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附解答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重难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难点解读〗本专题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地理背景进行考查。
考查内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皆有呈现,但以综合题为主;调用知识、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指向明显。
〖典例探究〗(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答案】11.C【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 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答案】2.A【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乙地和丙地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答案:(1)内蒙古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 “三北”防护林
(3)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靠近沙源地,植被稀少
(4)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降水较多
(5)地表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的破坏
17.答案详解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2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
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4分)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2分)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2分)起垄种植
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4分)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
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4分)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4分)18.(1)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南北海拔较低;北麓较缓,南麓较陡;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2)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的调节作用;主要受暖湿西风影响;海拔较低
(3)径流量大;流速快;汛期出现在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中国地理分区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中国地理分区含答案专题:中国地理分区一、选择题(一)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
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1--3题。
1、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木薯种植条件要求,结合年平均气温分析,丁地年均温最高,因此选择D项。
答案:D2、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势特征的判断。
地势特征可由图中的年平均气温和河流流向来判断,由此可得出A项正确。
答案:A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
该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B项正确。
答案:B(二)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1.B 2.C 3.C第1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
第2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
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庐山清新隽雅,鄱阳湖鸟飞鱼跃,山水相伴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下图为庐山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庐山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2.鄱阳湖“鸟飞鱼跃”景观表现出的生态功能是( )A.调节气候 B.调蓄洪水 C.净化水质 D.维持生物多样性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
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4.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荒漠化防治国际高级研修班上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A.水分差异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7.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③纬度位置高④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2.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处通常用做耕地 B.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C.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D.d处宜打坝建库4.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不正确的做法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右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郁闭度 D.大林内气温较高6.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A.慢,风速较小 B.快,太阳辐射较强C.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7.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A.融雪速度降低 B.春季融雪量增加 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从国家林业局获悉,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9.26亿亩,居世界首位,这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等。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
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
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的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环流④湖水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1---3.C .A .B[第1题,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并把大部分的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很多,因此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第2题,温室气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第3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
] (二)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1---2.C.B[第1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2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即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三)[2019·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部分,若按每人每日产生0.5千克计算,一年就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含答案解析
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读图,回答1~3题。
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B.终年高温C.潮湿多雾D.蛇虫较多【解析】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该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
【答案】B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D.节约土地,造价较廉【解析】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
【答案】D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A.黄土高原B.大兴安岭C.云贵高原D.西双版纳【解析】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
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材料。
【答案】C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
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2013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
读图,回答4~6题。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试题:环境保护(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环境保护(附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由工业污染导致的水污染程度示意图(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级水质最差)。
指出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
答案:变化情况:污染程度先加重后减轻。
原因:从甲到乙,河水中废物排放量不断积累,使污染程度加重;从乙到丙,有千岛湖湖水汇入,具有稀释作用,使污染程度减轻。
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解析该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即可回答;原因从污染物质的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等方面回答;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等方面回答。
(三)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 (1)温内部干旱(2)从沿海到内陆水分(3)荒漠化人口过快增长
(4)控制人口数量(如生态移民)调入黄河水退耕还草控制载畜量
17.答案详解
(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
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3分)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18.答案详解
(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
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
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含答案专题: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一、选择题(一)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乱砍滥伐C.过度放牧D.过度垦殖2、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禁止放牧C.跨流域调水D.生态移民答案1---2、D D(二)马莲河是泾河的支流,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流域内地表支离破碎。
读马莲河流域1977—2010年植被覆盖情况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盐碱化D.石漠化2.关于马莲河流域1977—2010年植被覆盖情况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农作物B.阔叶林面积逐年减少C.前期马莲河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D.近期马莲河流域退耕还草面积多3.根据马莲河流域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A.前期耕地增加导致森林面积减少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D.三个时期生态环境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答案1.B 2.C 3.C解析第1题,据材料知,马莲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本区域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B。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增加最多的是草原,A错;阔叶林面积前期和中期减少,后期增加,B错;前期林草覆盖率提高,中期降低,近期又增加,C正确;近期马莲河流域农作物和草原面积都减少,灌丛、森林面积增加,D错。
故选C。
第3题,读图可知,前期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不断增加,A错;中期森林、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会逐渐增大,B错;近期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说明在退耕还林,所以生物多样性可能在恢复过程中,C对;三个时期生态环境经历优化—退化—好转的过程,D错。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单元精选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含答案
一轮复习单元精选卷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下图示意某沙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2.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A.地表径流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高山冰雪融水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形成图中沙丘的地质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4.下列属于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 )①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②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④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影响图中水泵房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①聚落②铁路③人工植被④河流⑤农业用地⑥草方格沙障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7.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8.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环境保护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2019·石家庄模拟]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
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有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
法律措施如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宣传教育措施如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技术措施如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答案:危害: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2分)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2分)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2分)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每点2分,共4分)(二)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菜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雨林生态系统复杂,层次丰富,树冠密度大,因而截留的雨水较多,且地表草本、灌木等植被较多,土壤蓄水能力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树冠密度小,截留的雨水少,且地表无草本、灌木等植被保护,土壤蓄水能力差。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16.(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基础巩固训练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处通常用做耕地 B.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C.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D.d处宜打坝建库
4.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不正确的做法是(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右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郁闭度 D.大林内气温较高
6.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A.慢,风速较小 B.快,太阳辐射较强
C.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7.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融雪速度降低 B.春季融雪量增加 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
从国家林业局获悉,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9.26亿亩,居世界首位,这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等。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8.我国大力实施这些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木材产量
b.提高生态质量
c.提高农民收入
d.调整农业结构
A.ab B.cd C.ac D.bd
9.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阅读诗句,回答10~11题:
10.“八月湖水平”的原因是()
A.8月是雨季,降水多,湖泊受补给多 B.气温高,风力小,水面平滑如镜
C.暴雨冲刷,泥沙沉积,湖泊淤浅 D.正值副热带高压控制.水量平稳
11.诗句所描写的地区目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水田农业.精耕细作
B.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
C.作为全国的“粮仓”,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D.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2~13题。
12.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3.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B.降水 C.风力 D.洋流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A.大连 B.青岛 C.深圳 D.上海
15.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阅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A、B、C所在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地处带(温度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
陆。
该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生态环境脆弱。
(2)该地区自A到C,自然景观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方式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
请根据以下资料完成(3)(4)小题。
甘肃民勤历史上曾是一片泽国。
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民勤盛行西北风,年均风沙日为139天。
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棉和养羊。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导致胡杨、沙枣等植物大面积死亡。
全县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94%以上。
(3)甘肃民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其根本原因是。
(4)针对甘肃民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请提出治理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
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
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概括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参考答案
16. (1)温内部干旱(2)从沿海到内陆水分(3)荒漠化人口过快增长
(4)控制人口数量(如生态移民)调入黄河水退耕还草控制载畜量
17.答案详解
(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
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3分)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18.答案详解
(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
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
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