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法专题研究2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语素可以分为 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两大类,从构词角度 讲,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粘着语素不 能单独成词.但可以跟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份来讲,语 素也可以叫词素。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 和词缀。
三、语素的分类
• 语素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 标准。常用的有音节、意义、功能三个标 准:
• 但当时中学试行的《汉语》课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56)与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 印书馆1962)中还都没采用“词素”这一术语。
3.第一个使用“语素”这一术语的是 吕叔湘
• 在《汉语里”词”的问题概述》(俄译本, 载苏联《语言学问题》1959,5)中说: “在现代汉语里,很多‘字’已是一个语 素。”
• 叠音形式可否原还,能够原还的那就是词语 的变形,否则,这个叠音形式就是一个语素。 比如:安安稳稳,噜噜嗦嗦,婷婷袅袅这三个 AABB式叠音,前二者都能还原作安稳、噜 嗦这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不过“安稳”是词 重叠变形而“噜嗦”则是语素重叠变形)而
第三者却不能还原作“婷袅”。“婷婷袅 袅”是一个语素。
• (2)汉语中的合音字,如“甭、孬、 仨、俩、廿”等形式上只有一个音 节、一个汉字,但语义却是复合的。 一般也认为是两个语素,但也有人 认为应坚持形义结合的原则.只能 算一个语素。

• (3)汉语中的联绵词、音译词、口 语词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 汉字,但只能以整体形式表示一个 意义,拆开后单个音节或单个汉字 都没有意义,故而只能算一个语素, 如“苗条、沙发、溜达”。
• 国内第一个采用“语素”的是朱德熙。他 在《说“的”》(《中国语文》1961,12) 的附注中对“语素”与“词素”的不同译 法作了分析,并认为语素是指“最小的、 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从这以后,“语素” 这一术语才普遍被采用。
• 1.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强 调了语素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指出使用“语素”比用“词素”更好些, 其主要理由是:“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 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 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
• 有些联绵词甚至可以拆开来使用。例如: • 尴尬:不尴不尬 堂皇:堂而皇之 慷慨
一一慨而慷 • 鉴于它们在语言活动中的能力,我们将这类
联绵词的两个字分别划为一个语素看待。
2.叠音问题:
• 叠音式语素包括两种类型: • a、AA式: • 姥姥、太太、宝宝、摸摸、兜兜、某某、
单单、斤斤、滔滔、熊熊、悖悖、往往、 万万、侃侃、恰恰、毛毛、蒙蒙、歪歪、 汪汪、呼呼、喷喷、巴巴。 • b、AABB式: • 磕磕撞撞、骂骂咧咧、挤挤插插、吞吞吐 吐、密密麻麻、花花绿绿、慢慢腾腾、结 结巴巴、悠悠荡荡、战战兢兢、熙熙攘攘、 洋洋洒洒。
• (三)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看,例如对“鞠躬、洗澡、睡 觉、理发”等离合词以及某些词的临时分解用法,如“可 不可以”、“应不应该”、“高不高兴”等语言现象都有 较强的解释力。如果用词素这一术语,解释就要受到一些 约束。
• 从发展趋势看,“语素”已逐步取代了“词素”。
• 2、邵敬敏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完全合 适,还有待于商榷。因为现在在分析 词的结构时还用词根、词缀等名称, 如果构词成分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在实际操作时会带来某种不便。
实词素又叫词根,虚词素又叫词缀。(张寿康《略论汉语 构词法》,《中国语文》1957,6) • 2.分为四类: • (1)实语素,包括名素、动素、形素等; • (2)半实素,如”你”、“这”、“谁”、“哪”; • (3)半虚素,如“第”、“名”、“者”、“员”; • (4)虚素,如“而”、“的”、“了’、“吗”。(张志公 主编《现代汉语》,人民教语出版社]980)
• (一)按语素音节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 • 1.非音节语素(只有“花儿”等儿化音节
中的“儿”); • 2.单音节语素,如“泳”; • 3.双音节语素,如“尴尬”; • 4.多音节语素,如“高尔夫”。
(二)按语素意义的虚实分类。
• 这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法: • 1.分为两类: • (1)实词素(如“人”、“民”、“和”等); • (2)虚词素(如“画儿”、“喷子”中的“儿”、 “子”)。
• (2)自由的定位语素,如“们”、“吗”;
• (3)不自由的不定位的语素,如“习”、“袖”;
• (4)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如“阿”、“子”。
确定语素的原则和方法
• (一)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 •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但实际情况
却并非如此简单,原因在于语素、汉 字、音节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 (1)汉语中的儿化音节,如“花 儿”huār)念起来是一个音节,写下来 是两个汉字,一般认为是两个语素 (“儿”是词缀),但也有人认为文字形 式应服从语音形式,只能算一个语素。
• 2.以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为 代表,用三种不同标准把语素分为三类:
• (1)以能否单独成句为标准,能单独成句的叫自由 语素,不能单独成句的叫黏着语素;
• (2)以能否单独成词为标准,能单独成词的为成词 两素,不能单独成词的为不成词语素。
• (3)以语素在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为标难,组合时 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叫不定位语素。
1.联绵词使用中较为灵活的现象有以下 两种
• a、重叠 • 受类聚功能规律支配的缘故,一部分联绵词也带上了词形
变化的特点。
• 形容词重叠 为AABB式: • 恍惚—恍恍惚惚,从容—从从容容,浩荡—浩浩荡荡,
忸怩—忸忸怩怩,含糊—含含糊糊,拖沓—拖拖沓沓; • 动词重叠 为ABAB式: • 挣扎—挣扎挣扎,怂恿—怂恿怂恿,嘀咕—嘀咕嘀咕,吩
语素和词素各有其特定的涵义, 谁也不能也不必取代谁。
• 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 12)认为:“morpheme有两种涵义,或指 词内部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词根、词头、 词尾等等),或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 位。就前一种涵义说,译作‘词素’是合 适的,就后一种涵义说,译作‘词素’会 让人感到先有词,从词里头再分析出‘词 素’来。”因此比较明智的办法是,两个 术语并存且有明确分工:作为独立的语法 单位之一称为“语素”,在构词法中作构 词成分时则可称为“词素”(包括词根、词 缀等)。
• “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是定中关系, 在俄语中“格勒”指的是“城市”。“呼 和浩特”蒙古语是“青色的城”,“呼和” 是青色,“浩特”是指城市。“西双版纳” 也是傣语合成词的音译,“西双”意为 “十二”,版纳是“盆地”的意思。“别 林斯基”、“巴甫洛夫”、“安娜·卡列 尼娜”、“乌兰诺娃”、“卓娅”是附加 关系,其中的“斯 基”“夫”“娜”“娃”“娅”是名词词 尾。是“性”的标志。“斯基”、“夫” 表示阳性,“娜、娃、娅”表示阴性。
• 部分音译词中的非语素音节“语素化”。 • 第一个音节称代全词。比如:“马克思”有
人称他为“马翁”、“姓马的大胡子爷 爷”;“奥林匹克”的“奥”:“奥运 会”、“奥委会”、“奥运村”;“苏维 埃”的“苏”:“苏军、苏共、苏式、苏 联、美苏”等等。但这些称代性的音节在 其原来纯音译的词语当中并不具有称代作 用。因此我们认为b类译音词的几个音节合 属于一个语素,但是当它的第一个音节起称 代作用与其它语素进行组合的时候,我们则 把它单独作为一个语素来处理。
• 3.以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5)为代表,用“能否单独成词”(能单独成 词的为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为不自由语素)、 “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否固定”(位置固 定的为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为不定位语素)两 条标准,把语素分为四类:
• (1)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如“胆”、“动”;
咐—吩咐吩咐;哆嗦—哆嗦哆嗦,劳叨—劳叨劳叨。 • 属形态变化,是受类聚功能支配的结果,与单位的大小无
关,因此,我们只把它当作两个语素
b、单字简称
• 蝴蝶:粉蝶彩蝶蝶恋花蝶形花 • 骆驼—驼铃、驼绒、驼峰、驼背、驼子、驼色;驼毛 • 蟾蜍—蟾宫,蟾酥 • 蜘蛛—蛛网、蛛丝、喜蛛、檐蛛、蛛蛛 • 什么:这么那么 • 联绵词的两个字都能有一定灵活度: • 螳螂:螳臂螳斧屎壳螂刀螂 • 含胡:含混胡涂

2.最早出现“词素”在1955年,出于汉语构词法研 究与汉语拼音正词法研究的需要。
1955年陆志韦在为《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 版社1953)修订本作补记时说:“从某种观点看来, 这词汇所收的单音词,有的只是词素或是词根。”
• 词素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被普遍使用,是在陆志韦 等《汉语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出版后。该 书明确提出:“最方便,也是最合理的办法是把 凡是有意义的音节都当作词素。”

主张语素说的还有三条补充理由
• (一)从语言发展历史来看,语素在复合词产生之前就存在。 例如“引申”,原来有“引而申之”;“和平”,原来有 “既和且平”,把它说成是从词内划分出来的,不符合汉 语词汇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历史发展过程。
• (二)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采用语素的说法可以更合理地 解释某些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成语的组合,因为成语不 是词,而其内部的构成成分也不一定是独立的词,例如 “食不知味”、“目不识丁”中的“食”、“目”称为词 素,可能欠妥。
3.音译词
• 情况更为复杂,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 (1)多个音节(汉字)只表示一个语素,即
纯音译词。 • a.雷达、坦克、纳碎、尼龙、摩登、扑克、
麦克风、雷米封、法西斯、华尔兹、安琪 儿。 • b.马克思、奥林匹克、托洛斯基、牛顿、 苏维埃、奥地利、罗马尼亚、菲律宾。 • 当作一个语素是比较妥当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c.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捷尔任斯基、 奥斯托洛夫斯基、别林斯基 、巴甫洛夫、 安德罗波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娜、 卡列尼娜、叶卡捷林娜;乌兰诺娃、基洛 娃;克罗普斯米娅、卓娅、特莱西娅。
• 外语中的一些合成词,以译音的方式把这 种关系原封不动地搬了进来。因此,这些词 虽然属于译音词,但却有着合成词的结构 关系。
• 对于这两类译音词,我们以为应当作两
(2)音义兼译的
• 基因、引得、俱乐部、香波 (shampoo)、可口可乐、幽默、浪漫、 绷带、引擎、图腾、霓虹、乌托邦、 维他命、模特儿、嬉皮士。
• 一个音节(字形)为一个语素。
(三)按语素功能分类。
• 最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 1.以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2)为代表,把语素分为三类: • (1)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也能与别的语素自由
组合成词,相当于“成词语素”,如“花”、 “跑”、“硬”。 •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能自由地和别 的语素组合成词,相当于“不成词语素”,如 “牧”、“基”。 • (3)不自由语素,既不能独立成词,跟别的语素组 合时又有固定的位置,活动能力有限,如 “老”(老虎/老师)、“子”(桌子/车子)。
二、语素名称的演变
• 1.字说 •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曾指出:“有时
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如‘人’、‘马’、 ‘红’、‘来’等。有时要两个字以上组 合起来才成为一个词,如‘鹦鹉’、‘老 头子’、‘便宜’、‘吩咐’等。” •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字与词并不相同,但 没认清中间还存在着语素这一级语法单位。
现代语法专题研究
第2讲 语素
一、语素
• “语素”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rpheme , 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来的。
• 定义是:每一个音素序列,如果本身具有 意义,而其中又不包括更小的有意义的音 素序列,便叫语素。
•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最小的语 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 语音语义结合体”。
• 1981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第一次 明确地把语素定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 短语、句子、句群)的第一级,并作为语法 教学的基本内容。
• 建立起语素概念的意义:
• 第一,有助于构词法向纵深方向发展;
• 第二,加强了对语素直接组成词以上语法 单位(短语、句)的认识;
• 第三,加强了词义的精细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