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民族学通论——精选推荐

民族学通论——精选推荐

民族学通论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导言☞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1、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统治扩张开阔了西方的民族志视野。

2、启蒙运动,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讨论赋予了“野蛮人”新的认知价值: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高尚的野蛮人——早期的民族学作品大都出自一些法理学家之手,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变革的合理性。

3、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的差异被理解成文化进化的差异,人类的多样性被赋予时间意义,具有了新的学术价值,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自己的优越性,解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为什么有不同的境遇。

4、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会、刊物、大学职业化。

第一单元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1、劳动创造说:恩格斯说,猿到人的转变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类人猿的直立行走和前肢解放起决定性作用。

2、劳动“推动力”说:劳动是猿到人的主要推动力,但并不反映事物内部矛盾,不能说是人类起源的内因。

3、突变选择说:突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生物基因及性状变化);选择:保留有利的、淘汰有害性状的过程(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隔离:地理(空间)隔绝→生殖隔离→物种(生殖隔离的种群)。

第二章人类的种族人类的种族又称人种,严格说来,所指的是现生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

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现代民族学家将其理解为经常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的种群。

种族这个概念所要表示的主要是存在于外表体质特征上的人类变异,是人类进化和发展中必然出现并长期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之一。

研究这个课题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从科学意义上讲,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起源以来的进化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与文化特征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社会意义上讲,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全人类各个种族一律平等的科学基础,破除种族偏见,维护人类尊严。

局限性:从科学上讲,没有任何生理上的障碍能把人类不同种族之间的成员隔离开来,拿任何种族中的任何成员身上的任何特质作标准,都能发现种族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

大学民族理论精选

大学民族理论精选
促进学科发展
民族理论的发展能够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如民族 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 合。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民族理论,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民族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素 质。
02
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
民族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
民族是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 间认同的群体。特征包括地域性、稳定性、内部同质 性和外部异质性等。
04
民族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建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 族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促 进了民族团结和地区稳 定。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行使 自治权需遵循国家宪法 和法律的规定,并接受 中央政府的领导。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民 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而制 定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在实践中,应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和宗教信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培养多元视角
通过学习民族理论,大学生能 够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 特点,培养多元的视角和包容 的心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 解。
促进社会和谐
民族理论强调民族平等和团结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不同民 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团结合作 。
提升综合素质
民族理论课程不仅传授知识, 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 合素质,提升其未来在职场和 社会中的竞争力。

民族学pptx

民族学pptx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民主改革(1954~1956)前的封建经济形态。其特点 是建立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政治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实行劳 役地租,并逐渐向实物地租转化,阶级关系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结构。它属 于封建领主制经济范畴,既不同于汉族地区战国到秦汉以后的封建地主制 经济,与西欧中世纪封建农奴制也有区别。
三 民族学研究方法
田野工作— 资料分析的 方法 A
资料分析方 法 B
理论构建方 法 C
3.1田野工作—资料搜集的方法:
• 定义:田野工作(Field work),又称实地调查,是民 族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 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 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 意义:田野工作对于民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民族 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民族学
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俄罗斯
(民族、族群)
(科学)
主要是对不同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等的研究
研究重点:针对 社会和文化,针 对当代
研究方法:读社 会而不是读文献
A
B
即民族学比较多地强调对不同人群、民族的社会、文化的研究。在时 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重点是通过对当代的社会与文化进行实地的调 查开展研究。
独龙族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残余
独龙族的婚姻状态较复杂,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婚姻 形态。由原始的"群婚"、"对偶婚"到一夫多妻以及从妻姊妹婚到非等辈婚 几种复杂的形态,这种复杂的婚姻关系也表明了家庭公社解体期的特点, 它标志着家族公社制度的结束和个体家庭的确立。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婚姻法在独龙族地区逐步地得到了贯彻,旧的 婚俗有了很大改变。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妻姊妹婚,夫兄弟婚,非等辈 婚,以及固定的家族外婚制,已经基本废弃。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12
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 整体系统研究方法。 整体系统研究方法
民族是一个社会大系统。 民族理论研究,以民族的典型研究为基 础,对民族整体或对民族一般进行研究, 取得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13
3.抽象归纳方法。 抽象归纳方法。 抽象归纳方法
民族理论学科对民族、民族问题进行整 体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纷繁复杂 的现象中抽象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 律性的东西。
4
加强民族理论学科的基础研究,就是要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民族 理论,使民族理论学科的体系日趋完善 和发展,从而使民族理论充分发挥对民 族研究学科和实际民族工作的指导作用。
5
重视民族理论的应用研究,是时代发展 的需要,是民族工作的需要。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 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解决无产阶级革 命中民族问题的实践服务的。
第二章 第二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方法 民族理论学科的方法
1
第二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方法
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针 第二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重点 第三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2
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针 一、研究方针 二、研究的根本任务
3
一、研究方针
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 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 究,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把侧重 点放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 践问题上来。 践问题上来。
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的民 族理论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
18
8
在民族经济发展的研究中, 在民族经济发展的研究中,要注意研究改革开放 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在民族政治发展的研究中, 在民族政治发展的研究中,要注意研究民主政治 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民族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民族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 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将进 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基 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完善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 施。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 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其次,应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 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应加强 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 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同时,应加强民族 团结宣传教育,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田野调查法与参与观察法
田野调查法
民族学者亲自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 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参与观察法
民族学者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收集资料,还要深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 活中,通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其文化和社会现象。
历史文献法与比较研究法
民族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CONTENCT

• 民族学概述 • 民族文化 • 民族社会 • 民族关系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学研究方法
01
民族学概述
民族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总结词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不同民族及其族群的历史、文化、 社会、政治、经济、语言、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学科。
详细描述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 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详细描述
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不 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往方式,也涉及到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为了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 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包括加强民族平等团 结、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 交流互鉴、加强民族法律法规建设等。同时,也需要从 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民族关系的冲突问题,如加强 民族矛盾调解机制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等。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上编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第一章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当代西方民族学理论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学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下编民族学研究方法第五章民族学实地调查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跨文化比较研究法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历史文献研究法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民族学中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研究生系列教材《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民族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民族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民族学相关资料对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108076.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弘博学习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文化进化论1文化进化论的思想渊源文化进化论之所以是民族学的第一种理论,并非偶然,而是有三个方面的思想基础:(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在18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思想家的学说中,关于社会进化的思想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

①维柯意大利史学家、法学家、哲学家维柯,通过对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事象比较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并根据古希腊史、古罗马史、希伯来人史等说明原始的、简单的家庭演进为家族、宗族、部落的过程。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郝亚明
(四)民族学资料基础1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较晚,但人类对民族资料与 民族知识的积累则有着悠久的历史。 西方文明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民族 资料和民族知识的积累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这一 时期主要的民族资料和民族知识集中体现在历史学著 作、政治学著作、军事学著作和文学作品之中。如亚 里士多德和考虑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希罗多德和斯特 拉波提出文化上相互影响的观点;德谟克利特和卢克 莱茨提出了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观点;希罗多德和塔 西佗提出了各民族本身的起源及相互之间的亲属关系 问题 。
郝亚明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文化进化论)
历史背景: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19世 纪后半期,整个欧洲学术界的思想差不多完全 为进化论所支配。民族学兴起之时,学者们大 多都持进化论观点,被称为进化学派。为区别 于后来的新进化论,这一时期的进化论被称为 古典进化论,相应的进化学派被称为古典进化 论学派。 学科地位:西方民族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它 被认为是民族学诞生的基础,同时也是民族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郝亚明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主张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探索人类 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 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 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这 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代表人物:英国的赫伯特· 斯宾塞,爱德华· 泰勒, 詹姆斯· 弗雷泽;德国的阿道夫· 巴斯蒂安,西奥 多· 魏茨;法国的查尔· 勒图尔勒;美国的路易 斯· 亨利· 摩尔根等。

郝亚明
西方早期民族学资料积累


西方民族学流派理论方法研究

西方民族学流派理论方法研究

西方民族学流派及其理论与方法主讲:包龙源2013年10月28日第一节进化论学派一、理论来源(一)启蒙思想运动思潮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通过阅读及旅游欧洲来搜集资料,观察记录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其代表作《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认为人类受气候、宗教、法律、政府、先行者、道德、习俗的影响,因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

并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或狩猎)、野蛮(或游牧)及文明三个阶段。

(二)生物进化学说如: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

进化的结果,适应者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被淘汰,优胜劣败。

1871年,达尔文有发表了《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用进化理论解释人类起源,认为人类是由古类人猿发展而来。

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一)泰勒1.生平及著述简介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曾为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一生有许多论著,代表作有《人类早期史研究》(1865)和《原始文化》(1871)以及《人类学》等。

2.基本理论观点(1)泰勒的文化定义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这一定义至今仍为人类学界所普遍接受。

(2)指出文化是进化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进化的,技艺、工具以至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人类从野蛮时代发展到现代文明,各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差别是他们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所造成的”,《原始文化》一书更具体地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

3.研究方法(1)泰勒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比较法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比较。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绪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富有生命力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本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民族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只因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揭示了民族之间关系的实质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解释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条件,指明了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

总之,其是争取民族解放、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第1章民族的一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定义: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的6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民族识别的依据: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源流十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民族医院时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第2章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2、三次社会大分工相继发生是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3、国家的产生为一些多民族国家大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2、民族的政治发展;3、民族的文化发展;4、民族文化的发展;5、民族的人口发展。

民族同化:之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中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实地调查被看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2、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局内观察法”或“居住体验法”。

是一种高层次的观察法。

3、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或比较的调查研究,它与民族志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性更突出。

(综合:先普遍采用书面调查法,普遍搜集各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初步分析、整理、审核,如果对某些内容有疑问或认为有遗漏时,再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加以澄清。

)4、自观与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他观的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

5、谱系调查法:这种方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被调查者的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的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

6、人口学:是研究历史上各个社会阶段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这种研究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狭义的人口学只从数量角度研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过程,又称形式人口学;广义人口学不仅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并重,而且注意到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等其他方面的关系,在西方又称人口科学。

7、个案研究方法: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的单位,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

8、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取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宏观理论的研究与论证发现某种普通规律的研究方法。

广义上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或文化所作的比较研究,如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较社会学;狭义上是指默多克等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比较法,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利用人类关系区域档案,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进行世界规模的跨文化比较。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中国民族学研究方向
新疆大学、 内蒙古大学 西藏自治区、北京及四川藏学研究方向 云南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厦门大学 东北民族学研究方向

第三章 中国民族学研究方向
中山大学 兰州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

讨论




从西方民族学流派的内容和中国民族学研究 内容中总结民族学研究内容。 从西方民族学源流及流派的内容和中国民族 学源流和研究内容中总结民族学研究方法。 从从西方民族学源流及流派的内容和中国民 族学源流和研究内容中总结民族学与其他社 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民族学本身的性质。 将讨论内容发至xulili9812@

例:

《礼记· 王制》:“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 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 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 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 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 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 同。”


一、历史学派 背景 内容及其观点 评价 二、心理学派 背景 内容及其观点 评价
第二章 民族学流派 第一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3、文化相对论学派 背景 内容及观点 评价

第二章 民族学流派 第一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四 古典进化论学派 概述 背景 内容及其代表人物 评价
3、对周边民族进行研究的内容: 婚姻、丧葬习俗 宗教信仰 社会组织结构 经济文化生活

三、中国古代民族研究的特点
以华夏民族为正统,研究华夏民族的作 品多、内容丰富、认识深刻。 以统治周边少数民族为目的而研究周边 少数民族 与研究华夏民族的作品相比较,研究周 边民族的作品及内容偏少。

民族理论总结

民族理论总结

第五章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治制度的定位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位:民族区域自治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性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首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地方自治制度。

其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自治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5、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单一型、联合型、包孕型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单一型和包孕型6、自治区的建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自治区的区域划分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国务院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者合并;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

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8、自治机关具有双重性质行使双重职权①自治机关既是地方政权机关,行使同级地方政权机关的职权;②享有大于同级地方政权机关的自治权9、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自治机关的二重性、民族化。

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10、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

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有47个,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48个。

11、所谓杂居是指多民族杂处一地。

因不同的行政区划,杂居民族的区分也有不同。

12、截至2005年,中国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312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4强,他们分布于全国98%以上的县市(港澳台未在统计之列)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几乎都有少数民族,杂、散居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总数的25%13、我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世居的少,迁居的多;人数少,居住分散;联系面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意识较强。

(完整)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完整)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民族学通论一、名词解释:1.民族学: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它包括很多二级学科:①民族学史;②民族问题理论;③文化人类学;④民俗学;⑤蒙古学;⑥藏学。

2.文化人类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为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

1901年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和特殊规律.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整体方法、参与观察、比较法等。

文化人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和功能学派。

3.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是一门历史和理论的实验科学,统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4。

语言学: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言的发展规律。

语言学家在进行这种研究时当然也要联系社会、文化、民族等背景,但他们是从解释语言事实的角度出发的。

5.体质人类学:亦称为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

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形成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体质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6.“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志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省志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7、种族:种族,又称人种,是现代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

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他们经常地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

这些特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8、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宣扬人类的不同种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应统治和奴役“劣等”种族的政治主张。

(完整版)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完整版)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根底,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中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实地调查被看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2、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局内观察法〞或“居住体验法〞。

是一种高层次的观察法。

3、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或比拟的调查研究,它与民族志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性更突出。

〔综合:先普遍采用书面调查法,普遍搜集各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初步分析、整理、审核,如果对某些内容有疑问或认为有遗漏时,再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加以澄清。

〕4、自观与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他观的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

5、谱系调查法:这种方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被调查者的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的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

6、人口学:是研究历史上各个社会阶段人口开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这种研究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狭义的人口学只从数量角度研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过程,又称形式人口学;广义人口学不仅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并重,而且注意到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等其他方面的关系,在西方又称人口科学。

7、个案研究方法: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的单位,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

8、跨文化比拟研究: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取的经验材料进行比拟的根底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宏观理论的研究与论证发现某种普通规律的研究方法。

广义上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或文化所作的比拟研究,如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拟社会学;狭义上是指默多克等人建立和开展起来的比拟法,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利用人类关系区域档案,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进行世界规模的跨文化比拟。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宋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上编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第一章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1.1复习笔记一、文化进化论1文化进化论的思想渊源文化进化论之所以是民族学的第一种理论,并非偶然,而是有三个方面的思想基础:(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在18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思想家的学说中,关于社会进化的思想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

①维柯意大利史学家、法学家、哲学家维柯,通过对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事象比较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并根据古希腊史、古罗马史、希伯来人史等说明原始的、简单的家庭演进为家族、宗族、部落的过程。

②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波斯人的书札》、《罗马盛衰原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中,不仅利用了民族学的材料,而且阐述了进化的思想。

③孔多塞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思想家孔多塞的进化思想更为突出,他在《人类进化史图解》一书中指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等方面都是不断进步的,并且这种进步将继续下去。

(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用进化思想撰写的民族学著作为19世纪中叶系统文化进化论的产生确定了方向。

①法国传教士拉菲托的《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一书,被后来的民族学家誉为开了民族学比较法之先河的民族学奠基人和先驱;②英国人亨利·霍姆《人类简史》;③苏格兰史学家罗伯逊《美洲史》;④英国学者亚当·弗格森的进化论思想更是突出,他明确主张用进化的观点观察现实的社会,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的特征,而动物是没有文化的。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①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认为通过自然选择,所有生物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种类较少到种类较多地发展着。

②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就是指生物在进化发展过程中,凡能适应环境的(地理、气候、生物竞争)的物种,即能发生有利于生存的变异的物种,便逐代地累积加强,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而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即不能产生有利于生存变异的,或产生不利于生存变异的物种便会被淘汰或灭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