( 进一步完善,指、 尾鳍), 附肢, 使身体抬高, 使身体抬高, 多具 尾鳍), 附肢,四肢在体 肛前鳍) 趾端有爪, 肢的膝关节向前 尾、肛前鳍) , 趾端有爪,四肢在 四趾,趾端有爪, 也有成对偶鳍 侧(蛙前肢四 四趾,趾端有爪, 移至身体腹面, 体侧( 转) 移至身体腹面, 无成对附肢 体侧(还不能将身 具跗 蹠 骨和跗间 (胸、腹鳍) 腹鳍) 指,后肢五趾) 后肢五趾) 体抬离地面) 体抬离地面) 强健有力适于奔跑 关节

脊椎动物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各器官系统 比较

总结的脊椎动物各纲的各器官系统比较(因为总做到这样的题啦)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1.脊椎动物皮肤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

从各纲的特点来看:圆口纲: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

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

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

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

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

(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

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

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

哺乳类保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脊椎动物肺脏发展的几个阶段(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

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

肺囊状,分隔简单。

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水生动物无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呼吸系统:内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

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

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

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内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1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1
横裂状
横裂状
上、下颌特化成喙
口缘出现肌肉质唇,为哺乳类特有
齿、舌
具角质齿,分布于漏斗上,有舌,但活动有限
齿分布于上、下颌(颌齿)及若干骨片上,同型齿,有的种类多出齿;有舌,但不能活动
齿不仅限于上、下颌骨上,为同型齿,多出齿,还具犁骨齿,舌肌肉质,可活动
齿多种(无咀嚼功能),为同型齿,端生、槽生、侧生,有肌肉质舌,可活动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雏形盲肠(首次出现)→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
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短)→泄殖腔→泄殖腔孔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有,但无消化作用(湿润食物)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
血液混合程度低
2心房2心室
2心房2心室
循环
类型
单循环
单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排泄
肾型
七鳃鳗:中肾
盲鳗:前肾,中肾
中肾
中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体表被鳞(硬骨鱼的骨鳞由真皮形成,软骨鱼的盾鳞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无角质层,有大量单细胞皮肤腺
皮肤薄,裸露(即无鳞、甲、毛),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少数种类有皮肤腺,如蛇的毒腺,蜥蜴的股腺,龟的嗅腺),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鳞、爪、盾甲(龟外壳)均由表皮形成,骨质板(鳖)由真皮形成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目的要求通过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骨骼标本的比较观察,了解各纲骨骼系统的异同及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规律;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整装及零散的骨骼标本,如鲤鱼、青蛙或蟾蜍、蜥蜴、家鸡、兔的骨骼标本,用于骨骼系统比较观察;实验观察一、脊柱、肋骨1、硬骨鱼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已全部骨化、形成身体强有力的支柱,但它的分化程度很低仅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每一个椎体的前后两面都向内凹,称为双凹椎体;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空隙还有脊索的存留;躯干椎和尾椎相同的部分有椎体、髓弓和髓棘,尾椎在椎体的腹面有脉弓和脉棘,躯干椎的腹面连接有单头式的肋骨;肋骨按体节排列,一端与椎骨相关节,另一端游离;2、两栖类的脊柱、肋骨脊柱除一般的增加坚固程度外,脊柱开始分区,椎体大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支持力加强且椎间关节较灵活;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多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胸部因两栖类肋骨不发达,并不成为明显的区域;有尾两栖类尾椎明显,但在无尾类只是一块尾杆骨;肋骨很短,不与胸骨相连,对呼吸也不起任何作用;有尾类的肋骨属双头式,即典型四足类肋骨的样式,肋骨以二头与脊椎骨形成关节:一头称肋骨小头,与椎体相连;另一头称肋骨结节,与横突相接;无尾类的肋骨为单头式;3、爬行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和尾5个区域;椎体大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颈椎数目比两栖类增多;前两个颈椎分化为寰椎及枢椎;枢椎向前伸出的齿突实际上是寰椎的椎体;寰椎本身已无椎体,腹侧具关节面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羊膜动物出现的寰椎-枢椎组合显然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保证头部能以齿突作为回转轴进行仰俯及左右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获得更充分的利用;胸椎极其明显,与肋骨、胸骨相接成为胸廓;荐椎的数目也加多,最少是两块,有宽阔的横突与腰带相连;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比两栖类有所增强;4、鸟类的脊柱、肋骨鸟类脊柱的分区与爬行类相同,但由于适应飞翔生活变异较大;颈长,颈椎8~25块,椎体呈马鞍型,颈部关节极为灵活;胸椎3~10块,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前面几个尾椎完全愈合成一个整体,称综荐骨;后肢的腰带和综荐骨相接,形成甚为坚固的腰荐部;显然,鸟类颈椎的高度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腰荐部活动的不足;鸟类脊柱的5个区域全具肋骨;颈椎的肋骨大多以两头与椎骨愈合,故在中间形成一孔,椎动脉由此穿过;每一胸椎各具一对肋骨伸至胸骨;肋骨的背端部,称椎肋,和胸椎相连;肋骨的腹端部,称胸肋,和胸骨相连;鸟的椎肋与胸肋都是硬骨,两者之间有关节;椎肋大部具向后伸出的钩状突,搭在后一肋骨上,以增强胸廓的坚固性;腰、荐、尾椎的肋骨皆愈合在综荐骨之中;5、哺乳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分化为明显的5个区域;椎体属于双平型,两椎体间有弹性的椎间盘相隔;颈椎的数目恒为7块,共同的特点是:椎弓短而扁平,棘突低矮,全无肋骨相连;胸椎9~25块,共同的特点是:棘突甚发达,强有力的举头肌肉就附着在棘突的垂直面上,各胸椎全与肋骨相连,横突短小,前、后关节突扁而小,彼此很靠近;腰惟一般为4~7块,共同的特点是:椎体粗,棘突宽大,横突长,伸向外侧前方,无肋骨附着;荐椎数目变化较大,荐椎的特点是:棘突较低矮,椎体及突起等部全愈合为一整块,称荐骨;荐骨是后肢腰带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前面1一2块荐椎两侧突出成翼,荐骨翼与髂骨翼形成荐髂关节;通过荐部,后肢可推动躯干,并承当体重;尾椎由3~50块;一般来说,尾椎数目和尾长度成正比;哺乳类的椎肋段是硬骨,而腹肋段为软骨,这是和鸟类不同之处;颈椎、腰椎和尾椎缺少肋骨;第一荐椎具膨大的翼,为横突及肋骨愈合而成;直接和胸骨相连的肋骨称真肋;间接连胸骨,即连接到前面的肋软骨上再连到胸骨上者,称假肋;肋骨末端游离者,称浮肋;每一肋骨分为椎端、肋骨体与胸骨端3部;椎端具肋骨头、肋骨颈和肋骨结节;肋骨头与相邻两椎体间形成关节,肋骨结节和横突形成关节;肋骨头与肋骨结节之间的较细部称肋骨颈;二、胸骨和胸廓1、鱼类没有胸骨;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出现,但无足目和有尾目中的一些种类也不具胸骨;有尾两栖类中具有胸骨者,也只是一块简单的软骨板;无尾两栖类开始有较发达的胸骨;蛙的胸骨包括位于上乌喙骨前方的肩胸骨和位于上乌喙骨后方的胸骨体及剑胸骨;蟾蜍缺前方的肩胸骨;两栖类尚无明显的肋骨,故胸骨不与脊柱相连,而仅和肩带相接;2、羊膜类全有胸骨,而且很发达;蜥蜴的胸骨为位于腹中线的一块软骨板,两侧与数对肋骨相连;膜原骨除锁骨外,另有间锁骨即上胸骨,把锁骨和胸骨连接起来;大多数爬行类皆有间锁骨,这块骨片一直保存到原始哺乳类;3、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中央具高耸的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这类具尤骨突的鸟在分类上归入突胸总目,不善飞翔的少数鸟,如鸵鸟类,胸骨扁平,无龙骨突起,分类上归入平胸总目;4、哺乳类的胸骨包括一系列骨片,最前一节为胸骨柄,中间各节称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胸骨;剑胸骨末端接一宽而扁的软骨,称剑状软骨;善于飞翔的翼手类,胸骨也和鸟类一样,具龙骨突,供发达的胸肌附着;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关节、韧带连接而成;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没有肋骨,只有到羊膜类,胸骨与肋骨都得到发展,才与胸椎共同组成胸廓;胸廓的作用除保护心、肺外,又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活动改变胸腔的容积,从而直接影响肺呼吸;三、头骨1、软骨鱼类鲨鱼的头骨鲨鱼头骨终生停留在软骨阶段,由脑颅和咽颅组成;脑颅为一完整的软骨匣,无分界及合缝,相当于脊椎动物胚胎中的软颅;不过背面已有软骨盖;背前方有前囟,上盖纤维膜;脑颅的最前端有3条吻软骨,吻软骨基部两侧是鼻软骨囊,其后面有一对眼窝保护眼球;两眼窝的后方各有一对听软骨囊,其中埋有内耳;脑颅腹面靠后方为一宽阔平坦区,名基板;位于脑颅最后端的1个大孔,称枕骨大孔;是延脑与脊髓相通的部位,也是脑颅与脊柱相连部分;孔两侧的突起称枕髁,与脊柱相关连,但头骨多与脊柱愈合在一起,所以枕髁并未起作用;咽颅由7对咽弓组成,第一对咽弓为颌弓,形成上下颌;背部左右两块腭方软骨组成上颌;腹部左右两块麦氏软骨组成下颌;上下颌在后端相关连,形成口角;第二对咽弓为舌弓,支持舌部;由一块基舌软骨、成对的舌颌软骨及角舌软骨组成,其中舌颌软骨充当悬器,把颌弓连在脑颅上;第三对至第七对咽弓支持鳃部,称鳃弓;5对鳃弓结构相似,由背向腹形成半环状,依次为成对的咽鳃软骨、上鳃软骨、角鳃软骨、下鳃软骨和单块的基鳃软骨;除最后一对鳃弓外,在各对鳃弓的上鳃软骨和角鳃软骨的后缘伸出许多软骨的鳃条,用以支持鳃间隔;2、硬骨鱼类的头骨头骨全部骨化成硬骨,由脑颅和咽颅组成;硬骨鱼头骨的特点是骨块数目多,兼有软骨原骨和膜原骨,而且变异性大;脑颅具有鳃盖骨及眶骨,它们的数目也多,各自成为一组;第一组为围绕眼窝者,共6片;第二组为组成鳃盖的,共4片;咽颅和软骨鱼一样,由颌弓、舌弓、鳃弓组成,但已骨化;颌弓的变化最大且有膜原骨加入,构成软骨鱼上颌和下颌的软骨仅在胚胎时期存在;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后加入的膜原骨,分别为前颌骨和上颌骨、齿骨和隅骨;这种由后加入的膜原骨取代软骨的“初生颌”的地位,而成为执行功能的上下颌,称之为次生颌;舌弓基本上和软骨鱼相同,即包括基舌骨、角舌骨、舌颌骨,此外,还增加了舌内骨、上舌骨和下舌骨;鳃弓5对,每对基本上由成对的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单块的基鳃骨构成,均已骨化;最后一对鳃弓变化较大,多特化为下咽骨,其上着生有下咽齿;3、两栖类的头骨头骨有很大的变异,骨块数目己大大减少,无尾类头骨之最后端为一对外枕骨,包围着枕骨大孔,其前外侧为一对前耳骨,再外侧为一对鳞状骨;在枕骨之前为一对额顶骨,最前面为一对鼻骨;头骨腹面中线上有一块副蝶骨,呈倒置的T字形;副蝶骨之前为一块蝶筛骨,骨化程度不高,在两侧仍保留软骨状态;腭骨一对,位于蝶筛骨之两侧,其前方有一对片状的犁骨;上颌最前端为一对小的前颌骨,其后为一对上颌骨、一对方颧骨;颌弓与脑颅的连接属自接型;此外,在上额的内后面还有一对三叉形的翼状骨;下颌的最前端为一对小的颐骨,其后为齿骨,再后为隅骨;咽骨除一部分骨化形成上下颌骨片外,有少部分形成支持舌的舌骨及喉头软骨,而舌弓的舌颌骨则进入中耳形成传导音波的耳柱骨;4、爬行类的头骨现代爬行类和现代两栖类的头骨区别很大,它们的膜原骨骨片都很多,在顶骨正中线处均有颅顶孔,可以作为爬行类起源于坚头类的一个证明;头骨的形状较高而隆起,属于高颅型,单一的枕髁;脑颅底部有次生腭形成;鳄类的次生腭最为完整,是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完整的次生腭使内鼻孔的位置后移至咽部;其他多数爬行类的次生腭不完整;爬行类在头骨的两侧,眼眶的后面有一或二个明显的孔洞,称颞窝;颞窝周围的骨片形成骨弓,称颞弓;颞窝是颞肌所附着的部位,它的出现和颞肌收缩时的牵引有关;颞窝是爬行类分类的重要依据;5、鸟类的头骨鸟类的头骨基本上和爬行类相似:典型的高颅型,单一的枕髁,眶间隔发达,具颞窝,中耳的听小骨由单一的耳柱骨所构成;但是,鸟类由于适应飞翔生活、脑体积大以及取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头骨轻而坚固,为气质骨;成体骨片愈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脑颅,眼窝大;上下颌骨伸延构成鸟喙,外套以角质鞘,用以啄食;6、哺乳类的头骨脑颅大,全部骨化,仅鼻筛部留有少许软骨;骨块坚硬,接缝呈锯齿形,并且愈合,头骨成为一个完整的骨匣,异常坚固;颧弓首次出现;颧弓是由鳞状骨的颧突、颧骨及上颌骨的颧突组成,供咀嚼肌的附着;有两个枕髁,次生腭完整,次生腭的骨质部分称硬腭,由前颌骨、上颌骨和腭骨构成;硬腭后面为哺乳类所特有的肌肉质的软腭;硬腭的完整以及软腭的形成,使哺乳类的内鼻孔后移到咽部,从而使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的进行;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颌弓与脑颅的连接属颅接型;四、附肢骨与带骨一、肩带软骨鱼的肩带只是一个半环形的软骨棒,横列于胸部腹面,名乌喙骨棒,棒的两端各有一关节面,称肩白;与基鳍骨相关节,自关节面向上,有肩胛突伸向背面,此突基部有时尚有上肩胛软骨;硬骨鱼的肩带共有6块硬骨;属于软骨原骨的,除了肩胛骨和乌喙骨外,在腹面前方有一呈鞍形的小骨,跨于肩脾骨与乌喙骨之间,称中乌喙骨;属于膜原骨的约有锁骨、匙骨、上匙骨及后颞骨;鱼类的肩带位置靠前,在硬骨鱼中肩带通过上匙骨、后颞骨直接与头骨相连;这样,头的活动受到限制,而心脏得到保护鱼的心脏位置靠前,缺胸骨;四足类的肩带中,软骨原骨基本上是由3块骨组成,即肩胛骨、乌喙骨和前乌喙骨,其中最稳定的只有肩胛骨;膜原骨的匙骨、上匙骨已消失,仅留下锁骨;有尾两栖类的肩带大部分仍为软骨,仅在肩臼的附近开始骨化;左右乌喙骨在腹面重叠,且与胸骨前端相接;肩带的膜原骨仅有锁骨,位于上乌喙骨的前方,将前乌喙骨包在其中;肩臼由锁骨、肩胛骨及乌喙骨共同组成,游离的前肢即关节于此处;爬行动物肩带中肩胛骨与乌喙骨最为稳定;膜原骨除锁骨外,另有间锁骨;间锁骨又名上胸骨是早期四足动物新出现的一块膜原骨,位于腹中线上,把胸骨和锁骨连接起来;鸟类适应飞翔生活,肩带的形态变化较大;肩胛骨为狭长的骨片,位于肋骨的背面;乌喙骨粗大,牢固地与胸骨相连;锁骨细长,两侧锁骨呈V字形连合,富有弹性,阻碍在鼓翼时左右乌喙骨的靠拢,起着横木的作用;失去飞翔能力的平胸鸟类,锁骨退化,成为乌喙骨的一部分;鸟类缺间锁骨;哺乳类肩带由肩胛骨和锁骨组成,肩胛骨为一较大的三角形骨片,其下方是一凹窝即肩臼,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肩臼上方可见一小而弯的突起,称乌喙突,它相当于低等种类乌喙骨的退化痕迹,肩胛骨背方的隆起称肩胛脊冈,是前肢肌肉附着的地方;锁骨是一根细长的小骨,埋在肩部的肌肉中;存在与否和运动方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善于跳跃、奔跑的哺乳动物,锁骨大多退化;前肢具有多样性活动的哺乳动物,包括用前肢掘土如鼹鼠、飞翔如蝙蝠和攀缘如灵长类的种类,锁骨较发达,这样的前肢在多样活动中具有更大的坚固性;二、腰带腰带与肩带相比,在各纲中缺少变化;鱼类的腰带作用很小,不与脊柱关连,这是和鱼的偶鳍不承担体重相关的;现代四足类的腰带皆与脊柱相连,作为脊柱与后肢之间的桥梁,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软骨鱼的腰带非常简单,仅是一条横贯躯干后部的软骨,名坐耻骨棒;棒之两端微向上突,称为髂骨突,可以认为是髂骨的雏型;腰带末与脊柱连接;硬骨鱼的腰带甚简单,仅由一对无名骨组成,其内缘后方有小部与对侧愈合;有尾两栖类的腰带大部分尚未骨化,髂骨的两端末骨化,坐骨也有一部分末骨化,耻骨仅由一块形如盾牌的软骨板组成,耻骨前端有上耻骨;无尾两栖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3部分构成;适应于跳跃生活,髂骨特别加长,前端与荐椎的横突相连,后端与对侧的髂骨相接;髂骨和荐骨之间的关节荐髂关节是可动连接,当蛙作跳跃动作时,该关节有推拉的移动;其他陆栖脊椎动物荐髂关节大多是不动连接;坐骨位于后部,耻骨位于腹面,三骨相连处的外侧为髋白;爬行类的腰带完全骨化,耻骨与坐骨之间分开,形成一个大孔,叫耻坐孔;左右耻骨在中线处结合称耻骨连合,左右坐骨结合称坐骨连合;这样的腰带结构可以减轻重量,而支持的力量并不减弱;鸟类腰带的3块骨愈合为一;并和脊柱的腰荐部综合荐骨愈合在一起,形成大的骨盆,这就增加了它的坚固性,成为后肢强有力的支持者;髂骨为一长大的薄骨片,位于背部,其下后方接坐骨,两者之间有髂坐骨孔;耻骨细长,伸延于坐骨的腹缘,两者之间形成一裂缝状的闭孔;左右耻骨在腹中线处末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这是和鸟类生产硬壳的大型卵相关的;产卵时,耻骨间距增大,局部去钙变软;哺乳类的腰带3对骨块愈合成一对无名骨,或称髋骨;左右无名骨与荐椎组成骨盆;3骨会合处共同形成的髋白,与股骨头形成髋关节;左右无名骨在腹中线形成骨盆合缝,因坐骨也参与形成,故末用耻骨合缝这一名称;雌兽在怀孕时,骨盆合缝之间韧带变软,使骨盆腔变大,以利于胎儿的产出;坐骨与耻骨之间的大孔,即闭孔,供血管与神经的通过三、附肢骨1、鱼类水生脊椎动物的附肢是鳍;鳍分两类:一类是不成对的奇鳍,如背鳍、臀鳍及尾鳍;另一类是成对的偶鳍,即胸鳍和腹鳍;无论奇鳍还是偶鳍都有鳍条支持;鳍条可分为鳍棘和软鳍条两种,前者刚硬而不分节,后者柔软分节且末端往往分叉;软骨鱼类的鳍已有偶鳍,奇鳍有两个背鳍、一个尾鳍和一个臀鳍;尾鳍为歪尾型;偶鳍有胸鳍及腹鳍各一对,都有基鳍骨、辐鳍骨及真皮鳍条;在雄鲨和鳐的腹鳍内侧,由后基鳍骨延伸出一对棒状交接器,称鳍脚clasper;硬骨鱼类的鳍偶鳍骨和软骨鱼略有不同,多数硬骨鱼偶鳍的基鳍骨消失,辐鳍骨退化或不存在,真皮鳍条直接连在带骨上;2、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和鱼鳍有很大的区别:鱼类的鳍是单支点的杠杆,只能依着躯体作相对应的转动,而陆生动物的四肢是多支点的杠杆,不仅整个附肢可以依躯体作相应的转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彼此也可以作相对应的转动,既坚固又灵活,适于载重和沿地面行动;四肢骨的典型结构,前后肢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骨块名称不同,肱骨股骨、桡尺骨胫腓骨、腕骨跗骨、掌骨跖骨、指骨趾骨;1两栖类的四肢从两栖类开始,发展了陆生五趾型附肢;蛙或蟾蜍的四肢和一般四足类相似,唯前肢的桡骨与尺骨愈合成桡尺骨;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成胫腓骨;有尾两栖类多数具四肢,少数种类仅具前肢,肢骨细弱,大部分末骨化;无足类如蚓螈营穴居生活,四肢均退化;2爬行类的四肢是典型的五指型四肢,比两栖类的肢骨更为坚强;指趾端具爪;是对陆地爬行运动的适应;和两栖类不同的是:后肢踵关节不在胫部与足部之间,而在两列跗骨之间,形成所谓的跗间关节;3鸟类的四肢鸟类向空中发展,四肢发生很大的变异,前肢变为翼以适应飞翔,前肢骨中桡骨较细,尺骨比较发达,翼羽即着生于尺骨外缘;腕骨仅留两块独立骨块,一块在尺骨之下,名尺腕骨,另一块在桡骨之下;名桡腕骨,其余腕骨均与掌骨愈合成为腕掌骨;前肢只有三指,其中第一和第三指短;只有一节指骨,第二指长,有二节指骨;鸟类后肢的股骨较短,胫骨长而发达,它是由胫骨和近端的跗骨相愈合而成,称为胫跗骨;腓骨很退化;跗骨的远端和跖骨愈合成为跗跖骨;同其他陆生四足类相比,鸟类多出这一节直立的跗跖骨;这可能和鸟类起飞和降落着地时增加缓冲力量有关;鸟类一般具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鸟类的趾数及朝前朝后趾数的变化是鸟类分类的依据之一;4哺乳类的四肢哺乳类四肢强大,善于行走,具有四肢的扭转和行走时四肢着地的特点;哺乳类的四肢经过扭转后近端紧贴身体,肘关节向后,膝关节朝前,支持体重及行走都极其稳健而灵活;高举身体离开地面,既稳固又有弹性,行走时前肢举起身体将之拉向前方,随之后肢则推动身体向前;这样效率既高,又很省力;在不同的哺乳类脚着地的部位也有不同;猿猴与人以全部脚腕着地行走,是原始的方式,称为跖行性;猫、犬等以脚趾着地行走,趾以上的部分抬起离开地面,称为趾行性;偶蹄类和奇蹄类如牛、马等以趾尖即蹄着地行走,称为蹄行性,这种方式,蹄着地面积很小,行走轻快灵活,适于快速奔跑;总的来说,哺乳类是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但纲内的变异很大,和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业:1.总结哺乳类头骨的特征,并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比较;2.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脊柱分化,在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脊椎动物学各纲主要特征复习总表

脊椎动物学各纲主要特征复习总表

脊椎动物学各纲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复习总表代表动物体形、分部皮肤及衍生物特点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分类(纲、特征)适应性特征鳞片、角质化皮肤腺作用头骨中轴骨肩带、腰带消化道消化腺呼吸方式呼吸器官结构循环模式心脏结构血管特点肾脏结构排泄物尾索动物门柄海鞘像一把茶壶身体外面有一层厚厚的被囊环形括约肌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内柱鳃呼吸成对的鳃裂开管式循环,可逆纺锤形,外包围心膜尿泡(小肾囊,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尿酸结晶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退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3纲逆行变态头索动物门文昌鱼分节,无分化明显的头、脑和感表皮,单层柱状上皮;真皮,结缔组织呈冻胶状尚无骨质的骨骼。

脊索为中轴骨是支持身体的主要结构分节现象明显。

肌肉呈口、咽、肠、肛门。

被肝盲囊同上闭管式循环。

无心脏但具能搏动的肾管背神经管。

前端内腔略微脑眼和眼点雌雄异体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终生官,仍属于无头类“〈”形动、滤食腹大动脉膨大,称为脑泡存在仅头索纲鳃裂客圆口纲七鳃鳗体呈鳗形,尾部侧扁,分头、躯干、尾皮肤裸露无鳞,富含粘液腺,体表粘滑为软骨,无硬骨,脊索终身保留,出现了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头骨(原始,尚未形成顶部)分节明显,排列成倒下是M形无上下颌,肠内有螺旋瓣鳃呼吸呼吸管,具有支持鳃囊的鳃笼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组成五步脑:大、间、中、小、延脑,无任何脑弯曲鱼纲两栖复习方法:两个同学一组,各自整理自己不熟悉部分内容,考试前将另外一部分内容阅读课本复习。

时间:两周由两张A3纸,最终整理为一张A3纸。

纲 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头、颈、躯干、尾、四肢。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

脊椎动物各纲的比较原肠衍生物:(内胚层的衍生物)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鳔或肺,肝、胰、胆囊,卵黄囊、尿囊水生动物无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呼吸系统:内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

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

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

鸟肺为一对海绵状体,肺的内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

两栖类开始有声带作。

爬行类的气管长,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除少数种类外,爬行类一般皆不发声。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目的要求通过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骨骼标本的比较观察,了解各纲骨骼系统的异同及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规律。

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整装及零散的骨骼标本,如鲤鱼、青蛙或蟾蜍、蜥蜴、家鸡、兔的骨骼标本,用于骨骼系统比较观察。

实验观察一、脊柱、肋骨1、硬骨鱼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已全部骨化、形成身体强有力的支柱,但它的分化程度很低仅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

每一个椎体的前后两面都向内凹,称为双凹椎体。

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空隙还有脊索的存留。

躯干椎和尾椎相同的部分有椎体、髓弓和髓棘,尾椎在椎体的腹面有脉弓和脉棘,躯干椎的腹面连接有单头式的肋骨。

肋骨按体节排列,一端与椎骨相关节,另一端游离。

2、两栖类的脊柱、肋骨脊柱除一般的增加坚固程度外,脊柱开始分区,椎体大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支持力加强且椎间关节较灵活。

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多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胸部因两栖类肋骨不发达,并不成为明显的区域。

有尾两栖类尾椎明显,但在无尾类只是一块尾杆骨。

肋骨很短,不与胸骨相连,对呼吸也不起任何作用。

有尾类的肋骨属双头式,即典型四足类肋骨的样式,肋骨以二头与脊椎骨形成关节:一头称肋骨小头,与椎体相连;另一头称肋骨结节,与横突相接。

无尾类的肋骨为单头式。

3、爬行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和尾5个区域。

椎体大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

颈椎数目比两栖类增多。

前两个颈椎分化为寰椎及枢椎。

枢椎向前伸出的齿突实际上是寰椎的椎体。

寰椎本身已无椎体,腹侧具关节面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

羊膜动物出现的寰椎-枢椎组合显然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保证头部能以齿突作为回转轴进行仰俯及左右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获得更充分的利用。

胸椎极其明显,与肋骨、胸骨相接成为胸廓。

荐椎的数目也加多,最少是两块,有宽阔的横突与腰带相连。

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比两栖类有所增强。

4、鸟类的脊柱、肋骨鸟类脊柱的分区与爬行类相同,但由于适应飞翔生活变异较大。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各类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

脊椎动物骨骼的比较目的要求通过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骨骼标本的比较观察,了解各纲骨骼系统的异同及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规律。

实验材料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整装及零散的骨骼标本,如鲤鱼、青蛙或蟾蜍、蜥蜴、家鸡、兔的骨骼标本,用于骨骼系统比较观察。

实验观察一、脊柱、肋骨1、硬骨鱼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已全部骨化、形成身体强有力的支柱,但它的分化程度很低仅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

每一个椎体的前后两面都向内凹,称为双凹椎体。

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空隙还有脊索的存留。

躯干椎和尾椎相同的部分有椎体、髓弓和髓棘,尾椎在椎体的腹面有脉弓和脉棘,躯干椎的腹面连接有单头式的肋骨。

肋骨按体节排列,一端与椎骨相关节,另一端游离。

2、两栖类的脊柱、肋骨脊柱除一般的增加坚固程度外,脊柱开始分区,椎体大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支持力加强且椎间关节较灵活。

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多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胸部因两栖类肋骨不发达,并不成为明显的区域。

有尾两栖类尾椎明显,但在无尾类只是一块尾杆骨。

肋骨很短,不与胸骨相连,对呼吸也不起任何作用。

有尾类的肋骨属双头式,即典型四足类肋骨的样式,肋骨以二头与脊椎骨形成关节:一头称肋骨小头,与椎体相连;另一头称肋骨结节,与横突相接。

无尾类的肋骨为单头式。

3、爬行类的脊柱、肋骨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和尾5个区域。

椎体大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

颈椎数目比两栖类增多。

前两个颈椎分化为寰椎及枢椎。

枢椎向前伸出的齿突实际上是寰椎的椎体。

寰椎本身已无椎体,腹侧具关节面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

羊膜动物出现的寰椎-枢椎组合显然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保证头部能以齿突作为回转轴进行仰俯及左右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获得更充分的利用。

胸椎极其明显,与肋骨、胸骨相接成为胸廓。

荐椎的数目也加多,最少是两块,有宽阔的横突与腰带相连。

后肢承受体重的能力比两栖类有所增强。

4、鸟类的脊柱、肋骨鸟类脊柱的分区与爬行类相同,但由于适应飞翔生活变异较大。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整理课件
14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 细胞间质组成,是身 体最大的钙库 (99%)。骨中的腔 隙充满血管和红骨髓。 骨板围绕血管和神经 成同心圆排列形成哈 佛氏系统,福克曼氏 管把纵向的哈佛氏管 横向连接起来,营养 哈佛氏系统。骨组织 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 细胞。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 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多细胞腺:少数鱼类和四足类具有。
①鱼类:深海鱼类多细胞腺特化为照明器。
②两栖类:分为粘液腺和浆液腺(颗粒腺,毒 腺)。粘液腺分泌粘液,浆液腺分泌有毒物质 (如蟾蜍的耳后腺)。
③爬行类:皮肤腺极为缺乏。少量皮肤腺均为 颗粒腺,分泌有害物质或外激素。
④鸟类:几乎无皮肤腺,仅有尾脂腺。
⑤哺乳类: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有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和保护等作用。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整理课件
6
单层扁平上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腔 面,组成肺泡壁,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很薄。
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内 腔面,分泌和吸收作用。
羊膜类全有胸骨,形成胸廓(例外:蛇,无 胸骨)。鸟类胸骨形成龙骨突。哺乳动物的 翼手目善于飞翔,胸骨也具龙骨突。
整理课件
47
软颅,咽颅,膜颅
P572头骨组成部分
整理课件
48
整理课件
49
软骨鱼只有软颅和咽颅,头骨顶部有一个未 愈合完全的窟窿叫卤门。双枕髁。
硬骨鱼头骨骨化,有一块骨片后颞骨加在头 骨后部,与肩带愈合,使头不能动。单枕髁。
两栖类腭方软骨后部骨化为方骨,麦氏软骨 骨化为关节骨,舌颌骨转化为耳柱骨进入中 耳成为听小骨。双枕髁。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1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1


心脏
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组成
硬骨鱼: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
软骨鱼:一心房静脉窦,动脉圆锥
两心房一心室(有不完全的膈膜),静脉窦退化
血液混合程度低
二心房二心室
二心房二心室
循环
类型
单循环
单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圆口纲
鱼纲
形成了鼓膜和中耳,中耳具有耳柱骨(传导声波),内耳出现瓶状囊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瓶状囊更发达
具外耳道,具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内耳的耳蜗管仅为一弯管
外耳出现耳廓,中耳有三块听小骨(镫、砧、锤),内耳的耳蜗管成螺旋状
视觉
盲鳗眼十分退化,其虹膜晶体已消失,七鳃鳗有眼,角膜发育不充分,无眼睑,有特有的松果眼和顶眼(有晶状体和视网膜,但仅有感光作用)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排泄
肾型
七鳃鳗:中肾
盲鳗:前肾,中肾
中肾
中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排泄物
尿素
陆栖种类为尿酸,水栖种类有氨和尿素
尿酸
尿素
膀胱

硬骨鱼有(导管膀胱)
泄殖腔膀胱
泄殖腔膀胱

尿囊膀胱


受精
体外受精
硬骨鱼:多体外受精
软骨鱼:多体内受精(雄性有鳍脚)
骨化程度低,骨片少(50―90块),软骨性硬骨和膜性硬骨均有
骨片减少(50―90块),均为硬骨,膜质骨增多,骨化良好,出现次生腭、颞窝
头骨40块左右,轻而坚固,愈合,充气(气质骨),脑颅扩大,枕骨大孔移到腹面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

脊椎动物六纲主要结构的比较表

成),无角质层,
有大量单细胞皮
肤腺
鱼纲
软骨鱼为软骨, 硬骨
硬骨鱼为硬骨
脊椎只分化为躯
干椎和尾椎,具
脊索残余
皮肤薄,裸露
(即无鳞、甲、
毛),表皮有轻
微的角质化,
有大量的多细
胞腺体——粘
液腺(毒腺 )
两栖纲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
皮肤干燥,缺乏皮
肤腺(少数种类有 体外被羽和角质 质层发达。皮肤衍
少量皮肤腺,如蛇 鳞,皮肤薄而韧, 生物复杂多样,有
圆口纲
肌肉分化程度 很原始,有明 显的肌节,呈 “W”型,顶 角朝前
软骨鱼:有完整
的软骨脑颅
硬骨鱼:骨片多 骨片少
双凹型、后凹
型、前凹型
双凹型、前凹型
骨化程度低, 骨片减少(50―90 头骨 40 块左右, 合,形成坚固完整
异凹型(马鞍型) 双平型,椎体间有 椎间盘(软骨)
块),均为硬骨, 轻而坚固,愈合, 的骨匣,颅腔增大,
爬行纲
五指(趾)型附肢 进一步完善,指、 趾端有爪,四肢在 体侧(还不能将身 体抬离地面)
鸟纲
明显,颈椎 1314 枚,灵活,代 明显,颈椎恒为 7 替前翅变翼的不 枚(极少数例外) 足 前肢特化为翼,
四肢经扭转(前肢 后肢移至身体腹
的肘关节后转,后 面,使身体抬高,
肢的膝关节向前转) 多具四趾,趾端
爬行纲
目增多,出现胸廓
硬骨
鸟纲
分化为颈、胸、
腰、荐、尾椎五
部分,具愈合荐
椎、尾综骨,开
放式骨盆
全身被毛,表皮和
真皮加厚,表皮角
形成的骨质构造
(实角如鹿角)
硬骨
哺乳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半球明显发达,新脑皮出现,小脑增大,脑五部分不位于一个平面上
大脑半球纹状体发达——鸟类复杂行为中枢,中脑视叶和小脑发达(体积大),与鸟类复杂的运动相适应
分化程度高,大脑半球发达,表面形成沟回,并由胼胝体相连,小脑及嗅叶发达,出现小脑半球
脑神经
10对
硬骨鱼10对,软骨鱼11对
10对
12对(蛇、蜥蜴11对)


心脏
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组成
硬骨鱼: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
软骨鱼: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动脉圆锥
两心房一心室(内有肌肉柱),静脉窦,动脉圆锥
两心房一心室(有不完全的膈膜),静脉窦退化
血液混合程度低
二心房二心室
二心房二心室
循环
类型
单循环
单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
圆口纲
鱼纲
眼球特别发达,具活动的上、上眼睑和瞬膜,有鸟类特有的栉膜(营养眼球和调节眼内压力),还有保护眼球不使其在高速飞行时变形的巩膜骨环,具前、后巩膜角膜肌,因而可行双重调节(可改变角膜凸度和晶体凸度)
通过睫状肌收缩改变晶状体的形状而调节视力,瞬膜趋向退化,眼睑着生睫毛,有泪腺
入口
没有上、下颌,呈漏斗状
具上、下颌,能自由关闭
横裂状
横裂状
上、下颌特化成喙
口缘出现肌肉质唇,为哺乳类特有
齿、舌
具角质齿,分布于漏斗上,有舌,但活动有限
齿分布于上、下颌(颌齿)及若干骨片上,同型齿,有的种类多出齿;有舌,但不能活动
齿不仅限于上、下颌骨上,为同型齿,多出齿,还具犁骨齿,舌肌肉质,可活动
分化为颈、胸、腰、荐、尾椎五部分,颈椎恒为7枚,封闭式骨盆
椎体
体类
无椎体出现
双凹型或后凹型
双凹型、后凹型、前凹型
双凹型、前凹型
异凹型(马鞍型)
双平型,椎体间有椎间盘(软骨)
头骨
非常原始,仅由包围脑的软骨盒和包围感觉器官的软骨囊组成,彼此间联系不紧密
软骨鱼:有完整的软骨脑颅
硬骨鱼:骨片多(100―180块),一部分是软骨性硬骨,一部分是膜性硬骨
硬骨鱼卵生,
软骨鱼多卵胎生
卵生
多卵生,少数卵胎生(毒蛇、某些蜥蜴)
卵生
胎生,哺乳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脑的
分化
脑开始分化为五部分,没有脑弯曲,五部分在一个平面上,大脑小
大脑分为两半球,主要部分是纹状体——嗅觉,中脑视叶和小脑发达,部分鱼类小脑不发达
两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出现了真正的脑皮——原脑皮(出现神经细胞),五部脑位于一个平面上没有明显弯曲,出现嗅觉中枢,中脑较发达,小脑不发达
体表被鳞(硬骨鱼的硬鳞、骨鳞由真皮形成,软骨鱼的盾鳞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无角质层,有大量单细胞皮肤腺
皮肤薄,裸露(即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甲、毛),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少数种类有少量皮肤腺,如蛇的毒腺,蜥蜴的股腺,龟的嗅腺),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鳞、爪、盾甲(龟外壳)均由表皮形成,骨质板(鳖)由真皮形成
齿多种(无咀嚼功能),为同型齿,端生、槽生、侧生,有肌肉质舌,可活动
无齿,有肌肉质舌,可活动
异型齿(门、犬、臼),槽生齿,再生齿,具唇,肌肉质舌,可活动,表面有味蕾
唾液腺


有,但无消化作用(湿润食物)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只有燕雀有口腔内消化
唾液腺发达(耳下、颌下、舌下、眶下腺),具有口腔内消化能力
体外受精(有抱对现象)
体内受精(雄性有交配器)
体内受精(无交配器)
体内受精(有交配器)
胚膜
无羊膜(有卵黄囊和浆膜)
无羊膜(有卵黄囊和浆膜)
无羊膜(有卵黄囊和浆膜)
产羊膜卵(有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膜)
产大型羊膜卵(有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膜)
羊膜卵(有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膜)
生殖
方式
卵生(盲鳗♀♂同体)
有五指(趾)型附肢,四肢在体侧(蛙前肢四指,后肢五趾)
五指(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指、趾端有爪,四肢在体侧(还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
前肢特化为翼,后肢移至身体腹面,使身体抬高,多具四趾,趾端有爪,具跗蹠骨和跗间关节
四肢经扭转(前肢的肘关节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移至身体腹面,强健有力适于奔跑
皮肤
皮肤裸露,表皮、真皮薄,无角质层,表皮内有许多单细胞的皮肤腺(粘液腺)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内骨骼
软骨
软骨鱼为软骨,
硬骨鱼为硬骨
硬骨
硬骨
硬骨
硬骨
脊椎
分化
脊索发达,终生存在,出现雏形的脊椎骨
脊椎只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具脊索残余
脊椎分化为颈(1枚)、躯干、荐(1枚)和尾椎4个部分
多数分化为颈、胸、腰、荐、尾椎五个部分,颈、荐椎数目增多,出现胸廓
分化为颈、胸、腰、荐、尾椎五部分,具愈合荐椎、尾综骨,开放式骨盆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排泄
肾型
七鳃鳗:中肾
盲鳗:前肾,中肾
中肾
中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胚胎时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排泄物
尿素
陆栖种类为尿酸,水栖种类有氨和尿素
尿酸
尿素
膀胱

硬骨鱼有(导管膀胱)
泄殖腔膀胱
泄殖腔膀胱

尿囊膀胱


受精
体外受精
硬骨鱼:多体外受精
软骨鱼:多体内受精(雄性有鳍脚)
12对
12对
感觉
嗅觉
具单个外鼻孔与嗅囊
具成对嗅囊和外鼻孔
出现犁鼻器和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具嗅觉和呼吸双重功能
具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后部,犁鼻器发达
很不发达
发达,有复杂的鼻甲以扩大嗅粘膜的面积
听觉
只有内耳,有两个半规管,主要为平衡器官,无蜗管
只有内耳,无蜗管,有3条半规管,主要为平衡器官,也有感受声音的作用
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和泪腺,眼和高等动物眼的构造基本相同,但晶状体不具弹性,不能改变曲度调节视力,靠晶状体缩肌(或镰状突)的收缩与放松来调节视力,鱼眼适于水中,近视
眼具眼睑、瞬膜和泪腺以保护眼球,角膜凸起,晶状体小而扁圆,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空气中远视
眼睑可活动,并出现真正的泪腺,晶状体形状可调节,具睫状肌,可调节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以及改变晶体的凸度,真正适于陆地上远视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呼吸
器官
鳃囊(鳃丝起源于内胚层)
鳃(鳃丝起源于外胚层),软骨鱼有鳃间隔,硬骨鱼无,具有鳃盖
幼体用鳃,成体用薄壁囊状肺、皮肤进行呼吸;有些水生种类终生有鳃
有隔囊状肺,与气体接触面增大
实心海绵状肺,体积较小,由各级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网组成,有9个气囊辅助呼吸
海绵状肺,具有弹性,由微细支气管和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面积极大地增加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肌肉
肌肉分化程度很原始,有明显的肌节,呈“W”型,顶角朝前
肌肉保持肌节现象,躯干两侧的轴肌发达,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附肢肌不发达
肌节现象已消失,仅躯干肌保留着分节特点,附肢肌发达,开始有皮肤肌,但还不发达
肌节现象完全消失,肌肉系统进一步分化,躯干肌复杂化,出现皮肤肌和肋间肌
气管


喉头气管室
有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具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分开,进食时不影响呼吸
气管分化级数更多,具鸣管
气管由一系列软骨环支持,次生腭完整以及软腭的出现使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喉部结构复杂
呼吸
方法
鳃囊呼吸
鳃呼吸
鳃呼吸,咽式呼吸、皮肤呼吸
咽式呼吸,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
双重呼吸
胸式呼吸(肋间肌),腹式呼吸(隔肌)
主要飞行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发达,集中在身体中部,后肢肌、皮下肌也较发达,还有特有的鸣肌、栖肌
四肢肌肉发达,皮肤肌发达(抖动皮肤、表情肌——灵长类),有强大的咀嚼肌和特殊的膈肌


消化道
口腔→食道→肠(直管)→肛门(肠中有螺旋瓣)
口腔→咽→食道→胃→肠(胃肠分化不明显)→肛门(软骨鱼为泄殖腔孔);软骨鱼肠中有螺旋瓣,硬骨鱼无
体外被羽和角质鳞,皮肤薄而韧,除具尾脂腺外,缺其它皮肤腺,具有由表皮衍生的多种角质物(如羽毛、喙、爪、鳞片等)
全身被毛,表皮和真皮加厚,表皮角质层发达。皮肤衍生物复杂多样,有表皮分化形成的毛、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角质构造(鳞片、爪、指甲、蹄、角)和由真皮形成的骨质构造(实角如鹿角)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雏形盲肠(首次出现)→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
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短)→泄殖腔→泄殖腔孔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形成了鼓膜和中耳,中耳具有耳柱骨(传导声波),内耳出现瓶状囊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瓶状囊更发达
具外耳道,具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内耳的耳蜗管仅为一弯管
外耳出现耳廓,中耳有三块听小骨(镫、砧、锤),内耳的耳蜗管成螺旋状
视觉
盲鳗眼十分退化,其虹膜晶体已消失,七鳃鳗有眼,角膜发育不充分,无眼睑,有特有的松果眼和顶眼(有晶状体和视网膜,但仅有感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