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16个小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的16个小创意

意一:组长交流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人物,组长能力不同,小组合作的质量自然也不同:有的小组同学互相欣赏、互相鼓励,有的小组矛盾重重、充满指责与抱怨。“组长交流”策略便是通过组长的调整,改善弱组的合作质量,扩展优质合作小组的文化。

1.基本操作:请“优秀小组”的小组长到“问题小组”当组长;“优秀小组”另外产生一名新的组长;而“问题小组”的组长则加入“优秀小组”学习,感受其文化。此策略可延伸为“交流记录员”“交流鼓励员”;不管换什么角色,教师的引领要到位,如召开组长工作会议,交流得失成败,总结工作方法。2、温馨提示:影响原小组的合作质量:使用此策略应具备两个条件:原小组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文化;原小组有能替代其角色的成员,“挂职”1-2周再回原组。

创意二:换书读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丢字、加字、错字等小问题却让人头疼,如果在学生同伴互相检查时使用本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基本操作:组成两人朗读合作小组;朗读之前先同伴互相交换课本,下一步学习时都使用对方课本;朗读时,学生在对方的书上标出对方的错误,学生A 朗读时,学生B要将学生A的错误标在A的课本上;朗读结束后,双方对对方的错误进行统计,并告诉地方,同时将书还于对方。再次朗读,关注同伴标注于自己课本上的错误。此策略还可延伸到其他学科的与读有关读的内容。

创意三:采访

同伴交流时往往比较浅,如果能有一种类似电视节目的访谈或追问,其效果会好一点。“采访”便是这样一个策略。通过访问,制造一种问答情境,促进深入思考。

1.基本操作:首先,针对布置的任务,挑战员设计问题,其他同学则做好准备。其次,根据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询问小组内的同学,挑战员根据其回答,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感觉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其他人亦可进行补充与完善。如果习惯了这种方法,会将它应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学生间的交流自然会深入。

2、温馨提示:学生问题设计简单、教条,没有深度——教师提供模板,让学生使用。喜欢问偏、难问题——使用教师的问题,提问者可以多准备一些问题,让回答者从中选择。

创意四:追问三次

与“采访”策略一样,“追问三次”也是促进学生深入交流的一个策略,但本策略更深入。

1.基本操作:针对一个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引导交流走向深入。下面一些模板可供追问使用:·我不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联系?·你是支持还是反对A的观点?追问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2.温馨提示:学生间的追问往往脱离主题——请教师与学生示范对话,让学生体会;如何追问——模板贴到墙壁等醒目的地方,让小学生随时能看到;设立追问员。

创意五:小组总结

小组合作很热烈,但结束时间起小组总结出什么观点时,学生往往自己讲不清,他们都只顾讲了,没有总结……如果有了“小组的总结”,短短的一两分钟,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1.基本操作:合作学习结束前两分钟,教师(或时间提醒员)提醒大家:现在停止讨论,开始整理与总结集体的观点。于是不论学习任务是不是完成,负责人都应该组织大家停止讨论,进入总结。提炼中,组织者可使用下面的模板:·大家看一看,我们组的观点是不是……,大家对我们组的这些观点还有什么意见……·经过讨论我们组最核心的观点是……

2.温馨提示:学生总结时容易发生争论——将争议观点与没有争议的观点分类,最后交流时,可以将其直接告诉大家“我们组有两个不同的观点……总结时,学生也记不住刚才讲了什么——做好小组记录,交流时使用记录本。时间不够——设小组时间提醒员:采用音乐提醒:合作结束前两分钟,播放“音乐”,音乐一响,表示应该进入总结阶段,音乐声一停,合作时间也结束了。

创意六:访客

“访客”是跨组交流的策略,他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小组成员确定“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结果,并解释他们的提问。一般每组一名“接待者”。访问者:其余同学都为“访问者”,

负责外出到其他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有几个访问者便可了解几个组的观点,最后回本组介绍“访问”收获。

1.基本操作:(1)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总结小组观点。(2) “访问者”外出到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接待者”接待来访者,介绍本组的观点,并回答他人的提问。(3)访问者回到本组,就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的观点;总结本组最后的观点。

2.温馨提示:学生走动不方便,特别是大班额的情况下——:小范围展开,如相邻四个组之间、采用“漂流本”,“本”动“人不动。

创意七:漂流本

“访客”是学生到其他组交流,而“漂流本”则是学生在座位上不动,小组“记录本”在各小组间漂流。“访客”策略适合小班,“漂流本”策略适合大班。1.基本操作:(1)各组将本组的观点整理在记录本上。(2) 3-5个小组为一个交流单位,依次将各组的记录本向下传阅;传阅时,将他组的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亦可在他组的记录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见。3 当记录本漂流回本小组时,本组了解了许多其他组的观点,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提出的意见,小组成员据此完善本组的观点。

2、温馨提示:为了便于交流,可以在漂流本旁边加注“反馈表”,帮助分析。格式如下:1、我们的意见:(写自己讨论的结果)2、补充意见(写出自己修改的意见)

3、欢迎你提出意见

创意八:主題学习组

如果教学内容多,交流起来显得时间不足,“主题学习组”是分解内容,每人参与一个主题,最后集体分享。

1.基本操作:(1)确定小主题:围绕教学总目标确定若干小主题,小主题数量应与小组成员数量相同,从而保证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拿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2)成立主题研究组:相邻的3-5个组组成一个学习单位,各组拿到相同主题的同学,跨组组成新的小组。(3)组织学习:围绕共同的问题组织讨论,保证自己成为本主题的“专家”。(4)回到本组:学习结束后,各位“专家”轮流向组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负责保证组员对自己的成果基本了解。(5)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将大家的成果整合成为对本问题的理解,然后分享。

2、温馨提示:谁组织,组成专家小组——确定某一小为主持小组,该小组成员都是主持者。记不全面主题学习小组研讨的结论,影响本组交流——记录下讨论的内容;可使用复写纸等,一式三份,保证每人一份。

创意九:摆擂台

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擂台战”,确定“擂主”与“挑战者”,一组摆擂,其他组挑战,在挑战与应战中掌握知识。

1.基本操作:确定一小组为“擂主”方,其他小组为“挑战”方。“擂主”先向大家介绍观点,挑战方挑战,擂主方解释。双方在挑战与应战之中,完善观点,清晰思路。摆擂台分“有准备打擂”与“即席打擂”两种。“有准备打擂”指提前确定“擂主方”与“挑战方”,双方均事先准备。而“即席打擂”是现场确定“擂主”与“挑战者”。“有准备打擂”中的擂主除了准备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外,还可以预测挑战方会提出什么问题。当然挑战方也可以设计挑战问题。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打播时,擂主组最好集体站(坐)在讲台上,共同接受大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