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提纲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环境学一、绪论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2)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

)2、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生产资源环境人废弃物“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

)3、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1 )人类诞生S “第一次浪潮”之前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动目的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

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能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

(2)“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①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用,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①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4)“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污染转移①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4、污染转嫁的方式?(1)产业转移(2)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①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②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③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3)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5、自然环境的结构?(1)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2)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3)营养级:第I营养级、第U营养级、第川营养级……(4)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

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6、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食性)(2 )资源共享(被捕食者)7、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和基本研究能力。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思维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环境科学概述(2学时)1.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4学时)2.1大气环境;2.2水环境;2.3土壤环境;2.4生物环境;2.5环境系统与能量流动。

3.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6学时)3.1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2自然灾害与人类风险;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3.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5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4.环境监测与评价(6学时)4.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4.2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指标;4.3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

5.环境保护与管理(8学时)5.1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5.2环境管理与规划;5.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6.环境工程与技术(8学时)6.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2水污染控制技术;6.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6.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7.环境科学案例分析(6学时)7.1水环境污染案例;7.2大气环境污染案例;7.3土壤环境污染案例;7.4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8.实践教学(4学时)8.1环境监测实验;8.2实地考察与调研。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1.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实验教学法:组织环境监测实验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3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1.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环境标准、水体自净作用、水质、水质指标、土壤背景值、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

环境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

3、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4、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声波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躁的声音。

噪声污染的定义: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对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主要知识点1、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分类;自然环境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3、污染源类型;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固体废物污染源、噪声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

4、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分类;(1)大气污染物分类(2-0:29)①据来源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②据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③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的不同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分类(2-0:17、28)天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的有害物质、尘埃、气体等。

人为污染源1)据产生类型: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2)按形状特点: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3)按排放方式:高架源、线源、面源4)按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间源(3)大气污染分类(P15/2-0:60)1)按污染物的性质:还原型大气污染(条件:煤炭为主,SO2、CO颗粒物,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静风:伦敦烟雾)、氧化型大气污染(条件:石油为主,CO、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阳光普照: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3)按大气污染范围大小: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硫化氢等(2)二次污染: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概念(以环境科学的概念为主)2、环境的分类(按主体分类和按成因分类)3、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哪些?4、环境的特性有哪些?5、如何理解环境的整体性?6、如何理解环境的隐蔽性和滞后性?7、什么是环境问题?8、环境问题分类?9、两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的时间是什么?10、两次环境问题高潮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1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分别是什么?13、环境科学诞生于什么时间?第二章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分类?3、大气污染的分类?4、大气污染物的分类5、温室气体6、酸雨的定义?第三章水体环境1、水体污染的类型?2、水质指标COD,BOD的含义?3、城市污水处理分级?第四章土壤环境1、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2、土壤污染具有什么特点?3、土壤污染物的分类?4、土壤污染的类型?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1、什么是固体废物?2、固体废物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各是什么意思?3、固体废物的分类?4、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5、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第六章物理环境1、噪声污染?2、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分别是多少?3、噪声控制的原则?4、光污染?第七章生物环境1、生态系统的功能?2、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4、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八章环境管理1、“三同步、三统一”方针?2、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基本政策是什么?3、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有哪些?第九章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1、环境监测分类?2、什么是环境监测?3、环境评价?4、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大气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和工厂烟囱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一种毒性很大而且不同于一般煤烟废气的浅蓝色烟雾4.环境: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扌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订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6.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坏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坏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7.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8.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是环境要素及其系统呈现出的、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9.农药残留量残留量是指还未被降解而继续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10.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口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11•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

12 •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13・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则。

(1)含有有害重金属的少量废物和不含重金属的大量废物,或者少量的高放射性废物与大量的低放射性废物不宜相混和进行综合处理。

环境保护概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2.环境科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它的核心是环境学。

3.在《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人类生存环境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环境质和星际环境第二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它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另一类是非生物成分,即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

3.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结构上平衡、功能上平衡及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4.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形成以食物联接起链锁关系种类:捕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1.中国21世纪议程可分为4个部分(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2)经济可持续发展;(3)社会可持续发展;(4)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1)可更新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2)不可更新资源,如矿藏;(3)恒定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2.造成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3)土地污染。

(4)土壤次生盐渍化。

(5)管理不善,重用轻养,土地肥力下降。

3.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环境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环境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4.生态足迹与生态修复
三、环境污染与控制
2.环境污染的影响和评估
3.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成因
4.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技术
四、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水循环和水质评价指标
3.水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途径
4.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五、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监测
4.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
六、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治理
1.土壤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3.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4.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七、固体废物与固废处理
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
2.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现状
3.固废处置的技术和方法
4.固废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八、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1.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2.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4.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九、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和重要内容
2.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伦理的含义和原则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
4.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第一章 环境科学概论讲课提要

第一章 环境科学概论讲课提要

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一、环境(1)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能量的总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

人工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环境。

二、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所产生的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但是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始的。

促使世界环境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为第二代环境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第一代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大气污染,这种大气污染有两个主要类型: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还原型大气污染:。

典型的代表主要是煤燃烧排出物造成的。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颗粒物和SO2是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类似的大气污染被称作伦敦型大气污染。

氧化型大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O、NOx、醛类及过氧化3硝酸酯等一系列有毒混合物。

典型的代表是40年代、5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此种大气污染在日本东京、我国兰州等地也有所发现。

②重工业废水或有机物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等引起的水污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③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④森林滥伐、草原过度放牧等不合适的垦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⑤土地不合理开发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非农业占用耕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⑥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等。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第⼀章绪论⼀、环境与环境要素1. 环境的概念(哲学、科学和⼯作定义)★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个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类⽣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2. 环境要素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物和阳光)和⼈⼯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后者⼜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如⼤⽓——⼤⽓层——⼤⽓圈;⽣物体——⽣物群落——⽣物圈。

3. 环境质量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群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们常⽤“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从质量评价形成环境质量评价学;环境质量包括⼤⽓、⽔、⼟壤、⽣产、⽂化、城市环境质量。

⼆、环境分类 1. ⼈类环境的组成以⼈类为主的外部世界。

它可分为⾃然环境和⼈⼯环境两种(图)。

2. 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西南地区的⽵楼、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村落环境(农村、渔村、⼭村)和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

现在演化为是⾃然地理环境(森林、草地、⼟地、⽔、野⽣动植物等⾃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队、社会⾏为等许多成分)的统⼀体。

地理环境,是环境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

它能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宇宙环境⾃然现象包括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构造运动,⼈类的环境能量包括⽓温、阳光、引⼒、⼟磁⼒物质包括空⽓、⽔、岩⽯、⼟壤、动物、植物、微⽣物⾃然环境⼈⼯环境⼈⼯构筑物、⼈⼯产品和能量、科学技术、综合⽣产⼒、政治体制、社会⾏为、宗教信仰、⽂化与地域因素等指地球⼤⽓圈以外的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坏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而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而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农内容学时绪论6学时|勺然环境3学时社会环境3学时环境污染与防治9学时环境价值与经济6学时环境管理3学时环境理念与伦理观3学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3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木概念•、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纽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景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白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纽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対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英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英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艸、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殆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克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耍方法和于-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吋”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纽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耍道徳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徳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徳范畴四、环境道徳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以、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物质组分。

公害病——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二、填空题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环境”这个概念?1)从哲学上来说,环境是一个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或者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中心事物: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什么是环境问题?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分为哪几类?1)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一环境问题。

也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

分两类:一是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②第二环境问题。

又称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分为三种类型:a)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纲《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纲⼀、课程说明该课程⾯向⽣物科学师范专业,共16课时,1学分,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的本课程以⼈类⽣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和发展,以及⼈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法和⼿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以此培养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学⽣认识⼈类环境及其变化,从⽽树⽴正确的⼈⽣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基本要求1、培养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要求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实际,注意调动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进⼀步了解和掌握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微⽣物降解技能、降解原理与典型污染物的⽣物降解机理,掌握细胞固定化与膜固定化的原理与技术,深⼊学习⽔、⼤⽓、固体废物与污染场地的⽣物处理与修复基础理论,了解环境⽣物技术的最新理论与⽅法。

4、要求学⽣结合所学⽣物学基础理论分析相关环境问题,拓展学⽣知识⾯。

通过对⼈与⾃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深⼊理解,使学⽣建⽴正确的⼈⽣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法与主要教学环节1、教学⽅法课堂讲授应充分利⽤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法和图表、模型、课件等多种教学⼿段,启发、帮助和指导学⽣理解和思考问题,提⾼教学效果。

2、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并有计划地指导学⽣⾃学和选学有关内容,通过课外⼩组调查研究的⽅法,加强学⽣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

五、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总学时及学时分配环境科学概论总学时共16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

具体分配如下:第⼀章绪论1学时第⼆章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种类及⽣物降解性3学时第三章环境微⽣物培养技术3学时第四章有机污染物⽣物降解与转化原理2学时第五章有机污染物的⽣物降解途径2学时第六章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2学时第七章厌氧活性污泥法⽣物处理废⽔1学时第⼋章⽣物脱氮除磷技术1学时第九章微⽣物固定化技术1学时第⼗章有机固体废物微⽣物处理技术1学时第⼗⼀章污染⼤⽓的⽣物处理技术1学时第⼗⼆章污染环境的⽣物修复技术1学时第⼗三章酶制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1学时第⼗四章微⽣物絮凝剂1学时六、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16学时)绪论(1学时)[⽬的要求]了解环境科学的地位及发展,掌握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和组成分科[重点难点]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节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3、环境科学的内容第⼆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1、理论环境学2、综合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和发展1、环境科学的初期发展阶段2、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第四节环境的组成和结构1、⾃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2、⼯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第⼆章⼤⽓环境(3学时)[⽬的要求]掌握⼤⽓环境结构和组成,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了解⼤⽓污染物控制技术(如烟尘控制技术、⼆氧化硫控制技术、汽车尾⽓的催化净化)及综合防治与管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概念广义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质量与要素1环境要素Ø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例如: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2环境质量Ø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ü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ü环境状况的形成有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来自人为的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ü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着环境质量。

3、环境的分类人类环境是由若干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统所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

如按照人类环境的范围来分:4、环境的功能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

环境有以下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

5、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有些环境问题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其二,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具有跨国或跨区域的结果2、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人类与环境关系密切,人类是环境的产物•隐蔽性——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都是缓慢积累性灾害现象,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其危害具有缓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形成过程中难以被发现。

•危害性——严重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安全与发展。

•移动性——许多重大环境问题具有跨区域特征。

•加速性——重大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强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危害有增加的趋势。

•可变性——全球各重大环境问题具有成因相关性。

3、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²——区域差异: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因此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

1)城市和农村的比较2)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²——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人类主要集中在陆地,因此陆地环境问题远重于海洋……全球80%的人口集中在北半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大城镇、工矿区是人类对环境改造最深刻和影响程度最大的区域。

4、主要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但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

•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危害•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对生物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科学家观察证实,近40年来,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和损耗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空洞发生的持续期间和面积不断延长和扩大。

•人类排放的许多物质能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元凶。

这些物质主要有氟氯烃(CFCs)、哈龙、氮氧化物、四氯化碳以及甲烷等,其中破坏作用最大的为哈龙与氟氯烃类物质。

臭氧破坏的危害•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破坏生态系统•引起新的环境问题3酸雨•自然或人为产生的硫氧化物(SOx )和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pH值低于5.6的酸雨。

•工业化后,燃料大量使用,燃烧过程中产生CO、 HC、SO2、NOX及悬浮固体物,排放到大气使酸雨加剧。

酸雨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对建筑物的影响: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

这些侵蚀累积起来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或造成文化资产的破坏。

•对森林的影响:酸雨造成最严重的影响之一是在森林和土壤,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树木枯死。

•对农作物的影响: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食物链系统会连锁导致各种水生生物难以存活。

•跨区域传输:酸雨传输性扩大了其危害性,加急了跨区域污染。

4水资源状况恶化•全球淡水资源相对短缺;随着人口膨胀和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用水量迅速增长;人类活动大规模污染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水资源状况恶化直接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匮乏,污染也会导致水生生物灭绝,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5土壤资源退化•土壤资源退化的最主要方式是土壤侵蚀、盐碱化和荒漠化。

•土壤资源退化会导致植被减少,农作物减产,引发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6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使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7森林植被破坏•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砍伐树木、开垦林地以及酸雨等空气污染导致全球,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森林植被破坏的严重问题。

森林减少的危害•产生气候异常的排放•增加CO2•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科学。

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

• 以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纯粹自然生态系统已很少,大多为受干扰的(disturbed)生态系统。

• 以社会生态系统为对象:生态学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2、种群数量变动规律Ø种群•种群(Population):某特定时间,栖居在某个自然区域内的同种有机体的组合(一定空间里某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大小: 指一个种的个体数目多少。

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衡量–种群数量:一定面积或容积中某个种的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的个体数目。

Ø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时间 t 之末的种群数 Nt =N+(b-d)(N为起始种群数,b为出生数,d为死亡数。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或某一瞬间增长率(r)r(%)=(Nt -N)/N×100dN/dt = rN (设环境资源不受限制,增长率r为一恒值)•其指数式为 Nt = Ne rt ( e为自然对数的底),表示种群在这种环境状况下呈指数式增长。

当r>0时,种群按指数曲线形式无限制地增长,呈“J”字型指数生长曲线;当r=0时,则Nt =N;当r<0时,种群衰退。

Ø逻辑斯谛增长方程(Logistic growth equation)曲线•环境负荷量:实际上,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下,环境条件(包括资源、食物、生活空间等)是有限的,它所能支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是有限的,其极限值,即环境负荷量,用K表示。

• Verhulst(1839)及Pearl和Reed(1920)最早提出描述公式,即逻辑斯谛增长方程: dN/dt=rN(K-N)/K ; K为环境负荷量当K-N>0,种群增长;当K-N<0,种群个体数目减少;当K-N=0,种群大小基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上式积分得: N=K/(1+e a-rt) ; 式中a=r/K•此方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负荷量K时)达到比较稳定的停滞水平,呈现“S”形。

3、群落的演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的时期,由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进程。

•演替的动力–内因动态演替–外因动态演替•演替的基本类型–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系列。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演替顶级就是这样的一个群落,它们的种类在综合彼此之间发展起来的环境中很好地互相适合;它们能够在群落内繁殖而且能排除新的种类,特别是可能成为优势种的种类在群落内的定居。

也就是说,演替顶级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实际上就是指一定地域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整个海洋……。

它在大小和空间范围上往往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