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

本文将阐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主要措施以及改革取得的成就。

背景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初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但覆盖范围较窄且离退休人员及农村居民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现行医疗保险制度面临很多问题,如待遇水平不足、报销比例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

目标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

具体包括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待遇水平、优化报销比例、提高服务质量等。

1. 扩大保障范围:从最初的城镇职工扩展到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内的全民医保制度。

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2. 提高待遇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增加报销范围,减轻患者负担。

3. 创新支付方式: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按服务付费等多元化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推进医保与医疗服务的深度整合,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多元参与的医疗服务体系。

5.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医保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作弊和滥用医保资源的现象。

改革取得的成就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1. 医保覆盖率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近14亿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

2. 报销比例明显提高:在改革前,报销比例普遍在50%左右,改革后,部分地区的报销比例已超过80%。

3. 惠及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通过建立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大部分农民和非城镇居民也得到了医保的保障。

4.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所提高。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doc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doc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时间:2004-08-17 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以下简称统筹地区)。

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三、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变。

以下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一、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是指国家为保障职工医疗服务需求而实行的免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则是为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需求而实行的制度。

这两种制度都由国家承担医疗费用,覆盖了全体公民。

二、农村合作医疗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筹集资金,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

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的医疗问题。

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于1998年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该制度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险费用,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向全面覆盖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两项制度的覆盖范围分别包括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

这些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五、跨区域医保结算和医保电子凭证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跨区域医保结算和医保电子凭证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跨区域医保结算,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

同时,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也使得参保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办理医保业务。

六、全面医保覆盖和医保扶贫好的,以下是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补充: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正在逐步实现全面覆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不断加大对贫困人口、特殊群体和基层地区的医疗保障支持力度。

同时,医保药品目录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和罕见病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疗机构提高效率和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医疗经费没有稳定资金来源。

公费医疗经费由各地财政收入的变化而 浮动,劳保医疗经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 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这就受企业经营状 况影响,部分经营状况不好或亏损企业 难以负担职工的医疗费用,职工的基本 医疗得不到保障。
(3)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 程度低

优点:重视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强化 社保意识;通过社会保险的形式,实行个人收入 的横向转移,具有共担风险的职能,体现社会公 平原则。 缺点: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使资金没有积累, 不能应对老年化带来的卫生费用的增长。也存在 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导致卫生费用的快速增 长。 改革:适当提高个人自付
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实行包干,固定费用制,超出 部分由医院或个人自理。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储蓄医疗保险
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 地要求雇主、雇员缴费建 立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 医疗储蓄账户,用以支付 日后家庭成员患病所需医 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 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
4、储蓄医疗保险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强制性医疗储蓄基金 “纵向”自我积累,自由就医,自主付 费 强制性储蓄基础上,自愿参加“横向” 共济性保险
英国概况
人均GDP
(1998-2002)
NHS的形成
国家卫生服务法案 1946年 国家卫生服务 1944年 国家健康保险法案
全国性健康组织
1911年
20世纪初
自愿健康保险 (19世纪)
NHS的筹资
80%以上来自国家的直接税收
NHS
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资金来源
购买的私人医疗保险
病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处方费)
保、患双向选择
商业保险型保健制度的优缺点: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变更筹资方式:将原先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改为由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筹资,这样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压力,更好地保障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

2.扩大参保范围:将参保范围扩大到所有城镇职工,包括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在城镇从事非农业户口的居民等。

3.调整保险待遇:根据不同群体和层次的需求,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险待遇,包括调整医保支付比例、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

4.建立医联体:通过建立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流动,改善城乡居民就医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推行医保支付方式:取消以药品费用为主的报销方式,改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鼓励临床医生合理开药,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度增长。

6.鼓励社会参保: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提高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和风险分担能力。

7.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完善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医保基金的正常运作和有效使用。

8.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

9.引导合理就医:通过对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控制,引导城镇职工合理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10.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城镇职工的健康素养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支出。

通过以上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解决城镇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城镇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2]8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2]8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公布以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启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制度运行平稳,保障了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为了妥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强化医疗保险管理,提高医疗保险服务水平。

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积极探索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办法(一)高度重视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原则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多方筹集资金,采取不同方式,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特别是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二)对有部分缴费能力的困难企业,可按照适当降低单位缴费率,先建立统筹基金、暂不建立个人帐户的办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其职工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单位缴费的具体比例由各地根据建立统筹基金的实际需要确定。

对无力参保的困难企业职工要通过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等方式,妥善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

(三)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包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已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要充分考虑这部分人员的医疗费用水平和年龄结构等因素,多渠道筹集医疗保险资金,单独列帐管理,专项用于保障其医疗保险待遇。

(四)对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继续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资金。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医疗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等各种形式的保障措施,旨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国家的基本保障能力。

一、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或财政补贴,由政府或社会团体为参保人提供医疗保障。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包括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通过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用,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则是由政府组织实施,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和个人自愿缴纳保险费用的方式,为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提供医疗补偿和保障。

同时,我国还实施了大病保险和医保定点机构制度,为医疗保险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保障。

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我国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提升支付能力和效率。

2.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实现“全民医保”。

3. 优化医保医药采购和价格监管机制,降低医疗费用。

4. 推行社会化医保服务机构,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

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特别是在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难以承担时,由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医疗保障措施。

医疗救助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向有需要的人群,是医疗保障中的“救火队”。

在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中,主要包括“两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多种形式。

“两项救助”即城乡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和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限额内费用超支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救助。

而“临时救助”则是指针对一些突发性或特殊病情,需迅速救助的患者,由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紧急救助。

在医疗救助制度方面,我国的改革方向主要有:1. 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完善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步走上了的道路。

原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保障范围狭窄、待遇偏低、基金缺口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职工的医疗需求,提高保障水平,我国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首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力拓宽保障范围。

过去的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只覆盖正式员工,而后,范围扩大到了城镇居民,包括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退休人员。

这样一来,更多的人群可以享受医疗保障,提高了保障的普及性和公平性。

同时,中还建立了跨部门统筹的制度,将原来的多个医保机构合并为一个,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医保管理的效率。

其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着力提高待遇水平。

过去的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待遇相对较低,个人报销比例不高,导致实际报销金额不足以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

后,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待遇,例如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比例、调整药品目录、降低门诊报销起付线等。

这样一来,城镇职工在就医时的负担减轻了,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致力于解决基金缺口的问题。

过去的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由于缺乏统筹和风险分散机制,导致了基金缺口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例如医保基金调剂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基金缺口问题,保证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注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了以医疗服务价格为导向的医疗机构内涵发展机制,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益。

综上所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我们以拓宽保障范围、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基金缺口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探

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探

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建立养老、医疗和失业等保险制度,来减轻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是当前政府部门的一个主要调控手段。

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就是政府调控手段之一,本文就当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当前中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措施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政府则希望通过建立养老、医疗和失业等保险制度,来减轻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政府调控手段之一,它的实现将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过程。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一)社会医疗保险的体系不够完善基本上各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对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支付比例,对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限定了最高支付额。

然而这个最高支付限额不足以支付重大疾病的参保人员所需的费用;而支付比例的限制,又不能实际上满足不同经济水平的参保人员的需要,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并不满足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水平,希望职工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险,而一些效益较差的企业则难以缴纳这些基本的医疗保险费。

(二)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低保险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应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然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未参加医疗保险。

这些人员中一是部分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往往谎称经营状况不好、企业亏损,并以此为借口不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二是一些下岗失业人员。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下岗职工有在当地社保服务部门领取失业金的权利,但是这失业金维持基本生活已经捉襟见肘,要缴纳基本的医疗保险费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三是个别企业以跟单位职工签订协议的方式来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让职工拒保。

举个例子来说,某企业职工实际需要缴纳1000元的保险,其中需要由单位缴纳的部分为700元,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为300元,企业则将这300元甚至更多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职工,与职工约定不参加社会保险,这就给企业节省了一大部分的保险开支。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已撤销),财政部,劳动部(已撤销),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4.14•【文号】体改分[1994]51号•【施行日期】1994.04.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1994年4月14日体改分〔1994〕51号)江苏、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本试点意见,结合试点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试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附件: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抄送:中央办公厅、中组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国家教委、人事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医药局、中医药局、全国总工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镇江市、九江市人民政府。

附件: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是: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浪费;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这种制度不仅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本身也难于继续运转下去。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许多企业在职工医疗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原有制度的根本性缺陷还没有得到解决。

为了推动职工医疗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新制度,并考虑到此项改革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现提出试点意见如下: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成果一方面,改变了旧中国缺医少药的历史,较好地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提高了职工的健康水平。

我国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4岁提高到1999年的71岁。

另一方面,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背景原因公费、劳保免费医疗制度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职工医疗费用由国家和单位包揽,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国家财政和企业医疗费用负担沉重。

二是全额报销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三是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覆盖面亟待拓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日益显露出机制上的弊病,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具体措施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

“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具体实施细则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

劳动部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劳动部【发布文号】劳部发[1993]263号【发布日期】1993-10-08【生效日期】1993-10-08【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劳动部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3>2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指示精神,我们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现发给你们,供各地在进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工作中参考。

一九九三年十月八日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五十年代初期建立的,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弊端。

八十年代以来,各级劳动部门和许多单位对劳动医疗制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尤其是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改革进展缓慢。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现提出以下试点意见: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通过改革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三方合理负担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覆盖城镇全体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医疗保险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鉴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单位和职工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二)建立既能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又能控制不合理医疗消费,对医患双方都有约束的医疗费用制约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费用的良性循环。

(三)要加快医政、医药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并强化管理,加强监督,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文:----------------------------------------------------------------------------------------------------------------------------------------------------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以下简称统筹地区)。

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因此,患者在医疗机构面前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其权 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政府予以保护。政府在社会医疗保 障制度运作中具有创造体制环境和提供政策支持等作用, 承担着监管、协调和服务等职能。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障制 度的运作和改革中,是一个十分主要的参与者,发挥着非 常关键的作用。
2、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第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社会成
员都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有利于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 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二,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要与我国社会生产 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国家和企业不 能包揽全部医疗费用。
第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成员享受基本医疗保 障待遇要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挂钩。
第四,建立医患双方制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保障基本医疗。
改革试点的重点是实现机制转换,建立社会统筹医疗 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新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 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立社会医疗保障费用筹集机制。医疗保险费 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四部委《试点意见》提出: 单位缴费,参照本城市上年实际支出的职工医疗费用换算 成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10%的,由省人民政府决定,今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 况和实际医疗费用水平适时调整。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0% 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经国家财政部批准。根据以上 意见,镇江、九江两市经过测算,按照本市的实际情况, 规定单位缴费标准,按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与离退休人员费用总额之和的10%,确定为1995年单位 筹资比例。
1992年5月,国务院成立医疗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标 志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改革进入了预备阶段。医疗 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各方面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家卫生部、劳动部分别提出了改革 的初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对方案进 一步修改和完善。

浅议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浅议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标。
家。 而有些千万人左右的地级市 , 三甲医院数量却屈指可数。 而且 , 我国 的城市 卫生 资源 的 8 0 %配 置在城 镇大 中医院 ,卒 十区卫 生 资源 只 占
2 0 %, 许多城市 的医院都 是按条块划分的 , 如包 括中央 、 地方 、 部队、 行 业、 企业 等等 。大城市 、 部分 区域集 中了大批优 良设 备和高素质人才 , 医疗 资源配置显得很不合理而且边远区域 和地段 医院的床位 和设备 多 处 于闲置状态。 卫生资源配置一直是重医疗轻 预防。 重大医院轻基层 医

要坚决杜绝医疗机构“ 以药养医” 的行为 , 医院不 能再靠医疗和药 品费的“ 暗箱 ” 进行不平 等竞争 . 我 国应逐 步分离 医院的医药不分家 的
方式 。 医疗 既然 已进人市场 , 就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 公开 、 公平、 公
正” 的原则。现在 , 任何一个顾客进入 商场都无法容忍不标 明价格 的商 品。尽管 医疗属于特殊 消费, 也不能游离 于市场规则之外。
3 、 形成 了有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 的医疗保险新机制 通过建立 医疗费用分担机制 、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和医疗待遇保障
国医疗保 险改革会非常艰难 . 不会一步到位 , 可能经历一个 比较长的时
期, 需要 不断提 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 的新方法。 1 、 继 续深 化 医疗 机 构 改革 进 程 在职工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 中 , 主管医疗保险的部门在选择医 疗机构时 . 引入竞争机制 。对医院提供服务不好或医疗 、 收费行 为不规 范, 可 由医保 部门取消其指定医院资格 ; 病人也可选择 自己较满意的 医 院看病治疗。 这样可促使 医院加强内部管理 、 规范行为 、 减员增效 、 降低 成本 、 提供优质服务 。 2 、 实行医药分 开核算 , 分别管理 的制度 。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述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述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述1.1 城镇医疗保险综述我国城镇的医疗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两部分组成,这种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适应当时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建立的。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

1998年12月,在总结各地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城镇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

医疗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众多研究者分别从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改革方向、运作模式、资金来源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2. 1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成效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两大板块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从1999年改革以来,在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的实践后,在全国全面推开,实践证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

主要成效在于:(1)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已建立。

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归并和统一,逐级建立了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业务经办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多数统筹地区配备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地区从制度运行之初就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2)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统一使用,通过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

(3)形成了有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新机制。

通过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和医疗待遇保障机制,增强了患者自我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今年七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明确提出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总体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本人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今天因是学术会,本人便对我国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对策坦率地谈些个人看法,这也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我国医保的难点自解放初期的实行公费医疗到现在国家出台的新医保政策,我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有两大难题:(一)医保费用难控制。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公费医疗支出从53年到95年增长了106倍,而同期财政收入仅增长27倍;全国劳保医疗支出78年到96年增长了20.8倍,而同期职工收入仅增长8.6倍。

后来我国许多地方实行大病统筹,96年费用支出是93年的5倍多,仅96年比95年翻了一番强。

再从95年开始的“两江”(即江西九江市和江苏镇江市)试点看:九江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医保实际费用支出96、97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5%和30%,97年比95年翻了一番多。

97年市直企业医保统筹基金累计赤字2XXX万元,98年的情况更加严峻。

“两江”四年医改试点,九江共超支3,000多万元,镇江共超支5,000多万元。

全国XXX个扩大试点城市的费用也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国务院的(19XX)XXX号文件出台后,对医保费用的合理、有效控制仍然是医保工作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由于费用失控,许多地方财政和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二)医保水平与质量难提高。

具体表现在:1、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医保水平不平衡,医疗效果不佳。

有些行业和单位(如银行系统等),不仅门诊、住院和大病都是实报实销,而且另有医疗补贴,而有些财政困难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和困难企业,每月十几元甚至几元的医保费用进行包干,包干费用完后全由患者个人负担。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济管理学院09会计三班陈佳希090314430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制度,它是1998年底,在改变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一、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我国原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建立的。

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主要是:缺乏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国家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医疗费增长过快,各级财政和企事业单位负担沉重;公费医疗管理不善,对医、患、管、药诸多方面没有制约,漏洞多,浪费严重,覆盖面低,社会共济功能差,一部分职工基本医疗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一部分人又存在着超前消费现象。

因此,国务院决定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要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和单位包揽下来的公费及劳保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措施,就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多方面原因,现有国有企业人员过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遂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

而要做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给下岗分流职工提供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单位和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服务,这样才有利于转变职工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问题之我见摘要:虽然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改革目标仍有相当差距。

目前医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影响了我国医疗保险水平的前进,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问题,完善医疗保险体系。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问题;城镇自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决定》)以来,至今已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尽管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按照文件的要求出台了新的医疗保险改革方案,但是进展缓慢,与改革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体制转换和制度创新还未达到预期目的。

究竟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如何汲取世界各国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成功的设计和实施改革策略,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改革目标及其核心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因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整体改革的需要,以及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

1998年,国务院在《决定》中初步勾勒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并指出“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国务院及其有关领导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来说,改革的核心和着眼点是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

制度创新就是把原有的福利型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转为社会化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机制转换即要建立医疗保险费用的筹措机制、支出的制约机制和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

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有关领导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急迫性”;以及“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任务。

为此,2000年2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关系,指出要“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进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起因和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平稳进行。

难点与原因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深入、最彻底、最全面的改革,由于其调整范围最大,涉及利益范围最广,涉及到每一名职工和各个有关部门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的难度最大;尤其是在制度转轨、社会转型和观念转变的时期,必定面临许多难点和困惑。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均面临类似的问题。

正如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曾比喻的,医疗保险改革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从目前各地实施情况来看,我国医改主要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基金难筹集、渠道难统一。

《决定》中提出“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费的基础上,使广大职工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

”原有分级财政管理体制造成同一区域内筹措资金难统一。

并且,对于某些原有医疗消费水平较低的单位来说,目前的筹资份额大大超过其实际支出水平。

以某省为例,原有医疗消费水平相对低,按照现行筹资比例,无形中将使财政和企业负担加重如某省财政负担的医疗费用是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的60%,个人负担14%,单位负担23%;实际职工医疗费支出只占工资总额的4%;如果按照6%工资筹资,然会加大财政的负担。

并且地区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差别较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其医疗费用的支出相差近倍。

并且,职工医疗费用与工资水平的增长呈不平衡趋势,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工资;如某市近三年原公费和劳保医疗费用年均增长40%,而工资增幅为28%;两者之间变动规律并非一致,也给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带来了难度。

第二,不同人群健康和医疗消费的差距难填平。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城镇居民健康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实现,建立健全公正有效的筹资系统,公平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拥有良好的社会健康状况。

“广覆盖”目的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使更多的人群通过风险分担受益。

但是目前享受公费医疗的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其年均医疗费用支出却占全国总医疗费用支出的,高达亿元,并以年平均的速度增长,大大超出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递增速度。

城镇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职工、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都无法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

真正分担居民疾病经济风险的功能并体现公平性尚未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医疗机构改革和机制转换难实施。

医疗机构改革是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李岚清副总理曾明确指出,必须进行医疗机构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降低成本,给患者提供及时、方便、放心、优质的医疗服务。

尤其是将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通过医院分类管理、医药分开核算、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支付方式的变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费用制约机制。

但到目前为止,医疗机构改革的外在条件———补偿机制仍不完善,医院和医生行为扭曲的状况、医疗机构依赖药品收入的局面仍未得到有力的约束;新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医疗机构缺乏机制转换内在动力和外在的推动力与约束机制;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高质量服。

第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难到位,制约机制不力。

特别是基金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和制约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基金收缴和使用的透明度不足等,制约和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

无论是职工、医院,还是政府和相关组织,都非常关心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包括资金收上来多少,使用了多少,是否具有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这种对基金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效率的担心,直接影响到企业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

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和对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和变革认识上的偏差等因素,加之体制健全和机制建立的适应性等,仍然制约着改革的进程;医、患、保三方的激励与制约机制相统一体制的建立举步维艰。

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中国在设计和推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出现了困惑和改革受阻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趋势,客观分析我国的改革的难点和主要问题的症结,以寻找可供选择的途径,不再重蹈旧辙。

从国际上看,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在经济低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压力下,其改革的意义已超出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范畴,而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政治意义和影响的变革。

各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都如履薄冰,惟恐稍有不慎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

自年代以来,由于相近的原因与动机,世界各国多在进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全民化,即整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这一基本权益,形成广泛的、自下而上的关心和监督改革进程的力量;二是医疗保障内容的高层次化,即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仅限于患病时的小伤小病的低层次的保障,而是全面关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三是医疗保障制度资金筹集的多元化,即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承担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责任,导入市场机制作用已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的政策选择。

如在近年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中,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作用,缩减政府的作用,减少社会成本,借助于市场竞争机制来刺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质量与数量的发展。

我国构建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统一,是我国将市场机制逐步引入在保障制度中的初步尝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三足鼎立的体系框架的提出,已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建立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导向。

在这个模式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以满足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是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政府倡导各企业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完全靠市场机制运作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则应成为补充。

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必须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中进行权衡,以确定改革的侧重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权益予以保障的社会制度,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器”的作用,逐步扩大提高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使社会成员共同受益,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国际上对于实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目标中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第一,引入具有社会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第二,在人的一生中分布风险;第三,在不同人口中分布风险;第四,根据健康状况和收入方面的需求分配资源。

其中,前两个目标更关注效率;后面两个目标则更注重公平。

我国在此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要给与应有的重视。

但是另一方面,公平的实现往往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一味提倡公平不顾及效率会导致有限的资源的浪费,可能会削弱实现公平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只有效率的提高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公平。

因此,在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立改革的目标和策略选择,权衡不同时期不同目标(公平和效率)选择的利弊得失,调整改革的思路与重点,是影响改革进程与总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方面。

最近,国际劳工组织在《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评论与建议》报告中,对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评论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报告指出,“我们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个人帐户部分尤感到不安,它占整个基金的大部分(几乎总缴费额的一半进入了个人帐户)。

这种状况会加剧不平等(包括不同性别、代际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不平等),使那些劣势人群在健康风险方面更处于易伤害地位;由此而降低社会医疗保障水平。

”因此,报告中提出有必要对是否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帐户进行审议。

他们认为个人帐户型应为个人积累型取代,因为个人积累的很大一部分如果不被使用,将是对医疗保险系统资源的浪费。

而统筹是支撑医疗保险支出的一个更加有效而又公平的做法,将所收缴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统筹,意味着患病的经济风险不再由个人承担,而是由参加保险的成员共同承担。

这就能确保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互助共济。

因此,国际劳工组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包括增加统筹基金份额、控制医疗服务提供方(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医生、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以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等。

几点建议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