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 045101

专业领域名称:教育管理

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教育管理专业领域所依托的教育学学科199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出版著作20余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刊物上;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

经过长期的累积,本专业点在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等方向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在境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一些中小学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合作关系,并多次受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人民政府等行政部门的委托,就教育管理、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在教育管理方面凝聚了较强的研究力量。

三、培养目标

以能力本位、师德为先、质量为上为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具体培养规格如下:

1. 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2. 有广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的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育管理专业水平;

3. 有较强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等;

4.有初步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

5.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第1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为主。第2学年开展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其中,校外实践学习不少于半年,第三学期12周内进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开题,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四学期五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3.实行学分制。

4.实行导师负责制。

5.具体培养方式:

第一,注重专业引领,理论升华。包括开设高水平学术系列讲座,推荐并指导阅读各类经典书目,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聘请社会人才参与培养过程,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

第二,注重教学相长。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第三,注重评估,及时促改。强化教育培养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全程把握培养工作状态与效果,及时调整改进后续的培养活动。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应修满35学分。其中,教育素质板块8学分,教育能力板块20学分,教育实践板块7学分。一般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

为增进与丰富对教育管理实践的认识,促进对已有教育实践经验认识的升华与凝炼,提高教育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与能力,提高教育管理理论水平,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必须保持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学习。校外实践学习在学校建立的“教师能力提升基地”进行。

活动形式包括教学实习与教学管理实践、班级管理实习、学生管理实习及社会调查等。

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学习期间,须按要求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对各项实践活动要进行自我总结;同时,要更多地接触社会,深入基层体验,做国情、社情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收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或实验、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应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研究解决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础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典型案例分析。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对论文的评价应着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

学校将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如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保证论文质量。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进入答辩环节,须组成不少于5人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名相当于副高职称的相关专业中小学专业教师或教研人员参加。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本专业建有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校外实践基地名称:待定

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

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电话:

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附件:

十一、校外导师情况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

十二、必读和选读书目(仅要求本学科领域的参考书目,不少于20本)

1.《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学校管理学》,萧宗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杨颖秀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陈敬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6.《基础教育概论》,陈敬朴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李文长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8.《基础教育新视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9.《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基本问题研究》,劳凯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1.《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陈玉琨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5.《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卷)》,吕达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黄显华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17.《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李伟胜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 [美]E·马克·汉森著,冯大鸣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郑燕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0.《校长学:一种反思型实践观》,[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著,张虹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