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现状、问题和趋势

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现状、问题和趋势

体,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产 业体系 。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成 本上升带来 的压力 ,使 以劳动力密集 型为主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从珠江三 角洲转移至广东的东西两翼及北部 山 区 ,同时使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珠江三
全国是0 。在广东欠发达地区 ,双转 其在基本稳定 中进行 ,关键 的因素在 . 6 “ 移” 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 , 广东各 山 于 ,广东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好 的

区市县财政 收入增长速度 ,都超过 了 全省平均速度 。珠三角和广东欠发达 地击 ,全省经济增速 明
地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破产 、 倒闭是 正常 的情况 , 关停也是正常的行为。在

3 农民非农收入 、人均收入双提 限制 。 . ( ) 二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 困难与挑 战 年就开始探索产业转移 的有效途径 , 高。20 年 , 0 8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广东早在2 0 02
并出台了 《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 入69 . , 39 元 增长1. 全省农村劳动 8 3 %, 8 1 . 出现产业空心化, 缺乏产业转移 30 意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 力从事非农产业 的年务工收入达10 的足够动力。珠三角当地政府普遍担 , 东西两翼和粤北 山区进行转移 。20 多亿元 ,非农收入在农 民收入总额 的 心传统产业 大量转移后 ,希望进来 的 05 高科技产业 、 现代服务业 年, 广东又出台了《 山区及东西两翼与 占比较2o 年提高了2 07 个百分点 , 到 先进制造业 、 达 珠江 三角洲 联手 推进 产业 转移 的意 7 %。0 8 3 2 0 年广东省各地共组织培训劳 等高附加值产业并没有如期而至。如 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 动力同比分别增长5 . 1. , 1 %、8 %。今年 果新兴产业部门无法迅速成长 ,必然 6 2 从 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 年6 前四个月 , 08 月 广东省培训农村劳动力 1. 造成新 旧产业衔接不 平稳的局面 , 61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1 传统服务业 2 现代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 业有什么意义?
提高区域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利于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提高附加值;科技服务、创新服务、 品牌服务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家庭 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更广泛、 更多元的就业等。

工 业
社会经 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人们的思想观
念比较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接
受海外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
交通
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 矿 产 资

市场
市场广阔


劳动力 侨乡
劳动力廉价丰富
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


服 务 业
农 业
改革开放后的物流业
工 业
低能耗、污染小、效益高
广州白天鹅宾馆

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

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由中国

人设计、建设和经营的五星级酒店。
农 业
工 业
会展业、金融业、物流业、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

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②基塘面积大幅减少, 服 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 务 逐渐被建筑物取代。 业
农 业
工 业
服 思考:分析区位优势?
务 业
全球最大鞋厂——东莞裕元鞋厂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涵、误区与出路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涵、误区与出路

全球 价值链 的方 式有 以下 四种 : ( 1)科层嵌 入 ,即

个价 值链 中 ,制造环 节产生 的价值 只 占1 ,而 34 / 4 /都
是交换 环节产生 的 ,因此后者最具降低成 本的空间 ,
方行 为 主体 完全 被 另一 方行 为 主体所 控 制或 者是 完全 控制另一方行 为主体 ,如通过并 购或被并购 的方
被称 为能够提供更 高附加值和盈利率 的 “ 软三元” 。
不难 看出 ,转 型升级 就是要不断地 向价值 链的两端延
伸 ,在 “ 三 元 ” 中 找利 润 空 间 。 软
式 嵌入全 球价值 链 ; ( 2)市场 嵌入 ,经济行 为 主体
通 过 货 币 直 接 买 卖 各 种 商 品或 服 务 的 形 式 嵌 入 全 球 价
产 业 、 技 术 知 识 密 集 型 产 业 占优 势 比重 演 进 ; 由制 造
企业 ,如 深圳龙 岗区现 有18 .万家工业 企业 ,近9 成是 低端产业 ,还 有一些无 照经营主体 ,绝大部分是低 端 产业 ,其他地 区情况相 似。笔者试从 探讨产业结 构转
初级产 品的产业 占优 势 比重逐级 向制造 中间产品 、最
实 现 高加工 度 化 与技术 集 约化 的趋 势 。产 业 内的升
级 ,即产业 自身 的纵 深化发展 ,是一种 产业深化 。对

科 层嵌 入 ,一 方行 为 主体凭 借某 些 优势 成为 链上 的 主 导者 ,其 他 行为 主体 则处 于从 属 地位 ,比如通 过
OEM、ODM等方式嵌 入全球 价值链 。准科 层嵌 入又
科 学认识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问题
产 业 升级 的 内涵 。 产业 结构

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利用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广东在产业和人力资源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劣势。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转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37-02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更是起着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但同时应该看到,广东省其它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由于珠三角地区人力成本、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显,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产业造成极大冲击,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广东省政府适时提出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简称“双转移”)战略,即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1 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先行研究,根据有关学者和归纳与整理,主要包括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和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

前者主要包括,日本学者赤松要[1]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雁行模式,弗农[2]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刘易斯[3]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和小岛清[4]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主要是以经济不发达国家为视角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的产业转移,主要包括中心-外围理论和局部创新理论。

在国内,产业转移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包括重合产业论,梯度转移理论,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和复制群居链。

梯度转移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后,成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表述为[5]: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这种产业转移和升级呈梯形,沿着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的方向进行转移和升级要[6,7]。

制造业危机预警 产业"空心化"

制造业危机预警 产业"空心化"
纵 梁 冲孔 生 产线 ” ,可 适 用 于4 2 ~1 m的 专用 校
( 京 )有限 公 司在 西 区投资 北
2 亿 元 的 一 个 具 有 行 业 领 先 技 0
术 的 优 质 项 目。 西 区 经 贸 办 相
关 负 责 人 表 示 ,该 园将 作 为精 密 铸 造 技 术 产 业 示 范 基 地 ,打
I 。 鲁 哪
制造业危机预警 产业 “ 空心化”
刚 刚过 去 的 2 1 年 ,民 间融 01 资 在部 分 地 区 日益 兴 盛 ,有 的 甚
前 ,我 国制 造 业发 展 正 面 临前 所
西区精密铸造产业园项 目
取新进展
中 山 市 西 区 精 密 铸 造 产 业 园 项 目又 有 了新 进 展 。 日前 ,
“ 空心 化 ”。
中 国机械 工业 信息研 究 院副院
长 王 建 军 、 苏 氏 工 业 科 学 技 术
业 ,特别是民营 中小制造企业普 遍受到税负过重、生产要素价 格
高 企 、盈 利 空 间收 窄 、融 资 困 难
( 京 )有限 公司总 经理 严祥 北
军 、 机 械 工 业 信 息 研 究 院 战 略 与 规 划 研 究 所 所 长 石 勇 等 相 关
锁 具 等 传 统 产 业 的 应 用 进 行 论 证 。 与 会 人 员就 精 密 铸 造 技 术
全 国人大代表 、隆鑫集 团有
限 公 司董事 长涂 建华 表 示 ,目
的整 体性 能 、规 模化 的 实现 、 成本 、投 资方 式等 方面 的 问题
进 行 讨 论 ,行 业 协 会 及 企 业 的
码垛 ,一气呵成完成专用校车底
盘 纵 梁 的加 工 , 同时也 很 好 地满 足 了 目前 宇通 专业 校 车6 O ~lm系 列产 品的启动用地 ,且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摘要各种资源要素价格上升、劳动力短缺、市场萎缩、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合理以及国家为应对金融风暴采取的内需政策是导致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转型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转变发展模式,避免产业空心化,正确选择应该引进的产业,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转移;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 f4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26-02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 230万人,土地总面积41 698万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 640km2。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其自身的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使其加工制造业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人才培育、产业配套等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并发挥着集群效应,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珠三角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格局。

然而,随着珠三角民工荒的暴发,其原有的低成本优势消失,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加工制造业逐渐暴露出其弊端。

事实证明,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将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珠三角产业转移现状1.1出台政策从2002年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对珠三角与山区两翼共建产业园区的设想,到2005年3月出台的《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正式拉开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

珠三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

分析其现状及提出对策可以有助于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一、珠三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1.人才短缺:珠三角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自主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工资等因素,许多人才愿意加入大公司而不是中小型企业。

2.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短缺是制约企业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导致企业在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3.技术瓶颈: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存在瓶颈,不懂得如何申请专利或无法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而这些将使得企业很难创新。

二、珠三角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策:1.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科研投入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研发、加入科研团队、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2.培养人才:企业需要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

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扶持政策、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优秀的工作环境、更好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培训机制。

3.合作创新:企业合作创新可以帮助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开展研发,大大降低企业负担。

4.借力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如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采取专利、商标等制度手段,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加保障完善的法律环境。

总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珠三角中小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区 的 产 业 结 构 已 经 基 本 实 现 了 从 传 统 农 业 到 工 业 化 , 到 再
( ) 山 向德 庆转 移 打 火机 ( 具 ) 造 、 具 产 业 , 4佛 烟 制 家 向 云 浮转 移 轻 工机 械 、 电子 通 讯产 业 , 云城 转移 机 械 制 造 、 向 家 具产 业 , 清远 转移 机 械 制造 、 药产 业 , 廉江 转 移 小 向 医 向 家 电制造 和加 工产 业 , 向阳东 转移 五金机 械 、 具产 业 。 家
从 20 02年 出 台 的《 中共 广 东省 委 、 东 省人 民政 府 关 广 于加 快 山区 发展 的 决定 》 珠三 角 与 山区 两 翼共 建 产 业 园 对 区 的设 想 , 2 0 到 0 5年 3月 出台 的《 于 广 东 省 山 区及 东 西 关 两翼 与珠江 三 角洲联 手推 进产 业转 移 的意见 ( 行 ) ( 试 》 粤府 [0 5 2 2 0 ]2号 ) 正式 拉 开 了 广 东 省 产 业转 移 工 业 园 建设 的 , 序 幕 。 些政 策 的 出 台 , 明 了政 府 对 珠 三 角 地 区 产 业 转 这 表 移 的 决心 和 力度 。0 5年 8月 , 东省 经 贸 委下 发 《 20 广 广东 省
珠三 角 , 珠 江三 角 洲经 济 区 , 括 广 州 、 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 、 即 包 深 珠
主导产 业 , 确定 以下产 业转移 : ( ) 圳 向梅 州 转 移 电子 信 息 、 1深 电气 及 自动化 产 业 , 向
佛山、 门 、 莞 、 山、 江 东 中 惠州 市 区 、 东 县 、 罗 县 、 庆 市 惠 博 肇 区、 高要 市 、 四会 市 , 人 口 42 0万人 , 地总 面 积 4 9 总 3 土 1 8 6 万 平 方干米 , 中建 设 用地 ( 括城 市 建设 用 地 、 制 镇 建 其 包 建 设 用地 和 村庄 建 设 用地 ) 积 66 0 i 改 革 开放 以 来 , 面 4 k 。 n 珠 三 角地 区抓住全球 产业转移 的机遇 , 积极承接 国际产 业转移 , 利 用其 自身 的廉阶 劳动 力 、 土地 资源 等方 面 优势 , 使其 加 工 制 造业在 品牌 建设 、 业管 理 、 本运 作 、 才培 育 、 业 配 企 资 人 产 套 等方面 积 累了明 显优 势 , 并发 挥着 集群效 应 , 为该 地区 的

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的影响首先,产业空心化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当一个地区的产业空心化,企业数量减少,很多人失业,就业机会变得有限。

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地区,由于缺乏创新和转型的能力,产业不再具备竞争力,企业难以维持运营,导致大量就业机会流失,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难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问题。

其次,产业空心化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由于产业链条中断,企业数量减少,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也随之减少。

这会导致地方财政困难,无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财政困难会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进一步导致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再次,产业空心化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产业空心化意味着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缺乏活力,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和资本流入。

这会削弱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而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处于产业空心化状态的地区将逐渐边缘化,错失发展机遇。

此外,产业空心化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传统产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

当这些产业退出或减少后,环境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地区环境恶化。

而空心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往往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因此,产业空心化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

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需要破除传统思维、加强创新和转型能力,引入新兴产业和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危机之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之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级 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加快转移速度 政府要强势介入 目前珠 三角的实际情况来讲 政府 必须进一步减 少对企业 内部事务
加快政府职能 的转 变 , 集中精力研究战略和政策 问题 , 制 到产业转移 的具体工作 中 . 不能消极 等待 . 既要加快和推动转移步 的干扰 ,
伐 ,又要促使各地区的产业有序发展 ,不能放任转移 。 的发展历程看 , 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中 生产性服务业将起到 巨大 构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因素。 定鼓励企 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的措施 利用各 种政 策工具 , 加强宏 第三 , 向市场建立和健全 多元化 的科技投入体 系。 面 提高珠三 面 向市场 . 多渠道 、 多途径筹集科技资 金 . 形成 以财政投入 为引导 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 的发展 . 从全世界其 它发达地 区 观调 控和政 策的导向作用 。
经济危机 之下 谈珠 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一广 东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产 业 经 济 研 究所 副所 长 、研 究 员黎 友 焕 博 士
美国次贷危机 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 国产生的影响中 , 珠三 角首当其冲受到 了严重 的影响 , 作为其 区域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产 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危机 中找到新的契机的重要问题和机遇 . 如何实 现创新、转型和升级 是 当前亟待 解决 的问题 。
的催化作用 ,目前珠三 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 完善 , 已经是影响重 角的企 业创 新能力 . 科技投入是 关键 , 单靠政府是不够的 . 但 必须
珠三 角要摆脱产业升级 的尴尬 真正走 出困境 , 就必须转变经 企业投入 为主体 、银行贷款 为支撑 、社会集资和 引进外资 为补充 、
济增长方式 . 跨越外源型企业单纯 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 . 引来高新 优惠政策作扶持 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 系。 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科技体

“产业空心化”现象分析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现象分析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现象分析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作者:贺梓汶张林兵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4期最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苗头。

本文试图分析“产业空心化”在国内外的不同表象,在分析各种可能诱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城市良性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产业空心化的内涵、外延(一)国内外有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B.布鲁斯和B.哈里逊在《美国的脱工业化》一书中基于一国在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最早采用了产业空心化提法。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樊纲认为,当原有产业逐渐衰退,为了生存向后进国家转移,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补不上转移出去的缺口,就会出现所谓的“离制造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继而形成“外实中虚”、日趋萎缩的产业空心化局面。

其实质是制造业资本的存量发生变化,而增量无法填补存量变化留下的产业空间。

(二)产业结构软化与产业空心化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建立在知识与技术基础之上,其产业结构变革的过程。

产业结构软化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层次是指在整个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

因此,产业空心化其实是产业结构软化升级中的一种不适当的、“发育不良”的发展形式。

(三)本文观点首先,产业空心化是生产要素的空心化,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

其次,产业空心化是产业结构软化过程的畸形发展。

某国产业的技术空心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被长期锁定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技术创新比重过低。

再有,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其生产技术始终被德国、美国、日本都跨国公司所垄断。

最后,产业空心化在全球背景下则是国家竞争的一种体现。

二、现象分析(一)日本二战后复兴的日本,从1956年起到1970年代初期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完全失业人数在1990年仅为134万人,1995年已增至210万人,2000年再增至320万人,2002年最高时为379万人。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中图分 类号 :F 0 27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052 1)20 7.5 649 6(020 .040


世界 区域 经 济 安 全 ,态 势
军事 战略布局 ,国 际安全挑 战更加 复杂多元 。国 际政治危机风暴正剧烈冲击和 改变世 界政 治图谱, 主要 经济体之 间的制 衡策略 更趋复 杂。世界格 局 加快转 换与 国际体系深 刻转型 引发世 界区域经 济
收稿 日期 :2 1 -91 0 10 .0
则分别是 8 5 、6 7 【 6家 5家 3 】 。珠三角外需急剧减少
与 部分行业 产能过 剩交织 在一起 ,就业形势 的严
峻考验迫使 国外订 单依赖度 高 的外 贸企业加 快产 业 转型升级 ,原材料 价格大 幅波动 与较高 的 国际
作者简介:彭良军,男,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MB A教育 中心在读研
另一 方面 ,珠江三 角洲地 区也面 临着 重大机 遇 :国际产 业 向亚 太地 区转移 的趋 势不会 改变 ;
亚 洲区域 经济合作 与交流 方兴未 艾;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区进程加 快 ;我 国仍处在 重要战 略机遇 期 ;工业 化、信息 化、城 镇化、市 场化 、国际化 深 入发展 ; 由于邻 近港澳 地区 ,走 在改革 开放前 沿 的珠三 角承接 了港澳 台大量 的产业转 移,粤港
化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为解除迫 在眉睫 的违约风 险 ,美 国参议 院于 8月 2日同意将债 务上 限提 高 至 1 . 万亿 ,使 美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再掀 波澜 , 4 9 2
安全 新的不确 定性 与复杂性 ,世 界 区域 经济越 来
越不安全 【。 2 】

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加快泛珠区域产业合作

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加快泛珠区域产业合作
Enterprise Economy 2012 年第 4 期 ( 总第 380 期 )
认真研判经济形势
“泛珠 ” 加快 区域产业合作
国公司把制造业基地又重新搬回美国去,这是一种趋 势。 这是第一点 。 第二点是, 很多针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经 济国家, 特别是中国的反倾销 、 反补贴的案子, 进一步地 说明了美国的保护主义抬头了, 这是策应再工业化的一 要美国承认中国的市 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 所以有人说, “入世协议 ” 里 场经济地位是不可能的, 只可能等到我们 头说的十几年以后自然承认 。 有这么几年时间, 美国就 要捣腾这几年,不可能提前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 必然要保护他的工业产品免受 位 。 因为他的再工业化, 来自中国的低成本工业产品的竞争 。 第三个因素是关于服务业和工业的比重高低问 即产业间的比 题 。 产业经济学中描述的产业升级规律, 例变化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不是可以照 搬的数量特征? 有人认为, 这个所谓结构比例关系是产 业经济学家根据发达国家经济演变的历史所做出来的 工业化 一个实证经验的总结 。 不同国家的国情不一样, 的历史时期也不同,因此,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间比例 的变化也必然会有不同表现 。我基本同意这个看法 。最 近有学者提出, 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 间,在未来的十到十几年,制造业的比重还有提高的可 我之所以讲这个问题, 是因为像我们江 能, 而不是下降 。 西这样的省份,也在谈产业结构好像不合理,工业比重 高了 、服务业比重低了 。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看这个问 题, 即不能简单地根据服务业比重和制造业比重的高低 来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或者好坏问题 。 如何理解 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之间的必然关系, 我觉得需要很 最近几 好地去研判 。 像江西这样一个后起工业化省份, 年因大力发展工业而客观上提高了工业的比重, 就说工 业比重高了, 要降低工业比重, 要提高服务业比重 。 这个 口号好提, 不好做 。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的 。 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后 者主要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等产业为主, 没有发 达的制造业,就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当然没有发 同时, 如果 达的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也不可能很发达 。 你的制造业比较落后, 文化休闲等服务业的需求或市场 也不会很大, 发展也不可能很快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欠 发达地区的城市政府极力主张发展现代服务业, 但却迟 总之, 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要 迟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 依靠现代服务业, 而现代服务业的主体是生产性服务业 和文化休闲产业,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挥要以制造业的大 发展为基础 。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 三、 珠三角产业升级与转移的特点及其对中西部产 业发展的影响 产业升级与转移是珠三角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福建、江西等省市,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之一。

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良机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和路径。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现状1.主要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服务业和农业。

其中,广东省的制造业规模最大,占据全省GDP的三分之二以上;香港经济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澳门的旅游业和娱乐业占据主导地位,福建省和江西省则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

2. 产业发展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其中,深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珠海市以机械制造为代表,在全球机械制造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广州市以化工为代表,是中国化工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东莞市以纺织服装为代表,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澳门的金融业、旅游业和娱乐业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3.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依赖单一的制造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2)产业布局不合理: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产业发展滞后,比如福建和江西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3)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批优秀的制造企业,但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整个地区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4)环保压力大:在制造业和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环保问题也显得愈加严重,需要加强环保治理。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珠三角产业面临“空心化”?

珠三角产业面临“空心化”?
朝一夕的。
珠 三角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 口。对许多珠 本外迁 ,缓解失业和去工业化的困境 。
对国 内产业转移的理解有一个误 区 ,
远远超 出了原来 的预期。20 年以来 ,新 即把产业转移 简单 地看 成劳动密集型 的产 地方化” )。这个再地方化 的过程也不 是 07 版 《 企业所得税 法 》的通 过 、新增加工贸 业必将迁移到成本 最低 处 ,比如纺织服装 易 限制类商 品 目录的出台 、降低部分商品 业 的三次大转移就 是依 次向成本更低 的国
完善的配套体系是其他地 区所不具 备的。
了依靠 低成 本 生存 的企 业 的微 薄利 润 空 另外 ,韩 国和 中国的香港 、台湾地 区尽管 迁  ̄ # 地固然可 以降低用工成本 ,但不完 UI -
间 。面对恶化 的商业环境 ,有些鞋业 、纺 成本很高 ,仍然是亚洲 纺织 服装业 出口的 整的配套体系会导致原材料采 购和运输成 织 、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 了迁 移。 走在繁荣 的珠 三角 ,不难发现昔 L繁忙的 t 厂房有的现在已空无人影。
重 要 国家 和 地 区 。 本 的上 升 。
将产业转 移简单地 看成追逐最低成本
大规模迁移 ”? 忽视 了许多其他重要 的因素 。纺织服装业 如何看待 “
20年1月1 0 7 1 3日 《 方都 市 报 》报 南
国内对 于深圳 、东莞等城 市的企业 迁 的国际迁移 中 , 配额 制度 、汇率 、贸易政

另外 ,企业迁移 到土地充 沛 、劳动力
出口 退税率 的通知 、 民币持 续的升值 、 人
家和地区迁移 。但这种 基于成本 的认识并 更 廉价的地 区并不一定意 味着综合 成本更
原材料价格 的上涨 、新 《 劳动合同法 》的 不一定正确 。比如 ,南亚和拉丁美洲纺织 低。经过2 多年发展 的珠三角 已经形成 的 O 实施 ……这一连 串的 “ 组合拳 ”大大压缩 服装业 的兴起 时 ,其成 本仍 然高于 中国;

珠三角部分传统工业企业为何不转移——影响企业转移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珠三角部分传统工业企业为何不转移——影响企业转移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的 “ 大荒 ” 。企业 老板 都是创 业成 北
功 人 士 ,对 居 住 、生 活 、交 往 、文 娱
管理 团队和职 队伍 不容 易。调查 发
现 ,各 产业 同的整 厂转移企 业都没 有
多 少 员 T 随 迁 ,这 些 企 业 必 须 在 转 入
的需求 层次较 高 ,不 愿再 经历 这种艰 苦 的创 业环境 。二是 部分 园区 因用地 指标受 限 ,开发进 度缓慢 ,可 用土地
基 础 设 施 ( 交 通 、 电力 )和 基 本 要 如
冲平 了物价 、电价 、地价 、厂租 、 『
资 等 要 素 造 就 的 “ 地 ” 。 以物 流 洼
成 本 为 例 ,有 些 企 业 把 生 产 加 工 环
节从珠 i角转 移到 东西北 ,需要把 原 材料 和元器 件 、辅 料从珠 三角运 到东
但本地的物流业非 常滞后。再如 ,有些 企业非常重视设备的维修条件 ,但这点
在转入地几乎完全不具备。
家对本地商业环境认 同感都很强 ,对其 他地 区的商业环境普遍有顾虑。 2 .转 地 积极性 不高 ,企业转移
缺 乏 政 府 推 力
力流 失 ,促使珠 三角部 分地 区转变 了
态度和作 风 ,加大 了对工 业企业 发展 的重视 ,并积 极帮助 企业解 决 闲难 , 部分地 区 ,如 东莞 大力扶 持加工 贸易 企 业转 型升级 。这些 新亲 商政策 收到 了一定成 效 ,一些原 本考 虑转移 的企
商务 、招工 、培训 等成本 的增加 ,已
的城 区 、专业镇 对 口共建 的产业 同 , 名为共 建园 区 ,实 为虚名 ,共建 成分 很 少 、力度很小 ,主要是 东西北 各县
( 区 )借 用 一 下 珠 三 角 一 方 的 知 名 市

如何防止珠三角经济空心化

如何防止珠三角经济空心化
1 英特 尔 0
2 日 B 4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舢 l
1 4 . 2 59
1 3 . 1 37
9 27 4 . O . 1 4 7
3 16 6 . 9 . 78
查保 中

I从l T
企业 缺 乏创 新 能 力 。
可 以 预 见 , 动 劳 力 成 本还 将 上 升 。 面 对 比较 优 势 的丧 失 ,
政 府 和 企 业 又 该 如
何 将 劳动 要 素形 成
的潜 在 优势 延 长 呢 ? 伸产业价值链 , 育新的产业优势 , 培 压 现 从 劳 动 密 集 型 向资 本 、技 术 密 集 雪
原 因很 简单 ,中兴手机 主要是面向运营商
的 , 有 高调 的必 要 。 没
作者还 称 中兴畏惧与诺 基亚 等洋 品牌在 国内市场 展开 P ,我想也不完 K


1 中国 移 动
2 微 软 3 瓠
于商业考虑并受制于行业格局 ,并不
没这 个 能力 。如果 说 中兴 手机 有什 么{ 板 的话 , 是工 业设 计 上面还 有欠 缺 应该 文 章说 中兴 供 货 沃 达 丰 的 手机 士 2 美元 , 不 排 除 这 种 可 能性 , 女 0几 我 但 是 这 样 , 就 关 系 到 中 兴 的 销售 策 略 这
公司
全球
员 1囊 人
1 羽筠 9
70 9 0D 31 o O∞|
18 6 o5
市值 年 l 天 猎鞠 艘
套 8 患 . 5 0 4 2 , 6 2 2 . 1 69
2 6 . 5 21 57 5 1 42 9. 6 .
全 正确。因为 中兴的主业 是开发系统 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虚拟经济膨胀、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的大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原本依靠微薄利润生存的制造业民企大量破产、倒闭,产业转移升级的背后似乎也伴随着“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出现。

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系统GMM分析,验证珠三角制造业是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问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但产业空心化趋势已开始初步显现。

基于上述结论,因此,提出了一些具体有效的促进珠三角地区预防产业空心化的建议。

标签:珠三角;产业空心化;制造业;GMM1引言产业空心化的定义目前还未形成准确的定论,本文中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指较发达地区制造业中心的产业资本大量向欠发地区转移,使得发达地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

产业空心化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衔接问题,则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当前产业空心化问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贸依存度均较高的地区之一,因而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需骤减、游资抽离的风险。

而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再一次缩减,致使该地区内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

根据广东省外经贸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人工、原材料价格等各项成本的大幅提高,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现了撤资潮,外资企业受“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遂将工厂外迁至“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

耐克等国际大企业近年也出现了将部分代工业务从我国转移至东南亚的做法,一些国内企业也主动将部分产能向外转移,以保持国际竞争力。

针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外迁的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如若制造业企业外迁仅仅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那么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暂时还不必忧虑产业空心化现象;而这种企业外迁问题持续升级、数量持续增加,将会促使产业空心化问题的诞生。

一国或一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要想扭转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时间都将是巨大的,因而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基于区域产业空心化的两大影响因素——产业迁移及产业升级,采用系统GMM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内空心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2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空心化的研究起步都较晚。

产业空心化现象在19世纪于英国最早出现,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直到20世纪17年代产业空心化问题在美国凸显之后,才有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到产业空心化现象。

后来,伴随着日元升值,日本产业向海外大规模进行转移,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国外对产业空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美、日两国的研究。

B.Bruce和 B. Harrison于《美国脱工业化》一书中对产业空心化做出了阐释,他们认为产业空心化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基础生产能力出现了广泛性的资本撤退。

Keith Cowling 和Philip R·Tomlinson(2001)通过研究日本的机械制造业,提出了因海外投资的回报率相对较高,因而大多企业选择海外投资,这使得国内核心产业的基础地位下降,这致使了产业空心化的出现,这也说明制造业曾经较发达的神奈川、东京、大阪等将出现长期的经济衰退。

Minoru Ito(2006)将日本制造业及典型出口导向型产业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制造业企业的外迁导致了其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使得其国内制造业产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

Yong Jin Kim (2006)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对邻国产业空心化的影响,认为在巨大的国际市场中,即使不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这些国家仍然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问题。

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開始对产业空心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相对来说较晚。

杜鹏、宗刚(2002)认为广义的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不断萎缩,资源流入第三产业,提高了其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由对外直接投资(ODI)所造成的制造业企业外迁,使得国内的制造业资源流失严重的现象。

陈元朝(2007)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国际代工模式为主,因而在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之后,产业转移则为必然,若不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问题。

褚良子(2012)针对产业空心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虽然产业空心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但是产业空心化现象毫无正面效应的结论还有待考证。

深圳、东莞等城市的企业迁移吸引了包括学者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空心化问题的研究分析。

王缉慈和李鹏飞(2008)认为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在我国国内还没有出现,珠三角地区面对产业升级、企业外迁的情况,必须警惕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出现。

顾慧君(2009)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以珠三角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外迁现象,认为由于短时间内替代性的产业升级难以到位,区域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开始浮现。

路杨(2013)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空心化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三角地区企业大规模迁徙的现象目已经极为严峻,因而珠三角地区落入了产业空心化的陷阱之中。

国内、外对产业空心化的研究大多为对产业空心化概念、成因、影响的理论研究,缺乏对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实证分析。

因此本文,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为对象研究其产业空心化问题,并采用系统GMM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证分析本文以制造业相对比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15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程度进行实证检验。

在此期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的剧烈冲击。

制造业企业也在产业转移、升级的影响下,出现了倒闭潮、外资工厂外迁的新兴现象,这对本文研究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程度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时间段。

产业空心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分为产业规模、产业成长度、产业技术水平、规模空心化等相关指标。

由于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出现的同时往往会导致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下降,最终造成相关产业规模的空心化。

因而本文以规模空心化指数作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的衡量指标。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的制造业总产值占其本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代理变量,将九个城市上一年的比重固定为100,测算2005-2015年珠三角地区的规模空心化指数,具体指数参见表1。

规模空心化指数的数值越低,表示其规模空心化程度越高,反之则反。

由表1可知,珠三角地区各市并未出现明显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广州、肇庆、佛山及江门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较而言规模空心化程度较严重。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因而2008-2009年的空心化指数相对偏低。

珠三角地区各市的空心化指数虽较高,也即空心化程度较低,但是随着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产业空心化的出现也并非不可能,因而防范产业空心化的出现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中还未产生明显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但有些城市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趋势。

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及产业空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不尽相同,因为本文对产业空心化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3.1指标选取本文以规模空心化指数作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的衡量指标,记为IHI,并选取重工业化、技术集约化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的衡量指标。

(1)重工业化(zgy)=重工业化制造业产值/工业总产值(2)技术集约化(gjs)=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3)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度变化比(zzy)=\[t期制造业企业数量-(t-1)期制造业企业数量\]/ (t-1)期制造业企业总数3.2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由表1中的珠三角地区2005-2015年制造业规模空心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重工业化、技术集约化为解释变量,以上数据由广东统计年鉴整理所得,建立系统GMM模型如下:InIHIit=Inzgyit+ Ingjsit+ Inzzyit模型方程中下标i代表珠三角地区各市,下标t则表示不同时期。

3.3回归结果分析借助Stata13.0软件,采用系统GMM模型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回归结果表明,重工业化、技术集约化、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度变化比对产业空心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重工业化和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度变化比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重工业化和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度变化比与产业空心化存在着反向关系,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年度变化比的影响较重工业化而言较大。

其次,技术集约化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技术集传统产业约化与产业空心化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且影响程度较大,影响系数约等于0.27。

4结论与建议4.1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5年广东省珠三角九个城市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珠三角地区是否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可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目前还未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但其产业空心化趋势已然显现。

因而为避免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珠三角地区需要重视其制造业空心化问题。

4.2建议4.2.1加快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政府部门应鼓励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达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目的。

通过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改变产能过剩的现状。

对于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的产业加工生产制造环节,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等环节来对这些环节进行改造升级,以此来作为预防产业空心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大量外迁与撤离,使得当地传统产业规模的急剧缩减。

基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趋势已经显现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该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是尤为重要。

4.2.2提升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而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第一,加快推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装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第二,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第三,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和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跨入现代化管理轨道,防止产业空心化的发生。

4.2.3注重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珠三角地区在实行“孔雀计划”等引进优秀人才计划的同时,注重高科技的人才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

高新技术产业最大的特点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知识的载体人才,在高新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发展髙新技术产业需要培养一批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必须要对现存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