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学第八章
第八章税收
所得税的类型 分为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和分类综合所得税三类:
(1)分类所得税 分类所得税是指将所得按某种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对不
同类别的所得分别计征所得税。 (2)综合所得税
综合所得税是指将纳税人的全部所得汇总在一起,按统 一规定的税率征税。 (3)混合所得税
混合所得税是指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的综合,是对 某些所得按类别分别征税,而对其他所得合并综合征税。
第三节 税制结构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二、税制结构的内容 三、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以及税制改革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税制结构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以某种税或某类税为主体与
其他税种相互联结配套的税收体系。 二、税制结构的内容
税制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税种的设置、主体税种的选择以 及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的配合。 1、单一税制是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2、复合税制是多种税收并存的税制结构。 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 二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 三是以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工 商 所 得 税
车
船 使 用 牌屠 照宰 税税
城 市 房 地 产 税
农
文
牧
化
业
娱
关 税契 乐
税
税税
车
一 九 七 三 年
工牲
商
畜 交
税
易 税
集 市 交 易 税
船 工使 商用 所牌 得照 税税
屠 宰 税
城 市 房 地 产 税
关 税
农 牧 业 税
契 税
(10)
一
盐 税
产增 品值 税税
九
八
四
年
(33) 土
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如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 有时是分离的,如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
地方财政学
地方财政学什么是地方财政的问题?●房价是涨还是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上调至3000元●金融危机对郑州和东莞影响的不同●“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郑州公交卡8折,北京公交卡4折●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通知第一章导论●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我国地方财政的现实特点一、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一)多级政府●城市国家:一级政府●联邦制国家先有地方,后有中央,州是主体(类似欧盟形成方式)联邦、州、地方政府●单一制国家先有中央,后有地方(二)地方政府的典型模式●地方自治、地方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何处?)●地方政府: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其他级别的政府的统称。
分三类:●基层地方政府:直接与当地居民联系●最高层级地方政府:直接与中央联系●中层地方政府:前二者之间1、英国型地方政府制度●以地方议会为中心的分权制模式(地方自治)●地方政府具有法律人格和独立地位(过去由英王特许,现由法律授予)●地方政府以地方议会为核心,地方议会的各委员会实际处理事务,任命常任官员●中央没有设立统一主管地方政府事务的部门,各级政府无隶属关系,体现“职能调整”2、法国型地方政府制度●中央监督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留有封建社会的痕迹)●地方政府体制大致相同,所辖行政区划整齐划一●“议政合一”的地方政府机构,在大区、省还设有中央政府派驻的机构,设国家代表●中央设内政部,负责省长的提请任命和主要助理官员的直接任命●虽然地方议会有自主权,仍处于中央监督之下3、德国型地方政府制度●地区整体性从属原则●“地区整体从属”:上级政府仅履行“不能由下级公共机构有效履行的职责,各级政府部门对本级政府负责,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具有作为地方自治单位和国家行政单位的双重属性(比如处理上级下达的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联邦基本法、州宪法、地方宪章法保护(法律上没有上下级关系);4、中国型地方政府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于一般的单一制●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双重属性”,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代会没有上下级关系,但有监督和指导关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少数民族自治,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政府,但享有高度自治权(三)地方政府级次与地方财政体系1、联邦制国家一般分三级●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2、单一制国家,相对可以多,三级也不少●日本: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相当于镇)村;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
《财政学》 8第八章 国债
=110.17
三、国债的偿还-方法
政府
一次 偿还法
分期 偿还法
抽签 偿还法
以新换旧 法
投资者
市场 购销法
(二)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到期国债
资金
Hale Waihona Puke 偿债基金财政盈余预算列支
举借新债
目录
1
国债概述
2
国债制度
3
国债规模与效应
第三节 国债规模与效应
一、国债规模 (一)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有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
资金 投向
利率 走势
(二)国债发行方式
国债
直接发行
间接发行
1、直接(私募)发行
发行人
财政部
国债 资金
认购人
投资者
特点:一对一的谈判 优点:费用低;更好满足双方需要 缺点:面太窄
2、间接(公募)发行
发行人
财政部
国债
认购人
投资者
资金
中间人
特点:一对一多 优点:面宽
大银行
缺点:费用高;
不能很好满足双方需要
钢材 64亿
(二)国债的挤出效应
1
挤出效应:国债将私人投 资挤出国民经济。
资金、利率挤出 2
项目挤出 3
(三)货币效应
中央政府
国债100亿
货币100亿
家庭储蓄
货币增加
货币总量不变
等量减少
(三)货币效应
中央政府
国债100亿 货币100亿
商业银行
收入增加
存贷减少
央行抵押贷款
贷款不变
货币总量不变 货币总量增加
价格11.5万。
地方财政学(word版)
导论一、什么是地方财政学:又称地方公共财政学,也叫地方公共部门经济学,它是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方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方财政学侧重研究地方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重点研究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二、什么是政府:关于政府有两种不同观点:政府有机论和政府机械论。
政府有机论—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由政府代表国家制定社会目标。
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该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政府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因此,个人是一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地方财政学以政府机械论为基础。
三、地方财政学的主要内容1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市场有效→市场失灵→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宏观经济稳定增长2、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公共选择3、地方政府支出活动:地方政府商品和服务供给4地方政府收入活动:税收、使用费、地方债等第一章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一、竞争市场效率(一)帕累托效率:如果不使他人的境况变坏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则当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效率配置。
帕累托改善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境况恶化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假设:所有生产者和所有消费者都是完全竞争者 (比如不存在市场影响力);存在所有各种产品的市场。
给定这些假设条件,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表明,资源配置必然会出现帕累托效率结果。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二、市场失灵1.垄断(1)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产出数量满足整个市场需求时仍然处于下降阶段,因而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成本最低即最有效率,而更多厂商同时进行生产则缺乏效率。
地方财政学
名词解释:1.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
或者说,财政联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就是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2.偏好误识: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在确定公众个人偏好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是带有随机性的,存在“偏好误识”,从而错误地把自己的偏好强加到全体国民头上。
3.地方财政能力: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通常是指实际财政收支能力与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即财政能力的静态体现。
广义:从现象动态发展、监督与管理、市场运行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
包括地方财政的综合与核心能力、配置与调控能力、现实与潜在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5.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与购买支出相对应,它是指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无偿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6.财源:能够对财政提供收入贡献的经济源泉。
7.地方财源建设:地方财源建设即地方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依据地方经济和财政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地方财源进行规划、培植、拓展等,是地方财源达到充裕和优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8.费收入:地方政府的费收入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的部分补偿。
9.购买性支出: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10.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性、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11.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就是一定财政年度内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额。
财政学—名词解释
6、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是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
二是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3、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
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指标有两个,分别反映不同的经济内涵。
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1、财政平衡:
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
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
三是收支相等。
2、预算赤字(又称“财政赤字”):
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2、国债发行市场:
是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3、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第1章 导论 《地方财政学》
01
CHAPTER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政府组织表现出清晰的、内在的层 次性。根据行政级次,可以将政府分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 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多级政府的存在是地方财政产生和 存在的基本前提。
中央 政地府方 政府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二、多级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一)对于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
根据《辞海》的解释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 对称。这一定义将除中 央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 都归于地方政府。
《中外政治制度大辞典》 广义的地方政府是与中 央政府的对称。
狭义的地方政府则是直 接治理一个地域及其居 民的一级政府,即基层 政府。
二、多级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三)单一制国家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单一制国家通常只有一部宪法和一套政府体系,国家的
一切权力属于中央政府。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采取了单一制的 组织形式,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 土耳其、埃及、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还有中国 等。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第六章至第八章研究我国地方财政的现实运行状况。
关键概念
地方 分权 型单 地方一制 政府国家
中央 集权 型单 一制 关国键家
概念
中央 财政
地方 财政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1.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1)英国 英国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地方政府具有法律人格和独立地位,它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 权利、承担义务,在法律范围内负责广泛的地方事务。 (2)地方政府以地方议会为核心代表机关。 (3)在中央,没有单独设立统一主管的负责地方政府事务的部门, 而是按地区分别设立苏格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和北爱尔兰事务部; 对英格兰地区事务,则主要由副首相府主管。在地方,政府间的职责范 围大多相互分立,各级政府无隶属关系。
财政学课后作业答案(1-13章)
第一章P.164.a.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增加了。
如果政府规模是由其直接支出来衡量,这项法规不会直接导致政府支出的增加。
然而,这可能会导致较高的遵从成本,并在“规制预算”中得到体现。
b.这项法律可能不会增加政府支出,但遵从这些管制的高昂代价将会增加管制预算。
c.很难说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因为难以确定这一现象是反映了政府规模的扩大还是缩小。
一种可能是,GDP保持不变,而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减少;另一种可能是,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但增长的比率低于GDP同期增加的比率。
同时还应考虑同期联邦政府的信贷、规制活动以及州和地方的预算等。
d.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总体上可能并不改变。
如果联邦减少向州和地方政府的补助,联邦预算将要缩减。
然而,如果州和地方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抵消这一影响,把各级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规模并不会以想象的幅度缩减。
第二章P.327.利用相关软件可以得出结论:赤字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但仅仅5年的数据得到的检验结果并不可靠。
因为货币政策、经济活动的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率。
第三章P.494.a.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 UL+UA时,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斜率为-1的直线。
就整个社会而言,两人的效用对社会福利的边际贡献是相等的,即社会对二者的效用同等重视。
b. 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 UL+2UA时,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斜率为-2的直线。
这表明,与利维亚相比,社会两倍重视于奥古斯塔斯的效用。
c.结合效用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该种社会福利函数下的两种可能的最优解如下图所示。
ULUL8.当马克的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朱迪收入的边际效用时,社会福利最大化。
对已知条件中的两个效用函数求一阶导数,使MU M=MU J,则最大化条件为I J=4I M,因为固定收入是300美元,这意味着马克应该有60美元,朱迪应该有240美元,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10.a.错误。
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要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地方财政学
地方财政学地方财政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方财政学概述一、地方财政的产生(一)随着多级政府的出现而形成的(二)各级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合理分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二、地方财政的特点(一)各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稳步增长,已构成各国财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方财政支出与全部政府支出的比重一般均为2/3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18.6%,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基本背景是城市化与人口不断增长我国还应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加以解释(二)我国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为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三)地方总收入中,各项税收约占85%(四)省以下各级地方财政中的预算外资金数额较大96年起,地方预算外资金构成:行政事业性收入基金、附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乡镇自筹统筹收入其他收入(五)地区间的差别性及由此引起经济资源的流动性将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区)、县、乡五级政府体制第二章地方财政职能第一节资源配置职能一、含义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行使该职能(一)地方性公共产品及其有效供给大多数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有明显的地域限制,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会产生福利损失。
结论:若一国范围内各地公共产品需求差异很大,且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采取分权的提供方式,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二)最佳的辖区规模在既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提供水平下,地方辖区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度。
显然,地方辖区的规模和该地的居民数是相互决定的。
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既定公共产品水平下最佳居民规模的决定既定居民规模下最佳公共产品的决定最佳组合的决定介绍桑德勒和祁哈特(Sandler,schirhart,1980)的研究成果该模型假定收益没有外溢假定辖区居民都具有相同偏好假定随着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是递增的现实中,不能期望每一种公共产品都要由不同规模的辖区提供(三)蒂博模型(Tiebout Model)的主要内容及理论价值在竞争性的辖区间,人们可根据对公共产品和相关税率的偏好决定居住地,实现自由和无成本的流动,此时资源也能达到最佳配置。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辨析简答综合第一章导论1、地方政府的特点(1)、身份双重性(2)、职能双重性(3)、地位隶属性(4)、权力有限性2、地方财政存在的依据有哪些?(1)国家管理的层级性一、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实现1、国家职能与财政2、财政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的作用二、国家与国家管理的层级性1、从公共物品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改善公共物品的质量,贴近民众需要。
2、从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成本最小化增强政府责任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可治理性3、从政策创新的角度政策实验和创新(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一、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1、财政与公共需求的关系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
具体体现在公共物品上。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需求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活动集中提供或者由具有政府性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满足。
2、公共需求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按受益范围和效用溢出程度划分:全国性的,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从横向划分: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服务性(3)居民偏好的差异性一、居民偏好的区域性特征消费偏好差异公共利益多样化二、居民偏好与地方财政第二章地方财政的职能P301、概念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
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地方性公共产品拥挤性成本2、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如何分配的?3、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专题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部分发达国家事权与财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地方财政能力差异1、概念地方财政能力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地方财政学
1、地方政府的产生由于社会成员各自的自发行为在某些方面不能够促进其利益导致了政府的产生,而当一个社会的成员越来越多,低于越来越广阔,公共事务越来越复杂,单一的政府已难以有效的处理全部的事务时,就需要构建一个由多级政府组成的政府有机体,从而产生了地方政府,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和乡五级政府体制。
2. “用脚投票”,是指资本、人才、技术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公共服务的行政区域。
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策壁垒的消失,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进行环境的选择,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显示了他们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
由于每个人都选择了最符合其意愿的辖区居住,因此,各成员在各辖区的分布达到了均衡,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
理论贡献:它为人们对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提供了一种“用脚投票”的准市场办法。
3.同源课税:又称分率征收、税基共享。
征收方式:1)中央与地方对同一税基分别设立各自的税种,设计各自的税率,由各自的税务机构分别征收;2)中央与地方对同一税基分别设立各自的税种,设计各自的税率,但由其中一个税务机构征收入库,再在国库中进行划解分成;3)中央与地方合并设立一个税种,只设立一个税率,由一个税务机构征收,入库后再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划解分享。
4、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一种财力和资金的无偿转移,这种财力和资金无偿转移的程序、规则和方法构成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为什么有:既是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调控经济,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或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收入在地区间再分配的手段,同时,也是受补政府的一个重要得收入来源。
目的原因:1)使外部效应内部化;2)弥补财政缺口;3)解决财政的横向不平衡;4)确保全国统一的最低服务标准;5)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6)体现拨款者希望受让者增加自己收入的意图。
分类:有条件的拨款;无条件的拨款;分类拨款。
目标:内部效应最大横向财政不平衡:是指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收入能力、支出水平以及最终在公共服务能力上所存在的差异。
财政学-税收基本知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1.税收的强制性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税收的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术语——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
《地方财政学》课件
非税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受到政 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 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需要规范 透明,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 现象的发生。
公债收入
公债收入是地方政府通过 发行公债筹集的财政收入 ,包括建设公债和财政公 债等。
公债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受 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 况、信用评级等因素的影 响。
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结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对于制 定和实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地方财政政策的展望
加强政策协调、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地方税收收入
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 。
非税收入
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 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 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付等。
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机制
02
阐述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原理,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
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03
分析当前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
地方财政绩效管理
地方财政绩效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解释地方财政绩效管理的定义,阐述其对于提高财 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ABCD
公债收入具有期限长、利 率低等特点,可以满足地 方政府的长期资金需求。
公债收入的发行和管理需 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 定,确保市场公平、公正 和透明。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四、财政风险矩阵
(一)风险矩阵的概念 按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白海娜的风险矩阵, 政府财政风险可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两类。 前者是指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承担和履行的 责任义务;后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必须承 担和履行的责任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全部内 含于政府职能中,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是显性, 有的是隐性。
16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二)收入风险 财政收入风险,体现为财政吃紧,财政经常性预算平衡难度 大。由于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单一,加上存在“虚收” 现象,预算安排的法定支出难以正常足额地及时地支付。主要表 现如下: 一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可调配财力十分有限,抗风 险能力很低。 二是税源结构单一,“资源型”财政发展受限,收入总量增 长缓慢。有的地方财政长期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税源 结构比较单一,导致收入总量增长缓慢。 三是地方财政“虚收”的现象严重。部分银行和企业存在上 缴财政收入的虚假性的现象,造成虚盈实亏,增大了地方财政收 入的水份,增大了财政未来面临的风险。1999年江西省宜春市某 镇完成财政总收入745.1万元,其中用银行贷款和预算外资金垫税 168.2万元。使乡镇财政收入的水份增加,可用财力严重不足。
9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1)含义: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 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 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 性。 (2)特征:诱发地方财政风险的因素广泛(内部 和外部风险);风险具有明显的传导性(不同级次 政府之间,政府与国企之间);风险具有普遍性 (县乡);风险具有转轨性(权利和利益的扩张冲 动);风险是一种隐形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将风险 处理成隐形风险,长期掩盖,P.266)。
14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3.显性或有债务风险 这主要是指由政府公开承诺、担保而形成的债务,其 中包括由地方财政部门担保转给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 的国债转贷资金。如果这些债能按时偿还,则不须财 政承担;但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则财政就要负连带 责任,最终成为财政债务。据调查,某省由政府提供 担保的债务占债务总额的14.4%,其中乡镇担保债 务占债务总额的11.2%。
第七章 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地方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 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另有规定 外,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我 国许多地方财政存在预算内和预算外活动, 预算外活动以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 量赤字,产生财政风险。
1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一、风险的概念 确定性事件:肯定会发生的事件,具有 100%的可能性。 风险事件:知道整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
负债
显性(由 特定法律 或合同确 认的政府 负债) 隐性(政 府道义上 的责任, 主要反映 公众预期 等) 直接(任何情况下都要产生的 或有(基于特定事件的发生而产生的责任) 责任) 对内、对外的主权借款(签订 合同的政府借款和政府发行的 债券);预算法规定的支出;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期预算支 出(公务员工资、养老金) 公共投资项目的未来经常性费 用;法律没有规定的未来公共 养老金;没有法定责任的社会 保障计划;没有法定责任的医 疗保险(中期公共支出政策) 政府为非主权贷款、地方政府以及公共部 门实体(开发银行)债务提供的担保;政 府为抵押贷款、学生和小企业提供的贷款 担保;政府为贸易、汇率外国政府借款和 私人投资提供的担保;国家保险计划(对 存款、自然灾害提供的保险) 地方政府、公共或私人实体对未来担保的 负债以及其他负债违约;银行破产(超出 国家保险范围之外);未担保的养老基金、 失业基金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失败; 中央银行未能履行责任;抵抗私人资本外 逃的紧急财政援助;环境破坏、自然灾害、 军事行动等。
17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三)支出风险 地方财政的支出风险就是因收入短缺而造成地方财政基 本职能的部分丧失所形成的风险,比如政府部门的人员工资、 办公经费、教育、卫生、农业和公检法经费等法定支出不能 按时足额拨付,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实现和社会稳定运行。 由于受经济规模、质量、结构及体制的制约,一些地方 的财政收入增幅虽小,但又必须为政府运转、各项改革和经 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特别是深化 改革、社会转轨的过程中,诸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粮 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提高公务员 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和措施,以及财政供养人 口逐年增加等因素,都使地方各级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 因此,财政负担过重,增支压力大、刚性强,收支矛盾突出 是地方财政支出风险的集中表现。
10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二、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债务风险 1. 显性直接债务风险 地方财政的显性直接债务主要包括国债转贷而形成的 债务、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粮食亏损挂账和乡镇财政 债务。 (1)国债转贷资金是从1998年开始实行的,它是由财 政部统一发行并转借给地方,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使用和还款的部分,构成地方财 政的显性直接债务。 (2)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近年来,欠发行政事业单 位职工工资已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欠发工资对地方政府 而言,无疑是显性直接债务。
18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四)赤字风险 地方财政的赤字风险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由于县、乡财 政税源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而经常性支出却呈刚性增长,财 政入不敷出的矛盾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如江西省1998年全 省赤字县、区34个,赤字额达4.85亿元;2001年赤字县达74 个,赤字额达10.58亿元。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中, 1990年有16个是赤字旗县,赤字额为0.48亿元;2000年分 别为47个和3.7亿元。县乡财政是各级财政的基础,县乡财政 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地方财政运行的基础。县乡财政 出现赤字,且赤字金额不断增长,并开始向上一级蔓延,其结 果必然导致整个地方的财政状况的恶化和财政风险的积聚。 以上的分析表明,地方财政风险虽然直接表现为财政的收 支失衡,但这种失衡会影响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 权威及基层政权的稳固。
7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二)风险矩阵中的财政风险
政府债务实际上可分为四类:显性直接债 务、隐性直接债务、显性或有债务和隐性或有 债务,相应的政府债务风险也有四种:显性直 接债务风险、隐性直接债务风险、显性或有债 务风险和隐性或有债务风险。
8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不确定事件:决策者不能预知事件发生最终 结果的可能状态以及相应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 分布。
2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二、财政风险
1.财政风险是指政府不适当的财政活动给政府进一步的财政 活动以及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的可能性。 2.另一种提法是,“财政风险是专指财政领域中因各种不确 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财政资金遭受损失和财政运行遭到 破坏的可能性。” 前一种是假定政府的特定行动(财政活动)引发了财政风险, 那么减少或规避风险的途径主要在于改变行为主体的活动范 围、方式、方法。后一种提法是假定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合理 的,但活动的最终结果受各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 素影响,不受行为主体控制。那么,减少或规避风险的主要 途径就是改善环境因素以减轻其不利影响。
15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4.隐性或有债务风险 是指政府没有承诺和担保的债务,但这些债务一旦出现危机, 政府从公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必然会加以干预,投入资金,承担 责任。从地方财政来看,这种债务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亏损和对 供销系统的援助。 近年来,农村合作基金会、供销社股金会等名目繁多的投融 资组织非法融资等问题相当严重,许多已转化为地方政府新的债 务。地方金融企业的风险是财政的或有风险,一旦出现支付缺口, 必然由政府承担部分偿还责任,构成隐性财政风险。目前,地方 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或有风险首先表现为不良资产,不仅 数额大比例高,而且由于企业欠息不断增加,不良资产呈上升趋 势。由此银行经营风险会转化为财政风险,全部的还款压力转嫁 到了各级财政上,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所筹集的资金,虽然在改善城市基础 设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起 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引发的还款压力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风 险。
11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3)因粮食亏损挂账而形成的债务。我国粮食价格长期 被政府所控制,从1979年以来,为了农民的利益,粮食 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同时,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利益,粮食 销售价格长期基本不变,从而造成粮价倒挂,已成为财政 的沉重包袱。到目前为止,粮食企业亏损累积额已达 2400亿元(吴敬琏,2001)。各地粮食亏损挂账金额高 低不同,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你看,有的省区在1998年5 月,新增粮食挂账就已达到94.1亿元,1998年以后仍有 未统计的新增挂账。粮食亏损挂账最少的也有29亿元。 虽然上级财政给了调增省级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总额、增拨 资金、拨付中央储备粮新陈品质差额补贴等政策,但是, 由于部分省挂账数额巨大,消化起来非常难,这些都对财 政的平稳运行造成了隐患。
13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
2.隐性直接债务风险 隐性直接债务主要是指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这个缺口到底有多大,众说不一。从各省市自治区的情 况来看,2001年社保资金缺口达4-30亿元左右。资金 严重不足,再加上历史陈欠不能足额收缴,这些都将给 社保支出带来较大风险。特别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 立,企业破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费用支付 的负担加重等,给社保收支平衡及保持适当的结余带来 很大的不确定性,将直接造成社会安定方面的隐患,财 政势必因兜底机制而承担方法
三、财政风险的种类(续) 外生性财政风险是指由非财政行为所引致的财政风 险。外生性财政风险有三类:一是由政府的其他经济行 为所引致的财政风险。比如,由政府的金融活动、国有 企业活动、政府担保行为等引致的财政风险。二是由政 府的非经济行为所引致的财政风险。比如,由政府承担 的社会保障活动等行为引致的财政风险。三是由非政府 行为所引致的财政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 外敌人侵所导致的战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行为 引致的财政风险。财政对企业的支持属于政府的经济行 为,由此产生的风险属于外生性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