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甘肃地名好听 有什么来历呢
甘肃省情知识之历史沿革
甘肃省情知识(简介)之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甘肃省以古甘州,肃州两字首字而得名,简称“甘”或“陇”。
甘肃县的建制早于省的设置,从春秋时期萌芽开始算起,迄今已达两千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置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从元代开始正式设置甘肃省,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甘肃省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远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上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
进入新石器时代,甘肃东部的大地湾文化,以其历史之久远,内蕴之厚重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源头,与中原一带的仰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商代,甘肃境内有羌,共(今泾川县),密(灵台县)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现天水市定居下来。
公元前668年,秦国设邽县(今天水市麦积区南),冀州(今甘谷县)。
这是甘肃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
西汉时期又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郡。
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
甘肃属凉州,共辖10郡,2属国,99县。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省境共置凉州1州,12郡,77县。
大部分地方属魏国,南部的部分地方属蜀国。
西晋时期,省境设凉州,秦州,兼属雍州,统12郡,72县。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
北魏时,甘肃境设置8州,35郡,91县。
北周时,甘肃境设22州,56郡,104县。
隋初,省境设16郡,76县。
唐朝时期,省境设22州,辖67县。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上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
公元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甘州区)。
省辖7路,5个直隶州,4个府,22属州,24县。
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
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设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共设13布政使司,甘肃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甘肃省平凉市县名字的由来
甘肃省平凉市县名字的由来公元376年(建元十二年),前秦大帝苻坚在长安的西门户阴槃(今甘肃平凉)厉兵秣马,以凉主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兵十三万进攻前凉,八月秦兵临其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张天锡被逼出降,前凉至此灭亡。
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史册。
(另一说是:公元358年,即永兴二年置平凉郡,有误,原因是苻坚于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6月弑暴君苻生即帝位,改元永兴,之后10年中,平定叛秦计10起,加之其它天灾人祸相继发生,因此,说苻坚公元357年即帝位,358年即进攻或欲伐前凉,既违背史实,又不合情理。
)静宁:汉置成纪和阿阳县,宋置德顺军陇干县,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德顺军为德顺州,元代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取“安静宁谧”之意,静宁之名始见史册。
元、明、清代为静宁州,1913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泾川:西汉时期,曾在泾河川道设安定县。
北魏太武帝神䴥三年(430年)初置泾州,治安定,辖5郡。
至德元年(756年),因“安史之乱”改安定郡为保定郡,安定县为保定县。
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因水得名,意为泾水之川。
灵台:始建于隋、唐时期。
《诗序》“灵台,民始附也。
文王受命,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诗中首写庶民高兴,感念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功德,密民踊跃地于今中台镇为文王建造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相沿至今。
崇信:唐贞元四年(788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始筑城屯兵,并令左神策军徐畜马屯田,防御吐蕃,名曰崇信城,取“尊崇信义”(崇信县志为“尊崇信任”,有误)之义,为左神策军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崇信之名始见史册。
宋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县名沿用至今。
华亭:北魏晋泰二年(532年)为了战争需要,筑城置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605年)始置华亭县,县因镇而名。
庄浪:始自公元十三世纪初元王朝创建时期设庄浪路,以吐蕃庄浪部族命名,庄浪系藏语,汉译野牛沟,是其部族原居之地。
甘肃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甘肃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从春秋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分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
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
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辖甘州、肃州(今酒泉市)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
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
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
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又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省名随沿用至今。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兰州市: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
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
甘肃省各市,县名的来历 ~
甘肃省各市,县名的来历~显示全部0条评论>>我也说一句...文志奇:[转]~甘肃省各市,县名的来历~9月19日21:01<共13张照片>甘肃省各市,县名的来历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省... 甘肃省各市,县名的来历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简称甘。
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兰州: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
兰州名称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
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
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
现为甘肃省省会。
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定西名字的典故
定西名字的典故
定西,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其地名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典故。
据史书记载,定西地名与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将白起有关。
公元前270年,白起率领秦军攻打赵国,在定西地区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场胜利,白起将此地命名为“定西”,意为“平定西方敌人”。
从此,定西地名沿用至今,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
定西地名的历史演变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在汉、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定西地区先后设立了郡、州、路、府等行政单位,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明代以后,定西地区逐渐走向衰落,但地名仍沿用不变。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定西地名才得以恢复,并逐渐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城市。
定西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对历史的记忆,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智慧。
在白起等历史名将的率领下,定西地区屡次抵御外敌入侵,为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定西地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时至今日,定西地名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价值。
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也成为外来游客了解定西历史文化的窗口。
定西地名所蕴含的底蕴,激发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同时,定西地名也激励着当地人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定西地名源于一个悠久的历史典故,见证了定西地区的历史变迁。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定西名字的典故
定西名字的典故【定西名字的典故】在中国各个地区,许多城市和乡镇都有独特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常常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定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不例外。
本文将介绍定西名字的典故,探讨这些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
一、定西市概况定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该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
定西市下辖11个县级行政区,人口超过300万。
二、定西名字的来源1. 关于“定”的解释定西市名字中的“定”字,是源自古代的称谓,主要表示该地区的特定定位或地位。
在历史上,定王是各个时代的统治者,因此“定”字可以表示统治或者是区域的稳定。
2. 关于“西”的含义“西”字则表示定西市位于甘肃省的西北方向。
在古代,定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交流枢纽,因此取名为“定西”也是为了突显这一特征。
三、定西名字的典故定西市的各个县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典故,这些名字与当地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紧密相关。
1. 临洮县:临洮是因为该地位于洮河边而得名,洮河是定西市流经各县的一条重要河流。
2. 漳县:漳县名字的典故与传说中的一位女巫有关。
相传,女巫在漳县一带生活,常常帮助乡亲解决困难,功德无量。
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该地命名为漳县。
3. 岷县:岷县是中国唐朝的著名将领李靖的故乡。
李靖在定西地区有着丰功伟绩,岷县名字中的“岷”字即是为了纪念他。
4. 通渭县:通渭县名字的典故与渭河有关。
通渭县位于渭河流域,以此来命名表示地域和河流的相通。
5. 安定区:安定区的名字源于汉朝时期,当时的安定属于河西走廊的重要道路节点,因此命名为安定,寓意着这里安定稳固。
6. 渭源县:渭源县的名字来源于渭河的源头,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之一,渭源县位于渭河发源地,因此得名渭源。
7. 陇西县:陇西这个名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因为该地位于泾河的西岸而得名;另一种解释是因为陇山横亘于该地的西部,因此命名为陇西。
关于甘肃的神话故事
关于甘肃的神话故事甘肃的神话故事甘肃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也反映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有关甘肃的神话故事,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一、黄河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黄河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甘肃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根据传说,远古时期,黄河的两岸都是一片茫茫的混沌,人们无法生存也无法生活。
于是,伟大的神祇盘古出现了,他手持一把巨斧,奋力劈开了混沌。
大地震动,山峦巍峨,海洋奔腾。
在盘古的辟土行动下,世界逐渐成型,黄河从他手中的斧痕中流了出来,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摇篮,它的形成源远流长,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生命的延续。
人们通过这个故事,传承了对黄河的敬畏之情,铭记着自然之力量的伟大。
二、河西走廊的传说——恨铁不成钢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咽喉要地。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恨铁不成钢。
传说在古代,河西走廊上有一对兄妹,哥哥名叫苏秦,妹妹名叫苏子。
他们生活贫困,但苏秦却是个聪明过人的小伙子。
他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优秀的铁匠,制作出最坚固耐用的铁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经常翻看有关铁器锻造的书籍,努力学习和实践。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铁器始终没有能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一天,苏秦突然悟出了一个问题。
他发现他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心中没有炽热的爱和痴迷。
于是,他离开家乡,上山去寻找灵感。
在山上,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铁匠最重要的是心境,只有完美的心态才能打造出完美的铁器。
苏秦恍然大悟,他回到家乡,重新开始铁器的打造。
他心怀激情,投入全部精力,终于,他制作出了一把非常坚固的匕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痴迷于所从事的事情,才能够把它做到最好。
在甘肃的河西走廊,这个故事不仅激励着人们努力奋斗,也提醒人们珍惜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机会。
甘肃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
甘肃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甘肃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甘肃积累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代表了这个地区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智慧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甘肃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一、神话传说1. 青铜峡传说青铜峡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北部,是一个险峻、神秘的地方。
传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无边的荒漠,沙石连绵,风光极其恶劣。
后来,一个神仙从云端飞驾而来,手持一把神剑,割去不肖之地,使得平凉一带成为了一片神仙宝地。
据说,这位神仙的名字是赵公明,他化身为一个人物,到处传道授业解惑,受到众多的信徒们的膜拜和信仰。
2. 敦煌通天河传说敦煌是甘肃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西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传说,敦煌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敦煌通天河。
它是一条横贯苍茫天际的奇异河流,从敦煌起源,一直流向天上,直至消失不见。
敦煌通天河常年积水,水色清澈明亮,溢彩流光,别有神秘色彩。
人们相信,敦煌通天河是连接天地的神河,是神仙们来往的路途,是人间和天堂之间的桥梁。
3. 清水塔传说清水塔又称“月牙泉”,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古建筑奇迹。
传说在唐朝时期,关中地区饱受旱灾之苦,人们崇拜月神,祈求天降甘霖。
月神闻讯后,凭借月光之力将月亮的一片呈弯月形的云彩悬挂在天空之上,形成了一片奇异的月牙形状的水面。
人们在这个地方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水井——清水塔,从而开凿出了一处甘泉。
这里的泉水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神水,有着一种神奇的作用和传说。
二、民间故事1.《秦妆》《秦妆》是甘肃民间传说中的一部经典小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传奇的女子——秦妍,是秦王在建国之初最早的情妇之一。
秦妍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和智慧的女子,她能够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为她的才华和忠诚,秦妍被称为“国殇之美人”,成为了绝代名妓,被历史上的后人景仰和铭记。
2.《花果满庭》《花果满庭》是甘肃省平凉市柳湖镇的一则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白雪。
甘肃省各县的来历
甘肃省各县的来历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简称甘。
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兰州: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
兰州名称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
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
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
现为甘肃省省会。
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榆中:县名。
早在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
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名。
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
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皋兰县,始有皋兰县名。
永登:县名。
永登县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后几经易名,1928年恢复永登县名。
因地处河西干旱区,意含祝愿五谷永远丰登之意。
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万。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定西名字的典故
定西名字的典故摘要:一、定西名字的典故背景1.定西地区的地理位置2.定西名字的来源历史二、定西名字的典故传说1.定西地名的第一个字“定”的传说2.定西地名的第二个字“西”的传说三、定西名字的典故影响1.定西名字对于地区历史文化的意义2.定西名字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正文:定西,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
关于定西这个名字,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定西名字的由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定西地区的地理位置。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
它东邻西安,西接兰州,南通四川,北达宁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据史书记载,定西名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4 年,当时正值战国时期。
那时,定西地区属于秦国的领地。
秦国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决定在此设立一个军事要塞,用以抵御外敌入侵。
为了给这个军事要塞取一个名字,秦国国君征求了众多大臣的意见。
最终,一个名叫“定西”的名字脱颖而出。
关于定西名字的第一个字“定”,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当时有一位得道高僧云游至此,看到这里地势险要,山水相依,便决定在此定居。
这位高僧法号“定性”,他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修行,为这一地区带来安宁与稳定。
于是,他将这里命名为“定西”。
至于定西名字的第二个字“西”,则与地理位置有关。
定西位于秦国的西部边境,因此取名为“西”。
这样一来,定西这个名字就寓意着“定国安邦,稳固西部边疆”。
定西名字的典故传说给这一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定西地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古代名将霍去病、李白等。
而定西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名片。
在现代,定西名字的典故传说对于城市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西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定西市还注重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努力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甘肃省各市县地名名称由来
⽢肃省各市县地名名称由来⽢肃,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肃军司,驻⽢州(今张掖市),辖⽢州、肃州(今酒泉市)⼆州,取⼆州⾸字组成⽢肃,这是最早出现的⽢肃之名。
由于西夏曾置⽢肃军司,元代设⽢肃省,简称⽢;⼜因省境⼤部分在陇⼭(六盘⼭)以西,⽽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简称为陇。
省会兰州市兰州市: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得名,由于古⼈约定俗成的省略⽅法,皋兰⼀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
⼜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名皋兰⽽得名。
榆中县: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以河为境,累⽯为城,树榆为塞”。
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得名。
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因县地处皋兰⼭北麓⽽得名。
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更名为皋兰县,沿⽤⾄今。
永登县: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城之令居、枝阳⼆县,⼜⽴永登县,合三县⽴⼴武郡。
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次出现,取永远五⾕丰登之意。
嘉峪关市嘉峪关市:是因为境内天下第⼀雄关⽽得名,嘉峪关则是因为修建在嘉峪⼭旁⽽得名,另嘉峪两字的意思是“美丽的⼭⾕”。
⾦昌市⾦昌市: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因⾦川河从境内流经,取⾦字,因⾦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字相合⽽得名。
永昌县:永昌,取“永远昌盛”之意。
元世祖⾄元九年(1272年)赐名永昌府。
⽩银市⽩银市:据志书记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到明朝洪武年间具有⼀定规模,有“⽇出⽃⾦”之说,官⽅曾设办矿机构“⽩银⼚”,⽩银因此⽽得名。
会宁县:即“会州安宁”之意。
汉朝时期名为祖厉县。
会州之名始见于西魏废帝三年(554)正⽉,魏相宇⽂泰西巡,途经今靖远地界时,有当地富户张信罄资犒六军,泰⼤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州治会宁,此为会州之始。
元惠宗⾄正⼗⼆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次毁灭性的地震,伤亡很重,朝廷拨款赈灾,并“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宁”之意。
甘肃“庄浪”地名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第 3 7 卷
第 1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庄 浪 州本华 庭县 地 , 唐 属 陇 州宋属 渭 州, 金 属 平
化 现象 背后 的认 知模 式 。这 为我 们研究 包 括甘 青汉
藏 文化走 廊 在 内 的西 北 边 疆 史 地 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 本 文 以甘肃 省境 内两 个 相 同的 地 名 作 为分 析 范 例 ,
凉府, 元 置庄 浪路 。初 隶甘 肃省 , 至元二 十六年 去甘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h a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h n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1 . 3 7, No . 1
2 0 1 5年 1月
J a n .2 0 1 5
甘 肃“ 庄浪 ’ ’ 地 名 的历 史 人 类 学 分 析
崔 明
( 兰 州 大 学 西 北 少 数 民族 中心 , 甘 肃 兰州 7 8 0 0 0 0 )
摘 要 : 地名“ 庄 浪” 在 甘 肃 省境 内指 两 个 不 同的 地 区 , 一 是今 兰 州 市 永 登 县 的 旧 称 , 二 是 指 今 平 凉 市 庄 浪 县 。据 地
可 能 。这 种地 方 性 知 识 认 知 视 角 的 转 变 也 为 西 北 边 疆 史 地 的历 史 学 、 人 类 学 研 究 提 供 了一 种 思路 。
甘肃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范文
——甘肃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从春秋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分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
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
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辖甘州、肃州(今酒泉市)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
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
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
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又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省名随沿用至今。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兰州市: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
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
揭秘甘肃独有的民族东乡族的来历(你知道甘肃省有哪些县名是以民族部落或民族语命名的吗)
揭秘甘肃独有的民族东乡族的来历(你知道甘肃省有哪些县名是以民族部落或民族语命名的吗)原创牛汝辰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
《史记·匈奴传》载:“自陇以西有緜诸、䋋戎,翟、䝠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后汉书·西羌传》亦载:“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
”《汉书·地理志》载:武都地杂氐羌;河西本是月氏、乌孙之地,后被匈奴占领;河湟及河曲是羌人游牧之地。
古代地名的命名常以当地氏族或部落的名称为其地名,《汉书·地理志》中所载的,从秦至汉在今甘肃境内设置有102个县,其中有77个县的名称与古民族有关。
在77个县中,直接以当地民族或部落名称为其地名的有上邽、冀、枹罕(羌人枹罕侯邑)、襄、襄武(襄戎之地,分别在今陇西县和通渭县)、休屠(匈奴休屠王都,在今武威市北)、乌氏(戎族乌氏部落)、阴密(古密人国,在今灵台县)、罕开(破罕开之羌,处其人于此,在今天水市麦积区南)9县。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有蛮夷日道。
”西汉王朝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32个与县同级的行政机构道。
其中在甘肃的有平乐道(在今陇南市武都区东北)、下辩道(在今成县西)、狄道(在今临洮县)、氐道(在今礼县西)、羌道(在今舟曲县)、予道(地址不详)、緜诸道(在今天水市东北)、䝠道(在今陇西县东)、戎邑道(在今清水县西北)、阴平道(在今文县)等14个道。
另外还有武都、上禄、河池、安故、大夏、允吾、浩亹、令居、枝阳、允街、街泉、望垣、勇士、奉捷、兰干、阿阳、方渠、鹑孤、郁郅、弋居、大要、复累、安俾、抚夷、祖历、爰得、鹑阴、姑臧、揟次、鸾鸟、媪围、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显美、禄福、表是、乐馆、天䧇、池头、绥弥、乾齐、冥安、广至、龙勒、敦煌等54个县的含义,因年代久远或民族迁徙,有的无稽可考,有的则解释不一,但是它们的名称与古民族有关则是无疑的。
甘肃各区县地名的由来
甘肃各区县地名的由来定西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
定西地名由来,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头城改为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名称的最早来源。
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
定西盛产胡麻,历年播种胡麻15万亩左右,所产油品营养丰富,色味俱佳。
定西有扁豆之乡之称,每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左右,其种子营养价值高,具有清热解署之效,并向外出口。
洋芋为定西特产,味美质优,近几年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定西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遗存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衡器等屡有发现,故有古迹之乡之美称。
敦煌地名的由来“敦”,大也,“煌”,盛也。
因为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自汉代以来即取名为“敦煌”。
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 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万。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榆中:县名。
早在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
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皋兰:县名。
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
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皋兰县,始有皋兰县名。
永登:县名。
永登县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后几经易名,1928年恢复永登县名。
因地处河西干旱区,意含祝愿五谷永远丰登之意。
靖远:县名。
古称会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靖远县,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之意得名,始有靖远之名。
会宁:县名。
南北朝时,西魏始置会州会宁县,取“会州永远安宁”之意得名。
元顺帝改会州为会宁州;明洪武二年(1368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沿用至今。
景泰:县名。
甘肃内涵优势的历史文化
甘肃内涵优势的历史文化来源:欢乐游旅游网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就有1000多处,其中,8120-49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有中国最原始的彩陶、文字符号及地下大型建筑,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甘肃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相传黄帝生于上邦(天水)轩辕谷,并十九年令行天下;炎帝生于岐水,在渭河上游“始制耒耜,教民务农”;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发端于甘肃,并创造了中国原始的农牧业文明。
甘肃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民族战争的主战场,多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甘肃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陇原文化。
甘肃桂青山美景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存下丰富的遗迹遗物。
如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埋藏极为丰富,一期文化年代距今远达8000年,为仰韶文化的先驱。
“黄河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文化引以自豪的一大优势。
甘肃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所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
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是我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孔道。
丝路贯穿甘肃全境,甘肃遂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桥梁。
丝绸之路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中最富优势、最具光彩和魅力的品牌。
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壮观的石窟走廊和艺术长廊。
莫高窟、麦积山、榆林窟、马蹄寺、天梯山、炳灵寺等50多处石窟群,灿若繁星,辉耀于陇原大地。
无论从石窟群和石窟的数量,所存造像、壁画的规模,还是从其艺术、历史价值来看,不仅在国内无有及者,在世界上也难有其匹。
甘肃石窟走廊甘肃莫高窟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经的重要线段和现存长城长度最长、保存遗迹最多、形态结构最复杂、最能代表“长城文化”的地区。
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至今仍绵延于陇原东西。
古代对甘肃的称呼
古代对甘肃的称呼嘿,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古代那些事儿,特别是关于咱们中国大地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甘肃。
你或许知道它现在是个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壮丽的地方,但你知道吗?在古代,甘肃可是有个超有韵味的称呼,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
想当年,甘肃这片土地,那可真是“塞上江南”,别看它现在西边挨着大漠,东边连着黄土高原,古代那会儿,它可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那时候的人们,一提到甘肃,嘴里就蹦出个词儿——“陇右”。
“陇右”,这词儿听起来就透着那么一股子古朴和神秘。
你想啊,“陇”字,像不像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山峦?对喽,甘肃这地界儿,山多着呢,一座连着一座,好像是大自然特意给这方土地系上的一条翠绿腰带。
而“右”呢,在古时候,咱们讲究个方位,东为左,西为右,甘肃正好处在中原的西边,所以就被亲切地称为“陇右”了。
说起来,“陇右”这个名字,还真是跟甘肃的地貌、历史、文化都紧密相连。
你走在甘肃的大地上,随便一抬头,就能看到那些雄伟的山脉,它们就像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卫士,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而那些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遗址,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驼铃声声、商贾云集的年代。
“陇右”不仅风景美,人也美。
这里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你要是去了甘肃,保准儿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
当地的老百姓,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像是亲人一样,用他们最真诚的笑容和最地道的美食来招待你。
说到吃,甘肃的美食那也是一绝。
什么兰州牛肉面、敦煌驴肉黄面、张掖的搓鱼子、武威的三套车……哎呀,说起来我都流口水了。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甘肃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还有啊,甘肃的历史文化,那更是博大精深。
从古老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后来的汉唐盛世,再到近代的丝绸之路的复兴,甘肃始终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里出过无数的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所以说啊,“陇右”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甘肃地名编的顺口溜
甘肃地名顺口溜
甘肃历史文化深厚,历史地位显赫,承载着很多历史和重大事件,有很多地名都和历史息息相关。
大禹导河之洲,是为河州,也是临夏。
汉武帝赐御酒,霍去病倾酒入泉,与诸君共饮,赐名酒泉。
平凉,寄托着平定凉国的理想。
定西,饱含着安定西边的夙愿。
民勤,古称宣威,寓意宣耀威力。
瓜州,古称安西,寓意安定西边。
断匈奴之臂,张大汉之腋,扬武功之军威,这是张掖和武威。
玉石取道之处,两关镇守南北,这是玉门关和阳关。
开疆拓土谓之武,天池大泽谓之都,是为武都。
陇上江南,是为陇南。
天河注水,是为天水。
千年药乡,是为岷县。
边远安定,取名靖远。
洪武白银,沿袭至今。
万里金汤,城起皋兰。
庆州旧址,今为庆阳。
抚宁戎狄,赐名宁县。
临洮,临近洮河。
渭源,渭水之源。
和政,人和政通
康县,永宁康泰
这就是甘肃的地名,记录了美丽的传说,丰富的物产,还有无数安邦定国的梦。
古代的甘肃简介
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夏、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兴起于此,汉武帝时开通丝绸之路,使甘肃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具体分析如下:1.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伏羲女娲的传说:陇山(圣龙山)一带传说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庄浪朝那湫据说是华胥氏受孕伏羲女娲的圣地,大地湾附近的秦安女娲洞是伏羲女娲诞生地,天水卦台山是伏羲演绎八卦之地。
大地湾文化:以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存为代表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又称白家文化,距今约8000年,其彩陶是中国西部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范围最早的彩陶之一。
农作物的栽培:大地湾遗址发现农作物黍(糜子),证明已有初步的农业。
2. 古代经济的重要地区粮食主产区:《史记》中的西汉俗谚“陇右熟,天下足”,可见当时甘肃乃全国粮食主产区。
畜牧业的发展:祁连山林木茂盛,野生动物多,焉支山水草丰美,上古就是极佳的猎场和牧场。
丝绸之路的贸易:丝绸之路使隔绝的东西方得以沟通,推动了中国与境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全长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北南两道。
3. 古代政治的关键地带边防重地:战国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80年始置陇西郡,汉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击退盘踞河西的匈奴后,设置酒泉郡和武威郡,并大规模移民充实这一地区。
军事工程:明代在甘肃的著名军事工程包括长城和黄河第一桥的镇远桥。
政权更迭:十六国时期,甘肃发生过多次政权更迭,前凉、后凉、西凉、北凉、西秦五国均建都于今甘肃。
4. 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多民族聚居:甘肃现在除汉族外,还生活着回、藏、东乡、裕固、撒拉、蒙古、哈萨克、满、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交流:先进者熏陶、引领后发者,后发者对于先进者既有因袭也有变革,彼此互补互利。
5. 文学艺术的繁荣地区边塞诗的创作:唐代边塞诗中,从主题看,尤以写西北边塞的居多,甘肃的风物就是盛唐边塞诗经常咏及的对象。
总的来说,甘肃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古代文明的发祥、经济、政治、民族文化交融、宗教文化传播还是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都说甘肃地名好听有什么来历呢
说起甘肃,这个位于大西北的一片土地,历史悠久,更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在这片土地之上,孕育了不少文人名仕,甚至连各个城市的地名都有着精彩的来历,本期的城市文化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兰州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
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
嘉峪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定西定西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通称“陇中”。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
金昌2011年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3年5月,“2013年城市竞争力报告”,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排名第77位,成为甘肃省最宜居的城市。
2014年1月,国家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白银白银“城市矿山”极具开发价值,素有中国“铜城”之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区。
张掖张掖,甘肃省省辖市。
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
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天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这里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