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答:①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所完成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②由于确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正事依靠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其他一系列学说。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答:①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②货币共有五种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二者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的依据及意义?答:①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本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②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成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③区分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答: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②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一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二是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③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④预付资本的总量大小。

6、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要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职能形式?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一种由俄国哲学家尼古拉·马克思及维特根斯
坦提出的重要社会理论,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社会生产的有效运行需要劳动二
重性的实现,即人们的劳动必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要素,即材
料和资本;二是劳动力,即人们的技能和精力。

一般来说,对物质生
活来说,当前社会生产力较低时,人们只需要依赖劳动力来维持生产;而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时,工作者们可以使用更有效率的生产要素、技术和工具来替代劳动力,从而使生产更加高效,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劳动分工和生产组织制度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同时也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较好的
保护。

它强调劳动者有权不受过度剥削,同时也有义务为自身的发展
承担责任,以期获得合理的报酬。

此外,劳动二重性理论还认为人们
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解和使用劳动,将劳动视为资源,重新开发自身的
技能和精力,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总之,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
进生产效率的发展,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激发劳动者
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浅谈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浅谈

【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

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一、劳动二重性学说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公式中找到了商品价值是由等量劳动计量的规律,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说:“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2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1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的谷物1蒲式耳售价10先令,和以前1蒲式耳售价5先令,同样低廉。

但他又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尽管“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之中’表现出来”。

结果,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就走人了迷途。

其根本原因是配第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把生产金银的劳动看做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做是生产使用价值的。

亚当·斯密为了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究竟是什么?”他从劳动分工出发,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得须给予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意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6、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7、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属于辩证思维方法的是( )A.归纳与演绎相统一B.分析与综合相统一C.抽象与具体相统一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7、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19、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2022年山西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山西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山西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3、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决定论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作一个理论集群,其重要论述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等。

商品是劳动价值论运思路线的起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即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既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所有劳动产品的共通性。

一个物品如果根本无用,或虽然有用但并非劳动产品,或虽是劳动产品但并不用来交换,那么该物就不是商品。

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关切不在使用价值而在使用价值所承担的交换价值,即使用价值之间互相交换的比例或量的关系。

各种具有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可以换算为同样的东西,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这个隐藏在使用价值背后、被斯密叫作“劳动一般”的东西就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当我们不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不能离开商品生产来理解“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因为任何物品只要耗费了人类劳动就有价值。

物品必须有用,必须作为劳动产品,并必须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时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阐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具体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既要关心使用价值,也要关心交换价值。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很大差异,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现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理论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
涵义 以货币为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
价 值
作用 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
尺 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度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 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关系:
• 1、前者通过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作出 技术规定。
• 平等性:
经济主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原因:等价交换原则的要求 作用:解放思想,平等意识
★思考:
1、发展商品经济对于解放思想有何意义?
2、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生活方 式有什么不同?
特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 点 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矛盾产生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矛盾解决:交换 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 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小结 :商品拜物教的产生
概念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物化以 及人的力量表现为物的力量,支配人这种社会现象的 一种观念反映。
• 2、方便:你甚至可以在家里“下载”属于你的电子现金,把它暂 时存在硬盘中。你可以通过电话使用这些智能卡,直接通过电话支 付。你可以随时用你的电子钱包检查商店是否从你手中取走了你应 该支付的钱数。现金将退化为一个“数字”,一个你可能永远也不 会见到的加了密的数字化信息。
• 3、位流:已经是数字化的了。在几乎所有这样的交易中,已经不 存在"物理的"货币交换了。你大概永远不会看到,由北京建行拆借 给工商行的1000万人民币被汽车载着穿过长安街,以完成这样一笔 交易。事实上,这些交易都已经通过"位流"以电子方式完成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题目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答案解析(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具体内容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

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

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劳动二重性是指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指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指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既是创造财富的一般人类活动,又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和工具。

劳动二重性的存在使劳动者在劳动中面临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从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劳动二重性,又称为劳动的二次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既是生产财富的一般人类活动,又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和工具。

一方面,劳动是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另一方面,劳动也是劳动者被迫出卖劳动力、受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

劳动二重性的存在使得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复杂的特征:一方面,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庭,满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资本家的压迫下,需要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生活所需的货币。

二、劳动二重性的历史背景劳动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手工业者从事的劳动既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也能为封建主所征收赋税。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劳动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强调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而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占有剩余价值,形成了对工人的剥削。

三、劳动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劳动二重性的存在对劳动者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剥削与压迫:劳动的二重性使劳动者同时面临着剥削和压迫。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的经济压迫;同时,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还受到资本家的管理和控制,受到精神上的压迫。

2. 阶级差别与社会分化:劳动二重性使社会分为资本家和工人两个不同的阶级。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经济和社会资源,享受财富和特权;而工人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生存,并面临着经济困境和社会不公。

3. 劳动力的异化:劳动二重性使工人的劳动资本化,使其身份成为劳动力,而不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点5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所决定。

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二因素,在表面上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一是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二是买卖双方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在特定劳动形式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与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几种解读以下是几种不同解读的观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一方面都是人类劳动力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第一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另一方面又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支出。

并且,当作具体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①即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马克思对此的论述主要有三点:一、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中都包含具体劳动,这是各种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前提。

而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抽象劳动。

二、商品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

现实生活中,随着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量的增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减少。

“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的对立运动,必然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对立运动。

三、马克思总结性地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是“特定的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等人,虽然已经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并且初步确立了劳动价值论。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现抽象劳动。

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有严重缺陷的。

譬如,如果说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可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劳动又是怎样互相比较呢?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者:侯风云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

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對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

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

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2)03-0001-08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世界观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世界观,这一提法确实是一种创新。

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总的观点。

我们认为世界由许多方面构成,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构成世界的许多方面是什么样的,就是说你对世界的看法取决于对世界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

在人类社会中,价值和财富的创造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价值是怎样创造的?由谁来创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确实形成看待世界的重要观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财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财富是什么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及价值创造的最基本的观点,因此我们讲它是一种世界观。

价值论的世界观有多种。

劳动价值论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相对于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这样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而言的,可以具体表述为它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种世界观。

我们理解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不同利益群体(利益集团)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2]。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 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 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 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 进一步扩大;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 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 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 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 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 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 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 球化。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ຫໍສະໝຸດ 是理解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 论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 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这是因为: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 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 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 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 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论述题
1.谈谈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 1.谈谈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3.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作者:付玉张琛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看作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性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本文在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73-01一、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我们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二重性,主要是指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整个劳动的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质,也就是这样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的性质,也有抽象劳动的性质。

具体的劳动指的是在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以及生产的结果等层面上都具备不同的劳动性质。

具体的劳动本身具有不同的质的差异,不同的质的劳动本身产出的劳动成果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商品需求。

具体劳动的基本特征就是劳动之间各不相同。

而抽象的劳动指的是在人们劳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付出,这样的付出包含了人类本身的大脑、肌肉以及神经等体力和脑力上的耗费,其本身在性质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区别意义的人类一般劳动。

抽象劳动本身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撇清楚具体的劳动形态而存在的一般意义上无差别的劳动。

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一切的劳动,在一个方面是人类本身通过劳动力所产生的生理学意义上的付出。

同时,其也被人们当做为第一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或者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其本身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商品价值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本身的二因素,是由于生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劳动一方面是指的具体劳动,同时还包含了抽象的劳动。

在人类的生活中,有千差万别的,需要各种满足的价值需求。

这些需求本身是由各种具体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具体的劳动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022年宿迁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宿迁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宿迁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6、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9、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1、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3、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4、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5、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时间空间是绝对观念的产物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其具体特性是相对的C.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D.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7、剩余价值规律()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A.经济是基础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三、辨析题2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的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社会资本
76 万方数据
经、手等的体力与脑力方面的生产性耗费,它是没有任 何质的区男Ⅱ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基本特征是 “撇开具体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
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一方面都是人类劳动力生 理学意义上的支出。并且.当作第一的人类劳动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又 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支 出。并且,当作具体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 克思认为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 定的。生产商品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 抽象劳动。千差万别、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由各 种各样的具体劳动创造出来。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 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态 如何不同,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在脑力 和体力等方面在生产中的耗费。‘这种无差男U的人类劳 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使得各种
万方数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蚌埠汽车管理学院语言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1 1)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指出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 工作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 问题.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并明确其组织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手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的 不断深人,高校文化建设迫切要求和市场接轨。招生就 业政策的转变,人事制度的调整,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 改革措施的实行。标志着高校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 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 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为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 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的 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为了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 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有校园特 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 值增殖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但生产使用价值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因为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生产过 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 生产了物质的使用价值。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了 商品中去了;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也作为抽象劳 动,也成为了商品的新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力分为两部 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问就是 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力的出卖者通过具体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出具 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通过抽象劳动,为资本家创造 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二重 性理论。也使马克思有可能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 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并提出剩余价值率这个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 科学范畴,从而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学说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校园人在长期 的“教书、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想信 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 奋进的一面旗帜。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 然要求。高校是创造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推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将直 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构建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途径。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必要性
75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源于商品生产的社会条 件。商品生产的出现.是因为具备了社会分工和生产资 料私有制这样两个条件。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 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样,他的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 的性质。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 人的事情.劳动成果也归私人所有.于是劳动就具有私 人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
商品可以进行比较、交换。 三、劳动二重性的来源
四、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坚实科学 基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在马克思之前都提出了fit"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正确见 解。但是他们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例如,亚当·斯密时而 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耗费的必要劳动量。 时而又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的价值”。…李嘉图 在劳动价值理论上比亚当·斯密前进了一步。他坚持劳 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还指明了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 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但 是由于他们根本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因而也就不了 解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理解价值实体,不能解释 价值是如何确定。总之,他们无法解释价值理论中的一 系列问题。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 例外地都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具有二
劳动。
所谓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 性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 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 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有质的差别,不同质的具体劳动 生产出不同质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 劳动的基本特征是“各不相同”。…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
力在纯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人的大脑、肌肉、神
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张锰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看成是理解政 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随处可见。本文在论述了劳动二 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后。提出马克思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为劳动价值学说 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 基础;三、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理论问题
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 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断带来新的问题,也 不断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在 高校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在市 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背景下培 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建设者,必须 改革创新现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必须对高校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地租等许多重要经济范畴和经 济理论问题.只有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才能得 到说明。正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 了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相结合的资本有机构成理 论,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建立了关于无产阶级 贫困化的理论。同样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 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部分: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 上述三个部分.必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得到补偿.否则 再生产便不能顺利进行。可见,依据劳动二重性学说对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作正确的划分,是研究社会再生 产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前苏]弗·阿法纳西耶夫(B皿A巾aHac_eB).马 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朱妙宽.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 性.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黄东林.如何理解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 性.活力.2006年第2期.
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
劳动也必须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和李嘉图等人那样 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 现象。马克思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 科学成分、批判它的庸俗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二 重性学说。他运用这一理论,论述了什么是劳动价值、 怎样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的问题,从而揭示了商 品价值的实质,并阐明了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创造的 对立统一关系.奠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建立 起科学、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 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 基础。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 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 首先,劳动力成为了商品,由于劳动的二重性使劳 动力也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于一 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必要生活资料的量;劳动力 的使用价值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 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源泉。由此,生产过程也有了两
关键字: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意义 一、劳动二重性的含义
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双重性质。私 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它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 能实现使用价值,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时才能转化为 社会劳动。但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各种具体劳动由于 不同性质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并确定交换的比例.客 观上就要求必须抛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单纯进行一般 人类劳动耗费的比较,这就只能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