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王氏二子文言文翻译
王氏二子文言文翻译1. 《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王氏二子翻译《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王氏二子,应结合原文翻译如下:1、原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2、翻译:王劭、王荟一起到宣武(桓温)那里,正赶上抓庾希的家人。
王荟坐立不安,徘徊不定,想离去。
王劭却一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等抓捕的差役回来,知道自己没什么事了,才出来。
清谈的人以此判定二人的优劣。
注:《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 王氏之子文言文50子是不是应该是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 《王氏门风》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王子明(中书是官名),大名叫莘人(什么什么样的人,类似于过去叫狗剩什么的,好生养的意思)。
对待嫂子礼仪有加,和弟弟也是非常亲近。
家里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发脾气,饮食也不是很挑剔,只是很少吃而已。
曾经有人尝试在他的羹里放了墨汁,子明就只吃饭。
《世说新语》魏晋一段烟云水气的风骨
世说新语》魏晋一段烟云水气的风骨荷衣魏晋是一个战火频仍,政权更迭不断的乱世,也是一个精神自由,美学艺术打开新境界的盛世。
就像狄更斯的名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重重矛盾的时代,有必须时刻直面的死亡,也有因生命无常而诞生出的“人”的觉醒。
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无常,打破了礼教的束缚,魏晋的名士活成中国史上最有趣,最自由,最恣意,最洒脱的一群文人,他们追求人格之美、思想之美、自然之美、精神之美、仪容之美、深情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性情之美,以文学、以书法、以绘画、以诗歌、以雕塑,甚至以生命书写着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小故事,一日夜里,琼英纷纷,玉蕊匝地,住在山阴的王徽之半夜醒来,命人开窗上酒,一边赏雪一边小酌。
望着眼前一片皎洁无暇的天地,他吟诵起了左思的《招隐》,忽然间就想起来戴逵这位隐士。
于是,当即命人驾小舟前往刻县,一夜风雪茫茫,涉水而来,就在次日清晨赶到戴逵家门口时,王徽之却命人原路返回。
随行的人不解忙问缘由,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徽之出生于琅琊王氏,这是一个在魏晋十分显赫的氏族,他的父亲是王羲之,弟弟是王献之,两人并称书法史上的“二王”,在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家族,王徽之不仅没有黯然失色,反而以率真洒脱的名士风度,成就了他书法和人格的风骨。
后人评价他的书法“徽之得其(王羲之)之势”,可见他的书法成就之高。
在众多的兄弟之中,王徽之与王献之感情最深厚,王徽之与王献之皆病,王献之先去世,因为担忧他的身体,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王徽之一直记挂着王献之,便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直没有子敬(王献之的字)的消息。
”身边的人支吾不肯作答,他随即明白自语:“此已丧矣”。
说话时他的表情看似很平静,并马上叫来车马前去奔丧。
来到灵堂,他取来王献之的琴,以琴声寄托哀思,虽未落泪却越弹越难过,终不成曲调。
于是以琴掷地,长叹一声“人琴俱亡”,此后,不过一个月,王徽之也随之故去。
《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题解】品藻指评论人物高下。
本篇主要做法是就两个人对比而论,一般是指出各有所长;只有部分条目点出高下之别。
有时也会只就一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论,这实际也是不同方面的对比。
拿记述清谈的几则来看。
第48 则记刘尹到王长史那里清谈,事后王长史的评价是:“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这指出各人擅长之处。
第39 则说:“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这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人的清谈效果,其中有高下之别,但是没有显出贬损。
从中可以看出品评者总是回避排斥、指责别人,都是善意的。
所对比的两人多是同时代的,个别也会用古今对比.正因此,不一定要说出所比的内容,只说明某人跟某人相当,某人超过或不如某人,大概人家就能了解何所指,只是后人有时很难了解是比什么,例如第18 则记:“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日颖,日敞。
时论以颖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这里并没有指明是从哪些方面对比,也没有记述语言环境,就不易从中看出要点。
评论所涉及的内容也如上一篇一样很广泛,诸如品德、才学、功业、声威、风度、骨气、高洁、尊贵、出仕、归隐、清谈、吟咏,等等,都受到重视。
所记载的也是士族阶层所讲究的各个方面。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①。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②。
【注释】①强:指有勇气;敢。
摄:整饬。
②“仲举”句:陈仲举和李元礼都是东汉人,是知名大官,地位影响不相上下,就用某一标准决其高下。
当时一些人士互相标榜,给予各种称号,上等的有三人,叫三君,即窦武、刘淑、陈蕃三个为当时所崇敬的人,次一等的有八人,叫八俊,即李膺、王畅等八个才能出众的人。
所谓君,指的是能做时代楷模的人;所谓俊,指的是士人中的英俊。
【译文】汝南郡陈仲举、颍川郡李元礼两人,人们一起谈论他们的成就和德行,决定不了谁先谁后。
蔡伯喈评论他们说:“陈仲举敢于冒犯上司,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南北朝-刘义庆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鴈行。
浅谈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浅谈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世说新语》的人物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世说新语》的人物分析论文篇1:《世说新语》人物品鉴的自然意象美摘要:自然美在魏晋时代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也被引入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成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活动。
时人创造性地以自然意象来品鉴人物,如光亮意象、肃肃松下风、云中鸣鹤等自然意象都承载了特定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人物品鉴;自然美;意象赏好自然山水美,在魏晋成为风尚,成为士人高雅生活的象征,对时人的生活情趣、风神气质、审美眼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然山水也被引入当下流行的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变成了一种自然诗意化的审美活动。
《世说新语》专门有《赏誉》、《品藻》两篇来记载时人的人物品鉴,从中可看出人物品鉴自然化的特征。
在人物品鉴中,有时直接以山水来映衬人的气质,若“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1],“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2]“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3];有时品鉴词语带着浓浓的自然山水气,若“清心玉映”、“清鉴贵要”、“清畅似达”、“气朗神俊”等皆是。
有时则是创造性地以诗意化的自然意象来形容人物之美,这是魏晋人物品藻方式中最引人意想的一种,藉此,我们也可来体察一下魏晋人的审美心态。
一、光亮意象:珍稀之美想象之美“光亮意象”是宗白华先生的发现,他说“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亮,晶莹发亮的意象。
”[4]光亮意象建立的,是“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5]我想对宗白华先生的论断做一点补充:魏晋人对光亮意象也是有所偏取的,“朗朗明月”、“璞玉浑金”、“玉山”、“玉树”、“琳琅珠玉”、“濯濯春月柳”、“闪闪岩下电”等自然意象,无一不是难以多得的珍贵稀有之物象。
另外,这些光亮意象也极富想象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意象美并非人间实有,而是一种想象中的自然美,是不同的美的意象叠加后形成的理想的自然美。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原文及翻译拿王氏一族来说,这是名门望族,其子弟在人前就骄纵得不得了。
例如第16、17 则记王子猷兄弟到别人的私家花园去观赏,仍傲视主人,不理会人家,不讲礼貌;第11、13 则记王子猷对顶头上司也是不爱答理,玩世不恭,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
他们的行为有时近于胡作非为,不近人情。
例如第6 则记王平子将赴任,名流都来相送,这时他却上树掏鸟窝,旁若无人。
其他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士风度,也是不讲礼貌,举止轻浮。
例如第9、10 则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还在官署大厅上直指岳父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十足显示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但是也有做视权贵的名士,第3 则所记的嵇康就是。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会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
这种筒做,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
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
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
(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
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
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 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
清代诗人袁枚的《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清代诗人袁枚的《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概述《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由清代诗人袁枚编纂而成。
这本书记录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中,袁枚对各类人物进行了精彩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内容1. 才子佳人在《世说新语》中,袁枚塑造了大量才子佳人的形象。
他们不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而且情感丰富,懂得享受生活。
袁枚通过对他们行为、言辞、思想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化氛围下才子佳人的风采。
2. 忠臣义士《世说新语》中也有许多忠臣义士的形象被袁枚深入刻画。
他们以国家利益和民族荣誉为己任,无私奉献。
袁枚通过描述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信仰,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坚定意志、高尚情操和忠诚不屈的精神。
3. 儒生雅士袁枚对于儒生雅士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描写,在《世说新语》中塑造了许多儒者形象。
他们勤奋好学,治家有道,为人正直,同时又兼具风度翩翩的气质。
袁枚透过对其行为习性、学问见解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儒者所追求的道德和理想。
4. 少年英才除此之外,在《世说新语》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少年英才的形象。
这些年轻人聪明伶俐,机智勇敢,并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袁枚对他们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影响力。
结论袁枚通过《世说新语》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各类人物的特点与品质。
他的描写给予读者直观而生动的形象,实现了对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再现。
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清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字数:约303字)。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
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West-wi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言 (3)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一)粗鲁刚狠型 (8)(二)伦理道德型 (8)(三)政治实干型 (9)(四)自然审美型 (9)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王氏》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王氏》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氏》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王氏,避难尼姑庵时法名慧圆,是明末凌濛初的白话短篇小说《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中的女主人公。
《世说新语》王徽之
谢 谢 您 欣 赏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 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
品藻八十
王徽之
王徽之、王献之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一 书的人物和赞语,王献之欣赏“井丹高洁”之赞 ,王徽之说:“不如‘长卿慢世’更好。” (井丹:人物。
慢世:任性不拘礼法)
王徽之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 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 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 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 亦卒。
王徽之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 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 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简傲十三
王徽之
王徽之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桓冲对他说 :“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近来应当安排事物了 。”王徽之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远处,用手板 支着面颊说:“西山的早晨,极有清爽之气呀。 ”
王徽之
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 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赏誉一百五十一
王徽之
王献之写给王徽之的信中说:“兄长孤寂少 与人投合,但一遇到酒就兴致酣畅痛饮忘返,这 是值得夸赞的。”
王徽之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 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 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 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 多。推此知之。”
—
不 羁 王 徽 之
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yóu),东晋时期名士、 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官至黄门侍郎,生性高 傲,放诞不羁。
王徽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 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 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品鉴人物例子
世说新语品鉴人物例子【原创版】目录1.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意义2.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鉴3.人物品鉴的例子及分析正文【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意义】《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以简洁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各类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人物品鉴的独特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鉴】在《世说新语》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品质才能、命运等方面的描述,对各类人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品鉴。
这些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名士才子,也有平民百姓、僧道尼姑。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动描绘,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品鉴的例子及分析】在《世说新语》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品鉴例子,下面选取几个进行分析。
1.曹操:在《世说新语·文学四》中,作者通过对曹操的描写,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智慧。
曹操在宴请群臣时,曾对众人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欲来见我者,必先以梦中杀人为喻。
”这一举动,既表达了曹操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暗示了他不容小觑的政治手段。
2.诸葛亮:在《世说新语·言语一》中,作者描写了诸葛亮的机智和才干。
诸葛亮为了激起刘备的斗志,用激将法对刘备说:“今事势已去,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能为人也。
今公不见辅佐之贤,而与之俱去,岂非可惜哉!”这句话既抬高了诸葛亮自己的地位,又让刘备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3.王羲之:在《世说新语·雅量五》中,作者描绘了王羲之的豁达和大度。
王羲之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王献之与好友谢安的争执后,写信给谢安说:“吾儿既与君相辩,亦当与君相让。
”这句话既表现了王羲之对朋友的尊重,又教育儿子要学会宽容和谦让,显示了他的大家风范。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品鉴,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物观,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人物画廊。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琅琊王氏)的成语故事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琅琊王氏)的成语故事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世人称为'书圣',并与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琅琊王氏,是东晋时期典型的名门望族,下面我们就聊一聊有关王羲之家族的成语典故。
卧冰求鲤卧冰求鲤《搜神记》载: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王祥,王羲之曾祖辈。
靦颜人世《晋书》载: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危逼,谋杖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兗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
敦忌之,表为尚书令,征还。
道经姑孰,与敦相见,敦谓曰:'乐彦辅短才耳。
后生流宕,言违名检,考之以实,岂胜满武秋邪?'鉴曰:'拟人必于其伦。
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
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
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怀废徙之际,交有危机之急,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其不减明矣。
'鉴曰:'丈夫既洁身北面,义同在三,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苟道数终极,固当存亡以之耳。
《世说新语》人物分析:中国古代名士的形象
《世说新语》人物分析:中国古代名士的形象哎,说起《世说新语》里的那些人物,简直就是一出活脱脱的人生大戏啊!你说,魏晋风度,那可真是独领风骚。
咱就随便拿几个来说说。
首先,得说说王导。
这位老先生,可是个胸襟开阔的主儿。
他任人唯贤,不拘小节,把一个东晋朝廷治理得风生水起。
有一次,他和小徒弟王献之聊天,王导就说了:“你这个小家伙,有出息的话,就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出力。
”这王献之,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家伙,当场就应道:“师父教诲,献之铭记在心。
”瞧瞧,这师生俩,一个胸怀天下,一个才识过人,简直是绝配!再说说嵇康吧。
这哥们儿,简直就是魏晋风度的化身。
他弹得一手好琴,作得一手好文,简直就是个文艺青年。
有一次,嵇康在宴会上弹琴,旁边的人问他:“嵇兄,你这琴弹得真好听,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嵇康笑眯眯地说:“秘诀嘛,就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这话说得多有哲理啊!还有那位王羲之。
说起这位书法大师,那可真是让人高山仰止。
王羲之的书法,既有骨力,又有韵味,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艺术家。
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里写字,突然来了一个访客。
访客看到王羲之写字,不禁赞叹道:“王公,您的字真是妙笔生花啊!”王羲之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不过是随心所欲而已。
”瞧,这王羲之,也是位大气的人。
说了这么多,咱们再聊聊《世说新语》中的那些风趣小故事。
比如说,那位王献之,他可是个调皮鬼。
有一天,他看到门口有只狗,就拿起笔在狗身上画了几笔。
狗一看,吓得直跑。
王献之乐得哈哈大笑,一边跑一边喊:“狗儿,狗儿,你跑什么跑?我不过是给你画个花脸而已!”这王献之,真是顽皮得可爱。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这些古人,他们的风度、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趣味,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现在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好好修炼一下自己的魏晋风度呢?说到底,人生不就是这样,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嘛!。
清谈之祸者“王衍”——从《世说新语》看王衍形象
6神州文学清谈之祸者“王衍”——从《世说新语》看王衍形象赵姝怡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摘要:谈到魏晋时期的文学,《世说新语》绝对是在其中占着重要分量的一部文学著作;而要论存于魏晋时期的名家雅士,琅琊王氏家族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之首。
在探讨其中的各个人物之时,当世玄谈之风的领袖者王衍无疑是当中特别的存在。
他善谈高雅之玄风,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多以负面居多。
本文旨在通过结合《世说新语》中有关王衍的相关记载,结合历史事实,去竭力反映更为真切的王衍形象,并对这所谓的“崇尚虚诞”之士给予个人的看法和评价。
关键词:王衍;《世说新语》;琅琊王氏;尚玄轻儒;清谈;误国;魏晋士族之风1.绪论《世说新语》要算得上魏晋南北朝文学界著作中的一个代表,其中记载的当时士族大家之言行举止,仪容风姿未尝不被后人作为研究当时时代风流的重要内容。
在其中主要记载的五大家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留谢氏、谯郡桓氏和太原王氏之中,琅琊王氏作为其人物事件占比最大,历史时代地位最突出的一族,其中生于当时那几百年间的几代家族成员,都在《世说新语》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个人或雅或真的人物形象也都能够在这部典籍记载中觅得影子,尚“玄虚浮诞”、喜“高谈阔论”的王夷甫就是其中一位。
而在对这个能言善论士者的评价中,却不难发现,许多后人在提及王衍之时,多给出一个无能的“误国”者评价,他最为代表性的尚玄之论调,也成为他能力中多带有虚伪矫饰的表面“外壳”,负面的人物评价成为论王衍时的主流之观。
以下就就王衍在《世说新语》中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分析其真实人物品性,并结合时代背景,谈其之于魏晋士人风流的影响。
2.王衍人物介绍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
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也是当时末期文人名士玄谈之风的领袖。
出身于世家大族琅琊王氏,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竹林七贤”之一司徒王戎的堂弟。
受当时琅琊姓氏所引导的地位以及个人性情的影响,王衍在当世之时声名显赫,在社会名望上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从《世说新语》看王氏文人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王氏文人心态作者:杨仁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在高中的古文教学里,《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是文辞非常优美的千古名篇,两篇文章有很多共通之处,写法上、情感表达上都很相似,景物描写也很清静平和,引人入胜。
主题方面,虽然思辨意识各异,但不同时代的这两位作者都在文章中流淌着浓厚的生命意识,探讨生命现象,均表达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
两篇文章也都要求背诵。
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写作手法等都可以很快掌握,可是这样有深度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仅仅这样就够了吗?我认为不行,文章中探讨的生命问题,是我国古代文人普遍都喜欢涉及的,天地悠悠,人生怆然,亘古不变,所以我打算以《兰亭集序》为突破口,由王羲之抒发的生命感慨引出《世说新语》中王氏文人心态,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心态,从而去深刻理解像《兰亭集序》这种富含深刻哲理的文章。
王氏作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顶级显贵,培养出了大批多才多艺的文人,以及文人兼政治家或军事家,他们是这个家族的中坚力量。
“个人行为是由主体条件和环境情势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物质和精神获得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心态。
所谓“生命意识”,即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王谢的伤感是对生命流逝的最真切的感受,人一旦步入桑榆之年,对万事万物都显出一种特别的敏感哀愁来。
后有“哀感中年”、“丝竹中年”之语,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王谢这种对于生命意识的体悟具体而深刻,就像宗白华说的:“人到中年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终期于尽”等感慨,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了解王氏文人这种悲情色彩,就很难和古人产生共鸣,难以理解为什么明明是一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的欢乐聚会,情感怎么突转直下,“感慨系之矣”呢?很显然,王羲之的感慨是对生命陨落,人生幻灭的深情而浓重的悲悯。
王衍、王澄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
王衍、王澄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作者:黄皓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7期摘; ;要:魏晋时期讲究门第,并起了两大家族——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族中子弟在当时上层社会颇有名望地位,要理解魏晋人物离不开对这些子弟的具体分析。
要研究魏晋时人的风度则离不开《世说新语》这本书,然而对人物的分析不应该离开整个大的历史背景,将史书和小说进行对读,相互比较,可以为研读魏晋人物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王衍;王澄;性格分析;对读《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士族风貌的笔记小说,而《晋书》是唐人完成的一部纪传体的官修史书,二者皆是研究魏晋士族人物最直接的材料。
就其中王衍、王澄两位望族子弟进行性格特点分析,对读小说和史书的细节之处,可以起到相互印证并且互为参考补充的作用。
一、王衍性格分析后人对于王衍的总体评价不外乎两点:“大名士”和“清谈误国”,然而要进一步了解其人,有必要梳理其生平,并结合当时的士人心态进行分析。
通过《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中与《世说新语》对读,将其性格特点归纳成以下三点:1.先天条件优越。
王衍,字夷甫,出身名门,是琅琊临沂王氏一族的人,父乂,为平北将军,儿子王玄字眉子,从兄王戎。
王氏一族本历来清贵,王衍生得“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其堂兄弟对王衍的风采颇为赞赏,王戎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外之物”。
(《世说新语》赏誉16)王导形容其为“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赏誉37)王敦将其比喻为“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容止17)可见其有鹤立鸡群、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质。
除了外秀以外,王衍早在少年时期便显示出卓越的谈话才能,《晋书》载他年十四岁时造访当时名德贵重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无屈下之色”。
《世说新语》识鉴5也描写了相似的情节和场面,虽然细节处和《晋书》的记载有出入,可并不妨碍我们理解王衍的早慧。
可以看出,王衍从少年时代便脱颖而出,开始了清谈生涯,并凭借优良的家族资源与气度不凡的外形,早有名气。
《世说新语》论文:《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类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世说新语》论文:《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类及其文化意蕴研究【中文摘要】《世说新语》产生于南朝刘宋时代,是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世说新语》共八卷三十六门,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等一千一百三十个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逸事趣闻的志人小说集。
在《世说新语》的一千一百三十个故事中,所描写的主要人物达到600余人,如果算上刘孝标注释中的人物,则多达一千五百余人。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展现了独特的魏晋士人形象,使得魏晋士人在中国士人群体中高峰秀出,卓尔不群。
本文主要研究《世说新语》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文化意蕴。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及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
本文的写作和意义是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进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和了解历史;对《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本文选出较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著作稍作介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分类法、个案分析法及文献研究法。
第二章是对作者和《世说新语》其书的简介,主要介绍了刘义庆的生平和《世说新语》的门类和版本状况;第三章是对作者和《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角度进行分类,把人物分成帝王、权臣、士人和女性四类,并分别分析他们在当时社会的生存状态;二是从人物的个性的角度进行分类,把人物分为旷达潇洒型、狂放不羁型、能言善辩型、远见卓识型、阴险狡诈型五种类型进行阐释;三是从人物的风貌神态的角度进行分类,把人物分为姿容俊美型、形丑神具型、形神兼备型三种类型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讨论《世说新语》塑造人物的方法。
《世说新语》塑造人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速写式、连缀式和广棱式。
其中速写式的塑造方法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从《世说新语》看东晋琅邪王氏文人心态
The psychology of scholars of the Langye Wang clan in East Jin dynasty based on Shi Shuo Xin Yu
作者: 杨健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4页
主题词: 《世说新语》;东晋;琅邪王氏;文人心态
摘要:作为东晋最显赫的士家大族,琅邪王氏培养出了大批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们对名
利“重”而不“嗜”;在对生命的深刻体认中透出一种深沉的悲哀,进而求自全、自适,但是
家族的文化传统又促使他们兼带“经世”精神;在审美情趣上,崇尚幽雅和率真,这些共同构
成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一部着名的文学作品,它收集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文学故事,其中有许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形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世说新语》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最著名的人物——孔子。
孔子不仅是一位智者,而且也是一位有礼貌、有礼节的人,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类的行为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的性格和形象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乐于助人、乐于学习,这使他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屈原。
屈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流传至今,他的形象表现出了他的悲剧感和伟大的精神。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和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孟子。
孟子是一位思想家,他的形象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定、坚强的性格,他的言论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和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他的作品也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总之,《世说新语》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形象,这些人物的形象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他们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
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West-wi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言 (3)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一)粗鲁刚狠型 (8)(二)伦理道德型 (8)(三)政治实干型 (9)(四)自然审美型 (9)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世说新语》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无穷的文学魅力赢得了历代士人的钟爱,也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自宋代以来从未间断,形成了世说新语研究热潮。
明清文人评点《世说新语》或模仿《世说新语》的著作特别多,形成了“世说新语系列”。
他们研究的角度及其研究的方法各有不同,对我们后世研究《世说新语》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他们有的考证其历史事实,有的欣赏其流风余韵,有的评判《世说新语》中的是非得失,有的点评其布局结构及笔法,有的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为其作序创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发人思考的见解与看法,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构成了《世说新语》学术史的重要基础,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世说新语》自身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如文学,历史,书法,美学等等。
所以《世说新语》的研究视野扩及到了历史、文学、文献、语言、美学、哲学、思想、文化乃至精神史、心灵史诸多领域,可以说,20世纪的《世说》研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旧传统,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但再好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或者是缺憾,这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明晰,资料建设还缺乏集成意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资料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整理。
这是《世说新语》研究存在的一大缺憾。
自20世纪以来,《世说新语》研究方面的资料很多,数不胜数,这些研究资料弥足珍贵,值得后人借鉴。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着重探讨了《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人物类型,他们有的风流倜傥,有的自然潇洒,有的认真执着,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忠君爱国,一片赤胆之心,是魏晋时代的典型代表。
当然,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王敦的刚狠粗鲁。
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告诉大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很多浪漫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们活出了当代人不断梦想着的向往的生活境界。
这值得我们心向往之,不断学习。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要想研究《世说新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本书。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它所记载的人物跨越三百多年,上起于秦末的陈婴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
[1]《世说新语》涉及了许多高门大族,如颍川荀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温县司马氏、吴郡孙氏、太原王氏等,其中门第最高、人才最盛的非琅琊王氏莫属。
《世说新语》中的琅琊王氏共六代五十人。
而《世说新语》中个人入选条数谢安最多最,王导则紧随其后,他的入选条数八十多。
《世说新语》中王氏年辈最长者为王祥,是为第一代,凡三条,即《德行》第十四条记王祥事后母至孝,第十九条记王戎目王祥“理中清远”,《品藻》第六条记正始中人以王祥比裴徽。
其中也涉及到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
虽然王祥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
入晋,官至太保。
但他的后代却不怎么样,没什么出息。
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
王览曾做到光禄大夫。
可以这样理解,当时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功勋,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有很多都是王览的后代。
《世说新语》所记王戎凡三十六条,其中涉及到《德行》《言语》《雅量》《赏誉》《任诞》《简傲》等,其中《赏誉》即品评人物方面最多,凡九条。
另外,在《文学》《容止》《雅量》等篇中都有涉及到王羲之,如《容止》三十篇中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以上的这些人物是《世说新语》中所涉及到的王氏家族的几位主要人物,本文就这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略窥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以及魏晋文人的基本风貌。
[1]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页。
[2]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95页。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一)士族的判断标准东晋南朝两百八十年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有著名的六大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吴郡的朱张顾陆等。
据统计,在当时历史时期,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50多人,而且他们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
但是,作为东晋士族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崛起应该从东晋之初开始算起。
因为判断一个中古大家族是否能够称得上士族的标准有很多,大概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上必须有说话的权力,二是政治上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三是在人事上有点评评论的权力”。
[1]先说文化方面的。
在中古时代,一个世家大族在社会上立足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文化方面的话语权。
他们的言论必须在士大夫阶层得到广泛的回应和认同。
当然,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完全脱节,所以,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文化话语权威,就是。
中政治地位的象征。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权力。
陈寅恪先生把认定为中古世家大族的先决条件为四世三公。
那么什么事三公那?这个说法离我们今天比较遥远,即司徒、司马、司空,或者是太师、太傅、太保,相当于当今的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人大委员长的职位。
四代之中,应该有三人曾经先后担任这类高官显位,是所谓坐以论道者。
这些人决定着朝廷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礼仪。
人事品评权。
虽然说是品评,但实际上这种品评决定了一个士大夫能否担任国家官吏。
人事品评,始于曹魏黄初年间,当时刚即位的魏文帝曹丕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首开九品中正制的先河。
所谓九品品人,就相当于组织部门对拟任用的干部进行考察。
不过,曹魏时期的干部考察不是完全的群众路线,而是由当地的世家大族说了算。
比方,一州一府有那些年轻才俊可以担任县令或者太守,得有当地的世家贵族出面品评。
得分高的便可以担任较高职位的官吏,品评得分低者,则有可能被终身禁锢,不准做官做吏。
而最初作为一州之大中正的人选,必须在士大夫阶层有良好的人品口碑、且可以作为这一州所有士[1]从《世说》看王氏家族的崛起,第2页。
大夫的人伦师表者。
至于一般的高门士族子弟,在出仕之初只作吏部郎,然后是散骑侍郎、黄门郎等品级虽然不高但却很显赫的职位,对于其他职位都不愿意出仕。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那么王氏家族是怎么取得政治上的地位的呢?我们先从王氏家族的第一代开始分析。
第一代的主要人物是王祥和王览,他们两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王祥的父亲是王融,他的父亲娶了薛氏,生下了王祥;后来又娶了朱氏,生下了他的弟弟王览。
《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说到,虽然王祥的后母对他十分的恶毒,但王祥对他的后母却十分的孝敬。
据说,他家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
入晋,官至太保。
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
但王祥的后代却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
倒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荣耀更大。
王览曾经做到过光禄大夫。
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地位,完全是靠王览特别香甜可口。
后母经常叫王祥去看守这棵李子树。
有时候天气炎热,晒得他满脸通红。
有时候狂风暴雨,他只能抱着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正在睡觉,后母亲自过去暗中用刀坎他,恰好王祥去小便,没在床上,后母坎了个空。
王祥回来,心里明白后母肯定恨死他了,一定不肯罢休,于是他就跪在后母跟前,自己请求处死。
这样,后母感动了,觉悟了,疼爱王祥就好像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其中又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说隆冬冰冻,后母要吃活鱼,王祥解下衣服,打算用力敲开冰捉鱼,忽然有一小块地方冰融开了,有鱼游出,就捉到了活鱼。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除了世袭外,做官往往是通过其他人的举荐,当时都举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帜。
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等一的大孝子王祥,是绝对不会为做官而发愁的。
但对于做官这件事,王祥并不是特别的着急。
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他带着家人迁居隐居。
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出山做官。
后来,他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官至太保。
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
但王祥的后代却不值一提,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
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和地位,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中的大人物如王导,王敦,王戎,王羲之等人都是王览的后代。
西晋末期,王导曾为琅琊王司马睿献计献策移镇建康,辅佐司马睿即晋元帝,他任丞相。
而王导的堂兄王敦手握重兵,镇守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