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硝酸反应》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铜与稀硝酸反应说课稿 教案

铜与稀硝酸反应说课稿  教案

铜与稀硝酸反应一、教学背景化学学科的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科优势——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既能打好基础知识,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铜与稀硝酸反应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中的内容教材并没有给出实验内容,但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我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演示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或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于是我设计了本套实验装置。

二、学情分析铜与稀硝酸反应是人教版必修一最后一节内容。

到本节为止,教材已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动手欲望,渴望自己设计实验,渴望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行动。

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稀硝酸反映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体验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本次说课以演示实验为主。

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分组实验效果更好。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掌握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原理;正确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铜与稀硝酸反应原理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原理和实验操作五、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U形管,分液漏斗,普通漏斗,小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药品:稀硝酸,铜片六、教学过程【复习】1、常见的氮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NO: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NO2:红棕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NO暴露在空气中的现象与原理现象:立即变为红棕色;原理:2NO+O2== 2NO2【实验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然后向学生展示实验装置(见图1),并介绍本套实验装置原理图1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组装好实验仪器2、检验装置气密性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普通漏斗中慢慢加入稀硝酸,直至另一侧U型管中充满稀硝酸。

硝酸与铜的反应教案--豆丁

硝酸与铜的反应教案--豆丁

硝酸与铜的反应教案--豆丁《硝酸与铜的反应》教学设计《硝酸与铜的反应》教案尹霈仪硝酸与铜的反应新课授课型课题课题高一学生授课教师授课年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第四章第四节教材版本章节书?化学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设计思想概念图二、教学分析1、学生分析(1)新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过浓硫酸能与铜反应,但是稀硫酸却不能,我利用这种矛盾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硝酸与铜的反应。

再者,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但是硝酸属于较为危险的实验用品,因此我采取老师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2)新课学习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这种强烈、极端的性质本身就会引起学生注意,但是也是它这种性质导致学生在做关于硝酸的实验时都会有种畏惧的心理,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选择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而学生主要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明白,只要操作的方法正确,再危险的药品也能为我们所用。

17《硝酸与铜的反应》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教师教学用书(必修)》对本章节的教学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二是重视环境教育。

然而,教材对于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并没有给出实验,主要原因是两个反应都会产生有毒气体,且铜与稀硝酸反应时,我们很难控制无氧环境,产生的一氧化氮(NO)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

而这两个反应在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2学生出错的几率比较高,做好这个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对NO和NO的性质产生深刻印象。

但传统的试管实验中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看不到预期的2现象。

首先因为稀硝酸和铜片的反应速度很慢;其次由于没有排出试管内的空气,即使加热后反应速度加快,看到的气体也不是无色而是红棕色;另外,取下装稀硝酸试管的胶塞后产生的NO气体很容易逸出到空气中,拆除浓硝酸与铜反应的装置时更是有大量NO气体逸出,不22仅对人体造成危害还会污染环境,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这两个实验的差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使用了一套操作性强且简易的实验方案来完成这两个实验,通过实验展现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硝酸的性质。

对于硝酸课标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同时它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些理论具体运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硝酸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的三大强酸之一,它的特性氧化性是学生要掌握的化学核心知识。

它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且在人教版书上并没有设计演示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综合以上的优缺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改进实验、让学生从中领会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通过化学方法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二、实验器材试管2支、导管若干、橡皮管若干、铁架台(带铁夹)、橡胶塞、锥形瓶;两根铜丝(绕成螺旋状)、浓硝酸、蒸馏水、浓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这套装置利用铜丝抽、推与硝酸分离和接触,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操作简单。

2.该装置可一次性完成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能清晰的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3.符合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原则,试剂消耗量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装置简图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尾气吸收:NO + NO2 + O2 + 2NaOH === 2NaNO3 +2H2O2NaOH+2NO2=NaNO2+NaNO3=H2O操作原理:左边插入螺旋状铜丝,控制铜丝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生的NO进入到锥形瓶中,待气球稍微膨胀,抽出铜丝,离开稀硝酸,可观察气体颜色;再右边插入铜丝,控制铜丝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生的NO2进入到锥形瓶中,待气球稍微膨胀,抽出铜丝,离开浓硝酸,可观察气体NO2颜色,震荡锥形瓶,可观察到气球变小直到消失,便于观察现象。

五、实验教学目标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硝酸的性质贯穿了中学化学的始终,铜与硝酸的反应是高中阶段很常见的反应,但在人教版必修Ⅰ的102页,仅给出了化学方程式,未进行演示实验,主要原因在于:铜与硝酸(尤其是浓硝酸)反应不易控制反应速率,造成药品浪费;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NO和NO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易被空气氧化,不易观察其颜色,导致学生出现认知偏差。

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

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

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詹媛蓉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硝酸第二课时“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二、教材分析硝酸作为必修一的压轴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操作后,课本对稀硝酸和铜的反应做了留白,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来做实验创新,探究硝酸与金属反应得原理。

三、学情分析在进入高一后学生先后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以及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完善了这一部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一) 药品:铜片、稀硝酸、NaOH溶液。

(二) 仪器:注射器、小烧杯。

五、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在传统实验中,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因氧化而变色,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此我和我的学生研究并改进了实验,使用针筒注射器进行试验,使实验简单可控﹑现象明显并且更加环保,并且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是可推广的实验操作。

六、实验原理和方法(一) 往针筒注射器里加入几片铜片,再吸取20ml左右稀硝酸溶液;(二) 待铜片完全溶解后,把注射器倒立吸人空气;(三) 反应完毕后,把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中做尾气处理;七、实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原理,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二)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硝酸与铜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加强其环保意识。

八、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铜和浓硝酸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铜和稀硝酸的实验装置,并进行试验验证。

不仅探究了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也知道了化学实验应该具备备绿色环保,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装置简单的特点九、实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你认为如果按照教材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由于已经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并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装置,所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给出非常完整的解释。

《铜和稀硝酸反应探究》优秀教学课件

《铜和稀硝酸反应探究》优秀教学课件

创新实验
化学
问题5. 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铜和稀硝酸反应 的实验?解决以下问题:反应如何引发(铜和硝酸 如何接触),最后产生的气体如何除去?设计并完 成实验,展示交流。
归纳总结
1+1>2
得出实验结论

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

做出合理假设
明确探究问题
化学
实 验 探 究
化学
问题探究
化学
问题2.讨论两种装置中存在问题?
实验可控性 现象明显 实验安全性 绿色、环保
问题探究
化学
问题3. 设计可控、安全、环保而且现象明显的实验, 应考虑哪些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铜和硝酸接触及分离的方法
创造反应的无氧环境检验反应产的气体产物反应后的尾气处理
改进实验
化学
铜和硝酸接触及分离的方法
铜找硝酸
硝酸找铜
改进实验
化学
创造反应的无氧环境
用物理方法,把空气挤压排出
改进实验
化学
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产物
改进实验
化学
反应后的尾气处理
反应产生的NO全部转化为NO2后用NaOH溶液吸收 注:
a. NO全部转化为NO2 b. 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或NaOH溶液注入到 气体中
改进实验
化学
问题4.根据刚才讨论的原理和可能措施,讨论并 改进你们小组所设计的装置图,尽量做到节约药 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绿色无污染。
铜和稀硝酸反应实验探究
化学
前置作业
化学
1.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O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说课稿 教案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说课稿  教案
【设问】同学们!现在你能鉴别黄铜(假黄金)与黄金吗?
【达成知识性目标】
【实验探究2】两人一组,利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来探究Cu与稀HNO3的反应,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先取下注射器后面的活塞,在注射器内放入少许铜丝,塞上活塞;
2、吸入适量的稀硝酸,排尽空气后,将注射器细管端用胶帽密封;
3、为加快反应速率,将注射器放入事先加有适量热水的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
4、当注射器内产生适量气体时,取下胶帽,轻轻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从多功能滴管B中挤入少量浓HN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从多功能滴管A中挤入少量稀HCl,用产生的CO2将双球管内的气体吹入NaOH溶液中,以免污染环境。
【投影】表格: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提问】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并对现象进行分析。
【提问】请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Cu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
实验现象
产物推断
结论分析
Cu与稀HNO3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书写】
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小结】通过实验可知,浓、稀HNO3都能将不活泼金属Cu氧化,都体现了强氧化性,只是还原产物有所不同,浓HNO3通常被还原成NO2,稀HNO3通常被还原成NO。综上可知,HNO3强氧化性。实际上,HNO3是一种强氧化剂,几乎能氧化所有的金属,除了金(Au)和铂(Pt)。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Cu与浓、稀HNO3的实验探究,初步掌握硝酸的氧化性,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化学素养,体会“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与统一。

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铜与硝酸的反应教学设计x心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铜与硝酸的反应教学设计x心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片头
(Io秒以内)
时间:10秒画面:第1张PPT
内容:铜与硝酸的反应XX中学XXX
正文讲解
第一节:情景导入
时间:93秒画面:第2至2张PPT
内容:××××x×x金质奖章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硝酸的兴趣
第二节:实验
时间:104秒画面:第3至3张PPT
内容:(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设计意图:巩固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
第四节:课后作业
时间:26秒画面:第5至5张PPT
内容:1、如何从破碎的壶胆中回收金属银?
2、查阅资料,总结金属与HNo3反应规律设计意图:知来自延伸结尾时间:3秒
内容:谢谢观看
画面:第5张PPT
《铜与硝酸的反应》微课设计
授课者:XXXXX中学XXX微课时间:6:14
系列名称
系列化学实验微课
本微课名称
铜与硝酸的反应
本微课知识点
铜与硝酸的反应
知识点来源
学科:化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人教版必修1章节:第四章第四节页码:102
教学目标
掌握铜与硝酸的反应
教学类型
XXX
适用对象
学生:高中年级学生教师:普通任课教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学习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特点
第三节:思考与交流
时间:139秒画面:第4至4张PPT
内容:1、写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2、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中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3、解释为什么实验室制H2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的硝酸?
4、在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原因?

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

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

实验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热量产生,也没有剧烈的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反应原理:硝酸与铜的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
实验现象:溶液颜色变化,铜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反应速率:温度、浓度、表面积等因素影响反应速率
产物分析:硝酸铜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
实验误差的评估:通过重复实验、对比实验等方法评估误差的大小
温度计:用于测量反应温度
热电偶:用于测量反应温度
实验步骤
3
实验前的准备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酒精灯、铁架台等
检查实验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量筒、试管等仪器的刻度清晰
阅读实验操作步骤: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准备实验药品:硝酸、铜片、蒸馏水等
实验操作流程
单击添加项标题
单击添加项标题
配制硝酸溶液:将硝酸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单击添加项标题
单击添加项标题
加热反应:将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单击添加项标题
单击添加项标题
停止反应:当反应达到预期效果时,停止加热,取出烧杯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避免吸入硝酸蒸汽。
铜粉的粒度和纯度: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铜粉粒度和纯度
铜片或铜粉的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铜片或铜粉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洗、干燥等
其他辅助材料
试管夹:用于固定试管
导管:用于连接反应器和收集器
水槽:用于冷却反应器
计时器:用于记录反应时间
试管:用于盛放反应物和生成物
酒精灯:用于加热反应物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说课稿教案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说课稿教案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说课稿教案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Cu与浓、稀HNO3的实验探究,初步掌握硝酸的氧化性,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化学素养,体会“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与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二、实验准备
微型气体实验装置、一次性注射器(5ml)、Cu片(丝)、浓、稀HNO3、稀HCl、Na2CO3粉末、稀NaOH、热水等。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连接仪器,挤压多功能滴管A
或B,烧杯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的气密
性良好;
2、在双球管的左端装入少量Na2CO3粉末,
右端装入一片铜片,多功能滴管A、B中分
实验步骤:
1、先取下注射器后面的活塞,在注射器内放入少许铜丝,塞上活塞;
2、吸入适量的稀硝酸,排尽空气后,
器细管端用胶帽密封;。

《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注射器,橡胶塞,浓硝酸,稀硝酸,铜片,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等三、实验改进要点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重点掌握的两个化学反应,鲁科版教材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在试管内进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而这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

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钠的棉花放在试管口动作要快,否则有毒气体外溢,造成污染。

因此实验改进的重点一是提高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可观察性,另一方面是避免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实验设计思路课堂上经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和积极讨论,最终形成了两种改进思路:和NO,进一步(1)还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在做完铜与硝酸的反应后,吸收NO2观察气体颜色。

(2)不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重新设计一套装置,做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自主探究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重,难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六、课前准备1.教师的准备本节课是有关教材实验的改进与新设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课前备课时已花了大量时间“备学生”。

2.学生的准备为了让学生有个好的心理准备,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做好本节课的预习工作,并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学用具的准备考虑到本节课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授课。

七、教学过程1、问题情景的创设在上节课要求同学们课后预习教材中“硝酸的性质”这部分内容,还留了一个思考题:你认为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

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

《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高青一中董国栋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硝酸与铜的反应》,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五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和分析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正确写出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内容设计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认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原理:硝酸中氮元素为+5价因而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用品及仪器:注射器、铜片、铜丝、浓硝酸、稀硝酸、U型管、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铁架台实验一: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步骤:1、拉出注射器拉杆,向注射器中加入一片铜。

2、向小试管中加入1—2ml浓硝酸,将带止水夹的塑料导管插入小试管中液面以下。

3、打开止水夹,慢慢拉动拉杆,吸入1ml浓硝酸。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二: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步骤:1. 向U型管中注入稀硝酸,插入铜丝。

拧紧橡胶塞,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气。

2. 带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盖上玻璃塞。

实验结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NO2。

稀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三、实验方法设计在第二章已经学过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推断硝酸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此外在本章的第三节已经学过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加之学生熟知的铜离子的蓝色,因此现象明显是此实验的关键,使用注射器、U型管和分液漏斗使观察溶液颜色和NO 遇到空气变红棕色更加明显。

四、教学过程设计硝酸与铜的反应【前置作业】通过标注不同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使学生思考硝酸具有的性质。

铜与硝酸反应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全文优选

铜与硝酸反应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铜与硝酸反应》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_铜与硝酸反应二、实验器材(一)实验仪器方案一:器材:铁架台(夹子)、胶头滴管、微型混合气体发生仪、单孔塞、玻璃弯导管、气球、皮筋、乳胶管、止水夹方案二:器材:大针筒、胶头滴管玻璃管部分、小橡胶塞一个、小烧杯一只方案三:器材:U形管一只、乳胶管、止水夹2个、玻璃导管、烧杯、单孔塞、洗耳球、(二)实验药品硝酸、铜片、蒸馏水、空气、氢氧化钠溶液三、实验创新要点1.微型化——药品用量少2.一体化——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均可在一套装置完成。

3.简约化——装置简单,可操作性较强,演示实验可应用食物投影方便观察,效果明显,分组实验可行性强。

4.绿色化——节约药品,无有毒气体扩散。

四、实验设计思路鲁科版教材实验直接用试管,管口放置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球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学生分析总结,该实验有如下不足:1.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对实验场所有所限制;2.有毒气体不能被很好吸收,有毒有污染;3.大量空气的存在,干扰对一氧化氮气体的观察;4.药品用量多,不节约;5.两种药品直接混合,无法控制反应。

本着克服以上不足的目的,组织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

装置体现微型化、一体化、简约化、绿色化的原则。

五、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铜与硝酸反应原理;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之间的转化;尾气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原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建立简约适度、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目的:优化铜与硝酸反应实验2.实验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 O2=2NO2 3NO2+H2O= 2HNO3+NO3.实验药品:铜片、浓、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水、空气4.实验仪器:自主设计选择5.组织形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6.实验成果:画出装置图,演示实验过程七、实验教学过程(一)讨论分析教材实验的不足之处(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合理的具有可操作行的实验方案(三)实验方案展示,全班讨论评价(四)部分成果展示方案一图1 微型实验1将铜片放置于球泡位置,装有浓硝酸的胶头滴管在球泡的正上方,挤捏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浓硝酸,发生反应,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后,挤捏另一个装水的胶头滴管,使水流入发生装置。

《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探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探究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设计: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实验内容与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评价。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铜与硝酸反应》属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部分内容化学实验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

几乎每堂课都需要借助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实验能提高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实验的结果,增强实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初中学过酸的通性,很容易分析得出硝酸酸性;在上一章节中已学习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节内容的反应较易接受,但由于是高中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知识,故对于此内容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习方式来说,在上一节已经学过浓H2SO4的强氧化性,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实验很好奇,所以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内容与设计实验内容方面主要围绕“如何避免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溶液呈绿色这一问题”而设计,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有两个原因:1、教材中虽然涉及到了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但是对于反应后溶液为什么显绿色这一问题并没有解释。

2、有很多老师围绕这一问题设计了很多创新实验去探究,也找到了原因,但是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也没有给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由此,我想进一步探究并希望找到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实验的原理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有:输液袋、注射器(5mL、20mL、50mL)、烧杯(50mL、250mL)药品和试剂有:铜丝、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1、实验还原,发现问题:【播放视频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现象: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深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呈绿色。

最新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

最新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

《硝酸与铜的反应》说课稿高青一中董国栋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硝酸与铜的反应》,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五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和分析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正确写出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内容设计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认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原理:硝酸中氮元素为+5价因而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用品及仪器:注射器、铜片、铜丝、浓硝酸、稀硝酸、U型管、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铁架台实验一: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步骤:1、拉出注射器拉杆,向注射器中加入一片铜。

2、向小试管中加入1—2ml浓硝酸,将带止水夹的塑料导管插入小试管中液面以下。

3、打开止水夹,慢慢拉动拉杆,吸入1ml浓硝酸。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二: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步骤:1. 向U型管中注入稀硝酸,插入铜丝。

拧紧橡胶塞,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气。

2. 带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实验结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NO2。

稀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

三、实验方法设计在第二章已经学过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推断硝酸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此外在本章的第三节已经学过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加之学生熟知的铜离子的蓝色,因此现象明显是此实验的关键,使用注射器、U型管和分液漏斗使观察溶液颜色和NO 遇到空气变红棕色更加明显。

四、五、教学过程设计硝酸与铜的反应【前置作业】通过标注不同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使学生思考硝酸具有的性质。

2019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铜与硝酸反应

2019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铜与硝酸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面不 足之处:
1、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后的装置,加水稀释得到稀硝酸与铜 反应,由于装置中残留有红棕色NO2,对无色NO的观察会造 成干扰;
2、该装置收集NO后要实现NO到NO2的转变要么操作过于复 杂,要么不方便进行尾气处理,不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 育。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器的活塞、橡胶管易 被稀硝酸腐蚀,实验后要及时清洗仪器,避免 腐蚀老化。
感谢聆听!
3、打开注射器前端止水夹,拔出活塞,装三片铜 片,装入活塞,将活塞推到底排除空气,再往注 射器吸入少量蒸馏水,将注射器倒立,利用排水 法,排出水中的气泡尽可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4、吸取约20ml稀硝酸,关闭止水夹。开始反应, 注意观察铜片表面、溶液颜色变化及液面上方气 体的颜色。
5、收集约10ml气体后将注射器倒立,拉动活塞吸 入空气,并观察气体颜色变化。
6、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中并 慢慢推动活塞,做尾气处理。 7、实验后及时清洗仪器,避免橡胶被腐蚀老化。
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和学生一起探究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的不足并加 以改进;
(二)教师演示实验;
(三)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四)实验小结,得出结论。
实验效果评价:
这个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可以让学 生进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环保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按书本比例配制的稀硝酸与铜反应速率较慢,不利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
4、该实验装置不方便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 科学探究精神。
改进后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关 闭止水夹,再将活塞往外拉,松手,活塞能回到 原来的位置,证明气密性好。

2019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铜与硝酸反应

2019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铜与硝酸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器的活塞、橡胶管易 被稀硝酸腐蚀,实验后要及时清洗仪器,避免 腐蚀老化。
感谢聆听!
3、打开注射器前端止水夹,拔出活塞,装三片铜 片,装入活塞,将活塞推到底排除空气,再往注 射器吸入少量蒸馏水,将注射器倒立,利用排水 法,排出水中的气泡尽可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4、吸取约20ml稀硝酸,关闭止水夹。开始反应, 注意观察铜片表面、溶液颜色变化及液面上方气 体的颜色。
5、收集约10ml气体后将注射器倒立,拉动活塞吸 入空气,并观察气体颜色变化。
3、按书本比例配制的稀硝酸与铜反应速率较慢,不利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
4、该实验装置不方便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不利于置图: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关 闭止水夹,再将活塞往外拉,松手,活塞能回到 原来的位置,证明气密性好。
2、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制稀硝酸(除去水中 溶解的氧气,防止氧气对NO检验的干扰):在小 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缓慢加入10ml浓硝酸稀释 得到稀硝酸,再加入1ml浓硫酸。
6、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中并 慢慢推动活塞,做尾气处理。 7、实验后及时清洗仪器,避免橡胶被腐蚀老化。
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和学生一起探究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的不足并加 以改进;
(二)教师演示实验;
(三)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四)实验小结,得出结论。
实验效果评价:
这个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可以让学 生进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环保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
教材分析:
我认为教材中关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不 足之处:

《铜和硝酸反应微型化和绿色化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和硝酸反应微型化和绿色化改进》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铜和硝酸反应微型化和绿色化改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4节。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1. 仪器:注射器4支(2支5mL、1支2.5mL、1支10mL)、输液管三通阀1个、小号橡胶塞1个、输液管2段(15cm和1 cm,1cm输液管用于连接注射器d和三通阀)、粗针头1个(截断下端恰好漏出胶塞)、输液管转接头1个(用于连接注射器b上针头与长输液管)、50mL小烧杯1个。

2. 药品:铜丝团(小于2.5mL注射器的直径)、单根铜丝(4cm)、浓硝酸、1:3硝酸、浓NaOH溶液。

3. 实验装置及各部分仪器的功能(1)实验装置见图1。

图1 实验装置图图2 三通阀图3 空气吹出NO2(2)各部分仪器的功能注射器a:5mL,安全缓冲作用。

注射器b:2.5mL,①铜丝团和稀硝酸的反应场所;②铜丝和浓硝酸的反应场所,以及观察反应后Cu(NO3)2混合液由绿变蓝的场所。

注射器c:5mL,①浓NaOH溶液,用于吸收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尾气;②空注射器,用于储存铜和浓硝酸反应后混合溶液。

注射器d:10mL,①铜和稀硝酸反应停止后储存反应混合液;②铜和浓硝酸反应用于鼓入空气。

三通阀:关闭箭头指向哪个口,则该口关闭,其余口之间相互连通。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利用注射器和输液管三通阀对铜和稀(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和绿色化改进,减少了药品用量和有毒产物的产量,在3分钟内完成铜与稀硝酸反应、NO转化为NO2及尾气处理的全部实验,在3分钟内也可完成铜与浓硝酸反应、能清晰便捷观察到溶有NO2的Cu(NO3)2混合溶液变蓝,能连续、多次重复发生和停止实验,让学生在安全无毒的实验中亲身获得含氮化合物间的转化的事实证据。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首先预测硝酸的性质,然后从实验获得直观证据,再根据实验现象(包括异常现象)展开分析讨论,学习硝酸的性质。

本实验为含氮化合物间的转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事实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与硝酸反应》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_铜与硝酸反应
二、实验器材
(一)实验仪器
方案一:
器材:铁架台(夹子)、胶头滴管、微型混合气体发生仪、单孔塞、玻璃弯导管、气球、皮筋、乳胶管、止水夹
方案二:
器材:大针筒、胶头滴管玻璃管部分、小橡胶塞一个、小烧杯一只
方案三:
器材:U形管一只、乳胶管、止水夹2个、玻璃导管、烧杯、单孔塞、洗耳球、
(二)实验药品
硝酸、铜片、蒸馏水、空气、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点
1.微型化——药品用量少
2.一体化——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均可在一套装置完成。

3.简约化——装置简单,可操作性较强,演示实验可应用食物投影方便观察,效果明显,分组实验可行性强。

4.绿色化——节约药品,无有毒气体扩散。

四、实验设计思路
鲁科版教材实验直接用试管,管口放置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球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学生分析总结,该实验有如下不足:
1.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对实验场所有所限制;
2.有毒气体不能被很好吸收,有毒有污染;
3.大量空气的存在,干扰对一氧化氮气体的观察;
4.药品用量多,不节约;
5.两种药品直接混合,无法控制反应。

本着克服以上不足的目的,组织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

装置体现微型化、一体化、简约化、绿色化的原则。

五、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铜与硝酸反应原理;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之间的转化;尾气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原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建立简约适度、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实验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优化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2.实验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 O2=2NO2 3NO2+H2O= 2HNO3+NO
3.实验药品:铜片、浓、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水、空气
4.实验仪器:自主设计选择
5.组织形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6.实验成果:画出装置图,演示实验过程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教材实验的不足之处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合理的具有可操作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方案展示,全班讨论评价
(四)部分成果展示
方案一
图1 微型实验1
将铜片放置于球泡位置,装有浓硝酸的胶头滴管在球泡的正上方,挤捏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浓硝酸,发生反应,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后,挤捏另一个装水的胶头滴管,使水流入发生装置。

两个作用,一是使二氧化氮与水反应,颜色变为无色,二是稀释浓硝酸,使其变为稀硝酸,继续观察,铜片上继续产生无色气泡,关闭铜片上方止水夹,取下胶头滴管,换上洗耳球,向其中鼓入空气,观察到无色气体变红棕色。

图2 铜与浓硝酸反应图3 挤入水后的实验现象
图4 挤入少量空气后的实验现象
方案二:
将装置插入硝酸溶液中,拉动注射器,
使硝酸充满尖嘴玻璃管,铜与硝酸接触,
产生气体,迫使尖嘴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下方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尾气处理时,可将氢氧化钠吸入装置中,发生反应。

图5 微型实验2
图6 吸入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图7 注入水后,红棕色消失
图8 注入空气,出现红棕色
方案三:
图9 微型实验3
U形管中先加入适量浓硝酸,再从右侧注入四氯化碳溶液,最后加入适量的水,左侧单孔塞上固定一段铜片,关闭止水夹,塞上塞子,铜片与浓硝酸接触,生成二氧化氮,然后左
侧页面下降,右侧页面上升,铜与浓硝酸分离,反应停止;从左侧注入适量水,发现红棕色气体消失,铜与硝酸继续反应,产生无色气体,鼓入空气,变为红棕色。

图10 铜与浓硝酸反应图11 加水红棕色消失
图12 注入空气,又出现红棕色
八、实验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的设计原则是:教师的教育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和提升科学的学科素养,本节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体现的非常到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
为强烈。

这节课正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效果较好。

学生的实验方案很多,这里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而言实现了一体化、微型化、简约化、绿色化的要求,值得推广。

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比较适合定性的分析,若要进行定量研究则还需要继续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